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合集下载

交通特性

交通特性
• 定义:交通量的周变化是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 变化,因此也称日变化。
• 表示: 日变图 日变化系数K周日
3.时变化
• 定义:一天24小时中,每个小时的交通量的不断 变化。
• 表示: 时变图 以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之
比表示交通量的时变规律。
时变化
时变化
• 高峰小时交通量
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 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 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 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之比称为高峰小时 流量比(以%表示) 。
三、行人交通特性
1. 行人交通流特性
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 空间的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 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教养、心境、 体质及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 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 等有关
行人交通的解决方法
四、车辆交通特性
地区特征。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工业区与 生活区、市中心区与郊区等不同地域,交通量特 性也都不同。
时间特征。节日与平日、周末与周日、白天与夜 晚、高峰与平峰,交通量变化也是很大的。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1.月变化 定义: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 表示: 月变图 月变化系数K月
2.周变化
交通特性
目录
1.交通三要素特性 2.交通量特性 3.行车速度特性 4.交通密度特性
2.1交通三要素特性
2.1人−车−路基本特性
一.人的交通特性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
驾驶员,乘客和行人。人是交

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贯穿交
通工程学的各个方面。

2012年城市规划师备考资料:城市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2012年城市规划师备考资料:城市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城市交通特性的研究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交通系统各要素(如驾驶员、乘客、车辆、行人、道路交通等)自身的特性;交通流的特性;交通要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特性。

以下重点介绍前两部分内容。

人的交通特性(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其中人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和居民,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驾驶员的行为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驾驶员在保证将车内的旅客和货物迅速、安全、准时地送达目的地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因此要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般认为,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包括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生理及心理特性等。

1.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反应操作包括感知路况信息、判断分析、采取动作并使动作发生效果三个主要过程,三者所需时间之和就构成了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

反应操作时间的长短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性别、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有关。

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0.45感知时间,产生制动效果需0.35,共计0.75。

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丸AASHTO)规定,判断时间取1.55,作用时间为15,因此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制动发生效力的全部时间通常按2.5—3.05计算,道路设计中即以此作为计算制动距离的基本参数。

2.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驾驶员所获得的交通信息,约有80%来自于视觉。

可以说视觉机能直接影响到路况信息的获取和行车安全。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视力视力是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分为静视力和动视力。

静视力指人体静止时的视力,我国机动车驾驶员体检时要求双眼视力均为0.7以上或双眼裸视视力均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必须达到0.7以上,且无红绿色盲。

动视力是指驾驶员在汽车运动过程中的视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此外动视力还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

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

驾驶人
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二)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它包括驾驶员从视 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 开始动作。知觉——反应时间是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反应时间的 长短取决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另 外,驾驶疲劳会引起反应时间增长、反应变慢,驾驶员的处理能力下降,易造 成交通事故,所以对疲劳驾驶应引起足够重视。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
低,如图所示动视力与驾驶员年 龄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视力还与亮度、色彩等因素 有关。同时,视力从暗到亮或从 亮到暗有一个话应过程。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空间范围 称为视野。视野受到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静视野范围最大,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 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1.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称为视力,视
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顾名思义,静视力即人体静止时的视力。 驾驶员在考取驾驶执照时,检查的是静态视力——两眼各为0.7 以 上,或两眼裸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然而,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观测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是在具有 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此时驾驶员的视力为运动视力——动 视力。
乘客
心理空间对乘客的影响
每个乘客都有一定的心理空间要求。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他(她) 周围划出的,确定为自已领域的不可见区域。当个人的心理空间遭到 外界不该闯入的人或物的侵袭时,人的心里会感到压力、厌恶、排斥。 乘车拥挤不但消耗人的体力,而且给乘客心理上造成额外的压力。

2.1人的交通特性(学习通)

