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在医学领域,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别从基因突变和多态性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改变。

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许多肿瘤的发生都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

例如,BRCA基因是一个常见的肿瘤相关基因。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缺失,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最常见原因。

这些基因突变主要影响DNA修复机制,使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此外,有些基因主要参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EGFR、KRAS、BRAF等基因突变会导致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发生和恶化。

基因突变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基于基因突变的个体化医疗模式,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此类个体化治疗常被称为“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基于肿瘤细胞上出现的特定异质性表面分子或其活性靶标,从而进行精准打击。

因此,基于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比化疗治疗更加精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EGFR是一种膜受体,经常出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发现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的比例为20%~30%。

这些患者的治疗取决于突变变体的类型。

对于某些EGFR突变亚型,替尼(一种靶向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而对于其他部分亚型,则建议使用其他治疗方案。

这使得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少。

多态性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多态性是指同一基因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差异。

例如,不同人的基因中心里面的ACTN3基因可能是不同的多态性。

多态性不仅影响人体对药物的代谢,也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多项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有关。

例如,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头颈癌的死亡率、白细胞介素-2治疗其它肿瘤的反应等方面有关。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彭净;刘卫【摘要】Drug metabolism and drug-drug interactions were associatedwith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CY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P2C19 polymorphisms and metabolism as well as interactions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 voriconazole and clopidogrel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药物代谢和相互作用的差异与CYP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有关。

综述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的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508-512)【关键词】CYP2C19;基因多态性;质子泵抑制剂;伏立康唑;氯吡格雷【作者】彭净;刘卫【作者单位】解放军88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解放军88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3.6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对药物代谢酶的研究逐渐深入。

CYP2C19作为细胞色素P450(CYP450)超家族中的一员,参与了多种药物的代谢。

因表达CYP2C19的基因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导致了相关药物体内代谢和相互作用的差异。

本文综述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CYP2C19作为S-美芬妥英的羟化酶于1993年由W righton等从肝脏中分离获取。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说明书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说明书

(sye-kloe-FAHS-fah-mide)通用名: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商品名:Cytoxan®, Neosar®(Procytox,加拿大)药物类型: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是一种抗癌(抗肿瘤或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并且被归类为烷化剂。

烷化剂是一种通过在DNA 分子的鸟嘌呤碱基上添加一个烷基来阻止双螺旋链正常连接的化合物。

它会导致DNA 链的断裂,影响癌细胞增殖的能力。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是一种芥子气衍生物。

芥子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用作致死性毒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医学研究人员注意到芥子气的一个有趣作用——破坏淋巴组织和骨髓。

他们推断,也许,它也可以杀死淋巴结中的癌细胞。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政府要求耶鲁大学研究化学战剂。

两名科学家(Goodman 和Gilman)在沉寂多年的研究基础上,在芥子气的衍生物中发现了第一个烷基化剂,它后来成为一种有效的癌症化疗药物。

基于这一发现,人们在20 世纪 50 年代开发了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适用症: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经FDA 批准用于治疗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T 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尤文氏肉瘤、乳腺癌、睾丸癌、子宫内膜腺癌、卵巢癌和肺癌以及为骨髓移植患者准备的调理疗法。

当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与其他药物组合使用时,这种组合用药就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可以与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如果添加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则称为DRC(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rituximab(利妥昔单抗)和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CDR 或 RCD。

基因检测项目

基因检测项目
270700003
×5
C-kit基因突变+PDGFRA基因突变
3000.00
/
C-kit及PDGFRA突变类型可以预测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的疗效,其中:
1、C-kit外显子11突变者使用伊马替尼疗效最佳;
2、舒尼替尼治疗原发C-kit外显子9突变和野生型GIST患者的生成获益优于C-kit外显子11突变患者;
270700003
×2
N-ras基因突变检测(12、13、61位点)
1200.00
/
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在治疗前均应进行K-ras状态的检测,只有野生型才建议抗EGFR抗治疗,突变型不能从该治疗中获益。进一步研究发现,K-ras野生型患者如果发生N-ras基因突变时,也不能从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中获益,因此结直肠癌患者如果要使用EGFR抗体药物除了要检测K-ras、B-raf基因状态外还应检测N-ras基因状况
科研
/
DHFR基因多态性(C829T)
EDTA抗凝血4mL,4℃运输
5个工作日
/
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是甲氨蝶昤(MTX)靶标酶,MTX抗肿瘤作用的基本原理是竞争性结合DHFR,使二氢叶酸不能被还原成四氢叶酸。研究发现DHFR基因多态性829位点发生C>T突变,使DHFR表达水平上升,导致肿瘤细胞对甲氨蝶呤敏感性降低
2、用药方面:Ⅱ期MMR缺陷的结肠癌患者对5-FU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不适合5-FU治疗;
3、诊断方面:MMR蛋白检测可用于诊断Lynch综合征(HNPCC)。
/
MSI微卫星+MMR蛋白
2800.00
片段分析+IHC
1、预后方面:MMR缺陷或者MSI-H的结直肠癌者预后较好。

