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10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合集下载

马工《西方经济学》第10章 课件

马工《西方经济学》第10章 课件
4. 预期
如果消费者遵循恒久收入假说,并且有理性预期,那么只有未预期到的
政策变动会影响消费,因为这些政策变动会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影响消
费。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
效果的影响
(二)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消费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取决于
他们个人的实际财富或实际资产。
效果的影响
(一)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 利率
替代效应: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的消费比较有利。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更富有,
以致增加目前消费,这样反而减少储蓄。
就中收入者而言,利率较高时,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
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会发生较大的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
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C
= +
= +
O
这里的即MPC。
Y
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
由于消费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因而
可以推断出:储蓄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储蓄与可支配收入这种数量变化的依存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的特征:
(1)A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圆点连线的斜率。
(2)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3)平均消费倾向递减,APC>MPC,且随着收入的增加,APC
逐渐趋近于MPC。
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三)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区别和意义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消费函数理论最早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他确 定了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收入作为 影响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一大贡献。
(3)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 入所引起的消费的增量。 dc MPC(或者) = ⊿c 或 = dy ⊿y 注意几点: 一般地说 0 < MPC < 1。 几何意义:它表示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的大 小。
非线性储蓄曲线
s =s(y)
B 0 y
B点以左有负储蓄;B点以右有正储蓄; B点收支平衡;
s
线性储蓄函数
s=y-c =y-(+y) =- + (1-)y
0
s =- + (1-) y
y

储蓄函数的特点:



存在负储蓄; APS和MPS递增,这是由APC和MPC递减规律决定 的。 MPS > APS,一般地说0 < MPS <1 储蓄与收入的关系:s=0时,APS=0;s>0时, APS>0;s<0时,APS<0;

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降低,即使 边际消费倾向不变也是如此。(随着可 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逐渐下 降。)
6、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的缺点与“消 费函数之谜”

缺点:
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最大的缺点是以心理 分析为基础,是一种很大程度的主观推测,从 而缺乏坚实的基础。后来经济发展实践证明,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不存在的,平均消费 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上是相等的,以致产 生了使许多经济学不断探索的“消费函数之 谜”。

西方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pptx

西方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pptx

第11页/共17页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它
•总量及国民其生相产净互值关(英系文缩写为NNP):一个国
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国民收入(英文缩写为NI):一个国家一年
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收人(英文缩写为PI):一个国家一年
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第14页/共17页
五、用GNP衡量经济福利(生活质量)的局限性和调整
• (一)局限性 • 1.没有反映提高生活质量的因素的变化 • (1)没有反映产品质量的提高 • (2) 没有反映产品结构的变化 • (3)没有包括对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闲 暇
时间 • (4)没有包括家务劳动对提高生活质量所起
第2页/共17页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要求学生主要掌握支出法。源自第3页/共17页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 收入循环流程图
储 蓄 家庭
资本市场 消费支出 物品与劳务
生产要素 收入
支出法 投 资 企业
收入法
的作用 • (5)没有反映人们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
高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第15页/共17页
• 2.GNP某些构成部分的增加,恰好意味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降低 • 3.没有包括直接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 • 4.没有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 (二)调整 • 原则:GNP数值+“好处”-“坏处” •

资本存量: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的资本总量。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12章 国民收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12章 国民收

第10章国民收入核算10.1复习笔记考点一: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三大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在三类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见表10-1)表10-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考点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的含义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2)实际GDP的含义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衡量的是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3)两者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是某个时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

相互关系: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100%。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被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定义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地区)一定时期内全体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包含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2)GNP与GDP的关系①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n=1
i
用产品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 包括以下四项: 包括以下四项: 1) 个人消费支出 2) 私人国内总投资 3)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4)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差额
二、要素收入法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 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 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所 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用要素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包括以下几项: 用要素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包括以下几项:
(三)国民收入
即狭义的国民收入, 即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 期内(通常为一年) 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各种劳 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 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 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 企业间接税 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政府津贴 国民生产净值 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
二、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各 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 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它是反映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值 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它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它包括的是市场活动所创造的价值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尹伯成《西⽅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国民收⼊核算【圣才出品】第10章国民收⼊核算⼀、名词解释1.潜在GDP答:潜在的GDP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平下,使⽤最佳可利⽤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的利⽤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

