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大同老照片

合集下载

山西大同古城简介

山西大同古城简介

山西大同古城简介
山西大同古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

大同古城建在阳冈山脚下,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秦始皇时期就建有城池。

大同古城东临太行山,西臨阳冈山,四周环山而易守难攻,故称“天然城”。

大同古城具有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景观特色,有“中国一半古城一半水乡”之称。

大同古城内保存有清雍正时期的康熙御碑、太行山山神祠、大同监狱、大同故宫、大同文苑、泰山殿神像等许多历史遗迹,值得游客仔细欣赏。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2年左右,从那时起,这个地区就开始有人类的活动。

在早期,大同是由匈奴族控制的地方,后来逐渐成为北方边疆的重要城市。

到了公元7世纪末,大同成为北魏的都城,此后几个朝代相继统治该地,包括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

唐朝时期,大同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大同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

从10世纪开始,辽朝、金朝和元朝相继统治该地,大同成为北方边疆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明朝时期,大同重新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不过,在明朝晚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同再次陷入困境。

到了清朝,大同成为山西的省会。

清朝统治期间,大同逐渐恢复了一些繁荣,但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乱和灾难,城市的面貌也多次改变。

20世纪初,大同成为山西重要的火车和煤炭运输枢纽,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同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近年来,大同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投入,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

大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的来说,大同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变迁。

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的工业城市,大同一直在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光辉岁月——大同历史沿革

光辉岁月——大同历史沿革

光辉岁月——大同历史沿革塞外古城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她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威武雄壮的篇章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从而名著典籍,显赫中外。

1976年至1977年间,在城西8.5公里处青磁窑村的考古发掘中,获得了一千多件打制石制品,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据鉴定,其历史有十万年之久。

另外在城西高山镇附近和云冈南梁等地,发现了一批磨制的细石器和许多陶片(在沿长城的大同一段,也发现有这种文化的分布)。

经考古判断,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文化,距今大约为一万年左右。

这些文物充分说明,早在十万年至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着,并以惊人的毅力,用简陋的石制工具,创造着远古的文化。

有关大同的历史,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

根据记载,夏、商之际即有居民在此定居。

春秋初期,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楼烦”占据(《史记·匈奴传》)。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七雄争霸期间,三晋之一的赵国逐渐强大起来。

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史记·匈奴传》)。

此时,大同东北属代郡,西南属雁门郡,赵国名将李牧常镇守在这一带,以“备匈奴”。

李牧训练了一支包括骑士、勇士和射士的十多万强大的边防军,修筑报警的烽火台,以及部分地段的长城,使匈奴不敢轻易入犯。

显然,此时的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在全国设置三十六郡。

大同当时隶属雁门郡。

为防御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又调集民众修建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并在大同城西的十里河谷修建了武周塞,以防备胡人的入侵。

同时,还在长城沿线修筑连结九原、云中、雁门、代郡、渔阳等重镇而至碣石的驰道,以便于调动军队和运输。

在这条北部防线上,大同地区是守备重点之一。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为镇压陈涉、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抽调了大批兵力,造成了边防空虚,致使匈奴乘虚占领了大同。

关于大同古城的资料

关于大同古城的资料

关于大同古城的资料
大同古城:
一、历史沿革
1.宋朝:大同古城始建于宋朝,是南宋一位宰相河北赵宝的得意之作。

当时的红山中都建有官府,大同古城就是其中之一,雄踞着河北西部边境的中心位置,镶嵌在金色山川间,被誉为“河北东皇”。

2.元、明时期:随着地缘政治的运动,大同古城以易主继承,在元朝和明朝时期更进一步发展。

元朝改建大同古城,把木墙变成砖墙,古城的规模更加宏大壮观,形成了一个圆方型的古城,并把它修建成宏伟的陵墓形状,朝拜天子之用。

明朝时期,大同古城繁荣发展,成为一座宫殿橱窗参天、古建筑纵横交错的繁华古城。

二、产业特色
1.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叶,大同古城捕捉到了工业革命的礁石,现在古城拥有多座现代化企业,d大同产业业态多元,以工业为主导,其次是农牧业和服务业,而采矿工业及造纸业也是传统产业。

