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中药新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2年1332
附件 2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flux disease,GERD) 是以反流、烧心为典型症状的一类常见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常伴随胸痛、上腹烧灼感、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不典型症状, 及食管外症状, 如咽炎、咳嗽、哮喘和牙蚀症等。
食 管防御机制平衡遭到破坏及其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是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此外还包括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暴露于食管、食管廓清能力障碍以及胃排空能力下降等因素; 而烟酒嗜好、偏嗜甜食、情绪不佳、体重指 数升高,都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因素。
该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及 Barrett 食管三个临床类型。
非糜烂反流病是指存在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 但内镜下未见食管黏膜糜烂和 (或) 破损现象, 在具有胃食管反流 病相关症状的人群中,非糜烂反流病的患病率约为 50%~70%。
而一般人群中非糜烂反流病的患病率约为 11%~12%;经内镜检查具有相关症状的患者中非糜烂反流病约占37%~87%。
反流高敏感和功能性烧心临床上也表现为反酸、烧心,同时内 镜下无食管黏膜糜烂和(或) 破损,与非糜烂反流病临床表 现相同。
若存在异常酸暴露, 则诊断为非糜烂反流病; 若并 未存在异常酸暴露, 则要根据症状是否与反流相关进行分类, 若相关则为反流高敏感,若不相关则为功能性烧心。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是指对于双倍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8 周后烧心和(或) 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其病因较为复 杂,有食管及胃肠动力障碍因素、有酸、弱酸、胆汁等反流、 及液体反流和气液混合反流等因素,还有精神心理的问题, 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互动紊乱的因素等。
我国古代中医书籍中就有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类似的 记载,如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噫醋候》书中将“吞酸”称为“噫醋”,其云“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气息醋臭”。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概述:中药新药研究是中药学领域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对千百年来沿袭的中药治疗传统进行了创新和改善,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药效评价简便性、合理用药针对性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推进中药新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前药理研究阶段临床前药理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中药新药的功效、副作用、毒性等都需要进行评估。
为确保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对大鼠、小鼠等动物的实验进行观察和测试,以确保新药的安全性。
同时,针对中药新药的药理特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测定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需要根据中药新药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案,例如使用特殊的随机分组方法、选择合适的参试者、制定合理的观察指标等。
中药新药的试验结果需要经过统计学分析来验证其可靠性和显著性。
3. 新药剂型研究阶段新药剂型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中药新药进行剂型设计和药物制剂工艺研究。
对于不同的中药新药类型,如中草药、水提取物、精制药品等,需要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工艺流程,以确保制备的药物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
4. 药代动力学研究阶段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评估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性。
制定相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计划和方法,通过监测新药在人体内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动力学特性。
同时,需要注意人体伦理学的合规性,确保试验的道德性和安全性。
5. 药物安全性评价阶段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中药新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新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监测。
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对人体不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对中药新药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11.02•【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7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7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11月2日附件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中药新药研究是一项涉及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等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
药学研究主要包括处方药味及其质量、剂型、生产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
中药新药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特点、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及不同研究阶段的主要目的,开展针对性研究,落实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中药传承与创新,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前、申请上市许可及上市后研究各阶段需要完成的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基本要求,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对于具体产品不必拘泥于本指导原则提出的分阶段要求,应根据产品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研究内容。
二、一般原则(一)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新药药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尊重传统经验和临床实践,鼓励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创新。
(二)符合中药特点及研发规律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及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充分认识中药的复杂性、新药研发的渐进性及不同阶段的主要研究目的,分阶段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体现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新药的研发质量和效率,促进中药传承和创新发展。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附件2指导原则编号:【Z】一、概述 (1)二、基本原则 (1)(一)标准应能反映中药质量 (1)(二)质量标准研究的关联性 (2)(三)根据产品特点进行研究 (2)(四)检测方法应科学、规范 (3)(五)质量标准研究的阶段性 (3)(六)合理采用新方法新技术 (4)三、主要内容 (4)(一)处方 (4)(二)制法 (5)(三)性状 (5)(四)鉴别 (5)(五)检查 (6)1. 与剂型相关的检查项目 (6)2. 与安全性相关的检查项 (6)3. 与药品特性相关的检查项 (7)4. 检查限度的确定 (8)(六)浸出物测定 (8)(七)指纹/特征图谱 (8)(八)含量测定 (10)1. 含量测定指标选择 (10)2. 含量测定方法 (11)3. 含量限度或范围 (11)(九)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12)(十)规格 (12)(十一)贮藏 (13)(十二)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13)四、参考文献 (14)五、著者 (15)六、附件 (15)一、概述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我国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基于中药多成分复杂体系的特点,本指导原则结合当前我国中药、民族药以及天然药物(以下简称“中药”)新药研发的实际,体现药品质量标准可行和质量切实可控的要求,以及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中药新药研究各个阶段质量标准研究的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
一方面引导研究者满足中药药用物质基本可控的要求,根据中药自身特点完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另一方面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保障药品质量可控。
研发者应根据中药新药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药用物质的理化性质、制剂特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质量标准控制指标;还应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内容,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均一,进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卫生部关于下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下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
