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详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详细)
抵押
贷款未到期;本金 或利息逾期90天 以内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91-180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181天—
270天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271天以 上
质押
贷款未到期;本金 或利息逾期90天 以内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91-180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181天—
360天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361天以 上
(二)信用评定等级为二级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连续违约期
数4-6次,本 或息逾期
91-180天以 内
连续违约期数7次以上,本 或息逾期181
天以上
说明:关于分类模型中利率逾期天数的计算方式采用欠息余额倒推法,本金 或利息逾期天数取其最大值。
三级或等外级
贷款未到期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90天 以内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91天-
120天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121天以 上
信用卡透支
逾期天数
60天以下
61-90天
91-180天
181-360天
分类结果
正常款
贷款档次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分类标准
期限内能正常 还本付息
连续违约期 数3次,本 或息逾期90天以内
贷款档次
担保方式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信用
贷款未到期;本金 或利息逾期60天 以内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61天
—90天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91天-
180天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181天以 上
保证
贷款未到期;本金 或利息逾期60天 以内
贷款本金或利 息逾期61天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是指银行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资产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控风险。

这一分类标准对于银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风险状况,还可以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银行业务中,风险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正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将贷款资产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这五个级别分别对应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银行可以根据贷款资产所处的风险级别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正常的贷款资产,银行可以继续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监控;而对于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贷款资产,银行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以尽量减少可能的损失。

其次,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贷款资产的逾期情况、偿还能力、抵押品情况等。

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因此银行在制定五级分类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只有准确地划分贷款资产的风险级别,银行才能更好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另外,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的执行需要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密切合作。

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包括信贷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

这些部门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执行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确保贷款资产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只有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的执行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调整。

银行的业务环境和客户的信用状况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银行五级分类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监测和调整。

只有及时地对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调整,银行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总之,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银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五级分类标准,并严格执行,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一、概述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是指银行将贷款放款的风险等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和坏账类,这五类贷款的实质上是由银行为了规范贷款放款行为而制定的规定。

二、正常类
正常类是指客户业务履行良好,贷款还款定期按时偿还,没有逾期的贷款,贷款拖欠的额度不超过正常拖欠额度。

三、关注类
关注类是指客户的贷款还款存在迟延现象,但是仍在保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而且拖欠金额不超过正常的拖欠额度。

四、可疑类
可疑类是指客户有不良的还款行为,有一定的拖欠义务,但目前还没有丧失还款能力的贷款。

五、损失类
损失类是指客户已经丧失还款能力,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银行可能会承担一定损失的贷款。

六、坏账类
坏账类是指客户的贷款还款已经超出商定期限且无法偿还本息的贷款,贷款已经完全丧失本金和收益。

- 1 -。

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

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

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一、良好类良好类是指贷款资产质量优良、风险较低,未出现逾期情况或逾期未超过90天的贷款。

这类贷款具有规范的贷款金额、期限、贷款用途等,借款人及相关担保人信用状况较好,还款能力稳定。

此类贷款一般不产生重大风险,风险控制工作主要以保持良好类贷款的风险水平为主。

二、关注类关注类是指贷款资产存在一些风险因素,但目前未出现明显逾期情况,累计逾期不超过90天的贷款。

这类贷款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例如借款人经营状况不稳定、贷款担保状况较差、贷款资金运用等。

银行需要加强对这类贷款的风险监控,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三、次级类次级类是指贷款资产已出现明显逾期情况,累计逾期超过90天但未超过180天的贷款。

这类贷款出现了一定的损失或违约风险,贷款回收难度较大。

银行需要对次级类贷款进行催收、诉讼等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

四、可疑类可疑类是指贷款资产逾期超过180天但未超过360天的贷款,或者对贷款资产存在严重违约风险的情况。

这类贷款存在较大风险,银行需要对贷款进行更加积极有力的风险处理,如加大催收力度、采取诉讼行动等。

五、损失类损失类是指贷款资产已经发生实质性损失,或者已经追诉诉讼,但无力偿还或无力实现抵押物价值的贷款。

这类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存在较大的风险损失。

银行需要将这类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清除,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1.透明度原则:贷款五级分类应该以客观和透明的标准进行,能够被各级监管机构、借款人和公众所理解和接受。

2.谨慎性原则:对于出现风险的贷款,银行应该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评估和分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

