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

合集下载

文学批评的模式

文学批评的模式
现象学批评
强调文学作品作为现象的存在,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作品所呈现的现象世界。
分析一部小说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一个独特的现象世界,以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存在主义批评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关注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类存在、自由、选择和责任等主题。
探讨一部戏剧中的人物如何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做出选择,并承担其选择的后果。
女性主义批评
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分析女性形象、性别角色和性别权力关系。
探讨一部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地位,以及作品如何反映性别不平等和女性解放的主题。
后现代主义批评
强调文学作品的多元性、解构性和不确定性,关注作品对现实、真理和传统的质疑。
分析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技巧和语言游戏,探讨其如何挑战传统文学观念和现实认知。
文学批评的模式
批评模式
特点与描述
示例
形式主义批评
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如语言、韵律、意象、象征等,分析这些元素如何构成作品的意义。
分析一首诗歌中的押韵、节奏和意象,探讨它们如何共同营造诗歌的氛围和主题。
结构主义批评
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分析作品的内部结构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解读一部小说的叙事结构,探讨其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批评
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关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
分析一部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变化,探讨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深层原因。
马克思主义批评
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阶级、意识形态和历史变迁。
研究一部小说如何揭示社会阶级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如何影响人物命运和社会发展。

文学概论 第十三章 文学批评

文学概论 第十三章 文学批评

其次,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又意味着文学 批评是在接受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是接 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一部分,因而文学批评与文学 接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 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 不管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剧本,都是精神创造 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正是文学作品的这种 定性,决定着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 价值作出评价,从而也决定了文学批评必然要作为 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方式而对文学及社会生活特别是 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心理批评虽然是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形成的批 评形态,但这种批评方式或批评角度也是古已有之 的。在西方,不仅英国经验派美学有丰富的心理批 评的理论和实践,而且早在柏拉图那儿,关于文学 创作中"迷狂"与"灵感"现象的探讨,就已包含了心 理批评的内容。在我国,最早的"诗言志"说,直接 涉及的便是文学创作的心理问题,一直到刘勰的 《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 话》、叶燮的《原诗》以及诸如"虚静说"、"性灵说 "、"神韵说"等都包含着敏锐而机智的心理批评思想。 我国古代批评中关于作品的形神关系、情理关系、 言意关系、虚实关系等等主张,也都与心理批评相 关联,值得发掘和研究。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
一、历史上出现的几种文学批评形态 在历史上出现的多种批评形态中,有几 种形态特别值得注意,这是因为它们不仅在 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 后世,甚至为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提供了有益 的借鉴。
(一)伦理批评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伦理批评都是 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伦 理批评又称为道德批评,它以一定的道德意 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 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 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 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 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伦理批评之所以兴 起较早;与人们早期的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 有关,更与古代社会生活中森严的等级制度 而形成的伦理关系有关。

文学批评的模式(多样形态)

文学批评的模式(多样形态)

文学批评的模式(多样形态)❖传统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一)伦理道德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

传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伦理学原理》(二)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是产生较早、影响较的的一种批评形态。

孟子:“知人论世”说。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作品里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个种族的心理。

从这方面看来,一首伟大的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的历史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

”因而一个作家应该去“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

”(三)审美批评也是古已有之,但在中国魏晋以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才独立于社会批评。

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在真善美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审美批评往往联系作品对读者产生的美感程度的强弱和久暂就品评其高下得失,具有赏析式评价的性质。

文学批评PPT课件

文学批评PPT课件
19
黑格尔、别林斯基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
20
2、批评原则的科学性
第一,它以文学的双重本质为基础 第二,它以批评的双重观照为目的
21
(二)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内涵
1、美学原则
文学批评的美学原则,要求批评家把文学 作品作为艺术的创造物,按照文学本身的美的 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
侧重于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方面来研究文学。
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
26
(三)艺术本体批评
强调对作品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
雅各布森: “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
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特定 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 —诗歌语言的特殊用法。”
27
(四)接受反应批评
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一)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提出和科学性 (二)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内涵
18
(一)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提出和科 学性
1、批评原则的提出
恩格斯:
“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 而只是从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
“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非常高的, 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你的作品的。”
强调接受主体即读者接受活动的重要性。
接受美学 姚斯、伊瑟尔
28
四、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与阐释循环
(一)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 (二)文学批评中的阐释循环
29
(一)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
含义
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就是批评家对作品本身的 思想艺术、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作品的审美价 值以及历史地位进行分析评论时采用的基本方法。
文学理论(Ⅱ)
讲授
1
第七章 文学批评