辑)”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卫药发[1993]第12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93.08.16
【实施日期】1993.08.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关于下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第一辑)”的通知
(卫药发[1993]第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我部下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第一、二批试行以来,对提高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管理水平,促进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起到
1 / 1。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背景和目的中药新药的研发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包括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实施方法和结果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
二、基本要求1.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是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基础。
应该根据中药的特点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成分的特点。
2.样品采集与贮存:样品的选择和采集应该遵循严格的标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样品的贮存也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分析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于中药新药质量研究非常重要。
分析方法应该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质控标准: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控标准。
包括样品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适用性验证和批间一致性验证等。
三、实施方法1.定性分析: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首先要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中药的功效成分和活性物质。
可以采用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中药新药的含量和含量变异。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色度法、比色法、光谱法等。
3.药效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要包括药效研究。
可以采用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人体试验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结果评价1.合理性评价:对中药新药的研究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2.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要对中药新药的毒理学特性进行评价,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
3.临床价值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结果还可以进行临床价值评价。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临床疗效。
五、总结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对于保证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对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指导。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1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硏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概述药材是中药新药研发和生产的源头,其质量是影响中药新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
为完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药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为中药制剂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走的药材”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理念,针对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控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药材基原与药用部位、产地、种植养殖、采收与产地加工、包装与贮藏及质量标准等内容,旨在为中药新药用药材的质量控制硏究提供参考。
二、基本原则(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药材质量控制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中医药传统经验和特色。
药材的适宜产地、生产方式、生长年限、采收时间、产地加工方法及药材的质量评价等应尊重传统经验。
鼓励传承传统经验和技术,鼓励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表征传统质量评价经验和指标。
(二)满足中药新药研究设计需要应基于中药新药研究设计的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研究影响药材及制剂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和风险控制点,满足制剂质量控制的需要。
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固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等以保证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基本稳走。
(三)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应加强药材的基原、产地、种植养殖、采收加工、包装贮藏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硏究。
鼓励参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的要求进行药材种植养殖”建立野生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等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应保证药材来源可追溯,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药材追溯体系。
(四)关注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处理好药材合理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开展资源评估”保证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使用源自野生动植物的药材,应符合国家关于野生动植物管理的相关法规及要求。
中药新药应严格限定使用源自野生动物的药材,原则上不使用源自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药材,如确需使用,应严格要求, 尽早开展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硏究,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
使用古生物化石类药材的,应符合国家关于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的相关法规及要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1. 介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是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指导原则,旨在规范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用药。
该指导原则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领域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并探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
2. 研究方法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中,关于研究方法的规定是至关重要的。
指导原则明确了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要求,并提出了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临床研究方法。
这些规定既确保了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有利于促进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3. 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对于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也作出了详细规定。
在临床试验中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药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
4. 有效性评价另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对于新药的有效性评价同样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中药新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前景。
这对于确保新药的临床价值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5. 个人观点个人认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是我国中药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为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利于推动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指导原则仍需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科技和市场需求。