2.1人的交通特性(学习通)
信息感知阶段——收集并理解信息; 分析判断阶段——与经验进行对照、分析,
然后判断; 操作反应阶
3. 驾驶员的心理特性 (1)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视力——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根据眼睛所处
的状态和时间不同,又有静视力、动视力和夜间视力之分。 静视力:站在视力表前5m处,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能力,共分
12级。 动视力: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跟车速和年龄有关。 夜间视力:受光照度、背景亮度等影响,黄昏时间行车最不利。
5/10/2020
6
视觉适应——视觉器官对于光亮程度突然变化而引起的感 受性适应过程。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 复,称为暗适应;反之称为明适应。
眩目——视野内有强光照射,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 形成视觉障碍。
5/10/2020
9
5.饮酒与驾驶
饮酒对人的影响: 饮酒对驾驶机能的影响:(参照小论文,学生自行
阅读) 酒后开车所产生事故的特点:
向静止的物体冲撞; 向停驻的车辆冲撞; 夜间与对向车迎面撞击; 因看错路引起的各种翻车; 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多,致死率高.
5/10/2020
10
饮酒驾驶: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 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 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三)步行的一般心理
盲目的侥幸心理 贪图个人便利 集团心理 从众心理 惊惶失措 18
行人交通心理
2)各类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 儿童交通心理:
① 很难客观理解和正确估量周围环境 ② 缺乏在道路上安全步行的技能和习惯 ③ 意识不到隐藏在周围环境中的危险 ④ 偶合行为 ⑤ 注意力分配差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汽车按行驶道路条件分为公路用汽车和非公路用汽车。前者是根据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要求设计的;后者是为矿区、土路等专用道路或无道路地区设计的,不受公路对汽车轴荷、外廓尺寸等规定的限制。
汽车按所用动力装置主要分为汽油机汽车、柴油机汽车。此外,还有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复合动力汽车是装有两种动力装置的汽车,而其中之一必须是具有回收能量系统的储能装置。常见的复合动力装置为内燃机和蓄电池。
8.驾驶员的差异 (P26)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85%,15%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 性格差异
9.外界因素对驾驶员的影响
道路线形设计欠妥,可能使视线失去诱导,使驾驶员产生错觉,增加驾驶员的心理紧张和驾驶疲劳; 车辆的结构尺寸、仪表位置、操纵系统、安全设备等都对驾驶有影响; 环境的影响:交通标志、行人、天气等。
可见光的波长:400~700nm
色视觉
①颜色的三个属性
彩度(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彩色的深浅程度(或纯度)。
明度(亮度):彩色的明暗程度。
色相(色调):反映了颜色的类别。
红色:显近,红波最长,传播最远,容易使人产生“火”或“血”的联想,给人一种危险感和强烈刺激感,多用于禁止标志。
第二章 人、车辆、道路的交通特性
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第二节 车辆的交通特性
第三节 道路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的任务 沿着选定的路线驾驶车辆,完成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过程,以实现人员和货物在空间上的转移; 遵守交通法规,正确理解信号、标志、标线的含义,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自觉维护交通秩序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遇到不利情况及时调整车速或改变车辆的位置和方向,甚至停车,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2.1人的交通特性☐道路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行人和乘客.☐人的因素不仅涉及到交通安全,而且贯穿交通工程学的各方面. ☐其中驾驶员的特性是本节讨论的重点.§2.1.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概述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

1、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1)感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

(2)知觉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

(3)信息处理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反应器”操作车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1)视力: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驾驶员的年龄等生理条件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驾驶员学驾驶年龄限制的依据)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夜间视力: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视力与亮度有关(1)夜间视力随着照度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夜间行人消失现象。

(2)黄昏时间对驾驶员最为不利。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3)明(暗)适应:由暗(明)处到明(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应用举例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4)眩光: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防治方法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也有动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点越远;—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大,白色最大);—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色彩感觉: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有最高的明亮度;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标志、信号设置的依据)信号标志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错觉: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人车路交通特性》课件

