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

合集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演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演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演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演化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景和故事。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它就像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个大花园里,慢慢长出的一朵特别的花。

一开始呢,它是在西方社会的特殊土壤里扎根的。

那时候的西方社会啊,各种矛盾就像乱麻一样纠缠在一起。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面对这些新情况的时候,就像一件旧衣服,虽然还是很保暖,但样式有点过时了。

于是呢,一些聪明的脑袋就开始琢磨,怎么把马克思主义变得更适合这个新环境。

这就像是给老房子重新装修,既保留原来的结构,又让它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好多有趣的思想。

就好比一群探险家,各自拿着自己的地图,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有的把重点放在文化上,觉得文化就像是社会的大脑,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运转。

他们说啊,文化里的那些价值观、观念,就像是一道道无形的绳索,把人们捆绑在特定的社会秩序里。

这就像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每年都这么做,大家都习惯了,不想去改变,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起作用。

那时候的西方社会,消费文化盛行,人们拼命追求物质,就像一群饥饿的鱼在抢食。

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看到了文化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的人关注社会结构的变化。

他们觉得社会结构就像一个大迷宫,人们在里面走来走去,却不知道自己被限制住了。

比如说,阶级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像以前那样简单明了。

以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泾渭分明,现在呢,中间出现了好多不同层次的群体。

这就像在一条清澈的河流里,突然多了好多礁石和漩涡,让水流变得复杂起来。

他们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新的结构变化,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钥匙。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又有了新的发展。

它开始和其他的理论相互碰撞、融合。

这就像不同的菜系在一个大厨房里做菜,味道相互渗透。

它和女权主义结合起来,就像是两个好朋友手拉手。

女权主义者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为这种关注提供了更宏观的社会分析框架。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

2011年第5期No.5,201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1年10月Oct.201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①[英]戴维·麦克莱伦1,孟高峰译2(1.肯特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系,英国;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在这篇讲演中,麦克莱伦考察了过去九十多年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洲和北美的发展。

他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往往通过自己时代占支配地位的思想范式来解释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这是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的一种有益方式。

他重点考察了当前的三个主题:全球化、帝国主义和生态问题。

尤其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资源。

最后,他再次提到《共产党宣言》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他认为:“人类拥有个人权利和义务的尊严不是来自于契约,或者个人所有的或是所做的,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人。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帝国主义生态问题【作者简介】戴维·麦克莱伦,男,英国肯特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系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孟高峰(1970—),男,河南驻马店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1-05-09【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55(2011)05-0005-05我演讲的主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我将在广义上谈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探讨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及其之后的发展,及有关帝国主义的最近的理论。

也就是说,我将考察在过去九十多年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洲和北美的发展。

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简要回顾和评介鉴于这一时期动荡的社会性质及较长的时间跨度,我演讲的主题的多样性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在多元的情况下谈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会比较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它具有非常深入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变革和哲学观念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社会的变化使许多哲学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最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基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鼓吹了阶级斗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不断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探讨了物质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这些理论不仅具有当时的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和哲学的发展也具有深刻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哲学观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些新的理论体系,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唯物史观还认为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和把握历史趋势具有重大影响。

2.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类学的交叉点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研究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全面和深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

3. 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与文化批判探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与文化批判探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与文化批判探析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马克思主义传入西方国家,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取得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西方学者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发展路径。

在20世纪中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新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代表人物如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开始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和重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向文化领域拓展,关注文化生产、符号意义等问题,形成了文化转向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涵盖了文化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多个学术流派。

这些理论观点对西方文化批判和文化转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当代社会文化现实的分析和批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

【字数:237】1.2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联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联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和美国传播,并逐渐渗透到文化领域。

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关注文化产业、流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问题,认为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反映了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角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其中一些流派专注于文化批判和文化转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联系在于,马克思主义着眼于社会结构和阶级斗争,而文化研究则关注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以及如何反映和塑造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通过对文化的批判和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可以揭示文化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启示。

