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 社会热点问题

形势与政策 社会热点问题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十大热点问题调查”。

自2月19日起,人民网将对网络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精选网民留言,分析调查结果并进行解读。

“两会调查”结果和网民留言将通过多种方式送至相关部门。

敬请网民持续关注、参与并提出建议。

2013年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人民网2月20日讯2013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

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

截至2月19日8时,已有59万网民参与了调查,在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102408票暂居榜首。

“反腐倡廉”和“收入分配”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社会保障分项调查显示,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7%的网民对上调的幅度非常不满意;98%网民认为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年龄的调查中,83%网民表示支持,15%不支持;在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中,50%网民认为骗保者多,制度执行不完善,19%认为国家对低保的投入少;在对我国社会救助存在问题调查中,52%认为社会救助机制不完善,21%认为我国社会救助面不宽,标准偏低,11%认为社会救助渠道单一。

回顾近年两会调查,2012年,“社会保障”以256634票位居首位,2011年,“社会保障”以71090票位居首位;2010年,“养老保险”以104304票排首位;2009年,“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位;2008年“社保养老”也进入两会调查前十。

历年调查来看,有关“社会保障”的选项已四度位居榜首,说明有关养老社保的话题倍受关注。

网民:废除退休金双轨制条件成熟调查显示,14余万人参与“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在上千条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废除退休“双轨制”的呼声最高,多数网民认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有悖社会公平,废除“双轨制”条件成熟,刻不容缓。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2.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虽然我们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一是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二是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四是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抓紧推进结构调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要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加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建设。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2.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3.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三年目标,是明年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6.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吧!第一次经济浪潮:从1978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城市里的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我们的GDP增长率一度达到了9.4%,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二次经济浪潮:从1992年到2001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的经济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第三次经济浪潮:从2001年到2012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振兴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国家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创新驱动的发展中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第四次经济浪潮:从2012年到现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常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我们国家加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稳步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次经济浪潮,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历年重要经济数据汇总含GDP95

中国历年重要经济数据汇总含GDP95

中国历年重要经济数据汇总含GDP95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速度也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自199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项经济数据也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本文将从GDP、人口、贸易、投资和消费等方面,对中国历年重要经济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的GDP数据。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GDP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1995年,中国的GDP总量为8,609.5亿美元,而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4.41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的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在人口方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995年,中国的人口总数约为12.5亿人,而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14亿人。

人口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

贸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贸易总额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趋势。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2019年,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4.6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1995年的1808.6亿美元。

中国的贸易数据还反映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日益重要地位。

投资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投资总额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投资从4202.2亿美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55.7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对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域的大规模投资。

最后,消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年,中国的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的消费总额也在不断增长。

2019年,中国的居民消费总额已经超过了4.9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1995年的1122.7亿美元。

这说明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记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记事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年医疗卫生系统改革: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下降,产权改革、“国退民进”的呼声日益高涨。

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

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分税制改革,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的金融组织体系;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我国对400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总水平降至23%。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决定》的出台,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自1978年以来,中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最高级别会议。

历届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一定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向,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规划。

以下回顾一下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当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2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同时确定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8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召开的,会议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相关措施,为中国顺利渡过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7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包括稳定就业、保障民生、防止资金链断裂等。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届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都凝聚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真谛,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文档资料

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文档资料

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较之于绵延几十年的计划性就业模式,高举创新、创造大旗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

值大学生创业政策运行十二周年之际,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政策措施,总结其发生、发展的历程,提出今后改革的方向,为今后大学生创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一、历史与嬗变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的创业活动,除了带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学界对创业及创业教育问题的关注之外,也带动了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及以此为载体进行的、从校园走向市场的大学生创业活动。

而这些也使大学生创业逐渐上升成为一个政策问题而引起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创业政策也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若单一从事物发展的视角来考察,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段。

(一)1999-2002年:以高校自由探索为主,提倡大学生高科技创业为了与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的“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这一宏观政策要求相呼应,也为了适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教育部率先对清华大学等一些大学校园发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表明了态度,即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如1999年1月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27条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也提出“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

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也要求政府给予政策、小额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支持,扶持大学生开办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了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0年和2002年又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创业计划大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会议强调,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认为,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

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2011年是第十二个国民经济与社会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已实施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个五年计划伴随着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岁月。

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经济凋敝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共和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走过了喜悦与成功,也体验了艰辛与曲折。

回顾这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缩影,是观察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切入点。

一、五年计划的起源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与六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解析

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解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解析2013年12月14日 08:35:49 来源:证券时报分享到: 4编者按: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今年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压缩会期、改善会风的情况下,打破了历年来会期绝大多数为三天的惯例,创下十多年来会期最长的纪录,显示出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均超过以前。

之一: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以来,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可以看出,虽然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仍然沿用了“稳中求进”的提法,但对“稳”和“进”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其内涵与去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稳”不仅仅意味着经济领域要“稳增长”,也包括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民生领域的稳定。

所追求的“进”将是全局性的改革,用改革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看来,多数国家都是在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时期,经济发展会出现高速增长,但在高速增长过后,随后十年的潜在增长率同高速增长期相比,增速一般都要降低一半。

范剑平认为,中国正处于这个时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降至7%至8%,之所以没降至5%左右,主要是由于高储蓄率等特殊因素进行缓冲,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改革潜力。

目前,主要是体制阻碍了经济潜力的发挥。

如果改革稳妥推进,经济增速将重返8%以上。

之二: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已有两个季度低于7.5%的年度增长目标,尽管全年看实现年度增长目标并无悬念,但市场关于明年增长目标是否会调低至7%的讨论并未降温。

