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合集下载

卫生部关于印发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2.11.15
•【文号】卫法监发[2002]282号
•【施行日期】2002.11.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卫生部关于印发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2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单位:
现将新修订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印发给你们。

请各有关单位严格依照本规范进行监督。

本规范自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以往发布的文件与本规范要求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2002年11月15日。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手段,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是卫生部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南,旨在明确消毒的目标、方法和操作要求,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一、消毒目标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消毒可以成功杀灭或去除空气、水、物体表面以及人体等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所,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了不同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是通过提高温度、使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干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过氧化氢消毒、醛类消毒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时,需要根据药剂的配方和说明书来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3.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通过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物制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生物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消毒剂等。

三、消毒操作要求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下面是消毒操作的一些要求:1. 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需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2. 消毒操作的严格执行:在进行消毒操作时,需要按照规范中明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并根据规范要求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药剂浓度。

3.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完成后,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保存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四、消毒效果的评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1 总则General Principle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消毒产品申报和监督时为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理化特性而开展的检测活动及与检测活动相关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3术语1.3.1 消毒 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3 化学指示物 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1.3.4 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染有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6 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1.3.7 中和剂 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1.3.8 中和产物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1.3.9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1.3.10 自然菌 natural bacteria本规范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消毒技术规范2002

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二年十一月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二年十一月第一部分Part 1总则General Principle第二部分Part 2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disinfection Products第三部分Part 3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of Medicaland Health Structures第四部分Part 4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ofepidemic focus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1 引言 (1)1.2 适用范围 (1)1.3 术语 (1)1.4 消毒产品功效检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1.4.1 消毒产品检验基本要求 (3)1.4.2 消毒产品理化检验基本要求 (7)1.4.3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 (8)1.4.4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9)1.4.5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12)第二部分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2.1 消毒产品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15)2.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 (15)2.1.2 消毒剂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43)2.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53)2.1.4 水的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56)2.1.5 灭菌与消毒器械消毒功效鉴定试验 (62)2.1.6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75)2.1.7 灭菌医疗用品包装材料鉴定试验 (80)2.1.8 抗(抑)菌试验 (83)2.1.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 (94)2.1.10 隐形眼镜护理液鉴定试验 (99)2.1.11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鉴定试验 (102)2.2 消毒产品理化检验技术规范 (109)2.2.1 消毒产品原料或单方制剂的测定法 (109)2.2.2 复方消毒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指导原则 (123)2.2.3 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 (124)2.3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技术规范 (126)2.3.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26)2.3.2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128)2.3.3 皮肤刺激试验 (129)2.3.4 急性眼刺激试验 (131)2.3.5 阴道黏膜刺激试验 (132)2.3.6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34)2.3.7 亚急性毒性试验 (135)2.3.8 致突变试验 (136)2.3.9 亚慢性毒性试验 (146)2.3.10 致畸胎试验 (147)2.3.11 慢性毒性试验 (148)2.3.12 致癌试验 (149)2.3.13 毒理学试验结果的最终判定 (150)第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1 消毒与灭菌方法 (152)3.2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168)3.3 输注器材的灭菌 (169)3.4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70)3.5 内镜的消毒灭菌 (171)3.6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173)3.7 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74)3.8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175)3.9 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 (176)3.10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178)3.11 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179)3.12 口腔诊疗器具与环境的消毒与灭菌 (182)3.13 织物的消毒 (183)3.14 污水的消毒处理 (184)3.15 污物的消毒处理 (188)3.16 尸体及其相关环境的消毒 (192)第四部分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4.1 常用消毒方法 (206)4.2 消毒面积与体积的测算 (206)4.3 消毒剂的应用 (207)4.4 紫外线强度及消毒剂浓度简易测定法 (211)4.5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12)4.6 疫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 (214)4.7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216)4.8 各种传染病疫点消毒要求 (218)附录A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26)附录B疫点终末和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 (233)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完整word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12

(完整word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4-05发布2012-08-01正式实施3.术语和定义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3.4 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为10-6 。

