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合集下载

[湖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湖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xx省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国地质大学(xx)二0一一年五月项目名称:xx省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委托单位:勘察单位:勘察资质:审查:校核:报告编写:制图: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水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3、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1.4、勘察依据 (2)2、区域地质概况 (3)2.1地形地貌 (3)2.2地层岩性 (3)2.3地质构造与地震 (4)2.4水文地质条件 (6)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4、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4.1地形地貌 (7)4.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7)4.3水文地质条件 (8)4.4岩体风化 (8)5、坝体工程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8)5.1坝体心墙工程特性 (8)5.2坝壳料工程特性 (10)5.3坝体填筑质量评价 (12)6、坝基坝肩岩体工程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12)6.1坝基及坝肩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透水性 (12)6.2坝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透水性 (13)7、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8、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9、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5)10、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主要除险加固措施建议 (15)10.1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5)10.2主要工程除险加固措施建议 (16)11 天然建筑材料 (17)12 结论和建议 (17)附表:土工试验成果表附图:1、xx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1000)2、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1')(水平1:400,垂直:1:400)3、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横剖面图(2—2')(水平1:200,垂直:1:400)4、ZK1、ZK2、ZK3、ZK4钻孔柱状图1、前言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苦竹乡牛牧村一组,坝址拦截华阳河的支流小溪河。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利用的小(二)型水库。

xx水库于1964年10月动工兴建,1965年5月竣工投入运行,该库设计灌溉面积420亩,实际灌溉面积860亩。

[湖北]水库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word精品文档30页

[湖北]水库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word精品文档30页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培训教材)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目录1 概述 (1)2 滑坡可行性研究勘察 (6)3 滑坡初步设计勘察 (7)4 滑坡施工图设计勘察 (8)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0)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4)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9)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24)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 (27)滑坡工程地质勘察1 概述1.1 一般规定1.1.1 工程地质勘察宜按设计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按不同设计阶段要求,查清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范围、稳定状态、滑动面(带)特征、主滑方向及危害性,提出防治方案建议,供设计参考。

1.1.2 地质勘察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施工图设计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较小的或现有资料表明滑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较简单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合并为一个勘察阶段。

1.1.3 滑坡地质勘察应充分搜集分析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重视地质测绘、工程勘探、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和报告、图件编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地质资料准确可靠。

1.1.4 应根据勘察阶段、区域及滑坡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滑坡类型、勘察手段的适宜性,经济、合理地开展综合勘察工作。

1.2 工程地质测绘1.2.1 地质测绘前,应充分收集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图像、气象、水文、地震、降雨资料,前人滑坡调查和监测资料,以及当地防治滑坡的经验。

1.2.2 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必须描绘到地质图上,对评价滑坡形成过程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如裂缝、鼓丘、滑坡平台、滑动面(带)、前缘剪出口等,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实际数据,地质界线图上的误差不应超过2mm。

1.2.3 必须采用全面勘查的方法,地质点间距以保证地质界线在图上的精度为原则,一般控制在图上距离2~5cm内。

张湾水库地质勘察报告(09.02.21)

张湾水库地质勘察报告(09.02.21)

前言张湾水库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南部熊集镇的红土村,距枣阳市区约40km(见图1张湾水库工程位置示意图)。

大坝拦截滚河支流,承雨面积5.0km2,总库容121.96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实测坝顶高程152.2m~152.9m,最大坝高16.7m (对应于桩号0+101m),坝顶长203.0m,坝顶宽4.5m。

上游坝坡在高程151.7m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坡比为1:3.0;下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2.5和1:2.2,在高程144.3m处设有一宽为2.4m的马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坝肩,进口控制段为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47.8m,堰宽37.0m。

溢洪道全长176.5m。

输水系统由二条输水涵管组成。

输水涵管一:位于大坝左侧,桩号0+015m,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直径0.60m,进口底板高程为147.40m,出口底板高程为147.4m,全长37.4m。

进口为浆砌块石八字墙,上部设排架启闭机台,闸门型式为铸铁闸门,采用5t的手动式螺杆启闭机启闭。

输水涵管二:位于大坝左侧中部,桩号0+050m,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直径0.30m,进口底板高程为139.2m,出口底板高程为138.2m,全长70.0m,进水口控制设施已损坏。

