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徐珍华:人格的分类及
特级教师徐珍华:为什么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
特级教师徐珍华:为什么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
知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
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
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还是功利的和伪善的。
王阳明为什么主张通过内心反省来获得美德?王阳为什么主张人应该要修炼强大的内心?实际上是修炼自己的智慧。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
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
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
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
把道德低下的原因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失控,试图通过强化意识形态来整饬世风人心,这种做法至少是肤浅的。
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
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也是更多地取决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
所以,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会愈文明,意识形态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愈真实、自然。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有智慧的人必定有好的人生哲学。
智慧不是单纯的知识,它是一种心灵素。
质和运筹能力。
智慧也是一种心理状态,是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是洞悉未来的科学预见智慧更好的人更懂得人生的真义,懂得生命的重要,懂得如何取如何舍,懂得追求真正的价值,等等。
智慧更高的人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智慧高的人知道怎么生活得幸福;智慧高的人是世界的创造者;智力高的人知道怎样钻制度的空子,智慧高的人知道怎样创造制度;智力是孙悟空,智慧是如来佛祖,孙悟空本事再大,飞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智力和智慧是不相干的两码事,有的人智力很高却没有智慧,有的人智力较低却很有智慧。
有一位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
家庭教育专家徐珍华谈怎样培养孩子坚持执着的品格
家庭教育专家徐珍华:谈怎样养孩子坚持、执着的品格
(一)坚持、执着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什么?
2011年,一本富有激情的励志著作《人生不设限》风靡全球,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本书在中国到底销了多少万册我不太清楚,但我对它的作者尼克•胡哲的成长,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牧师家庭,母亲是一位护士,父亲是一位牧师,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澳洲家庭,尼克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可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在出生之前毫无任何不祥征兆的婴儿,生下来却没有四肢,只在臀部左侧下面,有一个看上去像两个脚趾的小脚,当时,满怀激动地迎接第一个孩子的尼克的父亲,忍不住冲出了房,在走廊里吐了起来。
在与现在的孩子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孩子缺乏坚持与执着的品质,做事情经不起挫折,遇到一点儿小打击就一蹶不振,尤其是在学习上缺乏执着的态度,一次考试没考好,便提不起精神,想要逃避。
这跟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从小缺少坚持与执着的品格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长中,多跟孩子交流有关坚持与执着的话题,让孩子认同这种品格能够给他的人生带来改变。
现在的父母常常会为孩子的教育倾其所有,其最大的愿望便是渴望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渴望孩子活得比自己成功。可是,由于只片面强调了技能教育的重要,忽视甚至放弃了品格教育,导致很多孩子拥有不俗的技能,却因为缺乏良好品格与素质,而难以面对社会的挑战。
特级教师(演讲家)徐珍华:人生的绝妙启示
特级教师(演讲家)徐珍华:人生的绝妙启示有一种死亡叫“巫毒死亡”。
原始部落里,巫师拿着一根骨头指向一个人,说施了什么法术,然后,那个人真的死掉了。
当然,不是巫师的骨头真有什么灵异,而是那个人自己吓死了自己。
现代大都市里,满街是疲惫或焦虑的脸孔,暗里涌动的依然是原始时代的恐惧,人们莫名其妙地心生恐惧:不敢休息,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不敢拒绝别人,不敢……日常生活里,那些“不敢”、“害怕”、“担心”的念头,乃至“恐惧”的念头,阻碍了生命的展开和喜乐。
并非有什么外在的东西能够压垮你,而是你内心的“恐惧”压垮了你。
很多时候,你自己吓死了自己。
我们害怕一些确定的东西,也害怕一些不确定的东西,莫名其妙地害怕。
比如,害怕考试考不好,害怕股市下跌,等等,都是很具体的担心;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未来的生活,害怕孤独,等等,并不是很具体的东西,不过总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让自己牵挂、害怕。
佛陀说,世间的众生有五种怖畏: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
不活畏,意思是总是害怕生活没有保障;恶名畏,意思是总是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死畏,意思是害怕死亡;恶道畏,意思是害怕死后堕入地狱,或变成畜生或变成恶鬼;大众威德畏,意思是在大众面前没有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概括起来,就是又怕活,又怕死。
但是,活,活在天地之间;死,也是死在天地之间。
有一个词,叫作欢天喜地。
在天之前有欢,在地之前有喜,在天地之间就要欢喜。
生,有欢喜,死,有欢喜,都在欢喜的境地。
所以,佛陀说,一旦解脱了世间名利的束缚,你就成为菩萨。
而菩萨首先就进入欢喜的境地,进入欢喜地,就没有了五种怖畏。
所以,欢喜的念头,并非赚到一笔钱的那种快乐,也并非男欢女爱的那种快乐,而是不害怕,不焦虑,不恐惧,不担心。
《华严经》云:我转离世间一切境界故,生欢喜。
何谓转离?转动你的心而出离。
犹如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又如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又如戴着镣铐跳舞。