件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 名词术语 1.2.1 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 预防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中华人民共和国防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防治院、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名词术语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二年十一月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二年十一月第一部分Part 1总则General Principle第二部分Part 2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disinfection Products第三部分Part 3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of Medicaland Health Structures第四部分Part 4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ofepidemic focus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1 引言 (1)1.2 适用范围 (1)1.3 术语 (1)1.4 消毒产品功效检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1.4.1 消毒产品检验基本要求 (3)1.4.2 消毒产品理化检验基本要求 (7)1.4.3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 (8)1.4.4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9)1.4.5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12)第二部分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2.1 消毒产品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15)2.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 (15)2.1.2 消毒剂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43)2.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53)2.1.4 水的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56)2.1.5 灭菌与消毒器械消毒功效鉴定试验 (62)2.1.6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75)2.1.7 灭菌医疗用品包装材料鉴定试验 (80)2.1.8 抗(抑)菌试验 (83)2.1.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 (94)2.1.10 隐形眼镜护理液鉴定试验 (99)2.1.11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鉴定试验 (102)2.2 消毒产品理化检验技术规范 (109)2.2.1 消毒产品原料或单方制剂的测定法 (109)2.2.2 复方消毒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指导原则 (123)2.2.3 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 (124)2.3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技术规范 (126)2.3.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26)2.3.2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128)2.3.3 皮肤刺激试验 (129)2.3.4 急性眼刺激试验 (131)2.3.5 阴道黏膜刺激试验 (132)2.3.6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34)2.3.7 亚急性毒性试验 (135)2.3.8 致突变试验 (136)2.3.9 亚慢性毒性试验 (146)2.3.10 致畸胎试验 (147)2.3.11 慢性毒性试验 (148)2.3.12 致癌试验 (149)2.3.13 毒理学试验结果的最终判定 (150)第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1 消毒与灭菌方法 (152)3.2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168)3.3 输注器材的灭菌 (169)3.4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70)3.5 内镜的消毒灭菌 (171)3.6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173)3.7 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74)3.8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175)3.9 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 (176)3.10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178)3.11 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179)3.12 口腔诊疗器具与环境的消毒与灭菌 (182)3.13 织物的消毒 (183)3.14 污水的消毒处理 (184)3.15 污物的消毒处理 (188)3.16 尸体及其相关环境的消毒 (192)第四部分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4.1 常用消毒方法 (206)4.2 消毒面积与体积的测算 (206)4.3 消毒剂的应用 (207)4.4 紫外线强度及消毒剂浓度简易测定法 (211)4.5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12)4.6 疫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 (214)4.7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216)4.8 各种传染病疫点消毒要求 (218)附录A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26)附录B疫点终末和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 (233)。

2022版消毒技术规范(护理部)

2022版消毒技术规范(护理部)

▲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2003第二版《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 2022版《上海市护理质控手册》。

▲2022年《压力蒸汽灭菌》。

▲ 2022年上海市CDC消毒科供稿《上海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试行)▲ 2022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22版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2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22年国卫办医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所有物品均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完好。

★ 若有污染应即时消毒、灭菌。

★ 一次性物品按说明使用。

★ 本原则适合各部门,请参照执行。

Ⅲ类环境供应室无菌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各类普通病房细菌总数≤4.0cfu/皿细菌总数≤10cfu/c m21.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每天 1 次2.开窗通风 30 分钟,每天 2 次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Ⅳ类环境传染病科门诊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细菌总数≤10cfu/cm2细菌总数≤10cfu/cm21.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每天 2 次2.开窗通风 30 分钟,每天 2 次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环境类别范围空气物体表面常规空气消毒方法污染物体表面消毒方法1、紫外线照射:安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为≥1.5w / m3 ,距离 1.8~2.2m ,时间≥30min。

2、紫外线使用寿命:( 1 )由新灯管的强度降低到70 μw/ cm2 的时间(功率≥30w),或者降低到原来新灯管强度的 70% (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 1000 小时,因此,紫外线灯累计使用超过 1000 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 2 )每半年检测一次,<70μw/ cm2 应及时更换灯管。

