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剪力墙的判别方法
关于短肢剪力墙
![关于短肢剪力墙](https://img.taocdn.com/s3/m/886ee34ebe1e650e52ea997e.png)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几点说明
1、短肢墙与异形柱的区别
截面尺寸:
柱:1≤H/B < 3 ;(单肢)同时:h,b≥300mm
异形柱:1<H/B ≤4;(一般柱肢数≤两肢)小于300mm的肢宽,不小于500的肢高
短肢剪力墙:4 < H/B ≤8;(墙肢数≤两肢)4≤h/b≤5之间的避免出现
剪力墙:H/B > 8。
(不限)
当有大于两肢的短肢墙或异形柱时,尽管各肢的长宽比符合要求,也宜按墙输入、设计。
2、短肢墙与异形柱的设计区别:
异形柱:轴压比(按框架柱)、刚度(梁考虑刚域)、配筋(双偏压)、构造(按异形柱规程)。
短肢墙:轴压比(按剪力墙)、刚度(墙输入、采用壳元或薄壁杆元)、配筋(按剪力墙)、构造(按高规的短肢墙构造)。
短肢剪力墙示意图如下:
3..关于墙肢高厚比的一点说明
4.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剪力墙汇总
![剪力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579925cad02de80d4d8403a.png)
一、短肢剪力墙1.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
2.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3.对L形、T形、I形等截面的剪力墙,当每个方向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为大于4但不大于8时才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4.对L形、T形、I形等截面的剪力墙,虽然一个方向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4~8,但另一个方向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时,不应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5.上述2、3、4款中剪力墙截面厚度为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
6.如果由于非结构原因使墙肢加厚,导致墙肢截面高厚比在4~8之间应具体分析,不应简单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7.由于剪力墙开结构洞造成的,墙肢两侧均与弱连梁相连或一端与弱连梁相连一端为自由端的剪力墙也为短肢剪力墙。
(弱连梁:连梁的跨高比Ln/h大于5)8.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
9.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50%,是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对短肢剪力墙数量的间接限制。
10.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倾覆力矩+框架柱承担的倾覆力矩<50%。
1.配筋率1.1.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 。
1.2.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1.3.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1.4框架-核心筒结构,底部加强部位主要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0.3%。
2.钢筋直径2.1.不应小于8mm。
2.2.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2.3.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2.4.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3.钢筋间距3.1.不宜大于300mm(水平分布钢筋及竖向分布钢筋(中心距))。
3.2.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短肢的判断
![短肢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2d4da92c647d27284b7351c8.png)
JGJ3-2002《高规》: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注意:高规的规定应该只适用于单肢墙,因为7.1.2.8说: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对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墙没有规定。
朱炳寅《规范应用图解手册》: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单肢剪力墙(墙肢基本上独立工作,与之相连的连梁很弱)。
注意:对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墙仍然没有规定。
PKPM软件编制专家:所有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为不大于8的剪力墙(墙肢数小于等于2)。
注意:可操作性比较强,只是缺少依据。
认为多肢剪力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考虑。
DBJ/T15-46-2005《广东补充规定》: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4~8为短肢剪力墙,当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15,不小于300,高厚比大于4时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补充规定给了高厚比4~5间的墙一个名分,不过300厚墙的规定有了一个跳跃,250厚要2000以上才不算短肢剪力墙,300厚可能只要1200,不太妥当。
朱炳寅论文: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注意:这是针对广东补充规定的不妥之处提出来的,主要是给了剪力墙在底部加厚后判定一个依据。
《北京细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但墙肢两侧有强连梁相连(跨高比不大于2.5),或者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对于多肢剪力墙有了较明确的规定。
福建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⑴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属于一般剪力墙。
⑵对于L型、T型、I型剪力墙,一个方向墙肢的长度大于墙厚的3倍,另外方向的墙肢长度大于墙厚的5倍,属于一般剪力墙,否则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这是参照北京细则制定的,不过对于L形、T形要求过低,以至于与异形柱都不能很好的分辨。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8a12eac7c1c708a1284a4481.png)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摘要:剪力墙又称为抗风墙和结构墙,房屋或者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治结构剪切破坏。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程经验,对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规范;短肢剪力墙判定前言高层建筑结构同时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而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力的作用将成为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控制因素。
