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成就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民生福祉、区域协调以及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教育事业上,我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在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土壤污染得到有效管控。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时期,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
国家十二五总结
国家十二五总结前言国家十二五规划是我国自2011年至2015年实施的一项重要发展规划,总结这一时期的经验和成就对于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家十二五规划进行总结和评价。
经济发展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7%,实现了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突破。
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积极变化,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还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事业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我国还着力推动农村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深化了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推动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老年人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扶助,提高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行为。
同时,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工作。
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
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对不足之处的反思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地资14.2 姚鹏 20141541039一、“十二五”中国工业的发展1.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
重化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突出表现就是重化工业的总量和在工业中的比重都得到了快速增长。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38.68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5%,较“十五”末增加2.9个百分点。
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搭建了基础平台,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部分行业突然投资过度、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就业压力加重等许多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社会问题。
因此,平衡处理重化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将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迈进,在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城市化加速和国际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预计重化工业化步伐还将加快,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然可能继续上升。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持续推进,预计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增加速度将有所放缓,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有所降低。
“十二五”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将是转变发展方式,集中表现为深化发展。
2. 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速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十二五”时期,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整、优化和提高,并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重点是发展数字化、精密化、集成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向柔性化生产方式转变。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
四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
集群化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要打造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
辉煌十二五喜看新成就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省发改委主任吴海昆做客本期《昆仑讲堂·面对面》栏目,与我们一起回顾青海“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突破、新形象、新辉煌,感受青海各项事业发展的5年之变。
敬请关注。
辉煌十二五喜看新成就■文/本刊记者耒昔尔东昆仑讲堂·面对面LiLun 理论责任编辑/许籍尹陈奇记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来自经济社会的具体进步,“十二五”期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有哪些?吴海昆:“十二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生态、惠民生、防风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打基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昆仑讲堂·面对面LiLun理论责任编辑/许籍尹陈奇增后劲、利长远,加快扩大经济规模、改善发展条件。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03.32亿元,较2010翻了0.8番,2011-2014年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2011-2014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7.1%、30.4%,主要发展指标已超过“十二五”目标值。
兰西高铁、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德令哈和花土沟机场、750千伏青新网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前三季度,我省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态势,生态、民生、改革开放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收官“十二五”,规划的指标半数有望超额完成,其它指标有望基本完成,这不仅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报告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报告2015/10/15 9:44:00 陕西统计局“十二五”时期,在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内、外部压力和重重困难,积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的坚定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稳定发展,综合实力增强,产业、需求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大的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加强。
谱写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又一新篇章。
经济稳定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高速发展逐步回归到稳步发展的过程。
初期几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由于受煤炭、石油及加工等能源工业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的影响,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落。
初步预计到“十二五”末,陕西经济总量达18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达11%,为近几十年来较好发展时期。
从各项指标来看都有大的增长,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46929.14元,略高于全国水平,年均增速11.6%,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从17位上升到2014年16位;财政收入达到3145.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4.6%,年均增长15%,累计总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十一五”的1.96倍和1.8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5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19倍,平均每年增长21.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918.7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5.2%,年均增长16.7%。
同期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366元和7932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3%和15.4%,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同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服务业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十二五”时期,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一、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
2014年与201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40.2万亿元增至63.6万亿元, 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对于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讲,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经济结构优化。
