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教程
暴雨强度公式的准确性受到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暴雨强度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暴雨强度公式的优缺点
03
CHAPTER
暴雨强度公式推导
通过收集降雨数据,分析降雨量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确定降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降雨历时(T)
表示径流与降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根据地区和地表类型确定。
径流系数(C)
根据具体公式,可能还包括其他参数,如汇流时间、流域面积等。
其他参数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解释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暴雨事件或地区,如某城市或某流域。
选择实例
收集相关气象、水文和地形数据。
数据收集
将数据代入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暴雨强度。
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计算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确保城市在暴雨时能够有效地排水防涝。
在灾害风险评估中,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评估不同降雨条件下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场景
优点
暴雨强度公式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地形、城市特征等因素,较为准确地预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城市规划、灾害防控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响应
在暴雨天气发生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雨水收集利用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冲厕、洗车等生活和工业用途,减少对城市供水的依赖。
水资源评估
通过雨量分析和暴雨强度公式,评估城市雨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含义
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含义
暴雨强度公式是一种评价暴雨强度的标准,它能够从物理角度准确衡量暴雨强度,从而更好地为暴雨洪水提供防范和准备。
它由英国气象学家斯特拉森于1933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气象学和水文学研究中,是气象和水文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指标。
暴雨强度公式的具体内容如下:降雨强度=降雨量/时间单位×60。
其中,降雨量是指某一时间内降雨的总量,通常采用毫米为单位;时间单位是指降雨量的计算时间,通常采用小时为单位。
降雨强度是衡量暴雨强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表示暴雨的量及其强度,以及暴雨洪水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通过暴雨强度公式,可以更准确地衡量暴雨强度,以便更好地抗洪准备和洪水灾害防治。
暴雨强度公式还可以用来分析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及早预测暴雨洪水可能带来的灾害,为有效地抗洪准备提供依据。
此外,暴雨强度公式还可以用来评估暴雨对城市、农田和水库的影响,以及洪水的程度和可能的经济损失,为公众提供更加科学的防范规划。
暴雨强度公式是气象学和水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可以更准确地衡量暴雨强度,为抗洪准备提供依据,并可以用来分析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有效预测暴雨洪水可能带来的灾
害,为有效的防洪准备提供依据。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突发而且降水量极大的降水现象,给城市和农田带来严重
的洪涝灾害。
对暴雨的准确预警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降水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公式来表示。
暴雨强度的定义
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降水量,通常用毫米/小时表示,即在1
小时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量。
暴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暴雨的强弱程度,对暴雨的分类和预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暴雨强度公式推导
暴雨强度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 I = \\frac{1}{t} \\times V $$
其中,I为暴雨强度,单位为毫米/小时;t为单位时间(小时);V为单位面
积上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暴雨强度公式可以帮助气象部门和灾害防治部门进行暴雨预警
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通过监测降雨量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实时的暴雨强度,从而准确地预测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高预警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暴雨强度公式也可以应用于城市防汛工作和农田排水管理中。
在城市排
水系统设计中,合理制定暴雨强度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暴雨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在农田排水管理中,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不同暴雨情况下的排水需求,有助于农田排水设施的设计和规划。
结语
暴雨强度公式是描述暴雨强度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广泛,对暴雨预警和防
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暴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强度公式 (2)
暴雨强度公式1. 引言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雨水降落的速度。
它在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工程建设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计算暴雨强度对于评估洪水风险、设计排水系统以及预防城市内涝等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和使用此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 暴雨强度公式的背景暴雨强度公式是通过将观测到的降雨量与对应的持续时间进行分析,以推导出雨水降落的速度。
这样的公式通常基于统计方法,将历史降雨数据的分布模式与所关注的持续时间作比较。
3. 暴雨强度公式示例常见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为:I = (P/T) * K其中, - I 表示暴雨强度(mm/h); - P 表示持续时间为 T(小时)的降雨总量(mm); - K 是一个调整参数,常称为折减系数,用以修正统计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实际应用中,K 值的选取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背景和实地观测数据。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地理位置可能会对此参数的选择有所不同。
4. 暴雨强度计算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暴雨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计算。
假设某地区在4小时内共收集到100毫米的降雨量,我们希望计算这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
将示例值代入公式:I = (100/4) * K在这个示例中,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将假设 K 值为 1。
所以,根据计算公式,暴雨强度 I 为:I = 25 mm/h5. 注意事项在使用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质量:准确的降雨数据是计算准确暴雨强度的关键。
所选取的降雨数据应具有足够的覆盖范围和适当的分辨率;2.调整参数的选择:K 值的选取需要基于实际观测数据和特定项目的背景。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地理位置对 K 值可能有不同的要求;3.公式适用性:暴雨强度公式通常适用于特定的范围和条件。
在应用时,应确保公式的适用性,并考虑特定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6. 结论暴雨强度公式是评估洪水风险、设计排水系统以及预防城市内涝等问题所必需的工具。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1、暴雨强度公式: Qy=ψ.qF。