随着建筑高度增加,位移增加最快,弯矩次之。
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不仅要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较大的抗侧刚度,以保证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的特征为弯曲型。
剪力墙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能力都较大。
其特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
一、对于规范的理解(1)《高规》7.1.2条和7.13条是针对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端和一般剪力墙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不执行本条规定:①从构件的概念解读规范,《高规》7. 1.2条注: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即水平截面的长度)与厚度(即水平截面的宽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二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
②从结构的概念解读规范,《高规》7.1.2条称: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形成舰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些、构,称为较多短肚的剪力墙结构,俗称短肢剪力墙结构。
(2)高层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合理进行抗侧力构件布局,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少,墙肢不宜过短,不应设计仅有短肢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应采用短肢剪力墙与筒体(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体系。
(3)采用较多短肢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其最大适用高度要适当降低,Ⅶ度和Ⅷ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100m和80m.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精神,Ⅳ类场地上的结构,最大适用高度还应适当降低。
短肢剪力墙.普通剪力墙与异形柱的区别
![短肢剪力墙.普通剪力墙与异形柱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b15326327d3240c8447ef62.png)
短肢剪力墙、普通剪力墙、异型柱的区别高规中有规定宽长比在5-8内为短肢剪力墙,小于的为异型柱,大于6 的为普通剪力墙.应该是:<=3柱,3~5为异形柱,5~8为短肢剪力墙,>=8剪力墙它们主要区别表现在受力变形破坏形式不同1异性柱受力变形接近于框架柱,即剪切变形. 计算时应按柱输入.2.普通剪力墙受力变形是剪弯变形,计算时按墙输入.3.短肢剪力墙变形接近于剪力墙.它们的延性也不同,普通剪力墙最大,其次是短肢剪力墙异性柱最小,所以它们适用范围也不同.构造也不同.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异形柱结构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与柱肢宽度的比值在2-4,相对于正方形与矩形柱而言是异形的柱子。
它包括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常用的有“L”型、“T”型、“十”字型。
关于柱、异型柱、短肢剪力墙、剪力墙概念小析:设肢截面高为h,宽为b,则有:1≤h/b≤3——〉柱(同时:h,b≥300mm)h/b≤4 ——〉异型柱(当然同时要满足异型柱的其他条件,比如有小于300mm的肢宽,不小于500的肢高)5≤h/b≤8——〉短肢剪力墙8≤h/b ——〉一般剪力墙(4≤h/b≤5之间的避免出现)扁柱也就是高宽比接近5的柱,相对方柱等概念,没有具体的定义。
200x1000的截面应该按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不应该超过0.7,如果抗震等级高,还要降低全国异形柱规程征求意见稿不允许转换层下的支承柱采用异形柱。
====有关异型柱=======================================1、定义: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或十形(不含Z形),且各肢最小截面宽度小于300mm 的柱。
异型柱截面各肢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且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
(其实异型柱是介于柱与剪力墙之间的一种构件)。
短肢墙结构的判定
![短肢墙结构的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3cd8747931b765ce050814cc.png)
16 设计交流Building StructureWe learn we go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判定方法刘喜平/佛山市高明区建设施工图审查站如何正确判定一个结构体系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体系(以下简称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对规范的理解提出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1 短肢剪力墙的判定(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简称《高规》)认为: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2)在短肢剪力墙的判定上,SATWE 的以前版本是单向认定的,这样有长肢翼缘的T 形、L 形剪力墙的短肢部分还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新版的判定消除了上述不合理现象,短肢墙的判定原则改为双向认定,即只有小于等于两肢相连且都满足短肢要求的剪力墙,程序才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这样在统计短肢墙所占的弯矩、剪力比例及短肢墙设计时,也更符合规范的原意。
(3)《广东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3.2.3条认为: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 ,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4)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5]。
(5)《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以下简称《北京细则》)中5.5.5条规定: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虽为5~8,但墙肢二侧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高度之比≤2.5)相连时或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可不作为短肢墙。
