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复习指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 专题十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 专题十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2e514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7.png)
专题十一: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学会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2.学会准确把握文章中心的常用方法。
【重、难点】1.培养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习惯;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辨明文体特点;3.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知识梳理】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也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简单地说,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一、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步骤是:(1)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领会写作意图,想想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感情,等等。
要把握中心思想,关键是“多读多思”。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确切、完整,简要。
(1)确切,就是要能准确地概括出一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2)完整,就是要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3)简要,就是语句应简明扼要。
为了能正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得学会分析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具体说,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课题,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析文章的中心句、分析主要人物、分析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句、分析文章内容,经过一番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比较清楚了。
【找中心思想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
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如《爷爷的简朴生活》,这个题目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写爷爷生活上的几件小事,表现了爷爷勤劳简朴的好作风。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整理与复习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整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496c0b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8.png)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整理与复习《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整理与复习复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将平常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知识。
从中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表述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和适应,鼓舞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将平常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知识。
复习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预备: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复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每次借班上课我都会专门快乐,因为我又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
因此,我想先送给大伙儿一份见面礼。
【课件出示:学习要领】“学习要领”能在学习上助你们一臂之力。
【课件创设情境一~~“学习要领”被卷走。
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要领”,就来闯一闯“阅读迷宫”吧。
】看来要想找回“学习要领”,咱们还得闯一闯“阅读迷宫”。
大伙儿有信心吗?二、揭示复习目的1、【课件创设情境二~~宫门紧闭,迷宫导游提示进宫方法:嗨!朋友们,我是迷宫导游奇奇,欢迎你们来到阅读迷宫。
要想走进阅读迷宫,就得回答我如此一个问题。
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学过一篇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文章。
我专门想明白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假如你情愿说出理由就更好。
】学生回忆、交流。
【课件演示:宫门打开】2、【课件创设情境三~~迷宫导游:祝贺你们顺利进宫!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读明白文章的差不多要求。
请大伙儿迅速扫瞄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读写例话》,找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两种要紧方法。
】学生扫瞄、交流。
3、【课件出示: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要紧方法;而有感情地朗读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又一种重要方法。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ad54d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a.png)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第一篇: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复习指导(三)复习要求: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
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该让学生了解:1、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2、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3、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
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
”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
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
总结阅读理解的思想情感
![总结阅读理解的思想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27e2b8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3.png)
总结阅读理解的思想情感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深入了解文章的意义、主题、观点等。
在理解一个文章的过程中,思想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们对于文章的感受和认识。
思想情感在阅读理解中起着指导、推动和评价的作用,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总结阅读理解的思想情感。
首先,思想在阅读理解中起着指导的作用。
阅读理解需要读者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思索,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对文章中字里行间的思考,在不同的语义关系之间进行推断和猜测,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思考需要读者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细腻度,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读者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其次,情感在阅读理解中起着推动的作用。
阅读理解是一种主观的认知过程,情感的参与可以使读者更加集中注意力,增强对文章的兴趣和参与度。
读者对于文章所描述的事物、情境或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使其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述爱情的文章时,读者可能会因为对于爱情的渴望或者情感经历而更加投入,从而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于爱情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思想情感共同构成对文章的评价。
阅读理解并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需要读者对文章的品味和评价。
思想与情感共同塑造了读者对文章的态度和认知,使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文章进行客观的评价。