潜在的GDP不是⼀个实际产出量。

⼀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

⽽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

潜在产出由⼀国所拥有的⽣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产要素投⼊以及实现技术进步。

2.流量与存量答:流量是与⼀定时期对应的量,如⼯资。

存量是与⼀定时点对应的量,如年底存款。

任何存量都有相应的流量与之对应,存量因流量⽽发⽣变动,存量是流量的结果,如年初存款、当年存款增加额和期末存款三者的关系。

但不是任何流量都有存量与之对应,如税收、进⼝、出⼝等。

3.⽀出法答:⽀出法⼜称产品流动法、产品⽀出法或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的使⽤出发,把⼀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出加总,计算出该年⽣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出的货币加在⼀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出法通常是宏观经济研究中计算国内⽣产总值的最有⽤的⽅法,在进⾏实际计算时,⼀般要将个⼈消费⽀出、私⼈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这四类⽀出相加在⼀起。

综上所述,若以C表⽰个⼈消费⽀出,I表⽰私⼈国内总投资,G表⽰政府购买,X表⽰出⼝,M 表⽰进⼝,(X-M)表⽰净出⼝,则从社会消费的⾓度可以得出以下公式:GDP=C+I+G +(X-M)。

⼆、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国内⽣产总值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B.出售股票的收⼊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D.为他⼈提供服务所得收⼊【答案】D【解析】A项,不在市场上交易的家务劳动不在计算范围之内,因此不计⼊GDP。

B项,出售股票仅仅涉及到产权转移,⽽并没有新的最终产品增加。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10章2-2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10章2-2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这也是对投资所生产的产品未来市场销路状况的估计。

未来的市场需求旺盛,预期收益就会比较高,比较有保证。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二)产品成本:•如果工资等成本在投资实施后上升,就会最终导致预期收益下降。

(三)投资税抵免:该政策实际上是将政府对投资者应收的税额全部或部分归还给投资者。

这等于增加了企业的盈利。

收益投资税抵免政策会影响预期收益率。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四)投资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会造成投资的风险。

投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减少预期收益。

(五)融资条件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投资者能否顺利融资或能够融资的规模,将会影响到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和投资规模的大小。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三、投资和利率•主要从投资成本角度看利率•假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和利率的比较•在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预期利润率既定时,利率就是首要因素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借贷者所支付的利率。

指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 I = I (r )投资函数曲线可参见P54图10 ▬ 12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四、托宾的q理论•托宾的q理论是在依托资本(证券)市场能够正确定价前提下,将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价格决定的企业价值(或者说价格)与重新投资建立一家同样企业所需的资本(或重置资本)相比较,来说明在企业家选择条件下的投资行为。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1.托宾q理论的公式是:q = 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或重置成本)2 . q小于1时,买旧企业比新建企业更便宜,这时就不会有新投资。

西方经济学第10章(2010)

西方经济学第10章(2010)