所谓欢喜心,就是无论外界怎么样,我都不会怎么样;无论外界有多少束缚,我仍然自由飞翔。
特级教师徐珍华谈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
特级教师徐珍华谈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听说柏杨先生出版了一本名叫《做有尊严的中国人》的书。
有的记者说这本书出版的目的之一是要消除之前《丑陋的中国人》的影响。
好像正面的教诲,要比反面的批评更易为中国人接受。
佛主张“方便说法”,因人施教,柏杨先生的这种做法似乎也隐含着对国人的批评之意。
“面子”不是“尊严”虽然“尊严”一词常见于“宏大叙事”,但对国人来说还是不甚了了的,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也许有些人还不太理解。
有的甚至把“面子”当作“尊严”,把争“面子”当作争“尊严”。
“面子”过得去,一切都好办。
鲁迅曾在《说面子》一文里说到清末“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上风了”。
国家利益尽可奉送,把他从边门送出去就是灭了洋人的威风了,就是替中国人争到面子了,这些颟顸的“大官”把这看作“有尊严”,可笑也很可悲。
此风至今未泯。
前些日子听人讲某“大师”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访美趣闻:当他们一行在游船上游览时,看到一个美国人在那里擦皮鞋,他招呼过来给自己擦鞋;同行者很奇怪,问他,您的鞋很干净,擦鞋费又很贵,这何必呢?“大师”回答说,过去受美帝国主义的气,这次也让美国人伺候伺候我。
说的人赞美“大师”是为国家或民族争“尊严”,实际上这与《茶馆》里的刘麻子用“三炮台”的香烟抽“白面儿”,就说有英国、日本两大帝国伺候他是一样可笑的,这与“有尊严”不相干。
什么叫活得“有尊严”,我想首先要自重自尊,有原则,有操守,不跟风,不作墙头草,另外也应懂得尊重他人,关键是把他人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
这点想法虽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用禅宗的话头说,确是自家体贴出来的。
因为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要活得“有尊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几十年前大大小小的整人运动和没完没了的“思想改造”中,要做个有尊严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不用说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就是“居庙堂之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一旦被弃,也比垃圾还不如。
特级教师徐珍华(校长):教育,不能留的三道伤痕
特级教师徐珍华(校长):教育,不能留的三道伤痕心理引言:孩子是一张白纸,上面呈现什么样的底色由父母决定。
当然,在父母的教育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不好的教育问题出现,没有人生来就是父母的职业,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家长也一样。
而有三道心理伤痕,家长们需切记不能在孩子的心里留下。
——心灵咖啡网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和毛病,你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锲而不舍地修正孩子身上的毛病,还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孩子身上?来看一看,批评分寸的掌握,最应回避的伤害有哪些?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
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
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教育有方: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
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
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教育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
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特级教师徐珍华
特级教师徐珍华:仁义道德的规范与说教,当真是这样多余吗?《庄子》一书,常有新论、险论、怪论、“陡峭”之论出现,如雄鹰高飞,如海潮涌起,如悬崖矗立。
初读,你会一怔,有点匪夷所思。
想一想,不无道理,绝了,亏他想得出,你还真驳不倒他!再想一想,觉得他老说得太绝对太故意抬杠了,你想和他辩论,终又觉得像他这样,能与众不同地、富有挑战性地提出与讨论问题的人是太了不起了,你应该歌之咏之,舞之蹈之,为他的思想的奇葩而赞颂欢呼。
就拿外篇首章《骈拇》来说,它抨击儒学,抨击仁义道德,将一切专业、专长乃至社会分工视为节外生枝、画蛇添足、自找麻烦。
其立论横扫千军如卷席,其辩才刀光剑影如入无人之境。
归结到一点,仍然是自然,是大道,是本性,是人的精神上的自由与逍遥。
如果没有认真阅读过,枉为中华学子了!一般认为,《庄子》的内篇是比较靠得住的庄周作品,外篇、杂篇则多半不是出自庄周本人之手,而是弟子后学所撰。
是的,外篇十五章与杂篇十一章从结构与衔接上看似不如内篇七章严谨纯正,但精彩之论,动人之语,仍然是龙飞凤舞,美不胜收,值得翻阅,值得研究,值得与之共舞,享受它们的文字与思想。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附赘县(xu n)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有人足趾大拇哥与二拇趾连到一起,有人手上长出第六根指头,你说这是自然而然地长出来的吧,它不符合常规正道。
有人长疣子,长悬挂在身上的肉瘤,你说这是身体、体表自行生长出来的吧,它们却又显得那么多余累赘。
有人喋喋不休地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作用,并将之比附于五脏,但这并不是道德的正宗与根本。
为什么说这些东西不是正宗根本呢?就像脚趾头连在一块儿了,反倒没法使用了。
手指头多出一个六指,也是无用的废物。
在正宗的道德、自然的情理道理之外,在正宗的五脏六腑之外附加上生硬勉强的仁义行为规范的解释,应该说这是额外的瞎忽悠,是滥用聪明,画蛇添足,庸人自扰。
一级心理咨询师徐珍华:得到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试图去得到它
一级心理咨询师徐珍华:得到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试图去得到它我不能不得到满足。
——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如果快乐很好,那么你就应该追求它,但是如果你真的追求它,你又不能尽可能多地得到它。
哲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做“享乐主义的反论”:得到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试图去得到它。
如果不同种类的快乐相互增进,那么你有一种快乐,就有可能得到其他的快乐。
但是你怎样开始去得到这些良好的感觉呢?有些人认为这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认为,你的感觉是处于你的随意控制之下的。
