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合集下载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 问题。
(3)类型: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 型。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迁入和迁出率
1定义: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2意义: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定义: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N:M=n:m,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以a‰表示。
1概念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提供mba资源经济管理商业培训资讯企业管理管理咨询广告营销广告监测市场数据新闻监测文档搜索mba百科管理百科经管百科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

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第一节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讲述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种群数量的增长以及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由于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章的基本教学目标是:1、例举种群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在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种群的概念,并举例种群的特征。

(2)结合种群数量变动例子,能解释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关系。

(3)学会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4)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2.能力目标(1)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激发学生今后对科研的兴趣。

(3)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对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等特征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研究身边的种群的特征,并且注重人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让学生明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A)
量达到e点后, 增长率为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 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
课堂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变 化趋势
影响数
种群密度
量变动
性别比例
决定种群的大 小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练一练会考 指南87页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 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 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种群密度 降低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 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性引诱剂(信息 素)诱杀某害虫 雄性个体
破坏性别比例
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是指在理想环境条件下(食 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连 续增长的曲线图,种群增长是以指数增长。其简单的数 学模型为Nt=N0λt(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λ为每年的增 长率,t为时间,Nt为t年后的种群的数量),如果以种 群数量Nt对时间作图,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如图 8-8)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数量较少,受到环境的限 制也不多,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J”型增长。
1.“J”型曲线和“S”型曲线分析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种群增
长速率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捕捞) 捕捞量、预测等 2、害虫的防治(蝗灾防治) 找出蝗灾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预测和措施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估算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 (1)样方法: ①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②适用范围:一般是植物,也可以用于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 动物(如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③常见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的估计值
答案:A
解析: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要随机取样, 不能选取该植被分布比较集中的地点,样方一般是正方形。 计数时要取多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
二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重难归纳
1.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尤其是研究一座城市人 口的变化时,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 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只)。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量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解析: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 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调查其种群密度。
特别提醒 使用标记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1)标记不能过分醒目。 (2)标记物不会在短期内脱落。 (3)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影响。

种群的特征_修订版

种群的特征_修订版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 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 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 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 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 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 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 ( 取样调查 )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10m
10m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2、标志重捕法:(用于动物)
第 1次
第2次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 化趋势 影响密 度大小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 密度的大小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五、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1.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结构特征

种群的结构特征

种群的结构特征种群的结构特征是指种群在空间、时间和数量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种群结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分布格局、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动态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种群的结构特征。

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反映了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种群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群的数量。

种群密度对于研究种群生态学、种群动态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布格局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方式。

种群分布格局可以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群分布三种类型。

1. 均匀分布:种群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均匀,不存在明显的聚集现象。

2. 随机分布: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随机性,个体间相互独立。

3. 聚群分布:种群个体在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依赖。

分布格局是种群结构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分布格局对种群的生存、繁殖、资源利用和种群动态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三、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生长状况和种群动态。

根据年龄组成的特征,种群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1. 增长型:种群中年轻个体比例较高,表明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2.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阶段个体比例相对平衡,表明种群处于稳定阶段。

3. 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比例较高,表明种群处于衰退阶段。

四、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量的比例。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种群动态具有重要影响。

在某些物种中,性别比例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种群密度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五、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可以分为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

种群动态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种群动态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制定保护措施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细说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细说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细说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湖南省永州市第二中学张俊贵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都可以影响种群密度,下面仔细说说这四种因素对种群密度影响。

1、年龄组成—--种群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⑴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见下表)⑵年龄组成常常作为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野生种群中,性别比例的变化往往会引起配偶关系及交配行为的变化,从而使种群的繁殖潜力产生差异,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3、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4、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使种群数量增加;迁出使种群数量减少,是种群密度的直接影响因素。

5、四种因素对种群密度影响的整合模型点拨:⑴种群的数量特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初级种群参数,其中出生和迁入使种群数量增加;迁出和死亡使种群数量减少;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次级种群参数。

⑵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多时种群密度大;相反,种群密度小。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种群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6、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思路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未来变化趋势。

生物生态环境和种群群落知识整理最新修正版

生物生态环境和种群群落知识整理最新修正版

生物生态环境和种群群落知识整理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 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三、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密度制约: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随机性: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

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阅读教材P60~63) 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全部个体。

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阅读教材P60~62)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种群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 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教材P63)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

[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③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④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同学。

(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

(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②。

①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③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④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P61、62、68、75)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掌握计算和误差分析)用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如培养液中的酵母菌)5.样方法中草本植物取样的大小一般是1m×1m。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

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6.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J型增长的公式:Nt=Noλt No为种群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即种群增长倍数。

λ不是增长率,增长率为(λ-1)。

J型增长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无K值。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后开始一段时间内。

7.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的比较: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8.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9.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10.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生物产生集群的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栖息地的食物、光照、温度、水份的共同需要。

例如:潮湿的生境使一些蜗牛在一起聚集成群,一只鹿的尸体作为食物和隐蔽地,招揽来许多食腐动物而形成群体;
2、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候的共同反应。

例如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迁徙;
3、繁殖的结果,由于亲代对某环境有共同的反应,将后代(卵或仔)产于同一环境,后代由此一起形成群体。

例如大西洋鲑鱼的洄游产卵后幼鲑鱼的集群。

家族式的集群也是由类似原因所引起的,但是家族当中的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书本黑体字速记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必背基础知识点1.种群指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群落指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加上无机环境。

2.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共五个。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包括三种类型为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空间特征有均匀型、随机型、密集型。

4.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5.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跳蝻、蚜虫、蚯蚓、昆虫卵)适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jcdg/200501210653.html 几只发育成熟的蔗蝗正在伏栖在农作物上。
11月29日,成群的蝗虫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富埃特文图拉岛上飞舞 11
2004年 11月29日,成群的蝗虫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的富埃特文图拉岛上飞舞。已有大约1亿只蝗虫飞到加那利 群岛,当地政府已经发出蝗灾警报。
种群密度
1定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 很低
种群密 2意义: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的特征, 度 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出生率 和
3、种群密度
死亡率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___样_方__法_____
迁入率 和__标__志_重__捕__法__。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迁入和迁出率
1定义: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2意义: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定义: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肯尼亚的斑马种群
2种群和个体:
个体的特征:出生,死亡,年龄,性别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迁出率 例2: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
年龄组 成
取样的关键是( B )
A 样方的大小 B 随机取样
C 五点取样 D 等距取样
性别比 例
例3:在某草原上,第一次捕获老鼠39只, 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老鼠34只, 其中标记的17条。请你估算这个草原中 共有老鼠( )只。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化方
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向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决定大小 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此为: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 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 征 分布情况: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巩固练习
1.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B )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一块农田里的所有东亚飞蝗 C. 一片森林中的鸟 D. 一条河中的草履虫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 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
2:性别比例 (1)定义: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意义: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 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 婴儿性别比逼近120 :100
2004年,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中国性别平 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男 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 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2特点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3意义: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 重要因素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世界 中国
死亡 出生率 率
22.2 8.9
16.0 6.5
孟加拉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27.8 9.6 26.5 8.9 23.2 7.5
单位:‰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
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 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B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 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A )
••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4.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 竞争 •
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 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 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衰退型:特点是,N=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以a‰表示。
1概念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 问题。
(3)类型: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