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茶黄素测定的提取方法探讨_周卫龙
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六)茶黄素的提取制备技术(续)

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六)茶黄素的提取制备技术(续)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袁新跃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09(031)007
【摘要】@@ 3.柱层析法rn无论是采用溶剂浸提法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还是通过体外氧化制备法制取茶黄素,所得的茶黄素纯度仍然不高,限制了茶黄素类相关产品的应用和开发.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袁新跃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二)茶多酚的提取制备技术 [J], 尧渝;江和源;袁新跃
2.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三)茶氨酸的提取制备技术 [J], 袁新跃;江和源;张建勇
3.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四)茶皂素的提取制备技术 [J], 袁新跃;江和源;张建
勇
4.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九)茶叶咖啡碱提取制备技术 [J], 袁新跃;江和源;张建勇
5.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六) 茶黄素的提取制备技术 [J],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袁新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茶黄素

!"#"$%&’(#&)’ )* +,"(*-(.&’/ &’ 0-(12 +"( 34 5&6, 7"$*)$%(’1" 8&9:&; <,$)%(#)6$(=,4
9(%: ;<0=" ,->? @A"0BA<C ,D?(%: E/C0FC0 ,:8%: G<HA<0
( "#$%$ &$’($))!($’ * +),-$./.’0 1)$2)! 3.! 4%2#!%/ 5!.6#,27 ,8)0 9%:.!%2.!0 .3 +)% ;,()$,) .3 <($(72!0 .3 &6#,%2(.$ ,"#$%$ =’!(,#/2#!%/ >$(?)!7(20 ,1-%$’7-% !"#"$% ,1-($% )
。 DT-’ 法
[# , C]
相对较完善, 但所
分析的主要茶黄素未达到理想的基线分离。 & & 本研究采用 (+* ( (: ! ) 的醋酸 水 溶 液; *: 乙腈
收稿日期: !""$ -"+ -*!
作者简介: 王坤波, 男, 主要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研制开发和植物功能成分的研究, .-/&01 : 2&34563789 !* (3: (8/: 基金项目: 国家计委 “ 十五” 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 ;<;=-"!*"+ -"$ ) :
茶_黄酮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茶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原理;2. 探究不同提取条件对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3. 分析茶黄酮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材料1.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2. 试剂:无水乙醇、甲醇、氢氧化钠、硫酸铜、盐酸、氯化钠、硝酸钾、苯酚、福林酚;3.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器、高速离心机、磁力搅拌器。
三、实验方法1. 茶黄酮提取(1)绿茶、红茶、乌龙茶分别称取5g,加入50ml无水乙醇,超声提取30min;(2)提取液在室温下静置过夜;(3)用高速离心机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4)将上清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
2. 茶黄酮含量测定(1)绘制标准曲线:以不同浓度的福林酚溶液为标准品,测定其在765nm波长下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2)样品测定:取一定量的茶黄酮提取液,按照福林酚法测定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计算茶黄酮含量。
3. 茶黄酮理化性质分析(1)红外光谱分析:对茶黄酮提取液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官能团;(2)紫外光谱分析:对茶黄酮提取液进行紫外光谱分析,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茶黄酮提取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黄酮提取率实验结果表明,绿茶、红茶、乌龙茶中茶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2.5%、2.0%、1.8%。
其中,绿茶提取率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
2. 不同提取条件对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超声波提取、室温下静置过夜、高速离心等步骤对茶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
其中,超声波提取能显著提高茶黄酮提取率,室温下静置过夜有助于提高提取率,高速离心有助于去除杂质。
3. 茶黄酮理化性质分析(1)红外光谱分析:茶黄酮提取液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峰,表明其含有羟基、羰基、芳环等官能团;(2)紫外光谱分析:茶黄酮提取液在紫外光谱中表现出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表明其含有酚类化合物;(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黄酮提取液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鉴定出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黄酮等化合物。
不同茶类中茶黄素类含量的测定与分布探讨

d o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1 — 9 46 6 ( X) . 2 0 1 5 . 0 2 . 42 0
