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 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1文言文阅读(教学案).doc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包括:(1)理解层级(B级)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主要具备B级和C级两种能力。
一、快速有效地读懂一篇文言文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读懂一篇文言文,解答好题目?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快速的简便的方法?现将一种切实有效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三读法”简介如下:1、初读,整体感知,以“文”会意(1)看内容是什么文言文的阅读,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整体感知包括: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
(2)看题注有什么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出处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感知,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及尾注,看这些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之所以这样读,在于文言文本身是“文”。
从高考试题来看,无论实词、虚词都强调根据语境答题,更不用说信息的筛选和文意的分析概括。
2、再读,圈点勾画,以“词”疏意为了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
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一是知人。
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这个人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此第一步先圈画出人物的姓名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是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7-8)学案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7-8) 学案关键虚词,翻译不虚。
有些恰是得分的关键点,翻译时要注意以下 3 点: 1.有些虚词可不译,但有些虚词必须译出,且要翻译到位。
如:“以”这一高频虚词,它有介词义, 如“用、拿”“凭借……身份”“因为”等;有连词义,表目的,“来,用来”,表示并列,“并且”等。
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意为“用、拿”。
2.有些虚词兼有虚词义和实词义。
考生翻译时要注意区分,保证实词义的落实。
例如:“所”作为助 词,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可不译;与“为”搭配,组成固定句式“为…… 所……”,表被动;还可做名词,意为“处所、地方、位置”。
例如:(1)“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孟 子·公孙丑上》),“所”可不译;(2)“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所”意为“地方”。
3.留意特殊虚词。
对于复音虚词,考生不能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例如:“得无”不是“得到 没有”的意思,而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是揣测性的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二 是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陵论白居易《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
”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作者用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忠、孝、智、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
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 勇的标准来衡班孟坚①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 量李陵兵败投其所也。
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 降 匈 奴 的 行再接再捷,功孰大焉。
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导学案
文言文阅读导教案1.识记 A 默写常有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剖析综合 C( 1)挑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3)剖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
4.鉴赏谈论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谈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一、实词“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是指依照详细语境理解常有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所谓“常有实词”是指:(1) 纲领规定的120 个实词; (2) 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次较高的 340 个常用实词。
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
实词考察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常常是确立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照语境理解辨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考察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此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察是重中之重。
从词性上说,主要重视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一)、通假字1.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邻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能够写这个,也能够写那个。
如“知”和“智”。
2.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邻近、意义绝不相关的字,古代有时也能够借代。
这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本无其字,语言中已有某词,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
如语言中已经有第二人称代词 r ǔ,却没有创建出表达的字体,于是借用“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
所以“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
另一种状况是本有其字,但是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尔后商定俗成,别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
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5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含答案)
教材整合 必修5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乃瞻衡宇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餐而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征一国者[: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夙遭闵凶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
第二讲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的是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或者作用。
近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呈逐渐淡化的趋势,课标全国卷已经取消了专门的虚词考查题,但虚词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翻译句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必要进行分类归纳、比较鉴别。
典题探究【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
岐少明经,有才艺。
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
会河东太守刘祐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
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
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
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
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
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
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
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
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
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
”迎入上堂,飨.之极欢。
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
三府闻之,同时并辟。
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
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
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
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
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
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
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
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
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学案(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送方希则序欧阳修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
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激云尔。
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
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
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
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
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
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②,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
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佯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 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②沉冥郁堙:埋没湮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奇:命运不好B.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枉:冤枉C.岂假.予佯言之哉假:假装,冒充D.操觚率然,辞不逮.意逮:及,达到解析:选C 假:借助,凭借。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学案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
最常见的有判断 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古代汉语 中的一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为新的句式所取代,因此考生要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式细致区分。
解答这类题,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是前提,须要注意两个问题:1.学会审题。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 也”或“乃”“即”“皆”“则”等做标志;被动句多以“为”“为……所……”“见”“于”“见…… 于……”等做标志。
(2)容易被忽略的几种特殊句式要格外注意。
如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标志的 被动句、无标志的判断句、省略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2.学会答题。
要掌握各种特殊句式的固定翻译格式。
(1)判断句。
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2)被动句。
必须加上“被”字。
(3)倒装句。
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语序调正常。
(4)省略句。
必须用 “补”的方法补出省略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5)固定句式。
一般有固定的意思,不可望文生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蚊对 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 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方孝孺,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 宁海人,字希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直,一字希 古,号逊志,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 曾以“逊志”“此非噆吾血者耶?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 名其书斋,因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 (人教版高三)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 (人教版高三)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准确翻译文言句子【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B级(识记、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常见文言实词;(2)虚词;(3)文言句式能力层级:C级(综合分析、鉴赏评价)(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一部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如“引”: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丁壮者,引弦而战。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3-4)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3-4)学案“归纳概括”这类试题,命题者在设题时往往会使选项在时间、空间或逻辑上出现错误。