环磷酰胺的作用与功效

环磷酰胺的作用与功效

环磷酰胺的作用与功效环磷酰胺是一种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卵巢癌等。

它属于一种酸碱药物,能够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从环磷酰胺的作用机制、治疗适应症、副作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磷酰胺的作用机制环磷酰胺是一种氮芥类化合物,属于强效细胞毒药物。

它能够通过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结合而干扰DNA的合成和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环磷酰胺还能损伤肿瘤细胞的RNA和蛋白质合成,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加速细胞凋亡和坏死。

环磷酰胺在体内被酶系统活化为活性代谢物环磷酰胺酮亲电子,该代谢物能够与DNA中的嘌呤核苷酸结合,导致DNA链断裂和损伤。

此外,环磷酰胺还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交联物,进一步阻碍DNA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这些损伤和改变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或失去增殖能力。

二、环磷酰胺的治疗适应症环磷酰胺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细胞,通常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环磷酰胺常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阿昔替尼等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由淋巴细胞系发展而来的肿瘤,其类型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环磷酰胺可作为其中的一线化疗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淋巴瘤的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2. 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由异常淋巴细胞克隆引起的恶性疾病,其恶性细胞主要位于骨髓和外周血液。

环磷酰胺常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等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肿瘤,其恶性细胞主要位于骨髓和外周血液。

环磷酰胺在大剂量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及鞘内注射化疗等方案中常被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3. 卵巢癌: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化疗。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探讨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探讨
21 0 2年第 1 6卷第 1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nl f l i l dc ei P at e o rao i c in rci C n a Me i n c ・ ・ 1
亚 甲基 四氢 叶 酸 还 原 酶 基 因 多 态 性 与
乳 腺 癌 新 辅 助 化 疗敏 感 性 关 系的 研 究 探 讨
A S R T:0 jc v T n et ae te rl i s i b t e e ei p l rhs B T AC bet e i o iv s g t h e t nhp ewen gn t oy p i i ao c mo ms ( 6 7 n 2 8 )o tye e t h dooa d c s MT R)a dce tea ysni C 7 T a dA1 9 C f meh l t r y rfl er u t e( HF n ea t e a n h moh rp es—
Re a i n hi e we n g n tc p l m o p s s o l to s p b t e e e i o y r him f m e h l n t t a y o o a e r d c a e a e s tv t t y e e e r h dr f l t e u t s nd s n ii iy
级化疗 反应率分别为 8 . %、5 5 3 . %。携带 T r 3 3 6 . %、5 7 厂 基因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 I~ Ⅲ级化疗反应率 均显著高 于
携带 C C基 因型的患者 , / 而与携带 c, / 因型患者相 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 义。携带 MTHF 2 8 A基 因型 、 C基 因型 、 r基 R A1 9 CA/ A/ C C基 因型的乳腺癌 患者化疗 的临床有效率分别 为 7 . %、4 7 0 0 / 0 5 6 . %、 . %,I~ Ⅲ级化疗 反应率分别 为 7 . %、 7 1 0 0 5 4 . %、 . 0 %。携带 MTHF RAl 9 CA/ 28 A基 因型患者 的临床有效率和 I~Ⅲ级化疗反应率与 A/ C及 c/ C基 因型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 计 学意义 。结论 MTH R 6 7 F C 7 T基 因多态性 的作用与乳腺癌新辅助化 疗敏感性之 间存在着一定 的相关性 , 对预 测乳腺癌新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全忠;王帅;刘毅【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glutathion S-transferase (GSTT1, SGTM1, GSTP1) and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of the telationshion. Methods An independently comprehensive electronic on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VIP, Wanfang Data, and the Chinese Biomedicine Database (CBD) to collect studies regarding glutathion S-transferase and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The data were screened based on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the qualified studies were evaluated. The pooled odds ratios (OR)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calculated using RevMan 5.3 and Stata 12.0 software. Publication bia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ere also per-formed. Results Initially, 4 potentially relevant publications containing 12 separate studies involving 681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STT1 (Null vs Present, OR=0.92,95%CI=0.68~1.25, P=0.59), GSTM1 (Null vs Present OR=0.93,95%CI=0.68~1.26, P=0.63), GSTP1 (GG vs AA+AG, OR=0.61,95%CI=0.34~1.11, P=0.11) polymorphism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P>0.05).However, the robustness of 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of GSTP1 polymorphism was poor. Conclusion The cur-rent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GSTT1, GSTM1 GSTP1 polymorphism may be not related to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Further studies with a larger sample size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GSTP1 polymorphism and the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目的系统评估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T1、SGTM1、GST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CBD),收集有关GSTM1、GSTT1、GSTP1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和95%CI,进行发表偏倚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由12个独立的研究组成,累计病例6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GSTT1(OR=0.92,95%CI=0.68~1.25, P=0.59)、GSTM1(OR=0.93,95%CI=0.68~1.26,P=0.63)缺失型与正常型及GSTP1各遗传模型(GG vs AA+AG, OR=0.61,95%CI=0.34~1.11,P=0.11)对化疗的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STP1 Meta分析稳健性欠佳.结论 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患者化疗敏感性无关.GST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患者化疗敏感性可能无关,更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是必要的.【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26)021【总页数】4页(P3229-3232)【关键词】骨肉瘤;谷胱甘肽酶转移酶;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作者】全忠;王帅;刘毅【作者单位】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区,湖北老河口 441800;襄阳市解放军477医院骨科病区,湖北襄阳 441800;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区,湖北老河口 44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为“成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的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1],其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证实其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2]。

