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位功能的路面材料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问题
• 现场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往往远大于室内静压法成型 试件强度;
• 现有压实设备下,无需对施工工艺严格控制也能达到
较高的压实度,压实度超百现象普遍存在等等。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解决措施
(1)现场基层压实度普遍存在超百现象,其实质是压实度标 准偏低.这也表明了重型击实法已经不能适应、也不能模拟 现场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正是在压实度容易达到的情况 下,基层的压实被忽视。为了更好模拟和控制现场压实, 有必要采用振动试验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
沥青层位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松弛模量
(Mpa)
温度应力
(Mpa)
开裂能
(Mpa.cm)
相对开裂率 4.30 1.04 0.19 2.15 0.52 0.09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1.265 0.614 0.257 0.633 0.307 0.128
2.152*10-3 5.217*10-4 9.405*10-5 1.076*10-3 2.608*10-4 4.702*10-5
低温稳定性 1.松散 2.剥落 3.坑槽 4.唧浆
水稳定性
表面功能 衰减
一、路面结构及其病害类型
路面结构分析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
结构层厚度确定
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仅考虑荷载的疲劳作用, 末考虑半刚性基层温缩、干缩引起的开裂及进一 步恶化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存在问题
基于层位功能的路面 材料设计
内容提纲
一、路面结构及其病害类型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一、路面结构及其病害类型
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1.车辙 2.拥包 3.搓板
耐久性
1.纵裂 2.横裂 3.网裂 4.龟裂
裂缝
永久变形
高温稳定性 沥青路 面破坏
抗滑性能 1.泛油 2.磨光
车辙计算结果
材料代号 层位 一般路段 上 Kb 中 下 总计 上 Mb 3.56 3.71 2.63 9.91 2.87 车辙量(mm) 停车站 5.87 6.17 4.42 16.64 4.50 交叉口 5.23 5.48 3.92 14.63 4.52
中
下 总计
3.21
2.39 8.48
5.15
计算结果表明:
上面层的温度应力和相对开裂率要比中、下
面层大得多
温度应力和相对开裂率与松弛模量成正比
•疲劳计算
疲劳计算结果
结构编号 厚度
(cm)
弹性模量
(Mpa)
疲劳寿命 1.0×1020 2.033×109 4.618×108
5 5
1500 1500 1500
1#
5
20
20 5
1500
500 1500 1.0×1020
σ y(MPa)
y
(a)基面层完全连续
σ y(MPa)
-0.5 -0.4 -0.3 -0.2 -0.1 0 20 40
0
0.1 0.2
-0.5 -0.4 -0.3 -0.2 -0.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Z(mm)
0
0.1 0.2
1.高温稳定性-抗车辙变形
粗骨料嵌挤 : 沥青对变形牵制=60:40
2.低温稳定性-抗低温缩裂
沥青结合料低温拉伸变形性能贡献率占90%
3.耐久性
集料的性质与级配、沥青的性质及路面结构,其中沥
青性质贡献率占60%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技术要求
4.水稳定性-抗水损害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及路面结 构 5.路面表面功能-抗滑 路面表面矿料的微观与宏观构造、沥青用量
件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解决措施
(3)材料组成结构对收缩性能影响规律表明,骨架密实型水 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为了减少收缩裂缝,有 必要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
(4)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现场质量控制技术是
关键。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技术要求
•低温缩裂
h1=5cm
Q1=480
细粒式沥青砼 细粒式沥青砼
f1=0.9 f2=0.9 Q2=480
h2=5cm
h3=5cm
h4=20cm
细粒式沥青砼
二灰基层
f3=0.9
f4=1.5
Q3=480
Q4=400
土基
Q5=400
0
低温缩裂计算结构示意图
fi为各层的传热系数 Qi为各层的热容量
低温缩裂计算结果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点
(a)面层与基层层间完全连续
图
最大剪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路面结构一)
Z(mm)
b)面层与基层层间部分连续 c)面层与基层层间完全光滑
Z(mm)
Z(mm)
•
由图可知,不同接触条件时,路面结构一各计算点的高温剪应 力τmax 沿深度Z分布规律,基本上呈现出越靠近面层中间位置数值 越大的趋势。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沥青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 τmax 最大值均位于路面深度 70mm 处,且越靠近路面深度 70mm 处的计算点高温剪应力 τmax越大。显然,当出现失稳型车辙时, 沿路面深度方向70mm处位置必然首先发生剪切流动变形。
-0.5 0 4
-0.4
σ y(MPa) -0.3 -0.2
