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力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是可提供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的能量。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
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
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由于取量误差,新隔离的移殖种群的基因库不久就会和母体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遗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剧下降。
干旱(drought):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生理干旱是指土壤不缺水,但其它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指种群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进展、逆行)演替(succession):植物群落发展变化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演替分为快速演替,长期演替,世纪演替;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自养性演替和异样性演替;水生基质演替系列,旱生基质演替系列。
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描述的是生境破碎化中局域种群的集合。
生境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岛屿(island):岛的总称(岛的面积大,屿的面积小),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大部分都是高大乔木。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在阴暗的林下地表草本层并不茂密。在明亮地带草本较茂盛。图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茎花现象:(即花生在无叶木质茎上)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常见。寄生植物很普遍。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动物种类极其丰富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樟科、壳斗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树组成。我国常绿阔叶林的特点主要由壳斗科的栲、青冈,樟科的樟、润楠,山茶科的木荷等属的常绿乔木组成,还有木兰科、金缕梅科的一些种类。
驯化(acclimation):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由实验诱导的变化称为驯化。
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驯化称为气候驯化。
食物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中植物制造的初级能源,通过生物进行一系列转化,形成的一种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营养连锁关系。
食物网(food web):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不可能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而往往同时属于数条食物链。实际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单条、孤立的出现,它们往往是交叉链索,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
原生裸地(primary bare area):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如冰川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裸地(secondary bare area):指缘由植被虽已不存在,但缘由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这类情况如森林砍伐、火烧等造成的裸地。
化感作用(allelopathy):生活的或腐败的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产生促进或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效应。
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种间竞争的结构出现不等性或不对称性,即一个种被另一个种完全排挤掉,或是一个种被迫使另一个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等,即发生生态分离,这在生态学上称作高斯的竞争排斥原理,即生态学上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地区内共存。
群落季相(seasonal aspect of community):群落外貌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又停止。
积温,有效积温(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自疏(法则)(self-thinning):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这一过程叫做~自疏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在双对数图上具有典型的-3/2斜率。这种关系叫做-3/2自疏(法则)。
存活曲线(三类)(survivorship curve):A型为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死亡,即几乎所有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死亡率直到末期才升高。B型:乘对角线的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C型为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
共生(mutualism):共生分为偏利共生(即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一种对一方有利的关系)和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体检一种互惠关系)。互利共生又分为专性互利共生、兼性互利共生、防御性互利共生、动物组织或细胞内的共生性互利共生。
寄生(parasitism):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种群爆发(explosion):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合适的气候条件和食物条件、天敌控制的解除、种群内部机制等常为爆发的原因。
生态入侵(invasion):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大。
适应(adaptation):是对周围陌生环境变得熟悉的一种状态,是在新条件和新环境中的一种功能性改变;是自然选择产生的特征,对其生存和繁殖是有利的。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一个种群中存活能力强和繁殖最有效的个体适合度高,对未来世代的贡献大比适合度低的个体产生的后代数量多。适合度的差别如果含有遗传成分,则后代的遗传组成将会有所改变,最适合的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将会越来越普遍,而最低适应的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将越来越少,这个过程是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自然选择的一种特殊形式。达尔文认为,两性中的某一性别(通常是雄性,雄性个体或雄性生殖细胞相对过剩)的个体为交配而与种群中同性别的其他个体展开竞争,得到交配的个体就能繁殖后代,使有利于竞争的性状逐渐巩固和发展。
种内竞争(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做种内竞争,由于同种个体通常分享共同资源,种内竞争可能会很激烈。
种间(interspecific)竞争:是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性状替代(character displacement):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形态上相似的近缘种,往往在与利用食物资源或与居住有关的性状方面出现歧异,以减少生态位的重叠部分。
稳态(homeostasis):指的是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锥体(ecological pyramid):能量锥体,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的合称。
同化效率(assimilation efficiency):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同化效率=被植物固定的能量/植物吸收的日光能=被植物消化吸收的能量/动物摄食的能量。
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况即为生态平衡。
(正、负)反馈(positive/negative feedback):正反馈使系统偏离加剧。负反馈控制可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这种方式的进化称为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