张湾水库建成后,对熊集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库可灌溉农田0.2万亩。

水库下游保护区范围4.8km2,工程一旦失事,将影响下游0.11万亩农田、0.084万人和襄洪公路的安全。

该水库枢纽工程于1967年10月动工兴建,1968年4月竣工。

由于该工程在兴建中在兴建中仓促上马,没有进行一定深度的地质勘探工作,水库已运行了40年有余,自大坝蓄水至今,常有病险发生,存在有以下重大险情隐患:(1) 大坝下游坝坡,桩号0+140m至0+172m高程139.0m以下存在有散浸严重;大坝中部坝基及右坝段坝山结合部位渗漏严重。

高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及安检地质勘察报告

高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及安检地质勘察报告

高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及安检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3)1.2 工程建设大事记 (5)1.3 本次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6)1.4 勘察过程及完成工作量 (7)2 区域地质概况 (8)2.1 地形地貌 (8)2.2 地层岩性 (9)2.3 地质构造 (10)2.4 地壳稳定性评价 (11)2.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2)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3.1 地质概况 (14)3.2 水库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5)4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7)4.1 地质概况 (17)4.2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19)4.3坝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0)4.4坝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2)5 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3)5.1 坝体工程概况 (23)5.2 上坝土料构成情况 (23)5.3坝体填土物理力学性质及渗透性描述 (24)5.4坝体质量评价 (28)5.5坝体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工程处理建议 (29)6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1)6.1 工程地质概况 (31)6.2 各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1)7 灌溉输水管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3)8 天然建筑材料 (34)8.1 土料 (34)8.2 块石料 (34)8.3 砂料 (35)9 结论及建议 (36)1 前言1.1工程概况高山水库位于**市掇刀区掇刀石街办仙女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

该水库拦截漳河水库上游支流来水,水库承雨面积4.1km2,水库总库容167万m3,调洪库容22万m3,兴利库容127万m3,死库容18万m3,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143万m3;水库原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水位为155m;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为155.7m,正常蓄水位为154m,死水位为143.5m。

高山水库交通位置示意图高山水库高山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管等组成。

湖北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管理设施及道路单位工程验收建设管理工作报告41页word

湖北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管理设施及道路单位工程验收建设管理工作报告41页word

单位工程验收资料之一湖北省XX市XX区XX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管理设施及道路单位工程验收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XX市XX区XX港工程管理局二〇〇四年十月第 1 页工程名称:管理设施及道路工程批准:审查:校核:编写:项目法人代表:目录1 工程概况 (4)1.1工程位置 (4)1.2工程布置 (4)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4《安全鉴定》及初设等文件的批复情况 (5)1.4.1 《安全鉴定》论证单位,评审,复核过程 (5)1.4.2 《可研报告》的提出单位、时间,省计委的审查过程 (6)1.4.3 《初设报告》的提出单位、时间,审查、批准过程 (6)1.5主要建设内容 (7)2 主要项目施工过程及重大问题处理 (8)2.1主要项目以及重要临建设施的开工、完工日期 (8)2.3施工期防汛度汛 (11)2.4重大设计变更 (12)3 项目管理 (12)3.1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 (12)3.1.1 项目法人 (12)第 1 页3.1.2 设计单位 (13)3.1.3 监理单位 (13)3.1.4 施工单位 (14)3.1.5 质量监督部门 (14)3.1.6 地方政府 (15)3.2主要项目招标过程 (15)3.3工程概算与投资计划 (16)3.4合同管理 (16)3.5材料及设备供应 (18)3.6价款结算与资金筹措 (19)3.7建设征地补偿及其他 (20)4 工程质量 (20)4.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20)4.1.1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20)4.1.2 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21)4.1.3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 (21)4.1.4 项目法人质量管理 (22)4.1.5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22)4.2主要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23)4.3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质量数据统计 (24)4.4质量事故处理结果 (24)5 工程初期运用及效益 (25)5.1工程初期运用 (25)第 2 页5.2工程观测 (26)5.3观测资料分析结果 (26)6 历次验收情况 (26)7 工程移交及遗留问题处理 (27)8 经验与建议 (27)8.1经验 (27)8.2建议 (29)9 工程建设大事记 (29)10 主要图纸 (34)10.1金家湖及总干渠道路工程平面布置图 (34)10.2丁家咀水库大坝及副坝道路平面布置图 (34)10.3办公楼改扩建平面布置图 (34)11 附注 (34)11.1项目法人的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34)11.2立项、可研、初设批准文件及调整批准文件 (35)11.3历次验收鉴定书 (35)11.4拟验工程清单 (36)11.5单位工程验收资料目录 (38)管理设施及道路单位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第 3 页1 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丁家咀溢洪道重建(含尾水渠下涵)工程系湖北省XX市XX区XX 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湖北省XX市XX区西北部25公里处的XX港水库。