2.旅游资源:除了工业产业外,大同古城也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拥有数座古迹和古建筑,吸引旅游者不断涌入,让大同古城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得到提升。

三、景点介绍
1.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大同古城西南角,是物种馆,也是一座精美的古建筑,历史悠久,起源于宋朝,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墙体装饰有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地理图,里面有很多宋元时期的瓷器,大约二百件。

2.长白山:长白山景区位于大同古城南面,是一座天然历史文化名山,古代舆图中就有其踪迹,也是宋代通向辽西的咽白通道的尽头,遍植着珍稀植物,是弘扬宋元文化的重要景点。

大同历史

大同历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史上曾经一度繁华的城市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直到顺治九年(1652)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间里,大同又陆续重修与新建了楼阁寺观和街道。清世祖顺治十三年(1656)对大同城进行全面修治”顺治八年(1651)重修云冈石窟。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农历七月清政府下令,恢复北岳恒山在大同浑源 的祭祀,纠正了在河北曲阳恒山之假说。康熙二年(1663)建圆通寺;八年(1669)建马王庙;二十二年(1683)建武成王庙;康熙三十五年(1696)亲征厄鲁特噶尔丹,冬十二月回銮,九日幸石窟寺,题“庄严法相”匾。十日幸大同。嘉庆十年(1805)建灵感白衣寺、海藏寺;二十二年(1817)建清凉寺;道光年间建龙王庙、太平寺、天尊庙及火神庙等。明清大同寺院林立,庵堂相望,俨然是个佛国世界。“大同可为福地宝城”。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大同府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民国2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10月15日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统辖雁北13县。1939年改为伪"晋北政厅",隶属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为伪"大同省公署"。隶属伪“蒙古自治邦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以北同蒲铁路和京包铁路为界,建立了东西大同县。东大同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大同县属晋绥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为国民党政府所统治,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辖雁北10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1947年军政分家改为"八、十、十一"三个专署,大同为“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雁北专员公署"、"雁北防卫司令部"驻在大同城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这座塞上古城从此获得了新生。析大同县,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全市划为5个区。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划归山西省,为山西省省辖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1982年2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1993年的7月,原雁北行署撤销,原雁北地区所属七县,划归大同市。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 共32页PPT资料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 共32页PPT资料

内容丰富多彩著称。在千余座大小佛像之间漫步,不仅能
够受到佛教文化的强烈浸染,更能够从这些佛像身上看到
他背后的故事——那千百工匠以锤凿之举雕琢出了人类史
上这伟大的石窟艺术。
九龙壁
• 大同九龙壁位于市区大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 桂府前的照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 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四
十五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我国规模最
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而成。在经历了
“太武灭佛”、“文成复法”后,北魏文成帝和
中国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和道教重要发祥地。
恒山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英才传说等等无不卓然
成景,奇趣盎然,景色独具魅力。左右对峙的东壁天峰岭和西壁翠屏山,断
崖绿带,岩层清晰,美如画卷;两壁之间的金龙峡,峡谷幽深,峭壁侧立,
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历来便为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大字岭间的4
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与第一对龙大致相同,形成了基本对称的图案;第
三对龙为紫色。这是两条飞舞中的龙,其形态与前者大不相同,神情凶猛暴怒,大有
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两端的龙),呈黄绿色,姿态飞扬,气宇轩昂。
平年间(公元460年—公元465年)云冈石窟开始
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
建成,前后计60多年。据《水经注》记载,当时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 如今,整个云冈石窟可分为东、 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 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各 式洞窟疏密有致地镶在云冈半 腰。其中,东部的石窟多以造 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 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 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 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 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 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东、中、西三个部分各有所长, 相互补充,从而使整座石窟外 表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 细腻,主题突出。

山西大同古城墙介绍

山西大同古城墙介绍

山西大同古城墙介绍
山西大同古城墙是一座明代所建的城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

大同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是一座专门用于防御的城墙,全长达11.5公里,呈环形围绕着城市中心区域。

这座古城墙由城墙、城门、角楼、敌楼等建筑组成,是明代中国城堡建筑的代表之一。

城墙高约12米,宽达10米,用夯土、石料、青砖等建筑材料精心构建。

城墙共有6个城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望津门和马家沟门。

另外还有26个敌楼和18个角楼,形式各异,雄伟壮观。

在大同古城墙内,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防御思想,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古城墙与大同市中心现代城市街区的融合,成为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

