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7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 7 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尽管有预防措施和宿主防御功能,但细菌感染性疾病经常发生。
因此,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
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采集合适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在确诊病因上极为重要。
特异性防治是应用获得性免疫的原理,给机体注射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包括类毒素)、抗原编码基因或特异性抗体血清等,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达到有效防治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治疗主要是采用抗菌药物,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日趋严重。
第一节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检测致病菌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为目的的细菌学诊断,以及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的血清学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一)标本采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取决于临床标本的质量、采集时间及方法、实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
临床医生应该知道何时和怎样采取标本,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以及如何解释结果。
为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避免诊断错误或漏检,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
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因为目前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表7-1)。
例如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取脑脊液、血液或出血瘀斑;伤寒患者在病程第 1~2周内取血液,第 2~ 3 周时可取粪便。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表7-1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菌临床标本血液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咽拭子痰A 群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结核分枝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脑脊液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粪便志贺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艰难梭菌、脆弱类杆菌尿生殖道分泌物伤口及脓肿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阴道加德纳菌、白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 群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脆弱类杆菌幽门螺杆菌胃窦和胃体粘膜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否则可能需停药数天后采集,或者在分离培养时加入药物拮抗剂。
医学微生物学之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护理课件
准确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控制细菌感染的传 播,降低疫情的扩散。
提高护理质量的建议
1 2
加强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细菌感染 的检测与防治能力。
严格消毒制度
加强医院和病房的消毒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 险。
3
规范抗生素使用
制定抗生素使用规范,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1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样本中是
否存在细菌抗原。
免疫荧光技术
02
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样本中的细菌抗原结合,通过荧光显微
镜观察是否存在荧光信号。
免疫印迹技术
03
将样本中的蛋白质分离,再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显色反应
检测是否存在目标蛋白质。
沟通与告知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 护理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取 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 菌观念,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交叉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 状、体征等变化情况,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总结经验
对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成功 和失败的原因,积累经验,提高
护理质量。
CHAPTER 05
总结
细菌感染的检测与防治的重要性
降低抗生素滥用
准确检测与鉴别细菌感染,有助于避免抗生素滥 用,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提高治愈率
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 治疗,提高治愈率。
07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疫应答的新型疫苗。如乙肝疫苗。
25
重组活载体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治疗性疫苗等。
26
类毒素:
外毒素经0.3~0.4%甲醛作用3~4周后, 毒性消失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制品。如白百破 三联疫苗(DPT)是将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 菌苗、破伤风类毒素混合而成。
27
二、人工被动免疫
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 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机体即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1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
细菌学诊断
----以检测致病菌及其抗原或代谢产物为目的
血清学诊断
----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
基因诊断
----以检测致病菌特异性DNA片段为目的
2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一、临床标本采集
3
二、细菌学诊断方法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形态和染色性上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
片镜检后有助于初步诊断。如:痰中查抗酸性 杆菌,脓液中找G+葡萄串样球菌等。
4
2、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是确诊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可靠的方 法(“金标准”),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获 得纯培养后进一步鉴定。
分离培养比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高,但需时
较久。
5
3、生化试验
可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细菌代谢产
人为地将疫苗(vaccine)或类毒素接种于 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 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19
常用制剂