据说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说过这样的话,“大多数人决心要有多幸福,他们大致就能够有多幸福。
”这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只需要选择变得幸福,我们就会变得幸福。
许多自助书籍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如果你想要良好的感觉,那它们就将会是你的。
但是我并不认为许多挣扎在悲哀或沮丧之中的人会同意这个说法。
他们并没有发现只要他们想要,他们就能让自己高兴起来。
而实际上,要改善你的幸福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部分原因在于,你也许自出生起就得到了总体感觉的固定水平,这是很难改变的。
部分原因在于,许多你认为会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并没有持久的效力。
而且许多的确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并不是你可以直接从中寻得快乐的。
更为明智的思想出自罗伯逊•戴维斯(Robertson Davies),他的说法是,“幸福始终是一种副产品。
”良好的感觉并不因为你邀请它们进来它们就经常从前门乖乖地进来;它们更喜欢当你(或者因为你)专心于另一件事情的时候悄悄从后门溜进来。
通向良好感觉的最佳途径常常是间接的。
让自己愉悦得到良好感觉的最明显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快乐:吃巧克力、在海滩上晒日光浴、做健身运动、性交等等。
这些快乐都能够增加你生活的美好——想想那个饱食终日的浪荡子吧。
但是这些快乐的作用却是有限的。
在各种快乐中,身体的快乐对其他快乐的增进是最小的:吃巧克力通常就不如一个整体上或迅速的具体的“涉他快乐”那样能够使我们感觉良好。
特级教师徐珍华校长自我反思你是不是合格家长
特级教师徐珍华(校长):自我反思—你是不是合格的家长徐珍华,男,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全日制本科毕业,历史特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师大客座教授、北大附中教育集团部培训中心专家团成员、湖南省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高中新课改领导委员会历史专家组成员、湖南省考试院高考考生水平考试评价研究专家、湖南省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高中历史岳麓版本教材研究小组成员、湖南省考试院《教育测量与评价》“名师在线”栏目名师、成都市“徐珍华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成都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成都市高三工作委员会委员。
曾担任省级重点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还担任过大型民办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还曾担任湖南省演讲协会秘书长、中华励志教育演讲团团长、《历史知识》《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学习》等多种杂志特约编委。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如果想知道你是不是一位会管教男孩的合格父母,那么请先回答以下问题:你是否还秉持着“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教育观念?你是否把自己当作统治者,习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你是否忽视了男孩的性别教育,不小心培养出了一个“娘娘腔”?你是否违背男孩成长规律,正在制造“反季节男孩”?..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你是个不合格的父母!第1招打不是亲,骂不是爱—棍棒教育已经落伍了“打是亲,骂是爱”是一种畸形的教育观念。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早在三百年前就提出:“一对优秀的父母会用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而不会打骂孩子。
”他反对一切打骂式的教育方法,并称之为“奴隶式教育”。
而中国的很多父母仍在延续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由于父母们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愿望,所以在有意无意中,都会采取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
但是,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这种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打是亲,骂是爱”的棍棒教育已经OUT了,作为70、80后的摩登父母,你应该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来教育你的宝贝儿子。
16种人格类型解析
16种人格类型解析人格类型是指个体在行为方式、情绪表达、认知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心理特征模式。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格类型可以被归纳为不同的类别,每种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行为模式。
下面将对16种常见的人格类型进行解析。
1. 探险家型:好奇心强,渴望新鲜刺激,勇于冒险,喜欢探索未知领域。
2. 艺术家型:富有创造力,擅长自我表达,对美有高度敏感,追求独特的审美体验。
3. 统筹者型:善于组织和安排,冷静理性,具备良好的计划和分析能力。
4. 协调者型: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擅长合作,富有同理心,能够妥善处理冲突。
5. 领导者型:自信坚定,具备较强的领导力,擅长指导他人,喜欢承担责任。
6. 追求者型:追求安全和稳定,注重实际问题解决,更重视可靠性和保持常态。
7. 忠诚者型:忠诚可靠,注重责任和义务,很重视和他人建立深入而持久的关系。
8. 挑战者型:富有自信和坚定的意志,勇于面对困难和逆境,喜欢克服挑战。
9. 调停者型:温和平和,善于排解冲突,擅长化解紧张局势,注重和谐。
10. 理论家型:好奇心强,善于分析问题,富有逻辑思维,热衷于理论和知识。
11. 热情型:外向开朗,善于社交与人际交往,富有表达欲望,喜欢与他人交流。
12. 管理者型:善于组织和管理,重视效率和秩序,具备决策和领导能力。
13. 观察者型:喜欢观察和收集信息,偏向理性思考,注重思考和理解问题。
14. 和平者型:富有同情心,和善友好,倾向于避免冲突,注重和谐相处。
15. 坚持者型:坚定执着,忠诚不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决心,善于完成任务。
16. 激励者型:充满活力和魅力,引领他人,善于激励和振奋团队的士气。
每个人都会在这16种类型中展示出一定的特征,但没有人完全符合某一种类型。
人格类型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和协作。
通过了解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个人成功和生活满意度。
