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推荐word版 (6页)
成语故事读书绘本教案中班
成语故事读书绘本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成语故事读书绘本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了解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
2. 培养中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中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读书绘本(选择几本适合中班学生的成语故事读书绘本,如《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等)。
2. 图片或卡片,用于辅助故事讲解。
3. 绘画工具(彩色笔、彩色纸、剪刀等)。
4. 活动材料(如成语卡片、成语填空练习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一个愉快的阅读氛围,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成语故事。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一些他们已经了解的成语,如“一箭双雕”、“井底之蛙”等。
教授成语故事:1. 准备一本成语故事读书绘本,向学生展示绘本封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逐页朗读绘本,并使用图片或卡片辅助讲解成语的含义和故事情节。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含义。
绘制成语绘本:1. 向学生解释绘本的概念,并告诉他们他们将有机会自己创作一个成语故事绘本。
2. 分发彩色纸、剪刀和彩色笔,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成语绘制插图。
3. 鼓励学生在绘本中添加文字,描述成语的意义和故事情节。
成语活动:1. 准备一些成语卡片,将每个成语和其含义分开。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抽取一张成语卡片,并用自己的话解释成语的意义。
3. 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成语,并让其他小组猜测成语的意义。
巩固活动:1. 分发成语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语境和提示填写正确的成语。
2. 鼓励学生将填空练习中的成语运用到自己的日常交流中。
总结活动:1. 让学生分享他们创作的成语故事绘本,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2. 强调成语故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成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成语故事读书绘本,并与家人分享故事的含义。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成语故事读书绘本。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学案例 幼儿园成语故事
主题: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中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通过各种课程形式来进行成语教学。
而成语故事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文将以一次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学活动为例,分享教师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教学来引导幼儿学习成语的经验。
二、活动背景该次成语故事教学活动是在一所幼儿园中班进行的。
班级中有30名学生,年龄在4-5岁之间。
教师以前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过成语教学,但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困难。
教师决定以成语故事为主线,通过观察、想象、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5-10个常用的成语。
3.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成语,丰富语言表达。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选择合适的成语故事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选择了富有趣味性和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井底之蛙》、《鸡犬不宁》等。
这些故事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2. 情境再现教师通过绘本、玩具、道具等材料,再现成语故事中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增加情感投入。
3. 互动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师还会巧妙地引导幼儿联想成语的含义,并与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联系。
4. 后续活动在故事讲解结束后,教师会安排相关的手工制作、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巩固成语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出成语教师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出本次故事中要涉及的成语,如“井底之蛙”,“鸡犬不宁”等。
2. 讲述成语故事教师生动地讲述成语故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情境再现教师利用绘本、道具等材料,再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情境。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故事教案
幼儿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传统文化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听故事、理解故事、讲故事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 传统成语故事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及对故事情节的记忆。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故事中的典故和寓意。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故事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故事:事先准备好多个与中班学生相关的成语故事,如《弄巧成拙》、《亡羊补牢》等。
2. 可视化工具:如图片、幻灯片等,辅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头饰、道具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 解释成语的绘本:准备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绘本,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故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给他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抛出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或主题。
2. 展示故事将选取的成语故事以图画或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用眼睛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并留出一些悬念。
3. 听故事讲述故事的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成语。
4. 讨论故事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让学生发表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故事的积极评价。
5. 活动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重现故事情节,巩固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6. 艺术创作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涂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将理解的故事内容通过创作表现出来。
7. 故事评价让学生通过问答等形式,回顾故事的内容,并总结成语的含义及故事背后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并接受成语故事的内容。
要关注故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孩子感受到成语故事的魅力,使其在故事中收获知识,得到启迪。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
《成语故事》作为幼儿园语文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主题:《成语故事》1. 教学内容《成语故事》是一门讲述我国传统成语背后故事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向幼儿介绍和解释常见的成语,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运用,并激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成语,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4)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幼儿在成语故事中汲取正能量。
二、教学流程:1. 导入(1)通过展示成语图片或者通过动画形式介绍一个成语,以激发幼儿对成语故事的好奇心。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想象。
2. 教学内容呈现(1)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幼儿讲解所选取的成语的含义和来源,引导幼儿理解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
(2)引导幼儿围绕成语展开讨论,共享相关的故事和经历,鼓励他们的主动参与。
3. 操作活动(1)设计相应的游戏或者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成语的魅力和趣味。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学作业(1)布置相关的作业或活动,让幼儿在家庭或自主学习中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成语,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故事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2. 体验教学法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成语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2. 成语故事:精选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展现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读音、书写、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运用成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及其来源,学习成语“画龙点睛”。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亡羊补牢”,进行分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进行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学习成语“刻舟求剑”,进行分组讨论。
6.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成语。