6. 总结与展望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在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格的研究方法、安全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可以为中药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未来在中药新药研究领域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
·专论·[通信作者] 阳长明,主任药师、高级审评员,研究方向:药品技术审评;Tel:(010)85242875,E mail:yangchm@cde org cn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杨平,阳长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22[摘要] 通过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发布的《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个中药药学技术指导原则的解读,对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的背景和思路进行介绍,强调应尊重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用药经验,以质量源于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整体质量评价、分阶段研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工作,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关键词] 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体系;质量控制;中药特点[中图分类号] R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890(2020)12 1951 06doi:10 13313/j issn 1673 4890 20201106001ToEstablishandImproveGuidelineSystemforPharmaceutical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ANGPing,YANGChang mingCenterforDrugEvaluation,NationalMedicalProducts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22,China[Abstract] Thispaperintroducesthebackgroundandideasforestablishingandimprovingtheguidelinesystemforpharmaceutical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CMthroughtheinterpretationsofthreeguidelinesforpharmaceuticalresearchofTCM,includingguidelineonqualitycontrolstudyofmedicinalmaterialsusedfornewTCM,guidelineonprocessingstudyofherbalpiecesusedfornewTCMandguidelineonqualitystandardsstudyofnewTCM ItisemphasizedtorespectTCMtheoryandtraditionalmedicineexperience,tocarryouttheresearchofnewTCMwiththeconceptofqualitybydesign,wholeprocessqualitycontrolandwholequalityevaluation,stageresearchandlifecyclemanagement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industry[Keywords] new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guidelinesystem;qualitycontrol;characteristicsofTCM2020年10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发布3个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1]。
K_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K_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K_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提供指导原则,以确保科学、
规范和安全地进行中药新药研究工作。
本指导原则将提供研究设计、人体试验伦理、临床试验阶段、数据管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准则。
二、研究设计
1:目标和研究问题
1.1:研究目标的明确性和重要性
1.2: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和可行性
1.3:假设的合理性和可验证性
2:实验设计
2.1:研究类型和设计特点
2.2:随机化和安慰剂安排
2.3:样本容量计算和参与者招募
2.4:干预措施和对照组设置
2.5:结局指标的选择和测量方法
2.6:研究时间安排和临床试验阶段设计
3:伦理审查和人体试验
3.1:医学伦理审查的重要性和程序
3.2:研究计划的伦理评估
3.3:参与者知情同意程序
3.4:人体试验安全控制和监测
4:数据管理和分析
4.1:数据收集和记录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4.2:数据监测和质量控制
4.3:数据清理和数据库管理
4.4:结局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统计处理
4.5: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附件:
3:数据收集和记录表格示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伦理审查:指研究计划和参与者权益保护的道德审查程序。
2:随机化:指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干预组或对照组的过程。
3:安慰剂:指在对照组中使用的无活性治疗物质,用以与实
验组进行对比。
4:样本容量计算:指确定研究样本容量大小的统计计算过程。
5:结局指标:指研究中用于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测量指标。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
·标准·规范·指南·DOI:10.13935/j.cnki.sjzx.201239作者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22通信作者:马秀瞡,Email:maxj@cde.org.cn《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顾杰 宋菊 李培 赵巍 刘乐环 马秀瞡【摘要】 为促进中药创新,提高中药研发质量和效率,药品审评中心于2020年11月4日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该指导原则作为总论性文件,是在新药研发的不同阶段对药材、饮片、生产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等研究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提出要求。
由于产品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不必拘泥于本指导原则的分阶段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 中药新药;各阶段药学研究;指导原则【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InterpretationofTechnicalGuidelineforPharmaceuticalResearchatVariousStagesofModernChineseMedicine(TrialVersion)GUJie,SONGJu,LIPei,ZHAOWei,LIULe-huan,MAXiu-jing(CenterforDrugEvaluation,NationalMedicalProducts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22)【Abstract】 Inordertopromotetheinnov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wellastoimprove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forDrugEvaluationissuedadocumentnamed“TechnicalGuidelineforPharmaceuticalResearchatVariousStagesofNewChineseMedicine(Trialversion)”onNovem ber4,2020.Asageneraldocument,theguidelinesetforthrequirementsfortheresearchgoalsintheresearchofmedicinalherbs,herbalpieces,productiontechnology,qualityresearchandqualitystandardsatdifferentstagesofnewdrugdevelop ment.Becausethespecificconditionsoftheproductsaredifferent,itisnotnecessarytosticktothephasedrequirementsofthisguideline,andrationallyarrangetheresearchprogressandcontent.【Keywords】 NodernChineseMedicine;VariousStagesofPharmaceuticalResearch;Guideline 中药新药研究是一项涉及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统计等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有其自身研发规律,是不断探索、逐步深入的研究过程。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确定药品关键质量属性的过程。
质量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和可接受范围,为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基于中药多成份复杂体系的特点,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应以临床价值和需求为导向,遵循中医药理论,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新技术、新方法从多角度研究分析药品的质量特征。
同时,质量研究还应体现质量源于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对药材/饮片、中间体(中间产物)、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量质传递研究,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的研究,不断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水平。
本技术指导原则旨在为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将根据科学研究和中医药发展情况继续完善。