注意事项:以上为人格类型的一般解析,不同人在其基础上还会有更多的特点和行为表现。
中学校长徐珍华:想成为哪种人就要具备哪种人的心态
中学校长徐珍华:想成为哪种人就要具备哪种人的心态想成为哪种人就要具备哪种人的心态心理活动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把这样的想法付诸实践。
例如,一个成绩差的孩子想要期末考试前进十名,若是他有毅力和决心,那么他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最终让心中的想法实现。
小事如此,大事也是一样,正如哲学家说的:“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个人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摄影师,他的爱好加上努力,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终于他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摄影师。
其实,当一个人心中有某种想法的时候,他就会为实现这样的想法而努力,特别是当这件事是你喜欢的事情时,其努力程度就更深,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内心的想法都表现在一个人的心态上,心态好的人就会将美好的东西吸附在自身周围,而心态不好的人却总是会陷入困境,甚至越陷越深。
年轻人若能够从老一辈人那里获得某种宝贵的经验总是好的。
有一次,一个记者询问罗斯福总统的夫人,他想让总统夫人给青年人一些奋斗的建议,以便少走弯路。
可是总统夫人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她觉得自己应该讲一些自己的经历,于是就跟记者诉说了一个小故事。
总统夫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充满梦想的,她觉得自己的能力突出,将来走出校门以后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很出色。
那时候她还在学校里念书,不过她已经想要找一份工作锻炼一下,于是就找父亲帮忙。
父亲联系了一位朋友,那位朋友是个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当父亲带着她到朋友面前时,成功人士问:“你想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呢?”年轻的总统夫人想都没想就说:“随便什么工作我都能做啊!”可是她没想到,正是这句话让父亲的这位朋友不高兴了,他说:“工作怎么能随便呢?你首先要考虑清楚,你自己喜欢什么,你的心态决定一切,因为你不是万能的。
”这一席话对于年轻的总统夫人虽然有些泼冷水,但也正是在她头脑发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给她的一个警醒。
之后她就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她的字典里也再没有“随便”二字。
特级教师徐珍华: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特级教师徐珍华: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是靠自己创造和发现的一种心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真正快乐的根本。
随心,随性,随缘,也要遵从规律和法则,是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然后,你才可能品尝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一般人感受到的快乐,都是因为满足了“五欲”—眼、耳、鼻、舌、身—而得来的欲乐,例如:眼睛看到美景、耳朵听到悦音、鼻子闻到香味、嘴巴尝到美食、身体有柔软细滑的触感。
还有,和别人谈话谈得很投机,或是获得一项新的成果、发现一桩新的事实,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等,这些属于心理层面的赏心乐事,也都属于“欲乐”。
欲乐的“乐”都包含着“苦”在其中,是“乐中带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对这样的事实毫无所知。
例如一个稀世罕见、美若天仙的美人出现在你眼前,因为很难得见到,所以你会很欣赏她,一见到她就觉得很快乐。
但是,如果天天让你见到美丽的东西,或是让美女、帅哥天天在你面前出现,让你看个够,就没有什么稀奇了。
短暂的接触虽然令人觉得目眩神迷,接触次数多了以后,快乐便荡然无存。
凡是欲乐,都是暂时、无常的,很快就会过去,感觉上很真实,其实很虚幻,而虚幻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苦。
因此,五欲之乐仍在痛苦之中,说穿了,这种快乐只是一种和“苦”相对的感受。
有学生对我说,我不快乐呢?如何解决?你们忘记了自己也是动物,动物很快乐,是因为动物没有思考,而你们总在思考快乐的理由。
人的快乐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人的快乐来自于自我感觉,为什么动物很快乐?因为动物没有思考。
有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他总在思考快乐的理由。
有一次庄子在一条小溪边,看到鱼自由自在,很快乐,他的朋友对庄子说,你知道为什么鱼那么快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更纳闷了,子非我安知我之鱼之乐也,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快乐,庄子为什么很快乐,因为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的随从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他们总是在思考快乐的理由。
快乐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快乐你就快乐你选择痛苦你就痛苦,你选择成功你就成功。
特级教师(演讲家)徐珍华:怎样重新认识你自己
特级教师(演讲家)徐珍华:怎样重新认识你自己成长的路上,最难明白、最难看透的就是自我问题。
你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却看不清自己的;你常常羡慕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唯独忽略了自己的。
也许你还困扰在自身的缺陷中,迷茫在别人的眼光中;也许你还在模仿着别人,在别人的声音中徘徊……停下!从现在开始,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一面。
谁动摇了你的心——坚定真实的自己我真的不行吗以前我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同学眼中的佼佼者。
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后,初一一年却将我所有的自信击碎了。
第一次没考好时,我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第二次没考好时,我依然对自己说,我能行;可是,第三次、第四次……当老师关注的目光不再属于我,当同学敬佩、羡慕的眼神渐渐远离我,当父母不再把称赞和荣耀挂在口头时,我彻底迷茫了,难道我真的没法适应中学生活,无法学习好吗?整整一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老师、父母那无声的叹息,真的暗示了我的命运吗?你在意什么我想没有人没遭遇过困难,经历过失败。
