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及张拉记录表

合集下载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记录表(单端张拉)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记录表(单端张拉)
张拉长度(mm)
计算伸长量(mm)
钢束编号
千斤顶编号
张拉断面
记录项目
初应力
%
张拉力
%
第一行程张拉力
(倒顶)
第二行程初应力
(倒顶)
第二行程张拉力
(倒顶)
第三行程初应力
(倒顶)
第三行程张拉力
(倒顶)
第四行程初应力
(倒顶)
第四行程张拉力
(倒顶)
第五行程初应力
(倒顶)
第五行程张拉力
(倒顶)
第六行程初应力
(倒顶)
张拉力100%
伸长量(mm)
回缩量(mm)
理论伸长量
(mm)
伸长率误差
(%)
滑、断丝情况
油表读数MPa
伸长量读数mm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原始记录本
表号
册号
页码
序号
施工员:桥梁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
页码共页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记录表(单端张拉)
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编号:
项目名称
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合 同 段
分项工程
监单位
单位工程
工程部位
检验单位
桩号范围
施工日期
检测日期
千斤顶编号
油表编号
标定日期
张拉示意图
构件名称
构件编号
张拉时砼强度
(MPa)
预应力束参数
编号
备注
设计张拉力(kN)

预应力张拉计算(自动计算表)

预应力张拉计算(自动计算表)

2.6
2137370
2139941
10.5
2142513
2151762
2.6
2161011
2163811
11.4
2166610
2170108
1.0
2173605
2176626
12.3
2179646
2183164
1.0
2186683
2210740
97.9
2234798
2238405
1.0
2242013
0.008597
0.991440
2135383
0.020790
0.979425
2118788
0.008597
0.991440
2137082
0.002403
0.997600
2142223
0.008597
0.991440
2160720
0.002588
0.997416
2166318
0.003223
0.996782
第一联、第六联-F3c
股数:12
弹性模量(N/mm²):EP=195000
管道摩擦系数:μ=0.2
kl+μθ
e-(kl+μθ)
起点力 (N)
/
/
P
0.000605
0.999396
2249856
0.002888
0.997117
2248496
0.003223
0.996782
2242013
0.025065
切线角度 (rad)
θ
0 0 0.014992378 0 0.014992378 0 0.014992378 0 0.039985492 0 0.039985492 0 0.039985492 0 0.039985492 0 0.014992378 0 0.014992378 0 0.014992378 0 0

40m、45m预应力T梁张拉伸长量计算表

40m、45m预应力T梁张拉伸长量计算表

分段四(直线段)
θ(rad) L(cm) θ 1705.200 0.000 0.0015 0.170 0.02558 K μ KL+μθ e-(KL+μθ) 0.97475 Eg((N/mm2)) 195000.000
N1一端伸长量( ㎜)ΔL=ΔL1+ΔL2+ΔL3+ΔL4
第 5 页,共 9 页
(二)、N2(两端张拉) 分段一(工作长度)
分段四(直线段)
θ(rad) L(cm) θ 191.000 0.000 0.0015 0.170 0.00287 K μ KL+μθ e-(KL+μθ) 0.99714 Eg((N/mm2)) 195000.000
N4一端伸长量( ㎜)ΔL=ΔL1+ΔL2+ΔL3+ΔL4
第 4 页,共 9 页
二、40mT梁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一)、N1(两端张拉) 分段一(工作长度)
分段四(直线段)
θ(rad) L(cm) θ 1955.000 0.000 0.0015 0.170 0.02933 K μ KL+μθ e-(KL+μθ) 0.97110 Eg((N/mm2)) 195000.000
N1一端伸长量( ㎜)ΔL=ΔL1+ΔL2+ΔL3+ΔL4
第 1 页,共 9 页
(二)、N2(两端张拉) 分段一(工作长度)
θ(rad) L(cm) θ 60.000 0.000 0.0015 0.170 0.00090 K μ KL+μθ e-(KL+μθ) 0.99910 Eg((N/mm2)) 195000.000 Ay(mm2) δk(MPa) 139.000 1395.000 起点力 193905.000 终点力P(N) 193817.769 伸长量(㎜) ΔL=P×L/Ay×Eg ΔL1 4.29 伸长量(㎜) Ay(mm2) δk(MPa) 139.000 1395.000 起点力 193817.769 终点力P(N) 193506.879 ΔL=P×L/Ay×Eg ΔL2 15.28 伸长量(㎜) Ay(mm2) δk(MPa) 139.000 1395.000 起点力 193506.879 终点力P(N) 190631.191 ΔL=P×L/Ay×Eg ΔL3 29.46 伸长量(㎜) ΔL=P×L/Ay×Eg ΔL4 0.0015 0.170 0.02011 0.98009 195000.000 139.000 1395.000 190631.191 188727.555 93.33 142.37