7. 第八课时:进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8. 第九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9. 第十课时:布置长期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10. 第十一课时: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第十二课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12. 第十三课时:学习更多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3. 第十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14. 第十五课时: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成语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中班
成语故事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
2. 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含义。
3.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参考资料包括成语故事书籍和电子资源。
-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 学生纸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成语故事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和成语故事。
2. 学习成语(10分钟)选择一到两个简单易懂的成语,向学生解释其意义和出处,并展示相应的图片或图示,引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3. 分组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利用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源查找该成语的故事,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4. 分享成语故事(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成语故事,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5. 分析成语故事(15分钟)在完成故事分享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情节,并解释成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
例如,“乌鸦喝水”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成语“自食其果”。
6. 小组活动(20分钟)重新分组,给每个小组一个成语,要求学生根据成语编写一段简短的故事,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
7. 游戏互动(15分钟)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口头问答形式进行。
8.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成语故事,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2. 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融入成语的使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成语。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故事分享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成语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准确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如给出成语的汉字和拼音,要求学生填写相应的意思。
六、教学反思成语故事教学对中班学生来说,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学生互动,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学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 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故事,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2. 学会感受和理解成语的情境和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2. 如何鼓励幼儿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互动问答法3. 呈现法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将图片、实物等展示给学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实物等,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教学的主题。
Step 2:讲解成语的含义及故事(20分钟)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为例,让幼儿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教师先介绍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对这个成语进行阐述,讲述它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教师可以边讲边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
教师可以运用动画片、音乐、图片、幻灯片等不同的方式来呈现,使幼儿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故事。
Step 3:互动问答(15分钟)教师可以采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和故事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如果你们在流水旁边掉了一只鞋子,你认为流水会帮你把它捡起来吗?”、“我们平时生活中还可以用这个成语表达什么意思呢?”等等,让幼儿思考和回答。
Step 4: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20分钟)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力,思考哪些情境可以用到刚刚学习的成语。
例如,教师可以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个成语呢?”、“你有没有自己的故事或经历可以用成语来表达呢?”等,让幼儿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运用成语表述自己的想法。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对所学的成语和故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今后运用和记忆。
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精选8篇)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2、表情类3、其他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能联系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读正确、流利通顺,能用自己的概括讲述小故事。
3.能读懂《自相矛盾》,认识故事情节设计时的“突转”技巧。
4.产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课前阅读五分钟:1.三字成语:紧箍咒、一溜烟、铁公鸡2. 四字成语: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画龙点睛画蛇添足3.五字成语:桃李满天下一物降一物疾风知劲草4.六字成语:过五关斩六将百思不得其解迅雷不及掩耳5.七字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赔了夫人又折兵6.八字成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仇人见面分外眼红7.九字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成语”1.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2.成语是相对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有的来源于①历史故事。
成语故事教案幼儿园中班
1.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词汇量以及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成语故事,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并培养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 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 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2.2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听说能力。
-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发展。
- 培养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教学内容3.1 成语故事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选取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通过讲述这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意义及其教育价值。
3.2 成语学习通过结合成语故事,我们将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一箭双雕》、《七上八下》等,并通过举例和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4.教学方法4.1 故事听讲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讲解成语故事,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成语,并理解其意义。
4.2 成语学习通过展示成语的汉字和对应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读成语,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成语的意义。
4.3 生活植入将学习到的成语故事和成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教师适时引导幼儿使用成语,例如在自我介绍中使用成语等。
4.4 小组合作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分析和总结,深化对成语的理解,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成语的运用能力。
结合课堂作业和小组活动表现,全面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6.教学资源教师准备成语故事PPT、成语卡片、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与成语相关的绘本和游戏。
7.教学安排本教案将分为四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教师通过成语故事引入,让幼儿对成语产生兴趣;第二课时,教师讲解具体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第三课时,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进一步巩固对成语的理解;第四课时,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鼓励幼儿主动运用成语。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听故事掌握5个常见的成语;2. 培养学生耐心听故事的习惯;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中的5个成语;2. 确保学生听懂故事的情节;3. 学生能朗读常见的成语。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理解成语的意思;2. 带领幼儿认识不同的成语。
四、教学准备:1. PPT;2. 故事书;3. 小板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通过PPT展示不同的成语,与学生一起观察其语境。
例如:“狐假虎威”、“画龙点睛”、“千里送鹅毛”等。
1.2.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所展示的成语的意思。
2. 正文环节2.1. 教师讲述《小猴子摘桃》的故事。
在讲述过程中,在关键词中插入展现出的成语,例如:“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非常喜欢。