文学概论第11章文学批评

文学概论第11章文学批评

三、批评文体的多样性
• 批评文体和批评方式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 系。从批评文学的体裁样式说,是文体;从批评 话语的表达角度说,是方式。这意味着,一定的 批评方式总是通过一定的批评文体来表现的。 • 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人们创造了批评文体的多种 形式,如论文、点评、诗话、随笔、评传、序跋、 书信、对话等等。(介绍略)
(四)心理学批评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创作心理及作品中人物 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 ★批评性质: 阐释批评。这种批评‚都主张对真实内容进行分析 。这种真实内容往往隐藏文本的后面,因而心理学家并 非只从表面上去看本文,而是要看透它。从心理学角度 看,文学只是一组符号,如果阅读正确的话,它可以显 示出第二组符号;而第二组符号可以依次展示出控制文 学‘制造’的心理活动‛(约翰· 马勒《心理学和文学》 ,见罗里· 赖安等编《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导引》四川文艺 出版社1986年版,251页)
★评价方式 由于评价标准的表现形式不同,审 美批评的评价方式也有不同: ▲以当下感受为标准的评价:一般采取印象式 批评,即陈述内心的感受、印象。说出了内心的 感受、印象,也就说出了对作品的美感价值评价 。由于陈述美感,这种批评文章往往文词优美、 充满激情。 ▲以特定美感范畴或美感理论主张为标准的评 价:多采取分析性评价,冷静分析作品如何符合 美感范畴的规定,如何符合美感理论主张的规定 。
• 第三,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 文学批评是批评家对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 研究,作为具有主观性的批评家的思想倾 向一定会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在文学批 评中也应注意把主观倾向性和客观性、科 学性统一起来,使之更贴近作品。文学批 评是具有创造性的。文学批评的价值不在 于重复一些众所周知的常识、概念、原理, 而在于从文学作品中发现那些人们还没注 意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从 具体的文学现象中发现那些带有规律性的 东西。

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

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

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
文艺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学术活动,它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来进行批评。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文艺批评模式:
1. 传统批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它关注作品的美学价值、艺术手法和形式符号的解读,常常采用文学理论和批评范式进行分析。

2. 主题批评模式:主题批评模式侧重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意义和价值观。

该模式关注作品所涉及的社会、心理、文化等主题,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内容进行解读和思考,揭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3. 结构批评模式:结构批评模式注重作品的结构、组织和叙事方式的分析。

它关注作品的情节结构、时间结构、人物形象的构建等方面,探讨其对故事发展和读者的情感体验所起的作用。

4. 历史批评模式:历史批评模式关注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其创作和接受产生的影响。

它通过考察历史事件、社会风貌、文化思潮等来解读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作者对时代的回应。

5. 异质文本批评模式:异质文本批评模式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中进行分析。

它关注与作品相关的其他文本、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对比来解读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批评模式不是互相独立的,常常会相互交叉和综合运用。

不同的批评者和学派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模式来进行文艺批评,以达到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评价作品的目的。

文学作品批评的模式与方法

文学作品批评的模式与方法

文学作品批评的模式与方法作者:於可训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12期於可训,著名文学教育家。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艺新观察》丛刊主编,《长江学术》丛刊执行主编,《写作》杂志主编。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与评论,文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先后涉及文学评论、中国新诗、中国现当代小说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多个领域。

个人专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新诗体艺术论》、《当代诗学》、《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新诗史论与小说批评》,主编著作主要有:《中国文学编年史·现代卷》、《中国文学编年史·当代卷》、《小说家档案》、《“我读”丛书——当代文学新秀解读系列》等。

曾获宝钢教育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文艺明星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第三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第三届湖北文学奖,第六届屈原文艺奖,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大学版协等全国性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励多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学作品是文学创造的基本物化形态。

作为人工创造物,有作者的劳动凝结其间,作为既按照“物种的尺度”又按照“内在的尺度”进行的创造,它又要显现外部世界的某种“意义”和文学创造者的内在需求,这种既合乎目的性又合乎规律性的创造物同时还要对读者公众发生影响,并通过读者公众影响文明或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凡此种种,说明文学作品既是文学创造的归宿,又是文学影响社会的起点,一切所谓“文学的”活动,只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存在才显示出“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作品因而也就成了文学“批评”的基本对象,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文学批评也就成了文学批评的基本类型。

