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__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
国别 项目
中国
西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
国
政府
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 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 征收重税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 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
内 环
市场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 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解析: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力 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A项错误;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 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C项错误; 由材料“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可知地方督抚希望借助国际公法解决日本干涉 中国和琉球的事务,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
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第4讲 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阶段
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 政治 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担
解析:材料体现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集中展现了西 方文明,故选A项;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租界是中国与世界建立联系的非常态通道,故C项错误;材料展现了西方经济近代化 的成果而非政治文明成果,故D项错误。 答案:A
3.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二个月中,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与
材料中“1861年”“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这个
政府的顾问”相符,故选A项。
答案:A
4.(2018·河南郑州模拟)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
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
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境 技术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研发 能力
资金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匮乏 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
国际环境
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 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
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巨 大,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
1.(2018·高考江苏卷)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
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
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
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A项 错误;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 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 中”说明只是使用外来技术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 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所有洋匠,太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解析:根据信息“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
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世
界,中国与西方相互影响的程度加深,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4.(高考经典题)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
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
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wenku.baidu.com
()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趋势
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解析:清政府眼中只有所谓的通商经济权,而相关的近代司法权和关税贸易权却
极为淡薄,这是一种主权意识缺失的表现,故C项正确。
答案:C
主题二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 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 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 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 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 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生活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 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主题一 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
一、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 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以美国为中心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 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只有 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1.(2018·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 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 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造成了一个倾心于并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
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
程度上已成了这个政府的顾问。”据此可以推知
()
A.清廷与外国侵略者开始彼此结合
B.道光帝被迫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C.清朝答应了列强全面修约的要求
D.满汉官僚集团实现了政治联合
(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 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 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 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 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 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在国外设立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重要特征。清政府此举实际上顺应了国际外交
发展的趋势,走向近代外交,所以C项符合题意。清政府的这一做法仅仅是形式
上的变化,并不是制度性的改变,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叙
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D
1.(2018·广东五校联考)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住处商谈贸易问 题。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 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这在本质上 反映了 () A.英使臣企图占据商贸主导地位 B.中英两国外交礼仪存在着差异 C.清廷官员“天朝上国”的心态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力强盛
国内外市场 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 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政策的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 变化 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
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 (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 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 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从思想主张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发展到经济领 域,并为进一步发展到政治领域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 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 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 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特 征
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 经济 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
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
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 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
着电灯和瓦斯灯;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在这里
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材料说明租界是
()
A.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
B.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
C.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最佳通道
D.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
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生产模式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 的变化 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 的变化 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生产力的 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 质变 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
口岸无关,故B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贸易特权无关,故C
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居住及租地权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3.(高考经典题)“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
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
解析:材料反映中英两国对座位次序之争,清廷官员不接受现代外交礼仪,反映出 清朝自诩“天朝上国”的心态,故选C项;没有体现出英使臣企图占据商贸主导地 位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中英两国外交礼仪存在差异,但与问题本质不 符,故B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840年,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湖北黄冈调研)“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每年
2.(2018·高考浙江卷)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
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
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解析:材料“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