他上山找来了一只箱子,准备摘下树上的桃子。
猴子刚爬上树,看到一只老虎来了。
这只猴子胆小,但是他想到了‘狐假虎威’,假装很厉害,叫老虎离开。
老虎被猴子半信半疑,离开了。
”2.2. 学生跟着故事中的情节表情动作配合相应成语,例如:“画龙点睛”、“鸟语花香”等。
3. 拓展环节3.1. 引导学生自己编故事并且使用所学成语。
3.2.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表演自己编的故事,其他同学猜测使用的成语。
4. 总结环节4.1. 梳理所学成语,并加深学生对其意思的理解。
4.2. 总结讲解了故事和所学成语的教师,让学生回家后教告知父母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在故事讲述中,学生有兴趣同时也能够理解所学的成语;2. 学生拓展环节的表演能力得到了培养;3. 通过总结环节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非常明显。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 语文教育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
2. 能够通过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能够培养幼儿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常见的成语及其故事背景。
2. 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阅读《三打白骨精》故事,让幼儿了解“打鸡血”、“气急败坏”、“白骨精”等成语。
2. 通过故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幼儿感受到中国成语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成语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
2. 故事导入:介绍《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背景,并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成语及其含义。
3. 故事讲解:老师讲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重点解释其中涉及的成语,让幼儿明白成语的来历和含义。
4. 情景演绎:老师分角色演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成语所蕴含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5. 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幼儿围绕成语展开讨论,让幼儿自由发表对于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6. 游戏互动:设计成语接龙、成语填空等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成语的学习成果。
7. 总结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幼儿思考成语故事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五、教学手段图片、视频、故事书、多媒体设备等。
六、课后作业1. 自选一个成语,并用自己的话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家长陪同幼儿一起阅读成语故事书,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于成语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游戏,对于成语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生动。
但也注意到一些幼儿在理解成语故事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下一步,我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八、延伸拓展1. 让幼儿自行搜索、整理成语故事,进行展示和分享。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优秀18篇)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优秀18篇)幼儿园故事教案1活动目标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感受成长中身体的变化。
初步尝试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照片、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1、教师和幼儿观看照片与录像,了解成长中的变化。
(1)教师出示幼儿的照片和录像资料,启发幼儿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趣的事情。
(2)教师引导幼儿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也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今后成长的变化。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2、教师和幼儿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记录下来。
(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人的成长过程是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别人知道我们小时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2)教师和幼儿看幼儿用书,指导幼儿制作自己的成长连环画。
3、教师组织幼儿共同欣赏制作好的成长连环画。
(1)教师和幼儿欣赏制作好的成长连环画,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那个小朋友制作的?为什么?(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觉得自己在什么时候的变化最有趣?幼儿园故事教案2作品赏析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
读这篇故事,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为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
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欣赏。
活动目标1、让幼儿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学习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能模仿迁移。
活动准备1、幼儿作画用的纸和笔。
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幼儿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调平缓,不宜太快。
然后提问: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风格。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幼儿边看书边听。
讲述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树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4、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描述各个不同季节景色的语言。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篇一:《成语故事》教案的感受今天上幼儿园的课程很有趣,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成语故事的课。
老师给我们讲了《横扫千军》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这个有趣的成语的来历和用法,并且还给我们活动时间复述了故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它。
在学习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老师教学的方法非常好,因为她首先带领我们了解故事的来源和背景,然后再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且我们现在还能够记住这个成语并能够灵活使用它。
总的来说,这个课程非常有趣并且很有意义。
通过这个课程,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有趣的成语,而且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故事来学习成语。
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因为我知道,学习可以非常有趣,只需要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和老师的指导。
写作重点:自然、简单、直接。
用语清晰明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重点突出。
篇二:我学会了一些成语故事今天上了一堂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课,让我们学会了一些成语的故事。
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不满足于获得一天一个蛋的收益,所以他杀了鸡,结果却失去了每天的收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过于贪婪,失去了更多。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井底之蛙》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周围的事物,而无法看到更大的世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开放自己的视野,学习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开放和有见识的人。
总的来说,这个课程非常有意义,让我们了解了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通过故事来学习成语,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
我相信这个课程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学的东西,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它们。
写作重点:要言简意赅,用词精准,表现出热情。
要点突出并且清晰。
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中班成语故事教案引言中班阶段,幼儿开始对于成语有了初步的认识。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中班阶段有效地教授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常见的中文成语。
2.理解并能够简单使用成语。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多个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2.编写成语故事的教案。
3.准备成语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对成语的了解程度。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你们能说出一两个常见的成语吗?”–“你们知道成语是怎么来的吗?”–“你们有没有听过成语故事呢?”2.探究:通过成语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由来。
–选择一个与幼儿熟悉的成语,如“井底之蛙”,讲解其中的意思和故事情节。
–通过故事的讲解,引导幼儿思考成语的内涵和感悟。
3.合作学习:分组让幼儿彼此分享和讨论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讲解其含义和故事情节。
–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和交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4.拓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成语绘画或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的成语。
–让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组织成语接龙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和运用所学的成语。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将认识并了解常见的中文成语,理解并能够简单使用成语。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幼儿发展综合素养打下基础。
中班成语故事图文并茂教案