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萌芽状态的文学批评就主要是以谈论文学作品为特征的。

古希腊例如柏拉图,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主要谈论的是史诗和悲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批评原则和理论。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突击概略)(复习总纲)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表现、实用、独立、客观、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2、文学的观念与文学本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1、文学的定义:2、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2、狭义的文化概念:3、符号化的文化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生活2、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1、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1、经验与体验2、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2、文学文本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1、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2、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3、文学文本层面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1、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2、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3、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二、文学语言组织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一、语音层面1、语音层面的作用2、节奏3、音律二、文法层面1、词法2、句法3、篇法三、辞格层面1、比喻和借代2、对偶和反复3、倒装和反讽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一、内指性二、音乐性三、陌生化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及争论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环境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1、意境论的形成2、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生命律动4、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1、刘熙载分类法2、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1、意象的四种含义2、“表象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诞性4、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性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3、“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1、语言式象征意象2、符号式象征意象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1、传统叙事理论2、现代叙事学二、叙事与叙事作品1、叙事的意义2、叙事作品三、叙事的层面1、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2、叙事的三个层面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1、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2、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二、叙述视角1、第三人称叙述2、第一人称叙述3、第二人称叙述4、叙述视角和人称关系三、叙述标记1、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2、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第三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2、情节3、情景二、人物1、“扁平”人物2、表意型人物3、“圆形”人物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三、行动1、叙述功能研究2、叙述逻辑研究第四节:叙述动作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1、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2、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二、叙述声音1、现在叙述者2、隐在叙述者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1、接受活动的参与者2、叙述者与接受者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2、抒情作品的内涵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1、情感的特点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2、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1、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二、抒情的原则1、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2、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3、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4、抒情的一般原则三、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四、抒情的策略1、抒情的语法策略2、抒情的修辞策略五、抒情的传统1、抒情传统的形成2、不同的抒情传统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1、题材特征2、结构特征二、意象与主题特征1、意象与主题特征2、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3、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三、文体特征1、文体的美学内涵2、抒情诗的特征3、抒情小品的特征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一、风格的定义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1、创作个性界说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1、文体三层面2、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1、文采2、情调3、气势4、氛围5、韵味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一、作家的文化修养二、作家的独特素质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作的主体二、文学创作的客体三、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一、艺术直觉1、艺术直觉与认知艺术直觉的异同2、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二、艺术灵感1、艺术灵感的特征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三、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的特征2、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四、艺术想象1、艺术想象的特点2、艺术想象的类型五、艺术理解1、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2、艺术理解与选材3、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机1、创作动机的构成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二、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的特性2、创作冲动的心里构成3、创作冲动的激起三、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2、艺术构思3、艺术传达4、修改与润色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二、文学消费与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被动1、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2、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二、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理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1、期待视野2、预备情绪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1、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2、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1、召唤结构2、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1、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2、社会交往第五节: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意义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二、文学批评的方式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一、文学的发生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式第三节:文学自身发展状况一、文学的自觉1、从不自学到自觉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二、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1、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形成2、当代文学体裁的变异第四节: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文学思潮1、文学思潮的涵义2、文学思潮的产生3、文学思潮的特点4、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文学流派1、文学流派的界定2、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3、文学流派的产生4、文学流派的特点。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理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判在长期的文学活动中形成了各种批 评模式。教材中提到的各种批评模式是在理 性批判这个层面上的“模式”。
康德(1724-1804)
二、具体的批评模式
各种理性观念总是先在的作为文本解读的前 理解,构成读者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基础。
所以形成了具有偏见的各种具体的批评模式, 这就是教材所提到的伦理道德模式、社会历 史模式、心理学模式、语言学模式等各种模 式。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
(三)审美批评
中国赏鉴式的“品”、“悟” 西方各审美批评流派的众说纷纭
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 1.情感性评价。 2.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超功利性。 3.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四)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它们都主张对真实内容进行分析。 这种真实内容往往隐藏在本文的后面,因而心理 学家并非只从表面上去看本文,而是要看透它。 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学只是一组符号,如果阅读 正确的话,它可以显示出第二组符号;而第二组 符号可以依次展示出控制文学‘制造’的心理活 动。”
这意味着它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或一种科学。 “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有
权利存在,而且不依附于它所讨论的艺术,具有一 定程度的独立性。”([加]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 解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 “批评是按照一种特定的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的。” (同上,第8页)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
从文学接受的性质看,文学接受可分为鉴赏 性接受、诠释性接受和批评性接受。文学批 评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接受活动整 体的一部分。
文学鉴赏着重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再造; 批评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解读、评判。
文学批评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 文学批评的模式