近年来,大同市政府加强了古城墙的保护和修缮,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大同记忆,很多图片值得珍藏哦

大同记忆,很多图片值得珍藏哦

大同记忆,很多图片值得珍藏哦It‘s Datong China 岁月沧桑,倏忽远去,百年也只是弹指一瞬。

我们住的大同市又有着怎样的风貌呢?是否还记得曾经的街巷、名迹呢?天空展无限高阔,大也;人类共一片土地,同也。

是谓大同。

天生云霓霞彩,百象有序;地产花木鸟兽,万物尊规。

故大而类异,同则和美。

对一个城市历史作系统梳理,大同具象鲜明;于宏阔时空领域作多元多维透视观照,大同旋转若一座诗意星体。

走进历史深水区钩沉诗意的碎片折光亦幻亦真的影像……5-10年前的照片鼓楼西街.前面的左右两边,是'北方电器'和“鼓楼电脑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雕像红旗广场永泰公园,纪念碑,小编小学时,学校组织带小白花扫墓,如今不在了2009年拆了,昔日工人文化宫蓝浪洗涤剂厂,呵呵哈哈,家在这住的,肯定知道旁边有个网吧叫科利华泰和春贵宾楼以前老去逛的商场移动大楼东信商贸城,开了不几年,在东关附近,对面是御鑫商贸城马踏飞燕! 在新世纪广场的附近的转盘东方广场,国美电器70年代的照片鼓楼工人文化宫九龙壁博物馆吧三医院岗魏都大道,哈哈如今变化太大了红旗商城内部那会蔬菜吃的放心大同煤矿,永定庄坑大同展览馆红旗广场全景帅府街、四牌楼西南角、旧钟楼旧貌早期火车站80年代春节黑白街照以前过年很红火啊30、40、50、60年代大同街、景照30年代和50年代的鼓楼大北街,还有黄包车大北街大南街摘自爱我大同吧@张大集:上世纪五十年代,烟洒公司下属的门市部按大流水排名。

一号店在大南街,二号店在小南街,九号店在大西街(后来的副食商场),十号店在大东街(九龙影院),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这事儿,得问九十岁的老人才行,八十岁的人也恐怕记不清了。

大西街66年大西街云岗饭店大东街这是现如今的沃尔玛,格兰云天位置30年代北门安益街原南关极乐寺门前牌坊建国初期小南街兴国寺五龙壁原兴国寺山门南关文昌阁改造前的四牌楼四牌楼东北角九章号九龙巷里清真大寺再来点更早,估计是1900年左右的1907年10月22日鼓楼城外西平楼1970年大同府城门大同北城门重建前毁于民国,红锡包香烟广告?大同府街道这可是仿古街?药王庙朱衣阁清朝四牌楼云岗,观音堂爷爷那辈的爷爷辈吧大同清朝古典女性很好看吧2015年今天的大同毅力了几百年以后今天的鼓楼城墙关帝庙伦敦街御河来自腾讯地图再来选自大同吧的近期魅力大同。