在当代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联系更加密切。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批判和转向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浅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大家都了解并熟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和马克思本人的某些著作如《资本论》,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共同理想。

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

我们常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看到如“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路线”的话语,而马克思主义便是咱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

所以党和国家都倡导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坚定不移的拥护共产主义,拥护党。

这样,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即使非文科生,非热衷于时政的人也能够耳濡目染,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马克思主义,接下来我就想谈谈关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鉴于你是理科生加了这么一段话,可删去。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但是实际上,这时的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多少影响力——在一个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里。

这时的马克思主义是最原始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目前在西方较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

事实上西方的学者,尤其是哲学家,政治学家都比较喜欢研究并推崇这种“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个人的学说,而不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这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等人的辩证法思想又坚定着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所总结出的结晶。

其实很多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辩证法上的贡献非常的杰出,能够吸收这种辩证法思想又不为唯心主义所影响,同时将其与唯物主义结合的如此之好,可见马克思智慧一斑。

在经济上,他认为,传统的商人借由转手买卖赚取商品的差价,而资本家却是靠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方式,来发财致富的。

而财富在私人手中的积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便形成资本。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各个阶段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b.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c.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简单结合d.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脱离了物产阶级革命实践1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主要流派: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1)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埃尔斯特,罗默,布坎南主要观点:革命是一个团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从个体角度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参加”和“不参加”革命的两种选择,但革命是否成行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群体中他人的选择。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

麦克莱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一、法兰克福学派与全球化问题詹姆逊的作品可被视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巅峰。

提及法兰克福学派不得不先提一下尤根•哈贝马斯。

他起初作为阿多诺的弟子,而后成为第二代法兰克福人物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从他1968 年的《知识与人类利益》(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到他80 年代早期巨大的两卷本的《交往行为理论》(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再到他随后的很多重要的著作,哈贝马斯都试图将语言学的东西引入马克思主义。

他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演说行为植入一个假定可能的理想演说环境里。

在其中,比较好的辩论本身就能对问题作出决定。

但只有社会的所有成员具有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这点才有可能。

这也涉及这样一个思想,即社会的转变要朝向能够使这样一种交往能力成为社会所有成员的特征。

因此社会解放的最终目标蕴含在所有的和每一个交往行为里。

这一思想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得到了最基本的表达。

在这一著作里,哈贝马斯分析他称之为被越来越多的起重要作用的工具理性造成“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the‘colonization of the life -world’) ,并且试图借助于强调所有参与交往行为的人承诺通过一个合法性的商谈从而克服交往的歪曲来建构一种对语言的解释。

从这一核心概念出发,用一种自由法学的转向,去创立民主、道德和法律的理论,并致力于发展现代性未尽的事业,从而去实现某些普遍的、经得起检验的启蒙价值。

对当前西方而言,这些考虑导致哈贝马斯采用一种可以将之描述为社会民主的立场。

但是这样一来,就将他排除出甚至是广泛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也就超出了这篇演讲的范围。

现在回到对詹姆逊的分析上。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他已经在他的《后现代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Postmodernism: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里给出了对后现代主义的出色解释,以及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达到顶点的深刻反思。

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58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耿姣姣/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本文从现阶段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状、特点出发,研判国外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外马克思主义 现状 发展趋势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国外马克思主义兴起于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跌入谷底,全球研究陷入停滞;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悄然升温;近年来,发展趋势依然向上,新思想、新流派不断派生,其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研究热度剧增近年来,国外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新媒体,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评论与文章日趋增多;探讨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每年均有问世;马克思的生前所著经过整理,新版或再版一一面世,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论文纷纷出现;针对网络热门话题的调查也显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在网络集群和组织中日渐增多;国外社会整体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热度进一步剧增。