预应力筋两端张拉伸长值计算表

预应力筋两端张拉伸长值计算表

10%张拉
20%张拉
100%张拉
备注
预应力砼T梁中跨N1、N2、N3、N4张拉力与油表读数计算表
10%张拉 20%张拉
附表1第五页
100%张拉
备注
钢绞线的公 每束钢绞线 每束钢绞线截面 控制张拉力 张拉控制应力 钢束 称面积Ap 油表读数 油表读数 油表读数 面积 A=n× A F=δ × A/1000 数量n p δ (MPa) 编号 2 2 y=0.021731F*0.1 y=0.021731F*0.2 y=0.021731F+1.1 (KN) (根) (mm ) (mm ) +1.144249 (MPa) +1.144249(MPa) 44249 (MPa) N1 N2 N3 N4 140 140 140 140 7 7 7 5 980 980 980 700 1388.926 1389.692 1391.627 1393.014 1361.15 1361.90 1363.79 975.11 4.10 4.10 4.11 3.26 7.06 7.06 7.07 5.38 30.72 30.74 30.78 22.33
预应力砼T梁中跨N1、N2、N3、N4张拉力与油表读数计算表
10%张拉 20%张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附表1第四页
100%张拉
钢绞线的公 每束钢绞线 每束钢绞线截面 控制张拉力 张拉控制应力 钢束 称面积Ap 面积A=n× Ap F=δ × A/1000 油表读数 油表读数 油表读数 数量n δ (MPa) 编号 2 2 y=0.021705F*0.1 y=0.021705F*0.2 y=0.021705F(KN) (根) (mm ) (mm ) -0.99528 (MPa) -0.99528 (MPa) 0.99528 (MPa) N1 N2 N3 N4 140 140 140 140 7 7 7 5 980 980 980 700 1388.926 1389.692 1391.627 1393.014 1361.15 1361.90 1363.79 975.11 1.96 1.96 1.96 1.12 4.91 4.92 4.92 3.24 28.55 28.56 28.61 20.17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记录表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记录表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记录表
工程名称
结构物名称
施工单位
构件名称及编号
砼浇注日期/张拉日期
设计混凝土强度(MPa)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Mpa)
断、滑丝情况
千斤顶编号
A
油表编号
预应力钢束编号顺序→
B
钢束编号
编号
(初应力б0)KN
(%бCON)KN
(%бCON)KN
(%бCON)KN
(%бCON)KN
年 月 日
监理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回缩量(mm)
实际伸长值(mm)
理论伸长值(mm)
伸长值偏差(%)
油表读数(MPa)
伸长值(mm)
油表读数(MPa)
伸长值(mm)
油表读数(MPa)
伸长值(mm)
油表读数(MPa)
伸长值(mm)
油表读数(MPa)
伸长值(mm)ABAB NhomakorabeaA
B
A
B
A
B
记录人:
年 月 日
质检员:
年 月 日
自检意见:
项目技术负责人: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
质检员
记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质检员
记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二)
表D2-10-2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
张拉日期
年月日
张拉顺序编号
计算值
夹片式锚具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实测值(cm)
备注
一端张拉
另一端张拉
总伸长
原长L1
实长L2
伸长△L
原长L1‘
实长L2‘
伸长△L‘
技术负责人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一)
表D2-10-1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张拉日期
年月日
预应力筋规格及抗拉强度
预应力类型
预应力张拉程序:
平面示意图:
设计控制应力
实际张拉力
千斤顶编号
压力表读数
千斤顶编号
压力表读数
混凝土设计强度
张拉时混凝土实际强度
预应力筋计算伸长值:
预应力筋伸长值范围:
技术负责人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预应力张拉计算及现场操作说明本合同段梁板均为先张梁板,根据台座设置长度,实际钢绞线下料长度为89米。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由公式ΔL=(Nk*L)/EA计算可得理论伸长量。