(建筑工程管理)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管理)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管理)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湖北省罗田县乌石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二 O 一一年五月项目名称:乌石冲水库大坝整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委托单位:罗田县小型水库整险加固和溢洪道扩挖工程项目部承担单位: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证书等级:甲级总经理:冯晓腊总工程师:李广英审核:李广英工程负责:李小青报告编写:付茹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任务来源与要求 (3)1.3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4)2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5)2.1地形地貌 (5)2.2地层岩性 (5)2.3地质构造与地震 (7)2.4水文地质条件 (7)3坝基、坝肩岩体及坝体填筑料工程地质特征 (9)3.1坝基及坝肩岩体结构特征及特透水性 (9)3.2坝体心墙料的工程地质特征与透水性 (10)3.3坝壳代料层的工程性质与透水性 (13)4大坝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14)4.1坝基及坝肩的渗漏问题与评价 (14)4.2坝体心墙质量问题与评估 (15)4.3坝壳代料层的质量问题与评估 (17)4.4大坝蚁害 (17)5溢洪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8)6输水工程质量问题及评价 (19)7 结论 (20)1 前言1.1 工程概况乌石冲水库位于巴水水系双庙河上游,建设地点罗田县三里畈镇乌石冲村,是三里畈镇人民政府并归口水电管理站管理的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的小(二)型水库,地理位置东经 115 度14 分、北纬 30 度49 分,距罗麻公路4 公里。

该水库于 1965 年10 月动工兴建,1967 年1 月竣工投入运行。

承雨面积1.5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 1370mm,洪水标准为 30 年一遇设计,300 年一遇校核,设计洪水位 111.6m,校核洪水位 112.78m,正常蓄水位 107.40m,死水位 99.50m,历史最高水位 111.50m,总库容 60.38 万m3,其中兴利库容29.84 万m3,调洪库容 21.68 万m3,死库容 8.86 万m3,已淤积库容 0.9 万m3。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验收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验收报告

单位工程验收资料之五湖北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副坝加固单位工程验收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湖北省孝感市水利工程处二OO六年七月批准:审查:校核:编写:目录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工程简介 (1)1.1.1地理位置 (1)1.1.2工程等级及特点 (1)1.1.3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1.4工程投资及工期 (4)1.2气象及水文 (4)1.3工程地形地质 (4)1.3.1地层地貌 (4)1.3.2地层岩性 (4)1.3.3坝区地质构造 (5)1.3.4天然建筑材料 (5)2工程投标 (6)3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7)3.1施工总体布置 (7)3.1.1布置原则 (7)3.1.2施工总体布置 (7)3.1.3项目经理部 (7)3.1.4砼搅拌站 (7)3.1.5水泥仓库 (8)3.1.7加工车间及仓库 (8)3.1.8施工用水 (8)3.1.9施工用电布置 (8)3.1.10施工临时道路 (8)3.1.11施工现场排水 (9)3.1.12现场污水处理设施 (9)3.1.13通讯 (9)3.1.2 A标段现场平面布置图 (10)3.1.2 C标段现场平面布置图 (11)3.2施工总进度 (12)3.2.1施工总进度 (12)3.2.2工程提前或推迟完成的原因 (13)3.3工程完成的情况 (13)3.3.1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13)3.3.2合同工程量、完成工程量对比情况 (16)3.3.3完成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 (22)3.3.4未完成工程情况 (23)4主要施工方法 (24)4.1砼浇筑施工 (24)4.1.1施工准备工作 (24)4.1.3坡面清理 (24)4.1.4护坡整平 (24)4.1.5模板安装 (24)4.1.6钢筋制安 (25)4.1.7伸缩缝的安装 (25)4.1.8砼拌制运输 (25)4.1.9砼的摊铺与震捣 (26)4.1.10砼养护 (26)4.2土石方施工 (27)4.2.1土方开挖 (27)4.2.2石方开挖 (27)4.2.3土方回填 (27)4.3干砌石护坡施工 (28)4.4浆砌石施工 (29)4.5主坝基岩帷幕灌浆 (30)4.5.1施工技术要求 (30)4.5.2投入的主要灌浆设备及人员配备 (30)4.5.3使用的灌浆材料和灌浆压力 (31)4.5.4施工方式及顺序 (31)4.5.5水泥浆液的配制及输送 (31)4.5.6钻孔情况 (32)4.5.8压水情况 (33)4.5.9灌浆情况 (33)4.5.10质量控制情况 (34)4.6回填灌浆 (35)4.6.1回填灌浆钻孔 (35)4.6.2灌浆分序 (35)4.6.3灌浆压力 (35)4.6.4灌浆的结束标准 (35)4.6.5特殊处理 (35)4.6.6质量检查 (35)4.6.7回填灌浆的■■标准 (36)4.7灌环氧树脂 (36)4.7.1灌浆要求 (36)4.7.2施工方法: (36)4.8排水沟 (37)4.9反滤层 (37)4.10草皮护坡 (37)4.11水刷石 (37)5施工质量管理 (39)5.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9)。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情况汇报]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情况汇报]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情况汇报]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情况汇报**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工程建设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管理单位和项目办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来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水库位于湖北省**市灵乡镇**村,距城区约30公里。