P r e l i mi n a r y S t u d y o n t h e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a n d D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a f l a v i n s Co n t e n t i n D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T e a
不 同茶 类 中茶黄素 类含 量的测定 与分布探讨
叶 关君 ,周 卫 龙 ,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峰
( 中华全 国供销合作总社 杭州茶叶研究 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 检验 中心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6 )
摘要 :选 取六大茶类 1 3个茶样 ,采用 高效 液相 色谱法测定茶黄素类及其 4种 主要单 体的含量 ,并对其在六大茶类 中 分布进行初 步探讨 。结果 表 明,绿 茶 以简单 茶黄素 ( 茶黄素 和茶黄素 一3 ’ 一没食子 酸酯) 为主 ,含量较低 ;白茶 、 黄茶和乌龙 茶 中 4种 主要茶黄素单 体分布 比例 相近 ,且总含 量均较低 ,但 高于绿茶 ;红茶 以复 杂茶黄素 ( 茶 黄素 一 3一没食子酸酯 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为 主 ,且含量在六大茶类 中最 高。为进 一步证 实绿茶中茶黄素的存在 ,选取 1 0 9个 不同厂 家的绿茶样 品进行茶黄 素测定 ,分析 表明茶黄素类物质普遍存在于非发酵的绿茶样 品中。
( T F 一 3 一 G a n d T F D G )i n t h e b l a c k t e a . Mo r e o v e r ,t he y e l l o w t e a ,w h i t e t e a a n d o o l o n g t e a h a v e l o w e r c o n t e n t nd a c l o s e
关于茶叶中儿茶素类提取方法的探讨

关于茶叶中儿茶素类提取方法的探讨作者:徐惠群,魏蔚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19期徐惠群,魏?蔚(武义县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浙江?武义?321200)Xu Huiqun, Wei?Wei(Wuyi Quality and Technolog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Wuyi?321200, China)摘?要:2018年新颁布的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规定,一般茶叶中儿茶素类的测定采用HPLC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样品提取的条件进行改进。
采用甲醇溶解标准品,同时改进提取方法,采用加盖密封、增加提取次数、超声提取等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波长278 nm处进行检测。
流动相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离度>1.5。
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提取3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06%~1.24%,方法的回收率为83.01%~119.9%,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65%~1.76%;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60%~1.61%,方法的回收率为83.00%~116.80%,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57%~4.08%。
关键词:茶叶;儿茶素;高效液相色谱;提取方法Abstract:At present, the test of catechin in tea is generally based on thefirst method of HPLC in GB/T 8313-2018. We improved the conditions of sample extraction. Using methanol to dissolve the standard product, and improve the extraction method. The samples are extracted by sealing the li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imes of extraction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recovery rat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was used to detect at 278 nm wavelength. The mobile phase adopts the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 and the separation degree can be more than 1.5.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3 timesis 0.06%~1.23%,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method is 83.01%~119.9%,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from 0.65% to 1.76%,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0.50%~1.62% with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method is 83%~116.80,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0.57% to 4.08%.Key words:Tea; Catechin; HPLC; Determination method中图分类号:TQ914.1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过去茶多酚又称茶揉质、茶单宁,因其绝大部分能溶于水,所以又称水溶性的糠质。
红茶中茶黄素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其定量测定

〔 〕Aatr b r o a d e k . nalP yo hm. 2 ),8318) 9 ls i R et n D r S Be d l htc e ,2( a o s n e . (93.