2、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般以--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 /(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局规定,按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3、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
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
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
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暴雨分为好几个等级,暴雨是有强度之分的,对其暴雨强度有专门的计算公式,那么暴雨强度公式怎么计算?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暴雨强度公式t=t1+n*t2,其中t1是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分钟;t2是雨水在管道中流行的时间。
n是折减系数,新版规范已取消,n取1。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大小为291KB的免费版软件。
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并且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全国各地城市的降雨量,非常方便实用。
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雨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间内的降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分析降雨量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对雨水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和合理规划,同时也有助于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
而暴雨强度公式则是用于预测暴雨过程中的降雨强度的一种数学模型,通过这种模型可以对暴雨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提供预警与防御措施。
1. 雨量分析的意义雨量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雨量分析主要包括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降雨概率与频率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雨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降雨情况进行比较,揭示降雨变化规律,为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进行雨量分析,首先需要采集和处理雨量数据。
雨量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地面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进行实时观测,也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卫星遥感数据来获取。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完整性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之后,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求均值、方差、频率分布等,揭示降雨特征和规律。
3. 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暴雨强度公式是一种通过多年降雨数据建立的统计模型,用于预测和评估暴雨过程中的降雨强度。
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包括I=aT^b公式、I=P*Q公式等。
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T表示降雨发生时间,P表示降雨频率,Q表示降雨量。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根据历史降雨数据来推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强度,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暴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灾害风险。
4. 雨量分析与城市规划雨量分析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雨量分析的结果,可以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可以根据雨量分析结果确定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策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蓄滞洪区等,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5. 暴雨强度公式的改进与挑战虽然暴雨强度公式在暴雨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暴雨强度公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雨水量计算公式
雨水量计算公式雨水量的计算是气象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准确计算雨水量,可以更好地了解降雨的分布特点,预测洪涝灾害和干旱情况,从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雨水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雨强计算公式雨强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通常用毫米/小时表示。
计算雨强的常用公式有以下两种:1.1. 故布尔公式故布尔公式是一种经验公式,适用于强度较大且不规则的降雨过程。
公式表达如下:I = (P/T) * 60其中,I为雨强(mm/h),P为总降雨量(mm),T为持续时间(分钟)。
1.2. 极值法极值法是一种统计方法,适用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连续降雨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给定降雨过程划分为若干时间段;2) 对每个时间段内的降雨量进行排序,得到一系列值;3) 选取指定的百分位(如85%或90%)对应的降雨量作为雨强。
2. 雨量计算公式雨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降雨总量,通常用毫米表示。
计算雨量的常用公式有以下三种:2.1. 简化雨量计算公式简化雨量计算公式可用于计算常规的单次降雨事件,公式表达如下:R = (P * A) / 10000其中,R为雨量(mm),P为总降雨量(mm),A为实测面积(m²)。
2.2. 克里希温公式克里希温公式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降雨事件,公式表达如下:R = (P * A) / (100 * E)其中,R为雨量(mm),P为总降雨量(mm),A为实测面积(m²),E为流域面积(km²)。
2.3. 等效雨量法等效雨量法是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将连续的降雨过程转化为等效雨量,适用于水资源管理和抗旱预测等领域。
计算公式如下:R = (P * A) / (100 * E * I)其中,R为雨量(mm),P为总降雨量(mm),A为实测面积(m²),E为流域面积(km²),I为雨强(mm/h)。
云南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云南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云南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一般用降水强度指数(Rain Intensity Index,RII)来表示暴雨强度。
RII是将气象站降水量和降水时间进行综合处理,可以用来表征降水的强度大小,直观反映暴雨强度,对暴雨预警具有很好的作用,其公式形式如下:
RII=Σ(v(i)/t(i))*100/S
其中,Σ表示求和运算,i表示暴雨时间段,v(i)表示第i段暴雨时间内的总降水量,t(i)表示第i段暴雨持续时间,S表示暴雨总时长。
通过计算RII,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暴雨强度:
(1)RII<20:微弱暴雨;
(2)20≤RII<50:暴雨;
(3)50≤RII<90:大暴雨;
(4)RII≥90:特大暴雨。
因此,通过计算RII,可以对云南暴雨的强度有个大致的评估。
云南暴雨的强度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如构成暴雨的云系、降水量、暴雨时间段、地形特征等,都会对暴雨的强度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特别考虑在计算RII公式中。
暴雨强度公式i
暴雨强度公式i=A /t n 中参数的推求,用试摆法对暴雨强度公式i =A /(t+b )n
中参数的推求,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程序)推求暴雨强度公式i =A 1(1+C lg T )/(t+b )n 中的参数*
, 推求无自记雨量记录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利用等值线图求暴雨强度。
另外针对管道排水设计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q=288745( 1+ 0794 LgP )/( t + 188)
0.81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立升/秒;公顷); P--设计重现期(P =1); t--降雨历时(分钟), t=t 1+mt 2。
; t 1--地向集水时问;取t 1-10分钟; t 2--雨水在管道内的流行时间(分钟); m--延缓系数,暗管取m=2.
