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居民消费水平反映着人们对于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本文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1993年至2011年的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正文:一、文献综述:1.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学背景消费,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

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消费的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

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的数量指标.消费进行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

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

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摘要: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

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1985年至2009年得相关数据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先通过相关的背景理论提出问题;搜集了相关的数据,继而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以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传统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

这些消费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我赞同收入的确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这个观点,但是其他因素(比如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利率、人口结构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

陈长华(湖南,2004)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也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讨决定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

他的指标选择是人均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前期消费。

他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除了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虽然不可否认收入确实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仅仅用收入和储蓄作为变量,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现实中的消费函数值得怀疑。

刘丽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进行计量分析,但是她的结论中Y = 27. 12140495 + 0. 03092905302 3 X1 + 0. 001453569285 3 X5 +0. 85006329843 X3 (X1——国内生产总值 X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5——卫生机构数) X1——国内生产总值系数为0. 03092905302 3,明显比实际偏小。

计量经济学模板第一组_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模型及分析

计量经济学模板第一组_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模型及分析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及分析学号:姓名:专业:修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朱永军成绩:评语: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分析内容摘要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在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本文运用Eviews软件对1991—201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剔除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并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各种统计检验来完善模型。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Analysis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in ChinaAbstractAs the consumption of social reproduction end point and the beginning,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ociety in the circulation of product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decisive rol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1994 - 2013 was analyzed by Eviews software, through gradually eliminate inappropriat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equations are a series of tests, finally finds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esidents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rough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tests to improve model.目录一.问题的提出: (01)二.理论分析 (01)三.模型设立: (02)四.数据的收集 (02)五.估计参数 (03)六.模型检验 (04)七.多重共线 (06)1、多重共线的检验 (06)2、多重共线修正 (06)八.异方差检验 (08)1.散点图 (08)2.残差分析 (10)3.WHITE检验 (10)九.相关性检验 (12)十.相关性修正 (13)十一.相关结论 (14)参考文献 (15)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自改革开放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计量课程论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计量课程论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研究,建立了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并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对策建议一、引言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笔者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78年以后的,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故这一时期的样本更能反映这种变化。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由经济理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Y t 与国内生产总值X 1的关系为: 1111μβα++=X Y t假定模型中随机误差项1μ满足古典假定,运用OLS 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10368.02275.93X Y t +=(9.2969)(181.1983)其中,可决系数2R =0.9993。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可决系数很高,这也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中,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4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影响因素,那么居民的人均收入就是微观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比较显著,于是在这里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

目录1引言 (2)2理论与政策支撑 (2)3计量模型 (3)3.1变量的设计与选择 (3)3.2 计量模型设计 (3)3.3模型数据的选取 (3)4 模型的求解,检验及修正 (3)4.1 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3)4.2 模型检验 (4)5模型的经济意义 (6)6 结束语 (7)7 参考文献 (8)8 附件 (9)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在全球经济陷入困惑泥潭的时候,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攀升。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居民的消费需要息息相关,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最终力量。

本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

关键字:消费水平,计量分析,扩大内需一、引言发展经济就应该紧紧抓住消费,而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得知消费水平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究竟都是如何影响着消费水平呢?只有正确捕捉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按支出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项。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项。

居民消费又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

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额,称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按农村人口平均计算的农村居民消费额,称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按城镇人口平均计算的城镇居民消费额,称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为此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进行计量分析,得到相关模型并结合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还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认识,还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能为其他领域的消费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凯恩斯在其消费函数中明确指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且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实证支持,他们通过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除了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例如,价格水平、消费者信心、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其中,价格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消费者信心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消费决策;教育水平则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来影响消费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也会对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相关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相关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计量经济学上机作业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支出也随之上升。

但由于近两年来的通货膨胀状况的出现,CPI 的上涨,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难免有所下降。

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质量。

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价格水平、GDP 等等。

但由于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及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我就仅从以下几个因素着手分析。

从居民角度来看,居民的储蓄存款、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多少都影响着其消费性支出的高低;而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国内价格指数和生产总值同样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

二、预设模型以上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可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预设模型为Y=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X X X X X ,其中Y 代表消费性支出,X1代表储蓄存款,X2代表可支配收入,X3代表个人所得税,X4代表价格指数,X5代表生产总值,由于存在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增添μ随机误差项。

