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合集下载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PPT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PPT
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就是出发点。
二、利润率与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得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得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得影响
这一章就是恩格斯补写得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得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得形成。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 作日相等得时候,两个资本得利润率与它们得 周转时间成反比。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析平均利润与生产形式,中心就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就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得,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与土地所有者就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得,中心就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得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建 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与地租理论;
❖ 商品得成本价格不仅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得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得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就是赚钱还就 是赔本得界限,就是竞争能力得基础。 295~296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得价值关系,抹 杀了价值转移与价值创造得区别。
第二章 利润率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得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得剩余价 值得比率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得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得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得转化,而不就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就是利润率,

资本论三卷四十九章资本论课件

资本论三卷四十九章资本论课件

三、内容详解
一、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二、总产品、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区别 总产品、 三、斯密斯教条和他的进一步庸俗化
四、关于新追加的不变资本的问题
(一)进一步分析资本再生产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考虑,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考虑, 有两个方面的困难: 有两个方面的困难: 1、一年新创超的价值(=工资 利润 地租),怎 工资+利润 地租), 、一年新创超的价值( 工资 利润+地租),怎 么能够买到年生产的总价值( 工资 利润+地租 工资+利润 地租+ 么能够买到年生产的总价值(=工资 利润 地租 已消耗的不变资本部分的价值) 已消耗的不变资本部分的价值)呢? 2、生产中消费掉的不变资本部分,都必须在实物 、生产中消费掉的不变资本部分, 形式上得到补偿。 形式上得到补偿。
五、斯密教条与实际问题
有这么一段话: 有这么一段话 2002 年 ,我国 G DP(国内生产总值 ,即 C + V +M)首次超过 10 我国 国内生产总值 即 首次超过 万亿元大关。 万亿元大关。 分配是:其中 城市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为 城市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为316万亿元 万亿元; 分配是 其中 ,城市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为 万亿元 万亿元: 这两块加在一起 为 农村全部居民的纯收入将近 2 万亿元 “这两块加在一起 ,为 516 万亿元 ,占全年 G DP的56 %。除了这两块之外 ,是国 的 。 是国 家的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利润。 家的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利润。但我们知道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收入 折旧和原料、 和企业的利润 ,不可能包括 C(折旧和原料、 材料 。 不可能包括 折旧和原料 材料) 就没有下落了。 这样一来 ,C就没有下落了。显然 ,文章作者是将 C + V + M化 就没有下落了 文章作者是将 化 为 V +M了 了 深受 这就是斯密教条的表现。 这就是斯密教条的表现。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剩余价值总和等
于利润总和。 (二)商品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差会互相抵销,应把这一点
理解为一种长时期发生作用的趋势。 (三)计算生产价格总和时,必须注意剔除利润的重复计算。
商品成本价格含义的修改。 (四)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的基础的变化。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教材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教材
3.第6-7章,阐述价格变动的影响,及补充说 明和总结。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马克思进一步 考察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 价格。包括第八到第十二章。
1.第8章,阐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必然性。 2.第9章,论述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特
点。 3.第10-12章,分析利润率通过竞争实现平均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转化为利润率 马克思主要论述利润和利润率 的形成,包括第一到第七章,可分为三部分。
1.第1-2章,首先从本质上阐明剩余价值如何 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
2.第3-5章,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 以及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是理论 上的逐步升化,还是相互矛盾的逻辑命题? 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可参考如下书目: 德塞:《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 伊藤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 萨谬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 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化的过程,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分析 了工资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马克 思分析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影响利润率 下降的因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 史局限性。包括第十三到第十五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转型《资本论》的逻辑分析不是纯粹的概念 演绎,而是通过逻辑分析科学地反映商 品经济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体 现了历史发展与逻辑发展的一致性。
2、主体部分 第38—46章,具体考察级差地 租、绝对地租及垄断地租等资本主义地租的 主要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化,也就是利润率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而变 化。这又包含以下几种可能性:
• 1、m’和C不变,v可变。P’随v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二 是生产要素的价值或价格 的变化,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
• 2、m’不变,v可变,C因v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仍然是P' 随着v的变化而变化。
•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这是 因为,在利润形式上,利润表现为 是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 造的,是由可 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这样, 就把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剥 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 (一)什么叫成本价格 • 所谓成本就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花的本钱,或者
叫成本价格,它是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之和。 • 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 如果把成本价格叫做k,那么,W = c + v + m,就 转化为W = k + m。
• (二)结构和组织 • 这一篇由第一章到第七章组成,大体上可以 分为三个部
分: •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分析商品价值
中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如何转化为成本价格,以及剩 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利润率》,是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 转化利润率。 •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第 三章是从 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指出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 机构成是决定利润率的两个主 要因素;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对于利润率 的影响”;第五 章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 章 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主要是指原料价格的变动 对利润率的影响。 • 最后是第七章“补充说明”,用三个片断着重指出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 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后,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剥削。