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ΨqA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立升/秒); q--设计暴雨强度(立升/秒,公顷); w--径流系数: 商业区=0.85; 居住区=0.80; 工业区=0.75
A--汇水面积(公顷)。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引言暴雨是指降水强度达到一定水平的短暂强降水现象。
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准确预测和估计暴雨强度是至关重要的。
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暴雨强度的数学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暴雨强度公式。
经验公式斯奈德公式斯奈德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评估。
公式如下所示:i = C * T^a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单位:mm/h),C是常数(根据不同地区有所不同),T是暴雨持续时间(单位:min),a 是经验系数。
斯奈德公式基于统计分析和观测数据推导得出,适用范围较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仅适用于中小尺度地域和小范围内的暴雨事件。
梅钦-哈歇尔公式梅钦-哈歇尔公式是另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评估中。
公式如下所示:i = k * (T + b)^c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单位:mm/h),k、b、c是常数(根据不同地区有所不同),T是暴雨持续时间(单位:h)。
梅钦-哈歇尔公式相比斯奈德公式在计算暴雨强度时考虑了暴雨持续时间的影响,适用范围更广。
然而,该公式仍然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在极端降雨事件中可能不适用。
物理模型除了经验公式外,还可以使用物理模型来计算暴雨强度。
物理模型一般基于流体力学理论,考虑大气条件和地形对降雨过程的影响。
一维降雨模型一维降雨模型是最简单的物理模型之一,假设降雨过程是一维的,即沿一条直线方向发展。
该模型可以用一维对流波方程来描述降雨的传播过程。
二维降雨模型二维降雨模型考虑了地形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暴雨的分布和强度。
该模型基于二维对流波方程和地形信息,能够模拟降雨过程在空间上的变化。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方法,通过离散化和数值求解进行暴雨强度计算。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暴雨过程,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准确的边界条件。
总结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暴雨强度的数学模型。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暴雨强度公式,包括斯奈德公式和梅钦-哈歇尔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含义
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含义
一、引言
暴雨强度公式是气象学中用来衡量暴雨强度的一种公式,它可以准确地表示暴雨的强度,从而为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暴雨强度公式是由美国气象学家阿克西斯·贝尔曼(Axel Berme)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它的公式如下:
I=K/D^2
其中,I为暴雨强度,K为暴雨持续时间,D为暴雨深度。
二、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含义
1. 暴雨强度I
暴雨强度I是衡量暴雨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暴雨持续时间K和暴雨深度D的函数,反映了暴雨的强度。
一般情况下,暴雨强度I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
2. 暴雨持续时间K
暴雨持续时间K是衡量暴雨强度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暴雨的持续时间,单位是小时。
一般情况下,暴雨持续时间K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
3. 暴雨深度D
暴雨深度D是衡量暴雨强度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暴雨的深度,单位是毫米。
一般情况下,暴雨深度D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
三、实例分析
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分析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含义:
假设一场暴雨持续时间K为2小时,暴雨深度D为50毫米,那么暴雨强度I可以通过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出:
I=K/D^2=2/50^2=0.008
由此可以看出,暴雨强度I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暴雨持续时间K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暴雨深度D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含义是:I表示暴雨强度,K表
示暴雨持续时间,D表示暴雨深度。
暴雨强度I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暴雨持续时间K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暴雨深度D越大,暴雨的强度就越大。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3-4—— 管段3~4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in)。
可编辑ppt
16
某雨水管线如图所示,径流系数为0.5,q=1200 (1+0.75lgT)/(t+5)0.61,重现期T=1a,F1、F2 F3 的地面集水时间分别为10min、5min、10min,折减 系数m=2,管内流动时间t1-2=5min,t2-3=3.75min, t4-3=3min,则2-3管段和3-5管段的设计流量分别是 ( )L/s,和( )L/s。
可编辑ppt
17
10.3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10.3.1 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 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 湖泊等水体中。
可编辑ppt
18
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布置 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布 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 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
t 2-3—— 管段2~3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in)。
可编辑ppt
15
(4)设计管段4~5的雨水设计流量
Q45 q4 F1 F2 F3 F4 (L/s)
式中
q4—— 管段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 降雨历时 t=τ1 + t 1-2 + t 2-3 + t 3-4的暴
雨强度(L/s·ha)。
可编辑ppt
