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完美版
中日甲午战争-已修改(全面)_图文
![中日甲午战争-已修改(全面)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310fe171fe910ef12df8b8.png)
海、广州、汉口、天 津等城市,民族工业 有所发展,其他一些 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 矿企业。
《时局图》是近代 爱国者谢缵泰所作 ,图中“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的对 联,生动形象地揭 露了清政府的腐败 和帝国主义列强对 中国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沈沈(沉沉) 酣睡我中华,哪知 爱国即爱家。国人 知醒宜今醒,莫待 土分裂似瓜”。
满蒙
中国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1、原因: (1)1868年日本明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首先是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国 力逐渐强盛。(2)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 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3)人民起义不断 。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要
求2对、外五侵大略步扩:张第寻一求步出是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895-1898年间,国
4、影响: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对中国: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
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中80%属于轻工业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仅原来较好的上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 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1、胜负之决定因素
对于一场战争,事后的分析往往是由果溯因的推演,理由很多, 但价值不大。
回归当日之情境,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无非两条:一是 决策层的决心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次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和统帅的临 机指挥的能力。
在这两点上,清政府和北洋水师全面落后于日本。
2、战前之形势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年八上历史精讲课件(部编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年八上历史精讲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5ae9b376a20029bc642d38.png)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三篇章 战后阴霾——结果和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 地点: 日本马关 主要 李鸿章 人物: 伊藤博文
内容: 割地、赔款、 开埠、设厂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城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临终诗》
1.甲午战争中五场关键的战役及民族英雄
4.辽东战役 徐邦道 3.黄海海战 邓世昌 2.平壤战役 左宝贵
5.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1.丰岛战役
有
此
公
日
足
漫
壮
挥
海
天
军
下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 定远舰管带刘步
威
泪
(1853—1894) (1851—1894)
蟾
(1852—1895)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1849—1894)
材料二“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
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
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材料三: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 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D)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653a04227916888486d7df.png)
材料一 1911年被清政府视为叛党的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 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材料二 丘逢甲曾作《离台诗》二首,其一为:“宰相有权 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 然。” (1)据材料一,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伤心地” 因何事而让国人伤心?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的签订 (2)据材料二,宰相指的是谁?所割之地有哪些?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李鸿章 (3) 台湾的“割离”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仓促应战 清 政 府 攻 丰岛之战1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海)
平壤之战2 左宝贵牺牲,叶 (陆) 志超弃城逃跑
进
日
本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平壤 之战
平壤战役中左宝贵中炮牺牲
统帅
弃城逃跑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丰岛之战1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仓促应战 (海) 进 左宝贵牺牲,叶 清 平壤之战2 志超弃城逃跑 (陆) 政 黄海海战3 邓世昌等牺 牲,双方损 (海) 府 失相当。 攻
日
本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辽东半岛 战役
黄海 大战
威海卫 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 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之 蒙 国 军旅 怪 文 报 清顺 兽 明 纸 理全 。 皮 评 尸城 论 体两 』 肤 说 的万 具: 余 野 『 人人 蛮 日 幸, 筋 本 免仅 骨 国 。为 为 美日
日本
增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兵 (1894 -1895) 支 援 助 对 针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9271221711cc7931b716da.png)
(2)“最”体现在什么地方?割地、赔款 多,主权丧失多
(3)“半殖民地大大加深”表现在哪里?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四、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 台斗争
1、三国干涉还辽 俄、法、德为什么干涉还辽?
俄、法、德认为日本在华势力过大威胁他 们的在华利益。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 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美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法国 德国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俄国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日本
列强的态度
哈哈,这些家伙不 会阻止的。咱们放 手大干一场吧!
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哈哈,机会来了,赶紧上 啊!