疫苗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 核酸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 苗和治疗性疫苗。
类毒素
20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新型检查方法研究
01
02
03
快速诊断技术
研究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 ,如生物传感器、微流控 芯片等,以便在短时间内 准确诊断细菌感染。
分子诊断技术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技 术对病原菌进行分子层面 的检测,提高诊断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
免疫诊断技术
开发新型的免疫检测方法 ,如免疫荧光、免疫色谱 等,以实现对细菌感染的 早期和特异性诊断。
组织培养
通过取患者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 养,用于检测组织感染和脓肿等 。组织培养可确定感染的细菌种 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优点
组织培养能够直接检测组织中的细 菌,对于诊断深部感染具有较高价 值。
缺点
组织培养操作复杂,需要较长时间 ,且阳性率相对较低。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原菌 的基因序列,具有快速、敏感和 特异的优点。分子生物学检测可 应用于临床标本的快速诊断和流
REPORTING
血液培养
血液培养
通过抽取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是诊断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金标准。 血液培养可检测出病原菌,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优点
缺点
血液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且阳性率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抗生素使用、采血 时机等。
血液培养能够直接检测出病原菌,对 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培养
个体化治疗研究
耐药基因检测
01
研究如何通过检测细菌的耐药基因,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
抗感染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
02
探索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细菌感染的方法,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个体化用药方案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感染部位等,制定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教学要求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
2.熟悉(1)病原菌的检验程序、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
(2)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
(3)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
3.了解(1)细菌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控制细菌耐药性的策略、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及耐药机制。
教学要点[教学引导]1.病原菌标本采集的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检验程序是什么?血清学试验的原理是什么?2.人工免疫的概念,种类及比较3.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有何优缺点?4.类毒素的概念及其用途?5.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有哪些?6.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有哪些?一、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细菌学诊断1.标本采集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
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
2.致病菌的检验程序(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
凡在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有助于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是确诊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可靠的方法(金标准)。
不同细菌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3)生化试验: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如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作用和代谢产物的差异,借以区别和鉴定细菌。
生化试验对菌体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菌落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细菌(如肠道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4)血清学试验:用含有已知的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可快速、准确地检出临床标本中极微量的致病菌特异抗原,亦可鉴定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并可确定致病菌的种或型,有助于确定病因。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是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在临床实践中,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非常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1.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从感染部位或体液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选择。
2.细菌涂片:通过染色技术,观察患者样本中的细菌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助于快速初步判断感染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3.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细菌DNA或RNA来确定细菌的存在和种类。
4.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荧光抗体法、免疫层析法等,可以检测患者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帮助确认感染种类和疫苗免疫情况。
5.组织活检: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确定感染部位的患者,组织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预防,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等。
此外,在医疗机构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预防措施,减少医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
2.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和不当使用。
3.综合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单一的抗生素治疗可能不够有效,需要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比如,对于局部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手术引流等;对于全身感染,应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强化营养支持等。
4.个体化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治疗期结束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愈情况和复发风险。