第10讲 《资本论》第三卷介绍

第10讲  《资本论》第三卷介绍

1.第三卷的研究对象、中心
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
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这具体形式包括: 其一,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 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 其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利润、 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其三,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社会价值、个别 价值、平均价值、市场价值、名义价值等。
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一回事情。
⑷利润率下降会加速资本积累及资本集中。
3.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目的和手段的矛盾。 ⑵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C.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⑴资本过剩的含义。 ⑵资本过剩与经济危机。 ⑶资本过剩包含着商品过剩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限制的小结。
2.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方式并使资 本关系神秘化。 ⑴使劳动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颠倒的生产
方式进一步发展。
⑵利润率作为表示预付总资本增殖程度的比 率模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
⑴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⑵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2.利润率
A.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目的是生产一个超过预付
资本的价值余额。
B.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 比率或关系。 C.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的前提。 ⑴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历史起点。 ⑵利润率包含了剩余价值在流通中获得的新 的规定。
⑸对李嘉图关于利润率下降理论观点的评述。

资本论课件 第三卷第七篇(自编)

资本论课件 第三卷第七篇(自编)

• 问题在于,“虽然资本——利息这个公式是资本的最无意义的公式,但 终究是资本的一个公式。但土地怎么会创造一个价值,即一个社会规定 的劳动量,而恰恰又是它自己的产品中形成地租的那个特殊价值部分 呢?”(922页)
• “在生产一种使用价值、一种物质产品例如小麦时,土地是起着生产来说, 小麦只是被看作一定量的物化社会劳动,和这种劳动借以体现的特殊物 质或这种物质的特殊使用价值完全无关。”(922页) • “在这里,价值体现为多少产品取决于土地的生产率,但这个价值都是 已定的,同这种支配无关。”所以,“如果一方面提出一个使用价值, 即土地,另一方面摆上一个价值,而且是一个特殊的价值部分,由此形 成一种对立,那就是愚蠢的做法。”(923页)。
• “即排上现实劳动过程的两个要素,而这二者在这种物质形式上,是一 切生产方式共同具有的,是每一个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而与生产过程 的社会形式无关。”(922页) • 其次,在这个公式中, “资本、土地和劳动,分别表现为利息(代替利 润)、地租和工资的源泉,而利息、地租和工资则是它们各自的产物, 它们的果实。” 8
11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当事人看来,事情却以颠倒了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那些生产当事人看来,资本、土地所有权和劳动,是三个不同的、 独立的源泉,每年生产的价值——从而这个价值借以存在的产品——的三 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就是从这些源泉本身产生出来的”。(929页) “土地——地租”这个公式没有表现出合理的关系。因为土地是一种有使 用价值的自然物,它本身就没有价值,也不可能创造出价值。至于级差 地租,也不可能由土地肥力来创造。 “劳动——工资”这个公式看似合理,实则“它像‘土地一地租’一样没 有表现这种关系”。(930页) “甚至‘资本——利润’这个说法,在这里也是不正确的。”(930页)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3)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史批判
• 第二篇 《竞争与许多资本》
• 第三篇 《信用》
• 第四篇 《股份资本》
• 第2册《土地所有制》
• 第3册《雇佣劳动》
• 第4册《国家》
• 第5册《国家对外》
• 第6册《世界市场》
“五篇计划”结构及其内容
• 显然,应当这样来分篇∶ • (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
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分析过的意义上。 •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
• 相反地,这一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 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 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 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 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 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册中将要阐明的 资本的各种形态,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 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 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 一步地接近了。”
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写作计划大事记
1、1857年8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一方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1857年11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二方案。 (《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第177-178页) 3、1857年11月中旬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三方案。
国内有关六册结构计划较有影响的文章与著作
• 1、汤在新:《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六册结构”及科学意义》,载《经济研究》1985年第 4期。
• 2、顾海良:《西方学者研究<资本论>结构形成观点述要》,载《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 6期。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Ⅰ1000c+1000m=2000要向Ⅱ购买消费资料,Ⅱ2000c要向Ⅰ购买 生产资料。通过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使这两部分产品都得到 了实现。
第三,第Ⅰ部类不变资本4000c是由生产资料构成的,它只能 用于生产消费;而第Ⅰ部类也正好需要用它来补偿已消耗的不 变资本,因而这部分产品只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来实现。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交换,有三大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第Ⅱ部类工人的工资500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m, 都是要用于生活资料的消费的,而这些产品的实物形式是消费 资料,正好掌握在第Ⅱ部类资本家手中,因此,这部分产品只 要通过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就可以得到实现。