公式ΔL=(Nk*L)/E g A g中ΔL:理论伸长量Nk:作用于钢绞线的张拉力(控制应力σk= 1395Mp)L:钢绞线下料长度(89m)E g:钢绞线弹性模量(1.95X105 Mp)A g:钢绞线截面面积(140mm2)由公式计算得ΔL=(1395*140*89)/(195700*140)=0.63441m=634.41mm现场张拉采取五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8 0%σk,100%σk;对应理论伸长量分别为L1,L2,L3,L4,L5,L6。

由公式计算得L1=63.44 mm(10%ΔL)L2=126.88 mm(20%ΔL)L3=253.76mm(40%ΔL)L4=507.52mm(80%ΔL)L5=634.41 mm(100%ΔL)二、现场张拉实测(一)现场张拉操作现场张拉采取六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 , 8 0%σk,100%σk;对应伸长量分别为A,B,C,D,E。

张拉顺序:1、先张拉左侧锚端,用3#千斤顶张拉N1筋,张拉到1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A1,再张拉到2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B1;后依次张拉N2-N9,对称张拉,分别记录各自伸长量:A2,B2 (9)B9;锚固好左侧。

2、张拉右侧锚端,用1#、2#千斤顶同时同步张拉,张拉到4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C,锚固后继续张拉到8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D,继续张拉到100%σk,记录下各自伸长量为E。

C、D、E值均为两千斤顶伸长的平均值。

(二)数据处理N1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1-A1)N2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2-A2)N3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3-A3)N4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4-A4)N5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5-A5)N6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6-A6)N7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7-A7)N8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8-A8)N9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9-A9)三、现场张拉注意要点1、现场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必须随时比对,不得超过理论伸长值的±6%(即38.06mm);2、张拉时应匀速缓慢张拉,并在每级处持荷5min后读数;3、张拉时注意观察钢绞线断丝数,超过规定值必须替换,从新张拉;4、钢绞线张拉8小时后,才可进行下步钢筋施工。