新大同,旧大同,大同大同大不同_大同吧_贴吧

新大同,旧大同,大同大同大不同_大同吧_贴吧

好了,书归正传。
●四大街,毋庸置疑:按四个城门名字叫的四条主街——西街清远、东街和阳、南街永泰、北街武定;太阳春白雪的名字了~在此对我们的祖先表示深深的敬意!
●八大巷,显然应公平分配到四隅(实际上,各隅的发达程度确实也不相上下,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西北官府区、东北皇家区、西南寺庙区、东南文化区,商业制造业并豪门私宅穿插其间)。每隅两街,纵横各一,且应是四座街楼(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登临所望之处,这样就简单了:西北区——帅府街司令部街;东北——太平街东华门;西南——院巷鼓楼西街;东南——李怀角鼓楼东街;
上联:采梁山望御河,大同盼来耿彦波;
下联:新御东旧平城,云中从此大不同。
横批;《把耿留住》
●有原汁原味的古董: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五龙壁、鼓楼、雁塔、法华寺等;
●也有曾濒临灭顶后又修缮和重建的半文物:关帝庙、府文庙、朝阳寺、圆通寺、大清真寺、纯阳宫、府衙(现一中院内)、赵承绶宅(现永和私房菜)等;
●还有破坏殆尽甚至不留痕迹的遗址:
李白壮观太出奇,多了一点添新意;
代王府前九龙壁,五彩斑斓世称奇;
上下华严辽代建,面朝东方不多见;
云冈景区观音堂,三龙照壁显辉煌;
广灵城南水神堂,胜似江南小水乡;
平型关前显威风,日本鬼丧胆失魂;
西坪城北昊天寺,香火不断也出奇;
三五年,看云中,晋显中华大同城。
2009-7-1 00:04 回复
121.30.104.*2楼
大同城,名声远,城墙残破无人管;
领导人,好多任,名城荣誉败坏尽;
零八年,换市长,恢复名城有指望;
修道路,拆违建,绿地多了马路宽;
大同古城与我国所有没有依水而建的北方古城一样,街巷布置采用的是唐、宋、明通行的“正南正北里坊式”的城市布局,街道大体来说按棋盘式格局布置的。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郭琦 席会东地图故事明代地图见证了明代万历年间山西大同城的发展历程,是大同城市形态演变和功能转型的缩影。

万历朝之前,明蒙关系紧张,明朝北部边防形势严峻,大同城防严整,边墙林立,雉堞云连,屯堡遍布。

隆庆和议后,明蒙关系缓和,大同城的形态功能随之转变。

万历朝之后,大同城不再增筑屯堡,明蒙马市贸易推动大同城及其所属边堡向边贸商业城镇转变,大同城市建设工程随之加速,城内商业设施迅速增多,军事功能相应减弱。

明代大同镇城及其附属军堡的发展演变轨迹,成为我国北方边疆城镇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长城内外汉蒙的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明万历大同农业衰退与边防强化明朝万历时期(1573年 ~1620年),中国正处在“明清小冰期”的鼎盛期,此时北方普遍低温,农业歉收。

大同因地处长城农牧交错地带,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有“十年九旱”之说,农业生产环境趋于恶化。

且大同为京师藩屏之军事重镇,承担防御北方蒙古部族的军事重任,朝廷不断大规模迁入军户,本已堪忧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物产难以承载更多的人类生活需求,人地矛盾愈发尖锐。

针对这一局面,朝廷在大同推行大规模屯田措施,不断开垦土地,力图增加粮食产量,提高自给率。

屯田的发展虽对驻军补给和边防安全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粗放经营的军屯、盲目逐利的商屯,给大同的地表森林植被带来破坏,土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愈发严重。

春季青黄不接之际,大同的粮价更是剧烈上涨。

古代应对灾害的手段落后,灾疫的出现对人口和农业都是毁灭性打击。

万历年,山西两次疫情大爆发都是从大同地区开始的。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爆发,十室九病,全家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感染者接踵死亡。

这次疫情传染性极强,首先向南波及太原府境,第二年又向西部扩散,万历九年朔州、威远地区疫情严重。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大同府又爆发新一轮鼠疫,加上同年四月大同属县旱灾和九月传染病,局势进一步恶化。

论大同城墙的修复与利用

论大同城墙的修复与利用

论大同城墙的修复与利用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3期摘要:进一步做好我国遗产保护修复与利用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文化遗产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价值,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山西大同的城墙修复与利用工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争议,反映出人们对于遗产保护的不同见解和观点。

文章从大同城墙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其修复与利用的对策进行了仔细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同城墙;修复;利用0 引言山西大同的古城墙建筑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建筑形式保留完整,成为当地最醒目的地标性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

早在十几年前,相关部门就开始对是否对大同城墙进行修复进行了探讨。

修复难度比较大、修复方法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等都是大同古城墙修复的阻碍。

如何在遵循文物修复原则的同时,实现创新与突破,是目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大同城墙的修复与利用工作做了仔细的研究与分析。

1 大同城墙的相关概述1.1 城墙的地理位置本文所论述的城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处于山西最北部,与蒙古高原接壤,可以说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汇点,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同是全国首次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中国古都排名中位列第九,有着“巍然重镇”的称号。

目前,在大同这座古城内有国保单位4处,省保2处,市保18处,不可移动文物109处。

1.2 城墙概述大同城墙位于大同的市区中心,城墙主要是以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墙体由三合土、青砖制成。