九五至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九五至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九五至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自1995年开始进入新的阶段,至今持续发展。

这一新阶段的特点包括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具体探讨九五至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并分析其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九五计划时期,中国制定了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从1995年开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势头。

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表明中国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成功转型。

1995年至2000年,中国平均GDP年增长率达到9.3%,超过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增长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加惊人。

2010年至2019年,中国平均GDP年增长率达到8.3%。

这一持续的高速增长为中国赢得了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并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九五至今这一时间段,中国致力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一方面,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从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旅游业、金融业、信息技术等服务业领域的崛起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这一发展势头在九五至今的时间段内持续蓬勃,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持续的活力。

三、创新驱动和科技兴国战略九五至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和科技兴国战略。

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引进和自主研发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新示范基地。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投入,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九五至今的时间段内,中国涌现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如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等。

最新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一览-精品

最新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一览-精品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一览年份内容2011年世界经济危机稳中求进2010年高涨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007年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2006年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2005年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04年高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03年非典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2002年积极财政稳健货币2001年扩大内需对外开放2000年高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999年抓好国有企业改革1998年实行积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继续稳中求进1995年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1992年高涨在保持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取得较快发展,重视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把的重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上,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持续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1990年从1991年到2000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547.9亿元,比上年增长3.8%。

人民日报社论:稳中求进开新局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科学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总揽全局,求真务实,这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巩固和延续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

面对各种矛盾与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取得发展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可喜成绩,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1995--2014年的中央经济会议

1995--2014年的中央经济会议

1995.12.7确定1996年经济:一是要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要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社会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总结:下跌为主。

1996.11.24确定1997年经济: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物价上涨幅度,总结:下跌为主。

1997.12.11确定1998年经济:稳,就是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1998年12月9日,确定1999年经济: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明年仍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项政策今年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明年还要继续实施。

从中长期来看,仍然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逐步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总结:上升为主。

总结:上升为主。

1999年11月17日,确定2000年经济: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

继续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国内需求。

总结:上升为主。

2000年11月30日,确定2001年经济: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好形势。

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总结:上升为主。

2001年11月29日,确定2002年经济: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总结:上升为主。

2002年12月10日,确定2003年经济。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07年--召开时间:12月3-5日基调: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主要内容: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实施已经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08年将调整为"从紧"。

--2006年--召开时间:12月5-7日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内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2005年--召开时间:11月29日-12月1日基调: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主要内容: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

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

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

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

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

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97年至今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97年至今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政治局:明年货币政策变宽松为稳健2010年12月04日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是2008年11月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

透过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经济政策新信号,可以判断出明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此前几天,中共中央于1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专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可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已经攀高至4.4%,且全年CPI突破3%的年度调控目标可能性较大。

显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政策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发展方式的转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 解读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政治局关键词货币政策防控通胀货币不能再宽松此次是继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有相应的扩张手段,防控通胀压力要求不能再搞宽松的货币政策。

“应当承认,我们现在的流动性是过剩的。

但也要看到,过去发放那么多货币信贷是不得已为之,而且为率先战胜危机冲击发挥过关键作用。

随着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到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

1978-1989年中国经济大事件

1978-1989年中国经济大事件

1978-1989年中国经济大事件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从此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伟大征程。

在此之前,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物资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极度困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示。

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扬长避短,多快好省地建设现代化”的思想路线,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这一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要改变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引导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79年,中国开始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使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自主决定种植什么作物,这使得中国农村得以发展,并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巨大转变。

同一年,中国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为外商提供了优惠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

1984年,全国价格改革开始,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这个时期的价格法规调整了的物质生产劳动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比例,促进了经济领域的改革,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6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明确规定每户人口的生育指标,以控制人口增长并使其具有合理性和效益性。

这个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中国当前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7年,中国启动了第一次大规模股票发行活动,吸引了数百万投资者,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

股票市场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并在推动中国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1978-198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今天的繁荣生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经济大事件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现实面貌,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

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

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定发展仍是明年经济大方向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上午在北京开幕。

这次会议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对2010年经济发展工作作出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备受各方关注,原因在于为明年中国整体经济工作定调。

专家们预计,明年的刺激政策料将继续,明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无悬念,稳定仍将是大方向。

“政策紧缩信号”的预期已不存在,但是经济结构调整应成为重点。

政策篇关于货币政策“政策紧缩信号”的预期已不存在一周前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视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会”。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可以预见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政策紧缩信号”的预期已不存在,明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无悬念,稳定仍将是大方向。

高盛银行中国经济学家乔虹预计官方政策立场不会发生变化。

特别是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重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政策层倾向于保持政策的前后一致性,原因是他们希望传递出宏观政策仍将保持稳定的信号。

还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保留调控通胀预期的内容,但不一定会明确地提及资产价格通胀风险。

”乔虹说。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的宏观政策要转大弯但不要转急弯,财政政策仍要积极,但货币政策要慢慢转向中性。

为结构的调整服务。

关于新增贷款7-8万亿元贷款重投经济实体市场不断表达对于强劲流动性环境可能会导致股市及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

对此,摩根大通李晶,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认为,预计在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明朗化之前,中央对于维持“相对宽松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承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担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7.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005定调2006: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
2004
12月3日-5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2006定调2007: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5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年份
时间
主要任务
基调
财政与货币政策
2011
12月12日-14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3、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5、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2010定调2011:
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9
12月5日-7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2.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虽然我们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一是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二是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四是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007定调2008: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12月8日-10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008定调2009: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7
12月3日-5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12月5日-7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3.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4.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06
12月5日-7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定调2012:
2010
12月10日-12日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3.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5.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2009定调2010: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