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共39页文档
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共38页
![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共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8c62466f227916888586d737.png)
《社会工作基本原理》 4月13、20日;5 月4日(共三个周六全天9:00-11:30;13:00— 15:30)
《个案工作》 5月11、18日、25日; 5月26 日下午复习课(共三个周六全天9:00-11:30; 13:00—15:30)
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理论的内涵
在我们学习社会工作理论之前,先就一些基本的问 题进行思考:
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独特性在哪里? 与其他相邻的专业相比,社会工作有哪些优势?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怎么看待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的内涵
(1)国内学者总结的定义
“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学科和专业 ”。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 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 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 动。”
“ 社会工作专业致力于促进社会变迁、解决人类 关系中的问题,提升人的潜能并赋予人们增强福 祉的自由。通过使用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 社会工作在人与环境互动的环节进行干预。人权 和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的基石。 ”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还应用 了心理学的、生物学的、人类学的和医学的理 论。
(3)政府的定义
“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 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 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 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 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 与发展。”
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合会(IASSW)源自国 际社会工作者联盟(IFSW):
本教材所述的社会工作 理论主要指思比恩的关 于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的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e2e5db6f1aff00bed51ef5.png)
三、增能社会工作的取向
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其助人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1、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 2、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3、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 3 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 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5、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 “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和功能
一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解释 预测 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 发展新的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一、大卫 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二、马尔科姆 佩恩分类 实证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 1887年,弗洛伊德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 国;60年代成立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 儿童引导运用;精神分析洪流
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历史
1971年 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 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 社会 赫恩提出“全人”和“全貌”的概念
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在环境中 社会环境的类别: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 式系统;社会系统 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与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 人问题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1.
2. 3. 4.
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 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ABC情绪理论框架 三个基本要素: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① 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②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③ 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共39页文档
![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共3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dd9e30fd15abe23492f4d35.png)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社会工作基本理论(WORD版本)
![3、社会工作基本理论(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7118d8472b160b4e767fcf57.png)
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构成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概念与分类一、理论及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1、什么是理论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实质是对事物之间内在关系本质性的概括。
理论的构成、特征与作用组成元素:概念、判断;特征:来自于经验;对现象的抽象和概括;作用:用来描述、解释、预测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
2、理论的意义(1)理论的储备可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具信心。
(2)正确认识和解释案主的问题。
(3)为如何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⒈按对社会工作的作用:大卫〃豪⒉按理论的抽象程度:马孔〃佩恩⒊按理论的层次:皮拉利斯⒈大卫〃豪(David〃Howe)按对社会工作的作用⑴为了社会工作的理论(for)⑵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of)外借理论与实务理论社会工作与其它学科的关联实务理论评估理论依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分析案主的问题,认识到案主的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
评估的理论主要包括: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受助者的需要分析及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干预理论社会工作者如何通过行动来影响受助者的人格、环境和社会系统,从而实现社会工作治疗和社会改良的双重目标。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功能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模式个案工作‛‚行为修正模式‛‚危机干预模式‛⒉马孔〃佩恩⑴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⑵社会工作的理论⑶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⑷和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⒊皮拉利斯宏观理论: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性的说明。
中观理论分:解释性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方面进行专门解释介入模式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等进行一般说明微观理论(实践理论)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操作方法。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基本流派——精神分析观点时期弗洛伊德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
![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5a73b41ba216147917112853.png)
实证主义基本观点:1839年,孔德,《论实证 主义》(《实证主义哲学教程》。 特征:客观性、决定性、价值中立。
实证主义的理论观包括: (1)主张只有那些能够从我们自己 的经验或观察中找到证据的东西 才能陈作为知识; (2)认为任何一般观念都必须有客 观所指,而且这个“客观所指” 与“事物”必须是我们能够通过 实验或观察找到证据的; (3)价值不是知识,因为他无从证 明; (4)坚信科学方法的统一性,意味 着实证主义者只接受一种探索世 界、为知识提供证据的方法。
无论是哪一种定义,都包含了一些共同的要素: 价值观、知识、干预行动或策略。