( 收稿 日期:18 年1 月2 日) 94 1 6
色谱法进行测定,但样品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和衍生化处理H elr ogn首先将 of 和C go e
高效 色谱用 黄素的分离〔〕 但定量工 液相 于茶 7, 作未见 报道。 本文在 工作〔 9 的 前人 7 〕 基础上研究了 梯度条 - 非 件下, 采用国产 WQ H固定 Y -C
相,丙酮 -水-醋酸 (16: )为流动相,在 5 钟内定量测定了茶叶中的 3:8 1 2分 游离茶 黄素 ( F ,茶 T ) 黄素单没 食子酸酯 ( F )和茶 TG 黄素双没食子 酸酯 ( F G) T D 。本方 法样品预处理简单,线性关系良 好, 灵敏度较高。T 、 F T D F T G、 F G的最小检出限
柱温 对R 的 影响 s 表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本实验确定采用下述色谱条件:柱:φ. × 5厘米不锈钢柱, 6 10 固定相Y -CH, 0 ( WG 1μ 天津试剂二厂);流动相:丙酮-水-醋酸溶液 (16: ); 蹋 3 :8 1 检测波长λ 30 m,柱温3℃ = 1n 0 妫;测得标准样品的色谱图见图3 。 4.茶叶样品的预处理: 准确称取2克红茶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 20 0 毫升沸腾的蒸馏水,置沸水浴中 搅 拌1分钟,滤去茶叶残渣,取出 10 0 0 毫升浸取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 5 分钟,静 置分层后,弃去水相,有机相用00MT i .5 rs C缓冲液 (H80 洗3秒,然后在旋 -H 1 p .) 0 转蒸发器上于4℃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准确加入1毫升流动相溶液,待残渣充分溶解后, 0 0
茶黄素实验报告

茶黄素实验报告茶黄素实验报告茶黄素是一种常见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茶叶和其他植物中。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因此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探究茶黄素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实验一:提取茶黄素首先,我们需要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
将一定量的干燥绿茶叶粉末加入醇水混合溶剂中,并进行搅拌和加热。
醇水混合溶剂可以提高茶黄素的溶解度,使其更容易被提取出来。
随着温度的升高,茶黄素逐渐溶解到溶剂中。
然后,通过离心和滤纸过滤的方法,将茶黄素溶液分离出来。
实验二:测定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茶黄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
为了测定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我们使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茶黄素溶液与DPPH自由基溶液混合,并静置一段时间。
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溶液的吸光度。
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可以通过吸光度的变化来评估。
实验结果显示,茶黄素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表明其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三:研究茶黄素的抗炎作用茶黄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为了研究茶黄素的抗炎作用,我们使用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实验。
首先,将茶黄素溶液加入培养基中,与巨噬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使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茶黄素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实验四:评估茶黄素的抗肿瘤活性茶黄素在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潜力。
为了评估茶黄素的抗肿瘤活性,我们使用了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CF-7进行实验。
首先,将茶黄素溶液加入培养基中,与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使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
实验结果显示,茶黄素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我们对茶黄素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茶黄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
茶黄素提取专利技术综述

茶黄素提取专利技术综述李林洁;王士磊【摘要】茶黄素是茶叶中具备调血脂等多种保健功效的活性成分,其提取技术是制约着茶黄素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茶黄素提取的国内外专利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统计及分析,本文从茶黄素的粗提及提纯两方面作了相关专利技术的详细分析.【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2页(P263-264)【关键词】茶黄素;提取;提纯;专利【作者】李林洁;王士磊【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天津300304;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天津300304【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专利技术综述是在整理、分析、比较、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某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的基础上,必要时考虑非专利文献,以典型技术方案为支撑,描述该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技术发展脉络和趋势等信息,并详细标引出处的研究报告。