二、基本原则(一)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复杂,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应尊重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采用各种研究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研究,反映中药整体质量。
(二)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与现代质量研究方法并重传统经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鼓励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应根据药物自身特点,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现代研究方法分析药品的质量特征,研究质量特征的表征方法、关键质量属性、质量评价方法和量质传递规律,有效地反映药品的质量。
(三)以药用物质基础为重要研究内容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过程中,药用物质基础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指导,同时关注与安全性、有效性的关联研究。
通过药用物质基础相关属性的研究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以保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为目标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指标应能反映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量质传递规律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围绕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以客观地表征中药质量特征,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
附件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一、概述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继承传统,鼓励创新,进一步提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发展,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一般性方法学指导。
本指导原则是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基础上,基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现状,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学、现代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的新进展,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而制定。
本指导原则强调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需符合伦理学原则,充分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强调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是以研究药物的临床价值为目标;强调在启动临床试验时,根据药物的潜在临床作用制定整体临床试验计划的重要性;强调临床试验过程应具有逻辑性,应重视早期探索性研究,不同阶段的各项临床试验应具有明确、具体的试验目的;强调临床试验过程中应重视获取的阶段性研究数据,不断地进行风险/受益评估,及时调整下一步研究计划,以降低研发风险。
本指导原则强调客观地评价中药新药的临床疗效及其特点,确证性临床试验有效性应以临床结局指标或公认的替代指标进行评价。
强调重视中药新药的安全性研究,修订了心、肝、肾重要脏器安全性评价的具体要求,对于长期治疗不危及生命疾病的药物需延长疗程进行安全性研究。
明确了中药新药开展风险/受益评估的要求、风险/受益评估的原则以及临床价值在风险/受益评估中的重要性。
本指导原则强调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列出了需要关注的影响临床试验质量的常见因素,提出了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安慰剂研制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旨在提供一般性方法学指导,不排斥其他科学方法的合理应用。
申请人如果能够以充分的证据说明本指导原则以外的方法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样可以获得认可。
申请人还应关注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药品注册相关法规的修订完善,在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关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
这一指导原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力推动了中药新药研发的进程,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深度探讨在深度探讨方面,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的背景和意义。
如今,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资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备受瞩目。
但与西药相比,中药在临床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和难点,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指导原则来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工作。
2002年版的指导原则在临床试验的范围、方案设计、实施管理、数据分析、伦理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这对于规范和促进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一版本的指导原则明确了中药临床研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如研究设想和方案的制定、病例招募和入组标准、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病例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这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中药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我们可以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对中药新药研发的促进作用来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一版本的指导原则对中药新药研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有利于确保中药新药的质量和疗效安全,又有利于提高中药新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将有助于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广度探讨在广度探讨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视,国际上也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作为中药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其药品监管部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将会对全球范围内的中药临床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1年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体现药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保障药品质量可控。
研究者应根据中药新药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药用物质的理化性质、制剂的特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并确定质量标准控制指标,还应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质量标准的内容,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我国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技术指导,重点阐述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及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要求,天然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也可参照本指导原则。
二、基本原则(一)质量标准应能反映中药质量质量标准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反映中药制剂的质量,并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相关联。
鼓励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药活性成份的探索性研究,对处方中所有药味均应建立相应的鉴别方法;通常应选择所含有效(活性)成份、毒性成份和其他指标特征明显的化学成份等作为检测指标。
建立质量标准应对检验项目及其标准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在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鼓励探索临床试验及非临床研究结果与试验样品中各指标成份的相关性,开展与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的质量研究,为质量标准中各项指标确定的合理性提供充分的依据。
(二)质量标准研究的关联性中药饮片或提取物、中间产物、制剂等质量标准构成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药品质量可追溯的基础;反映了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定量或质量可控的药用物质从饮片或提取物、中间体到制剂的传递过程,这种量质传递过程符合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特点,也体现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工艺设计、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的关系。
(三)质量标准研究应反映制剂特点质量标准应结合制剂的处方组成、有效成份或指标成份、辅料以及剂型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为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背景介绍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科学研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证明。