中班成语故事图文并茂教案教案标题:中班成语故事图文并茂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引导中班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成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包含多个成语故事的图书、图片或幻灯片。
2. 教具:幻灯机或电脑、投影仪。
3. 学生绘画工具:彩色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所学的成语,例如“一箭双雕”、“井井有条”等。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成语是什么,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 利用幻灯机或电脑投影仪展示一幅成语故事的图片,例如“画蛇添足”。
-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意思,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成语的含义。
- 逐步展示故事的其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3. 讲解(15分钟)- 通过故事的文字说明,向学生解释成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例如在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中。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例子,并与同学分享。
4. 实践(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再创作。
-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重新演绎成语故事。
-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添加自己的细节和情节。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成语故事创作作品。
-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 教师和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成语故事,并复习它们的含义。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的成语故事,并与家人分享。
2. 利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成语接龙或成语填空等。
3. 引导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所学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启蒙教案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启蒙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启蒙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成语及其意义;2. 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来表达意思;3. 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2.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3.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4. 成语故事《李代桃僵》;5. 成语故事《半途而废》。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们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成语;2. 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学习成语的心得和收获;3.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告诉幼儿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成语。
二、学习成语故事(40分钟)1. 教师先给幼儿们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成语故事,并以绘本的形式呈现给幼儿们,图文并茂使幼儿更容易理解;2. 跟着绘本,教师讲解成语的字形、音形、词义和用法;3. 阅读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成语的含义并进行交流;4. 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适当扩充成语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们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巩固成语运用(20分钟)1. 教师可设置成语复述环节,让幼儿将学过的成语复述一遍,并大声朗读出来;2.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们学会的成语知识,例如:成语接龙、配对等;3. 制定一些小任务让幼儿动手制作有关学过成语的手工,巩固成语的记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提醒幼儿们记住学习成语的方法;2. 鼓励幼儿通过阅读、绘画等形式,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认知;3. 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通过绘本和游戏,本次教学使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语,让他们感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2. 注意成语故事选择,教师要选择幼儿们熟知和感兴趣的故事,让幼儿更容易接受;3. 善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小游戏、体验活动等形式,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常用的成语。
2.通过成语故事,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幼儿的语文素养。
2.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一些常用的成语。
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理解成语故事。
2.帮助幼儿将成语运用到日常语言中。
教学准备1.《成语故事》的教材资料。
2.图片或视频资料。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让幼儿猜测图片中的人物、动物或事物,一边让幼儿说出相关的成语。
2.老师为幼儿讲解成语的定义和来源,并举例说明。
二、教学1.从《成语故事》中,挑选一些情节简单、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故事,并根据故事画出插图。
2.让孩子们归纳和总结所阅读的成语,让他们比较和分类成语,并激励他们在故事中运用所学的成语。
三、拓展1.教师出示不同认知水平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运用成语。
2.让幼儿分组,有序进行成语抢答游戏,培养幼儿在比较竞争的情况下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小结1.孩子们说出所学的成语,老师强调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给予肯定。
2.让幼儿口胡诗歌或故事,尽可能多地使用所学的成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总结1.通过阅读和讲解成语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成语。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成语,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成语游戏等活动,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成语教学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一、前言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成语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生动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激发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情感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的成语,如“猫哭老鼠”、“画蛇添足”等,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感。
2. 情感目标:通过成语故事的引导,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情感认同,激发幼儿对优秀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3. 智力目标:通过成语故事的演绎和分析,引导幼儿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幼儿的思维敏捷度和观察力。
三、教学内容1. 成语故事《猫哭老鼠》故事梗概:有一只猫抓住了一只老鼠,老鼠对猫哭诉说:“你要是吃掉我,我家给你带路,你还可以吃到很多老鼠。
”猫被老鼠的话打动了,于是放走了老鼠。
几天后,猫去找老鼠,老鼠不但不领路,还带来了其他老鼠一起嘲笑猫。
分析:这个故事反映了猫哭老鼠的成语典故,告诉幼儿做事应当谨慎,不能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并且引导幼儿明白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增强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故事梗概:有一人画了一只蛇,看着画面嫌少,又在蛇的身边画了几条腿。
当别人指出蛇没有腿时,那人反而认为画得更加生动了。
分析:这个故事道出了“画蛇添足”的成语典故,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明白成语的寓意和引申含义,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故事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幼儿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内涵,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角色扮演: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成语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为幼儿呈现更加生动的成语故事情节。
3.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就成语故事进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幼儿园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
2、精读《自相矛盾》。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
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盾楚锐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
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
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
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
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
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矛不锐利
戳得穿→→矛很锐利
盾很坚固盾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
∽∽∽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夸口”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
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夸口”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
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张口结舌”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3、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