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俗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生产 (1)农业。土地所有权,农业耕作的自然条件。作物种类,一年四季生产过程。 农业机具。仪式、禁忌、传说。 (2)林业。山林所处的自然条件。树木种类,育林、护林、采伐过程、方法。特 种经济林木的种类、称呼、用途。有关林业生产的各种信仰、仪式、禁忌和传说。 (3)牧业。牧业民族所处的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季节的生产方式。牲畜的种类 和名称。由放牧影响的牧民的特殊生活习俗。有关牧业的信仰、仪式、禁忌和传 说。 (4)渔、猎。有关渔、猎的自然地理环境,渔、猎对象、种类、名称。四季生产 方式。渔、猎用具及其制作、用途。产品的交换。有关渔、猎的信仰、仪式、禁 忌和传说。 (5)其他。家禽、家畜的饲养,养蚕、染织、编织等。对于手工业、工匠的调查 也属重要内容。 5、交通 (1)水、陆交通设施(航道与道路的开辟、管理)。影响水、陆交通的自然地理 环境条件。 (2)水、陆交通工具的种类(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械等)。运输工具的种类、 制作。和交通有关的贸易交往。 (3)有关交通的信仰、禁忌和传说等。 (4)古老的通讯、联络方式。 6、交易 (1)民间物资交易的传统场合、市场种类、交易时间、货物名称、种类、制作。 (2)与交易有关的社会活动(文化交流、自由恋爱等)。 (3)与交易有关的仪式、禁忌、传说等。

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 1934-2005) 民俗调查 主要内容
文本 (tex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 (texture)
语境 (context)

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
民俗=民俗环境∩民俗承担者∩民俗标志物
民俗是民俗环境、民俗承担者、民俗标志物的互动关系。 民俗环境:民俗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自然的,人文的;历 史的,现实的……) 民俗承担者:传承民俗的群体,包括群体中的重要个体成员, 如德高望重的老人、鼓手、看庙人、主祭者…… 民俗标志物:积累文化含义的具体物件、行为或事件,如筷 子、四合院、旗袍、高跷、春节、舞龙灯、扭秧歌、神话 传说

田野作业法的兴起 19世纪~20世纪初民俗学研究:“图书馆安乐椅 式的研究方法” 20世纪初期,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民俗学研究的 新方法:田野调查法。他强调长期的田野调查工 作,主张要学会调查对象的语言,在调查点要有 两年或更长的时间。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民间故事、传说与神话必须抬到平面的纸面生活 之上,而放到立体的丰富的生活之内……人类学 不要在传教士的庭院、政府的机关或者开垦的家 园等享福的地方,带了铅笔与记事簿或者有时更 来一点威士忌与汽水而听报告人的口述而记故 事……他们应该走到村子里去,应该看土著人在 园子、海滨、丛林等处做工,应该跟他们一起去 航海,到远的沙洲,到生的部落,而且观察他们 在打鱼,在交易……露天的人类学与传闻的笔记 相比,虽然困难,但也极有趣。只有露天的人类 学才会给我们原始人与原始文化的八面玲珑的景 色