为了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被提出。
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用药品的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深度评估1. 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重要性中药复杂多样,其疗效和安全来源于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作用。
中药新药的制备研究技术需要确保其成分的稳定性、纯度和活性。
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科学规范地选择药材、提取并分离活性成分,并确定最佳的药物制备方法。
2. 研究技术的广度制备研究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药材的选择和质量控制、药物提取和分离技术、药物制备和炮制技术等。
在药材选择方面,需要根据药效和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在药物提取和分离技术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
而在药物制备和炮制技术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药物配伍、炮制工艺等因素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制备研究的撰稿人,我认为该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是相辅相成的。
深度的研究可以为中药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而广度的研究可以促进更多中药新药的开发和应用。
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将在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总结回顾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于中药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
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需要确保中药新药的成分稳定性、纯度和活性,涉及药材的选择和质量控制、药物提取和分离技术、药物制备和炮制技术等多个方面。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1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药材是中药新药研发和生产的源头,其质量是影响中药新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
为完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药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为中药制剂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药材,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理念,针对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控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药材基原与药用部位、产地、种植养殖、采收与产地加工、包装与贮藏及质量标准等内容,旨在为中药新药用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二、基本原则(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药材质量控制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中医药传统经验和特色。
药材的适宜产地、生产方式、生长年限、采收时间、产地加工方法及药材的质量评价等应尊重传统经验。
鼓励传承传统经验和技术,鼓励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表征传统质量评价经验和指标。
(二)满足中药新药研究设计需要应基于中药新药研究设计的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研究影响药材及制剂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和风险控制点,满足制剂质量控制的需要。
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固定基原、药用部位、产地等以保证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基本稳定。
(三)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应加强药材的基原、产地、种植养殖、采收加工、包装贮藏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
鼓励参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进行药材种植养殖,建立野生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等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应保证药材来源可追溯,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药材追溯体系。
(四)关注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处理好药材合理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开展资源评估,保证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使用源自野生动植物的药材,应符合国家关于野生动植物管理的相关法规及要求。
中药新药应严格限定使用源自野生动物的药材,原则上不使用源自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药材,如确需使用,应严格要求,尽早开展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研究,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
使用古生物化石类药材的,应符合国家关于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的相关法规及要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导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成为推广和发展中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指导原则》旨在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工作,提高其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中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一、总则1.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包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评价等各方面内容。
2. 进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工作的机构应具备规范的研究条件和资质,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和监督。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应以科学、安全、伦理、规范的原则为指导,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应依据《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指导原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5.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研究过程和结果对患者和社会的可及性和适用性。
6.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必须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严格执行研究伦理的相关规定,并报经所在单位的伦理委员会批准。
7.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工作应进行必要的数据管理和信息保密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工作应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9.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发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应及时进行报告和分享,促进中药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二、研究方案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案应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经过相关专家评审和修正。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案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人群、观察指标、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研究周期等内容。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案应根据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原理进行设计和选择。
三、研究人群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应选择符合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的人群,并按相关指标和标准进行筛选和适应证评价。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人用经验是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以下简称“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可用于支持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的研发决策或注册申请。
人用经验所用药物来源包括中医临床经验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
支持注册申请的人用经验应当是高质量的中医临床实践的科学总结。
为构建“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基于中药特点和研发规律,明确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研究基本要求,指导申请人利用人用经验对中医临床经验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进行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研发,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以人用经验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其他中药注册申请可参照本技术指导原则执行。
