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译: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啕连
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译:从前韩文公登华山,到达顶峰,受阻不能返回, 放声大哭了好几天。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 (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三)名词用作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就是名词带上宾语,主观上对宾语会 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
(1)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
“向东走”
(2)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吃饭”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有了疑惑”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使动,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 羽之死》) “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名词的意动wk.baidu.com法
当堂练:试译以下文句:
“籍” 名词活用作 动词, “登记”。
1、发廷龙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
译:还挖开廷龙的坟墓,焚烧了他的尸骨,登记没收了庄
氏的家产。 2、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
译: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
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
(3)今王鼓乐于此﹝现在大王您在这里弹奏音乐﹞
试译以下文句:
管仲曰: “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 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唉!我肯定会处于困难境地了,我不能像春 风一样温暖人,我不能像夏雨一样滋润人,我 肯定会处于困难境地了啊!”
2、 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 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 名词作动词用。文言中常见能愿动词:可、能、愿、 应、宜、当、欲。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3)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 吟留别》) “水” ----------“游水” “王” ----------“称王” “雨” ---------- “下雨”
修饰动词“坐”,比喻“坐” 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名词“斗”,修饰 动词“折”,译为 “像北斗星那样”; “蛇”修饰动 词“行”,译 为“像蛇那 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 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例如:
(恐怕被曹操抢先。)
6、 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往 往活用为动词。
“命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2)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起名”
(3) 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译:养育你们的小孩。
7、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译: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唱着歌 回家。
试译以下文句: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yàng ,与三二友决意直 上。地势斗峻,褰qiān裳(撩起衣裳 )。援萝, 履苍莽中。(高考题)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杳无穷极 杏:深远 B、修篁干霄 干:冲 C、延坐后堂 延:延请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符合“名+动”格式的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 名词作动词;换言之:看一个名词在句中是作状语还 是作动词,只需看其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则为名 词作状语,无动词则为名词作动词。如:
名词作状语,译 为“像回声一样” 动词,“响应” 天下云集响应 代词, 代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作动 词,“踢” 驴子禁不住愤怒起来, 用蹄子踢老虎。
动词,“聚集”
名词作状语,译 为“像云一样” 天下的人,像云块一样聚集起 来,像回声一样听从号令
自我检测: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人皆得以隶使之
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4、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5、而相如廷叱之 6、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 • • • • • • • •
译:虽然有客气不喝酒的,也一定要他将酒倒 在地上,称为定心饮。
5、 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 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 西”、 “ ……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 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起义》)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 “捕” 放进别人捕到的一条鱼的肚子里。) (2)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 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日”修饰动 词“扳”,作状语,表示“扳” 的频率,译为“每天”。同样, 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 率,译为“每年”。
试译: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
3、 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 前,句中又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1)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驻扎” “设营驻守”
(2)项王军壁垓下。(《项羽之死》)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 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 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
4、 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 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奏效、有效” (1) 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2)汉水又东。
(3)未花时采,则花色鲜泽。 试译: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高考)
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看、用眼示意” 1、 名词+名词(名词+宾语 ) (1) 范曾数目项王。(《鸿门宴》) (2)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弹奏” “登记”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 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 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 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例①中 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 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 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 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 “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10、间至赵矣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12、秋水时至 13、廊腰缦回 14、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 15、辇来于秦 16、雨泽下注。 17、使不上漏 。 18、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19、内外多置小门墙。 20、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 鹿 “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的 规 律
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名词 2、 能愿动词+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 结构) 4、 否定副词+名词 5、 所+名词 6、 名词+代词 7、名词的前后有“而” 连接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 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 “在右边”“在左边”。
名词作状语,就是一个名词跟一个 动词相连,二者没有够成主谓关系,那 么前面一个名词就要活用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的几种常见类型
1.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2.表动作处所。 3.表动作趋向。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 依据。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6.表对人的态度。
1.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 样”。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书” 名词活用 作动词, “写”。
试译以下文句:
3、钟毓yù 、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 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 出。”
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 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 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 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 说:“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出来。”钟会脸上没 出汗,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 得发抖,汗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