CYP2C19基因多态性(SNP)检测

CYP2C19基因多态性(SNP)检测
2005年3月,在完全堵塞的右冠状动脉又植入了两个支架 (3.0mmX23mm,3.0mmX13mm);
2005年12月,病人感到胸痛,但冠脉造影未发现血管狭 窄;
2007年11月,病人出现了持续性的胸痛和非ST段抬高的 心梗。冠脉造影发现在弯曲的支架处出现血栓,只好更换 新的药物缓释支架(2.75mmX18mm);
3、为什么要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
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研究增加剂量(up to 300mg)对CYP2C19突 变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的改善情况。
*1/*1
*1/*2
*2/*2
结论:CYP2C19 *1/*2型患者,维持剂量增加至225mg,其对血小板活性的抑 制程度方可达到*1/*1型患者的水平。而对于*2/*2型患者,即使维持剂量增加 至300mg,仍然难以达到相当的血小板抑制水平。
2009年7月,病人在打曲棍球时,又发生胸痛,并在弯曲 的支架处再次发生血栓,入院进行球囊扩张,重新安放支 架 (2.25mmX12mm);
2009年8月对病人进行了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为 *2/*2型,这提示他是个氯吡格雷的慢代谢患者。因此停 用氯吡格雷,改用普拉格雷;
2011年6月接受心脏造影,一切正常。
• 换用新药替格瑞洛(已在国内上市); • 联用西洛他唑(cilostazol),两联改为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 • PCI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改做搭桥手术。
病例一:慢代谢患者使用5个支架后换用普拉格雷
2005年2月,医生为他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植入一个 药物缓释支架 (2.75mmX16mm),并开始服用氯吡格雷;
伏立康唑 Nelfinavir 那非那韦 Proguanil
氯胍
Thank you!