第二,第Ⅰ部类的1000v和1000m,是要用于第Ⅰ部类工人和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但这部分产品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于 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不能直接购 买它来消费。因此,他们必须向第Ⅱ部类购买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的2000c,在产品的物质形式上是消费资料,但它是代表消 耗的生产资料,为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使再生产顺 利进行,必须用这2000c再取得生产资料的物质形式,这就需要 同第Ⅰ部类的产品相交换。这样,
第三步:第Ⅰ部类资本家也拿出500镑货币向第Ⅱ部类购买消 费资料,这就使第Ⅱ部类的500c的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然后第 Ⅱ部类资本家再用这部分货币向第Ⅰ部类购买生产资料。这次 流通的结果是:这500镑货币又流回第Ⅰ部类资本家手里,第Ⅰ
部类500m的产品价值得到了实现,资本家买到了所需的消费资 料,而第Ⅱ部类的500c在物质上得到了实现。
通过上述交换,Ⅱc2000由消费资料形式转化为生产资料形式, Ⅰv1000和Ⅰm1000都取得消费资料的物质形式。这样,第Ⅱ部 类的再生产有了生产资料,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都得到了 生活消费品。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第六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第六部分
还须注意,当资本家把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交给经理、 雇员去执行时,他们自己并不参与生产和流通的经营活 动,“资本家则作为多余的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 但他们仍然会取得企业主收入
总结
企业主收入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平 均利润中减去利息以后归职能资本家所 有的那一部分,其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 管理工资和监督工资,从其本来意义上 说,是由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所带来的 收入,它和企业主收入有着根本不同的 性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硬把企业主收 入说成是监督工资,其目的无非是为资 本主义的剥削作辩护。
最后,银行利润一般是由借入的利息率低于贷出 的利息率的差额形成的
第一,来源于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由于银行经营出纳业务,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 货币资本
第二,来源于直接的存款。
第三,“各种只是逐渐花费的收入也会存入银 行。”如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生 活费用等等。
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以后,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贷 放出去
动无关”,这怎么解释. P388
二、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从纯粹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
那么,究竟怎样认识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 业主收入,从而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 割呢?
首先,利润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是发生 在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入资本的场合。
资本的二重运动:
资本贷出去
资本借入
流通
生产或
3、合作工厂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
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人合 作工厂的发展。工人自己集体合办的合 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 的第一个缺口”。
和股份公司的“消极地扬弃”相比,合 作工厂“是积极地扬弃的”。
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所固有的二重性质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由于加速了资本的 集中,使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少数人 所支配。这样,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部类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这样,这1000 镑货币流到了第Ⅱ部
类资本家手里,第Ⅰ部类的工人取得了相等的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资本家2000c的一半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然后第Ⅱ部类资本 家再用这10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这1000
镑货币又回到第Ⅰ部类资本家手中。这次流通的结果是:第Ⅰ 部类1000v 的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第Ⅱ部类资本家的 2000c的一 半在物质上得到了补偿。 第二步:第Ⅱ部类资本家拿出5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资本家购
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不能直接购
买它来消费。因此,他们必须向第Ⅱ部类购买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的2000c,在产品的物质形式上是消费资料,但它是代表消
耗的生产资料,为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使再生产顺
利进行,必须用这2000c再取得生产资料的物质形式,这就需要 同第Ⅰ部类的产品相交换。这样,
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它的产品是消费资料,是用于个人消费
的商品。 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三个部分。两大部类所生产的 全部年产品的价值,都是由 c+v+m 三部分组成的。其中, c代表 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按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
本部分;v代表可变资本部分;m代表剩余价值部分。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分为三个 部分,是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此 后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系列分析,都是从这两个前提出发的。 二、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和交换的三大要点
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因此,单 个资本的运动是构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 但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相加, 它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较,社会总资本 运动有其明显的特点。 首先,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和交换,而且也 包括个人消费和交换,还包含剩余价值的流通。在单个资本的再 生产中,我们只考察了生产消费,至于个人消费,包括工人的个 人消费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只是假定有这种情况存在,没有作