**水库是拦截**河上游**港而形成,属于**水系。

水库于1957年兴建,1969年建成投入使用。

水库承雨面积50.18平方公里,设计洪水位73.5米,校核洪水位74.3 米,正常蓄水位71 米,死水位57.5米,总库容283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970万立方米,死库容45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发电、养殖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5.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4.0万亩,电站装机3×125千瓦。

**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经水利部长江委长建管[2008]465号文和湖北省发改委鄂发改重点[2008]975号文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3180.42万元。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分别进行了地质勘察、安全鉴定、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

2009年10月19日,在湖北省招投标中心举行的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投标中,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江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中标。

10月30日,**市**水库除除加固项目办公室与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江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并于11月7日在**水库工地现场举行了开工仪式。

由湖北省水利水电质量监督中心站和**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共同负责质量监督。

二、建设内容根据安全鉴定评价结论及初设分析复核,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是浇筑主坝混凝土防渗墙,上游坝坡整形、混凝土护坡、新建踏步,下游坝坡新建踏步、排水系统完善,维修浆砌石网格和种植草皮,防浪墙拆除重建,坝顶路面和上坝公路改造为砼路面,南北副坝坝体浇筑主坝混凝土防渗墙,南北副坝上游坝坡整形、混凝土护坡,南北副坝下游坝坡整形、草皮护坡、新建踏步和排水沟,溢洪道拆除重建,维修溢洪道人行便桥,新建消力池,南北输水涵管闸室和启闭室排架拆除重建,北输水涵管内衬钢管,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建设防汛通道,新建管理用房等。

三峡库区湖北省某高切坡防护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三峡库区湖北省某高切坡防护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xx库区xx省xx县xx某高切坡(ZG0011*)防护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xx库区xx省xx县xx新某高切坡(ZG0011*)防护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站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核定:审查:校核:编写:勘察人员:《xx库区xx省xx县xx某高切坡(ZG0011*)防护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审意见xx年xx月xx日,xx站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xx库区xx省xx县xxxx镇主干道高切坡(ZG0011*)防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了内部审查,经与会人员认真讨论,形成如下审查意见:1、勘察报告是根据《xx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地质勘察与初步设计技术工作要求》有关格式要求编写的,章节齐全、内容丰富、文字表达清楚、图表清晰、文图符合。

2、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xx省移民局组织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组审查通过的《xx库区xx省高切坡防护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项目二标段勘察设计工作大纲》组织实施的,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合适,所完成的勘察工作量基本能满足要求。

3、该高切坡边坡类型分段划分Q1为Ⅰ3,Q2、Q3为Ⅰ2,岩体类型为Ⅳ类,安全等级分段划分为二级和三级,符合实际情况,基本合理。

4、该勘察报告原始资料收集较齐全、准确,详细查明了xxxx镇主干道高切坡的地质特征、主要结构面的产状、成因、发育程度、不稳定体的空间位置、体积大小等特征;所提供的岩体和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基本准确,预测的变形破坏模式和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评价较全面、可靠;结论基本正确。