四、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德国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 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 矛盾
日本 清政府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决愿
不人
愿人
——
拱战
《 台 民 布
手 而 让 台
死 而 失 台
告
》
武装起来的台湾人民
台
湾
台北
军
民
痛
台中
击
日 本
台南
侵
略
军
1895年5月---10月
再见
日本人将镇远舰拆解后,所遗部分船锚、 锚链、炮弹等被陈列于日本东京上野公园, 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由海关缉私船“飞星 号”、招商局轮船“隆顺号”运回,现藏 于北京军事博物馆。但还有部分遗物仍遗 留在日本:现陈列于日本粟岛海员学校的 镇远舰船钟。
新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新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公开课优质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ee2bfcb14e852458fb5761.png)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 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 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
迹; 3.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4.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新课讲授
一.甲午中日战争
经过 爆发 背景 日甲 战午 争中 结果 影响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课堂小结 甲 午 背景 中 日 战 争 经过 与 瓜 分 中 结果 国 狂 潮 影响
朝鲜东学党起义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 国 干 涉 还 辽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 结果: 3000万两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肠, 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 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 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 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 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 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 和阴谋的… …
战争爆发的背景
“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日本: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中国: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朝鲜: 大 世 界 亚 洲 中 国
中国东 朝 北蒙古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陆 政 策
明 治 维 新 前 与 后
日本
增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兵 (1894 -1895) 支 援 助 对 针
C A.《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人教版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完美课件1
![人教版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完美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8e6429a227916888486d7c6.png)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英国率先完成)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爆发
资本主义阶段 商品输出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世纪七十年代在几个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完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爆发
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输出
材料一 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阴公开宣称: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北 海道古称),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 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 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
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B )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
够( B )
① 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 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
土地开设工厂 ③ 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课堂小结
甲 背景:国际、日本、朝鲜、中国清政府
午 经过:(1894—1895)
中 日 战
丰岛→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战役 结果: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争 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 国
原因
根本:列强要求瓜分世界 直接:义和团损害了列强利益
联 军 侵
经过:(1900)廊坊狙击战 →天津保卫战 →北京陷落 结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资料: 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 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 罗势萧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e7b2c5ba0d4a7302763a3e.png)
平壤陆战
丰岛海战 辽东战役
战争概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中国战败,迫签《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矛盾 (主要原因)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引来列强镇压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回应——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 结局:失败。
2、庚子国难 硝烟弥漫的战场
(1)时间: 1900年6月 (2)参与国:英、美、法、俄、德、意、日、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应”事件二:义和团运动
图说历史 ——冲击的罪证
1895年1月,日军 1897年,德国在
在荣成湾登陆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甲午战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 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爆发原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概括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 无限的惆怅和悲凉,强烈爱国感情和投身 变法改变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试牛刀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北师大版)全面版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北师大版)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2956742b160b4e767fcfb5.png)
甲午中日战争
• 日本新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原因性 质的表述
• “清(政府)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 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基本上 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并非早就准备对 大陆采取攻势”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 性的因素引起的。”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并大肆推行侵略扩张 政策。(根本原因)
日军进军路线
黄海战役
旅顺
全军覆没
平壤战役
清军进军路线
威海战役
丰岛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广东番禺人。福州船 政学堂的首届毕业生,后 入北洋舰队,曾两次去英 国购买军舰,北洋海军建 立后,他任中营副将,他 深入钻研海军战术,严格 训练士卒,厌恶清朝海军 的腐败习气。他是中日甲 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讨论:
• 我们向邓世昌学习什么精神? • 邓世昌在致远舰中弹后,放弃了生的希望,这样
的牺牲值不值得?
• 学习他“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族独立和维护 社会和平 。
• 不值得。应该选择生而重新振兴海军,然 后与日本决一死战。而且国家正是需要人 才之时,无谓的牺牲不可取。
想一想: 清政府为什么战败?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B: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 协
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 的一败再败。 C: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D:部分官兵临阵逃脱。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四百万人一同哭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 让台。
我君可欺,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 我民不可玩。——《申报》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共46张PPT)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ef0d030b4e767f5acfceb2.png)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你知 道么?
甲午战争的史 实,给予我们什么 样的教训与启迪?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有
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 联:“台湾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 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干 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 起,说明什么问题?