资本论3卷讲稿

资本论3卷讲稿

第四讲《资本论》第三卷学习1、《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生产总过程,它以利润范畴为轴心展开的分配过程,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形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2.其内容分为四部分:一、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分述)(第一---四篇)二、生息资本和利息(分述)(五篇)三、土地和地租(分述)(六篇)四、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综合)(七篇)3、《资本论》三卷 资本生产总过程图示。

PmG-G-W 12PmPm Pm C <商品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经济活动围绕的轴心。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以价格的形式和运动表现出来,其运动规律展开为价值规律。

而作为商品经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商品价值也要发生变化。

商品价值内在的构成C+V+M 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转化为=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P ,即转化为生产价格,这种转化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生产价格的出现就使得以商品价值为轴心的经济活动本质,现象的表现为以生产价格为轴心的活动形式,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正是这样显示其经济运动运行的。

从而,认识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这种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首先)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K+P _)是由单个资本开始的。

由于同一生产部门资本的竞争,它的价格构成(C+V+M )先转化为=成本价格+单资利润进而在部门内资本间收益 的企业转移,结果就转化形成市场价值=成本价格+部门平均利润这只是初步的转化,但为进一步转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其次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引起进一步的转化,由于不同部门的平均利润存在差别,使得利润低的部门的生产要素向利润高的生产部门转移,从而利润竞争引起资本的进一步运动,又会引起部门之间利润率已再转化,也就是在社会范围内,转化形成=成本价格K+社会平均利润P ,即形成生产价格。

这一转化就使得简单商品生产中的商品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形,从而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3、最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关键是,剩余价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P _。

《资本论》第三卷 蒋

《资本论》第三卷 蒋

《资本论》讲稿(第三卷)蒋海益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一、今天研读《资本论》的意义二、整体解读《资本论》的关键三、《资本论》第三卷第五至七篇要点:一、今天研读《资本论》的意义⒈马克思学说被边缘化的原因简单化理解与《资本论》的问世经历有关简单化理解与世界革命的实践有关简单化理解与马克思个人的思想发展有关⒉消除对马克思的误解必须整体解读《资本论》整体解读就是要把《资本论》一至四卷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二、整体解读《资本论》的关键⒈市场经济概念⏹⏹《资本论》讲述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的运行⏹有关市场经济起源的不同学说马克思思想的来源什么是市场经济WTO的原则:市场经济开放市场有关市场经济起源的不同学说⏹地缘说强调地缘因素⏹宗教伦理说强调精神因素⏹长子继承说强调社会因素⏹社会分工说强调经济技术因素⏹马克思的过程说从简单演化为复杂⏹地缘说:强调地缘因素欧洲市场经济中心的空间转移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1500年是世界时间的转折点欧洲走向市场经济中国走向闭关自锁⏹宗教伦理说:强调精神因素新教伦理入世的宗教强调对社会的贡献赚钱的价值观讲究信用经商办实业、学财经理工复式记账法⏹长子继承说:强调社会因素⏹社会分工说:强调经济技术因素⏹马克思的过程说:从简单演化为复杂马克思的过程说可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甚至在统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不同学说亚当〃斯密的和谐说:理性经济人熊彼特的创新说:演化经济学简介——新熊彼特学派、个体变异、惯例(基因)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说马克思的矛盾动力说:可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资本论第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主要内容

有关《资本论》第三卷的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三卷主要研究的是资本生产的总过程,揭示和说明了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首先,它介绍了利润的产生。

资产阶级发明出来的利润实际上是剩余价值,这是利润的本质,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面形式,这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利润使得表现形式上比剩余价值更具有神秘性。

其次,它还阐述了成本价格的形成。

成本价格的形成假象掩盖住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价值变化中变成了总是由总资本引起,而不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

这使得其特殊作用被抹杀,利润仿佛变成全部由预付资本产生的,掩盖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从而加深掩盖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也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再者,它研究了利润率、平均利润的相关学说及因素,紧接着说出了商品价值已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交换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另外市场价格也不再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并阐述了这种转化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但生产价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资本和劳动的自由流动。

此外,它还讨论了利润的平均化进一步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阐述进一步揭露了资本的万恶。

为了提高利润率,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使工人过度劳动。

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资本家所获取的利润量不仅只取决于对自己内部工人的剥削程度,还取决于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

因此就会逐步演变成社会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最后,它还指出通过进一步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资本家竞相压低自己的成本或者提高商品价格,抑或是获得拥有某个市场的权利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不断进行内部斗争开获取占有。