(6)结合上面这些规定,笔者对于短肢剪力墙判定的一点心得:1)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但是如果两端都有强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模型采用开洞输入),形成连肢墙,则可以不看作独立的短肢剪力墙;2)对于两肢剪力墙(L 形、T 形),只要有一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3)对于三肢及以上剪力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不管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是否大于8,均认为是普通剪力墙;4)对于高层底部剪力墙加厚的情况,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3b6ea6ff5335a8102d220a6.png)
浅谈短肢剪力墙结构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型式。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一、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二、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 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布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417b971d650e52ea5518983b.png)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异形柱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型式。
1 短肢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
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
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5841c6ccbff121dc3683e4.png)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和设计随着现代社会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频繁出现;其受力特点介于异形柱与普通剪力墙之间。
新版《高规》对其形状、厚度、轴压比、配筋率及结构适用高度都作了详细规定。
本文针对短肢剪力墙进行详细论述,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标签:短肢剪力墙;弯曲变形;抗震加强;延性1 前言随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实施,10版规程对应02版規程对短肢剪力墙的定义及相关规定做了较大的修订。
短肢剪力墙是压弯构件,一般出现在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中,但它与普通剪力墙受力略有不同,其沿建筑高度可能有较多楼层的墙肢会出现反弯点,受力特点接近异形柱,同时它又承担较大轴力与剪力,因此受力比较复杂,需在构造措施及内力调整上进行合理设计,并加强对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判断,特别需要注重概念设计,已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使结构能可靠地发挥非弹性延性变形能力。
本文依据新版《高规》简要的分析短肢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应用范围、抗震加强及设计原则,以供同行参考。
2 “短肢剪力墙”的判定原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3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时,应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时,应按普通剪力墙进行截面设计。
定义详下(注H为截面高度,B为截面宽度)。
单肢截面:普通柱:1≤H/B≤4;短肢剪力墙:48。
多肢截面(2肢或2肢以上):异形柱:各肢均满足1≤H/B≤4;短肢剪力墙:各肢均满足1≤H/B≤8,至少有1肢应该满足48,其余各肢长宽比不限。
短肢剪力墙常见形状:“一”字型、“L”型、“T”字型、“十”字型、“Z”字型等,其布置的主要原则是结合住宅建筑的功能及平面,利用分隔墙位置来布置,使其与建筑本身完美结合。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一)2024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214071a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6.png)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一)引言概述:短肢剪力墙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抗震作用。
为了确保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需要明确其判别规则。
本文将探讨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包括五个大点:墙体布置、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钢筋配筋、连接件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通过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内容:一、墙体布置1. 建筑平面的考虑:短肢剪力墙应按照建筑平面布置,结构布置应尽量避免出现短墙、孤墙或集中布置的情况。
2. 墙体形状:合理选择墙体形状,常见的有矩形、T形、L形等。
形状的选择应根据结构的功能、地震力的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1. 剪力墙的刚度:剪力墙的刚度是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确定墙体的刚度。
2. 剪力墙的强度:墙体的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抗剪强度,需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地震力确定墙体的强度。
三、钢筋配筋1. 钢筋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剪力墙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并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选取。
2. 钢筋的布置:合理布置钢筋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需考虑受力情况和施工的可行性。
四、连接件的选择1. 连接件的类型:根据结构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连接件,如梁柱连接件、剪力墙与地基的连接件等。
2. 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质量1. 砌筑质量:保证短肢剪力墙的砌筑质量,墙体应平整、垂直,砌筑缝隙应符合规范要求。
2. 钢筋工程质量:钢筋的粘结质量和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钢筋的保护和防腐。