环磷酰胺课件ppt

环磷酰胺课件ppt

学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环磷酰胺的药理 作用
熟悉环磷酰胺的药理作用 机制,包括免疫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等。
03
环磷酰胺的临床 应用
了解环磷酰胺在临床上的 应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 病、器官移植等领域。
04
环磷酰胺的不良 反应及注意事项
掌握环磷酰胺的常见不良 反应及预防措施,以及用 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介绍
环磷酰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环磷酰胺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 • 药物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 环磷酰胺市场现状与前景展望 • 案例分析:成功治愈案例分享与讨论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环磷酰胺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环磷酰胺简介
定义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是一种烷化剂类抗肿瘤 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肿瘤谱,临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01
02
03
常规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尿 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
特殊监测
针对环磷酰胺可能导致的 特殊不良反应,如心脏毒 性、肺毒性等,进行相关 监测和处理。
处理措施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 重程疗等。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类型和病情,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疗效评估指标
生存率
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评估环磷酰胺对肿瘤患者的 生存益处。
肿瘤缩小率
观察患者肿瘤大小的变化,评估环磷酰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生活质量改善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项目简介:CYP2C19是CYP450酶第二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人体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在肝脏中有很多表达。

CYP2C19基因座位于染色体区10q24.2上,由9个外显子构成。

CYP2C19具有很多SNP位点,最常见的是CYP2C19*2和CYP2C19*3。

CYP2C19*2会导致转录蛋白的剪切突变失活,而CYP2C19*3能构成一个终止子,破坏转录蛋白的活性。

据统计,CYP2C19*2和CYP2C19*3两个突变位点能解释几乎100%的东亚人和85%的高加索人种的相关弱代谢遗传缺陷,而其他两种等位基因CYP2C19*4和CYP2C19*5主要在高加索人种中分布。

大量证据证实,不同人种在CYP2C19的底物的代谢能力有很大差异;2–5%高加索人是弱代谢者,而13–23%的亚洲人是弱代谢者。

这是由于在亚洲人口中CYP2C19*2和CYP2C19*3等位基因的高频率造成的。

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判断患者对相关药物的代谢能力,可以指导临床用方案的制定,实现个体化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经由CYP2C19酶代谢的药物:1、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 雷贝拉唑(rabeprazole)、埃索美拉唑 (Esomeprazole)。

2、治疗心血管疾病:Clopidogrel、氯吡格雷、抗凝血药物。

3、抗真菌药物:Voriconazole、伏立康唑、广谱抗真菌药物。

4、神经类药物:①S-美芬妥英mephenytoin为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在体内的羟化代谢主要由单基因CYP2C19编码表达的CYP2C19酶蛋白介导,由羟化酶CYP2C19氧化生成4’-羟基美芬妥英;②地西泮diazepam,一种长效的镇静、安眠药;③丙米嗪imipramine ,抗抑郁药,N-去甲基化和2-羟化;④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传统的抗癫痫药;⑤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β受体阻断剂,抗高血压药和止痛剂。

环磷酰胺代谢

环磷酰胺代谢

环磷酰胺代谢
环磷酰胺是一种抗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然而,环磷酰胺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环磷酰胺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当环磷酰胺进入人体后,它首先被酶催化转化为其活性代谢产物4-羟基环磷酰胺。

这种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一步代谢:一种是通过肝脏中的谷氨酸转移酶转化为3-羟基环磷酰胺,另一种是通过肝脏中的乙醇酰化酶转化为环磷酰胺-N-乙酰化酰胺。

在环磷酰胺代谢的过程中,乙醇酰化酶的活性对于环磷酰胺的代谢和毒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乙醇酰化酶的表达水平与环磷酰胺的药效和毒性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调节乙醇酰化酶的表达水平或活性,可以有效地减轻环磷酰胺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总之,环磷酰胺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其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 1 -。

环磷酰胺作用

环磷酰胺作用

环磷酰胺作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一种烷化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化学治疗。

它是一种异戊二烯周期磷酰胺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交联DNA,干扰DNA合成和阻断细胞周期等方式,从而实现抗肿瘤效果。

环磷酰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代谢产物环磷酰胺醇化合物(4-Hydroxycyclophosphamide,4-HC)引起DNA碱基的烷化,导致DNA的交联和损伤。

在细胞内,环磷酰胺首先被肝脏或肠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群代谢为4-HC,再被肝脏的肾上腺素酸酯酶(aldoketoreductase)酶群催化还原为(Hydroxyphosphoramide,4-Hydroxycyclophosphamide,4-HC)。

4-HC在细胞内进一步分解为3种代谢产物,包括磷酸四环磷酰胺(Phosphoramide mustard,PM)、磷酸丙烯酰胺(Acrolein)和磷酸醛酰氯水解物(Clorophosphamide)。