-0.1
0
基面层分别处于部分
连续和完全光滑时,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Z(cm)
B点 O2点 C点 D点
Z(cm)
A点
8 12 16 20
受拉区分别在靠近沥 青 面 层 底 面 90 ~ 150mm 和 80 ~ 150mm深度范围内, 且各计算点的拉应力
• 路面结构二最大剪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基本上与路面结构一一致。 • 路面结构三最大剪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也基本上与前两种路面结 构一致,沥青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 τmax最大值除基面层连续接触 时位于路面深度方向50mm之外,其它两种层间接触状态时也都 基 本 上 位于 路 面 深度 方 向 70mm 处, 且越 靠 近 路面 深 度 50 ~ 70mm处的计算点高温剪应力τmax越大。
高温下沥青路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0 0 20 40 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0.1 τ max(MPa) 0.2 0.3
0
τ max(MPa) 0.1 0.2
τ max(MPa)
0.3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0.1
0.2
0.3
0 20 40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60
层层间结合,可以减小沥青面层内部的最大高温剪应力τ
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
max,提
• 按设计规范中的层间完全连续接触条件,所得到的半刚性基层路 面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计算值比实际的偏小,所设计的路面结构 偏于不安全。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沥青层位的受力状态(h≥150mm)
受力状态 低温缩裂区 压缩区 最大剪应力区 两向拉伸区 波动范围 0~40mm 50~70mm 面层厚1/2位置处以下 力学要求 低温缩裂 抗车辙 主抗车辙 抗疲劳 抗车辙
累计低温温缩应力(MPa) 0.30 0 20 40 0.40 0.50 0.60 0.70
Z(mm)
(T )
60 80 100 120 140 160
图中越靠近路表面累 计低温温缩应力越大, 也越容易产生低温收 缩裂缝。
图 沥青面层累计低温温缩应力分布规律 (路面结构一)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存在的问题 高温稳定性与低温稳定性及耐久性之间的矛盾 路面表面特性与耐久性之间的矛盾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沥青面层材料设计
解决矛盾的途径 改进集料级配:骨架密实型
改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
掺外掺剂:抗剥落、高模量剂、抗车辙剂等 基于层位功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大量出现裂缝现象 已司空见惯;
• 工程中为达到设计强度指标及保证路面芯样完整,提高
水泥剂量几乎成为最有效的手段,水泥剂量通常达到 5~6%; • 施工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观密实、光滑(级配不良) , 事实上已成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的重要标准;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1. 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 •车辙 •缩裂
•疲劳开裂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面 层 E1 E2 基 层 h1=15cm E3 h2=32cm 面 层 h1=22cm E1 E2 E3 基 层 h2=32cm 面 层 h1=9cm E1 E2 基 层 h2=20cm E2=1400MPa 底基层h3 =30cm E3=400MPa 土 基E0=50MPa
5
1500
1500 2000 2000 沥青体积有效含量: 5%
1.199×109
5.712×108
2#
5 20 20
层间接触条件:连续
空隙率: 3%
计算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情况下,沥青层位越靠下,疲劳
寿命越小
基层模量越大,厚度较厚的情况下,沥青
面层三层的疲劳都得到缓解,寿命大幅度提高
3.层位对沥青混合料的要求
3.90 13.55
4.62
3.48 12.15
上
Cm 中 下 总计
2.76
3.04 2.22 8.02
4.24
4.73 3.49 12.46
3.84
4.27 3.14 11.25
计算结果表明:
*在各层材料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中面 层对车辙的影响最大,上面层次之,下面层最 小 *三种沥青混凝土对车辙的影响排序: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车辙计算
h1=5cm 45.30c h2=5cm 42.20c h2=5cm 40.30c
材料: Kb、Mb、Cm 材料: Kb、 Mb 材料: Kb、 Mb Cm Cm
h4=15cm
半刚性基层
E=2100MPa
土基
E=60MPa
车辙计算结构示意图
图中: Kb—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Mb—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Cm—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佳含水量。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解决措施
( 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产生,与水泥剂量有关。水