困难、挫折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一个人势必在挫折中成长。
中学阶段我也经历了不少失败,成绩也是起伏不定,甚至高考落榜。
落榜后,我几乎要放弃,不敢找同班同学,不敢拜访老师,甚至不敢面对父母,只想把自己关起来。
其实遇到挫折难免产生挫败甚至放弃心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是我们的天性,有逃避放弃的想法并不可耻。
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数人都动摇过,正如风吹来树会摇动,只要不倒不折就没问题,动摇但不至放弃。
这个初一男孩,看似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所影响,实则是因为老师、同学、父母对自己不再在意,让他失去了那种自豪感,这才是他难过的真正原因。
遭遇失败时,我们常忽略了失败背后的原因,而是过分在意失败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此时,我想问下你有在意的东西吗?在意老师对你的看法,希望老师能够表扬你?在意同学对你的看法,希望同学能够敬佩、羡慕你?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希望父母能够以你为荣?在意……你会在意什么?我希望你能静下心来想一想。
特级教师徐珍华:高考后如何作职业规划
特级教师徐珍华:高考后如何作职业规划?又是一年高考季。
学生在考试后将面临志愿抉择关键期。
很多人在这时对自己未来的方向依然不甚清晰。
部分人甚至因为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而导致未来职场发展极不顺利,从而抱憾终生。
那么,学生究竟该怎样选择志愿?该听取什么人的意见?职业规划有没有相对科学的方法?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现状志愿填报多数父母未尊重孩子意愿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各种志愿填报咨询会陆续登场,吸引不少家长和学生前来咨询。
然而,专家们多反映,不少家长咨询时,对孩子该填什么志愿做的功课不够。
佛山家庭教育研究会讲师团资深讲师霍钰坪表示,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不少家长向她请教,该让孩子报读什么专业。
“很多一来就问我,报读什么专业好?曾听谁说,某某专业好,究竟是不是。
这样的问题,根本无从回答。
社会上并没有什么‘最好’的专业,关键是要适合孩子。
”面对家长的提问,专家们多会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读什么专业,但很多家长却说:“孩子不懂,自己根本拿不了主意。
”霍钰坪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父母需要的是帮助孩子确定志愿,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由于志愿填报前没做够功课,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的例子也不少。
黄小姐(化名)表示,自己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重点中学上高中时,成绩几乎都是班上前几名,但当时心思只在课本上,没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作认真思考。
高考时报读了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也上了很出名的大学,但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计算机,但又不能转专业,觉得非常苦恼。
方法第一步:了解自己可做专业测试高考后填报什么志愿,直接关系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已经成为不少专家的共识。
然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
而认识自己并不是个容易的过程。
资深职业规划师张文英表示,现代心理学家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尤以霍兰德(John Holland)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为代表,通过人格特征分析人们适合的职业。
16种人格详细介绍
16种人格详细介绍第一种人格:乐观积极型乐观积极型的人性格开朗,总是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对困难和挫折有着较强的应对能力。
乐观积极型的人总是幽默风趣,能够带给身边的人快乐和正能量。
第二种人格:内向安静型内向安静型的人喜欢独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思考严谨,喜欢沉思,对细节有着很高的敏感度。
内向安静型的人通常喜欢深入思考问题,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内省。
第三种人格:外向活跃型外向活跃型的人喜欢社交和活动,他们热情开朗,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外向活跃型的人通常富有社交能力,能够与各种人建立友好关系。
第四种人格:理性思考型理性思考型的人注重逻辑和理性,他们喜欢分析问题,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理性思考型的人通常喜欢追求事物的真相和原因,对于知识的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
第五种人格:感性体验型感性体验型的人注重情感和体验,他们喜欢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表达。
感性体验型的人通常情绪敏感,对于艺术和美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
第六种人格:创造思维型创造思维型的人富有创造力,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
他们善于创造和发现新的事物,对于创新和改变有着强烈的渴望。
创造思维型的人常常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第七种人格:务实稳重型务实稳重型的人注重实际和稳定,他们喜欢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对于细节有着很高的要求。
务实稳重型的人通常有着很好的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善于管理和安排事务。
第八种人格:冒险探索型冒险探索型的人喜欢冒险和探索未知的领域,他们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对于冒险充满激情。
冒险探索型的人通常有着不受拘束的个性,对于风险有着较高的承受能力。
第九种人格:勤奋努力型勤奋努力型的人有着强烈的工作动力和自我驱使力,他们勤奋努力,对于工作充满热情。
勤奋努力型的人通常有着较高的目标和追求,对于自我提升有着很高的要求。
第十种人格:友善温和型友善温和型的人善良友好,喜欢帮助他人,对于身边的人充满关爱和温暖。
中学校长徐珍华看淡悲喜
中学校长徐珍华:看淡悲喜,获得心灵的自适人是一种情感动物,不可能没有悲喜,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心情或是坏的心情往往是由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成功与失败,幸福或痛楚,大部分都会与心情有关。