D
4、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 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 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
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 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主 要体现在:
C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 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济命脉
通商 广州、厦门、 沙市、重庆、 福州、宁波、 苏州、杭州 上海 其他 中英协定关税
重庆
苏州
上海
宁波
沙市
杭州
深入内地
福州
广州
厦门
国辱之重——《马关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危害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 割地更多 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澎湖列岛 对内加重人民负担, 赔款 2100 万银元 白银2亿两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 对外大借外债,列强 赔款更多
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 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 小孩也有,也有开膛破肚的,也有 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 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 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 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 都是。
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 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 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 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 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 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1caa7c27284b73f2425032.png)
法国 俄国的盟国,追随俄国。也为了扩张 俄国的盟国,追随俄国。 自己在中国的势力
结果 实质
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 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换条件。 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换条件。 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换条件 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问题上,既相勾结、 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问题上,既相勾结、 又相互斗争,一切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 又相互斗争, 转移。 转移。
1. 2. 3. 4. 阶段 东 辽 日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经 过
(1894.71894.71894.9) 1894.9)
第二阶段
(1894.1 189 .4) .4)
1. 2. 3.
中国 东 国 国
战争的
中国失败
的
1. 2. 3. 开 4.
战争
原因
的
争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法战争 的结果是怎样的? 的结果是怎样的?
黄海海战后: 北洋海军实力尚存,主张保存实力, 黄海海战后: 北洋海军实力尚存,主张保存实力,不 许巡海迎敌 辽东战役: 海军执行李的命令 辽东战役: 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日军顺利运兵,占领 日军顺利运兵, 大连. 大连.旅顺 威海战役: 海军请战,李命令“若违令出战, 威海战役: 海军请战,李命令“若违令出战,虽胜亦 罪”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俄国 对朝鲜和中国东北早 有野心,日本割占 有野心, 辽东极大的损害了它的利益,因此, 辽东极大的损害了它的利益,因此,《马关 条约》一签定,它就表示反对。 条约》一签定,它就表示反对。 此时,欧洲已形成俄法联盟, 德国 此时,欧洲已形成俄法联盟,对德不 利,乘机把俄国卷入远东纠纷,减轻 乘机把俄国卷入远东纠纷, 压力。另外,也为了扩张在远东的势力。 压力。另外,也为了扩张在远东的势力。
甲午战争 完整版
![甲午战争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4455ea5ef7ba0d4a733bd9.png)
为何弹药不足?为何航速、火力不及日军? 高潮——黄 海 海 战
今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世昌、永升豪杰木,无“经”无“远”无栋梁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战果
• 日方 • 军舰:遭重创5艘 • 官兵:伤亡近300人 • 中方: • 军舰:沉5,伤4艘 • 官兵:伤亡近1000人
• 最感兴趣的事件 甲午战争的结果 甲午战争的经过
最感兴趣的问题
• 甲午战争失利真的是因为北洋水师装备不 如日军吗?还是士兵、将领太差劲? • ——粽子(陆思從) • 北洋海军的战败是否是天亡大清国? • ——龚世豪 •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中国将实施 哪些救亡图存的方法? • ——李甜甜
一、战前背景
四、反思
同学课前提问:
战争失败原因
与影响?
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 败可欺之外,战争对中国、日本,对世 界其他帝国主义还会造成什么影响?