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高效、便捷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运输网、城际铁路网、航道网逐渐形成。
2014年年末,铁路营业里程11.2万公里,公路里程446.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1.2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463.7万公里,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十二五工作总结6篇
十二五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回顾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突破和进展。
我们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重大决策,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下面是我们在这五年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的回顾。
二、主要工作与成果(一)经济发展方面1. 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
2. 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城镇化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3. 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社会建设方面1. 民生改善: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强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养。
(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2.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鼓励低碳生活,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自然灾害防治: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工作措施与执行情况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成效与问题分析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
十二五 小结
十二五小结“十二五”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的小结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经济方面,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达到7.8%。
GDP总量超过了6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服务业和消费市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口和进口总量都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其次,社会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发展成果。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了明显改善。
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社会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医疗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城乡居民的医保、养老保险等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再次,环境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环保领域做出了积极努力。
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整治。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推进中注重生态建设,建设了一大批生态城市和生态园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十二五”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偏重于投资驱动,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仍然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全面的社会发展。
总之,“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建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
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4、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5、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6、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9、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农业十二五总结
农业十二五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达到了60.6万亿元。
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9%,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畜牧业生产也取得了显著增长,满足了人民对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
其次,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高。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艺措施不断改进。
农业技术进步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例如,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药、肥料的科学施用,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设备的广泛应用等,都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农村的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交通畅通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第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采取了一系列生态农业措施,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高了灌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了农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为农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要进展。
然而,也要看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 丹巴县“十二五”发展成就综述
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丹巴县“十二五”发展成就综述文/中共丹巴县委宣传部 降初泽郎. All Rights Reserved.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
硕果累累的“十二五”胜利收官,振奋人心的“十三五”号角吹响。
回望走过的“十二五”,是丹巴发展进程中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五年,是丹巴发展史册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五年来,在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稳定任务和“8·9”东谷特大泥石流、“11·22”康定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县委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战胜了各种挑战,开创了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4.75%。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
”展望“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加快发展时不我待。
我们将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大力实施脱贫奔康、依法治县、交通先行、产业富民、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围绕县委“12345”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补短板、强产业,确保到2020年与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数说“十二五”“十二五”期间是丹巴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3211亿元,是2010年的1.96倍,年均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4162亿元,是2010年的1.14倍,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625亿元,是2010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0.862亿元,是2010年的1.02倍,年均增长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94.05元,是2010年的1.73倍,年均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4元,是2010年的2.59倍,年均增长21%。
十二五工作总结5篇
十二五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实施期。
在这一时期,全社会共同努力,克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挑战,顺利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