泥剂量是根据室内静压法成型试件的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确 定的,而静压成型法不能很好模拟现场振动碾压工艺。这 也是导致现场芯样强度远大于室内静压成型试件强度原因 之一。为了确定合理水泥剂量,有必要采用振动法成型试
E2=1700MPa 18cm 土 底基层 h3 = E3=1300MPa 基 E0=50MPa 土
E2=1700MPa 底基层 h3 =18cm E3=1300MPa 基 E0=50MPa
路面结构一
路面结构二
路面结构三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常温下沥青路面正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0.5 0 4 O点 8 12 16 20 -0.4 σ x (MPa) -0.3 -0.2 -0.1 0
• 基面层不同接触状况下的沥青路面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τ
max的峰
值分布区域以路面深度50~70mm位置为中心的面层中部区域。 • 不同接触条件下剪应力分布规律可知,基面层接触状况由完全连 续向部分连续转直至完全光滑转变时,沥青面层内部的高温剪应 力τ
max逐渐增大。这说明在工程实践中增强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
均沿路面深度Z方向
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并在面层底面达到最 大值。
60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Z(mm)
(b)基面层部分连续 (c)基面层完全光滑 图 正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 (路面结构一)
• 路面结构二与路面结构一正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只是基 面层部分连续和完全光滑时受拉区有所不同,部分连续时的 受拉区120~220mm,光滑时的受拉区100~220mm。 • 路面结构三受拉区在基面层部分连续时大约为70~90mm、 光滑时为50~90mm。 • 从分析结果看,在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层间为完全接触条件下 ,沥青面层内部是不会出现拉应力,即沥青面层不会发生弯 拉疲劳破坏。但是工程实践中,沥青路面仍存在不少疲劳开 裂破坏。这是因为计算模型采用基面层间完全接触状态与实 际不符造成的。
• 当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接触条件由完全连续向部分 连续转变,进而向完全光滑转变时,沥青面层内部拉应力逐 渐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如铺筑面层前, 清扫基层表面浮浆、铣刨基层表面等)以增强沥青面层和半 刚性基层层间结合,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开裂能力。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低温下沥青路面温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现场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往往远大于室内静压法成型 试件强度;
• 现有压实设备下,无需对施工工艺严格控制也能达到
较高的压实度,压实度超百现象普遍存在等等。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解决措施
(1)现场基层压实度普遍存在超百现象,其实质是压实度标 准偏低.这也表明了重型击实法已经不能适应、也不能模拟 现场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正是在压实度容易达到的情况 下,基层的压实被忽视。为了更好模拟和控制现场压实, 有必要采用振动试验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
沥青层位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松弛模量
(Mpa)
温度应力
(Mpa)
开裂能
(Mpa.cm)
相对开裂率 4.30 1.04 0.19 2.15 0.52 0.09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1.265 0.614 0.257 0.633 0.307 0.128
2.152*10-3 5.217*10-4 9.405*10-5 1.076*10-3 2.608*10-4 4.702*10-5
低温稳定性 1.松散 2.剥落 3.坑槽 4.唧浆
水稳定性
表面功能 衰减
一、路面结构及其病害类型
路面结构分析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
结构层厚度确定
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仅考虑荷载的疲劳作用, 末考虑半刚性基层温缩、干缩引起的开裂及进一 步恶化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存在问题
基于层位功能的路面 材料设计
内容提纲
一、路面结构及其病害类型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一、路面结构及其病害类型
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1.车辙 2.拥包 3.搓板
耐久性
1.纵裂 2.横裂 3.网裂 4.龟裂
裂缝
永久变形
高温稳定性 沥青路 面破坏
抗滑性能 1.泛油 2.磨光
车辙计算结果
材料代号 层位 一般路段 上 Kb 中 下 总计 上 Mb 3.56 3.71 2.63 9.91 2.87 车辙量(mm) 停车站 5.87 6.17 4.42 16.64 4.50 交叉口 5.23 5.48 3.92 14.63 4.52
中
下 总计
3.21
2.39 8.48
5.15
计算结果表明:
上面层的温度应力和相对开裂率要比中、下
面层大得多
温度应力和相对开裂率与松弛模量成正比
•疲劳计算
疲劳计算结果
结构编号 厚度
(cm)
弹性模量
(Mpa)
疲劳寿命 1.0×1020 2.033×109 4.618×108
5 5