3.全面性原则:银行应该根据贷款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确保贷款分类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独立性原则:贷款分类应该独立于交易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评估和处理应该建立在客观、公正和独立的基础上。

5.可操作性原则:贷款分类应该能够给监管机构、借款人和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供其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

简述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简述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简述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摘要:一、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简介二、五级分类法的具体分类1.正常类贷款2.关注类贷款3.次级类贷款4.可疑类贷款5.损失类贷款三、五级分类法的意义和作用四、五级分类法在我国的实施与应用正文: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是一种对银行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它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以反映不同风险程度的贷款。

这种分类方法在国际金融界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也在近年来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五级分类制度。

正常类贷款是指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这类贷款风险较低。

关注类贷款则是指尽管尚未出现逾期,但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还款能力出现不稳定迹象,需要密切关注和加强管理的贷款。

当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时,贷款将被分为次级类贷款。

这类贷款的违约风险较高,银行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风险管理。

可疑类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进行追偿,也无法收回全部或大部分贷款本金。

这类贷款的风险巨大,银行需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追讨贷款。

损失类贷款是指银行无法收回的贷款本金和利息。

这类贷款已经发生了损失,银行需要对其进行核销或计提拨备。

五级分类法对银行贷款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银行提前发现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同时,五级分类法还有利于银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贷款资产质量。

在我国,五级分类法的实施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

2002年,我国开始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五级分类法在我国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其严格执行五级分类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它有助于银行识别、评估和管理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资产质量。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一种风险评估方法,用于将贷款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以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

目的是更准确地评估银行贷款的质量和潜在风险。

五级分类的详细标准:
一、正常类:
借款人按时足额还款,无逾期记录,信用良好,符合贷款合同要求,属于正常贷款。

二、关注类:
借款人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但仍能按时还款,或者有逾期记录但已及时还清,信用状况一般,需要密切关注。

三、次级类:
借款人存在较大的还款压力,可能存在逾期或拖欠情况,信用状况较差,需要加强风险控制。

四、可疑类:
借款人存在严重的还款风险,可能存在逾期或拖欠情况,且无法通过催收等手段收回贷款,属于高风险贷款。

五、损失类:
指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已经成为银行的坏账,需要进行核销处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指根据贷款的还款情况将贷款进行分组,以便清晰地表示贷款的风险性。

通常,其中有五个等级:正常、关注、可疑、损失和已损失。

一、正常:
正常还款的贷款被分类为正常状态,即贷款人按时归还贷款本息,而且不存在延期还款或者其它违约行为。

这意味着贷款人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够按时履行债务义务,风险较低。

二、关注:
“关注”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出现违约行为,但尚未超过可疑状态,例如少量拖欠本金或拖欠本金的利息。

此类情况下,贷款的风险水平较高,应加以关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可疑:
“可疑”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拖欠本金或本金利息较多,已超出合同约定,但仍有可能追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此类情况下,贷款的风险较高,应加以重视,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损失:
“损失”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拖欠本息较多,已超出合同约定,且已无可能追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贷款风险较高,银行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防风险扩大。

五、已损失:
“已损失”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已拖欠本息较多,超出合同约定,且无可能追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此类贷款风险极高,银行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防风险扩大。

总之,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示贷款的风险性,便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最终达到维护客户权益的目的。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速融100小编就五中贷款分类具体详情为大家做一下分析。

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按照贷款合同正常履行贷款偿还义务,并且没有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存在,银行可以对借款人还贷状况有充分的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是指目前来看借贷人有一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消极因素,从而影响借贷人的偿还能力,贷款损失的概率不超过5%。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借款人单纯的依靠正常营业收入已经无法正常偿还贷款本息,借贷人只有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的方式才能偿还贷款本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是指款人已经没有能力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就算通过处分资产或执行抵押或担保的方式进行处理也会造成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数目不能有明确的答案,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丧失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无论采取任何办法贷款注定是要损失的,或许还可以挽回极少数的损失,但也是微乎其微,在银行看来已经没有必要对借贷人的资产账目做任何保留了,借贷人在履行法律程序后银行会对其进行注销,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如下:
1、正常贷款: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或借款人未正常还款属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2、关注贷款:借款人虽能还本付息,但已存在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