(二)研究派别涌现近年来,经历了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国外社会受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诞生了很多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这些学派中有诞生于英美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派、马克思主义女权学派等十余种之多;多种学派对马克思主义呈现出越来越深入与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甚至也出现了一批研究这些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的组织与学派;近年来,各研究学派陆续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带有批判精神的研究性学术作品,虽然其中也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但整体上来看,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呈风潮状、趋势状,研究派别涌现,理论研究丰富,有诸子百家争鸣之势。

(三)传播速度加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技手段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国外社会越来越互通与透明,知识与思潮的传播速度与辐射面也成几何倍增,先进的思想理论著作乘着互联网的载体播撒在每一个政治经济体的土壤中,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共鸣。

(四)研究交流密集自1995年法国举行了“国际马克思大会”以来,国外社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会议、论坛和活动频频举行;不止西方社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身影;同时,国外学者与学术界也同时加大了与我国研究学者的交流频次、频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交流的密集化程度越来越深,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备受国际关注。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论文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论文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论文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全文如下:【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空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文章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现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展的种种现实可能性,进而展望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展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西方;前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共运史发生了巨大的变故――苏东剧变。

顷刻之间,整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阵营顿时欢欣鼓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力量受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

在新的历史时期21世纪,世界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走入困境,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逐步崛起,再次鼓舞了世界人民,再次唤起了世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

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推进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保持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作为当今大国屹立于世界在意识形态方面所必须做出的重大举措。

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现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展前景的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广阔发展前景,可以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在苏联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后,尤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解散,使人们失去了对社会发展前景的信心,几乎全世界掀起了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声浪,不少人已经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式,在当代没有任何意义。

马克思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金融4班学号:282008年中国的一份文献中说:目前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经济学、市场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进左翼思潮的异彩纷呈与相互激荡。

可见,西方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好象变成了“大杂烩”。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完成时期,但当帝国主义时代来临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进一步发展却走了歧途,导致了第二国际破产和西欧一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

那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后来的发展状况究境如何呢?西方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其典型表现是有两方面,第一:19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为代表的第一代“西方马克主义”(即“半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物化、阶级意识理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市民社会与国家、党建与知识分子理论,科尔施的总体性与革命性理论等。

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了西方社会特点,吸取了西方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等的合理因素,如黑格尔的辩证法、韦伯的新教伦理等思想的合理因素。

另一方面他们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

例如他们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社会性和客体性构成研究所得结论的必然性方面。

所以,他们当时至多算是一个“半马克思主义”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总的说来他们与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都相去甚远。

法兰克福学派所关注的,不再是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的自由和解放,而是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他们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仅仅是体现在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而从其理论的具体内容上看,他们主要是用西方古典人道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以此作为批判当代西方社会总体异化的理论武器。

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一种反主体性的哲学”,可见,仅仅因为他们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或解构(即某些人所说的“家族相似”点),而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基本观点,就把它们归之于“西方马克民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新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

新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 年第 3 期
思想·政治
新兴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起到了助推作用,尤其是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 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展开了新的视野,使人民群众接触到了 新的广阔天地。互联网为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手 段和途径,网络新渠道与技术手段的联合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势 头融入到了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支持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有关教育部门必 须把马克思主义放在网络的指导地位上,强化国家意志,坚定地 维护国家利益。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知识共享,传播广泛, 可以无障碍的交流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因此受到了越来越 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的喜爱与追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在互联网的助推之下,推进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进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跟上技 术发展的脚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有效功能,才能与时俱进,不 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深入人心,植根于莘莘学子与广大人民的心中。
新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
王笑风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发展日益壮大。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也需要向更高形态迈进,这 必然成为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的基石。梳理好新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我国当代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以实践为主要突破口应该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 方式之一。作为以大量社会调研及社会发展为基究过程中,要充 分与实践相结合。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哲学 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德意 志意识形态》中也提到“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 实 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变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变