3、注意事项:1 )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每周一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专人负责,如发现灯管有灰尘时应及时擦拭。

2 )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电压为 220v ,环境适宜温度在 20-40℃,相对湿度为 60%。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 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 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 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 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 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 及床头柜、被褥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 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 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达到中水 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 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 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 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
五、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 气体化学消毒、灭。对环氧乙 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 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 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
四、管理要求(新增内容)
1.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 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2.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3.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
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7.动力工具 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锯片、主机、 输气连接线、电池等组成。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 件进行清洗、包装、灭菌。

(完整word版)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返回]拼音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返回]英文参考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ICS 11.020C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1991.12.《消毒技术规范》4.12 臭氧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O3,分子量48.00。

4.12.1 理化性状: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1.658(空气=1)。

臭氧气体经冷压处理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 1.71,沸点为-112.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

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

臭氧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

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象其他常用工业气体那样用瓶装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4.12.2 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臭氧在水中杀菌速度较氯快。

4.12.3 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4.12.3.1 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4.12.3.2 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于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4.12.3.3 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时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

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4.12.4 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g/m3时即可嗅知:浓度达1mg/ m3时,引起呼吸加速,变浅、胸闷等症状,在2.5—5mg/ m3,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

作为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阈限值为0.2 mg/ m3。

4.12.5 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合织物漂白褪色等。

4.12.6 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

停止发生后,通风30—60分钟,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5-04-05发布2015-08-01正式实施3.术语和定义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斯伯尔丁分类法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监测
在消毒处理 后或怀疑与 医院感染暴 发有关时进 行采样
医疗器械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 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 或与破损的皮肤组织、皮肤、 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 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 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 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 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 等
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洁净病房 器官移植病房 ICU 新生儿室 母婴同室 血透 烧伤病房
常规:每月监测一次
临时: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 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 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 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 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感染高风 险部门地 面和物体 表面的清 洁与消毒
消毒剂浓度选择
地面
采用400mg/L~700mg/ (500mg) 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
物体 表面
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 000mg/L~2 000mg/L季铵盐类 消毒液(如新洁尔灭、百毒杀、新洁灵 ) 擦拭。
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 皿
空气 消毒器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
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儿科 母婴同室 妇产科检查室 人流室 注射室 治疗室 换药室 输血科 CSSD 血透 急诊 化验室 普通病室 感染疾病科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1 总则General Principle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消毒产品申报和监督时为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理化特性而开展的检测活动及与检测活动相关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3术语1.3.1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3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1.3.4 生物指示物biological indicator染有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3.5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6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1.3.7 中和剂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1.3.8 中和产物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1.3.9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1.3.10 自然菌natural bacteria本规范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卫生部关于印发《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通知

卫⽣部关于印发《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质量技术规范》和《戊⼆醛类消毒剂卫⽣质量技术规范》的通知⽂号:卫监督发[2007]265号颁布⽇期:2007-09-28执⾏⽇期:2007-10-0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卫⽣厅局,新疆⽣产建设兵团卫⽣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卫⽣部卫⽣监督中⼼,各有关单位:为深化消毒产品卫⽣⾏政许可改⾰,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质量技术规范》(附件1)和《戊⼆醛类消毒剂卫⽣质量技术规范》(附件2,以下简称《规范》),⾃2007年10⽉1⽇起实施。

现印发给你们遵照执⾏,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2007年10⽉1⽇起,我部取消符合《规范》适⽤范围的消毒剂产品的卫⽣⾏政许可,并不再受理这些产品的许可和延续申请。

之前已经受理的,我部将继续履⾏完成许可程序。

取得我部消毒产品卫⽣许可批件的此类产品,在批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到期后不予延续,产品应按照《规范》要求进⾏⽣产。