第二节 : 文学批评的模式
▪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生前 很少文章发表,死后,他的 学生和同事整理课堂笔记, 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 对所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 大影响
▪ 能指与所指 语言与言语 共时性与历时性
艾·阿·理查兹(I.A.Richards, 1893—1980)
语义分析学
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 言形式,批评的任务是在作品 的范围内进行文字分析。文学 作品中的文字不仅互相起作用, 不仅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 而且受到一切出现过的上下文 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美国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其《文学理论在今天的功能》
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兴起
▪ 20世纪90年代 ▪ 市场经济兴起发展,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
巨大变化,高雅文学的式微与通俗读物、 通俗视听作品等的迅速兴盛,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从而使文学批评的视野不能再局 限于文学正统的狭小圈子,必须面对现实
▪ 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文学研究向何处去? ▪ 一是市场经济兴起发展的现实, 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巨大
心理批评——弗洛伊德
(1)内容:一切心理批评都有一个预设认知 前提,即艺术与梦的目的一样,都是隐秘 地满足了人们在幼儿时期被压抑的欲望。 后来,还被用到读者上,认为读者阅读文本 是一种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的关系,在文 本的障眼法下,读者满足了本我的欲望。
(2)缺陷:作家=精神病人(寻找性的符 号);无法再次作审美欣赏
1930—2002
——《文化资本与社会冶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 》
问题
▪ 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 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 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 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1、模式就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由视角、 方式、结构、功能等组织的存在形式。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艺学第十章 文学批评

文艺学第十章 文学批评
• 三、意象隐喻层:整首诗隐喻了一个求之不得、挥之不去的人生美好理想 ,形成了极富弹性的情感张力,引发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情感共鸣。
(德莱顿)
John Dryden
➢ 我说的批评……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 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释。
(艾略特)
T.S.Eliot
➢ 批评是理性的认识,或以这样的认识为 其目的。它的终极目的,必然是有关文 学的系统知识,是文学理论。 (韦勒克)
RenéWellek
• 文学批评与文学活动
• 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 • 文学批评建立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但文学批评又更看
动机的批评方式。 • 前期心理分析学派:认为文学是作家的无意识的升华;关注文
本的隐意;像释梦一样阐释文本。 • 后期心理分析学派:研究语言对于无意识的构成作用及其在文
化中的功能。
心理学批评“它们都主张对真实内容进行分析。这种真实 内容往往隐藏在本文的后面,因而心理学家并非只从表面上去 看本文,而是要看透它。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学只是一组符号 ,如果阅读正确的话,它可以显示出第二组符号;而第二组符 号可以依次展示出控制文学‘制造’的心理活动” 。
重对作品的意义价值和文学现象变化的揭示与表达。 • 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 • 文学鉴赏更具审美享受意味,而文学批评更多具有科学
研究的意味。 •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 文学批评是最具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部分,既应用理论,
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文学理论。



• 文学批评的对象和范围
健 吾


• 作品和文本
边 城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一、二

文学概论第11章文学批评PPT课件

文学概论第11章文学批评PPT课件
• 第四节 文学批评写作 一、写作步骤 二、写作技巧
3
第一节 文学批评界定
•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
•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 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首先,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与文学创造密 切相关 。 其次,文学批评是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一 部分,两者有着内在的深刻关系。 最后,文学批评兼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 其中也包括对文学批评自身的评价和判断。
14
(二)社会历史批评
▲属于阐释批评。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 活的关系,认为文学再现社会生活,在一定社会 历史环境中形成,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 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365页下)
▲其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 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 生活经历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8
• 第二,指导阅读欣赏,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的 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读者鉴赏能力和艺术品味 。文学批评可以深入分析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帮助读者体味文学作品的意蕴 、旨趣,培养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 第三,研究新的问题,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促 进文学和社会的发展。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是相 互促进的。一方面,文学批评促使作家不断提高 自己的创作水平,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文 学批评也在对文学作品的批评过程中不断完善, 发现出新的问题。
• 6
• 第三,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文
学批评是批评家对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
研究,作为具有主观性的批评家的思想倾
向一定会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在文学批
评中也应注意把主观倾向性和客观性、科
学性统一起来,使之更贴近作品。文学批