在西方,社会工作的核心是恢复和发展人的社会 功能,突出专业服务。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服务协调关系, 解决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突出 政治与社会功能。
豪的社会工作理论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类行 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
范式的概念来自库恩, 是指若干相关的理论模 式所构成的一个理论取 向,它们共享一组基本 的理论假设(或哲理基 础)。 本书着重介绍社会工作 理论的四个范式:实证 传统、激进传统、人本 传统、社会建构传统。
具体事物、概念、理论、范式的关系
事物
概念
理论
范式
范式
范式与理论的关系:
课程安排
《社会工作基本原理》 4月13、20日;5 月4日(共三个周六全天9:00-11:30;13:00— 15:30) 《个案工作》 5月11、18日、25日; 5月26 日下午复习课(共三个周六全天9:00-11:30; 13:00—15:30)
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理论的内涵
社会工作的理论讲PPT课件
![社会工作的理论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d8ecb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1.png)
“三山实验”
采用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 山模型,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 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 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 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 娃娃看到的“山”。
Page 41
➢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2岁)
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 推理,但是本阶段的思维运演离不开具体事物的 支持。具体表现为: •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 掌握了包含的观念,即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 • 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 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 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Page 25
➢隔离
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Page 26
➢抵消
一旦发生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人们常常以某种象征性或者是 魔幻般的姿态或仪式来抵消由此造成的心理不安。
Page 27
➢合理化
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 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是不 正确的,在第三人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坚持用这些 理由去说服自己,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Page 42
➢形式运算阶段(12岁到17岁)
思考方式已经成熟,懂得试验、假说、推理这类 形式化的思考应用。可以从复杂的资料和信息中, 看出其前因后果关系,得出结论,表现其思考的 成熟。
例如,“比例问题”、“颜色的组合”等。
Page 43
Page 8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Page 9
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的部分,包括生存 所需的欲望和本能的冲动。毫无理智可言。 遵循的是快乐原则。(id)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bc17e11b0717fd5360cdcf5.png)
➢仿同
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做是自己的特点,用以弥补自身 的不足。包括近似模仿和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等。
(二)认知理论
➢ 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基本原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个体行为和当前
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 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会通过同化、顺应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 同化,就是将新经验纳入到原有图式的过程。如 果原有图式不能吸收、同化新经验,就会造成认 知结构的失衡,为了保持平衡,个体就必须要改 变或者扩大原有图式,以适应新情境,这就是顺 应。个体就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 知的发展。
➢否认
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事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以此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投射
一般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赋予他人,以免 除自责的痛苦。
➢退化
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就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 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退化到困难较少、阻 力较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即无意中恢复对别人的依赖, 害怕再担负成人的责任。
弗诺伊德把人格的发展阶段分为口唇期、肛门 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而人格的本质在 生命的最初五六年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儿童的早 年环境、早期经历对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 作用。
人格的发展阶段
• 口唇期 • 肛门期 • 性器期 • 潜伏期 • 生殖期
➢ 口唇期
从出生到18个月。是每个孩子经历的第一个阶 段,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婴儿放进嘴里,使自 己的性需要得到满足。这一阶段的创伤经验:吮 吸或者喂养的创伤。
肛门期
• 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幼儿从大小便时得到性满 足,这一阶段是对儿童入厕训练的创伤,会导致 肛门期人格的形成。比如过分的爱整洁,固执、 吝啬都属于肛门期的人格特征。
社会工作20个基础理论,附Word版
![社会工作20个基础理论,附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21b33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8.png)
社会工作20个基础理论,附Word版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7d8f6a2d1f34693daef3e3b.png)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理论p87理论涉及的几个相关名词:概念、观点、理论、原则和模式。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化观点。
社会工作理论包括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和作为(实践)模式的实践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在社会实务中的作用)第一,解释,即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出解释和判断;第二,预测,即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据理论对服务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影响服务对象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服务对服务对象可能产生的效果等进行预测;第三,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即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理论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第四,发展新的理论,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展或创建新的理论(一方面借助于社会工作实践来充实理论,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理论的质疑也会产生新的理论)。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英国的社会工作学者大卫.豪的根据内容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前者指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
其二是另一位社会工作学者马尔科姆.佩恩根据本体论和方法论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前者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后者则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不是中立和客观的,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的分类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简单,实则涉及事物根本属性的问题需要回到。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工作者怎么去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并可能决定所服务的结果。
《社会工作的理论》课件
![《社会工作的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edff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f.png)
关注全球性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 社会工作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注重实证研究,提高社会工作理论的科学性 和实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个案工作案例