本文以茶黄素提取为主要技术领域,重点研究了国内外相关专利申请。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色素物质,这种物质不仅是红茶滋味和汤色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而且具有多种药理功效,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产物[1]。
茶黄素具备包括调血脂、抗炎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作用,故在医药和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对茶黄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究的较为广泛和深入,其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直接从红茶中提取,或模拟茶黄素的氧化机理,通过前体物质儿茶素经氧化提取茶黄素,此外还包括层析法、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以及上述多种方法结合方式来进行提取。
2 茶黄素提取专利技术发展路线茶黄素提取的技术发展主要涉及粗提和提纯两大技术分支。
粗提主要包括直接提取法和模拟氧化制备法,而提纯主要包括纤维素层析法、硅胶层析法、凝胶层析法、高速逆流色谱法,下面就各技术分支进行分别阐述,总结梳理茶黄素提取专利技术发展脉络。
2.1 茶黄素粗提工艺发展2.1.1 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法包括Collier法及Ullah法等。
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的测定

实验五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的测定一、测定意义茶黄素和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的主要氧化产物,是红茶茶汤“浓、强、鲜”等特征的物质基础,对茶汤品质起重要作用,测定其含量,可作为品质感观审评的一种有用的补充,也是品质鉴定的一种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测定红茶制造过程中的在制品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动态,对探明红茶品质形成规律及改进工艺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二、方法原理利用茶黄素(TF)、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能溶于不同有机溶剂或溶液来实现三者的分离,该三类物质在波长380nm处有吸收。
茶黄素和茶红素均能溶于热水,用乙酸乙酯可以从茶汤中提取茶黄素和部分茶红素(SⅠ型),一部分茶红素(SⅡ型)留在水相中,用NaHCO处理前后的吸光度下降值是由茶红素的除去造成的,据此可推算酯相3中茶红素的含量,水相中的茶红素通过草酸化,使其成为游离酸加以测定。
三、试剂及主要设备1.乙酸乙酯(AR):为除去其中游离酸和其它水溶物质,使用前用等量蒸馏水洗涤2-3次;2.95%乙醇(AR);溶于100毫升水中,须现配现用;3.2.5%碳酸氢钠(AR):2.5克NaHCO34.饱和草酸溶液:20℃时100ml水中溶解10.2g。
5.分光光度计;6.水浴锅、分液漏斗(125ml、60ml)、容量瓶及吸量仪器。
四、测定步骤:1、供试样制备:称取3.00克茶样,置于250ml三角烧瓶中加沸水125毫升,在沸水浴上提取10min,浸提中搅拌2~3次,浸提完毕,趁热抽滤于干燥三角瓶中,冷却至室温。
2、吸取上述供试液25ml于100ml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25毫升,振摇5min,静置待分层后,将乙酸乙酯层(上层)和水层(下层)分别置于100ml具塞三角瓶,将瓶塞塞好备用。
3、吸取乙酸乙酯萃取液2ml,放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95%乙醇定容得a液)。
(TFs+TRSⅠ4、吸取乙酸乙酯萃取液15ml,加入2.5% NaHCO溶液15ml ,在50ml分液漏斗中迅3速强烈振荡30s,静置分层后,弃去NaHCO3水层。
茶黄素提取与功效的研究进展

茶黄素提取与功效的研究进展夏锐;刘德和;殷丽琼;肖星;夏丽飞【摘要】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产物.目前,对于茶黄素的研究主要是从茶黄素的提取、茶黄素与红茶的品质、茶黄素的生理作用、茶黄素的应用4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从近几年对茶黄素在生理作用与提取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6532-6533,6535)【关键词】茶黄素;功能;红茶;提取【作者】夏锐;刘德和;殷丽琼;肖星;夏丽飞【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茶黄素是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色素物质。
这种物质不仅是红茶滋味和汤色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而且具有多种药理功效,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产物[1]。
所以,近年来对茶黄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究得较广泛和深入。
对于茶黄素的提取方法,可以直接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或模拟茶黄素的氧化机理,通过儿茶素的氧化来提取茶黄素。