面积约3.28平方千米,周长约7.2千米,整体形状呈正方形,高14米,整体宽度约15米,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而成的。

现存的主城门有四个—东有和阳门、南有永泰门、西有清远门、北有武定门。

同时配备相关军事设施,如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照壁、马道、正楼、瓮城、箭楼、文峰塔、垛墙、女儿墙、通风孔、吊桥、关城等。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 2、秦实行强制移民政策,迁六国富户12万 到咸阳,使咸阳的城市人口空前增加,估 计是世界上第一个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46
第二节 汉代的城市
•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兴盛时 期,城市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自西汉末 年的战乱始,直至隋唐,中国城市的发展 才达到了它的第二个高潮。
47
一、长安的发展
40
第一节 秦代的城市
41
一、秦朝统一与城市的发展
• 1、城市数量大约有800—900个左右,其中 规模较大的有250个左右。
• 2、随着国家的统一,及不断地开疆辟土, 在一些当时所谓的边疆地区如五岭、滇黔 、长城沿线都出现了城市的影子。
42
二 首都郡县制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
• 秦朝统一六国之初,将全国分为36郡。郡 下设县,而县级政权都设在城市之中。建 立了以朝廷所在城市为中心,以郡县城市 为网络分布状的封建大一统的首都郡县制 城市体系。
51
• 汉代城市建有城墙,并在城墙外挖有护城 河。城墙都修有城门,除了启闭式城门外 ,又出现了用辘轳提升的悬门和跨越城壕 的吊桥,同时还出现了瓮城。
52
三、长安的城市规划
• 1、宫殿建筑比重较大。 • 2、城区开始按闾里制修建。城市以官府衙
署为中心,进行功能分区,如手工业区、 市场区、居住区等等。
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61
62
第二节 唐代城市的发展

大同平城记忆馆简介

大同平城记忆馆简介

大同平城记忆馆简介
大同平城记忆馆位于大同市古城北门,是一座展示大同城市记忆的博物馆。

大同市平城记忆馆于2011年5月15日开馆,是由大同市、平城区两级政府投资兴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全国第一家城市记忆博物馆。

大同平城记忆馆设在原大同市一中、大同市公安局、大同日报社印刷厂、大同报社印刷厂(印刷厂旧址)和原大同煤校旧址等6个旧址。

经过数年的建设和发展,平城记忆馆已初具规模,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

馆内拥有历史资料3万余件,其中有老照片1万多张,文物千余件。

这些藏品真实地再现了大同自北朝以来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变迁,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和发展轨迹。

目前,平城记忆馆已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山西省文明单位和山西省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已成为大同市的文化新名片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1 —1 —。

古城大同的历史与变迁?

古城大同的历史与变迁?

古城大同的历史与变迁?大同古城自秦汉建立城邑,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距今已有2200多年,城市的名称屡有变化,城市布局和规模也因政治需要或军事防御有所损益,但其位置始终未发生大的变动。

现存的明代府城和北面的操场城,大部分城垣存在早、中、晚三期墙体相互倾斜挤靠叠压的现象,较晚的墙体依次倾斜靠压在较早的墙体上,从早期到晚期为自内而外的方向排列,真实显示出大同古城从秦汉县邑、北魏京师、辽金陪都、隋唐军镇到明清重镇的历史变迁。

补充:大同古称平城,或称云州、云中,建城历史悠久,曾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古城位于大同市城区和南郊,自秦汉建立城邑至明清以来,城市的名称屡有变化,城市布局和规模也因政治需要或军事防御有所损益,但其位置却未发生大的变动,这在我国城建史上是不多见的。

大同属于古今重叠型的城市,早期城址遗迹大多被晚期城址和现代城市叠压或打破,给考古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就对北魏平城作过考察和研究[1]。

文化大革命后,进一步的城市考古工作逐渐展开,历史时期地方城址的调查就是从大同城开始的[2]。

80年代以来,省、市文物部门和当地学者作了许多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①。

2004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与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平城考古队②,全面启动北魏平城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入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搞清大同古城从秦汉至明清时期分布范围及其演变规律。

一、秦汉时期的县邑秦汉时期的平城是雁门郡所辖的县城,属并州刺史部。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高祖自往击之。