三、数据收集中国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数据如下:四、模型的初步建立运用EViews5.0软件,分别作出被解释变量Y与各变量间的散点图:由被解释变量Y与各变量建的散点图观察可知Y并不是与每个解释变量间都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运用EViews5.0软件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可得到回归结果:Ŷ=5925.291–0.001X1+ 0.536X2+ 12.916X3–33.411X4–0.029X5 (0.4244)(-0.0118)(7.8010)(1.7961)(-0.2456)(-0.6328)R²=0.953617 D.W.=1.798101 F=102.7972从经济学角度看:X5系数为负不符合经济学意义,但它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决定变量,所以暂不排除;从统计学角度来看:R²,F值都比较高,X1,X4,X5的t统计量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前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实现由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向内需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拉动内需就要求国内消费水平涨起来。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本次研究就是要找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笔者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90年至2010年21年间的完整数据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税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显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远不止笔者所建立的模型中选择的解释变量,还有如居民消费结构、居民贫富差异、居民储蓄率等,但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困难以及第一代效应等当前中国存在的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笔者并未将这些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中。

仅仅选取了可收集数据并且操作性强的几个因素作为该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

1 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

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但在投资增加的同时,消费的增速似乎并不理想。

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内需不足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过度依赖出口发展的经济体系对于外部金融冲击的影响抵御能力非常弱,内需不足更是加重了我国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创伤。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最全)word资料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最全)word资料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最全)word资料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1 理论模型的设定 1.1 影响因素分析旅游消费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同时受到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的影响.非经济因素包括个人消费动机、个人偏好和国家节假日等一些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着其旅游消费的水平及潜在的旅游者是否能够实现旅游.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2.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物价水平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当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人们的实际收人下降,进而会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抑制消费.所以,人均旅游消费与消费价格水平应呈相反方向变动. 1.2 模型的建立考虑到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LNY= 0 + 1 LNX+ 2 LNP+ 其中,0为常数,Y为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 X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2分别为X、P的系数. 2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借助EVIEW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整理回归结果得到如下回归模型:LNY=732.2877+0.022174LNX-2.209373LNP (523.8610) (0.003660) (5.146829) t= (6.058771) (-2.529269) R 2 =0.769455 R 2=0.727538 F=18.3565 由回归结果可知,可决系数R 2 =0.769455=0.727538 ,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在因变量的变化中有76.9455%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即有 76.9455%可以通过所估计的函数来解释. X和P的t统计值分别为6.058771,-2.529269.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14-2-1)=2.201小于,说明变量X和P的t检验是显著的,基本上能以95%的置信度认为这两个变量对Y的影响是显著的. F=18.3565,相伴概率为0.000313远小于0.05,由F分布表查得F(2,11)=3.98,因此,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过,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再利用Eviews软件进行White检验,执行命令之后结果如下:表2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F-statistic 1.139343 Prob. F(5,8)0.4131 Obs*R-squared 5.822855 Prob. Chi-Square(5) 0.3238 Scaled explained SS 3.530095 Prob. Chi-Square(5) 0.6188 取显著水平α=0.05,由于nR 2 =5.822855< 2 0.05 (5),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实际上直接观察 p的大小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上面结果中的 p值较大,远远超过0.05,则接受不存在异方差性的假设.3 模型的分析及建议由回归方程LNY=732.2877+0.022174LNX- 2.209373LNP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其中仅有约2.22%部分用于旅游消费,这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这与我国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有关联的,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除了必要的开支之外,其余的大部分作为储蓄储存起来,所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小.同时也说明现阶段我国的旅游消费还没有完全启动,旅游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另外,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与消费价格指数之间成反比,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就减少2.209373个单位.比较而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弱,即在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个人旅游消费增幅并不是很大. 2020 年以来,国内外的经济环境都较为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预期.国家统计局于七月份召开的上半年旅游经济分析会议分析了2020 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2020 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增长动力比较充足,旅游消费保持旺盛,旅游市场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预计:国内旅游人数 10.9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6%;国内旅游收入 6055亿元,增长20.6%.入境人数6550万人次,增长 5.5%;旅游收入215亿美元,增长14.5%.旅游总收入7500亿元,增长19%.同时,由于北方冬春寒冷期较往年偏长以及大范围旱涝等自然灾害,国内旅游人数增长略低于预期的10%增速;上海世博会有效带动了东部地区旅游客源增长,但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客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效应;人民币升表1 1996—2020 年统计数据年份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元)Y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 1996 534.1 4838.9 108.8 1997 599.8 5160.3 103.1 1998 607 5425.1 99.4 1999 614.8 5854 98.7 2000 678.6 6280 100.8 2001 708.3 6859.6 100.7 2002 739.7 7702.8 99 2003 684.9 8472.2 100.9 2004 731.8 9421.6 103.3 2020 737.1 10493 101.6 2020 766.4 11759.5 101.5 2020 906.9 13785.8 104.5 2020 849.4 15780.8 105.6 2020 801.1 17175 99.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 t 0.025 x p t 和t 53陈敏: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值进一步刺激出境旅游.