就业量与总供求价格的关系
一是总供给价格与总就业量的关系 二是总需求价格与总就业量的关系
5
2、总供给价格与总就业量的函数关系:
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
的交点。
总供给函数:一个特定的总供给价格是相对 于一个特定的总就业量。总就业量变化,总供给 价格随之变化,两者是函数关系,即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价格
IS 曲线的形成
IS IS E3 E2 E1 0
H
S3
S2
S1
I3 I2
I1
Y
27
IS 曲线
• 含义: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均衡 国民收入水平。IS 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对应 一个产品市场均衡状态。 •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 原因:利率下降意味着一个较高的投资 水平,从而有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
10
1、均衡的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紧缩的缺口 紧缩的缺口
D
AD=AS
E
ADf
G
AD 实际的有效需求小 于充分就业时的有 效需求,存在紧缩 的缺口, 有失业。
O
450 Y0 Yf
Y
11
2、均衡的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膨胀的缺口 紧缩的缺口
D
AD=AS
AD
ADf 实际的有效需求大 于充分就业时的有 效需求,存在膨胀 的缺口,存在通货 膨胀。 Y1
20
投资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大小
• 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 率大于利息率(此时才有利可图),当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息率能同比 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 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 • 投资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差额。 •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利润率下降---利 息率下降必须超过利润率下降。 • 流动偏好决定了利息率不能无限下降。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填空题题目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正确答案是: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题目2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

正确答案是:消费和储蓄题目3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

正确答案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题目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称为。

正确答案是: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题目5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正确答案是:国内生产总值题目6国民生产总值以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为统计标准。

正确答案是:人口地理上的国境题目7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

正确答案是:上升题目8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下降称为。

正确答案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题目9经济中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般用来表示。

正确答案是:物价指数题目10各国经常采用的物价指数主要包括: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

正确答案是:GDP平减指数题目11假设2000年的名义GDP为5万亿元,实际GDP为4万亿元,则GDP平减指数为。

正确答案是:125题目12最终产品是,中间产品是。

正确答案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题目13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与之比。

正确答案是:工作年龄人口题目14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称为。

正确答案是:劳动力参工率题目15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的比例。

正确答案是:劳动力正确答案是:20%题目17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和是三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正确答案是:失业率题目18遗憾指数又称痛苦指数,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正确答案是:之和题目19不受欢迎指数指人们对现政府不满意(或满意)的程度,这个指数是通货膨胀率加。

正确答案是:6倍的失业率题目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简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

答:(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产品价格乘以产量得到;②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③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④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⑤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⑥除少数例外,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净增加值。

它是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同期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本消耗)之后的净额。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例如,2006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2006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2011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2011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在2011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

(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06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意味着在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时,用现期的物质产量乘以2006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06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即 C↑,S↓(或 C↓,S ↑ )
C 是 AD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S ↑ → C↓ → AD ↓ → Y ↓ (国民收入)
反之, S ↓ → C ↑ → AD ↑ → Y ↑
凯恩斯得出与传统的道德观相矛盾的推论:
传统观, S ↑是 好的, S ↓是恶的。 凯观点S ↑ →反而→ Y ↓(经济衰退),是恶的,
G ↑(或T ↓ )→ 类似于I↑→ IS曲线右移 G ↓(或T ↑ )→ 类似于I↓→ IS曲线左移 4,(X-M)的变动
(X-M)↑→相当自发支出↑→ IS曲线右移 (X-M)↓→相当自发支出↓→ IS曲线左移
二、 LM曲线
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 = M 时,国民收入(Y) 与利息率(r)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IS
即物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
I 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0
Y
IS 曲线的移动与财政政策
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IS1 IS2, 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Y增加。
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IS1 IS3, 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Y减少。
r
IS2
IS1
IS3
Y
IS曲线的移动 1, I↑→ IS曲线右移 2, S↑→ C↓ → IS曲线左移 3,G与T的变动
C,C+I
1700 1600 1000
c=y
c + I2 c + I1
c=1000 + 0.8y
450 5000 8000 8500 y
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2.乘数理论(multiplier) :K
均衡国民收入: y =( a+i)/(1-b)
a=自发消费 :最低消费 i = 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3)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3)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3)考点解析共分4次对主观题部分进行讲解,前两次对微观部分的历年考题进行解析,后两次则对宏观部分考题进行解析。

下面对典型的考点进行解析。

典型考点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考点扫描该考点是考查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知识点包括: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形成原因、计算公式及其作用,三部门均衡收入等。