5、该勘察报告对xxxx镇主干道高切坡分段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方案建议。

综上所述,该高切坡勘察报告,内容齐全,符合相关要求,可按规定复制送审。

目录0 前言 (7)0.1任务来源 (7)0.2 高切坡概况 (7)0.2.1高切坡编号与范围 (7)0.2.2高切坡基本特征 (3)0.2.3危害对象 (3)0.3勘察目的、任务 (3)0.4 勘察工作评述 (4)0.4.1勘察依据 (4)0.4.2勘察时间、勘察范围 (4)0.4.3勘察工作布置与完成工作量 (5)0.4.4勘察质量评述 (7)1 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概况 (7)1.1自然条件 (7)1.1.1地理位置、交通及建筑物 (7)1.1.2 气侯水文 (8)1.2地质概况 (9)1.2.1地形地貌 (9)1.2.2 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9)1.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10)1.2.4 水文地质条件 (12)1.2.5 人类工程活动 (12)2高切坡特征 (13)2.1 高切坡形态特征 (13)2. 2 高切坡地质特征 (13)2.2.1 高切坡物质组成 (13)2.2.2 高切坡结构 (14)2.2.3 高切坡水文地质条件 (17)2.2.4 高切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8)3高切坡稳定性分析 (19)3.1已经发生的变形破坏情况 (19)3.2 预测的变形破坏模式 (20)3.3 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20)3.3.1边坡失稳模式分析 (20)3.3.2危岩体分布部位、规模及稳定性分析 (21)3.3.3岩体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计算取值 (22)3.3.4计算方法与工况 (23)3.3.5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6)3.4 高切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26)3.4.1高切坡发展变化趋势 (26)3.4.2危害性预测 (27)4 高切坡防治方案建议 (28)4.1 防治目标原则 (28)4.2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28)4.3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29)5结论与建议 (30)5.1 结论 (30)5.2 建议 (32)0 前言0.1任务来源由于xx移民建设的开展,xx库区城镇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的高切坡,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湖北]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secret

[湖北]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secret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定版)黄石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O一O目录1综合说明 (7)1.1绪言 (7)1.2水文 (9)1.3地质 (9)1.4工程任务与规模 (11)1.5水工建筑物加固设计 (12)1.6金属结构与电气 (18)1.7施工组织设计 (19)1.8工程占地及淹没处理 (21)1.9环境保护设计 (21)1.10水土保持设计 (21)1.11工程管理设计 (22)1.12工程概算 (23)1.13经济评价 (23)2水文 (25)2.1流域概况 (25)2.2水文气象特征 (25)2.3水文基本数据 (26)2.4径流 (26)2.5洪水 (26)3工程地质 (44)3.1概述 (44)3.2区域地质概况 (45)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0)3.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51)3.5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3)3.6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4)3.7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58)3.8输水管工程地质条件 (59)3.9天然建筑材料 (59)3.10结论 (60)4工程任务和规模 (62)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62)4.2除险加固的任务及规模 (64)4.3调洪演算 (65)5水工建筑物加固设计 (74)5.2工程总体布置 (77)5.3大坝加固设计 (78)5.4大坝设计计算 (84)5.5溢洪道加固设计 (99)5.6输水管加固设计 (105)5.7大坝安全监测设计 (111)5.8防汛交通完善 (113)5.9主要工程量 (113)6金属结构及电气 (116)6.1金属结构 (116)6.2电气 (119)7施工组织设计 (122)7.1施工条件 (122)7.2施工导流 (124)7.3主体工程施工 (125)7.4施工交通运输 (134)7.5施工总布置 (135)7.6施工总进度 (139)8工程占地及淹没处理 (144)8.1水库淹没处理范围 (144)8.2水库淹没损失及处理 (144)8.3工程永久占地 (144)9环境保护设计 (145)9.1设计依据 (145)9.2环境状况 (146)9.3环境影响评价 (147)9.4环境保护设计 (149)9.5环境管理与监测 (153)9.6环境保护投资 (153)10水土保持设计 (155)10.1编制目的 (155)10.2编制依据 (155)10.3项目概况 (156)10.4水土流失状况及预测 (157)10.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58)10.6主要工程量及投资概算 (159)11工程管理 (160)11.1设计依据 (160)11.2管理机构 (160)11.3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 (161)11.5 工程建设管理 (163)11.6 水库运行管理 (166)12工程概算 (170)12.1工程概况 (170)12.2投资主要指标 (171)12.3编制依据 (172)12.4总概算表 (175)13经济评价 (177)13.1概述 (177)13.2主要参数 (177)13.3国民经济评价 (178)13.4财务评价 (180)1综合说明1.1绪言水库位于黄石市铁山区熊家境村东北角古竹槽,下陆区风景区西部,距武九铁路、106国道4km。