另外,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在不断上升.据统计,全国CPI由1月份的101.5上升到9月份的103.6,同比增长率也由原先的1.50%上升到3.60%.本文针对估计出的模型以及目前的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3.1 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价格体系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消费有一个承受限度,一旦超出就会把旅游产品的消费转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使旅游消费数量减少,消费行为偏向度降低,反之,则会把其它产品消费转向旅游产品消费.因此在旅游消费各环节中价格制定必须合理,这样才能扩大旅游者队伍,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市场调节要适度,要保持旅游淡季、平季、旺季三套价格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市场开发中各个环节的稳定衔接.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大,尤其是“假日消费”替代性非常强,针对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高、内需不足的现状,应该将假日旅游定位于高消费的水平,还是定位于大众消费的水平,值得深入研究.3.2 加快代写经济学论文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提升旅游消费水平世界旅游消费的发展证明,旅游消费的现实可能性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消费主体的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主体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即“有钱”和“有闲”这两个硬件,而从终极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人们富裕是实现续旅游消费的根本保证.为此,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在现阶段,就是要发展生产,增加就业,让居民收入有明显增长,为广大居民旅游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条件.3.3 开展消费者教育旅游企业要引导旅游者的潜在需求,除了在市场上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供旅游者选择外,还要当好旅游者消费决策的参谋,向旅游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帮助旅游者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合理评价和预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印象,从而使企业扩大销售.国内旅游发展的初期,企业处于卖方市场,不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后来发展到只强调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最高宗旨的纯粹的经济行为,这些都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除了被动地适应宏观环境实现利润外,还必须主动地遵守社会伦理、维护法律和保护环境、引导旅游者选择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区域,维护旅游地的合理承载容量,保持供给的基本平衡.3.4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级政府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以“12301”游客服务为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完善旅游国际航线,推动旅游支线机场建设,推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推动铁路、水路客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5 健全旅游法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我国旅游立法相对于旅游业实际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旅程中违反合同,改变住宿酒店星级、降低用餐标准、随意延误更改行程、擅自增减项目等问题.会严重影响旅游者的消费热情.当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较混乱,假日旅游中不规范现象尤其突出.健全旅游法规,逐步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是迫切需要的.参考文献: [ 1 ]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1.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 [ 3 ] 刘文斌.关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支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初步研究[J].经济师,2020 . [ 4 ] 刘丽秋.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20 . [ 5 ] 代写论文.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6).相关文章链接:工程经济学的定位探讨关于我国物权立法选择的经济学分析关键词: 制度功能/制度需求—供给/制度均衡/物权立法内容提要: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理论,概括了制度的功能,阐述了制度安排与制度“需求—供给”的关系;运用博弈论,考察社会财产权构造的效率,解释财产权制度演进的规律。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首先将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定义和衡量标准进行明确,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

接着,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状况、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等。

通过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程度和方向。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差异,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理论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数量和质量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相关理论的角度,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消费函数理论是分析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基础。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可能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

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也强调了居民消费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如居民消费可能受到周围人群消费水平和自身过去消费水平的影响,同时会考虑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和支出来安排消费。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分析[精品文档]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分析[精品文档]

计量分析软件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分析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联系电话:年月日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分析一、研究背景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人均GDP 依然很低,全球排名87位,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明确提出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提高,但消费水平依然很低,消费量占GDP比重依然很小。

为此,本文旨在根据全国经济宏观政策、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和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等因素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判断是否能使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1978-2010年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数据的分析,找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通过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来建立合理的模型,探讨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期趋势规律,并给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宏观经济模型)++GDP-+=,经济发展应该紧紧抓住消费这一GCX(MI驾马车,而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制于多种因素。

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一直很低,消费意愿不强,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找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改善消费不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包括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

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列出了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和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等相关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回归模型。