读者可以通过思考和情感的参与,对文章进行评论和建议,从而丰富了阅读理解的过程,使其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总结起来,阅读理解的思想和情感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思想在阅读理解中起着指导的作用,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推导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章。
情感在阅读理解中起着推动的作用,使读者更加投入和兴趣,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思想和情感共同构成对文章的评价,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文章进行客观的评论和建议。
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思想和情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们共同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参与和评价文章的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ac11b12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7.png)
体会文章体现旳思想感情旳措施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络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例如:《雪》等。
体会文章体现旳思想感情旳措施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二、抓关键词句。 1、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2、从作者旳议论部分找中心 3、从课文旳反复部分找中心 4、从要点句、段找中心 5、关注首尾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络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2、、你以为文中哪句话让你有诸多想法,抄下来,写出你旳了解。
3、老牛看着小牛喝水,它们都笑了。老牛此时旳泪水是
旳泪水;小牛此时旳泪水是
旳
泪水。
4、读了课文2、3、4自然段,你旳脑海里有了几幅画面,分别是 :
5、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
祝贺同学们取得“学习秘诀” 。
板书设计
体会文章体现旳思想感情旳措施
母爱 故事发生在西部一种极度缺水旳沙漠地域。这里,每人每天旳用水量只有几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涉 及喂牲畜,全都依赖这几斤宝贵旳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旳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旳老牛摆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旳公路旁。运水旳 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它就是不愿挪 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旳战士此前也遇到过牲畜拦路索水旳情形,但它们 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这么对峙着。性急旳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依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旳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旳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愿让开。 它凄厉旳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旳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旳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终,运水旳战士说: “就让我违反一次要求吧,我乐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旳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不远旳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 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旳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旳泪水。没等主人吆 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沉寂中慢慢往回走去。 1、写出文章旳主要内容。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02afe93daef8941ea66e0568.png)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学期初,我们教研组在认真研读新课标学段目标和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征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我们确定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将征集到的各个小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作为单次集中教研的主题,明确每次教研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中心发言人等并列入年度教研计划,这样以来,教研成了我们解决疑惑,同伴互助的平台,教研效率自然提高。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那么,我们每一个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又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例如:我们学过的《但愿人长久》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夜思念自己的弟弟,并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千古绝唱的故事。
在文中苏轼的情感变化是由心绪不宁,到埋怨月亮,最后是宽慰了许多。
但是只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透过内容去想一想。
想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想到:苏轼为什么如此思念他的弟弟?苏轼又是想到了什么才会心头宽慰了许多,写下《水调歌头》的呢?你看他们想的问题多么有价值!但想出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中体会作者通过这些主要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相信,当同学们经过反复品读全文,认真思考后,一定能体会出: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他们二人手足情深,从小形影不离,而现在已经分离七个年头了;苏轼想到了人间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有圆也有缺,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更加体现了苏轼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阅读复习课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4
![阅读复习课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96c838c7192e45361166f5d0.png)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一花一鸟总关情,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
二、呈现方法那么,拿到这样的文章,我们该怎样体会它的思想感情呢?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
读此类文章,关键要找到事物的特点(包括事物的外形、生活习性、作用、来历等),及“作者的共鸣点”,也就是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也可以说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最后我们通过体会“作者所描述的事物的特点”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出作者抒发的感情或说明的道理了。
光能理解还不够,还要会表达,总结“思想感情”类的题目,老师给大家一个答题模式,我们可以这样来回答。
(大家跟老师一起来读)三、范例引路过渡:学以致用,下面,就让我们以《白鹭》和《落花生》为例来用用这种思维方法和答题模式。
请大家快速默读这两篇文章,并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我看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先看《白鹭》,哪个同学来分享一下,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从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共鸣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找的真全面真准确体会的很到位)好的,理解以后,你能不能用我们的答题模式来说一说呢?(很聪明,一点就通)我们再来看《落花生》谁接着分享?小结:好的,学习了这两篇文章,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我们是怎样思考的?又用了什么样的答题模式。
通过这两篇范例,我发现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找“事物的特点”“作者的共鸣点”,然后再根据这两点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之后再按照我们的模式来组织语言,“作者运用了法,通过描写(事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或说明了的道理,赞扬或歌颂了的精神或品格、品质”四、实战演练过渡:好的,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松树的风格》和《端午的鸭蛋》,完成表格。
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