1500 1500 1500
1#
5
20
20 5
1500
500 1500 1.0×1020
σ y(MPa)
y
(a)基面层完全连续
σ y(MPa)
-0.5 -0.4 -0.3 -0.2 -0.1 0 20 40
0
0.1 0.2
-0.5 -0.4 -0.3 -0.2 -0.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Z(mm)
0
0.1 0.2
1.高温稳定性-抗车辙变形
粗骨料嵌挤 : 沥青对变形牵制=60:40
2.低温稳定性-抗低温缩裂
沥青结合料低温拉伸变形性能贡献率占90%
3.耐久性
集料的性质与级配、沥青的性质及路面结构,其中沥
青性质贡献率占60%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技术要求
4.水稳定性-抗水损害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及路面结 构 5.路面表面功能-抗滑 路面表面矿料的微观与宏观构造、沥青用量
件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解决措施
(3)材料组成结构对收缩性能影响规律表明,骨架密实型水 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为了减少收缩裂缝,有 必要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
(4)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现场质量控制技术是
关键。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技术要求
•低温缩裂
h1=5cm
Q1=480
细粒式沥青砼 细粒式沥青砼
f1=0.9 f2=0.9 Q2=480
h2=5cm
h3=5cm
h4=20cm
细粒式沥青砼
二灰基层
f3=0.9
f4=1.5
Q3=480
Q4=400
土基
Q5=400
0
低温缩裂计算结构示意图
fi为各层的传热系数 Qi为各层的热容量
低温缩裂计算结果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点
(a)面层与基层层间完全连续
图
最大剪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路面结构一)
Z(mm)
b)面层与基层层间部分连续 c)面层与基层层间完全光滑
Z(mm)
Z(mm)
•
由图可知,不同接触条件时,路面结构一各计算点的高温剪应 力τmax 沿深度Z分布规律,基本上呈现出越靠近面层中间位置数值 越大的趋势。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沥青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 τmax 最大值均位于路面深度 70mm 处,且越靠近路面深度 70mm 处的计算点高温剪应力 τmax越大。显然,当出现失稳型车辙时, 沿路面深度方向70mm处位置必然首先发生剪切流动变形。
-0.5 0 4
-0.4
σ y(MPa) -0.3 -0.2
-0.1
0
基面层分别处于部分
连续和完全光滑时,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Z(cm)
B点 O2点 C点 D点
Z(cm)
A点
8 12 16 20
受拉区分别在靠近沥 青 面 层 底 面 90 ~ 150mm 和 80 ~ 150mm深度范围内, 且各计算点的拉应力
• 路面结构二最大剪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基本上与路面结构一一致。 • 路面结构三最大剪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也基本上与前两种路面结 构一致,沥青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 τmax最大值除基面层连续接触 时位于路面深度方向50mm之外,其它两种层间接触状态时也都 基 本 上 位于 路 面 深度 方 向 70mm 处, 且越 靠 近 路面 深 度 50 ~ 70mm处的计算点高温剪应力τmax越大。
高温下沥青路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0 0 20 40 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0.1 τ max(MPa) 0.2 0.3
0
τ max(MPa) 0.1 0.2
τ max(MPa)
0.3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0.1
0.2
0.3
0 20 40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60
层层间结合,可以减小沥青面层内部的最大高温剪应力τ
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
max,提
• 按设计规范中的层间完全连续接触条件,所得到的半刚性基层路 面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计算值比实际的偏小,所设计的路面结构 偏于不安全。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沥青层位的受力状态(h≥150mm)
受力状态 低温缩裂区 压缩区 最大剪应力区 两向拉伸区 波动范围 0~40mm 50~70mm 面层厚1/2位置处以下 力学要求 低温缩裂 抗车辙 主抗车辙 抗疲劳 抗车辙
累计低温温缩应力(MPa) 0.30 0 20 40 0.40 0.50 0.60 0.70
Z(mm)
(T )
60 80 100 120 140 160
图中越靠近路表面累 计低温温缩应力越大, 也越容易产生低温收 缩裂缝。
图 沥青面层累计低温温缩应力分布规律 (路面结构一)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存在的问题 高温稳定性与低温稳定性及耐久性之间的矛盾 路面表面特性与耐久性之间的矛盾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沥青面层材料设计
解决矛盾的途径 改进集料级配:骨架密实型
改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