三、居民消费水平模型的总体分析框架(1)多元线性回归法OLS概述[1]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在现实问题研究中,因变量往往受制于多个经济变量的影响,通过统计资料,根据多个解释变量的最优组合来建立回归方程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法。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CPI、税收及GDP之间关系研究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3)2 模型理论与数据 (4)3模型的估计与调整分析 (6)4结论 (15)参考文献: (17)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CPI、税收及GDP之间关系研究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消费是伴随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消费形式的变化也越来越快,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容的增长,才能真正实现惠国惠民国策。

凯恩斯认为,短期影响个人消费的因素比较稳定,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但是大家都知道,收入的变化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

尤其,在短期内,有时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负数,即收入增加时消费反而减少,收入减少时消费反而增加;有时边际消费倾向会大于1,即消费增加额大于收入增加额。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本文利用1992年—2011的二十年数据,选取了居民可支配收入、CPI、税收、GDP四个因素分析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旨在说明其中的相互关系,为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消费,收入,CPI,税收,GDPAbstract: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 nt process, the consumer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content,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change is faster and faster, consumption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troika,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ly economic growth into relying on domestic demand increases up to truly achieve benefit citizen and country national policy. Cairns believes that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omparison of subjective factors, consumer consumption depends on how much income. But we all know, the impact of income changes not all consumption. Especially in the short term, sometime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can be negative, i.e. incomeincreases consumption has decreased, while consumption reduced income had increased; sometimes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be greater than 1,that is, consumption increases greater than the increase of income. The phenomenon tells us, in our daily lives, in addition to income,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that could affect consumer behavior. This article uses 1992-2011’s 20-year data, select the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tax rate, the CPI, GDP four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consumption of the aimed at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o national policy 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vide reference views.Key words: Consumer, Income, CPI, tax rate, GDP1引言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计量经济学关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

计量经济学关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

班级 姓名 学号一模型的设定我们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设为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设为解释变量,设立了以下经济学模型:Y=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元)=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元)数据如下:obs Y X1X2X3X4 1978137.0000114.0600100.00009.5600009.940000 1979153.0000136.1100101.100011.3200015.47000 1980164.0000175.7700104.800017.5600018.85000 1981187.0000204.4100106.300022.5800032.18000 1982198.0000238.7000108.100036.9100057.53000 1983221.0000298.0700109.300030.5500078.75000 1984261.0000345.0000113.200033.8200086.23000 1985319.0000385.2300119.400043.51000106.0200 1986356.0000407.6100125.100049.25000177.81001987423.0000444.4000135.400059.04000231.0600 1988557.0000546.6200159.100087.48000274.3200 1989583.0000589.4000192.200081.92000306.4200 1990609.0000621.6700192.200058.30000357.3500 1991675.0000657.3800194.7000101.7900481.6300 1992729.0000682.4800201.1000117.8500560.4100 1993831.0000803.8000220.2000179.8900687.2400 19941001.0001107.250263.8000247.3200887.9200 19951281.0001668.730307.6000350.92001055.720 19961522.0002054.950327.0000469.9700648.3300 19971641.0002286.010333.9000589.3400803.0600 19981642.0002405.320324.9000609.7200962.4300 19991803.0002441.500317.4000613.61001231.410 20001848.0002478.860313.9000635.44001499.620 20011912.0002603.600314.5000659.37001770.520 20021987.0002685.160313.2000673.00002135.140 20032042.0002853.290314.5000705.18002806.230 20042167.0003171.060327.1000776.78003524.830 20052449.0003481.640331.0000831.93003960.430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06》,《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二参数估计模型为Y=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元)=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前期年末余额(元)用Eviews估计结果为: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8/08 Time: 13:21Sample: 1978 2005Included observations: 28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t-Statistic Prob.C-119.249042.29552-2.8194240.0097X10.3120120.1663211.8759620.0734X2 2.3987650.4023145.9624150.0000X30.3712050.5022950.7390190.4674X40.0915880.0291243.1447900.0045R-squared0.995968 Mean dependentvar989.2143Adjusted R-squared 0.995267 S.D. dependentvar756.4193S.E. of regression 52.04132 Akaike infocriterion10.90239Sum squaredresid62290.88 Schwarz criterion11.14028Log likelihood-147.6334 F-statistic1420.292Durbin-Watsonstat1.158600 Prob(F-statistic)0.000000=119.249+0.312012+2.398765+0.371205+0.091588T: (-2.819424) (1.875962) (5.962415) (0.739019)(3.144790)F=1420.292三 检验及修正1.经济意义检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符号为正,但由经验得知,“农村居民消费指数”与“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关系紧密,故不应剔除.而虽然在理论上说不通,但却符合中国现实的国情,应保留,其意义将在第四部分加以阐述。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DOC)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DOC)