1 茶黄素的提取方法1.1 茶黄素的粗提1.1.1 直接提取法。
Collie法的直接提取法过程为:样品用热水浸提→过滤→浓缩→干燥→甲醇、水溶解→三氯甲烷萃取(除去杂质)→水相减压浓缩→乙酸乙酯反复萃取→硫酸镁脱水→蒸馏至干→茶黄素粗提物。
该方法工艺技术比较简单,但有机溶剂用量多[2]。
Ullah法的直接提取法过程为:样品用水浸提→过滤→滤液减压浓缩→三氯甲烷萃取(除去咖啡碱等杂质)→磷酸二氢钠和乙酸乙酯混合萃取→乙酸乙酯经减压浓缩干燥,得茶黄素粗提物[3]。
该方法简单,只需一次萃取,分离效果较好。
1.1.2 模拟氧化制备。
从红茶中直接提取茶黄素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在红茶中茶黄素的含量很少,且存在分离、纯化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从茶黄素的形成机理出发,按照儿茶素→醌类→茶色素反应进行,研究出一种高效的茶黄素制备方法。
茶黄素的制备,分析,分离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pdf

第30卷第1期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Vol.30 No.12011年1月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犉狅狅犱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犅犻狅狋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Jan. 2011文章编号:( )1673 1689201101 0012 08茶黄素的制备、分析、分离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王洪新1,2, 孙军涛1,2, 吕文平1,2, 马朝阳1,2, 夏文水1,2(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 要:茶黄素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因子,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 点。
作者对茶黄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进行了介绍,并对茶黄素的形成机理、制备、分析测定方 法、分离纯化和功能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茶黄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茶黄素;制备;测定方法;分离;功能特性 中图分类号:TS272.2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犘狉狅犵狉犲狊狊狅狀犘狉犲狆犪狉犪狋犻狅狀,犃狀犪犾狔狊犻狊,犛犲狆犪狉犪狋犻狅狀犪狀犱 犉狌狀犮狋犻狅狀狅犳犜犺犲犪犳犾犪狏犻狀狊WANGHong xin1,2, SUNJun tao1,2, LVWen ping1,2, MAChao yang1,2, XIAWen shui1,2(1.StateKeyLaboratory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2.Schoo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sanimportantfoodfunctionalcomponent,theaflavinshaswidelyapplicationareaand hasbrightdevelopmentfuture.Theproductionmethod,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potential applicationareaisbecomeresearchfocusbothathomeandinabroad.Inthisreview,the molecularstructure,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theaflavinswereoutline,andits formationmechanism,preparation,analysismethods,separationandfunction werealsodiscussed.: , , ,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heaflavinsprearationp analsismethodsy searationp function茶黄素(Theaflavins,TFs)最早是由Roberts分的研究热点。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发明专利]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a6d0ba5336c1eb91b375d03.png)
专利名称: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Y·P·梅哈勒,A·马利克
申请号:CN200880109171.0申请日:20080821
公开号:CN101808529A
公开日:
201008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茶同时或顺序接触水和乙酸乙酯以形成分散相,其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10;并从分散相分离乙酸乙酯;以产生茶黄素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申请人: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地址:荷兰鹿特丹
国籍:NL
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陈文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茶叶理化成分检验国家标准概述

茶叶理化成分检验国家标准概述