其实没有哪个人的一辈子不会遇到任何艰难或坎坷,遇到问题,就拿出勇气去面对、去解决,如果事情已成定局,就要看淡悲喜,尝试着去接受,坦然的去面对。
凡事都能想开的时候,你的心情就如散去阴云的天空一样--豁然开朗、晴空万里。
回首来路,你会发现原来这些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
中国有句古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如果当“福”临门时,你能按捺住那颗砰然跃动的心,也许你会一“福”再“福”,甚至会长久的“福”下去;如果当灾祸降临到你的头上时,你能守住那颗冲出理智的心,不沉浸在灾祸的痛楚当中,也许后面一连串的不幸也就不会来找你。
有个姓曹的小伙子,从农村来到大城市,通过艰苦打拼,从一个送水工、发单员、推销员,一步步地走来,在学习和成长中,终于到了一家大公司销售部经理的位置。
这是他当年做梦也不敢想的事,终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
他逐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正当他事业如鱼得水的时候,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他要被降职处分!原因是公司销售客户机密外泄,造成销售业绩严重下滑。
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讲无疑是晴空霹雳,他极力向公司高层申辩,可是事实已经造成,公司非但没有原谅他,还因他急躁、莽撞的举动,决定扣除他当年的年终奖。
后来他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是一次酒桌上一个所谓的朋友翻看了他随身所带的资料,将这个重要的信息转卖给了别人。
他发了疯似地去找这个窃取秘密的人,可是,在半路上他的车出了事故,他因此而失去了一条腿。
如果他能在努力的同时,淡然地面对生活,也许就不会因为小小的成绩而整天与狐朋狗友推杯换盏;如果他能坦然地面对公司的处理,也许他就不会被公司再次惩罚;如果在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他能够理智的应对,也许就不会造成后面的惨剧。
有位老夫妻住着一间多年失修的屋子,一天老太太请了一名中年装修工来整修自己的老屋。
特级教师(演讲家)徐珍华: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
特级教师(演讲家)徐珍华: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把烦人的压力变成积极的动力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成功的人感到高处不胜寒。
苦!失意的人感到步履蹒跚、诸事难求。
更苦!中庸的人感到进无门、退必死的压力。
苦上加苦!很多成年人都爱说,要是我们永远不长大,做一个单纯懵懂的孩子,不用承担来自事业、情感、家庭、社会的压力,生活一定很甜蜜和轻松,世界一定很美好!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很多破绽的!因为压力本来就是无所不在的,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压力就如影随形。
即使作为一个孩子,虽然没有生计的烦恼,却也要熟悉这个新世界的冷热惊喜,也会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需求及无法满足的失落。
等到稍大一点,孩子又会因为复杂的社会因素,与他人进行比较、竞争,形成实际的压力。
等到再大一点,只要孩子对生活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承受一份来自环境、体系、制度的压力。
但是,因为孩子天性中具备接受新鲜事物的特质,所以他们大多能很快消除压力带来的不适,进而稳重、沉着地应对挑战。
压力有大有小,你把它看得重,它就重;你把它看得轻,它就轻。
与孩子的善于遗忘和善于学习相比,成年人由于太依赖习惯和常规,对压力的态度就显得不那么友好!然而,适当的压力对人来说,绝对是不可缺少的清醒剂。
它让你不畏惧困难,懂得思考如何进入新的局面、如何打破旧的格局,甚至让你萌发自信和勇气,这些都是帮助你将来获得幸福的先决条件。
任何人都要接受压力的挑战!著名的凯撒从一个没落贵族荣升到罗马最高统帅,建立起庞大的帝国,每个时期他都肩负沉重压力,并跨越重重险阻,最终才收获成功。
凯撒19岁时,家族权威人士从集团利益出发,要求他放弃原来的婚约,与当权派人家的女儿攀亲,甚至不惜使出各种手段进行胁迫。
然而面对压顶的阻力,凯萨毫不退缩,坚持自己的主张,甘愿让个人财产和妻子的嫁妆被没收,并上演了一场出逃完婚的剧目,为自己赢得了信守诺言的美誉,这也是后来将士们愿意追随他的重要原因。
特级教师徐珍华校长尊重男孩做民主型的父母
特级教师徐珍华(校长):尊重男孩—做民主型的父母我们知道,真正的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但是生活中很多父母却做不到。
你是否还在代替儿子做决定?你是否还会翻看儿子的日记?你是否还在以你的视角帮儿子择友?..尊重男孩,就要从做民主型父母开始。
如何才能做个男孩喜欢的民主型父母呢?这也是本章:将要告诉你的!第9招与男孩做朋友,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很多传统型父母都持有“我是老子,你是儿子”的观点,对男孩实施“威严式”的教育,男孩对自己必须言听计从。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尊重男孩的人格和个性,容易让其形成有意违反父母意愿的逆反心理。
因此,男孩长大后,没有规划中的那样出色,不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就是脾气暴躁,叛逆不听话。
小强最近的举动令父母非常担心。
父母都是有学识的人,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非常严格。
可是他们发现,小强开始逃学上网,并学会了撒谎骗人。
这件事令小强的父母十分生气,他们开始限制小强的零用钱,并每天接送他上下学。
一段时间后,小强不再逃学了,但他的学习成绩却直线下滑,回家后他也不愿意和父母说话,父母问一句,他才答一句。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是最温馨的地方,如果一个孩子害怕回家,害怕面对家中的严父厉母,教育就更难入手了。
所以,你应该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么,如何改变你与孩子的关系呢?很简单,学会与男孩做朋友,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男孩的心理很难琢磨,他们喜欢跟自己的伙伴玩,跟自己的朋友谈心,那么,父母就跟孩子做朋友好了。
朋友的职责是分担对方的哀愁,分享对方的快乐。
无论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累,都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平等地交流。
当然,你不能以大人的视角去揣测他的想法,不能以长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问孩子今天都做了什么,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让孩子自己去讲今天的趣事或心中的疑问。
当你俯下身姿走进男孩的世界时,你会发现这里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方法一:做一个“哪壶先开提哪壶”的父母一天,王女士和邻居闲谈时了解到儿子经常拉着一个小女生在学校附近溜达,王女士知道后很是着急。