计量经济学作业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农经蒙二姓名:恩和德力格尔学号:*********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绝对数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0.6元,增长了33.63倍;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80.8元,增长了44.95倍。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GDP年平均环比增长率保持在12.8%左右,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6%,城镇居民的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9%。

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出口和消费一向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这一点,“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因此,对于消费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我国居民消费还存在着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

对于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各自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孰轻孰重呢?即我国政府应该将经济的增长点着重放在刺激哪个消费群体上呢?是农村居民呢还是城市居民呢?对此我们展开了关于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研究分析。

二、模型设定(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因此《宏观西方经济学》中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即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计量经济学论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整个国名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面对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成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所面对的重大问题。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就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计量思考对策一、研究目的要求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遭遇增长上的瓶颈。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而其中又以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最为巨大。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扩大内需,但经济危机中由于出口减少而引起的经济下滑还是说明国内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

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市场都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可以认为是方向没有选择准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部分,由此可见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隐藏在农村中,那么如何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作为农民人口数占总人口数大部分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占很大比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成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所面对重大问题。

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设定1、理论综述从根本上说,居民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

凯恩斯(Keynesian)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关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学报告

关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学报告

南阳师范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年级财务管理专业《计量经济学》期终研究报告报告题目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一、研究意义(共5分)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发展结构性不平衡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乡村人口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分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数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共5分)关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各有千秋,学者程松柏认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GDP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学者陶伟对该问题引入了消费品价格变量,李洋则从投资、储蓄和失业率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在研究理论上,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

三、理论分析(共5分)对于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素,我认为有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末总人口等。

(1)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时,消费水平明显要有所提高。

(2)人均GDP越高,消费拉动增长越强烈。

(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

(4)第三产业增加值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就业,进而影响收入支出。

四、变量测量(共20分)表Ⅰ.变量测量结果其中Y 表示居民消费水平(元),X1表示人均GDP (元),X2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3表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X5表示年末总人口(万), μ表示残差项。

五、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共60分)模型建立:Y=β0+β1X 1+β2X 2+β3X 3+β4X 4+μ.参数估计及检验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09/20 Time: 22:00Sample: 1 31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5822.92 38858.83 0.407190 0.6873X1 0.021329 0.022810 0.935064 0.3587X2 0.443484 0.088584 5.006376 0.0000X3 -117.8585 380.4170 -0.309814 0.7593X4 0.034778 0.060759 0.572389 0.5722X5 -0.023611 0.212347 -0.111191 0.9124R-squared 0.915387 Mean dependent var 12396.35 Adjusted R-squared 0.898464 S.D. dependent var 3334.232 S.E. of regression 1062.44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94651 Sum squared resid 28219609 Schwarz criterion 17.22406 Log likelihood -256.6710 Hannan-Quinn criter. 17.03699 F-statistic 54.09243 Durbin-Watson stat 1.483396 Prob(F-statistic) 0.000000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判定系数R2=0.915,可见模型的拟合效果是相当好的,但是发现有很多变量都没有通过t检验,猜测可能是因为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导致的,于是我们进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于衡量一国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经济指标,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 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009年我省全社会零售额达到3527.8亿元,比1998年增加2.8倍。

年均增长12.9%。

而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幅也屡创新高,零售总额五年迈出三大步,2004年跨越1500亿,达1557亿;2006年跨越2000亿元,达2029亿元;2009年跨越3500亿元,达3527.8亿元。

居全国第14位,增长19%,比全国水平高3.5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最高水平。

在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 分析建立计量模型,修改假设、增减变量,利用可靠数据做出了安徽省人均消费的计量模型,比较分析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变量对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

二、理论综述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国家一系列决策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消费。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

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

当期消费主要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前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实现由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向内需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拉动内需就要求国内消费水平涨起来。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本次研究就是要找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笔者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90年至2010年21年间的完整数据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税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显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远不止笔者所建立的模型中选择的解释变量,还有如居民消费结构、居民贫富差异、居民储蓄率等,但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困难以及第一代效应等当前中国存在的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笔者并未将这些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中。