现将“十二五”期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成绩与经验,查找不足与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总体工作回顾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下面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经济发展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二)社会进步1. 教育事业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2.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三)生态文明1.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3. 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重大进展,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三、重点工作详述(一)经济发展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社会进步方面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大了对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生态文明方面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系统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及亮点工作
全系统“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及亮点工作图文资料清单一、改革发展方面(一)乌鲁木齐市1、乌鲁木齐市供销社新建10个蔬菜直销店和流动蔬菜直销点,总数达到141个;与伊犁州和巴州签订云南蔬菜供应协议。
2、乌鲁木齐市供销社成立新合作电子商务协会,打造蔬菜供应互联网平台。
3、乌鲁木齐市供销社与青岛市供销社开展“西果东送”、“西肉东送”、“海产西运”等产供销合作。
(二)伊犁州1、伊犁天通伊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运营情况。
2、察布查尔县供销社领办的宏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伊宁县供销社领办的仁信葡萄种植合作社既流转了农民土地,又吸收农民打工,使农民获得双份收入,合作社也取得了良好收益。
3、察布查尔、特克斯、奎屯等县(市)社,新建供销惠民超市、城镇社区鲜活农产品平价销售网点。
4、伊犁州供销社正探索小贷、担保、典当等类金融服务。
5、伊犁州供销社在乌鲁木齐建设了三葛庄物流园,被确定为新疆中欧国际班列始发点。
6、由天通伊物流有限公司承担的首列新疆伊犁俄罗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
7、同中外运长航、中铝集团共同打造氧化铝粉交易市场。
8、伊犁州供销社建设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综合物流园已成为当地重点龙头企业。
9、伊犁州供销社组建2家电子商务公司、4个电子商务平台、6个淘宝“特色中国馆”。
(三)塔城地区1、沙湾县供销社被总社命名为百强县级社综合改革发展情况。
2、塔城市供销社与中储粮塔城直属库合作收储小麦7000吨。
3、塔城等县(市)社,新建供销惠民超市、城镇社区鲜活农产品平价销售网点。
4、塔城地区供销社建设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综合物流园已成为当地重点龙头企业。
(四)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地区供销社正探索小贷、担保、典当等类金融服务。
(五)博州博州供销社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能人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完成哈日布呼镇、青得里乡、小营盘镇、乌图布拉格镇等基层社改造或重建。
(六)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市供销社联合全国30多家供销社成立供销农村电子商务联盟,成为秘书长单位。
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展成就,为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十二五”期间的一些重要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经济总量达到了全球第二位。
同时,中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加强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领域,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在社会事业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定了“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在“十二五”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推动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个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政策。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社会事业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规划还提出了“六个稳定”,即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社会大局。
这些稳定工作的目的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施“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中国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农村贫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总之,“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过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国在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具备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49.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在连续下 降4个月后再次小幅回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 中涛表示,这一指数企稳回升,表明稳
增长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 积极变化。今年以来,面对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虽形有 波动,但势仍向好,上半年增速达到7%。回顾“十二 五”前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
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从农业看,综合生 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 “11连增”,今年有望实现“12连增”。从工业看, 一手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抓改善品质质
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 新生力量。从服务业看,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已占据 半壁江山。从新兴产业看,节能环保、新
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 间,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同步扩大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 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1年至2 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8%,2014年达到63万亿元,折合10.4万 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 提高4.1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人均GDP4 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
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产业高端 化步伐明显加快。“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持续 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的成
绩来之不易,人民满意、社会认同、世界瞩目。”国家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说。改革新动能:消除体制机 制障碍,对外开放纵深拓展近日,我国第一个按照“准 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测算的省级电网
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双创”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开办 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速度加快;科技创 新逐步成为发展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企 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果概况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果概况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果概况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开始从“十二五”规划向“十三五”规划迈进。
过去五年对电力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五年。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国,电力结构和质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新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开放,发展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今后,本报将推出“十二五”回顾专题报道,从供电和电网两个方面总结“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请注意。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5.1亿千瓦,5年间比“十一五”末的9.7亿千瓦增加了5.4亿千瓦,使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在各类发电中,占多数的传统发电、火电和水电已接近十二五规划目标。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9.21亿千瓦(十二五规划10.16亿千瓦,比预期减少25.79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19370万千瓦(十二五规划2.9亿千瓦,超过29.37亿千瓦的目标)。
可喜的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均已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装机目标。
其中,并网风电装机达到12951万千瓦,比“十二五”目标装机1亿千瓦超出2951万千瓦;在不考虑光热发电的前提下,光伏发电装机达到4216万千瓦,比“十二五”太阳能发电目标装机3500万千瓦超出716万千瓦。
核电装机达到2608万千瓦,比“十二五”预期的4000万千瓦目标尚差1392万千瓦。