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复发,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第7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29
一、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是 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 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特异性预防。
在血平板上的肺炎链球菌菌落
12
生化试验
肠道感染细菌在含铁双糖培养基上的生化反应
13
血清学鉴定
• 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查未知的纯培养细菌 • 对细菌进行种、群、型的鉴定
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摘自 《临床微生物检验》(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药物敏感试验
• 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法…… •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
抑制病原菌生长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抑菌环。根据
抑菌环的有无和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
药或敏感。
16
稀释法
• 以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含有待检细菌的 培养基进行一系列不同倍数稀释(通常为 双倍稀释),经培养后观察其最低抑菌浓 度。 • 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使用琼脂培养基 – 肉汤稀释法——使用肉汤培养基
5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原则
标本采集
标本运送
早期采集
无菌操作 选感染部位 最佳时间采集 双份血清
6
做好标记 置于密闭容器内
尽快送检
二、细菌的检测
7
(一)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形态学检查
显微镜放大法
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染色法
复染色法:用2种以上染料
革兰染色 (掌握-实验课) 抗酸染色
负染色法:墨汁负染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细菌的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已知抗体检测未知的纯培养菌 动物试验 测定细菌毒力 (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 药物敏感试验 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好 易保存
免疫原性
二、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抗毒素(含抗体的血清) 免疫球蛋白(正常人血浆中的血清
丙种球蛋白等) 细胞因子制剂:IL、IFN-γ、CSF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链霉素(30S),红霉素(50S) 影响核酸代谢: 氧氟沙星
(三)用药原则
选择合适的药物 剂量要适当 交替用药 联合用药
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细菌或病程较长的感染 性疾病的诊断。
双份血清
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升高 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 (一)疫苗
死疫苗,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多肽疫苗、DNA疫苗等
(二)类毒素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比较
种类
制备特点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原菌 抗原 代谢产物 核酸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酶免疫技术
用酶标记的抗体检测特异性可溶性抗原的实验技术。
10
(四)细菌核酸的检测
PCR(含RTPCR、real time PCR等)
16S rRNA 基因序列
分析
核酸杂交 技术
21
抗毒素(antitoxin)
将类毒素或外毒素给马进行多次免疫后,待马 匹产生高效价抗体后采血,分离血清,提取其 免疫球蛋白精制成抗毒素制剂。
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临床常用的有破伤风、白喉精制抗毒素、肉毒 抗毒素以及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等。
使用这种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避免Ⅰ型超敏反 应的发生。
核酸杂交、PCR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芯片等
直接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补3 体结合试验
ELISA等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原则
标本采集
早期采集 无菌操作 选感染部位 最佳时间采集 双份血清
标本运送
做好标记 置于密闭容器内
尽快送检
4
二、细菌的检测
5
(一)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暗视野 显微镜
基因芯片 技术
11
三、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病人血清 或其他体液中的抗体及其效价的变化,可以 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由于本实验多采取病人血清检测抗体,故常 称为血清学诊断(serological diagnosis)。
一般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细菌,以及病程较 长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用于调查人群对某病 原菌的免疫应答水平以及检测疫苗接种后的 预防效果。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PPT
直接涂片镜检 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 生物化学
抗原检测 其他检测法
血清学试验
明
动物试验
确
药敏试验
诊
断
3.生化检测: 针对一个细菌菌落或纯培养物进行鉴定。
糖发酵试验
H2S试验 枸橼盐试验
(二)病原菌的检查程序
直接涂片镜检 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 生物化学
抗原检测 其他检测法
血清学试验
明
动物试验
确
药敏试验
诊
断
4.抗原检测: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细菌抗原,进行群 和型的鉴别。
(二)病原菌的检查程序
直接涂片镜检 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 生物化学
抗原检测 其他检测法
血清学试验
明
动物试验
确
药敏试验
诊
断
1.形态学检查: 染色镜检: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2.分离培养(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菌落 大小、
形态、颜色、表面性状、透明度、溶血性
(二)病原菌的检查程序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 防治原则
2
本章重点与难点
细菌感染性标本的采集原则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验程序 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人工免疫的概念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3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一、病原菌检测
用抗菌素以前
(一)
避免杂菌污染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不同期不同标本
采集病变明显部位
注意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及时送检
第二节 人工免疫
一、人工主动免疫
1.疫苗: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 载 体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 2.类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外毒素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稳定性 相对不稳定
保存
不易保存
易保存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一)疫苗