《人车路交通特性》课件
《人车路交通特性》
# 人车路交通特性 可以通过研究人、车和路的交互作用来理解交通系统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进 而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
概述
1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定义
人车路交通特性指的是人、车和路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交通行为和运行规律。
2
影响人车路交通特性的因素
人、车和路的交通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人口密度、道路状况、交通设施、交通 控制等。
不同的调控措施对交通特性产生不同的影 响,需要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
结束语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重要性
理解人车路交通特性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
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启示
在解决人车路交通特性中的矛盾和挑战中,需要 思考可持续、智能和绿色的交通发展模式。
路的交通特性
道路类型对交通特性的影响
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受到道路等级、车道宽度和道路标线等因素的影响。
交通设施对交通特性的影响
交通设施如红绿灯、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等直接影响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的车辆数量,影响交通的畅通程度。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矛盾和协调关系
3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互动关系
人、车和路之间存在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 率和效果。
人的交通特性
步行特性
步行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 受到人口密度、道路条件 和行人设施的影响。
骑行特性
骑行可以提高出行效率和 环境友好程度,但受到车 辆类型和道路条件的限制。
公共交通特性
公共交通的特性包括车辆 运行频率、票价、舒适度 等,它是城市交通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人车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人车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人、车、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05109224 何永洲要简述人、车、路对于交通安全的影响,先要知道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交通特性。

交通特性包括车辆特性,主要是它的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性能参数;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主要指他们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反应能力等;道路特性,如道路的数量、质量、道路增长速度与交通量增长速度的关系等等。

从这些方面展开来说,它们的影响是十分庞杂的,我们只能简要的举例和概况。

以驾驶员为例,驾驶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视觉、操作能力,并且具备遵守交通规则的态度。

如果一个驾驶员违规行驶,比如酒驾或疲劳驾驶,那么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一个驾驶员没有熟练的驾驶技能,如遭遇紧急情况,那么也无法做出避让,最终也会导致事故发生。

以行人为例,行人在道路上是弱势群体,在我国的混合交通中,行人的死亡率相当高,占交通死亡人数的30%左右,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行人在过街时,如果中途停驻或中途放慢,强行闯灯,都可能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过,也即发生交通意外。

车辆的制动性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特性在交通事故方面也需要付较大责任。

汽车的制动效能不够,也就是制动减速度不够,往往无法保证制动距离,从而撞击到前方行人或道路障碍。

车辆往往承载着乘客与司机的生命,其导致的损失可能更为严重。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不能满足要求,高速制动或长时间的下坡连续制动时,往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制动方向的稳定性不好,那么在制动时打滑,跑偏甚至倾倒都将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道路的建造如果不能达到它的等级要求,那么车辆在行驶时的速度、车辆通行量超越道路性能的事情就极有可能发生。

路网的布局合理,则交通方便,减少了高交通量的情况。

城市道路的交叉布置合理,那么在红绿灯下的交通事故也将大量减少。

然而这三者往往不是独立存在和运行的,往往互相联系,相互影响。

只有人、车、路的交通特性都能满足各自要求和互相满足要求的时候,交通事故才能远离我们。

当然除此三者,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存在,这三者必需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能各自正常运行。

2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2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半挂牵引汽车
专用汽车
一 . 汽车的发展



1901年,袁世凯为慈禧买了一辆车 1902年,上海开始进口汽车 1953年,开始修建我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 1956年,生产了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CA10型4t载货汽车
二.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尺寸参数 质量参数 性能参数
尺寸参数