十六 文学批评

十六  文学批评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四种基本 走向
①语言学 —— 科学取向。注重运用语言 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像新批 评派对诗歌语言的语义分析,文体学批 评对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文学风格关系的 分析,特别是结构主义批评受索绪尔语 言学理论的启发,试图以结构为基础建 立解释各种具体现象的基本模式 共同取向是反对主观印象式批评的随意 性,试图以文本分析为中心,使批评走 向客观性和科学化。
一般批评在思路上是由作品到作家、时 代、社会条件、读者反应,而它却由一 部作品直到许多作品,由作家个人想到 整个种族,由种族的过去,一直回溯到 远古的史前时期。有助于当代批评从原 型入手挖掘作品内在的社会、历史、文 化、政治、政治、心理、伦理的内涵。 荣格之后,拉康对弗氏的学说进行了重 新阐释,通过以结构的眼光解读弗氏, 精神分析学说更接近文学批评了,心理 分析的文学批评也由过去的“以人为中 心”向“以文本为中心”转变。
(3)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评 价和艺术分析,引导读者的接受和 消费。 (4)通过批评来发展和完善批评理 论,扶持和培养批评队伍,使批评 自身发挥更好的效能。 2、文学批评家应该坚持的批评态度: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客观全面的公正态度 (3)艺术民主的平等态度。
3、批评家的素养
指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主要有: (1)思想理论修养 (2)专业艺术修养 (3)知识技能修养。 批评家的素养应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中得到提高。
文学批评的标准
指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 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 小的尺度或准绳。 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论,在批评实践中,又形成了一些 更具操作性的具体标准,这就是思想标 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 弱的尺度 艺术标准是衡量作品艺术性优劣高低的 准绳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①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都是一种意识 形态话语.正是文学作品的这种规定性,决定着文学批评必须 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而也决定了文学批评 必然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方式而对文学及社会生活特别是 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 价.首先,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 评话语,这种话语的运用,总是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 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其次,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 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的衡 定,也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最后,通过文学评 价所肯定的价值取向影响和造就文学新人,扶持有利于确立一 定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创作和批评队伍,特别要使批评者成为 具有一定权威的人,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
新批评的解读法和批评范畴
新批评提出文本"细读法",探求作品的语言结构, 通过对文本语言中张力,悖论,冲突,含混,反讽等 因素的分析,来考察所有这些因素如何使文本结构达 到和谐统一的. (一)复义 (二)张力 (三)悖论 (四)反讽 (五)隐喻 (六)细读法
新批评的批评范畴:复义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第三十七首: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第三十七首: 你在我身上可以看到这个季侯, 当黄叶全落光了,或者还有几片 挂在那颤抖在寒冷之中的树枝头—— 昨日还有好鸟歌唱的荒凉的唱诗坛 你在我身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傍晚, 当夕阳的光已经向西方下沉, 作为死神的化身的黑夜,慢慢 赶走黄昏,把一切都锁进了和平. 你在我身上可以看到这种火光, 它躺在自己青春的灰烬上燃烧 灰烬是床,它一定要死在这床上, 跟着供它烧的燃料一同毁灭掉 见到了这些,你的爱会更坚贞 好好地爱着你快失去的爱人.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引言: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可以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价值,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结构批评、主题批评、风格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

一、结构批评结构批评是一种关注作品内部结构组织的批评方法。

它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的安排等要素,揭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

结构批评强调作品的有机整体性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评价小说时,我们可以关注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分析它们在整个作品中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揭示作品的结构特点和艺术价值。

二、主题批评主题批评是一种关注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的批评方法。

它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揭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主题批评强调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帮助读者深入思考作品所探讨的问题和主题。

例如,在评价诗歌时,我们可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析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三、风格批评风格批评是一种关注作品语言运用和艺术风格的批评方法。

它通过分析作品的词汇、句法、修辞和语言风格等要素,揭示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

风格批评强调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帮助读者欣赏作品的语言之美和艺术之美。

例如,在评价散文时,我们可以关注散文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语言风格,分析它们在整个作品中的运用和效果,从而揭示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风格。

四、意识形态批评意识形态批评是一种关注作品所体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想的批评方法。