⼆、消毒剂⽣产企业应当在取得相应⼯艺类别的卫⽣许可证后,⽅可按照《规范》等相关规定规范组织⽣产上述消毒剂,并符合以下要求:(⼀)新产品⾸次上市前,以及批件到期后的产品继续⽣产前,上述消毒剂⽣产企业应当对产品进⾏卫⽣安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相关检验和产品说明书审核),确定产品符合《规范》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检验应在省级以上卫⽣⾏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检验项⽬如下:1.戊⼆醛类消毒剂:戊⼆醛含量测定;加pH调节剂前、后的pH值测定;根据说明书使⽤范围进⾏相应的微⽣物杀灭效果测定。

2.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原液有效氯含量测定;产品稳定性测定;根据说明书使⽤范围进⾏相应的微⽣物杀灭效果测定。

(⼆)在每批产品投放市场前(包括已经取得批件的产品),⽣产企业必须按照卫⽣部《消毒产品⽣产企业卫⽣规范》的要求对每批次产品进⾏原液有效杀菌成分含量和pH值等检验,合格后⽅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 名词术语 1.2.1 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 预防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1.2.8 消毒剂(sinfeCtw):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化学因子称为消毒剂。

1.2,9 消毒器(isinfechon instrUmnt):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消毒器械.1.2.10 灭菌(serilizahon):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抱子。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

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困难的,因此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

换句话说,若对100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灭菌物品中仍有活的微生物,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16。

1.2.11 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化学物质称为灭菌剂。

1.2.12 灭菌器(sterilizer):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含细菌芽胞)的灭菌器材称为灭菌器。

1.2.13 无菌检验(eihty——W):检验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的微生物的一种试验方法。

1.2.14 消毒作用水平: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

可分为下述四类:(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

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

(2)高效消毒方法: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等,对细菌芽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方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中草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

1.2.15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如下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

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

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等。

1.2. 16 生物指示物(biOIDmCalindi。

ato,BI):接种了一定量特定试验微生物的载体。

这种微生物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选定的、对特定的灭菌过程有特定抵抗力的试验菌(毒)株。

用于对消毒或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

1.2.17 载体(carier):试验微生物的支持物。

1.2.18 生物负荷(bioburdenl):在一个产品或一个包装中,含有活的微生物体数量。

1.2.19 杀灭率(killing rate,KR):是表示消毒效果的指标。

用消毒过程中杀灭微生物的百分比表示。

杀灭率,(NO-Nn)/No × 100%式中:NO二消毒前(或对照组)菌数Nn二消毒后(或消毒组)菌数1.2.20 灭菌(或消毒)指数(killing index,KI):灭菌或消毒后微生物减少的程度。

灾菌(或消毒)指数。

No/N n o1.2.21 D值(decimal reduchon vlue):消毒过程中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1.2.22 ST值(survral tilllB):存活时间。

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的存活时间。

1.2.23 KT值(kill time):灭活时间。

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全部灭活的时间。

1.2.24 菌落形成单位(cfu):即菌落数。

是单个或多个微生物细胞生长而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结果。

通常认为,一个菌落代表接种样品的一个存活微生物。

1.2.25 暴露时间(exposed time):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或灭菌因子作用的时间。

又称作用时间、处理时间等。

1.3 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3.1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茵方法(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务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

(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要求消毒指数达到103上,即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率≥99。

90%,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杀灭率≥90%。

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法消毒。

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

(3)凡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

例如,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1.3.2 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和使用剂量。

(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抱子和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的物体,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使用剂量。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1.3.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

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1.4 消毒的程序凡受到感染症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血液、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污染后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1.5 消毒、灭茵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技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

(5)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2.1 压力蒸汽灭菌2.1.1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土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1.2 压力蒸汽灭菌器: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2.1.3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2.1.3.1 灭茵原理: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全部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1.3.2 灭菌方法2.1.3.2.1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1)在主体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将彻底清洗、干燥并包好后待灭菌的物品,连同盛装物品的消毒桶放入灭菌器;(2)以将顶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壁的方管中,盖好并拧紧顶盖;(3)将灭菌器的热源打开,开启排气阀排完空气后,(约在水沸腾后10-15nun)关闭排气阀;(4)压力升至1029kPa(105kg/cm2),温度达到121℃时,维持到规定时间(根据物品性质及有关情况确定,一般20-3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