总结:通过研究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墙体布置应根据建筑平面和结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其次,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是保证结构稳定的关键。
钢筋的选取和布置是保证墙体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连接件的选择和质量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二)2024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df627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f.png)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二)引言概述:本文将继续介绍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
短肢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其判别规则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包括水平力分配规则、两个拉压比检验要求、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开裂控制要求和位移控制要求。
正文:一、水平力分配规则:1. 短肢剪力墙的水平力分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计算,根据墙柱节点的剪力及承载能力进行分配。
2. 确定水平力分配比例需要参考抗震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 水平力分配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二、两个拉压比检验要求:1. 对于短肢剪力墙的边缘墙柱,需要进行拉压比检验,以评估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拉压比检验要求包括截面验算和整体稳定验算两个方面。
3. 拉压比检验结果应满足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限值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符合要求。
三、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1. 短肢剪力墙的抗震设计要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 抗震设计要求包括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延性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等方面。
3. 抗震设计应基于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结构重要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四、开裂控制要求:1. 对于短肢剪力墙的开裂控制,需要考虑墙体的刚度和延性。
2. 开裂控制要求涉及减少开裂变形、控制裂缝宽度和增强墙体抗裂承载能力等方面。
3. 开裂控制要求的确定应参考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五、位移控制要求:1. 短肢剪力墙的位移控制是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变形或破坏的重要要求。
2. 位移控制要求涉及墙体的刚度、延性和变形容许值等方面。
3. 位移控制要求应根据设计规范的限制要求进行确定,以确保结构的位移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本文从水平力分配规则、两个拉压比检验要求、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开裂控制要求和位移控制要求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短肢剪力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界定方法
![短肢剪力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界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49e8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8.png)
短肢剪力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界定方法短肢剪力墙指各肢横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那么你对短肢剪力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短肢剪力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短肢剪力墙的简介(1)《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横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界定方法规程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8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8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15%~ 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结构,其首先应是全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
如果把短肢墙看成异形柱,则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认为呈框剪结构的变形特征。
当结构形式符合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后,才能在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结构体系中,定义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开洞如何判断短肢
![剪力墙开洞如何判断短肢](https://img.taocdn.com/s3/m/93b53b21192e45361066f593.png)
1.结构大师中只有当“结构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结构”时,程序才对模型中的剪力墙是否为短肢剪力墙进行判断;否则不对短肢剪力墙进行判断。
当判断为短肢剪力墙时,程序没有自动提高其抗震等级。
用户可在自动生成构件类型后,在“显示/构件”中勾选查看构件类型,对其中的短肢剪力墙构件手动指定抗震等级。
但程序对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内力进行了调整;
2. 判断方法如下:
(1)对于L形、T形等双肢或多肢剪力墙,只要有一个墙肢的长度(Hw)与墙厚(bw)的比值大于8就不判断为短肢剪力墙。
参见图1.4.5-1所示。
(2)对于开洞剪力墙判断情况如下:
当洞口上面的墙梁尺寸满足L b/h b>2.5时, 按洞口两边的墙柱尺寸来分别判断:
a、当所形成的墙柱为一字形墙柱时,若墙柱的长度(H w)与墙厚(b w)的比值小于8,此墙柱判断为短肢剪力墙;
b、当所形成的墙柱为T形、L形等双肢或多肢剪力墙时,就按L形、T形等双肢剪力墙来判断,即只要有一个墙肢的长度(H w)与墙厚(b w)的比值大于8就不判断为短肢剪力墙。
当洞口上面的墙梁尺寸满足L b/h b≤2.5时,按整片墙的尺寸来判断,即不考虑洞口的影响,按无洞口墙来判断。