掺外掺剂:抗剥落、高模量剂、抗车辙剂等 基于层位功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大量出现裂缝现象 已司空见惯;
• 工程中为达到设计强度指标及保证路面芯样完整,提高
水泥剂量几乎成为最有效的手段,水泥剂量通常达到 5~6%; • 施工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观密实、光滑(级配不良) , 事实上已成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的重要标准;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三、基于层位功能的面层材料设计
1. 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 •车辙 •缩裂
•疲劳开裂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面 层 E1 E2 基 层 h1=15cm E3 h2=32cm 面 层 h1=22cm E1 E2 E3 基 层 h2=32cm 面 层 h1=9cm E1 E2 基 层 h2=20cm E2=1400MPa 底基层h3 =30cm E3=400MPa 土 基E0=50MPa
5
1500
1500 2000 2000 沥青体积有效含量: 5%
1.199×109
5.712×108
2#
5 20 20
层间接触条件:连续
空隙率: 3%
计算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情况下,沥青层位越靠下,疲劳
寿命越小
基层模量越大,厚度较厚的情况下,沥青
面层三层的疲劳都得到缓解,寿命大幅度提高
3.层位对沥青混合料的要求
3.90 13.55
4.62
3.48 12.15
上
Cm 中 下 总计
2.76
3.04 2.22 8.02
4.24
4.73 3.49 12.46
3.84
4.27 3.14 11.25
计算结果表明:
*在各层材料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中面 层对车辙的影响最大,上面层次之,下面层最 小 *三种沥青混凝土对车辙的影响排序: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车辙计算
h1=5cm 45.30c h2=5cm 42.20c h2=5cm 40.30c
材料: Kb、Mb、Cm 材料: Kb、 Mb 材料: Kb、 Mb Cm Cm
h4=15cm
半刚性基层
E=2100MPa
土基
E=60MPa
车辙计算结构示意图
图中: Kb—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Mb—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Cm—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佳含水量。
二、基于抗裂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
解决措施
( 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产生,与水泥剂量有关。水
泥剂量是根据室内静压法成型试件的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确 定的,而静压成型法不能很好模拟现场振动碾压工艺。这 也是导致现场芯样强度远大于室内静压成型试件强度原因 之一。为了确定合理水泥剂量,有必要采用振动法成型试
E2=1700MPa 18cm 土 底基层 h3 = E3=1300MPa 基 E0=50MPa 土
E2=1700MPa 底基层 h3 =18cm E3=1300MPa 基 E0=50MPa
路面结构一
路面结构二
路面结构三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常温下沥青路面正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0.5 0 4 O点 8 12 16 20 -0.4 σ x (MPa) -0.3 -0.2 -0.1 0
• 基面层不同接触状况下的沥青路面面层内部高温剪应力τ
max的峰
值分布区域以路面深度50~70mm位置为中心的面层中部区域。 • 不同接触条件下剪应力分布规律可知,基面层接触状况由完全连 续向部分连续转直至完全光滑转变时,沥青面层内部的高温剪应 力τ
max逐渐增大。这说明在工程实践中增强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
均沿路面深度Z方向
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并在面层底面达到最 大值。
60 80 100 120 140 160
O点 A点 B点 O2点 C点 D点
Z(mm)
(b)基面层部分连续 (c)基面层完全光滑 图 正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 (路面结构一)
• 路面结构二与路面结构一正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只是基 面层部分连续和完全光滑时受拉区有所不同,部分连续时的 受拉区120~220mm,光滑时的受拉区100~220mm。 • 路面结构三受拉区在基面层部分连续时大约为70~90mm、 光滑时为50~90mm。 • 从分析结果看,在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层间为完全接触条件下 ,沥青面层内部是不会出现拉应力,即沥青面层不会发生弯 拉疲劳破坏。但是工程实践中,沥青路面仍存在不少疲劳开 裂破坏。这是因为计算模型采用基面层间完全接触状态与实 际不符造成的。
• 当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接触条件由完全连续向部分 连续转变,进而向完全光滑转变时,沥青面层内部拉应力逐 渐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如铺筑面层前, 清扫基层表面浮浆、铣刨基层表面等)以增强沥青面层和半 刚性基层层间结合,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开裂能力。
2. 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
低温下沥青路面温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