第7卷第1期2007年3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 URNAL O F HUNAN IND USTRY POLY TECHN I CVol 17No 11Mar 12007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变纪 咏 梅(青岛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摘 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世界思想大潮中一股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潮,包含着众多的派别,但又确实表现出共同的理论倾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经历了一个由成型到兴盛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本文从思想流变的角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可以看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修正”、“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和重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但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流变;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 A71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004(2007)01-0060-02The Process and Tran sfor ma ti on of the W estern M arx is mJ I Yong -mei(Humanity and Public Adm inistrati on I nstitute of Q 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 ingdao 266109,Shandong )[Abstract] W estern Marxis m is an i m portant trend of thought in the t w entieth century 1It contains a l ot of facti ons,but they show common the 2ory inclinati on indeed 1W estern Marxis m has experienced a devel op ing p r ocess 1It should be affir med that the W estern Marxis m p r ovided us hel pful edificati on and thoughtful inf or mati on with unique understanding fr om unique angle of vie w;meal w hile,we should adm it that the W estern Marxis m departed realMarxis m in many as pects 1[Key words] western marxis m;p r ocess and transfor mati on;marxis m [收稿日期] 2007-01-20 [作者简介] 纪咏梅(197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分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分析
在现代历史背景下 ,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 关 键 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 : B 0 8 9 . 1
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
文章编号 : 1 0 0 7 — 9 1 0 6 ( 2 0 1 7 ) 0 2 — 0 1 3 5 — 0 3
文献标 识码 : A


西方 马 克思 主义 的发展 与 世界历 史 变迁
【 内容摘要 】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 2 0 世纪欧洲兴起的理论学派 。经过一个世 纪的发展 , 产生 了社会 民主主义 、 法兰克福学派 、 新 马克思主义 、 生态马克思主义等有影响力的学派 , 以及卢卡奇 、 霍克海默 、 马尔库斯 、 哈贝马斯等著名学者。西方 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发展与世界历史发展 、 个人价值兴起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局限 , 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回 顾 其发展的整体 脉络, 有利 于
2 0 1 7年 2月 总第 3 2卷第 2期
社科纵横
S 0C I AL S C I ENC ES R EVI E W
F e b, 2 01 7 V0 L .3 2 N0.2
西 方 马克思 主义 发展 的整体 脉 络分析
许 文 星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 北京 1 0 0 8 7 1 )
域中 , 并 对生 态环 境造 成严 重 的威 胁 。危机 理论 成
为 马克 思 主义 理论 的一 个新 领 域 ,产 生 了两 个 分
学派对打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可能性很悲观 ,而后 期该学派 的学者则开始寻求如何使个人 的反抗成 为可能。 到了晚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 由于国际上
对 马 克思列 宁主 义 的强 烈反 对 ,为捍 卫 马克 思 主 义 在 国际上 的声誉 ,东 欧 的马 克思 主 义学 者 举起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战后的欧洲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烈冲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国取得了的胜利。

饱受战乱的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开始将的道路转向方向,但20 世纪20 年代初期,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相继失败,但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得建设取得显着成就。

西方共产党人总结欧洲无产阶级失败的经验,匈牙利共产党人卢卡奇、柯尔施等人指出无产阶级意识的丧失是导致无产阶级失败的原因。

20 世纪初,卢卡奇和柯尔施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分别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解释,法国人梅劳-庞蒂在其1955 年出版的《辩证法的历险》中用一个章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门进行了论述,他总结了卢卡奇和柯尔施二人的观点,并继承了柯尔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并首次确立卢卡奇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极力推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观点,将此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自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人们视野。

1930 年至1960 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潮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纷呈的现象,他们的研究主题是文明、哲学问题。

70 年代后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不再局限于批判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文明,开始转向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出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诸多流派纷呈的局面。

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诸多,但始终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 现实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实践接连失败,人们急于寻找新的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重大挫折。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具现实性,能够更加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当时欧洲各国的各种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符合实际的新解释和新发展;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的同时,强调并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转向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问题,探讨时代热点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探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探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探究作者:宫祥龙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5期摘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整体发展脉络进行回顾,不仅有利于在现代历史背景之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利于运用全新的理念来增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与解释力。