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

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後罢去。

”[3]这是大同立邑最早的确切文献记载。

由于著名的“白登之战”,平城闻名天下。

西汉中后期,在此设置了雁门郡东部都尉治所,驻有边兵,抗击匈奴,平城成为北边长城内的军事重镇。

大同历史简介及讲解

大同历史简介及讲解

大同历史简介及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车将行驶在大同的高速公路上,一路向北,沿着黄河岸边的古长城,经高平、阳高、朔州、灵丘到大同。

大同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和钢铁工业基地。

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39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1家,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

全市现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56亿吨,是中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大同还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名城。

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春秋时属燕;战国时为燕都;秦汉时属云中(今大同),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99年—105年)为云中(今大同)郡治。

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后,为了巩固政权和统一北方,先后于公元423年和476年在大同设平城京;公元493年置北周(都城长安),为其陪都。

隋代先后为隋朝和唐朝的陪都;唐高祖武德
六年(623)改称华州(今陕西华县);武德八年(625)唐王李渊改华州为天策上京;贞观十二年(638)改称晋州;显庆元年(656)改为天德军;贞观四年改天德军为大同府。

—— 1 —1 —。

大同的名胜古迹

大同的名胜古迹

大同的名胜古迹大同,被誉为“万里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古迹遗址。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古迹源远流长,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它已经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

大同有众多的古迹,比如有一百多个古代的遗址,还有一百多个宋元时期的古迹和一百三十多个明清时期的古迹,它们分布在大同市内的街区和乡镇,展示出悠久的文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迹是在大同京城之中的东大街,它是一条宽阔的街道,路旁种满柳树和梧桐树,街道上有一百二十多处古迹,有宋元时期的古迹,穿越宋元,走在东大街上,你会感受到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气息。

东大街的最初起源是大同历史悠久的古城。

古城曾作为大同的行政中心,是大同社会的一个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的熏陶。

有着百余个古迹遗址,更是古城文化的象征。

大同古城曾是大同京城核心地带,是大同军机处的重要城内要塞,其中最有名的古迹是同龙塔,也被称为一重塔、古塔城、黄河塔,它是宋朝建造的玉环型砖石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之久,其历史文化价值备受赞咏。

其它古迹还有古墓葬、古代游览点、修道院、古庙宇以及少数民族的古迹,都可以清楚看到大同文化的精彩历史。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其他古迹,比如:大同瓷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瓷窑,据记载,大同县是晋代瓷器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地区;古街巷是保持了宋元时期古街巷原貌的一条古街;大同国际滑雪场也是当地文化景观的标志,是举世闻名的滑雪胜地;财神庙是一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庙,至今仍然有大同人认为,每年财神庙的完工庆典都是大同人民所热爱的节日;紫禁城大同分局位于大同市河西走廊,是一座清朝建造的大型古代宫苑,建筑精美,充满历史色彩;大同清真寺作为大同文化的象征,是大同重要的宗教场所,清真寺建筑精美,造型独特,古朴典雅。

以上就是大同的名胜古迹,它们体现出大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了不朽的文明。

大同的古迹景点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人有着浓浓的历史温度,历史悠久的文明宝库是大同的得天独厚之处,也是大同最骄傲的瑰宝之一。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四 军备.战争.革命篇7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四 军备.战争.革命篇7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四——军备.战争.革命篇7图集:清末老照片之四——军备.战争.革命篇7按: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本人平时喜欢浏览和收藏一些老照片,在此,将清末(主要是1911年以前)的部分不系统的、零碎的老照片进行梳理,编辑整理出清末老照片系列图集:之一,疆土.古迹.地图3篇、之二,民俗.民风.民生10篇、之三,皇室.国戚.权贵8篇、之四,军备.战争.革命14篇、之五,文教.医疗.传教1篇、之六,工业.交通.通信2篇、之七,刑具.刑罚.酷刑2篇,共40篇2000多幅图片。

有心者请鉴赏并勘正。

请点击逐一浏览:〔1.1〕〔1.2〕〔1.3〕〔2.1〕〔2.2〕〔2.3〕〔2.4〕〔2.5〕〔2.6〕〔2.7〕〔2.8〕〔2.9〕〔2.10〕〔3.1〕〔3.2〕〔3.3〕〔3.4〕〔3.5〕〔3.6〕〔3.7〕〔3.8〕〔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5.0〕〔6.1〕〔6.2〕〔7.1〕〔7.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照片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