其中,磷酸四环磷酰胺是环磷酰胺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抗肿瘤活性。

磷酸丙烯酰胺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是环磷酰胺的主要毒副作用之一。

磷酸四环磷酰胺(PM)进入细胞核后与DNA链的氮碱基反应,主要与DNA双链中的鸟嘌呤和胸腺嘧啶形成共价DNA加合物或DNA-蛋白质交联物。

这些交联物导致DNA链间断和错配,进而阻碍了DNA聚合酶活性、DNA链的延伸和修复,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磷酸四环磷酰胺还可以通过损伤细胞内的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物质,使肿瘤细胞形成氧化应激状态,进一步促进细胞死亡。

另外,环磷酰胺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环磷酰胺通过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以及阻断抗体的产生等途径,从而实现免疫抑制作用。

因此,环磷酰胺在肾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常常用于免疫调节。

总结起来,环磷酰胺通过烷化DNA、交联DNA和干扰DNA 合成等方式,以及免疫抑制等途径,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环磷酰胺的作用

环磷酰胺的作用

环磷酰胺的作用环磷酰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癌药物,它能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环磷酰胺的作用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环磷酰胺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来发挥作用。

它属于一类名为酰胺类似物的药物,能与DNA中的准双链结构中的嘌呤碱基(特别是鸟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发生作用。

环磷酰胺被激活后会形成活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进一步与DNA结合,导致DNA链的断裂和损伤,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治疗。

它主要被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

环磷酰胺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给药,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等。

具体的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癌症类型而定。

环磷酰胺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它不仅可以杀死癌细胞,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环磷酰胺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癌细胞的DNA结合,阻止DNA的复制和修复,进而诱导癌细胞凋亡。

此外,环磷酰胺还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阻断癌细胞的逃避免疫监视机制,增强免疫反应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尽管环磷酰胺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但它也会带来某些副作用。

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

骨髓抑制是环磷酰胺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它会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环磷酰胺时,医生通常会监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或提供其他支持性措施。

总的来说,环磷酰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重要药物。

它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达到杀伤癌细胞的效果。

尽管其副作用较多,但在临床上仍然被广泛应用,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使用方案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癌症类型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最佳疗效和安全性。

遗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

遗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

遗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的完成,基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逐渐成为药物代谢及其临床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

基因多态性指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allele),从而导致它们的表达、结构或功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对药物代谢酶(drug-metabolizing enzyme)的活性、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影响。

了解和评价个体药物代谢差异的基础,是基于遗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的研究。

药物代谢的通路人体内药物代谢主要经过两个通路:一是肝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酶介导的氧化代谢(oxidative metabolism),二是肝微粒酯酶(microsomal esterases)介导的酯水解代谢(ester hydrolysis metabolism)。

其中,绝大多数药物由CYP酶介导进行氧化代谢,也有少数药物只或主要由酯酶介导进行酯水解代谢。

因此,影响CYP酶和酯酶活性的遗传多态性成为了药物代谢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CYP酶多态性CYP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在药物代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同等位基因的CYP酶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达和活性差异,从而导致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

目前已知影响CYP酶活性的遗传多态性有数百种,其中以CYP2D6、CYP2C9、CYP2C19、CYP3A4和CYP3A5等最为重要。

其中,CYP2D6等位基因多态性影响甲基多巴胺(methyldopa)、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等药物的代谢。

CYP2C9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则影响华法林(warfarin)、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等药物的代谢。

而CYP2C19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则影响贝伐单抗(bevacizumab)和氟西汀(fluoxetine)等药物代谢。

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_2

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_2
节的,通过代谢和丙烯醛解毒来阻止药物毒性。
GSTP(-)
心脏上蛋白丙烯 醛加合物累积
第2页/共31页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心肌缺血损伤出现后,可以在胸痛发作后1-3h在血液中被发现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的减少: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酰基转移酶,可逆的催化从酰基辅酶A将酰基转移至L-肉毒碱的反应
CL下降有关
第9页/共31页
*1/*1 (21), *1/*6 (22) and *6/*6(6) for CYP2B6*6
RESULTS
1. CYP2C19*17对CTX CL无显著影响,略有下降趋势 2. 与CYP2C19野生型纯合子相比 • dose 1 (1.49±0.19 L/h/m2 vs 1.94±0.19 L/h/m2) • dose 5 (3.12±0.36 L/h/m2 vs 3.86±0.25 L/h/m2)
第12页/共31页
结论
1. 本研究结果不支持CXT代谢与儿童B-cell NHL复发之间的联系。
2. 证实了CYP2B6基因型对CTX药代动力学 有影响。
3. CTX的药理学变化对临床结果没有明确的 影响。
第13页/共31页
ABCB1和CBR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预测接受R-CHOP化疗的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毒性 第14页/共31页
rs20572 rs9024 rs1695 rs714368
R-ACVBP NE减少性发热
呕吐
NE减少性发热
R-CHOP 腹泻 呕吐 黏膜炎
NE减少性发热 治疗延期
NE减少性发热
治疗延期
第16页/共31页
CT基因型患者:ABCB1(rs2229109)→腹泻 (P=0.007) 呕吐 (P=0.003) 未发现TT基因型患者 (突变纯合子)hh基因型:CBR1→贫血 (P=0.018 and 0.026), 血小板减少(P=0.015 and 0.017), 腹泻(P=0.019).