其中:L b—为墙梁的净跨;h b—墙梁的截面高度
图1.4.5-1 常用双肢剪力墙简图
图1.4.5-2 多肢剪力墙简图。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77fe410e650e52ea551898ca.png)
,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强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2.5)或墙肢较短但与翼墙相连时(翼墙长度
应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翼墙厚度的3倍),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处理。(参考《从入门到精通》)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短肢剪力墙可按高规7.1.8条定义来判断,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
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条文说明提到,对于采用刚度较大的连梁与墙肢形成的开洞剪力墙,不宜按单独墙肢判
断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如果与短肢剪力墙两侧相连的构件刚度很大,使该墙抗震性能提高,就不一定需要采
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
![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https://img.taocdn.com/s3/m/b099226248d7c1c709a14507.png)
111 异形柱的判别异形柱是指截面形状为L 形、T形、十字形的混凝土柱, 异形柱的肢高和肢厚之比不宜大于4。
肢厚的最小尺寸为200mm, 最大尺寸应小于300mm, 肢高不应小于500mm。
211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短肢剪力墙的形状通常为T形、L形、] 形、+形。
JGJ 3 - 2002 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和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见图2。
212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1)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 7°抗震设计最大高度为100m; 8°为60m;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 即使设置筒体, 也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2) 抗震等级划分: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一个新型的结构体系, 尚缺乏实际震害破坏资料, JGJ 3 - 2002第七章规定其抗震等级应比JGJ 149 - 2006规定的一般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3) 轴压比限值: 出于改善延性的考虑, 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
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 由于延性较差, 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1。
对于TAT或SATWE的输出结果, 可用以下指标进行合理性判断。
轴压比: 可控制结构的延性; 剪重比: 可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 确保结构安全性; 刚度比: 可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 以免竖向刚度突变, 形成薄弱层; 周期比: 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刚重比: 可用来减小重力二阶效应, 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自振周期: 若输出的自振周期处在正常值范围内, 表明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适宜的刚度。
215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1) 由于短肢墙仍属剪力墙的范畴, 进行短肢墙的设计时可采用一般剪力墙的设计方法。
2) 对于短肢墙平面内梁, 当跨高比小于5时, 应按连梁设计, 在PMCAD中可按剪力墙开洞方式输入, 此时内力主要由水平力产生, 电算时常常出现超筋现象, 在不影响其承受竖向荷载的前提下, 可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7°为0.7) ; 当跨高比大于5时, 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所占比例较大, 应按框架梁设计, 在PMCAD中可在洞口两端各增加节点按普通梁输入。
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https://img.taocdn.com/s3/m/0132843c3968011ca3009117.png)
JGJ3-2002《高规》: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注意:高规的规定应该只适用于单肢墙,对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墙没有详细规定。
朱炳寅《规范应用图解手册》: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单肢剪力墙(墙肢基本上独立工作,与之相连的连梁很弱)。
注意:对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墙仍然没有规定。
《北京细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但墙肢两侧有强连梁相连(跨高比不大于2.5),或者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对于多肢剪力墙有了较明确的规定。
PKPM软件编制专家杨星:短肢剪力墙是指所有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不大于8的剪力墙(墙肢数小于等于2)。
注意:可操作性比较强,认为多肢剪力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考虑,在《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一书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书中也同意两侧相连构件刚度的影响,基本赞同《北京细则》的一些观点。
DBJ/T15-46-2005《广东补充规定》: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4~8为短肢剪力墙,当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15,不小于300,高厚比大于4时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补充规定给了高厚比4~5间的墙一个名分,不过300厚墙的规定有了一个跳跃,250厚要2000以上才不算短肢剪力墙,300厚可能只要1200,好像不太妥当。
朱炳寅论文: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注意:这是针对广东补充规定的不妥之处提出来的,主要是给了剪力墙在底部加厚后判定的一个依据。
在朱炳寅老师后来的一些论文中认为:短肢剪力墙构件的判定和两侧有没有翼缘无关,也就是不同意《北京细则》的观点。