英、俄、法、美、义、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

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

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

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后,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于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

北京东交民巷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Claude MaxwellMacDonald)负责指挥抵抗。

使馆区内被围者约三千人,当中二千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姓147人,儿童76人。

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士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

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

大同古城的景点介绍

大同古城的景点介绍

大同古城的景点介绍大同古城,又称"中国石头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众多古城中的佼佼者。

一、城墙城墙圈绕4.4公里(2.7英里),共有120座城门,呈蜘蛛网状分布于整个城区,很有宏伟气势。

二、燕子楼燕子楼历史悠久,它在元代(1271~1368)和明代(1368~1644)曾有不同形状和结构,受文学家用尽心思创作了无数传世佳话。

三、大同市地道大同市地道位于大同古城山西省大同市城内,历史悠久,从燕子楼古镇内西望,即遥见地道北门,全长达4.4公里(2.7英里)。

四、虎林古墓虎林古墓又名“茅岭古墓”,是明洪武四年(1371)发现的明代著名古墓,里面放置了50而丰富的雕刻艺术,成为学者观赏及研究的珍贵财富。

五、大宅门大宅门位于大同古城山西省大同市城内,历史悠久,是大同古城主要的景观及建筑之一,也是古建筑的最佳代表。

六、童子坑童子坑位于大同古城山西省大同市城内,主要由自然地貌和人为景观构成,现存的坑洞覆盖了大约90英亩的地域,颇受游客青睐。

七、古城湖古城湖位于大同古城山西省大同市城内,是一个非常古老而优美的景点,有一定深度的湖水,最大宽度达50多米,湖里有不少小鱼和荷花。

八、国王陵寝国王陵寝俗称“国王殿”,位于大同古城山西省大同市城内,历史悠久,是明朝“大同王祠”殿宇之一,共有36座大小宫殿,伴有庭院、阶梯和礼堂,在此也可以看到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物。

九、宝华寺宝华寺位于大同古城山西省大同市城内,是明朝著名的佛教寺院。

它有宏伟的建筑,庙宇内有大量的佛像和佛教文物,因此也是明清时期佛教的重要标志。

十、铁冠楼铁冠楼位于大同古城山西省大同市城内,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指定的帝王祠堂,有“国家进念”等篆刻图案,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宝藏。

大同古城的简介

大同古城的简介

大同古城的简介大同古城隶属于大同市平城区,地处平城区中部,是大同市历经中国朝代更迭与历史演变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大同向外界展示的重要窗口。

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

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

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

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

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

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

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

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

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

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

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

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清顺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严重破坏。

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

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

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东城墙、南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并对游客开放。

修复后的东城墙建有瓮城、月城、吊桥、护城河,并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1座,望楼12座。

南城墙不仅修复了瓮城、月城,还有关城和东西耳城。

城墙上建有城楼、文昌阁、箭楼等古建筑楼阁10座,望楼12座,角楼1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年前的大同老照片(45P)
九龙壁,应该是还没有搬迁之前,还是代王府的照壁
旧时的城楼
这个,应该是100年前的云冈石窟,还没有围起来,没有保护,现在的满目苍凉千疮百孔或许有了解释
100年前的云冈石窟,上面的烽火台还在
100年前的大同老街,应该是四牌楼吧
100年前的大同老街,远处的城楼不知是哪一个
这个真心不知道是哪了求真相帝
龙壁,大同的龙壁还真是多啊三龙壁,五龙壁,九龙壁。

钟楼,可惜已经不在了
依稀可见牌匾上文庙两个大字
鼓楼,对于鼓楼的保存下来,真的很庆幸
100年前的大同老街,应该是四牌楼附近
不知道是哪了?求真相帝
这是代王府。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改朝换姓后的苍凉
远处的群山,大同盆地
大同城外孤独的不仅仅是这一个个牌坊
明城墙
大同府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留下的的只剩下仇恨
100年前的云冈石窟
100年前的云冈石窟
被拆掉的钟楼
九龙壁,应该是还没有搬迁之前,还是代王府的照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