陆小磊;周卫龙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加工》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茶叶理化成分检验国家标准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和2013年以来相关标准的变更情况,并提出茶叶理化成分检验国家标准仍存在检验项目不完善、标准交叉重复和新标准采用不高等问题.
【总页数】5页(P55-58,40)
【作者】陆小磊;周卫龙
【作者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杭州31001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杭州3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2.5;G307
【相关文献】
1.不同发酵度茶叶的主要理化及香气成分分析 [J], 胡爱华;敖晓琳;蒲彪;陈安均;陈岑;张国丽
2.我国茶叶产品国家标准理化指标分析 [J], 郭桂义;王广铭
3.《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修订概述 [J], 赵玉香;杨秀芳;邹新武;李宗垣
4.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制定要求初探 [J], 杨大进
5.乳与乳制品理化检验国家标准的比较 [J], 杨凤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制品 第3部分:茶黄素》

《茶制品第3部分:茶黄素》
佚名
【期刊名称】《品牌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5(0)10
【摘要】标准编号:GB/T 31740.3-2015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茶黄素的术语、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茶鲜叶、茶叶提取液或茶多酚为原料,经酶促转化、分离制备而成的含茶黄素的固
态产品。
【总页数】1页(P92-92)
【关键词】茶黄素;茶叶提取液;检验规则;分离制备;茶鲜叶;监督检验;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标准修订;酶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2-65
【相关文献】
1.茶黄素试剂法测定茶浸提液中茶黄素的含量 [J], Spiro,M;赖建辉
2.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生化变化与成茶品质关系的研究 1.水浸出物、茶多酚、茶
黄素的变化与成茶品质关系 [J], 李元钦
3.茶黄素提取物及茶黄素片的急性毒性 [J], 张建勇;江和源;王岩;刘东英
4.茶制品产品质量、标准与行业形势交流会暨茶制品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在中茶院举办 [J], 孔俊豪
5.《茶制品第1部分:固态速溶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oberts 水提取法: 称 取茶样 9g (精 确 到 0.0001g), 置 于 500mL 锥 形 瓶 中 , 加 沸 水 375mL, 于沸水浴上 提取 10min(每 5min 摇 瓶 一 次), 用 脱 脂棉过滤, 冷却, 过 0.45!m 膜, 待测。
C、ISO14502-2 有机溶剂提取法: 称取 0.2g(精 确到 0.0001g)均匀磨碎的试样于 10mL 离心管中, 加入在 70℃中预热过的 70%甲醇溶液5mL, 用玻
璃棒充分搅拌均匀湿润, 立即移入 70℃水浴中, 浸提 10 分钟(隔 5 分钟搅拌一次), 浸提后冷却至 室 温 , 转 入 离 心 机 在 3500r /min 转 速 下 离 心 10min, 将上清液转移至 10mL 容量瓶。残渣再用 5mL 的 70%甲醇溶液提取一次, 重复以上操作。 合并提取液定容至 10mL, 摇匀(该提取液在 4℃下 可至多保存 24 小时)。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提取液 2mL 至 10mL 容 量 瓶 中 , 用 稳 定 溶 液(2.7)定 容 至 刻度, 摇匀, 过 0.45!m 膜, 待测。 1.4 测定方法
流 动 相 B: 分 别 将 800mL 乙 腈(2.1), 20mL 乙 酸(2.3), 2mLEDTA(2.5)加入 1000mL 容量瓶 中, 用 水定容至刻度, 摇匀。溶液需过 0.45!m 膜。 1.2.10 茶 黄 素 标 准 工 作 溶 液 : TF 10!g /mL  ̄ 150!g /mL、TF-3-G 25  ̄!g /mL ̄300!g /mL、TF-3'- G 10g /!g /mL ~150/mL、TFDG10!g/mL ~200!g / mL。 1.3 提取方法
周卫龙 等:茶叶中茶黄素测定的提取方法探讨
43
15.66%、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 TFDG 为 20.21%。 1.2.9 液相色谱流动相
流动相 A: 分别将 90mL 乙腈(2.1), 20mL 乙酸 (2.3), 2mLEDTA(2.5)加入 1000mL 容量瓶 中, 用水 定容至刻度, 摇匀。溶液需过 0.45!m 膜。
↓ 100%A 相。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关系 分别吸取标准工作溶液 10!l 注射入液相 色
谱仪进行分析。4 种茶黄素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 系数和线性范围见表 1。结果表明, HPLC 法在所 测浓度范围内, 茶黄素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 性关系。
表 1 四种茶黄素类化合物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
1.01
1.09
1.10
1.09
1.05
2.40
2.38
2.36
2.37
水提取法提取结果较接近。差异不大。 如前所述, 茶叶中茶黄素是红茶品质的主要
成分之一, 与红茶品质, 尤其是汤色密切相关, 也 是与红茶价格呈正相关的重要品质指标。如果将 茶黄素作为红茶标准的指标, 笔者认为用 HPLC 法检测茶黄素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较理想的前提
平均值
218963 328683 502879 256042 1306566