箱梁预应力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箱梁预应力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25m箱梁预应力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15.24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拉力P=0.75 R b y×A=0.75×1860×106×140×10-6=195.3Knb、每束拉力(中跨梁)N1~N2〔4索〕:P总=195.3×4=781.2Kn〔标准〕*1.02=796.8 KnN3~N4〔3索〕:P总=195.3×3=585.9Kn〔标准〕*1.02=597.6 Knc、每束拉力(边跨梁)N1~N4〔4索〕:P总=195.3×4=781.2Kn〔标准〕*1.02=796.8 Kn 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0559〔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0559〔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35m箱梁预应力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15.24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拉力P=0.75 R b y×A=0.75×1860×106×140×10-6=195.3Knb、每束拉力(中跨梁)N1~N5〔4索〕:P总=195.3×4=781.2Kn〔标准〕*1.02=796.8 Knc、每束拉力(边跨梁)N1、N5〔4索〕:P总=195.3×4=781.2Kn〔标准〕*1.02=796.8 KnN2~N4〔5索〕:P总=195.3×5=976.5Kn〔标准〕*1.02=996.0 Kn 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0192〔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1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3: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0559〔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0.2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0.0192〔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 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P P E A LP L =∆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于是上式中: i L L L L ∆+∆+∆=∆ 21PP i p i E A L P L i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K 取m,µ=;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注:由于采用1500KN千斤顶张拉,根据实测伸长值为量测大缸外露长度的方法,则计算理论伸长值时应加缸内长度约500mm;而锚固端长约470mm,应在计算理论伸长值时扣除;由于两数对于伸长值的计算相差甚微,可以抵消,因此在计算中未记入;二、实测伸长值的测定1、预应力钢筋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L,应在建立初应力后开始量测,测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即:△L=△L1+△L2式中:△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 ;关于初应力的取值,根据公路规的规定,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初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之间的关系线为依据,也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2、钢绞线实测伸长值的经验公式:L实=L b—L a/—L无阻 1L实=L b—L a+L a—L c—L无阻 2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L a——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 b——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 c——张拉应力为1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无阻——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即:L无阻=PL/E P A P对于以上公式,当钢绞线较短,角度较小时,用2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当钢绞线较长,角度较大时,用1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这是由于预应力筋的长度及弯起角度决定实测伸长量的计算公式,钢绞线较短、弯起角度较小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小,10%~20%Σ控钢绞线的伸长量基本上反映了真实变化,0~10%的伸长量可按相邻级别10%~20%推算;钢绞线较长、弯起角度较大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大,故初应力采用20%Σ控用20%~100%推算0~10%的伸长量更准确;3、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测量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存在一定误差,这是因为工具锚端夹片张拉前经张拉操作人员用钢管敲紧后,在张拉到约10%б0开始到100%б0时,因钢绞线受力,夹片会向内滑动,这样通过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而得到的量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偏大;因此,我们采用了量测钢绞线绝对伸长值的方法,测得的伸长值须考虑工具锚处钢绞线回缩及夹片滑移等影响,测量方法如下图3所示:4、现以图2所示的预应力钢绞线为列介绍实际伸长值计算方法:对于多束群锚式钢绞线我们采用分级群张法,图2中钢绞线为7束,采用1500KN 千斤顶,根据不同应力下实测伸长值的量测,最后得出总伸长值及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如下表,并且用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是否在±6%之内来校核;预应力钢筋编号理论伸长值mm左端右端左端右端实测伸长值mm伸长值偏差% 20%б控/50%б控б控50%б控/б控11 605 69/94 54/183 195 21/24412 605 67/97 61/179 199 19/26613 605 63/91 58/181 197 18/23914 605 65/98 51/178 198 22/238 595注:由于钢绞线右端伸长值大于200mm,千斤顶需要倒一次顶才能完成张拉,因此右端出现了在50%б控时的两个读数,分别表示在从初应力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和千斤顶倒顶后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三、问题与思考经张拉实践发现,预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间有一定的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有:预应力钢筋的实际弹性模量与计算时的取值不一致;千斤顶的拉力不准确;孔道的摩擦损失计算与实际不符;量测误差等;特别是弹性模量的取值是否正确,对伸长值的计算影响较大;必要时,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应通过试验测定,计算时予以调整;。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 P L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L L1 L2 L iA p E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P p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 Pp ”更为合适;(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i 1 kx i 1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kxi 1 e "kx i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X iP i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①15.24),极限抗拉强度f p=1860Mpa,锚下控制应力6 o=0.75f p=1395Mpa。

K 取0.0015/m, 尸0.25。

P pe kxkxL iP p L iA p E pPiL i(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 伸长值计算如下表:(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

箱梁预应力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箱梁预应力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2〔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3~N4〔3索〕:P总=1×3=Kn〔标准〕=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4〔4索〕:P总=1×4=Kn〔标准〕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3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2~N4〔5索〕:P总=1×5=Kn〔标准〕*1.02= 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3: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