小结: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基本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和答题模式了,找“事物的特点”“作者的共鸣点”,然后再根据这两点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之后再按照我们的模式来组织语言,“作者运用了法,通过描写(事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或说明了的道理,赞扬或歌颂了的精神或品格、品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活学活用。
运用这些方法读读阅读材料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运用这些方法读读阅读材料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6cc178d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7.png)
运用这些方法读读阅读材料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问题:运用这些方法读读阅读材料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论点+对策1.提炼观点:“品味‘雪’”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概括:(1)欣赏自然景象—积极、乐观、豁达;(2)悟人生哲理—奉献、奋斗、顽强;(3)赞人格魅力—善良、纯洁、高尚。
2.结合具体事例谈认识和做法:先举近期国内发生的两件大事:南方特大雪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小悦悦事件”引起全社会反思,并联系学校德育教育实际谈在同一类事件面前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再写身边感动自己的小故事,有益于让心灵受到震撼,升华道德境界。
第一段用议论,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旗帜鲜明;然后紧扣主题逐层阐述分论点,条理清晰;最后总结全段内容,深化主旨,提出新的期望。
二、正确选择使用分论点,需注意下列几点:1.论据充足为了更准确地表现文章所揭示的观点或论证自己的看法,在选择分论点时,要尽量采用那些能够体现文章基本内容,也比较符合表达要求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但一定不要堆砌材料,空洞无物,切忌偏离主题。
若能恰当运用典故则更佳。
像这篇演讲稿就很精彩,因此它选取了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与《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者都以莲花自喻,均寄寓着人的精神风骨和高洁品质,只不过爱莲之“爱”字更多的是一种淡泊宁静的超脱之态,而咏莲之“爱”却更富于世俗气息。
通过对比可知选“爱莲”分论点最妥贴。
2.内涵丰富常规情况下,由于每个分论点都必须在中心论点指导下来展开,且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其他分论点往往显得单薄而缺乏论证支撑。
而在少数情况下,即便没有中心论点,但只要能突出各分论点的内涵,仍可获得好评。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给学生审美鉴赏的标准时写道:“坚持真、善、美统一原则……”其它学生虽然有话可说,但无法将其联系起来,未免平淡。
而该老师巧妙地把美德、理想、信念、人格、志趣等五项因素纳入审美范畴,有机整合在一起,由内涵丰富而突显其价值独特性。
二年级语文暑假复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语文暑假复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c731ab7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9.png)
专题1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①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②阅读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个新境界,这是比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读、想,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1.从关键词语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其关键词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其思想感情。
2.从重点句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反复出现的语句等关键句子,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
3.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从修辞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5.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就是要我们注意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特别是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段落多读多想。
这样,你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专项提升一、现代文阅读春雨雨,是大自然的旋律,是春天的使者!春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飘落在田野上,滋润着嫩绿的麦苗。
春雨霏霏,雨雾弥漫,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恰似串成的珠帘,如烟如云地笼罩着一切。
活泼的小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想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雨帘。
春雨绵绵,洒落在柳树的叶子上,沙沙沙,像少女轻轻地抚弄琴弦,又像蚕宝宝在吞食桑叶。
春雨潇潇,小雨珠飘落在桃花那粉红的花瓣上,滚动着,犹如闪烁着五颜六色光彩的珍珠。
雨,洒在河面上,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片片小小的银片。
机灵的鱼儿跳跃着,掀起一朵朵浪花,仿佛要吮吸那晶莹的雨滴。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26f3f6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9.png)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思想感情, 也叫中心思想, 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也是文章的主题。
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 提高阅读能力, 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二、内容分析法二、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是概括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
许多文章,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点出来的, 而是需要读者通过文章所记叙的具体的人或事去体会, 去理解, 进而概括出来的。
所以, 归纳这一类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三、题目入手法三、抓住文章的题目, 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些文章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题目, 我们通常称之为“题眼”, 对“题眼(题目)”加以扩展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 就能概括文章的主题。
四、重点段提取法四、抓住重点段, 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 总是把与主题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进行详细的描写, 所以, 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能体现主题的部分。
因此, 我们在阅读中, 可以抓住重点段进行认真的分析、体会, 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被体会出来。
五、中心句提炼法五、分析中心句, 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
中心句就是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在阅读文章时, 只要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 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了。
六、感悟抒情议论法感悟议论和抒情的部分, 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些文章在记叙文中穿插着议论和抒情, 这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阅读时, 要重点体会和感悟这些句子, 从中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概括思想感情的几种形式:(2)写人: 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3)写事:本文记叙了······(事), 说明了······(道理)(4)写景: 本文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童话、寓言:本文通过······(故事), 告诉(说明)······道理。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指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指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c73c47773169a4517723a3c5.png)
这篇文章含有双重含义,注重的是第二层含义,也
就是生命的延续。这两层含义是相互关联,且是递进关
系,所以后者才是重点要强调的。另,这篇文章的二、
三、四题都是考查的思想或情感,要注意加以区分。
五、本课总结
学完本课后我们知道了:作者只有准确定位他所想 要表达的思想,才有可能写好一篇文章。我们如果能够 从作者所写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思想,也就 读懂了这篇文章,无论对于写作还是做阅读题都是有直
地方?在什么地方?