安装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大大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西南水电基地溪洛渡、向家坝、糯扎渡、锦屏一级和二级等一批重点工程陆续竣工投产。
据中电联预测,2021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4.7亿千瓦、同比增长7.5%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5%左右。
今年上半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8.7%,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分别增长5.7%、6.4%、24.5%和26.8%,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促进了能源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回眸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回眸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6年第01期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划之年,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总结“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很有意义。
“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开创了“三农”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创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成就:一、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高点爬坡,来之不易。
不仅粮食连年增产,“菜篮子”产品也丰产丰收。
2014年,我国生产了616万吨棉花、3517万吨油料、1332万吨食糖、7.6亿吨蔬菜、1.5亿吨水果、8707万吨肉类、2894万吨禽蛋、3725万吨牛奶和6450万吨水产品,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是农民。
中央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了多种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取得了新的成效。
有三大标志:第一个标志,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0.1%。
第二个标志,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近7000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3000元。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
相应的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第三个标志,农村扶贫事业加快发展。
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亿人减少到2014年的7017万人,5000多万人在“十二五”期间摘掉了“穷帽子”。
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既充满风险挑战、极不寻常,又成就卓越、极不平凡。
我乡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也有很大的进步,现对五年来的经济社会有以下总结:一、经济工作围绕建设“经济强乡、文化大乡、和谐新乡”的目标,以工业区和北大洼开发建设为重点,着力引进大批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工农业项目,例如:投资的北堤南村新建千头奶牛(雨垚)牧场项目。
占地92 亩,按照蒙牛牧场统一模式,于20xx年7月份开工建设,建设5000 平方米标准化牛舍6个,可存栏优质奶牛头。
20xx年5月投产后,可日产鲜牛奶12吨,年利润。
同时,牧场将依托合作社吸纳100户左右的村民入股经营;还有在建项目有机肥项目。
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0亩,利用蒙牛牧场动物粪污加工有机肥,年处理污水60万吨,生产有机肥45万吨,项目投产后,年产值3.5亿元,利税。
基建工程基本完工。
我乡引进的这些项目不仅污染、高附加值也为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乡正在实现经济强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再有我们在“十二五”初期制定了目标,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
20xx年,乡基本实现了我们预期目标。
二、社会建设一是以新民居建设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重点推进西北社区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58亩,计划建设二层别墅338套,其中门店26套,有3个户型,建筑面积分别为116、157、201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容积率0.59。
古坛新民居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14套别墅已完成主体,正在进行内装修。
二是以农村集中供水、沼气、街道硬化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在高标准完成了正港路、大寨路、正堤路等通道绿化基础上,创新造林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入到植树造林当中。
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
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1500字自2011年至2015年,我国实施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就,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以下是对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工作的总结。
一、经济发展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得到了重视。
大力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科技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创新性成果涌现出来,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
三、城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注重城乡发展的协调。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共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等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
五、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提高。
推行能源节约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了节能减排。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我国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宁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三五”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
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1.94亿元,预计“十二五”末达到70亿元,超“十二五”规划目标(65亿元)5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9%,超“十二五”规划目标(15%)1.9个百分点。
2014年人均GDP达到20063元,预计到“十二五”末达到22668元,是2010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7%。
从经济总量看,能够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几年,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十二五”时期宁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工业经济强劲增长,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
预计“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64.2亿元,是2010年(20.2亿元)的3.18倍,年均增长26%,可以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工业率先实现翻番,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亿元”的目标。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财政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2014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预计“十二五”末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6亿元、1.7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3%和18.5%。
从地方财政收入看,已经提前1年实现了“十二五”规划中“地方财政收入”翻番的目标。
(四)消费市场日趋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消费需求趋旺,同时,灾后重建加快了城乡居民住房装修和家庭设备更新换代步伐,有力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201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8亿元,预计“十二五”末达到18.74亿元,是2010年(9.4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4.8%。
但是,与“十二五“规划中“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5亿元,年均增长18%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五)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85元,预计“十二五”末达到27990元,是2010年的1.92倍,年均增长13.96%;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为7373元,预计“十二五”末达到8400元,是2010年的2.15倍,年均增长16.6%。
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出城镇2.6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为3.33:1,与2010年的3.73:1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十二五”规划中“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看,农民收入已提前一年实现了规划目标,而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翻番目标有一定困难,差距大约为1100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前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8.2亿元,预计“十二五”累计投资达到287.2亿元,是“十一五”(83.05亿元)的3.46倍,年均增速达28.2%。
