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二)

一、学测要求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通过事例探究思考,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通过学习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使自己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为生活和学习服务。

【重点】1、识记并理解规律的概念。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方法论)

【难点】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规律的科学知识

2、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学法指导】

1、结合学习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研读课本33—34页,勾画规律的含义,归纳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做好问题的标注。

2、独立完成学案,并记录好个人的疑难,准备课上的讨论。

3、认真书写,小组长做好指导和督促,按时上交导学案。

二、预习——自学——展示

(一)自学导读(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见课件

(二)自学检测

1.规律的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3.方法论要求:

(1)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规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人可以在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利用规律,改造,。

三、合作——探究——展示

1、探究一:就整个世界而言,规律是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没有?还是所有的领域都有?

2、探究二:洪水、地震、飓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的出现是否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3、探究三:

有人说:“牛顿创造了万有引力规律,对吗?”有人说:“人们能够引水上山,使水往高处流,说明万有引力规律是可以消灭的。”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

4、探究四:多媒体展示《拔苗助长》,请同学讲讲此故事,思考:谁能说出此故事所寓含的道理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思考:教材33页“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为什么会失败?我们为什么会饱受环境恶化之苦呢?)

5、探究五: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做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6、探究六: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看法?

四、练习——检测——反馈

(一)填表:

现象规律(本质联系)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C、遗传规律

D、万有引力定律

启示: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1、发明规律消灭规律改造、创造规律改变规律

2、发现规律尊重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总结: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规律可以被消灭和创造。

(三)知识补充

1、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2、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作为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也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原有的条件不存在时,原有的规律就不起作用了,在新的条件下,又会有新的规律在起作用。规律也是可以变化的。

规律规则

不同点含义性质

联系事物运动过程中固

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人们规定出来供

大家共同遵守的

制度或章程

客观的、普遍的、

不能创造和废止

主观的、可以制

定、修改、废止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别提醒:自然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公式等都是主观的

问题:“红灯停,绿灯行”是规律还是规则?

【课堂检测】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价。人们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说明

A.规律是难以认识和利用的B.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5. 依据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人们对日全食能进行准确的预测。这说明

A.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变化发展的 B.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人的认识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