说明: 进样浓度 TF 为 59.5!g /mL、TFDG 为 90.3!g /mL, TF-3-G 138.9!g /mL, TF-3' -G 为 70.0!g /mL
相对标准偏差
1.3% 0.9% 1.5% 1.4% 0.8%
相关系数 R2
0.9984 0.9984 0.9993 0.9950
2.2 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 吸取标准工作溶液 10!l 注射 入液相色谱 仪
进行分析, 连续进行 7 次平行测定, 计算相对标 准偏差见表 2。结果表明, HPLC 法测定茶黄素及 总量的相对标准偏差≤5%。
2.3 茶叶样品提取比较 笔者对提取方法 A、B 及 C 进行比较测定, 结
表 3 茶叶样品中茶黄素含量提取方法比较
提取 方法
TF 平行测定 平均值
TFDG 平行测定 平均值
0.22
0.34
A
0.20
0.21
0.34
0.34
0.22
0.34
0.24
0.38
B
0.24
0.24
0.39
0.38
0.23
0.37
0.36
0.82
C
034
0.35
0.81
0.81
0.35
0.81
说明: 茶黄素含量单位为质量百分含量(%)
平 行 测 定(峰 面 积)
213745、220684、216925、218879、220224、219228、223055 328993、331926、324895、327214、325730、328943、333079 501755、517114、494721、497943、496998、504431、507188 256270, 249295、255828、259203、258236、259126、254334 1300763、1319019、1292369、1303239、1301188、1311728、1317656
检测分析
中国茶叶加工 2007, (3): 42~44
中国茶叶加工 2007, ( 3)
茶叶中茶黄素测定的提取方法探讨
周卫龙 徐建峰 许 凌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杭州 310020)
摘 要 用 HPLC 方 法 测 定 茶 叶 中 茶 黄 素 含 量 , 茶 黄 素 标 准 工 作 液(0"g /mL ̄100"g /mL)测 定 呈 较 好 的 线 性 关 系 , 相 关 系 数 R2≥0.9950。 对 茶 叶 中 茶 黄 素 测 定 供 试 液 的 制 备 方 法 进 行 了 比 较 , 结 果 表 明 茶 黄 素 用 ISO14502- 2 有 机 溶 剂 提 取 法 比 水 提 取 法 含 量 高, Roberts 水 提 取 法 和 GB/T8305- 2002 水 提 取 法 提 取 结 果 较 接 近, 差异不大。
告读者
1、因版面原因, 《名优绿茶加工技术与品质( 第三讲) 》延顺到下一期刊登。 2、更正: 《中国茶叶加工》2007 年第 2 期第 10 页, 作者包佐森为包佐淼。
组分
TF TFDG TF-3-G TF-3' -G
线性范围(!g /mL)
10- 150 10- 200 25- 300 10- 150
回归方程
y=3868.7x- 7935.3 y=3865.4x- 11432 y=3821.3x- 12939 y=3904.9x- 11176
说明: y: 峰面积; x: 质量浓度(!g /mL)
关键词 茶黄素 提取
茶黄素最早是由 Roberts E.A.H(1957)从红茶 中发现的, 茶黄素是多酚类物质氧化形成的一类 能溶于乙酸乙酯的具有苯骈卓酚酮结构的化合 物的总称, 目前已发现的茶黄素种类有 18 种, 但 研究较多的为以下四种: 茶黄素(TF)、茶黄素单没 食 子 酸 酯(TF-3-G 和 TF-3' -G)和 茶 黄 素 双 没 食 子 酸酯(TFDG)。茶黄素是构成红茶品质的主要成分 之一, 与红茶品质, 尤其是汤色密切相关, 也是与 红茶价格呈正相关的重要品质指标。国内外大量 研 究 表 明 茶 黄 素 类 具 有 抗 癌 、抗 氧 化 、抗 菌 消 炎 及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功能, 在某些方面 甚至优于儿茶素, 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产 物。目前有关茶黄素的测定一般采 用英国 Rob- erts 茶黄素、茶红素的分光光度测定法、日本竹尾 忠一等 提出的 茶 黄 素 、茶 红 素 和 高 聚 物(茶 褐 素) 的 系 统 分 析 方 法 、中 国 程 启 坤 的 红 茶 色 素 的 系 统 分 析 法 以 及 氯 化 铝 (A1C13)比 色 法 、!-氨 基 乙 基 二 苯 硼 酸 酯 (Flavognost)试 剂 法 、SephadexLH- 20 柱 层 析 法 、Whitehead 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毛 细 管 电 泳 法 、高 速 逆 流 色 谱 法 等 。 在 上 述 这 些 分 析 方 法中对茶叶样品中茶黄素的提取一般有水提取 和有机溶剂提取法两种, 为了能规范统一茶叶的 提取, 正确反映茶叶中茶黄素的真实含量, 笔者 用 HPLC 法测定茶叶中茶黄素含量, 对茶叶中茶 黄素的提取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
果见表 3。用 HPLC 法测定茶黄素及总量, 结果表 明, 茶黄素用 ISO14502-2 有机溶剂提取法比水提 取法含量高, Roberts 水提取法和 GB /T8305-2002
44
中国茶叶加工 2007, ( 3)
表 2 茶黄素及总量精密度
组分
TF TFDG TF-3-G TF-3' -G 茶黄素总量
HPLC 法: 采用 ISO14502- 2 法 色谱条件 流动相流速 : 1mL /min 柱温: 35℃ 紫外检 测器: "=278nm 梯度条件: 100%A 相保持 10min;
↓ 15min 内由 100%A 相→68%A 相、32%B 相;
↓ 68%A 相、32%B 相保持 10min:
收稿日期: 2007- 07- 10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1.1.1 分析天平: 精度 0.0001g。 1.1.2 水浴锅。 1.1.3 离心机: 转速 3500r /min。 1.1.4 高压液相色谱仪(岛津 LC- 6A): 包 含梯度洗 脱及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 278nm)。 1.1.5 数据处理系统(岛津 CR- 3A)。 1.1.6 液 相 色 谱 柱 : C18 ( 粒 径 5"m, 250mm × 4.6mm)。 1.2 主要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