因此,本文笔者对结合个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研究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对西方马克思注意发展的整体脉络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阶级正是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兴起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局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想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新发展,对其整体的发展脉络进行回溯则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就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展开粗浅的探讨。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的历史发展变迁伴随着历史条件的不断转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在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诞生,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到了良好的发展与扩张,处于此阶段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斗争日益激烈,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恰恰能够与此阶段的历史背景相吻合,所以也就在此时期得到了相对较为良好的发展与广泛的传播,但是由于民主制度仍然是革命之中受到支持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第二国际时期,其主要围绕的就是阶级斗争,如何通过民主选择制度进行革命,这两个方向开展的。

在第三国际时期,列宁则促使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与有效的发展,虽然马克思主义促使苏联得以成立,并且得以有效的维护,但是仍然遭受到了许多学者们激烈反对。

尤其是自一战爆发以来,借助此次机会资本主义经济也对自身实施了相应的调整,使学者们纷纷质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必将走向崩溃理论。

尤其是在后期国际上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强烈的反对,因此东欧的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们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声誉,纷纷举起了人道主义旗帜。

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何方?

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何方?

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而克思”——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社会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文化批评家詹姆逊(1934―)等人。
詹姆逊的文化解释学显示了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被认为是研究后现代主义的权威论述,他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被当作是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的先导。苏东剧变后,他更加自觉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认为存在于后现代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与后现代时期的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相一致,这就是:它是一种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是商品异化和消费主义。
2、“理解马克思”——分析马克思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英美等国迅速兴起的一种以分析哲学原则和方法研究、重释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1941―)、W.肖(1948―)、罗默(1945―)、埃尔斯特(1940―)等人。分析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体系,甚至不是一个学派。它只是一种现象,至多是一种风格独特的研究路径,但它有三个共同特征:一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念的研究;二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探索;三是对马克思主义非教条式地理解。他们认为,应该以分析哲学方法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以澄清种种曲解和混乱,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意上去。
虽然现在全面评价詹姆逊的思想还有点为时过早。但是,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评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却是事实。
4、“超越马克思?”——后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最早出现于1985年,是阿根廷裔学者拉克劳(1935―)和比利时裔女学者墨菲(1943―)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中提出的。他(她)们第一次宣称自己的理论是后马克思主义,并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具有民主精神的“后马克思主义”代替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她)们指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把复杂的社会现实简化为生产和阶级问题,由此,马克思主义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已经过时。这样,我们就必须超越马克思主义,“无怨无悔地拥抱后马克思主义”;并重新“制定社会主义方案”,唯一有前途的社会主义就是“自由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重新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和重建,但却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回归文本是前提,立足实践是根本,开展对话是条件。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路径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十月革命后,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武装起义,革命席卷了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但这些革命最终流于失败,这一现象引起了西欧共产党内理论家的反思。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从不同角度对革命进行了总结,探求西欧工人阶级为什么没有取得革命成功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在中西欧国家是行不通的。

因为在这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的统治日益带有总体的性质,不仅依靠国家暴力,而且更多地凭借意识形态的控制。

因此他们提出了总体性革命。

所谓总体性革命就是认为西方革命不仅包括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还包括思想文化革命,而思想文化革命应当成为先导。

中西欧革命的失误就在于忽视了思想文化革命,忽视了对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因而他们提出西方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直接夺取政权,而是首先要夺取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势,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0世纪2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不但没有进展,反而出现了法西斯主义。

面对法西斯的崛起,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把批判法西斯主义作为首要任务,他们信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革命理论,急于弄清法西斯主义的起因,力图使西方国家从独裁主义的暴政下解脱出来,由于他们大多受到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因而用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本哲学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力图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并以人道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虽然极富激情,但却无法触及实质,更没有与工人运动联系起来,结果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激进的批判话语。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科技革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工人阶级中出现了白领工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传统产业工人有较大的区别,加上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工人阶级革命意识日益淡漠。