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校长)徐珍华:谈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无论学习成绩多差的学生,都一定会有兴趣点。
这个兴趣点未必在课堂内、课本上。
在我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要发掘出他的兴趣点和闪光处,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去激活他们的信心。
师生俩的初次见面我的父母是20世纪70年代初移民到香港的普通工人。
后来改革开放,父母贷款到深圳开办工厂,经过努力,他们逐渐步入了“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的行列。
我的父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
爸爸以前是农村的放牛娃,大字不识几个。
我小时候他们总是很忙,那是工厂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压力很大。
4岁之前,我跟着妈妈在深圳,后来又回到香港,寄宿在亲戚家。
再后来妈妈比较清闲了,又把我接到深圳读书。
我从小到大就没有人管,父母也不懂如何管教,他们小时候吃过太多苦,现在生活好了,他们只想给我们更好的物质条件。
我也从来没考虑过要认真读书,上学好像只是父母指定给我的一项任务--去课堂睡觉,铃声响就回家,这就算完成了任务。
我从不操心考试这档子事儿。
到了考场,试卷发下来后,我随便填填写写,然后签名交上去就回家了。
管它是零分还是20分,老师表扬还是批评,都没关系,我不吃那一套。
等到我14岁时,妈妈在打麻将和享受新富人生之余,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是青少年了,可是还什么都不会,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整天就在家里无所事事。
她有些着急了,于是,把我送到了贵族学校。
我这个从小到大都不知“学习上进”为何物的人,就算进贵族学校又如何?只是更好玩罢了。
我们班上几乎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同学中各种奇怪的人都有,我玩起来更疯了。
爸爸就像一头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整天兢兢业业地管理工厂生产、联系客户。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由妈妈负责。
虽然她读书不多,可是她很要强。
妈妈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担忧。
有一天,妈妈在聚会中听一位企业家郭先生说,他把儿子送到一位曾老师家里去学习了。
妈妈立刻向郭先生详细了解了这位老师的基本情况,然后请求郭先生引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级教师徐珍华:人格的分类及“大五”模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许多人格特质分类法被提出来。
其中多数只是人格特质清单,而且常常是基于人格心理学家的直觉。
正如人格心理学家霍根所评述的,“人格理论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宣称他们的个人魔力就是公众痛苦的人组成的”。
的确有一本关于人格特质的书的两位编者也因人格特质分类缺乏一致性而感到失望。
于是,他们干脆就按照字母顺序罗列人格特质。
但是,显然我们可以找到更坚实的基础来组织人格特质。
因此,我们下面所呈现的特质分类就不是从诸多分类中随机抽样的,而是选取了那些经过可靠的实践和理论验证的人格分类法。
艾森克的人格层次模型在所有的人格分类中,艾森克的模型具有浓厚的生物学背景。
艾森克1916年生于德国,他成长的年代正是希特勒权力上升的时期,艾森克极度憎恶纳粹政权,所以18岁时他移民英国。
尽管最初打算学习物理学,但是艾森克缺乏所需的基础知识。
因此几乎是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在伦敦大学学习心理学。
1940年艾森克获得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伦敦莫兹里医院新精神病中心的心理科主任。
艾森克是个相当多产的心理学家,他大约出版了40本书,发表了700多篇文章。
直至1998年他死于脑癌,艾森克一直是在世心理学家中被引用最多的人。
艾森克提出了一种基于特质的人格模型,他相信这些特质具有高度的可遗传性,且可能具有心理生理学基础。
艾森克认为,有三个主要特质符合这些标准,它们是内-外向性(extraversion-introversion,E)、神经质-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emtional stability,N)与精神质(psychoticism,P)。
将首字母合在一起的缩略词PEN是很容易记忆的。
让我们首先描述这三个高级特质。
如图1所示,艾森克将每一个高级特质的概念放在其所属层次的最高层。
例如,外向性这一高级特质包含大量次级特质:好交际的、主动的、活泼的、爱冒险的、支配的等等。
这些次级特质包含在外向性这一更高级特质之内是因为,它们彼此间共变的程度足以使它们负荷于同一个因素。
典型的外向者喜欢聚会,有许多朋友,需要周围有人可以倾诉。
许多外向者喜欢恶作剧,表现出无忧无虑、轻松的态度,而且他们具有较高的活动水平。
反之,内向者喜欢独自一人打发时间。
他们喜欢安静,热爱读书。
内向者有时看上去冷漠,有距离感,但是他们通常会有少数几个分享秘密的亲密朋友。
内向者比外向者更严肃,更喜欢按适度的步调做事。
他们易于管理,喜欢常规的、可预测的生活方式。
神经质(N)这一特质由一组更细化的特质所组成,包括焦虑的、易怒的、感到内疚的、缺乏自尊的、紧张的、害羞的以及喜怒无常的。
从概念上讲,次级特质焦虑和易怒可能非常不同;然而,从经验上讲,感到焦虑的人也有易怒的倾向。
这两个特质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在人群中有共同发生的倾向,这再次证明了因素分析是颇有价值的一种工具。
神经质上得分较高者往往是自寻烦恼的人,常常焦虑与抑郁。
神经质上得分高的人有睡眠问题,还会受许多心身病症困扰。
他们的一个特点是负面情绪过多。
也就是说,面对日常生活的正常压力,与得分低的人相比,神经质上得分高的人有更高程度的情绪唤起。
在经历这样的情绪唤醒事件后,他们也更难恢复平静。
另一方面,神经质上得分低的人情绪稳定、镇定、平静,对压力事件反应慢,而且这样的人在痛苦事件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第三个高级特质是精神质(P)精神质包括诸如攻击的、自我中心的、有创造力的、冲动的、缺乏同理心的和反社会的等次级特质。
在对次级特质的分类中因素分析很有用。
例如,因素分析显示冲动性与缺乏同理心有共同发生的倾向,也就是说,不假思索就行事的人(冲动性)也往往缺乏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缺乏同理心)的能力。
典型的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是孤独的,经常被其他人描述为“不合群的人”。
因为他(她)缺乏同理心,所以可能会残酷无情(男性在精神质上的得分几乎比女性高两倍)。
这样的人通常有虐待动物的经历。
例如,当有狗被车撞或者有人意外受伤时,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会大笑。
他们对他人的疼痛和苦难没有感觉,包括自己的亲人;他们具有攻击性,包括言语与肢体的攻击,对所爱的人也是如此。
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嗜好新奇与不寻常的事物,为追求新异会完全忽视危险的存在。
他们喜欢捉弄人,常被描述为具有反社会的倾向。