福建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⑴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属于一般剪力墙。
干货短肢剪力墙概念讲解及成因分析
![干货短肢剪力墙概念讲解及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f24ec30029bd64783e2c84.png)
干货| 短肢剪力墙概念讲解及成因分析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一、短肢剪力墙的概念设计框架结构属于一种比较柔的结构形式,不能做太高,但是对于剪力墙结构,由于其自身刚度较大,抗侧力能力很强,能够做的比较高,因此在高层中普遍应用。
框架柱与剪力墙在抵抗水平地震方面,其能力不是一个量级的。
截面截面惯性矩I. (理解剪力墙平面内、平面外、截面高度)1.1 反弯点弯矩一正一负的零点位置,变形突变(拉压转换)的点。
首先要理解反弯点的概念(从弯矩图和变形两个角度来理解,也是理解结构设计的原理之一,即力与变形的关系)。
反弯点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讲是竖向构件与水平梁的线刚度的比值来决定的,墙体的刚度相对于连梁来说是很大的,因此不会在墙体内出现反弯点,而框架柱的刚度相对于梁来说不会相差很大,从变形来讲是因为柱子上下有转角,从而出现反弯点。
(水平力作用下的弯矩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柱的底部外侧受拉,顶部的内侧受拉;梁的左端底部受拉,右侧梁顶受拉。
(粗线表示受拉侧)。
1.2 框架、剪力墙弯矩图对比1.下图为框架结构的受力图,整体变形为剪切型变形。
变形为剪切型变形,决定了框架结构的位移底部最大,从而影响了框架结构的很多特性(如:不能做很高、填充墙在地震时候是底层破坏严重等)。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图)2.下图为纯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图,整体变形为弯曲型以上两图剪力墙上开洞面积较小,弯矩图仅仅有局部突变,但连梁和墙体线刚度的比值差距过大,基本上没有反弯点,变形以弯曲型为主。
上图为双肢墙及多肢墙类型中的三肢墙,弯矩图仅仅有局部突变,基本上没有反弯点,变形以弯曲型为主。
图中弯矩图在楼层位置突变,出现反弯点,与框架的受力性能接近,因此变形是以剪切型变形为主,应当注意在高层建筑中尽量避免。
因此高规规定了墙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
《高规》7.1.7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这里墙肢截面高度指的是平面图中墙体的长度,而非墙体竖向高度)。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1d5c254f18583d048645922.png)
短肢剪力墙一、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二、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规程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结构,其首先应是全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
如果把短肢墙看成异形柱,则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认为呈框剪结构的变形特征。
当结构形式符合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后,才能在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结构体系中,定义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当采用壳元模型时,应加细单元的划分。
(宜把默认的2改为1)短肢剪力墙结构有时用薄壁杆元(TAT)可能更合适。
因短肢墙的模型更符合薄壁杆元模型,采用壳元则有单元划分不细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设计交流
Building Structure
We learn we go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判定方法
刘喜平/佛山市高明区建设施工图审查站
如何正确判定一个结构体系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体系(以下简称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对规范的理解提出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1 短肢剪力墙的判定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简称《高规》)认为: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2)在短肢剪力墙的判定上,SATWE 的以前版本是单向认定的,这样有长肢翼缘的T 形、L 形剪力墙的短肢部分还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新版的判定消除了上述不合理现象,短肢墙的判定原则改为双向认定,即只有小于等于两肢相连且都满足短肢要求的剪力墙,程序才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这样在统计短肢墙所占的弯矩、剪力比例及短肢墙设计时,也更符合规范的原意。
(3)《广东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3.2.3条认为: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 ,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4)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5]。
(5)《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以下简称《北京细则》)中5.5.5条规定: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虽为5~8,但墙肢二侧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高度之比≤2.5)相连时或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可不作为短肢墙。
(6)结合上面这些规定,笔者对于短肢剪力墙判定的一点心得:1)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但是如果两端都有强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模型采用开洞输入),形成连肢墙,则可以不看作独立的短肢剪力墙;2)对于两肢剪力墙(L 形、T 形),只要有一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3)对于三肢及以上剪力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不管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是否大于8,均认为是普通剪力墙;4)对于高层底部剪力墙加厚的情况,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以上判断是基于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差,本来需要采取加强措施,但是如果短肢剪力墙的两端都有较强刚度构件的
约束(或者在底部采取加厚处理),刚度、稳定性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改善了抗震性能,就不需要再作处理了。
2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判定