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不再主要依靠暴力,而是更注重意识形态功能,通过大众文化影响人的价值选择。

所以西方革命如果不首先解决工人阶级的价值取向问题,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1968年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新左派”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奉为指导思想,随着“五月风暴”最终沉寂,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走向了低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弘扬马克思的旗帜,在重新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和重建,但马克思不再是马克思。

新时期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1.回归文本是前提回归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起点,只有回到马克思,才能发展马克思,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回到马克思”最早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个口号,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再到20世纪末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等所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从马克思文本出发来重新解释和阐发马克思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和观点。

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回归马克思的过程中,都是基于自己对马克思的理解,基于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来取舍,因而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学派那里,就形成了复杂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这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不是全面地吸收和发扬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马克思理论中吸收部分内容,再与西方现代哲学中的某些流派结合,事实上是将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捏合在一起,结果马克思主义成了修饰物和外表包装,这就必然会背离马克思主义。

由于研究者所处的不同情况,对马克思文本的关注程度、探究重点、解释思路等方面就会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在马克思之后,以其名字命名的思想和理论已朝着几个独立甚至于相互矛盾的方向发展的局面。

首先,回归文本就要以马克思的文本为本位,在阐释马克思思想的时候,应该从他的文本的特定语境和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尽可能收集和占有文献资料,潜心于原著研究,还原到马克思原初的特定语境,呈现本真意义上的马克思形象,要回到学术层面进行探讨,不要受意识形态的干扰,进行客观研究和分析。

其次,回归文本不是拘泥于文字,而在于阐发真精神,正如德里达所说的“某种精神”[1],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核、基本原理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价值取向上的,追求人的解放和发展;二是科学认识上的,实事求是原则、实践批判精神,以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

在最深层的本意上,马克思思想的特质在于其坚不可摧的批判性和对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

再次,回归文本既要认真回到当年的马克思,注重文本的依据及历史语境的体会,又要着眼于发展当代的马克思,不拘泥于文本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根据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马克思与当代实践的对话中呈现其当代性,拓展和深化理论视阈。

2.立足实践是根本立足实践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57。

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指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2]75这两段论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使命及其存在的意义,揭示了其根本特征:面向现实、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等人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在理论上努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他们都曾在共产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只是由于理论观点与共产国际和党的上层领导发生了冲突,受到压力或处分,才逐渐退居书斋。

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批判的名义下,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开创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割裂的先河。

后期,尤其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退党,大批知识分子党员退了党。

西方马克思主义缺乏统一的组织,而一旦缺乏组织,就不能把精神武器变成物质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就被削弱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走向学院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逐渐背离是他们的影响弱化的原因。

作为当代实践和社会生活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既不能停留于原始文本,也不能满足于以往的解释和发挥,而是要反映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总结实践发展的新成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是因为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离开了对实践的强烈关注,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生命力。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3]“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

”[4]将生动丰富的群众经验和创造加以概括和提炼,既能发展我们的理论,又能推进我们的实践。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们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功。

我们的事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我们的国家愈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生活愈益富裕幸福,我们的基本理论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会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开展对话是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开阔视野,超越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形成的思想藩篱,与西方现代思潮积极开展对话,真正加强研究与沟通,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5]马克思主义要继续站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前沿,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仍然必须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展对话。

由于历史境遇和理论视角等原因,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存在着诸种误读,但同样不容否认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确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启迪和思想资料。

西方马克思主义身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和生活境域中,考察了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情况,可以洞察到一些其他境域和视角难以察觉和体认的东西,可谓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深度地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及本质;揭示并批判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尽管难免偏颇,但现在回顾他们的理论,其中也不乏一些真知灼见。

开展对话,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助于确立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有助于确立不同于传统解读的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以多样化的方式阅读马克思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1]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5.[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37-6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