阅读训练部分的问题
2、扣花闪光除了因为阳光照射,你觉得还有什么原 设 置 都 是 为 了 让 学 生
因? 3、“我”为什么觉得它闪光呢?它和谁有关?那个人 做了什么? 4、那个人做的事让“我”心里产生了什么触动? (二)做题、讲解、总结
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而设计的,并且依然是 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的,要让学生习惯这种 问题的设置方式,因为 这同样是一种理解文 章内容的方式。
3、枕头里的这些不同东西让我感觉怎么样?
4、这种感觉让我体会到了什么?
5、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
(二)做课后题,老师总结,引出下一部分
1
二、技法点拨: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文题人手,分析概括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些文 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 见便知。
课后题中哪一题考的是我们这节课学的主要内
容?是属于前面学习的三种题型中的哪一种?这类题
该如何解答?
《伟大的爱》
(一)问题设置
1、文章为什么用《伟大的爱》做标题?
2、说的是谁的爱?为什么说她的爱伟大?
3、她的这种伟大的爱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3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2828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e.png)
北宋怎样背金灭亡的,尤其是靖康之 感情。
变
例如:《示儿》,我们如果不借助资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现状 料,根本没法体会陆游为什么说“但
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报国无门的经历 悲不见九州同”,我们要领会这首诗
南宋与北宋的版图
的思想感情,需要借助什么资料呢?
北方黎民百姓在金人统治下过着悲惨 2、结合这些资料,你领会到这首诗要
4、从这个关键句,你领会到文章的思 想感情是什么? 5 小结:关键语句往往是作者用意所
的深切思念之情。
在,字字珠玑,句句传情。抓住这样
5、学生领会。
的语句,就能轻松快捷准确地领会文
章的思想感情了。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重点回忆典型课例,再次巩固用抓关键语句领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抓场景和细节法”(指向目标 2)
飞三个事件,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赞 3、请快速浏览课文《白鹭》,文章表
美和喜爱之情。
达什么思想感情?
环节三: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1. 写人的文章,多从人物的品质特 1.师:现在我们复习归纳了写人类、记事类、诗
点去体会思想感情;记事的文章,多从 歌类、写景状物类四种不同文章体裁体会文章思
事情的意义上去体会,即通过这件事告 想感情的方法,你们发现,在体会这四种不同体
生活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2、学生汇报:结合这些资料,体会到 3、小结:看来,借助资料可以丰富对
陆游为 “不见九州同”而“悲”, 课文内容的认识,了解写作背景,从
体为百姓的流离失所而悲的浓浓 而更深入的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的爱国情。
(六)聚焦写景状物类文章:“借助
具体事物法”(指向目标 2)
1、写景类文章可以抓住作者描写的景 1、师:写景状物类文章又怎样体会文
初中阅读理解思想感情总结
![初中阅读理解思想感情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105f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3.png)
初中阅读理解思想感情总结阅读理解是初中学习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通过阅读各种文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抓住文章的思想和感情,并对其进行总结。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初中阅读理解思想感情总结。
假设题目是“小说《边城》中的思想感情总结”。
我们首先要读懂这篇小说,然后从中抓取主题思想和人物的感情,最后进行总结。
首先,读懂小说《边城》是关键。
我们要注意作者的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情节的展开。
在读懂小说后,我们可以将小说的主要思想和感情总结如下。
《边城》这部小说主要展现了作者鲁迅在近代中国社会中对于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边境小城的发展与变迁,以及一个贫苦的女孩阿Q的命运,呈现了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作者通过描述阿Q的悲惨遭遇、他对自己命运的迷失和对社会的不满足,揭示了社会对于小人物、贫苦人民的困境以及对公正与正义的追求。
小说中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悲剧,人物形象以及情节的发展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其次,在总结思想感情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对社会的批判与追求公正。
小说中揭示了社会对于小人物、贫苦人民的困境,通过对阿Q不公正待遇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公正与正义的追求。
2. 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小说中的阿Q是一个贫苦的小人物,作者通过描写他的悲惨遭遇以及对自己命运的迷失,表达了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描写小人物的命运,让我们对社会存在的不公平感到愤慨。
3. 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通过阿Q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
阿Q的无奈、自卑和对权势者的仇恨,在人性面前成为了弱者。
作者通过对人性的揭示,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对他人的态度,从而引发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
总之,通过阅读理解,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表达,还能够抓住文章的思想和感情。
在初中阶段,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阅读复习课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复习课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36eaf3f255270722182ef7d0.png)
文题
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作者的共鸣 思想感情
《松树的风格》 《端午的鸭蛋》
松树的风格 陶铸
1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 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2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 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
小练笔
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 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 出事物的特点,抒发真 情实感!
5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共鸣 6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
格的写照。
文题