(二)真题链接[1](2007-1)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

[2](2007-1)已经I =20+0.2Y ,C =40+0.6Y ,G =80。

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2)Y ,C ,I 的均衡值。

[3](2006-1)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800.75d C Y =+,d Y Y T =-,200.2T Y =-+,I=50+0.1Y ,G=200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综合乘数。

(三)考点解析该考点是考查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乘数的形成原因,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投资乘数理论;三部门均衡收入等。

(1)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 =f (Y )。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指增加的消费听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Y C MPC ∆∆=。

短期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 =C 0+b Y ,则b YC MPC +∆=0。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 =f (Y )。

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即Y S MPS ∆∆=。

短期的储蓄函数可表示为S =S 0+s Y 。

一般认为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即Y =C+S ,而且存在以下关系:APC+APS =1MPC+MPS =1(2)假定一时期投资增加量为△I ,由该投资增加量所引致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为△Y ,则投资乘数K I 定义的公式为:IY K I ∆∆=。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

第十章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本章教学内容:IS-LM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IS曲线、LM曲线、IS-LM模型
本章教学难点:资本的边际效率概念的理解、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LM曲线的三个区域
本章教学目标:掌握投资函数与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货币的需求函数与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的各种因素,理解IS-LM模型分析。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章第一节 IS曲线
一、教学内容:IS曲线
二、教学重点:IS曲线方程及其推导
三、教学难点:影响IS曲线斜率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1.理解IS曲线的含义
2.掌握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掌握IS曲线的斜率及IS曲线的移动。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章第二、三节 LM曲线、IS-LM模型
一、教学内容:LM曲线、IS-LM模型
二、教学重点:IS-LM模型均衡、IS-LM模型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三、教学难点:LM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四、教学目标:1.理解LM曲线的含义
2.掌握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掌握LM曲线的斜率及LM曲线的移动。

4.掌握IS-LM模型均衡及变动分析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西方经济学教程-温州大学韩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西方经济学教程-温州大学韩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 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边际消费倾向MPC = 0.7
边际储蓄倾向 MPS = 0.3
1= 0.7 +0.3
7
3、消费函数 C=f(Y)= a + cY
自发消费 a:基本消费支
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是最低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引致消费cY:一定收入情
自发总需求:不随收入变动而变 动的自发消费与投资需求
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增加,利率上升。
i
LM
i1 (1)IS曲线变动:财政政策 i0 财 政 支 出 增 加 , 即 实 行 扩 i2
张财政政策,总需求增加,
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O
反之,则反是。
E1 E0 E2
IS1
IS2 IS0
Y2Y0 Y1
抑制总需求 P↓,Y ↓ 不可取
刺激总供给 P↓,Y ↑
可取
P AD1 AD0 P0 P1
Y1 Y0
AS Y
P AD
P0 P1
AS0 AS1
Y0Y1
Y
31
如此,循环往复,总 收入y=100+1000.8 +1000.80.8+....= 100 1/(1-0.8)= 500
13
乘数的作用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 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 利用。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
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 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 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 加;
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 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 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 少。
=消费/收入 =C/Y
例:收入100元中 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C/Y = 0.8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西方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pptx

西方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pptx
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⑴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指一国家或地区境内,在一定时期(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的总和。它反映一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总水平,是一个最概括 最重要的经济指标。 (举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GDP、GNP,卢锋P349) GDP统计范围(主体):①居住在该国具有该国国籍的公民;②在该国 具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移民;③居住在该国的外国公民;在该国境内生 产的产品和劳务。
㈡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这里是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
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
息和租金的总和。NI=NDP-间接税+政府补贴,
第十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㈢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
2、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以上五项收入是未纳税前的收入,将这五项加起来就是一国的国民收入,但
它不是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了用收入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必须对要素 成本的净国民收入作一些调整。这包括加上间接税,减去补贴,再加折旧。 ⑹间接税(indirect tax),Ti表示 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通常是指其负担不能转嫁的税,例如根 据收入和财产征收的税,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等。间接税,通常是由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和劳务时所支付的税收,例如政府征收的销售税,和货物 税。 间接税使要素市场价格升高(高于要素成本)。
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
第6页/共26页
第十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㈡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⑶ GDP 与GNP关系(卢锋P356) ②GDP是一个生产概念,GNP一个收入概念。 GDP可理解为“经济领土”,指一国政府在经济活动意义上具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债的核算。它运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建立一系列宏观
经济循环帐户和核算表式,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
系。
会计ppt
10
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