总之,《资本论》第三卷在理解上相对较难,主要揭示和说明了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三卷)课件3-2-8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三卷)课件3-2-8

第三卷第二篇
4/20/2021
3
第十二章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三卷第二篇)
第二篇论述这种转形的逻辑过程、它的现实过程、 它的生产关系基础、以及它对资本主义本质关系的掩盖。
第二篇包括第8-12共五章,其中,第8节论述各部门 利润率存在差别的原因;第9章从理论上论述平均利润率 的形成和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第10章着重论述资本 竞争对转形的推动过程。最后两章是对理论的补充说明。
第三卷第二篇
4/20/2021
12
二. 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由于“在技术构成不变时,资本的两个部分的价值 比率可以发生变化,在技术构成发生变化时,资本的两 个部分的价值比率可以保持不变。”(Ⅲ163)所以,虽 然资本的价值构成与资本的技术构成相关,但是资本的 价值构成并不总是完全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第三卷第二篇
4/20/2021
15
三、资本周转时间与利润率
马克思指出:“利润率的不等还有另外一个源泉, 即不同生产部门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Ⅲ169) 可变资本周转时间不同,会导致年剩余价值量的差别, 所以周转时间差别也是等量资本会带来不等量利润的原 因。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利润率和周转时间成反比。
第三卷第二篇
4/20/2021
13
二. 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
将上述两个比率结合,就可以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S 概念: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这种技术构成变化 的资本价值构成。这里将研究资本有机构成对利润率的 影响。
第三卷第二篇
4/20/2021
14
二、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
资本构成的变化,可以来自一定劳动力所推动的生 产资料的数量变化,也可以来自劳动力或生产资料的价 值变化导致。在资本构成由于上述两种原因不同时, “即使资本额相等,利润率在这里也不等,因为在剩余 价值率相等时,由于所推动的活劳动量不等,所生产的 恶剩余价值量就不等,因而利润也就不等。”(Ⅲ165)

《资本论》3课程讲义_《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资本论》3课程讲义_《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资本论》第三卷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时指出:“这一卷要揭示和 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9页)这里所讲的“作为整体考察”的“资本 运动过程”,就是第三卷的标题所指明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这个总过程,是指资本的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基础上的分配过程,是指 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以及土地所 有者的具体活动和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的过程。对于剩余价值的分配过 程,恩格斯作了说明:“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却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不 付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这个价值额,按照马克思首先发 现的一些十分独特的规律,分割为利润和地租这样一些特殊的转化形式。 这些规律将要在第三卷中加以阐述。在那里将第一次说明,从理解一般 剩余价值到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地租,从而理解剩余价值在资本 家阶级内部进行分配的规律,需要经过多少中间环节。”(《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页)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资本论》第三卷包括七篇,共五十二 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序言
这篇序言是恩格斯写的。它的主要内容: 说明了第三卷的编辑过程,驳斥了资产 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对第三卷的歪曲。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篇的研究对象,是说明剩余价值和剩余价 值率的转化形式,即利润和利润率,分析利润 率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各种因素。
第一章包括39段,除前言外,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前言:联系第一、二卷,说明第三卷的研究对象(第1段);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2-23段); (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第24—33段); (三)批判庸俗的价值理论和利润理论(第34—39段)。