7
(3)折减系数 m的确定 折减系数 m的提出原因如下:
1)按公式算出的管渠内流行时间 t2将比实际时 间偏小。
2)为了利用管道的调蓄能力,应使管内水流实 际流速低于设计流速,故要延缓管内流行时间 t2。
可编辑ppt
8
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
时引入了折减系数m,延缓了管内流行时间,使之
=0.4~0.6。
可编辑ppt
3
10.2.2 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 1.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
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
2. t1 mt2
式中 —— 设计降雨历时(min); t1 —— 地面集水时间(min); t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
可编辑ppt
13
(2)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
该设计管段收集汇水面积 F1和 F2上的雨水,2
断面为管段2~3的设计断面。
当 t=τ1 + t 1-2时,F1和 F2全部面积上的雨
水均流到2断面,管段2~3的流量达到最大值。即:
Q23 q2 F1 F2 (L/s)
式中 q2—— 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 降雨历时 t=τ1 + t 1-2的暴雨强度
(L/s
·ha);
t 1-2—— 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in)。
可编辑ppt
14
(3)设计管段3~4的雨水设计流量
Q34 q3 F1 F2 F3
(L/s)
式中
q3—— 管段3~4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 于降雨历时 t=τ1 + t 1-2 + t 2-3
的暴雨强
度(L/s·ha)。
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
减小管渠断面尺寸的目的。规范规定:暗管 m =2, 明渠 m =1.2,在陡坡地区的暗管 m=1.2~2。
可编辑ppt
9
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应等于该管段所承
担的全部汇水面积与该管段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
Q qF
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就是以管段设计断面集
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所对应的暴雨强度。
3)径流系数ψ为定值。
可编辑ppt
12
(1)设计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
直到 t=τ1时,F1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已全部
流到设计断面,这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
Q12 q1 F1 (L/s)
式中
q1—— 管段1~2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 降雨历时 t=τ1时的暴雨强度
(L/s·ha)。
bn
P
可编辑ppt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2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10.2.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概念
在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 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
例变化,ψ 值也各异。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
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
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
径流系数ψ=0.5~0.8,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
可编辑ppt
4
(1)地面集水时间 t1 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 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 被情况、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 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在工程实践中,地面集水 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 min。
可编辑ppt
由于各管段的集水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
计暴雨强度也不同。
可编辑ppt
10
2.例题
可编辑ppt
11
雨水从各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
a、b、c、d的地面集水时间均为τ1,并假设:
1)汇水面积随集水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2)降雨历时 t 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上最远
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τ1;
5
➢ 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 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 t1=5~8 min。 ➢ 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 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 t1=10~15 min。 ➢ 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
超过120~150 m为宜。
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 t1值。 t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
地面经常积水;
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
程造价。
可编辑ppt
6
(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2的确定 t2 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
式中 t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L —— 各设计管段的长度(m); v —— 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 60 —— 单位换算系数。
10.1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10.1.1 雨量分析
1.降雨量 2.降雨强度(暴雨强度) 3.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4.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
可编辑ppt
1
10.1.2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是( )、 ( )、( )三者间关系的数 学表达式,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q
167
A1
t
1
c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