(1)在核算范围上,MPS限于物质产品的核算,把非物质生产
性的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之外;SNA的核算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
济各部门,不受物质生产领域的局限,因而能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的经
狭义的国民收入与 广义的国民收入
会计ppt
12
The top list of GDP in the world in 2009
Top lis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ountry
GDP (billions of dollars)
United States
14280
后逐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它以物质产
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
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
邮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法,
由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近年来独联体和东欧各国为适应
向市场经济过渡,已放弃继续使用这一体系。

(二)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8
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 国民帐户体系(SNA)

——市场经济;
•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计划经济。
会计ppt
9

(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MPS)。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
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
会计ppt
2
从问题到政策
提出问题 建立理论 检验理论
经济 目标
经济增长 衡量 标准
低失业 价格稳定
GDP 失业率 通货膨胀
提出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会计ppt
3
案例研究-美国经济的历史(1900-2000)运行状况
一、经济的增长-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Real GDP per Pers会o计npipnt the U.S. Economy
新修订的SNA,它成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统一的国际标准。
中国在1993 年以SNA 为标准,进行核算体系和核算工作的改革,自1992 年中国颁布了《中国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以来,2003 年会中计国pp全t 面实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112)》。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 经济总量
China
5120
Japan
5020
Germany
3380
France
2700
United Kingdom
2250
Italy
2138
Brazil
1552
Spain
1472
Canada
1350Rusຫໍສະໝຸດ ia1230India Australia会计ppt
1150
975
13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1.国内产总值的定义 • 国内生产总值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 ——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 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国内义生国产内总生值价产格总指值数
会计ppt
15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 3.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
• ——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 最终使用的产品。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会计ppt
14
•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 ——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 价格[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资源的最优利用
辅助学习资料:《经济学会计基ppt础》(双语) P228-P247 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 经济问题
投资者、企业关注股市的涨跌 企业关心未来消费者的收入变化 老年人关心固定收入的有效购买能力 大学生希望经济繁荣,社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 为什么有的国家收入迅速增长,而有的国家仍然限于贫困? 为什么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有的国家维持了物价的稳定? 为什么所有的国家都经历衰退和萧条-周期性的收入减少和失业增加的 时期,而政府可以减少这些时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SNA)。它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首创
于英国,继而在经济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世界上绝大多
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它以全面生产的概念为基础,把国
民经济各行各业都纳入核算范围,将社会产品分为货物和
服务两种形态,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生产活动成果及其分配
和使用的过程,并注重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流量和资产
4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The Inflation Rate in会计thppet U.S. Economy
5
失业率( Unemployment Rate)
The Unemployment R会a计tepptin the U.S. Economy
6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主要内容:
济活动。

(2)在核算内容上,MPS主要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使
用的实物运动;SNA除核算货物和服务的实物流量外,还注重收入支
出和金融交易等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社会
再生产中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3)在核算方法上,MPS主要采用平衡表法,侧重每个平衡表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 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和货币政策理论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国民收入是最基本的总量,其他总 量基本上都与国民收入的水平及其变动 相关。
会计ppt
7
第十章
[教材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会计ppt
内部门的平衡,但平衡之间的联系不够严谨;SNA主要采用复式记账
法,通过帐户体系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衔接起
来,能更好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国民经济核算
的科学水平。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加快
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体化的进程,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