总结词
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支持,解决个人问题, 促进个人发展。
详细描述
个案工作案例关注个人的需求和问题,通过 一对一的辅导和支持,解决个人问题,促进 个人发展。例如,处理心理问题、提供职业
辅导、帮助戒除不良习惯等。
06
社会工作理论的总结与反思
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综合评价
优势
社会工作理论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和方法 ,有助于指导实践和推动社会发展。
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历史回顾
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早期的慈善组织和 社会改革运动。
理论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工作理论也在不断地 发展和创新,以适应新的 社会需求和挑战。
未来展望
未来,社会工作理论将继 续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知 识和技术,以更好地服务 于人类社会的需要。
02
理论特点
具有系统性、抽象性、指导性和预测性,能够提供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全面、深入的指导,帮助解决复杂的社会 问题。
理论的重要性
指导实践
理论能够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帮助社会工 作者更加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
提升专业性
理论能够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使社会工 作成为一个有科学依据的专业领域。
推动学科发展
理论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工作学科的进步, 促进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老年社会工作
总结词
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 质量和心理健康,通过提供生活照顾 、心理咨询、社区活动等服务,提高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理论集.docx
![社会工作理论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a1652a5b307e87100f6961d.png)
2、系统理论............................................................................. 30 十六、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32 十七、心理防御机制....................................................................... 33 十八、社会系统理论....................................................................... 36 第二节 老年人社会工作理论.............................................................37 一、角色理论................................................................................... 37 二、脱离理论................................................................................... 37 三、活动理论................................................................................... 37 四、连续性理论............................................................................... 40 五、社会化理论............................................................................... 41 六、符号互动理论........................................................................... 41 七、老年次文化理论....................................................................... 42 八、年龄分层理论........................................................................... 42 九、现代化理论............................................................................... 43 十、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44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45 一、生物进化理论........................................................................... 45
《社会工作理论》课件
![《社会工作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363f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f.png)
社会工作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发展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需 求,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 性和针对性。
社会工作与教育学
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 ,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教 育援助项目,提升其综合 素质和就业能力。
社会工作与医学
运用医学知识开展健康教 育和康复服务,关注服务 对象的身体健康和康复需 求。
优势视角理论
总结词
关注个体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强调积极、正向的改变。
详细描述
优势视角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资源,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并 挖掘这些优势,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力量,促进其正向的改变和发展。这一理论 强调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建构理论
总结词
关注社会建构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详细描述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是在社会互动和交流中建构的,而不是个体内在固有的。社会 工作者需要了解社会文化背景、群体规范和价值观等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并协助个体在社会互 动中建立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增权理论
总结词
关注增强个体的权力和能力,促进社会 公平和正义。
VS
详细描述
增权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中常常面临权 力和能力的不足,导致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和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增强个 体的权力和能力,帮助他们克服社会不平 等和歧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一理 论强调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帮助个体 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遵循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保护 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尊严权和合法权益。同时,应关注 伦理与法律的冲突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服 务对象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1186c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2.png)
第五个阶段:盘点阶段 第六个阶段:理论统一阶段 第七个阶段:理论归类阶段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自学) 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
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 是迄今 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 它认为 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 与“超我”所控制的。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 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
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努力“理解”这些人 (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 们顺利人文主义理念 激进的人文主义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当 中,但是这个世界又充满了不公正的事实。它认为在 “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 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 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 的许多问题。 (九)马克思主义理论 它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 问题产生的根源。 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对象一起,通过阶级 斗争或其他集体行为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 社会问题。 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本身的改变,而较 少关注服务对象心理、意识状态上的变化。 (十)“赠权”或“倡导”理论 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 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社会结构争取权利, 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作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 或政策安排。 (十一)女权主义理论