预应力张拉计算表

预应力张拉计算表

本表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11版本编制
P(1 - e-( kxμθ) ) P 1521021.68 N P kx μθ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计算
ΔL
PP L 275.79 mm AE p
计算使用公式
张拉力计算 PP
P(1 - e -( kxμθ) ) kx μθ
延伸量计算 Δ L

PP L AE p
成果输出
计算步0
成果输出
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筋理论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
钢绞线数量(孔道钢束数量n) 平弯角度+竖弯角度(度)
8 8 预用力筋平均张拉力(N) 0.0015 0.17 两端理论伸长量(mm) 1860 0.75 一端理论伸长量(mm) 140 1.982
1562400 管道成型方式 预埋铁皮管道 1521021.68 预埋钢管 抽芯成型孔道 275.79 预埋金属波纹管 0.0015 预埋塑料波纹管 0.0015 137.90 0.0010 0.0015 k 0.0030
摩擦系数表
μ (值) 钢丝束、钢绞线 0.35 0.25 0.55 0.20-0.25 0.14-0.17 螺纹钢筋 0.4 0.6 0.5 0.45
p σ k A n 1562400
N
孔道摩擦系数(k) 预应力筋与孔道摩擦系数(μ ) 抗拉强度标准值(fpk) 张拉控制应力 钢绞线截面积(mm ) 钢绞线弹性模量(N/mm2)
2
两端同时张拉,x取至跨中位置即x=20.125 m 平弯角度+竖弯角度=8度= 0.13963 rad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P P E A LP L =∆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i L L L L ∆+∆+∆=∆ 21PP ip iE A L P L i =∆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 。

K 取m ,µ=。

(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伸长值计算如下表:(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

预应力钢绞线初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预应力钢绞线初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中交一公局海威公司遂平制梁场
32m预应力箱梁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书
一、根据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G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
平均张拉力 Pp=p(1-e-(kx+μθ))/(kx+μθ)
二、根据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2.8.3-1公式:
理论伸长量ΔL=Pp*L/(Ap*Ep)
`
三、根据设计图纸通桥(2008)2322-II-006预应力筋位置图(二),对钢绞线理论伸长值采用分段计算,最后求和的方法,复核图纸设计的伸长量(按图纸设计参数计算),结果与图纸设计一致。

按照此计算方法,我们引入公式Pz=Pe-(kx+μθ),即前一线段的终点力作为下一段的起点力,依次类推,计算平均张拉力Pp.对于既有平弯又有竖弯的孔道,应分别计算;在平弯里线段是斜线或直线的,在竖弯里是圆弧的线段,应按圆弧计算。

千斤顶的工作长度现场量测,取值67cm.这一段的理论伸长量由于在啦叭口外,我们可认为力在传递过程中不变,即k,μ均取为0,张拉力取锚外控制力进行计算。

各束预应力筋分段见下表:
附:
1、预初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表
2、终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表。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分段计算表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分段计算表

0.0632 0.0203 ###### ######### ########### ###########
0.0000 0.0021 ###### ######### ########### ###########
△L(mm)
72.10 20.60 9.50
总伸长量(mm)
204.40
设计值(mm)
0.0000 0.0136 ###### ######### ########### ###########
168.20
设计值(mm)
167.12
对比
△L(mm)
17.50 4.60 62.00 0.646%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
桥宽7.5m,跨径30m预应力小箱梁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表
本工程项目预应力钢绞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
曲线 1.8951 0.0632 0.0186 ###### ######### ########### ########### 12.90
直线1 0.4930 0.0000 0.0007 ###### ######### ########### ###########
总伸长量(mm)
169.00
设计值(mm)
计算公式
1
△L=(Pp×L)/(Ap×Ep)
2
Pp=Pq×(1-e-(kx+μθ)/(kx+μθ)
3 Pz=Pq×e-(kx+μθ)
4
Ap=139mm2
Ep=195000MPa
K=0.0015
μ=0.2
桥宽7.5m,跨径30m预应力小箱梁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表
分段
X(m)
直线2 9.8463 曲线 4.0842 直线1 0.9470 总伸长量(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