第二,社会民俗 1、村落 (1)村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2)村落内的住宅分布,公共设施(寺庙、道路、墓地、公共建筑等), 绘制平面图加以说明。 (3)村落内不同的社会组织。包括经济组织、职业集团、宗教组织、氏 族组织、家庭组织、村规、寨规、家规。 (4)村落的起源历史、重大事件。 (5)有关村落的传说。 2、各种社会和职业集团 (1)政治组织。历来村落政治组织(如土司制度)的沿革。村落中阶层 的划分。政治组织的现在遗存。现在的政治组织。 (2)历来村落政治结构及演变。 (3)各种职业集团。组织形式、名称、活动方式、内容、禁规、处罚和 奖励。这些集团的社会作用。 (4)有关的仪式、禁忌和传说。 3、家族 (1)家族制度的历史沿革。家族组织,家族中各成员的称呼、地位、权 力。 (2)家族内的继承关系,有和仪式。分家。 (3)家属称谓,婚姻关系。 (4)家族内的信仰、家神崇拜仪式与禁忌。家规、家法、家教。
这与当时我国的民俗学运动刚刚发轫,不像后 来意识到田野作业的重要性有关;也与学者 的学术功底和个人兴趣有关,在他们的知识 结构上,大都是以丰富的国学文献为基础。
2.采取审视、鉴定的态度
对于前人记录的民俗资料,我们需要用现代 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予以审视、处理,因为受 条件限制,许多有关资料,由道听途说,随 笔记载而来,并不是认真调查的结果,也未 作过严格核实,而且,一些民俗资料的记录, 掺杂了封建说教和文饰成分,因此,它们不 是纯粹科学的资料,使用时需要有所鉴别。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民俗学界产生了新的理 论,即“表演”(performance,或译“场景”) 理论,并很快占据了民俗学研究的主导地位。它 强调对民俗事项流传和表现的具体场景进行准确 而又细致的描述,无论是民俗事项的文化大环境、 小环境,还是民俗事项传承人的个人背景,包括 教育程度、年龄、职业、性格、地位、身份等, 一直到观众的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提醒:对场景描述的过分具体将导致民俗调查为 调查而调查,从而冲淡了分析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民俗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献学方法
民俗科学包括民俗史、民俗学史, 进行这些研究离不开文献资料, 而且即使研究现在的民俗,也要 参考文献的资料。所以文献学方 法在民俗研究的资料搜集中不可 忽视。文献民俗志(民俗的记录) 是田野民俗志的重要基础。
1.重视古文献中的民俗资料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献极为丰富的国家,许多文献 中保存了著述者搜集的民俗资料,特别是一些 以反映地方风俗为主的著作。如:

B· 马林诺夫斯基 (B· Malinowski 1884-1942)深入 研究太平洋岛国土著文化和神话传说的社会功 能,开创出一个融合人类学派和社会学派的新 分支——功能学派。 《科学的文化理论》(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1944年。中译本名为《文化论》)一书是其功能 主义理论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总结 。
田野作业常用的几种方法
1.随访式。在调查地,随意采访当地居民。优点是常有意 想不到的收获,采访对象处于完全放松的情况,不能事 先作准备;缺点是目的性不强,效率不高。 2.座谈式。通过调查地的文化部门根据当地的情况,物色 调查对象,一般在当地百姓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故 事能手、歌手等。优点是有针对性,效果较好。(宁波 梁祝庙) 3.参与式。要求同吃,同住,同劳动。如董均伦采集山东 沂蒙山区民间故事、 韩燕如搜集内蒙古爬山歌。 4.跟踪式。固定调查点,作多年跟踪调查。


4、人生仪礼 (1)妊娠习俗。对怀孕的特别称呼。妊娠禁忌。 (2)生产、助产方式。对产妇的态度,禁忌。对产妇和婴儿的护理。产 期休息。 (3)婴儿的命名仪式。其他仪式(满月、百日、周岁、免疫及每年的生 日礼)。 (4)成年礼(冠礼、笄礼)。何时举行,仪式(男子割礼、拔牙、文身、 改换服饰;女子的仪式),标志。成年后的社会权力、义务。 (5)婚礼。成婚的年龄,配偶的选择,订婚仪式,婚前准备。婚礼日期 的择定,婚礼仪式,婚后生活。有关婚礼的各种习俗。 (6)丧葬。人死后的丧礼程序。死后处理,报丧。丧礼仪式的做法、名 称、意义。墓地选择、装殓、出殡的方式。葬后的仪礼、信仰、禁忌。 有关丧葬的传说等。 5、岁时民俗 (1)一年中的节日。事件、地点、内容、意义。 (2)有关节日活动与生产、社会生活的关系。 (3)节日与有关的祭祀和娱乐活动。 (4)特殊节日(歌节、庙会等)的时间、过程、内容、意义。 (5)有关节日习俗的传说、信仰、禁忌。

陶立璠《民俗学》列出调查要目:

第一,物质民俗 1、居住 (1)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土质、气候、水利)、各类资源、生产状 况(农、林、牧、副、渔各业)、交通设施等。 (2)住宅(选取典型的)的布局、结构,绘出平面或立体图。住宅内房 间的分配、位置、名称,供何人使用(区别不同身份等)。 (3)火塘或灶的位置,有无特别的意义,有无灶神。 (4)屋内家神供奉的位置。 (5)家具的种类、名称、制作、使用。 (6)住宅的修建(材料、过程)和仪式。 (7)房屋建筑的类型。区别不同身份的人家加以调查。 2、服饰 (1)日常生活中,包括平时、劳动、节日、不同季节、婚、丧时的不同 服饰。分男女老幼、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加以详记。 (2)服饰的质料及制作。 (3)有关服饰的仪礼(如成年礼)、信仰和传说。 3、饮食 (1)日常饮食的种类、时间、次数。节日及特殊场合的饮食种类、名称。 (2)日常及特殊饮食的原料和制作程序、方法。 (3)平时与节日等场合的食谱,进餐时的礼俗。 (4)有关饮食的仪式和传说。
神话是原始人保卫并强化道 义力量、确保祭礼的有效 性,并包含着指导人的行 为的实践尺度,具有种种 实际功能。 “产翁制”并非是对妇女的 歧视,而是男性通过此种 仪式来确立自己父亲的地 位,并展示他对孩子的出 生和抚养负有一定的责任 和义务。

田野调查中的“ 参与法 ”,即调查 者深入到被调查的群众之中,与之 共同生活,从生活的方式,进而到 文化心理、民族意识的参与。这种 全面整体的文化参与,所得资料不 但数量大,而且可信度强.
田野调查的内容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语境” (contextual theory)理论,强调民俗事项必须 置于它们的背景,或者说“三维空间”,其中包括 语言、行为、交流、表达、表演等因素之中。 如民间故事家为人们讲故事时,观众的性别、年龄、 职业、文化层次、身份、地位、宗教信仰的不同, 对所讲故事的选择、情节和细节都有重要的作用。 观众对故事情节的反映,也对故事家具有作用。因 此,故事的讲述同时又是一种个体与群体交流的过 程。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故事文本内容而忽视它的背 景,民间故事的分析研究将有重大的缺陷。
马林诺夫斯基谈论神话研究: “神话的研究只限在章句上面是很不 利于神话的了解的。我们在西方的 古籍、东方的经典以及旁的类似去 处得到的神话已经脱离了生活信仰 的连带关系,无法再听到信徒们的 意见,无法认识与它们同时的社会 组织、道德行为、一般风俗——最 少也无法得到近代实地工作者容易 得到的丰富材料。况且说,传到现 在的文字记载,无疑地已经大与原 样的故事不同。因为经过传抄、疏 证以及博学的祭司与神学家等等之 手而不同了。打算要在神话的研究 中知道原始生活的奥秘,必得转到 原始的神话,尚在活着的神话。”

梁 唐 宋 宋 清 宗 懔《荆楚岁时记》 刘 恂《岭表录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周 密《武林旧事》 吴 绮《岭表风物记》
除了上述著作外,中国旧籍中的经、史、子、集 中,均蕴藏有许多民俗资料,值得我们注意。
我国“五四”以后,也有一些学者专门从文献 入手,开辟了各自的民俗文化研究领域,像 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传说研究,钱南扬先生 的祝英台传说研究,容肇祖先生的迷信和传 说研究等。
功能学派
研究方法:走向社会,依靠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材 料,摒弃图书馆安乐椅上的研究。
主要论点:民族文化具有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应 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 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 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 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 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第二节 田野作业法
田野作业法,也称“田野调查法”、“直接 观察法”或“实地调查法”,即通过实地 考察的方法去观察和搜集存在于现实日常 生活中丰富繁多的各类民俗事象,使我们 看到活的民俗形态,从而使民俗学研究建 筑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田野作业方法是 民俗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http://news.sina.com.cn/w/2011-07-21/052122850302.shtml美国青年上街与 民众聊天编写普通人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