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正常收入已不能保证及时、全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对外借款、保证人、保险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或处理抵(质)押物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4、可疑贷款:贷款银行已要求借款人及有关责任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处理抵(质)押物,预计贷款可能发生一定损失,但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

5、损失贷款: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履衍保证、保险责任和处理抵(质)押物后仍未能清偿的贷款及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是指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状况等因素,将银行贷款分为优质资产、良好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和特别关注资产五类。

1. 优质资产:借款人偿还能力极强,还款记录良好,清偿风险很小,不需要设置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2. 良好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稍微弱一些,但是有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可控。

需要设置少量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3. 可疑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但是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跟踪管理和催收,同时设置较高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4. 损失资产:借款人已经严重违约或破产,对银行造成损失,需要全额核销贷款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5. 特别关注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有可能违约或破产,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和高强度的跟踪管理,同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以下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以下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归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归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归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2.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归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归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归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

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

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是银行贷款管理的重要内容,五级分类标准通过对借款人的经营能力、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将贷款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以帮助银行有效地管理风险,保障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

以下是五级分类的定义和标准:
1.正常贷款
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正常,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

标准:借款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且信用记录良好。

2.关注贷款
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存在一定问题,但仍有可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

标准:借款人的收入来源稳定性不足,或者贷款违约记录较频繁,但整体上还款能力尚可维持。

3.次级贷款
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按时足额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较低。

标准:借款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负债过重,或者有较频繁的贷款违约记录,导致还款能力明显下降。

4.可疑贷款
定义:借款人无法按时足额偿还贷款,存在较大风险。

标准: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出现严重负债,导致还款能力丧失。

5.损失贷款
定义: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银行确认该笔贷款无法收回。

标准:借款人因经营破产、资不抵债等原因无法偿还贷款,银行经过尝试追偿后确认无法收回。

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贷款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贷款风险的评估和分类,帮助银行有效地管理风险,保障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

同时,五级分类标准也
是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通常指的是银行根据贷款逾期等因素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的标准。

具体标准如下:
1. 正常类:贷款按期偿还,并已约定好还款计划的贷款。

2. 关注类: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密切注意或者进行关注但仍可偿还的贷款,如主要经济指标下降、经营发生轻微问题等。

3. 次级类:还款期限已经到期但仍未偿还或者逾期30天内偿还的贷款,贷款人能够偿还利息以及部分本金。

4. 可疑类:逾期超过90天或者其它因素引起的风险信号,贷款人能够偿还部分利息但不能偿还本金。

5. 损失类: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或者收回难度极大,已发生的损失不足以通过强制执行或者其他手段挽回的贷款。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1. 一级贷款:一级贷款通常指金融机构放出的最高等级贷款,
可以极大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并取得最大收益率。

企业因低风险、良好经营状况和良好信用状况而获得一级贷款,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利率。

2. 二级贷款:二级贷款指的是金融机构认为企业风险较大而发
放的贷款。

这一类型的贷款支持企业进行营运,但是企业必须承担更高的利率。

3. 三级贷款:三级贷款指的是企业风险较大的贷款,由于企业
存在较高的风险,银行会收取较高的利率。

4. 四级贷款:四级贷款是指银行认为企业风险极高的贷款。


于企业存在高风险,四级贷款利率极高,而且常常会要求企业提供担保。

5. 五级贷款:五级贷款是指金融机构最高级别的贷款,它是最
高风险的贷款。

由于市场和企业存在高风险,五级贷款的利息率极高,而且可能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品或其他形式的担保,以确保收回贷款。

- 1 -。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评估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依据。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对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和业务经营至关重要。

首先,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是指根据贷款资产的违约程度和风险程度,将贷款资产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分类。

这五个分类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正常分类是指贷款资产的偿还情况良好,风险程度低;关注分类是指贷款资产的偿还情况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银行的关注;次级分类是指贷款资产的违约风险较高,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可疑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出现了严重的违约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准备金计提;损失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已经无法收回,需要进行核销和计提损失准备。

其次,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通过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银行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对于正常分类的贷款资产,银行可以继续监控,保持良好的贷款质量;对于关注分类的贷款资产,银行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对于次级分类、可疑分类和损失分类的贷款资产,银行可以及时进行准备金计提和核销,有效应对不良资产的风险。