外廓尺寸 轴距 轮距 前悬 后悬
外廓尺寸:L B H
轴距
价值7000万
轮距
前悬 后悬
后悬
前悬
质量参数

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 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 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 是指轿车和客车的座位数 是指汽车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 载客量或装载质量 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量 自身质量利用系数 是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 量的比值,反映汽车设计水平, 荷载分配 其值越大,汽车越先进。
弯度错觉:驾驶员在公路上 行驶的快慢,经常随公路的 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如 何也会造成错觉。一般对于 未超过半圆的圆弧,驾驶员 往往感觉到的曲率半径总是 比实际的小,圆弧的长度越 短越感到曲率半径小。在连 续转弯的山道上行驶,驾驶 员会感到山区比平地容易转 弯,所以在行驶中高速连续 急转弯是很危险的。
视觉
*对视觉机能的检查是考核驾驶员的重要内容——视力
我国驾驶员的体检视力标准:两 眼的视力各应0.7以上,或两眼视 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 0.7以上,无红、绿色盲。 车速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 年龄 角速度
静视力
视 力
动视力
动视力
驾驶员学驾驶年龄限制的依据 :18-60岁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 •


彩色路面
发热电缆融雪系统
小结
• 人、车、路及环境交通特性(了解)
• 人、车、路及环境的协调(了解)
§2-2 交通量特性
本节内容
• 交通量定义及时空分布 • 设计小时交通量 • 红线、绿线、蓝线和紫线的概念(补充)
2.2.1 交通量的定义
• 交通量(traffic volume)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
• 行人交通特性基本参数 • 行人过街行为特征
–距离短、速度慢; –绿色、占用交通资源少; –通达性强; –依个人意志选择路线与位置; –群体效应。
2.1.3. 车辆的交通特性
• 机动车的分类
–汽车(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 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可用于:载运人员和/ 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其它 特殊用途,如急救、殡仪等。
是乘客、行人、道理维护管理人员等 ;
车:大、中、小型客、货车、常规公交车、BRT车辆以及轨 道车辆等; 路:人与车的载体,空间网状结构; 环境:外界影响与力量总和。
2.1.1 驾驶员交通特性
图2-1 驾驶员驾驶反应行为模式
• 驾驶员交通特性
–驾驶员驾驶反应模式 –驾驶员生理基础
• 人眼在驾驶中的作用
• 道路的功能
–道路功能是指道路能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 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公路的分类与分级 国道
按其重要性 和使用性质
省道
高速 一级
按技术标准
县道
专用公路
二级 三级 四级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2)支撑通过性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Pt G
车轮接地比压(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
5、机动性
指车辆转弯、转向的能力。常用最小转弯半径表示。
6、行驶稳定性
指行驶中车辆抵抗侧滑、侧翻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轴距,重心高度、位置, 转动惯量,轮胎特性,外廓形状,路面状况等。
二、自行车交通特性
1、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1)短程性
5、疲劳与饮酒
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心理、生理机能下降、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 驾驶疲劳。分身体疲老、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自身原因和外界条件原因。
疲劳可引起:反应时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
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6、注意特性
注意特性可由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三方面来体现。
单幅公路
双幅公路
一块板断面
广州解放路
两块板断面
Mexico City
三块板断面
桂 林 解 放 桥
四块板断面
Berlin
超高
视距的保证: 平面:
纵断面:应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 半径。
六、道路交叉(形)
1、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口存在交通特征点:合流点、分流点、冲突点。冲突点最危险,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冲突点个数:
三、乘客的交通特性
1、交通需求心理
希望乘车过程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舒适。
2、乘车反应
(1)对线形条件的反应 在弯道上有不稳定感,需对最小半径进行限制;由直线进入曲线(或反之),横
向力有一个变化过程,需设缓和曲线,并对其最小长度进行限制。 (2)对路面状况的反应 要求路面平整 (3)对道路横断面情况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
性别 出行 目的 文化 素养
心境
街景
交通 状况 生活 的 区域
街景丰富时速度放慢,单 调时速度加快
拥挤时,速度放慢 城市人生活节奏快,步行 速度高;乡村人生活节奏 慢,步行速度慢
街景丰富时个人空间小,单调时个 人空间大
拥挤时,个人空间变小
拥挤时,注意力集中
城里人步行时注意力比较集中, 乡村人比较分散
0.15-0.23s 视线向左移动: 0.10-0.30s 眼睛在左侧确定目标 0.15-0.23s 视线向右移 0.10-0.30s 眼睛在右侧确定目标 充分观察所用的时间为:0.5-1.06s