考生要弄清错因的类型,保持高度的敏感,进行准确识别,以免掉入陷阱。
错误类型主要有强加因果、事件杂糅(信息扭曲)、无中生有、颠倒是非、词语误解、张冠李戴等。
1.强加因果。
是指原文中前后两件事并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生拉硬扯使之构成因果关系。
2.事件杂糅(信息扭曲)。
是把两件事或几件事合在一起叙述,故意混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细节。
3.无中生有。
是指原文中没有此意,而选项中凭空增加了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4.颠倒是非。
是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5.词语误解。
这类题往往是对某一个词的解释错了,而其他表述无误。
6.张冠李戴。
是指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或把乙做的事放到甲身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曹彬,宋初著名将领,从小就表现得非同凡响,长大后公私分明,功勋卓著。
他曾出使吴越,并出色完成任务;太祖掌管禁军时,曹彬除了正常的工作,很少与太祖往来,以避嫌。
后讨伐南唐,却能礼遇南唐后主李煜,爱护百姓,不事杀伐。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学案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必修1一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他对晋国无礼,而且还对楚国怀有二心)。
晋军.(驻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这是我的过错啊)。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③夜缒.(用绳子把人或物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义为行使的人)之往来,共.(通“供”,供给)其乏困..(古义为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使……受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①越国以鄙.远(动词,做边邑,以……为边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见识短浅)③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境,边邑)2.封①既东封.郑(动词,做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动词,划定)3.与①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②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表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则名微.而寡众(形容词,细小、细微)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5.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④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提升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一、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遇到断句语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做断句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标志1 词性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
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片段]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5)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1.解释下面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____________(3)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
(2)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3)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2.解释下面句子中“何”的意义和用法。
(1)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 答案(1)疑问代词,“什么”。
(2)疑问代词,“为什么”。
(3)程度副词,“多么”。
3.解释下面句子中“乎”的意义和用法。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____________(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呢”。
(3)介词,相当于“于”“在”。
4.解释下面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____________(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____________答案(1)副词,“才”。
(2)副词,表转折,“竟,却”。
(3)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5.解释下面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2)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3)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答案(1)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2)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3)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
6.解释下面句子中“且”的意义和用法。
(1)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____________(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____________(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____答案(1)副词,“将,将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学案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必修1一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他对晋国无礼,而且还对楚国怀有二心)。
晋军.(驻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这是我的过错啊)。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③夜缒.(用绳子把人或物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义为行使的人)之往来,共.(通“供”,供给)其乏困..(古义为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使……受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①越国以鄙.远(动词,做边邑,以……为边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见识短浅)③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境,边邑)2.封①既东封.郑(动词,做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动词,划定)3.与①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②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表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则名微.而寡众(形容词,细小、细微)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5.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④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
D.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答案 A解析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B.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晋之好”。
答案 C解析《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二荆轲刺秦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如果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拜会)之。
今行而无信.(信物,凭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悬赏)之金(古义是金属的总称)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通“悦”,高兴)见臣,臣乃得有以..(有用来……的)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愿足下更虑之!”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这样,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古义是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乎?”樊於期偏袒..(古义是袒露一只臂膀)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④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⑤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⑥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正眼看。
忤,逆。
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乃令秦武阳为副。
⑦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未来,而为留待。
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太子嫌荆轲走晚了),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通“已”,已经)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通“返”,回来)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名词作动词,上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名词作动词,向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古义是礼品)物,厚遗.(赠送)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⑪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通“震”,恐惧)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比.(并,列)诸侯之列,给.(供)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派使者来让大王知道)。
唯大王命之。
”⑫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⑬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谢罪)曰:“北蛮夷之鄙人..(见识浅陋的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古义是宽容,原谅)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⑭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趁机)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省略主语“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⑮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⑯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音dǐ,掷击)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举起)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遭受)八创。
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生擒、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⑱左右既.(已经,表示一种动作已完成)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发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动词,打开)③东窗事发.(动词,暴露)④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2.兵①不得持尺兵.(名词,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3.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拜访)③顾.计不知所出耳(连词,只是,但是)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4.还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②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环绕)③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旋”,掉转身)5.之①工以药淬之.(第三人称代词)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结构助词,的)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顷之.未发(助词,调节音节作用,不译)6.而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转折)②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连词,表并列)③伏尸而.哭(连词,表修饰)④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7.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③以.次进(介词,按照)④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
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B.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也可称为皇太子,燕太子丹即为此意。
C.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
D.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
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多用以尊称对方。
答案 B解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