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作者的共鸣 思想感情
《松树的风格》 松树 《端午的鸭蛋》
生命力强、用途 极广
要求于人的甚少, 给予人的甚多
赞扬了松树舍己 为人、无私奉献 的精神。
4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 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3。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 好看极了! 端午的鸭蛋作品注释 1..络子: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2.大襟:纽扣在一侧的中装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 3..薄罗:薄薄的罗纱。 4.创作背景 1981年,汪曾祺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时值端午节,各种端午风俗引 起了作者的回忆。于是汪曾祺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
阅读理解专题
——体会写景状物类 文章的思想感情
自学提示1: 快速默读《白鹭》和《落花生》
①概括“白鹭”和“花生”的特点。 ②画出表达作者感受(共鸣)的句子。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试题 期中阅读复习专题10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答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试题 期中阅读复习专题10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d5ebf3ed630b1c58eeb518.png)
专题10 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1.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读了这篇短文,你能体会作者的XX 情感吗3.你喜欢XX 这样的人吗1.知识讲解 2. 知识梳理3. 技巧巩固一、 知识详解“思想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的核心内容,说的更简单就是写作目的。
1、依据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这种流露有时是含蓄的,有时是直接的。
因而,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是抓住关键词。
二是抓好关键句。
课程框架 教学环节3、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我们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在文中读出“我”来,这样,就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例文赏析:游千尺珍珠瀑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就到了,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
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看,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d378cd0066f5335a8121e8.png)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常考题型:1、课文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3、你觉得某某是个怎样的人?4、找中心句,说自己的体会。
过关训练(一)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复习指导(三)
复习要求:
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
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
在复习中,
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该让学生了解:
1、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
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
的情理;
2、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
达一种情感;
3、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
个道理等等。
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
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
”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
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
综合体现。
所谓“生搬硬套”,就是“公式化”,用几个现成的词语、句子作“筐”去“套”、去“装”。
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强调深入思考,使体会归纳真正“到位”。
以《鸟的天堂》为例,学生体会归纳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试想一下,把这里换成桂林或别的什么地方,那些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也就有了?这不仅“空”了,而且阅读的思维过程简单化了,文章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也失去了。
我们应该
让学生对文章最后一节“文眼”——“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留恋”和“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领悟到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从而准确地归纳出属于《鸟的天堂》自己的思想感情。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复习中总结具体方法,对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很有好处。
但是在运用中鼓励学生试用多种方法体会,拓宽他们思
考的天地,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相互形成补充,在总体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⑴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⑶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
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
根据这一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
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
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
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学
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
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再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⑶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
人的生活写照。
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
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
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我们认为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