再次,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通过对贷款资产的分类管理,银行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资产,避免不良资产的继续扩大,保护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时,银行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风险定价,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降低资产损失,提高盈利能力。

最后,银行五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通过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银行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同时,银行可以更加科学地配置资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综上所述,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它的建立和应用对于银行的风险控制、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通常根据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程度对其进行五级分类,以便进行风险管理和计提坏账准备金。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正常类(Performing):贷款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没有逾期。

关注类(Special Mention):贷款存在一些风险迹象,但尚未出现逾期。

例如,借款人经营状况有所下滑或收入不稳定,但仍能按时偿还。

不良类(Substandard):贷款出现了逾期,但仍有部分偿还能力。

贷款被认为存在较高的风险,但仍有希望进行部分回收。

可疑类(Doubtful):贷款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逾期,偿还能力较弱。

贷款被认为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可能无法完全回收。

损失类(Loss):贷款被认为无法收回或回收金额极少,银行已经确认无法获得偿还。

通常,这些贷款会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这些分类可根据各个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具体政策和规定而有所不同。

此外,不同类型的贷款(如个人贷款、商业贷款、房屋贷款等)可能会有额外的分类或细分。

银行根据其内部风险管理需求和监管要求,会对贷款进行定期的分类和评估,以确保贷款风险的准确识别和适当管理。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关注类参考特征: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b.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c.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d.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e.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

g.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资料之一:关注类贷款,其他银行还列举如下特征:借款还款意愿;贷款抵押物、质押物价格下降,或银行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银行未能对贷款实施有效的监督或档案丢失。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次级类:(1)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2)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债务;(3)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4)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贷款的;(5)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6)借款人处于半停产状态且担保为一般或者较差的;(7)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8)可还本付息的重组贷款;(9)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10)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可疑类;(11)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发放的贷款;(12)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含)。

次级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

b.借款人正常营业收入和所提供的担保都无法保证银行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c.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需要对该笔贷款借款合同的还款条款作出较大调整。

d.贷款逾期(含展期后)90天以上至180天(含)。

e.本笔贷款欠息90天以上至180天(含)。

资料之二:次级贷款,其它银行还举例如下特征:借款人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支付出现困难,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妨碍债务的清偿,预计贷款损失在30%以下,贷款本金逾期91天至180天(含)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可疑类:(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建状态;(2)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3)借款人进入清算程序;(4)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5)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6)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7)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8)贷款重组后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10)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

可疑类参考特征:a.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经银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后,贷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

b.借款人连续半年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收入来源不稳定,即使执行担保,贷款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c.因资金短缺、经营恶化、诉讼等原因,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的贷款。

d.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且当年继续亏损。

e.银行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贷款不能足额清偿且损失较大。

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180天以上。

g.本笔贷款欠息180天以上。

资料之三:可疑类贷款,专业银行举例尚有:预计贷款损失率在30%—90%之间;贷款本金逾期人(含展期后)180以上。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损失类:(1)借款人因依法解散、关闭、撤销、宣告破产终止法人资格,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借款人及其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2)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且复工无望,或者产品无市场,严重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其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3)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4)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或者保险赔偿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贷款,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或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5)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判处刑罚,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农村信用社依法追偿后无法收回的贷款;(6)借款人及其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农村信用社仍无法收回的贷款;(7)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帐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8)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农村信用社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9)银行卡被伪造、冒用、骗领而发生的应由农村信用社承担的净损失;(10)助学贷款逾期后,农村信用社在确定的有效追索期内,并依法处置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向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11)农村信用社发生的除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以外的其他逾期3年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2)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

(13)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50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之一的信贷资产;(14)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即使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预计贷款损失率超过85%。

损失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银行经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b.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已保险补偿后,确实无能力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银行经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c.借款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银行经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d.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贷款,又无其他贷款承担者,银行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e.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后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银行仍然无法收回的贷款。

f.由于上述a至e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贷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贷资产接受费用,小于贷款办席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g.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授予上述a至f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银行经追偿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h.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资料之四:损失类贷款,专业银行举例尚有:经国税部门未能核销的贷款;预计贷款损失在90%以上。

说明:1.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的基本分类标准是各类贷款的风险表现基本特征形式,采用的是列举法,不可能穷尽。

它们只是贷款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

2.分类中,关键是要把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的损失程度,并结合担保分析后进行初分结果调整,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