湖北 荆门 某水库地勘报告

湖北 荆门 某水库地勘报告

1 前言 (1)1.1 工程概况 (1)1.2 历次除险加固概况 (2)1.3 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3)1.4 勘察阶段 (4)1.5 勘察目的及任务 (4)1.6 勘察工作依据 (4)1.7 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工作量 (5)2 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7)2.1 地形地貌 (7)2.2 地层岩性 (7)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8)2.4 区域稳定与地震 (8)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9)3.1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9)3.2 库区工程地质评价 (9)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1)4.1 地形地貌 (11)4.2 地层岩性 (11)4.3 地质构造 (12)4.4 坝基状况及评价 (12)5 坝体状况及评价 (16)5.1 坝体工程概况 (16)5.2 坝体结构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 (17)5.3 坝体渗透性 (20)5.4 坝体质量评价 (21)5.5 坝体险情工程地质分析 (23)5.6 加固处理措施及建议 (23)6 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4)6.1 溢洪道 (24)6.2 输水管 (25)7 天然建筑材料 (27)7.1 土料 (27)7.2 砂料 (27)7.3 块石、碎石 (27)8 结论与建议 (28)1. 1 工程概况关庙水库位于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牌楼村境内,属于汉江水系竹皮河流域。

坝址以上承雨面积0.7km2,复核后总库容121.4 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 ( 一 ) 型水库。

水库由原荆门县水利局设计,1976 年2 月动工兴建,1977 年11 月竣工投入运行。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 SL252-2017) ,关庙水库枢纽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永久性建筑物级别为4 级。

水库防洪标准原按30 年一遇洪水设计,300 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位87.41m ,校核洪水位87.67m,正常蓄水位86.90m。

湖北省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湖北省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湖北省XX县XX镇XX村,拦截XX支流XX河。

地理位置东经115°20′,北纬30°18′,坝址以上承雨面积2.7km2,总库容356.3万m3, 于1963年11月动工兴建,1965年4月竣工投入运行。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利枢纽工程。

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和灌溉输水管。

主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22.5 m,坝顶高程47.95m(黄海高程,下同),坝顶长138m,宽5m。

心墙顶高程46.25m,顶宽2m,两侧坡比1:0.2,心墙轴线距坝顶上游1.5 m。

大坝由上至下临水面坡比为1: 4.0和1: 3.15,平台高程和宽度分别36.20 m和10.80m,背水面坡比为1:2.1和1:2.4,平台高程和宽度分别38.95 m和1.4m。

反滤坝顶高程33.85m,高7.0m,长92.8m,内外坡比分别为1:1和1:2.1。

反滤坝顶有过坝对外交通公路,主坝迎水坡面设有0.3m厚的干砌块石护坡,背水面为草皮护坡。

钢筋砼结构过坝渠位于主坝背水坡高程35.00m处,断面b×h= 1.0×1.0m,全长90m,进口渠底高程35.50m,过流能力0.6m3/s,纵坡降1/1000。

其边墙和底板厚度均为0.2m。

副坝位于库尾的三合铺,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5.37 m,坝顶高程47.45m,坝顶长166m,宽4.0m。

副坝临水面和背水面坡比均为1:2.0左右,心墙顶高程47.45m,顶宽1m,坡比1:0.15,轴线与坝顶轴线重合。

迎水坡未护砌,背水面坡脚无反滤坝,两侧坝坡灌木丛生,形状极不规则。

开敞式溢洪道位于主坝左端约220m处山坳中,未护砌。

溢流堰型式为宽顶堰,宽度2.8m,堰顶高程45.83m;其后陡坡段开挖未完成,尾水无出路,。

输水管位于主坝左坝端,内径1.0m,管壁厚0.3m,为圆形钢筋混凝土坝下埋管,设计最大泄量5.0m3/s,进口高程36.07m,全长59.50m,纵坡1/200。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一、工程概况受***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查任务,工程由***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现状塘坝坝址以上汇水面积0.39Km2,主流长1.0Km,工程规模为塘坝,工程等别为V等,正常库容约为7.8万m3,效核库容约为11.60万m3。

原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高17.50m,坝顶长约51.0m,坝顶宽4.0m,溢洪道为正槽式宽顶堰,宽6.0m,深2.7m,放水设施为坝下埋管。

据了解,大坝存在以下问题:①大坝可能因基岩破碎,坝脚中间位置有渗水现象。

②大坝有白蚁。

③放水设施为素砼涵管。

大坝加固拟采用粘土防渗墙,放水设施为隧洞放水。

本工程位于***内。

距***约25km,交通较便利。

二、勘察目的、任务与完成工作量2.1 勘察目的在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根据***有限公司《*********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探技术要求》,查明库区及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水库建设适宜性及坝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为塘坝加固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

2.2 勘察任务根据地质勘探技术要求和水利水电勘察规范,确定主要任务为:(1)调查水库渗漏、库岸稳定等主要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