第11讲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五篇

第11讲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五篇

1.借贷资本的特点及利息的本质 1.借贷资本的特点及利息的本质
A.考察借贷资本的一般说明。 A.考察借贷资本的一般说明。 考察借贷资本的一般说明 ⑴关于以下考察的一般利润率的说明。 关于以下考察的一般利润率的说明。 ⑵转化为资本的货币成为具有货币和资本二重 使用价值的特别的资本商品。 使用价值的特别的资本商品。 ⑶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依据资本所有权而占有的 一部分利润。 一部分利润。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品经营资本 2.商业利润 3.商业资本的周转 4.货币经营资本
1.商品经营资本 1.商品经营资本
A.商业资本分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两种 A.商业资本分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两种 形式。 形式。 B.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B.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⑴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⑵商品经营资本作为流通资本执行职能具有相对 独立性。 独立性。 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品经营资本的两个条件。 ⑶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品经营资本的两个条件。 第一, 第一,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 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 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而是专门由商业资本 家来担任。 家来担任。 第二,商业资本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第二,商业资本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4.货币经营资本 4.货币经营资本
A.什么是货币经营资本。 A.什么是货币经营资本。 什么是货币经营资本 B.分工使货币经营业发展成为独立的、 B.分工使货币经营业发展成为独立的、有规模的专业化 分工使货币经营业发展成为独立的 机构。 机构。 C.货币经营业的发生和发展。 C.货币经营业的发生和发展。 货币经营业的发生和发展 D.关于货币经营资本的结论。 D.关于货币经营资本的结论。 关于货币经营资本的结论 ⑴货币经营资本的活动是为商人和产业资本家服务。 货币经营资本的活动是为商人和产业资本家服务。 ⑵货币经营资本获得的利润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货币经营资本获得的利润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⑶在货币经营者上也出现了职能二重化的现象。 在货币经营者上也出现了职能二重化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第六篇研究农业资本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问题;揭示 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分配的特殊规律, 建立了完整科学的地租理论;
(四)第七篇是对资本拜物教的全面揭露,批判“三位一体的 公式”,阐明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进一步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这是第三卷、也是《资本论》 全书的理论总结。
二、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卷共有七篇,其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组成部分:
(一)前三篇研究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剩余价值在 各个产业资本之间分配的一般规律;
(二)第四、五篇研究流通领域中的商业资本和生息资本及相 应的商业利润和利息问题,揭示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与商 业资本之间,职能资本与所有权资本之间分配的特殊规律;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三、第三卷的意义
(一)《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 经过十年时间编辑整理出版的。恩格斯对第三卷评 价极高,认为这个极其出色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使 整个政治经济学发生彻底的变革,并将引起巨大的 反响”。
(二)第三卷所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的变革,具体来说表 现在:马克思所创立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科学地说明了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从理论上解 决了使古典学派解体的难题之一,即商品按价值交 换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所谓“矛盾”。 第三卷既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贯彻和运用,也是 它的完成和发展。马克思在第三卷所建立的地租理 论不仅完整科学地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正确理解 的级差地租,而且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发现的绝 对地租。
本篇共七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剩余价值和 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第一章从商 品的价值构成分析,说明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 成本价格是研究的出发点。第二章从剩余价值率转 化为利润率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到利润的 转化。第三章分析利润率的变化与剩余价值率的变 化相独立,说明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在此基础 上揭示了影响利润率的两个重要因素。第四章引入 资本周转,进一步揭示这种转化的必然性以及资本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五、六章则是分别考察不 变资本的不同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一部分)的 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七章是对第一篇的总结性 补充说明。
(五)根据从抽象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的理论分析采取了以下的逻辑顺篇考察“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 化为利润率”的过程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第二篇进一 步考察由资本竞争所产生的利润到平均利润和价值到生 产价格的转化。第三篇则从运动的角度考察“利润率趋 向下降的规律”以及包含在这一规律之中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各种矛盾,相当于对产业资本分析总结。从第 四篇开始,逻辑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第四篇分析流通中 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的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 经营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规律,揭示了平均利润如 何表现为商业利润和产业利润两种具体形式。
(二)资本在总过程中采取产业资本、商业资 本、生息资本、银行资本以及农业经营资 本等形式,相应地,剩余价值也转化为利 润、平均利润,进而转化为商业利润、企 业主收入、利息、由超额利润形成的地租 等形式。
(三)通过资本和剩余价值在总过程中所呈现 的各种具体形式研究,马克思创立了完整 的转化形式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 值通过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在资本主义社 会的各剥削阶级之间分配的规律,因此, 剩余价值分配规律象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 第三卷。
(三)第三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为我们 科学地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提供了完备的理 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马克思把对商 品经济的分析与对特殊的生产方式的分析有机地相 结合的方法,是我们分析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 指南。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 润率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会转化为各种不 同的具体形式,而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以及 由此引起的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则是一切转化 的起点,因此,本篇成为第三卷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三卷的研究对象、结构和意义
一、第三卷的研究对象
(一)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 的总过程”。所谓总过程就是指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的有机统一。第一、二卷分别研 究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在此 基础上,第三卷进一步把资本的生产过程 和流程过程综合起来,从整体上考察资本 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考察资本在这个总过 程中呈现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本章论述商品价值各部分的基本的、初始的转化形 式。
一、成本价格
(一)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和资本耗费。
从劳动耗费来看,商品价值分解为c+v+m; 从资本 耗费来看,商品价值表现为c+v,c+v 表现为成本价格 (K)。
(二)成本价格的意义:掩盖了价值生产的真象和资本 增殖的秘密;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是资 本家之间展开竞争的基础;它还具有一切社会生产 的一般意义。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