A. 对中国: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B.对日本:大量战争赔款和其它侵略权益促
进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s j
清朝官员仍醉生梦死, 西欧列强忙于瓜分:北 极熊代表俄国,将整个 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 的势力范围;狮子代表 英国,吞食我国最富庶 的长江流域;狂奔乱跳 的大青蛙代表法国,一 举伸向我两广、云南; 小太阳代表日本,气焰 嚣张,把福建作为它的 势力范围。图的东南部 还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 飞来,它代表美国,是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宴席 上的“迟到者”,但它 不会满足于吃其它帝国 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 而是另有图谋……
我们并不缺乏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我们究竟缺什么?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6a41efb9f3f90f76c61ba0.png)
PPT课件
10
第二节、中日甲午战争
PPT课件
11
一、甲午战前的国际形势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 形成,更为疯狂地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 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 领土的高潮。
PPT课件
12
PPT课件
在日本军队逼近威海卫之际,光绪皇
帝向李鸿章发布上谕:“我海舰虽少,而 铁甲坚利,则为彼所无,与其坐守待敌, 莫如乘间出发,断贼归路。”
年出版)
PPT课件
8
辽宁大学的孙克复教授和关捷教授 在甲午战争史研究领域取得成果:
《甲午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年出版。
《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出版。
《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出版。
PPT课件
9
四、甲午战争史重要问题的研讨情况
1、关于甲午战争的战略问题 2、关于北洋海军在战争中的阵法问题 3、关于黄海海战的问题 4、关于威海卫之战问题 5、关于甲午战争人物评价问题
发行.《中日战争》共分为七册,共计304 万字,是甲午战争史料最初之集大成者汇集
了有关甲午战争的大量历史资料。
PPT课件
5
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会 编辑出版了《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
(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
PPT课件
6
三、新时期的深入研究和史料 挖掘出版(1978—1999)
PPT课件
甲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
午
迅速转变,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和扩军备战提供
战
了物质基础。
前 的
甲午中日战争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ea18e649649b6648d747a0.png)
4、《马关条约》签定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这反映( D )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存在的矛盾
2.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 A.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B.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C.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获得清政府赔款,以发展资本主义
课堂练习2
甲/午/中/日/战/争
3.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A ) A.李鸿章“避战自保” B.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C.日舰封锁威海卫港口 D.丁汝昌自杀后舰队失去指挥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甲午中日战争梳理
甲/午/中/日/战/争
原 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时 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1894年旧历甲午年)
丰岛之战——开始
甲
平壤战役——左宝贵
午 中
战役
黄海大战——邓世昌 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
工厂。
发展。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博文
《马关条约》签订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课堂练习1
甲/午/中/日/战/争
1.一个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应出现 在( C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日
战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a00438f18583d0496459c4.png)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一个重点。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
2.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课堂教学设计1.战争爆发的背景师: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带有什么特点呢?生:(思考并作答)师: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使日本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打投影)“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摘自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师:(教师归纳)这段文字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集团侵略扩张的野心。
面对国内困境,日本政府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
同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了解列强的态度)师: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
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生:(阅读教材)师: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借口保护侨民,也乘机出兵朝鲜,兵力远远超过了清军,战争已一触即发。
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清政府及广大官兵是如何反应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及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教师归纳)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出兵增援牙山驻军,挫败日本的战争阴谋。
但李鸿章生怕刺激了日本,极力鼓吹“以夷制夷”,寄希望于各国“调停”。
然而他哪里知晓,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1)清政府基本方针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
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和平了结,这更坚定了李鸿章的决心。
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2)第一阶段战事: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生:(阅读教材)师: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
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一路败退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
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
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
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
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并作答)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
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
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
(放录像:黄海激战)生:(观看录像)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
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
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
(3)第二阶段战事: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多座,大炮100多门,号称“东亚第一要塞”。
但清军统帅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
一向被李鸿章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旅顺陷于敌手。
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插图)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的暴行)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战争示意图)生:(阅读教材,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
当时日本舰只修复尚未完成。
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却遭到李鸿章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
遂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
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请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师:(教师归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
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
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后见败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
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
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府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指导学生阅读条约内容)生:(阅读条约内容)师:(引导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生:(阅读理解教材的相关分析)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分析)生:(对比两个条约,分析讨论,发表意见)师:(教师归纳)4.三国干涉还辽师: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一起进行干涉,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
同时,三国的军舰也纷纷出现在日本附近海面。
日本政府惊恐万状。
8个月的对华战争已使它筋疲力竭,无力再与三强抗衡,于是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本质。
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生:(回顾教材)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大小官员逃回大陆,致使台北不战而陷。
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
国难当头台湾义士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打投影)“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生:(看投影资料)师:丘逢甲与徐骧一道召募乡丁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战。
(引导学生结合《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及教材小字,归纳出台中发生的几次重要战斗)生:(阅读并作答)师:从台北到台南日军处处受到台湾人民的猛烈反击,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
台湾保卫战有什么重大意义呢?生:(阅读教材并作答)6.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师:一场在所难免的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局势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了?生:(思考、讨论回答)师:(归纳)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引起中国各阶级的强烈反抗,尤其是人民群众抗击入侵;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