在极端的个案中,这类个体会表现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在实践中,精神质量表可以预测许多引人注目的效标行为。
与得分低的人相比,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更喜欢暴力电影,而且把暴力镜头评价为更令人享受,甚至更好笑。
他们比得分低的人更喜欢令人不愉快的油画或图片。
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P高度相关)上得分高的男性(不是女性)持有混乱的、敌对的性态度。
与得分低的人相比,他们更容易将性隐私泄露给第三方;在不相爱时装作爱着对方;与嗜酒者保持性伙伴关系;甚至有报道说他们会强迫他人与之性交。
精神质上得分低的人更具有虔诚信奉宗教的倾向,而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对宗教或多或少有些冷嘲热讽的态度。
最后,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容易陷入严重的、威胁生命的事件中,比如暴力与犯罪活动。
你也许会料到,艾森克对这些高级特质,特别是P维度的命名已经引起了一些争议。
事实上,有人建议对“精神质”更准确、更合适的命名应该是“反社会人格”或“精神变态人格”。
不过,忽略其命名问题,精神质维度在常规的人格研究中常作为一个重要特质而出现。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艾森克分类系统的另外两个方面:层次结构和生物学基础。
艾森克分类系统的层次结构图1呈现了艾森克层次模型的结构:每一个高级特质处于顶层,次级特质处于第二层。
每一个次级特质又包含第三个水平,即习惯化的行为。
例如,好交际的这一次级特质包含的习惯化行为可能是打电话闲聊,也可能是经常与其他同学一起喝咖啡来消遣时间。
因此,次级特质可能包含不同的习惯化行为。
在层次结构的最底层是特定的行为(例如,我和我的朋友在电话里聊天;早上十点半我与朋友喝咖啡聊天)。
如果许多的特定行为经常重复出现,这些行为就会成为第三水平的习惯化行为。
习惯化行为聚类,形成第二水平的次级特质。
再由次级特质聚类形成顶层的高级特质。
层次结构的优点是:在精确的网状系统中,对每一种与人格有关的特定行为进行了定位。
因此,第四水平的特定行为“我在聚会上疯狂地跳舞”在最高水平上可以被描述为外向的;第二水平上可被描述为好交际的;在第三水平上则是指具有定期参加聚会的习惯。
生物学基础艾森克人格分类系统的生物学背景中有两个方面对理解模型至关重要,即遗传力和可以确认的生理基础。
对艾森克来说,人格“基本”维度的重要标准是它应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力。
行为遗传学的证据证实,艾森克分类的三个高级特质,即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都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力,许多其他人格特质亦是如此。
基本人格特质的第二个生物学标准是:它应当具有可以确认的生理基础,即可以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找到与特质相对应的成分,并且假定它们是产生这些特质的因果链的一部分。
在艾森克的表述中,外向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唤起和活动相联系。
艾森克预测,内向的人会比外向的人更容易被唤醒(即更多的自动反应)。
相应地,他提出神经质与自主神经系统的不稳定(可变性)程度有关。
最后,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被预期有高水平的睾丸激素和较低水平的单胺氧化酶(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总之,艾森克的人格分类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它的层次结构从高级特质开始,其下包含次级特质,次级特质又包含特定行为。
层次结构系统中的高级特质已显示出具有中等的遗传力。
而且艾森克试图将这些特质与生理机能联系起来,这是大多数人格理论所没有的重要分析层面。
除了这些值得赞美的优点之外,艾森克的人格分类也有一些局限性。
第一,许多其他的人格特质也表现出中等的遗传力,而不仅仅是外向性、精神质与神经质。
第二,艾森克可能在他的分类中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而这是其他人格心理学家,比如卡特尔、戈德伯格、考斯塔与麦克雷等所争论的焦点。
卡特尔是艾森克同时代人,因此下面我们首先讨论卡特尔的人格分类系统。
卡特尔的分类:16种人格因素系统卡特尔1905年生于英格兰。
作为一个早慧的学生,他16岁就进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
为了理解当时的社会问题,他在研究生阶段转修心理学。
在接受研究生教育期间,卡特尔与斯皮尔曼密切合作,后者是许多统计技术的发明者,其中就包括因素分析。
卡特尔认为因素分析是建立客观、科学的人格分类的有效工具。
他把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献给了发展和应用因素分析技术来理解人格。
他的目标是界定、描述、解释以及预测所有人际差异的重要方面。
1937年卡特尔来到美国,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研究助理。
随后的几年里,他辗转于几所大学,包括克拉克大学与哈佛大学,最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安定下来。
1973年卡特尔从伊利诺伊大学退休,移居夏威夷,在那里继续著书撰文。
卡特尔在很多方面都与艾森克相似,他也是在1998年去世的。
在早期生涯中,卡特尔就树立了一个目标:识别并测量人格的基本单元。
他以生物化学家为榜样,在那时,生物化学家发现了基本的维他命。
卡特尔仿效维他命的研究者,用字母命名他发现的人格因素。
正如生物化学家将第一个维他命命名为维他命A,第二个为维他命B等等,卡特尔按照被证实确实存在的顺序将人格因素命名为A、B,以此类推。
缺失的一些字母(比如因素D)意味着这个因素后来没有经受住广泛的交叉效度检验,因此就将其从系统中删除。
带数字的字母(例如Q1到Q4)是指那些主要通过自我报告式问卷资料得到的特殊因素。
卡特尔认为真正的人格因素应该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资料获得,比如自我报告的资料与实验室测验资料。
尽管不同的资料来源并不总是产生相同数目的人格因素,但它们确实具有足够的一致性使我们相信卡特尔的分类系统,它包含16种人格因素。
从人格因素的数目来看,卡特尔的分类与艾森克的分类有很大的不同:艾森克的人格分类是最少(3)的人格分类中的一种,而卡特尔的人格分类是最多(16)的人格分类中的一种。
许多研究考察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格剖面图,比如警官、科学研究者、社会工作者、门卫等。
表3列出了对16PF(人格因素)的描述,以及不同职业群体在其上得分的高低。
与艾森克一样,卡特尔发表了大量有关人格的著述包括50多本著作与500多篇文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他最多产的时期,他一年就发表了一千多页人格理论与研究的文章。
可以说卡特尔发展了一种识别人格基本维度的强有力的实证研究策略,刺激并促进了人格特质流派的形成。
虽然如此,卡特尔的工作,特别是16种人格因素模型还是受到了质疑。
具体来说,一些人格研究者无法重复验证16个独立的因素,而且许多人提出较少的因素就可以捕捉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
现在我们转向最现代的特质分类理论:环形分类模型和五因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