(2)查明坝址、溢洪道、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基准线、大坝防渗形式和其它建筑物,确定建基面高程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与建议。

(3)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调查。

2.3 本次勘察按以下规范及要求执行:a、《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b、《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c、《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55-2005)d、《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 5013—92)e、《水利水电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f、《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g、《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探技术要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8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国地质大学(xx)二0一一年五月项目名称:xx省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委托单位:勘察单位:勘察资质:审查:校核:报告编写:制图: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水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3、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1.4、勘察依据 (2)2、区域地质概况 (3)2.1地形地貌 (3)2.2地层岩性 (3)2.3地质构造与地震 (4)2.4水文地质条件 (6)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4、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4.1地形地貌 (7)4.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7)4.3水文地质条件 (8)4.4岩体风化 (8)5、坝体工程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8)5.1坝体心墙工程特性 (8)5.2坝壳料工程特性 (10)5.3坝体填筑质量评价 (12)6、坝基坝肩岩体工程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12)6.1坝基及坝肩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透水性 (12)6.2坝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透水性 (13)7、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8、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9、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5)10、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主要除险加固措施建议 (15)10.1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5)10.2主要工程除险加固措施建议 (16)11 天然建筑材料 (17)12 结论和建议 (17)附表:土工试验成果表附图:1、xx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1000)2、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1')(水平1:400,垂直:1:400)3、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横剖面图(2—2')(水平1:200,垂直:1:400)4、ZK1、ZK2、ZK3、ZK4钻孔柱状图1、前言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苦竹乡牛牧村一组,坝址拦截华阳河的支流小溪河。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利用的小(二)型水库。

xx水库于1964年10月动工兴建,1965年5月竣工投入运行,该库设计灌溉面积420亩,实际灌溉面积860亩。

下游保护范围为苦竹乡两个村,农田860亩,人口1010余人,为苦竹乡的建设、经济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水库承雨面积1.9km2(未复核前),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73km,主河道平均坡降130.1‰。

xx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原设计总库容19.86万m3,其中兴利库容9.30万m3,调洪库容9.66万m3,死库容0.90万m3。

xx水库所处地区属长江中下游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6.8O C,无霜期260天;参照附近老祖寺雨量站48年系列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06mm,多年平均径流深824mm,多年平均径流量156.6万m3,多年平均4~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 %,最大24小时降水量515.1mm(1975年8月13日),最大年降水量2733.6mm(1975年),最小年降水量为1054mm(2001年)。

xx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涵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全长88米,坝顶高程10.3m(相对高程,下同),坝顶宽3.5米,最大坝高10.3米,大坝上游坡比为1:2.27,无护坡,下游坡比为1:2.29,为草皮护坡。

溢洪道为开敞式,布置在大坝的西侧与山岗之间,堰型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7.4m,底宽7.8m,无消能设施。

灌溉输水涵位于大坝右岸,为浆砌块石方形涵管,过水断面0.8×1.0m,壁厚0.4米,管长44.0米。

设计最大输水量0.47m3/s。

进口底部高程2.6m,进口设有斜拉式活塞1×φ0.35m,闸门一台,配一台螺杆式启闭机,手动操作。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xx水库为小(二)型水库,其工程等级为Ⅴ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

1.2、水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水库枢纽工程在兴建中仓促上马,工作精度不够,没有进行一定深度的地质勘探工作,水库已运行40余年,自大坝蓄水至今,常有病险发生,存在以下重大险情隐患:1.输水管由于修建时防渗工作不到位,致使该处长期漏水;2.大坝坝体偏薄;3.过坝渠为浆砌石结构,漏水严重;4.溢洪道未作任何衬砌,消力池未建,泄槽及尾水渠段冲刷较严重。

1.3、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工程的工程质量情况,勘查工作从2011年4月27日开始,2011年4月30日结束,共投入钻进1台套,工作人员四名。

勘察工作以工程钻探、原位试验和取样进行室内试验为手段,以了解坝体及坝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透水性为重点,对大坝共完成钻孔4个,形成沿大坝纵轴线及横轴线的地质纵剖面各一条,勘探点布置见工程地质平面图,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1。

本阶段勘察,主要依据为:(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6)《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7)《xx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指导意见》2、区域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鄂、豫、皖交界的黄冈地区,总体呈构造侵蚀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征。