5、驾驶员的差异
性别差异:
①开车时男驾驶员多胆量大,强行超车,东张西望,女驾 驶员这种现象很少; ②男驾驶员对超速往往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女驾驶员则很 慎重; ③连续行车时间较短女性肇事率低,若时间较长则相反; ④紧急情况下,男性多想办法摆脱,女性则陷入恐慌; ⑤男性反应时间短,女性长; ⑥达到领驾照标准,女性比男性时间长26%; ⑦女性在身高、体重,坐高均不如男驾驶员.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有最高的明 亮度;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标志、 信号设置的依据)
信号
标志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 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 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 点越远; —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 大,白色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 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三、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标
爬坡性能:汽车满载时一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 坡度.
在线形设计标准中对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有规定,对缓和曲线的长 度提出了要求。 在山区道路上或在陡边坡高填土道路上行车,乘客看不到坡脚, 会产生害怕心理。如果在这种路段的路肩上设置护栏或放缓边坡 ,会消除不安心理。 采用顺畅连续的线形、宽阔的带弧形的边沟、平缓的边坡等都会 有助于道路美化和增加交通安全。 坐车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为此,路线的布设应考虑到 美学要求,应尽量利用名胜古迹、自然景物组成优美的道路交通 环境,使乘客在旅途中能观赏风光,感到心旷神怡。 乘客在长途旅行中会产生了解沿途情况的心情。如沿途经过哪些 地方,各有什么特点,前方到达哪个车站,已走了旅途的多少里 程,距目的地还有多远等等。因此,沿路应设立一些指示标志和 里程碑,以解旅客悬念。
的时间大致相等时,约80%的人喜欢使用天桥或地道。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 1.0~1.3m/s 之间,儿童的步 行速度随机性较大,老年 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工作、事务性出行,步行 速度较快,生活性出行较 慢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人一般要求高, 为自己,也为别人。反之,则要求 低,也不太顾及他人 心情闲遐时速度正常,心 情紧张、烦恼时速度较快 心情闲遐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心 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要求较 大 个人空间 成 年 人 步 行 时 个 人 空 间 为 0.9~2.5m2/ 人,儿童个人空间要求 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行人注意力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注 意根据环境高速步伐和视线, 儿童喜欢任意穿梭 大致相当 工作、事务性出行,注意力比 较集中,生活性出行注意力分 散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一般对空间 要求高,也比较注意文明走路 和交通安全 心情闲遐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紧张时比较集中 街景丰富时注意力分散,单调 时集中
5、驾驶员的差异
年龄差异 P27 违章、超速、冒险行车者青年居多。老年人对交通标志、
弯道、障碍判断不清,反应迟钝、易肇事。对青年驾驶员应加强 教育,对老年驾驶员不安排夜间行车,中年驾驶员的驾驶效果比 较好。
安全态度差异 P28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各种各样活动中
因人而异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不以活动的内存、目的和动机为 转移。 四种气质;了解人的气质对于安全教育、驾驶员培训、组织交通 运输业务都有重要意义。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4)眩目(耀眼):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 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 碍。
防治方法
色视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的 感觉不同。
不同的颜色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如红色显近,青 色显远;明亮度高的物体视之似大,显轻;明亮度低者,视之似 小,显重等等。 我国交通标志使用六种颜色:红、黄、蓝、绿、黑、白。红色波 长最长,传播最远,使人产生“火”和“血”的联想。对人的视 觉和心理有一种危险感和强烈刺激,多用于禁令标志。黄色具有 明亮和警戒感觉,用于注意危险的警告类标志。蓝色和绿色使人 产生宁静和平与舒适的感觉,多用于指示、指路标志。夜间人眼 的识别能力降低,白色最好,黑色最差。
动视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 与驾驶员的年龄等生理条件有关,年龄越大动 视力越差(驾驶员学驾驶年龄限制的依据); 动视力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明显下降。
车速(km/h): 看清标志的距离(m)
60 80
240 160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夜间视力:
夜间驾驶员的辨认距离
物体颜色 发现颜色距离 确认某物体距离 白 82.5 42.9 黑 42.8 18.8 红 67.8 47.2 灰 66.3 36.4 绿 67.3 36.4
行人交通的解决方法1
行人交通的解决方法2
设置交通岛,保证过街安全
§2.1.3乘客的交通特性