仅仅选取了可收集数据并且操作性强的几个因素作为该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

1 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

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但在投资增加的同时,消费的增速似乎并不理想。

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内需不足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过度依赖出口发展的经济体系对于外部金融冲击的影响抵御能力非常弱,内需不足更是加重了我国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创伤。

拉动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发展模式已经急需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

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研究如何使得居民消费得到显著增加。

这需要我们知道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相关因素都有哪些。

2 经济理论陈述2.1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对于)(y f c = y y C APC )(= )(y C MPC '=有(1)1)(0<'<y C ,即C 会随收入的而增长 ,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

(2)fyy C y C )()(<',即APC MPC <由y cy C APC )(= 可知y yy C cy C y y C y y C dyAPC d )()()()()(2-'=--'=有0)(<dy APC d ,即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通常采用线性形式by a C +=,100<<>b a此时yab APC b MPC +==,函数by ac +≠符合假说10<<MPC 和APC MPC <。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假定了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也称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2 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周期阶段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

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决定当期消费。

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1.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影响。

2.由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影响,而且受他过去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尤其受具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

即0100)(2102><<>++=b b a c b by a y C0c 表示过去最高消费水平,对APC 有0)(0<'=f y y f y C 其中0y 表示过去最高收入水平。

2.3 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

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

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

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何种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是三年。

该假说把收入y 分解为持久性收入p y 和暂时性收入t y ,把c 分解为持久性消费p c 和暂时性消费t c ,有t p y y y +=,t p c c c +=假定:1.从而0)()(=-=p t y y E y E2.p p y k c ⋅=,其中)(1u w r k k ⋅=,k 是由利息率r ,消费者非人力资本财富w 其他因素u 决定的,认为k 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常数。

3.t c 与t y ,t c 与p y ,t c 与t y 不相关,即0)cov(=t t y c ,0)cov(=p t y c ,0),cov(=t p y c ,从而0)(=ct E ,因此)()()(p p t c E c c E c E =+=,进而有p y k y kE c E ⋅==)()(。

所以:消费函数t p t y b y b a y c 2)(++=不清101=>b a ,在假设1012<<<b b 下,函数形式t p y b y b a c 21++=成为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修正形成或弱形式。

2.4 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

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由于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3相关数据收集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4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a+ b1x1+ b2x2+ b3x3+ b4x4 y ——居民消费水平x1——国民收入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人口自然增长率x4——税收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5.1 统计推断的检验5.1.1 判定系数R 2=SST SSR测度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

若所有观测点都落在直线上,残差平方和SSE=0,12=R ,拟合是完全的;如果y 的变化与x 无关,x 完全无助于解释y 的变差,此时2R =0。

2R 越接近于1,表明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越大,回归直线与各观测点越接近,用x 的变化来解释y 值变差的部分就越多,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好。

5.1.2 F 统计量检验自变量x 与因变量y 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

当0H :0=β成立时,MSR/MSE 的值应接近1;但当00=β:H 不成立时,MSR/MSE 的值变得无穷大。

因此较大的MSR/MSE 值将导致拒绝原假设0H ,此时就可以断定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着显著地线性关系。

5.1.3 T 检验5.2 计量经济的检验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466.763+0.042966x1-9.206530x2-82.50921x3-0.113758x45.3.1 拟合优度检验R2=0.999432,接近于1。

由上图亦可看出,实际值与预测值十分接近,因此该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

5.3.2 F统计量检验F=7039.512,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a=0.05,查F统计表,得到一个临界值,(选取解释变量数目为4,样本容量为21),查得Fa(4,16)=3.007。

F>Fa(4,16),说明,在95%的水平下显著成立,即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水平下显著成立。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的值。

5.3.3 T统计量检验T1=15.79676 T2=4.051745 T3=7.855031给定一个a=0.05,查T统计表中的自由度为35,a为0.05的临界值,得到ta/2(35)=1.7459T值大于该临界值。

说明解释变量都在95%水平下显著,都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成立。

5.3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由该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1466.763+0.042966x1-9.206530x2-82.50921x3-0.113758x4由该方程可看出,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提高0.042966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上升1%,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9.20653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每提高1%,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82.50921元;税收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0.113758元。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税率以及人口增长率存在紧密联系。

正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消费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居民收入提高,有利于拉动消费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