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 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 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 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整理归类 第四节 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总结和发展中国的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梳理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450e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8.png)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梳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学科,拥有丰富多样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干预社会现象,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心理社会理论心理社会理论强调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内在心理过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这一理论时,会关注服务对象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其问题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2、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将个人、家庭、社区等视为相互关联的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又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而不是仅仅关注其问题和缺陷。
它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内在的能力和资源,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这些优势,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和语言建构而成的。
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受到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这一理论时,会关注服务对象的话语和叙事,帮助他们重新建构对自身问题的理解,从而找到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个案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等阶段。
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联系,了解其需求和问题。
预估阶段则是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计划阶段根据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明确服务目标和策略。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99ae05f5901020207409cd2.png)
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范式:四个传统(1)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2)实证传统:孔德。
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只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找到客观事实。
(3)人本传统:卡尔罗杰斯。
主要观点:1.强调人的责任;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
2.强调“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刻,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会常常告诫你“今天是你剩余生命里的第一天”。
3.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他们鼓励自己能够克服自己所遇到的暂时的困境。
4.强调人的成长。
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当人们眼前的全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满意或幸福则是永远地积极地寻求发展,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我们会不断朝着这种满意状态。
(4)激进传统: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思潮并在后期结合女性主义理论等而产生,寄希望从更大的社会层面推动社会运动与变迁,实现改变。
认为知识和兴趣不能二分,倡导结构分析,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个人解放和社会变迁也是社会工作的目标,变迁的脚垫在于政治行动和广泛的社会变迁。
(5)社会建构传统:概念:现实是由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个人生理、发展进程,认知结构)构建而成的。
关键点:语言、知识、文化、环境理论观点: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现实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自己体验世界,并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字向他人描述他们的现实,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现实。
2.人们在发展对世界认知的过程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会与环境进行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刺激。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8af5bf1c02020740be1e9bf0.png)
天文 现象
整个宇宙现象
生物 现象 社会 现象
实证主义传统
3.实证主义的特征 :
客观性。 决定性。 价值中立。
实证主义传统
4. 调查研究 实验法 具体方法 内容分析法 参与观察
实证主义传统
5.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思路 从发现它能适用于特定个案,到确定它可以适 用于一系列个案,再到辨识它如何解释实践, 并由此建立该理论的正当性。
激进传统
3.女性主义主要论点: 宣称社会情境的重要性,尤其是性别权力关系; 确认个人的即为政治的; 以包容的立场试图重新衡量正常与异常认知; 采取解构的立场去颠覆以男权为中心的理论、 制度和实践; 强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
激进传统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践的焦点在于性别,关注 性别为本的权力动态,避免性别歧视的语言, 洞察影响女性的经济和社会议题的负面因素, 促进女性赋权,倡导支持女性赋权的公共议题。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
实证主义范式 人本主义范式 激进主义范式 社会建构范式
实证主义传统
1. 实证主义传统的历史渊源 神学阶段
形而上学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传统
2.实证主义传统的基本 观点 1839年,孔德,《实 证主义哲学教程》
实证主义传统
Add Your Text
物理 现象
化学 现象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
具体事物、概念、理论、范式的关系
事 物 概念
理论
范式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
范式
是看事情的出 发点,它提供 了看问题的方 式和关于真实 实体性的一些 假设。
由若干相关的理 论模式所构成的 一个理论取向, 它们共享一组基 本的理论假设 (或哲学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c59f4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d.png)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最直接影响旳人本主义学 者是卡尔·罗杰斯。
临床社会工作者吸收罗杰斯旳观点,提出了社 会工作专业治疗中旳几种基本原则,即:诚实 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在小组工作中得到应用体现为: (1)强调每一种人都要受到尊重。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 (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旳权利。 (4)人们具有参加和被聆听旳权利。 (5)人们具有自由体现旳权利。 (6)群体组员之间是有差别旳,每个人旳差别都要
增能力论
社会工作专业所面正确群体常是社会中能力最 弱旳人群,他们所拥有旳资源与调动资源旳能 力也是最低旳。但是,他们旳这种状态并非他 们本身旳缺陷,他们能力旳缺乏是因为社会中 旳强势群体旳疏离与压迫使他们形成了无力感、 无助感、疏离感和失去自控感。这么,社会工 作者设法增强他们旳能力就十分主要。
增能取向旳社会工作其助人过程注重下列方面: 一是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建立协同旳伙伴关系; 二是注重服务对象旳能力而非缺陷;三是维持 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四是确认服务对象 是主动旳主体,告知其应有旳权利、责任、需 求及申诉渠道;五是以专业伦理为根据,有意 识地选择长久处于“缺乏能力”旳人或小区为 服务对象。
认知行为理论
小方平时说话流畅,但一到正式场合,面对众人说话时就紧张, 结结巴巴。社会工作者小李经过与小方旳交谈了解到,小方以为 在正式场合说话必须完美无缺,不然会被人讥笑。小李决定先让 小方接受这么旳观点:说话时难免犯些小错误,不必过分在乎。 小李旳介人策略主要根据了()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行为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存在主义理论 【答案】B。本题考核旳是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旳实务 原则之一是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旳原则。小李让小方接受说 话时难免犯些小错误旳观点即为变化受助人对问题旳看法。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