投资快速增长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但与“十二五”规划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比,累计投资有大约13亿元的差距。
(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3:26:41调整为2014年的28:32:40,与“十一五”末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增加,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二、关于十三五宏观经济发展的思考(一)宁强目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宁强经济目前还处于由农业经济逐步向工业经济过渡的工业化初级阶段,判断依据如下:一是宁强目前一产占比高达28%,二产占比仅为32%,与工业增加值占50%以上的工业化标志还有很大的距离;二是2014年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39.9%、52.5%,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大;三是宁强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宁强工业目前主要还是以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采矿、电力生产、茶叶加工等初级工业生产为主。
(二)宁强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从外部因素看:一是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4万亿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
二是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后金融危机时代,处于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过渡的深刻转型期。
从内部因素看:大规模的灾后重建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有力拉动了宏观经济的发展,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经济发展的投资拉动力逐渐减弱。
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宁强经济至2011年以来呈逐年下滑趋势,增速分别为15.8%、14.5%、12.7%,12.7%,面临着较大的持续快速增长压力。
因此,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应该是“十三五”期间宁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
(三)宁强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下五个方面是宁强“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2013年出台的《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宁强生态功能的定位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调水后对宁强环保的严格要求;二是宁强农业处于由传统农业到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转型期;三是宁强工业处于由过去20年采掘业为主,到目前以食品、茶叶、电力等多行业为主的制造业升级转换期;五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和服务需求更趋多样化,宁强服务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宁强十三五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总方向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十三五经济工作要坚持扩二产、压一产、稳三产这个思路。
一是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依托,优先发展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第二产业,扩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到十三五末,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在2014年32%的基础上上升1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42%以上,使工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一、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基本实现工业化。
二是把农业发展定位于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快农村耕地流转,坚定不移的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稳定8万吨粮食产量的同时,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特色农副产品原材料,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业资源向二、三产业转移,进一步发挥农业对二、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力争到十三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在2014年28%的基础上下降18个百分点(年均降3个百分点),达到10%左右。
三是要依托宁强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资源,立足宁强生态功能主体定位,稳步发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内需的同时,更加重视吸引外来游客旅游消费为主的外需发展,在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重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消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力争到十三五末,使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在2014年40%的基础上保持小幅上升(年均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47%(全面小康标准),同时消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40%左右,使消费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动力。
林业工作主要成就,一是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明晰产权任务基本完成,配套改革逐步深入,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林改成效全面显现,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二是生态建设成效明显,造林绿化稳步推进,重点工程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取得重要进展,林木种苗管理明显加强。
三是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明显加大,湿地保护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
四是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生态文化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林业宣传工作成效明显,生态文化主题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生态文化传播形式更加多样,生态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文学作品不断涌现。
六是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森林火灾得到有效防控,沙尘暴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面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稳步推进。
七是林业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圆满完成多项重大外事活动,深入开展履约与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八是支撑保障能力继续增强,林业政策和投入取得新突破,林业信息化成效显著,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升,法制建设明显加强。
九是行业自身建设扎实有效,林业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富有成效,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后勤服务和离退休干部工作。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4年,全县预计完成林业总产值30800万元,占年初计划55100万元的55.90%,下降原因主要是石斛价格下滑;实现石斛鲜条产量2500吨,占年初计划2000吨的125%;原测算实现石斛产值43000万元,由于今年价格下滑,预计实现产值17500万元,占年初计划的40.70%;实现核桃干果产量1800吨,占年初计划的100%;实现核桃产值5500万元,占年初计划的100%;实现草果鲜果产量1000吨,占年初计划的100%;实现草果产值4000万元,占年初计划的100%。
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66万元,完成年初计划2067万元的245.1%。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林下资源产业较快发展。
一是超额完成石斛新植任务。
完成石斛新植面积216.37万平方米(其中:集约化种植197.7万平方米、野生种植18.67万平方米,分别占年初计划142.9平方米的138.35%、7.1万平方米的262.96%),占年初计划150万平方米的144.25%,全县石斛种植面积累计达515.77万平方米;完成2个县级石斛种植示范园、10个乡镇石斛种植示范点建设,均占计划任务的100%。
二是草果产业得到巩固提升。
通过举办草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落实中耕抚育管理技术措施等,继续巩固提升了5万亩草果种植成效。
三是重楼、森林蔬菜等其他林下资源产业逐步得到发展。
2.绿化荒山行动步伐加快。
一是超额完成夏季造林任务。
完成夏季造林7.873万亩(其中铁刀木2.17万亩、油茶1.597万亩、澳洲坚果1.686万亩、异地还林0.22万亩、社会造林2.2万亩,分别占年初计划2万亩的108.5%、1.5万亩的106.5%、1.5万亩的112.4%、0.22万亩的100%、2.2万亩的100%),占年初计划7.2万亩的109.35%。
同时,种植糯橄榄0.06万亩。
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3.2万亩,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1.66万亩,铁刀木种植面积达3.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