靶点基因检测-妇科肿瘤 -华大基因

靶点基因检测-妇科肿瘤 -华大基因

精准医疗分子检测项目妇科肿瘤女性作为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扰,尤其是环境因素的变化,使许多女性疾病正日益年轻化,比如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输卵管癌等。

而针对这些疾病的靶向药物的出现, 也给广大病患带来了福音。

到目前为止,FDA已经批准的用于乳腺癌的靶向用药为曲妥珠单抗、T-DME 帕妥珠单抗、拉帕普尼和依维莫斯;用于卵巢癌的是奥拉帕尼、贝伐单抗,以及治疗其他癌症的多靶点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这些药物和化疗药物的联合,对于治疗卵巢癌也得到了很好的疗效;而对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输卵管癌,主要靶向药物是贝伐单抗,临床上更多的是进行手术和化疗结合进行治疗。

抗肿瘤药物用药前基因检测的必要性由于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须经过肝脏代谢、细胞膜转运等机制方能有效到达病变组织,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但由于遗传因素,不同个体对于化疗药物的代谢机制及细胞自我修复机制不同,即便是联合用药在不同个体也有不同的疗效。

而靶向药物治疗,是药物在研发设计时针对肿瘤细胞某些突变的基因进行“识别性的破坏”,理论上只有带这些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才能被杀死。

一种靶向药物一般只针对一种常见的突变基因,但不同肿瘤、不同患者突变基因也不尽相同。

不同个体的遗传背景,对肿瘤治疗药物的反应差异主要表现在疗效和毒副作用上。

针对妇科肿瘤的精准医疗分子检测项目即是利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分析肿瘤治疗药物作用的机理及不同个体的基因背景,从而判断个体对不同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指导临床选择更好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分子检测项目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颈癌检测流程标本送检年本和怆藕申请♦琪耳收取检笠报告专业人员解父报告-纸质铝告-电子掇告。

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白塞病,这一相对少见但却能对患者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近年来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进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在临床表现方面,白塞病可谓“多种多样”。

口腔溃疡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这些溃疡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

生殖器溃疡也是常见表现之一,疼痛程度不亚于口腔溃疡。

此外,眼部病变不容忽视,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皮肤损害也较为多见,如结节性红斑、痤疮样皮疹等。

除了上述表现,白塞病还可能累及关节、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多个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

诊断白塞病并非易事,因为其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皮肤病变等。

但在实际诊断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在治疗方面,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局部治疗往往是首选。

例如,口腔溃疡可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漱口水等;生殖器溃疡可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清洁和护理。

对于病情较重或累及重要脏器的患者,则需要全身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药物之一,它能够迅速缓解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在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制剂的出现为白塞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病情。

避免感染、减少精神压力等也对病情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个体化用药基因多态性检测项目表(全)(0221版市物价宣传)

