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
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
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 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 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和定理,如三角形重心、垂心等,还 有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 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 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 识的讲授。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细化学习计划 80美元环游地球的启示 每天问老师一个问题,每节课举手回答一个问题 , 每天给同学讲一个问题,每天限时完成数学作业。
每天比老师布置的多做一个题。
怎样做数学作业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一、温故知新,把握要领
二、明确题意,构建思路
三、限定时间,一气呵成 四、做后反思,提高效益 初中学生学数学,靠的是一个字:练! 高中学生学数学靠的也是一个字:悟!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到
1.“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
2.“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 3.“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 本。回顾每堂课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 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 解和记忆。
初中数学学习特点: 背诵式
因为初中学习内容相对较少,时间相对较宽裕,一个知
识点可以反反复复地讲、慢慢地磨,直到大部分学生都
能懂,甚至重要题型直接要会背。
高中数学学习特点:
自主学习、理解、悟
高中知识点多且抽象,不可能每个可能考的题型都反复 讲、慢慢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课后自己去理解这个 题型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再碰到类似的题能拿下。 而这样的要求就需要学生在课后能自主的学习、思考,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到 4.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一刻也不 懈怠,让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 阔,心随老师走,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要点,解决疑难的,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5.手到,这就要求你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 一个是演草本。
五个环节 预习 上课(上课要五到,即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整理 作业(重点是反思) 复习 五个本
笔记本、改错本、复习本、作业本、演草本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 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 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 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二章 数列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三章 不等式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 基本不等式 三 自我检测题
但学生在初中并没有这样的学习习惯 。
高一第一学期
高二第一学期
高一第二学期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 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三 自我检测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第四章 圆与方程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4.1 圆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 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思维难点:
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 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知识难点:课时少、知识点多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
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二章 统计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三章 概率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
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
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 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 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 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 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 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 安排专门的讲授。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更要讲究科学 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 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 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 上了高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 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几个月, 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 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 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
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
பைடு நூலகம்
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
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
高一学生学习方法障碍: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 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只能被动完成作业,学习没有主动性和计划性。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数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5 函数的图象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 简单应用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二章 平面向量 一 总体设计二 教科书分析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三 自我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