《高规》第7.1.2-2条: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即只能采用部分短肢剪力墙。
对于部分短肢墙结构的定义,高规只明确这种类型结构中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而对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量化指标。
(1)《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常见问题解答》(简称《抗震解答》)认为一般情况下,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可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同时认为,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如果存在少量的短肢剪力墙,则不必要遵守《高规》第7.1.2条的规定。
(2)《北京细则》短肢墙较多结构定义:可按结构中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竖向荷载与总竖向荷载的比例来判定,当由短肢剪力墙负荷楼面与全部楼面面积之比超过50%时,应定义为短肢墙较多结构。
(3)《上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简称《上海超限指南》)认为:当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不大于全部剪力墙截面面积的20%时,可以按全部落地剪力墙控制建筑物高度,同时明确规定了短肢墙部分的抗震措施仍应按短肢墙规定执行。
当采用短肢墙比例进行判别时,应在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取较大的比例作为控制条件。
从上海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当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比例大于20%时,属于较多短肢剪力墙即短肢墙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应比《高规》表4.2.2.-1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 和60m 。
(4)《广东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3.2.4条规定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指短肢墙的截面面积占剪力墙总截面面积50%以上,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比《高规》表4.2.2规定的剪力墙结构适用高度降低20%。
第6.0.3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其他条件相同的剪力墙提高一级,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墙肢(包括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墙)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应大于0.5,0.6和0.7,底部加强部位墙肢 边缘约束构件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2%,其他部位
作者简介:刘喜平,Email :lxp6075@ 。
17
Building Structure
设计交流
We learn we go
不应小于1.0%。
(5)综上所述,各地并没有达成相对一致的共识,这 主要反映下面几点:1)对于短肢墙的加强措施,上海和广东认为短肢墙部分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而北京认为对短肢墙较多的结构,其短肢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取抗震措施;2)对于如何判定短肢墙较多结构,广东和上海采用相同的方法,但限值不同。
北京对短肢墙较多结构依据受荷面积50%判定,上海、广东依据短肢墙截面积比例控制,北京、广东可作到50%以上,个人认为短肢墙所承受的底部倾覆力矩很容易超50%,高规认为短肢墙抗震性能差,缺少抗震经验,相比之下上海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比例大于20%控制较严;3)北京除了对短肢墙的抗倾覆力矩的要求同《高规》第7.1.2条外,对短肢墙较多结构还明确“任一层短肢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剪力不应小于基底剪力的20%”,把短肢墙作为第二道设防考虑。
3
结论与建议
所谓短肢剪力墙结构没有定量的界限,但从概念上说,可以从短肢剪力墙承受结构底部的倾覆力矩确定。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1)6度抗震设计,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7度抗震设计,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30%~50%。
(3)8度抗震设计,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20%~50%。
参 考 文 献
[1]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2] 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M]. 2004.
[3]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
规定[S].
[4] 陈岱林,李云贵,魏文郎. 多层及高层结构CAD 软件高级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朱炳寅.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5.
[6] 李国胜.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 黄小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若干问题解说[J]. 土木工
程学报,2004,37(3).
[8] 上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
欧洲空心球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技术
近十年来,空心球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技术的应用在欧洲非常成功。
该种叠合楼板的优点是可以做到跨距12米以上,结构自重减少50%。
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的厚度约7公分,宽约2.4m 。
双向板下部一个方向的钢筋已经预埋在预制叠合楼板里,同时,预制叠合楼板也起到模板的作用。
叠合楼板的上部放置空心球,空心球上面用冷轧钢筋焊网罩住,形成一个“三明治”状的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现场摆放下部横向钢筋、上部负钢筋及一些构造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
空心球叠合楼板有以下优点: (1)由于自重降低50%,可以缩减柱子和基础的尺寸,降低梁高,达到降低层高的目的。
(2)减少次梁数量。
(3)减少混凝土用量。
(1kg 空心球可以替代100kg 混凝土)
(4)水电管线可以事先预埋在叠合板里。
(5)整个结构体系可以节省2.5%~10%的造价。
(6)施工速度快。
(7)工业化生产,质量有保证。
(西伟德混凝土预制件(合肥)有限公司 王小男)
新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