3 亚单位疫苗:利用保护性抗原,不含核 酸,无毒性、可避免回复突变。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
活疫苗 死疫苗
接种次数
接种量
1次
小
2-3次
较大
接种反应
免疫效果 毒力回升 安全性
轻
较好,维持1-5年 有可能 有潜在危险性
重
差,维持0.5-1年 不可能 安全性好 相对稳定
34
• 5.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 动免疫 ( ) 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 性肿瘤 D注射CK治疗肿瘤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6、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中, 通常采取双份血清检测, 要确认现症感染,需要恢 复期或一周后血清抗体效 价比早期
A B C D E
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酶免疫技术 协同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印记技术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一、人工主动免疫
概念: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从而对相应病原体感染产生特异性预防 作用的措施。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其他免疫制剂
﹡干扰素-主要为INF-γ,通过产生
炎症反应和活化Mφ增强机体对胞内 寄生菌的抵抗能力 ﹡ IL-2-能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 细胞免疫功能 ﹡集落刺激因子、LAK细胞等 这些免疫制剂在抗菌免疫中应用 不多,主要试用于一些病毒性疾病和 肿瘤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原则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早期、无菌、因
病而异、双份血清、快、标记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二、细菌的检测
直接涂片镜检(痰/粪便/拭子等)
标本
分离培养→可疑菌落 增菌(血液/脑脊液等) 涂片镜检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一)疫苗
4 基因工程疫苗:如把HBsAg基因插入 酵母细胞中,成功制备乙型肝炎疫苗。 优点:安全、经济、可批量生产 缺点:技术要求高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一)疫苗
5 重组载体疫苗:将编码某一抗原的基 因转入减毒的病毒或细菌而制成的疫 苗。痘苗病毒为常用载体。为活疫苗 的一种特殊形式。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分离培养
根据营养/生 长条件/菌落 特征初步鉴别 细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涂片镜检(动力/形态/大小/排列方式/
较长的传染病的诊断
因一般采取病人血清进行试验,故称
血清学诊断.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要求:双份血清 判断:后期比早期效价高4倍以上
方法
直接凝集实验 补体结合实验 中和试验 乳胶凝集实验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升高4倍以上(含4倍) 升高2倍以上 升高4倍以上 降低4倍以上(含4倍) 降低2倍以上
35
• 7.类毒素刺激机体后 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 答物质是() • A 干扰素 • B 抗毒素 • C 补体 • D 乙型溶素 • E 细胞因子
15.细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错误做法是(2) A 根据病原菌不同而采集不 同标本 B 标本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 前采集 C 尽量采取病变明显部位的 材料 D 用于分离的标本均需冷藏 快送 E 采局部标本时应先用消毒 剂,避免杂菌污染
免疫动物 抗毒素 脱毒 外毒素 类毒素 (抗毒抗体)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无毒抗原)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丙种球蛋白-----人类免疫球蛋白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诊断检测病原菌及其抗原、代谢
产物或其核酸以达到诊断目的。
血清学诊断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
性抗体达到诊断目的。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滥用抗菌药物表现种种-表现
·无菌手术的滥用:
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滥用:剂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滥用抗菌药物表现种种-资料
WHO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有1/2的儿
童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就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全国83万名0~13岁儿童支气管 哮喘患病情况调查显示,94%以上的 哮喘儿童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多数为 盲用或滥用。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特异性防治是给机体注射或服用病原
微生物抗原或特异性抗体,以达到预 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人 工免疫,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 免疫.
协同凝集实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免疫荧光技术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病原菌核酸的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
PCR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36
通过胎盘或初乳 接种抗毒素 接种疫苗 患传染病后 注射丙种球蛋白 12.自然自动免 11.人工被动免疫获 疫获得方式( ) 得方式(多) 14.人工自动免 13.自然被动免疫获 疫获得方式( ) 得方式( )
• • • • •
A B C D E
37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何时用? 怎样用?
国平均水平30%。
滥用抗菌药物表现种种-表现
不送检验标本,没有药敏试验,长期“经
验用药”,你有足够的经验吗?
病毒感染者常规使用:预防?“保险”?
无知?其他? 忽视毒副反应的滥用:肝肾毒性、药物热 首选三代、四代头孢,是对还是错? 首选碳青霉烯类——所谓“一次搞定”, 是对还是错?
பைடு நூலகம்
33
3.一个从未进行过破伤 风免疫接种的人目前有 可能感染这种细菌,医 生决定对他进行被动免 疫,应该注射() A 破伤风类毒素 B 破伤风抗毒素 C 破伤风外毒素 D 混合的人丙种球蛋白 E 血液
4.下列哪种生物制品对 人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A 类毒素 B 卡介苗(BCG) C 动物免疫血清 D 转移因子 E 活疫苗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二)类毒素(toxoid)
类毒素是外毒素经0.3-0.4%甲醛 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 制品.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还可与死疫苗一起制成联合疫苗,如DPT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免疫病原教研室 靖吉芳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教学大纲
掌握内容
标本采集原则 人工免疫的分类及常用生物制剂
熟悉内容
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了解内容
细菌感染诊断的常用方法 第一、二、三代疫苗的优缺点
二、人工被动免疫
概念: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 清、纯化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 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免 疫力的过程,称人工被动免疫.可 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抗毒素-----动物血清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
(一)疫苗 1 死疫苗:已死,多次接种,剂量 大,副反应明显
2 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