它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价值观、观念和意识形态等要素,揭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意识形态批评强调作品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例如,在评价戏剧作品时,我们可以关注作品中的政治观点、社会现象和文化符号,分析它们在作品中的体现和作用,从而揭示作品的意识形态特点和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更是五花八门
▪ 康德:对于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意象形式的判断 ▪ 克莱夫·贝尔( Clive Bell):一种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评价
二、现代批评模式
▪ (一)心理学批评 ▪ (二)语言学批评 ▪ (三)文化批评
(一)心理学批评
▪ 心理学批评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 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 进行分析, 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 以获 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格式塔心理学派
考夫卡(Kurt Koffka,1886 —1941)
完形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 和苛勒曾是韦特默似动现象的 助手和被试。明确认定心理学 的任务乃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 理场的因果关系,主要贡献是 于发展心理学中贯彻完形理论。
主要著作:
<<心理的发展>>(1921)
<<完形心理学原理>>(1935)
▪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生前 很少文章发表,死后,他的 学生和同事整理课堂笔记, 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 对所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 大影响
▪ 能指与所指 语言与言语 共时性与历时性
艾·阿·理查兹(I.A.Richards, 1893—1980)
语义分析学
社会历史批评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 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 作品里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 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 一个种族的心理。从这方面看来,一首 伟大的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 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 的历史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因而一 个作家应该去“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 代的生存方式” 。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 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 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历史的久远性
由于各阶级、各民族、各社会形态都需要道德来规范人们的意志 行为, 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或群体的伦理关系, 以维护其生 存和发展, 因此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
丹纳 Taine 1828-1893
(三)审美批评
审美批评,侧重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 (美的内容与形式)、审美价值(娱乐、消遣、 愉悦功能)、审美效果(移情、畅神)。
审美批评模式的特点:
第一,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式评价,它 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 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 感激动。
其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 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 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社会历史批评
❖“知人论世”
❖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 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 得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 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 考据、义理、辞章
——《孟子·万章》
❖事信言文,乃能表现于后世。
心理批评——弗洛伊德
(1)内容:一切心理批评都有一个预设认知 前提,即艺术与梦的目的一样,都是隐秘 地满足了人们在幼儿时期被压抑的欲望。 后来,还被用到读者上,认为读者阅读文本 是一种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的关系,在文 本的障眼法下,读者满足了本我的欲望。
(2)缺陷:作家=精神病人(寻找性的符 号);无法再次作审美欣赏
(二)语言学批评
语言学批评,是在语言学理论影响下,从俄 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结构主义共同使用的批评 模式。主要从语言形式角度解读文学作品,重视 语言的语境、语义、能指、所指、转换、象征、 张力、反讽、互文、隐喻、悖论、陌生化、意在 言外等。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第二,审美批评又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 统一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具有“超功利”的 性质
第三,一种形象或形式的直觉批评。
审美批评
▪ 中国赏鉴式的“品”、“悟” ▪ 审美批评要求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兴味、审美需求,“披文”而能
动心入情。我国魏晋以来, 从钟嵘、司空图、严羽到王夫之、叶 燮以及王国维等, 大致都主张这种批评也实践这种批评, 并且推动 了文学的审美发展。
▪ 3、差异性
由于伦理道德批评的历史性和多样性, 它在评价作品“道德”或“不 道德”时便有了明显的差异性甚至敌对性。
(二)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也是产生较早、影响较大 的一种批评模式。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 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 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 功用和历史意义。
▪ 2、多样性
由于伦理道德批评的道德内涵和道德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关 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并因阶级、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 因而伦理道德批 评模式在形式上似乎是恒定的, 而在内容上则是流动变化的, 这使伦理道 德批评作为一种模式也具有了多样性, 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甚至 同一阶级, 由于道德理想的差异, 伦理道德批评也是多样的。
▪ 西方各审美批评流派的众说纷纭 ▪ 亚里士多德:着眼于作品的“和谐”; ▪ 浪漫主义:主张“美丑对照”和激情; ▪ 直觉主义:作品的表现成功与否; ▪ 黑格尔:作品是否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罗丹:美就是性格 ▪ 唯美主义: 认为艺术纯粹是一种形式、语言、手法、技巧; ▪ 移情主义:诸如“同情派”、“内模仿派”等多种派别, 其审美批
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 现代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 学批评、文化批评。
一、传统批评模式
▪ (一)、伦理道德批评 ▪ (二)、社会历史批评 ▪ (三)、审美批评
一、传统批评模式
(一)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 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 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 对象的取舍。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1、模式就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由视角、 方式、结构、功能等组织的存在形式。
2、文学批评模式就是建立在一定世界观、方 法论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核心而产生的特 定的批评视角、批评话语、批评结构、批评 风格、批评功效等组织的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的模式
▪ 传统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