个体化用药基因多态性检测项目表(全)(0221版市物价宣传)
抗凝血
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药物基因检测(疗效)(疗效)
抗凝血
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药物基因检测(疗效)
抗凝血
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基因检测(疗效相关)(疗效相关)(疗效相关)
(肌病不良反应)(肌病不良反应)
抗凝血
他汀类药物基因检测(疗效相关)(疗效相关)(疗效相关)
抗凝血
他汀类药物基因检测(肌病不良反应)(肌病不良反应)
抗凝血
糖皮质激素冲击甲强龙、强的松龙等药物基因检测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
抗凝血
抗抑郁治疗
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基因检测(疗效剂量不良反应)疗效
(疗效剂量不良反应)(疗效剂量不良反应)
抗凝血
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基因检测(疗效剂量不良反应)
(疗效剂量不良反应)(疗效剂量不良反应)
抗凝血
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基因检测疗效
抗凝血
别嘌醇药物基因检测(剂量疗效相关)
抗凝血
别嘌醇药物基因检测(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抗凝血
抗精神分裂药物
利培酮药物基因检测(疗效)
抗凝血
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药物基因检测肝毒性不良反应肝毒性不良反应
肝毒性不良反应肝毒性不良反应
抗凝血
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联用)肝毒性不良反应肝毒性不良反应
肝毒性不良反应
抗凝血
抗凝血
先兆子痫风险(风险)(风险)
抗凝血
习惯性流产风险(风险
抗凝血
习惯性流产风险(风险)(风险风险
(风险)(风险)
抗凝血
第1页共6页
产后抑郁风险(风险风险
抗凝血
新生儿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唇腭裂)风险

环磷酰胺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环磷酰胺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环磷酰胺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陈玲燕, 王雪丁, 黄民*(中山大学药学院, 临床药理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080)摘要: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CPA) 作为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后的治疗。

CPA主要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为活性产物, 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该药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且疗效和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本文总结了CPA体内过程相关的代谢酶及转运体等的基因多态性与CPA疗效/毒性的相关性, 为进一步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基因多态性; 细胞色素P450酶; 转运体中图分类号: R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4) 07-0971-06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genomics of cyclophosphamideCHEN Ling-yan, WANG Xue-ding, HUANG Min*(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Abstract: Cyclophosphamide (CPA) is the most common alkylating antineoplastic agent, as well as a strong immunosuppressant that is frequently applied to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It is metabolized by cytochrome P450 oxidases (CYPs) to its active metabolite which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rapy. CPA has serious and even fatal side effects, and its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are significantly varied among individuals. In this review, the association of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the metabolic enzymes and transporters involved in the disposition of CPA with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CPA were summarized, thereby providing fundament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pharmacogenomic study of CPA.Key words: cyclophosphamide; genetic polymorphism; cytochrome P450 enzyme; transporter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 使药物作用个体差异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阐述。

人类基因多态现象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多态现象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多态现象及其意义人类基因多态现象是指同一基因在人群中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并且这些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明显。

这种现象在人类基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意义。

一、基因多态性对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基因多态性对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证据。

例如,人类血型多态性就揭示了人类群体间的迁徙和分化历史。

其次,基因多态性还可以用于识别和确认个体或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

这在犯罪侦查、亲子鉴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最后,基因多态性也有助于了解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分析。

二、基因多态性对医学研究的意义基因多态性对医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基因多态性可以解释个体或群体间的遗传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也是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人类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遗传性疾病,其发病与个体基因型的异质性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基因多态性,可以找到遗传疾病的可能致病基因,提前做出预防和治疗策略。

三、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研究的意义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研究的意义也十分显著。

因为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导致药效和副作用的差异。

例如,人类乙醛脱氢酶(ALDH)基因的多态性会导致乙醛代谢能力差异,从而影响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的有效性和毒性。