地势以东部的大别山最高(主峰-天堂寨高程1729m),北部以九峰尖(高程1352m)为转折,与近东西向的桐柏山余脉共同组成长江、淮河分水岭,向南向北降低;相对高差在数百米至数十米之间,沿河谷区有小规模的山前平原或山间盆地,及河流阶地断续分布。

区内滠水、倒水、举水、巴河、白莲河(浠水)等河流自西向东展布,向南注入长江或汉江,高程低于50m。

2.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前震旦系上红安群(Pt2hn)磨盘寨组(Pt2m):岩性主要为石英片岩。

塔耳岗组(Pt2t):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

2. 三叠系中、下统(T1+2)观音山组(T1g):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

蒲圻组(T2p):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等。

3. 侏罗系上统(J3m)马架山组(J3m):岩性上部为流纹岩、中部为安山岩、下部为碎屑砂岩。

4. 下第三系-白垩系(K2-E)东湖群(K2-E)dn:岩性主要砾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

5. 第四系(Q)(1)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岩性主要为含碎石粘土。

(2) 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及砂质粘土。

(3) 第四系冲积层(Q4al):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及砂质粘土。

6. 侵入岩在区域内零星分布有吕梁期(322-v)及燕山期(25γ)的侵入岩,吕梁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及辉绿岩;燕山期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

2.3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秦岭地槽区和扬子准地台区的接触部位,属西南地台之大巴大洪台褶带的南河断褶束,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向,表现为紧闭同斜褶皱,倾向北东55°,倾角一般为30°左右。

区域处于扬子准地台的Ⅱ级构造单元下扬子台坪黄梅台褶束(图2-1)。

区域构造线受黄梅断裂的控制,呈北东向,在黄梅断裂的影响下,次级断裂十分发育,次级断裂主要表现为逆断层,断层面倾向北东,倾角一般为30°~60°。

基岩断裂分布在工程区以北,黄梅县城以南,其构造线方向为NE向。

褶皱束被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所覆盖,之下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

北部为前震旦纪变质岩和燕山期酸性侵入岩。

进入晚三迭系,在先前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经过漫长时间侵蚀和地壳下降,接受了内陆盆地的沉积,即第三系浦口层,不整合于燕山期以前地层之上。

喜山运动隆起,其构造方向亦为NEE向。

中更新统以后至今该区为沉降阶段,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松散地层,不整合于先前地层之上。

(2)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境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图2-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图2-1 工程区区构造纲要图图2-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比例尺:1:400万)2.4水文地质条件本区有基岩裂隙水外、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可分为:(1)孔隙潜水:区内主要分布此类水。

储存于全新统上部粉细砂、砂壤土或壤土中。

含水层厚度各处不一,一般为2~5.1m。

由于含水岩组岩性及其组合在空间变化大,其富水性各处不一。

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区内沟塘纵横,潜水与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较强。

地下水埋深随季节而异,旱季一般较深,雨季水位稍高。

(2)孔隙承压水:全新统上部有粘性土(间夹薄层粉细砂和砂壤土),构成承压水的隔水顶板,下部为砂层和砂砾石层形成统一的含水层,含水量丰富。

(3)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裂隙中,富水性极不均匀。

裂隙发育,贯穿性好的地区裂隙水富集。

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及孔隙潜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

裂隙水受地形地貌及构造影响,一般水位埋深5~20m。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 -Mg型和HCO3- Ca- K+Na型。

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水库库区范围属构造剥蚀的低山丘陵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库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的残坡积(Q4dl+el),厚0~5m。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性较复杂,两岸山坡主要分布残坡积成因的粘性土夹碎石。

库区地下水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可将其分为裂隙水与孔隙水。

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地下水的补给。

富水性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所控制,一般透水性弱,含水量贫乏,分布极不均匀。

裂隙水多以泉水的形式向河谷排泄,流量很小。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孔隙水与库水联系密切,含水较丰富。

水库库岸山坡较缓,而且库岸主要为花岗岩和含碎石土构成,库区未发现大的断层和滑坡,库岸总体稳定,发生大规模滑坡及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小。

根据库区地质调查,库区岸坡基本稳定。

水库库盆主要由透水性较小的花岗岩构成,且库岸地带分水岭平缓宽厚,邻谷切割深度小,山体的水经地表径流和地下浅层裂隙均排泄于库内,水库蓄水以来,未发现向邻谷渗漏,因此水库不存在库盆渗漏问题。

库区内岩石较易风化,第四系残坡积层分布广泛,厚度一般在0~5m,固体径流存在,但是由于库岸地势较为平缓且库岸地带森林覆盖率较高,因此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所以水库淤积问题不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