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开始:
成功 探索 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失误 1)原因 2)时间: 大—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3)特点: 人—共产风(强调公有化程度高)
4)影响: 5)教训: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开始:
成功 探索 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失误 1)原因 2)时间: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导致国 3)特点: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影响: b.人民公社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 生产积极性,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 坏。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 时期总路 线 1)任务: 2)时间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践: 3)结果 ②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 实施 4)特点:北地区。 ③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 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 计划 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思考:“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 “一五”计划 1953-1956年 实践: 1)时间: 2)原因 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的需要 进行三大改造 3)内容 4)实质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
项目 农业 手工业 内容及措施 易错警示:区别土地改革 与农业合作化运动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者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一:
大炼钢,小高炉(土法炼钢) “大跃进”特征: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 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 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 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 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 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 跃进么?”…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 全民大炼 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 史料二 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 钢铁,钢没炼出好 用处也没有。…一九五八年炼出来 钢,却给我们后代 留下了荒山秃岭 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 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 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B
(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 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 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 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 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二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 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实践
课程标准:
1.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我国社会 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2.知道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知道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八字”方针及其作用;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概况和后果; 3.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 4.了解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第四 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B
(2014广东卷)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 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 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 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 济形势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 1)特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时期总路 线 2)实质: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 实践: 同步进行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 实施 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 “一五”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计划 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7年 2)时间:
实施 “一五”计划 实践: 1)时间: 2)原因 进行三大改造 3)内容 4)实质 5)意义 6)存在问题
b.建立的单一公有制 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a.工作过粗过快,遗 济模式不符合当时中 留问题较多 国国情,不利于生产 力的发展
(2013· 海南单科,2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 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 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 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开始:
成功 探索 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失误 1)原因 a.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b.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c.“左”倾思想(根本原因) 2)时间:1958年开始
【读图释义】
重点3
图片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哪些 特征或影响。
A
(2014全国新课标1)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 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 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建设 成就
1)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 2)形成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结构 3)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4)石油实现全部自给。
(2013·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 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 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 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 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 ‘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 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易错易误:区别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前者强调· · ·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属于 生产力领域。 ②后者追求· · · 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盲目地变革生产 生产关系 领域。 关系,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属于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开始:
成功 探索 探索 失误
政策 调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措施 1960年冬,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 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结果: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工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商业
荣毅仁在1954年率先提出将 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社 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 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实现 了生产资料变革的和平过渡。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 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 “一五”计划 实践: 1)时间: 2)原因 进行三大改造 3)内容 4)实质 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 5)意义 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曲折发展的十年 开始: 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 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成功 ——中共八大 探索 1)时间、地点: 2)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人民对于建立 先进工业国的 要求
史料一 就工业而言,“一九五八
【读图释义】
图片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哪些 特征或影响。
这是河南建国人民公社的8名劳 动力5个小时的劳动成果,仅 1.042亩小麦。
50年代,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人民公社化特征: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 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 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
(2)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曲折发展的十年 开始: 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 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成功 ——中共八大 探索 1)时间、地点: 2)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内容: 4)意义: 成功探索,良好开端,集中体现„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 时期总路 线 1)任务: 2)时间 实践: 3)结果 实施 4)特点: “一五”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 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 计划 良好的基础。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A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 工商业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 “一五”计划 1953-1956年 实践: 1)时间: 2)原因 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的需要 进行三大改造 3)内容 4)实质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
D
(2014安徽卷)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 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 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 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 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制定过渡 时期总路 线 1)任务: 2)时间 到1957年,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实践: 3)结果 四大标志工程:鞍山钢铁公司 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实施 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 “一五” 造厂等建成投产 计划 4)特点:
D
三.文革时期(1956-1966年)
概况: 1966年动乱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大混乱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 作出现起色 (措施…) 1)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内容: 1975年: 重申…确定了…) 2)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措施: 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进行大力整 顿)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文革” 的影响 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 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A
(2014广西)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 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 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 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