§2.1.3乘客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出于某种目的而出行, 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等; 乘车反应: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及 车厢环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会导致 乘客的不同反应;
事故次数与反应时间长短的关系
某一月的事故次数 0~1次组 2~3次组 4~7次组 平均制动反应时间(S) 0.57 0.70 0.72
8~9次组
10~12次组
0.86
0.86
13~17次组
0.89
驾驶员的疲劳和兴奋
疲劳影响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疲劳后的表现:生理方面,反应迟钝、动作 不准确,动作灵敏度低;心理方面,注意力 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急噪等 (任何疲劳皆同) 兴奋的影响因素:酗酒、争吵、斗殴及外界 的强烈刺激等 兴奋后的表现: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生高, 注意力不集中等
断定其移动方向
19.0
9.6
24.0
17.0
17.8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力与亮度有关
( 1 )夜间视力随 着照度的增大而增 大, 注意夜间行人消 失现象。 ( 2 )黄昏时间对 驾驶员最为不利。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3)明(暗)适应:由暗(明 )处到明(暗)处, 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应用举例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1)视力: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 力。 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 静视力是站在视力表前5m处,依次辨认视标 测定的视力,视力共分12级,我国驾驶员的体检 视力标准为两眼的视力各应在0.7以上;或裸眼视 力0.4以上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错觉: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车道上画V形线 错觉的用处: 道路变窄,视觉减速
3、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即驾驶员对于一个特定的刺激产生感知并对 它作出反应,是驾驶员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包括4个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 (1)感知:对刺激的认识和了解; (2)识别:对刺激的辨别和解释; (3)判断: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决策; (4)反应:由决策引起的肢体反应。
三、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标
最高车速: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 的最高行驶速度。
D f
最快的车:福特SSCUltimateAero 437km/h
三、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标
加速时间:常用0-100km用的秒数来衡量。
dV D f dt g
新宝马M5 起动加速时间只需不到4.5秒
§2.1.4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及运
营者特性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的作用:决定交 通系统的合理性、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及交通 系统的有效利用、运营的效率等
关于交通系统中人的特性及其影响的小结
人是交通系统中的最活跃的因素; 人是交通需求之源;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之关键; 人是改善交通系统之主; 交通系统应以人为本
§2.2汽车的交通特性
一、汽车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9417—88《汽车产品型 号编制规则》,可将汽车分为8类,即载货 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 用汽车、客车、轿车和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 。
二、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尺寸参数 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最小 转弯半径、接近角、离去角。 (二)质量参数 整车自重、载质量、总质量、空载轴荷分配 (三)汽车的性能参数 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的性能和舒适 性
§2.1.2行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对机动车车交通的影响
§2.1.2行人的交通特性
1、基本参数特征 步频、步幅、步速
2、行人心理因素
过街等待时间、使用过街人行横道、使用过街天桥、过街地道。 日本的调查,60%的行人不沿人行横道过街,当过街横道距过街
地点20m以内时,才为人们乐于使用;当人行横道过街和天桥过街
§2.1.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迈克尔· 舒马赫
概述
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主要通 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
1、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
(1)感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 (2)知觉 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 (3)信息处理 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 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 断和决策,最后通过“反应器”操纵车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