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理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生理生态
名词解释
1.作物养分效率:作物利用土壤或生长介质中单位有效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经济产量。
2.潜在产量:作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的产量,或者说,在不受技术限制的情况下某一作物可能达到的产量。
3.旱害:缺水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4.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成分的辐射量。
5.经济系数:作物经济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的比值。
6.积温效应:作物在其他生态因子得到满足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只有当温度累计到一定总和时,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周期。
7.光合高值持续期:叶片光合速率维持在最高值的50%以上的时间。
8.维持呼吸:仅为维持生命现象而提供能量的呼吸。或为既成器官和组织的生存提供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呼吸。
9.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对作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气、热、肥等。
10.种子活力:种子在田间状态(非最适条件)下整齐出苗并形成健壮幼苗的能力。
1.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消耗1kg水所生产的干物质产量。
6、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所形成的生物学产量或经济产量。
2.最适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生产达最大值时的叶面积指数。
3.湿害: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田间持水量时对旱作物所造成的伤害。
6.土壤肥力:通过土壤溶液和从离子交换复合物中供给作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7.生长呼吸:为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合成新生物物质及提供能量的呼吸。
8.种子吸胀冷害:干燥种子在低于15℃的条件下快速吸水,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的伤害。
2、低温吸胀冷害:干燥种子在低于15℃的条件下快速吸水可发生低温伤害,造成出芽和生长不良。
9.生态因子: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叶源量:叶片一生中的CO2净同化量。
2.种子活力指数:幼苗大小或干重与发芽指数的乘积。
3.叶面积比率:植株叶面积与总干物质重之比。
4.作物生态系统:以农田为样块、以作物为中心,由作物与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组分所建立的、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6.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均温之和。
9.有效积温:日均温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那部分温度之和。
3.叶面积指数:作物群体总叶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7.叶面积持续期:一段时间内叶面积指数对时间的积分。
9.品种生态型:同种作物因长期异地驯化栽培或经人工选育,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上产生相对稳定的遗传变异,从而形成新的生态适应类型。
1.作物环境:作物个体或群体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生活的全部要素的总和。由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体。包括自然状态和人工调控状态下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组合。
2.种子老化:种子的生理机能发生可逆或不可逆衰退、活力和适应能力逐渐降低的过程。
3.比叶重:单位叶面积的重量。
6.作物光能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同一时期入射到该土地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的百分率。
10.作物养分效率:作物利用土壤或生长介质中单位有效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经济产量。
5、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叶绿素含量维持最高值的80%以上的天数。
2. 作物生长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总干物质重的增长率。
5. 衰老:指植株或器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不可逆衰退,导致生命活动自然终止的败坏过程。
2. 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干物质增长的速率,它反映以初始干重为基础的作物生长效率。
3. 老化:指植株或某器官机能的可逆或不可逆衰退。
5. 群体结构:指生长在田间的作物其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植株个体大小、叶层排列方式与叶倾角、叶面积指数的消长等。其中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与群体的光能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
2、比生长呼吸(Rg):生产1g或1mol产物所进行的呼吸。
3、根长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所分布的根的总长度。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产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产品。
2、作物生态学:从个体、群体、农田生态系统的层面研究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依据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种植管理,指导作物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5、它感作用:一种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可对他种植物产生抑制或刺激效应的现象。
2、耐性定律:作物对任一生态因子的适应均存在生态、生理上的最小和最大量的界限,超过此界限则危及作物的生存。
3、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生物及产物、以及其他有害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资,按有机方式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产品标志的产品。
4、作物生态型:不同作物因遗传上的差异或同种作物因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而形成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作物群或品种群。
1、生态因子耐性定律
3、混合型冷害
2、限制因子定律
5、作物感温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衡量作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可靠指标是和。
2.作物对缺水最敏感的生理过程是;湿涝对作物伤害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
3.作物群体表面粗糙度时,群体蒸腾量大。
4.农田氮素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作用、作用、作用、作用等。
5.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途径受抑制所致。
6.叶源量与和呈显著的正相关。
7.作物冷害可分为冷害、冷害和冷害三种类型。
8.在高温条件下,作物韧皮部筛管的筛板中形成,堵塞筛孔,导致物流不畅。
9.太阳辐射达到作物群体后,以、和三种形式在农作系统中进行能量交换平衡。
10.与其他作物比较,油菜对、两种矿质营养元素的缺乏反应敏感。
11.作物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是指、和。
12.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分类有、和三类。
13.油脂种子在发育的前期,种子中先积累和,在种子快速生长阶段它们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转化为。
1.相对含水量、水势
2.生长、缺氧
3.大
4.矿化、硝化、反硝化、生物固氮
5.乙醇酸氧化
6.叶面积、光合高值持续期
7.延迟性、障碍性、混合性
8.胼胝质
9.显热、潜热、化学键能10.硼、磷11.生产力、稳定性、可持续性12.常规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13.淀粉、可溶性糖、脂肪
1.作物的环境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因子、因子、因子、因子、因子等五大类。
2.作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结构、结构和结构。
3.农田氮素损失的途径有随输出、淋失、挥发和作用损失等。
4.提高作物养分效率的主要生理途径是增强作物的能力和提高作物的能力。
5.根据春化温度的高低和所需时间的长短,把小麦分为、、、等四种不同生态型。
6.依据作物器官“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龄为n时,第节位叶腋可产生分蘖,小麦主茎叶龄为n时,第节位叶腋可产生分蘖。
7.源限制型水稻存在明显的灌浆特性,弱势粒内源激素、和水平低。
8.在作物贮藏器官中,淀粉以形式存在,蛋白质以形式存在,脂肪以形式存在。
9.油菜根系分泌的能力强,可使根际降低,有利于对磷的活化吸收。
10.现代矮秆作物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于高秆品种。
1.气候、土壤、地理、生物、人为
2.环境与作物的适应、空间、营养
3.作物秸秆和农产品、硝酸盐、氨态氮、反硝化
4.养分吸收、养分同化
5.春性、半冬性、冬性、强冬性
6.n-3、n-2
7.二次(异步)、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8.淀粉粒、蛋白体、油体
9.H+、pH10.高
1.棉纤维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期、期、期、期。
2.油质种子在发育的前期首先积累和,在快速生长阶段其含量迅速下降,转化为。
3.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途径受抑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