因此,在设计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个体基因型的差异,以实现个体化治疗。

四、基因多态性在人口遗传学中的意义基因多态性在人口遗传学中的意义也十分重要。

因为人类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与人类群体间的历史、地域和文化等因素有关。

这些分布模式可以衍生出种系进化、交配模式、迁徙路径、人类起源和分化等重要问题。

因此,人类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成果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小结人类基因多态现象是人类基因学研究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基因多态性不仅解释了人类起源、分化和群体关系,还有助于人类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治疗的个体化设计,以及人口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ULTS
(A) Dose 1 环磷酰胺CL与生存率的关系 (B) Dose 5 环磷酰胺CL与生存率的关系 环磷酰胺的清除与无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
RESULTS
(C) Dose 1 DCCP AUC0-6h 与生存率的关系 (D) Dose 5 DCCP AUC0-6h 与生存率的关系 相关基因多态性对CP代谢产物CXCP、DCCP、KetoCP、 AUC未发现有影响
Figure 1b CYBA rs4673 TT (3-year EFS:42.9%) CYBA rs4673 CT/CC (3-year EFS: 62.9%)
基因多态性与EFS的关系
Figure 1c ABCC2 rs17222723 AT/AA(3-year EFS: 37.5%) ABCC2 rs17222723 TT(3-year EFS: 65.3%)
CL下降有关
RESULTS
1. CYP2C19*17对CTX CL无显著影响,略有下降趋势 1. 与CYP2C19野生型纯合子相比 • dose 1 (1.49±0.19 L/h/m2 vs 1.94±0.19 L/h/m2) • dose 5 (3.12±0.36 L/h/m2 vs 3.86±0.25 L/h/m2)
19个多态型
平均剂量:R-CHOP21 利妥昔单抗 121.1 mg/m2 环磷酰胺 232.0 mg/m2 阿霉素 15.0 mg/m2 长春新碱 0.42 mg/m2 强的松 161.0 mg/m2
基因多态性与EFS的关系
Figure 1a GSTA1 rs3957357 CT/TT (3-year EFS: 69.4%) GSTA1 rs3957357 CC (3-year EFS: 40.9%)
分别高74% and 38%
RESULTS
1. 与CYP2B6纯合子野生型相比 • dose 1 (1.54±0.11 vs 2.20±0.31 L/h/m2) • dose 5 (3.12±0.17 vs 4.35±0.37 L/h/m2) 2. CYP2B6*6对CTX CL有显著影响,至少1个变异的等位基因与
2. NCF4 rs1883112(NADPH氧化酶和调节ROS 产生相关),可作为R-CHOP21毒性的潜在 保护基因
参考文献
1. D Rossi, S Rasi, S Franceschetti,et al.Analysis of the host pharmacogenetic background for prediction of outcome and toxicity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reated with R-CHOP21. Leukemia (2009) 23, 1118–1126.
ABCB1
rs2229109
CBR1
GSTP1 SLC22A16
rs20572 rs9024 rs1695 rs714368
R-ACVBP NE减少性发热
呕吐
NE减少性发热
R-CHOP 腹泻 呕吐 黏膜炎
NE减少性发热 治疗延期
NE减少性发热
治疗延期
结论
1. Yao et al. 的研究未发现ABCB1 SNP与≥3血液毒性 和胃肠毒性的关系(CTX和多柔比星治疗的乳腺癌患 者),可能由于未覆盖本文研究的rs2229109,因 此rs2229109被认为是特异的多态性。
4. Gareth J. Veal,Michael Cole,Girish Chinnaswamy,et al.Cyclophosphamid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genetics in children with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55 (2016) 56-64.
结论
1. 本研究结果不支持CXT代谢与儿童B-cell NHL复发之间的联系。
2. 证实了CYP2B6基因型对CTX药代动力学有 影响。
3. CTX的药理学变化对临床结果没有明确的影 响。
R-CHOP vs (R)-ACVBP毒性比较
分别研究R-ACVBP、R-CHOP与SNP的相关性
SNP
相关基因多态性与2-4度心脏毒性的关系
123/658(18.6%) NCF4 rs1883112 AG/ GG基因型(P =0.023)为2-4级心脏 毒性的独立风险因子
结论
1. 许多基因多态性影响烷化剂的解毒 (GSTA1 rs3957357)和阿霉素药效学 (CYBA rs4673),可预测接受R-CHOP21 治疗的DLBCL患者的EFS
2. Clelia Madeddua, Martino Deiddab, Alessandra Pirasb,et al.Pathophysiology of cardiotoxicity induced by non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Italian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 2016, Vol 17 (suppl 1).
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的代谢
RESULTS
1. Dose 5 vs Dose 1 所有代谢产物的AUC0-6h显著增加 2. Dose 1 DCCP AUC0-6h对无进展生存期具有负相关影响 3. (再度恶化患者vs无病生存患者) Doses 1 and 5 DCCP AUC0-6h
3. Lars P. Jordheim, Vincent Ribrag, HervéGhesquieres et al.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ABCB1 and CBR1 can predict toxicity to R-CHOP type regimens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non-Hodgkin lymphoma. haematologica 2015; 100:e205.
2. CBR1的变异型可预测相关化疗毒性. CBR1的两个 SNP位于21号染色体,位置靠近,处于高锁链状态, 可能是两个变异型产生相同的结果的原因。
3. ABCB1 and CBR1 多态性与CHOP相关方案产生的 骨髓及消化道毒性相关。
106例新诊断DLBCL 方案:R-CHOP21 S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