具体研究工作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
二、基本要求(一)应当明确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为促进人用经验转化为注册审评证据,应当基于中医临床实践明确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
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一般包括处方药味(包括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等)及其用量、辅料、制备工艺、剂型、用法、日用饮片量等。
(二)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的药学关键信息及制剂质量应当与人用经验所用药物基本一致申请注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的药学关键信息应当与人用经验所用药物基本一致,若制备工艺、辅料等发生改变,应当进行评估,并提供支持相关改变的研究评估资料。
以人用经验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应当与人用经验所用药物进行质量对比研究。
(三)人用经验药学关键信息应当可追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当注意收集整理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
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人用经验所用药物的药学关键信息应当明确并可追溯。
三、主要内容作为注册审评证据的人用经验所用药物(来源包括固定的临床经验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药学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药材/饮片、制备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如有)、稳定性研究(如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确定药品关键质量属性的过程。
质量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和可接受范围,为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基于中药多成份复杂体系的特点,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应以临床价值和需求为导向,遵循中医药理论,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新技术、新方法从多角度研究分析药品的质量特征。
同时,质量研究还应体现质量源于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对药材/饮片、中间体(中间产物)、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量质传递研究,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的研究,不断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水平。
本技术指导原则旨在为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将根据科学研究和中医药发展情况继续完善。
二、基本原则(一)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复杂,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应尊重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采用各种研究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研究,反映中药整体质量。
(二)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与现代质量研究方法并重传统经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鼓励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应根据药物自身特点,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现代研究方法分析药品的质量特征,研究质量特征的表征方法、关键质量属性、质量评价方法和量质传递规律,有效地反映药品的质量。
(三)以药用物质基础为重要研究内容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过程中,药用物质基础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指导,同时关注与安全性、有效性的关联研究。
通过药用物质基础相关属性的研究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以保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为目标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指标应能反映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量质传递规律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围绕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以客观地表征中药质量特征,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贯穿药品全生命周期中药质量研究不仅应体现在原辅料质量、生产工艺及设备选择、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剂质量标准制定、风险控制与评估等药品生产全过程,还应贯穿于药品全生命周期。
应加强药品上市后质量研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中药新药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均一。
三、主要内容(一)药材/饮片药材/饮片作为制剂源头,其质量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加强药材/饮片生产全过程质量研究与控制,鼓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药材/饮片的追溯体系。
中药新药用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应参考其系统研究结果,并结合具体品种的药材/饮片及其与中间体、制剂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确定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及范围,以满足中药新药的质量设计要求。
应关注药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贮藏过程中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对药材安全性的影响。
如处方中含有动物药味,应关注引入病原体的可能性;同时,应关注动物药味中激素、抗菌素使用的问题,以及一些药材感染产毒真菌而发生的真菌毒素污染等,必要时建立专门的安全性控制方法;处方若含雄黄、朱砂等矿物药时,还应建立合理的矿物纯度控制指标,并研究其可能在人体溶出被吸收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价态对安全性的影响;处方若含毒性药味,应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必要时制定合理的限量或含量范围。
(二)中间体中间体研究是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制备工艺特点,研究中间体(如生药粉、浓缩液、浸膏等)的质量,特别是直接用于药物制剂的中间体。
根据药品的不同特点,研究其理化性质、化学成份、生物活性等以及与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的影响因素。
1.理化性质理化性质研究对于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后续的制剂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化学成份复杂、有效成份不明确的中药复方制剂,应关注中间体整体理化性质研究。
对于液体和半固体,应根据后续制剂的需要和药用物质组成研究情况,从性状、相对密度、pH值、澄明度、流动性、总固体等质量信息中确定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质量属性。
对于直接入药的生药粉,应重点关注其粒度、粒径分布及混合均匀度等。
对于浸膏粉,应对流动性、堆密度、溶解性、吸湿性等进行研究,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和后续制剂的要求,确定其关键质量属性。
2.化学成份中药的化学成份复杂多样,应根据中药新药的特点,进行有重点的系统化学成份研究。
2.1 复方制剂复方制剂的质量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功能主治、既往使用情况开展系统的化学成份研究。
应重视处方药味化学成份文献研究,了解各种成份的化学类别、结构、含量以及分析测定方法等。
重点关注与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的化学成份,关注处方中君药、贵细药、毒剧药或用量较大药味的化学成份。
对确定的工艺所得的药用物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识别关键质量属性。
2.2 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由于此类提取物在制备过程中富集了与药效有关的化学成份,应重点系统研究提取物的组成、化学成份含量等,并通过单体成份含量、大类成份含量及指纹/特征图谱等多种方式予以充分表征。
还应对提取物中其他成份的种类等进行研究,以保证提取物药用物质基础的稳定均一。
3.与安全性有关的因素3.1 内源性毒性成份处方中若含有毒性药味时,应结合毒理学研究结果分析内源性毒性情况,同时还应关注含有与已发现的毒性成份化学结构类似成份的药味,以及与已知毒性药味相同科属的药味。
对于含毒性成份明确的药味时,应建立毒性成份的限量检查方法,明确安全限量或规定不得检出;若毒性成份又是有效成份时,则应根据文献报道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结果制定毒性成份的含量范围(上下限)。
对于含毒性明确但毒性成份尚不明确的药味时,应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传统使用方法,研究确定其安全剂量范围,或开展毒性成份的确定性研究和药用物质毒理的深入研究,加强质量控制。
3.2 外源性污染物外源性污染物主要包括由药材/饮片中引入的农药残留(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降解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二氧化硫等,还包括提取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残留、树脂残留等以及贮藏过程中(如适用)滋生的微生物。
此外,还应关注可能来自设备及其组件的污染。
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中间体中所含外源性污染物的情况,对于可能由药材/饮片中引入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的,应分析其在中间体中的保留情况,研究建立必要的检查方法。
若提取加工过程中有使用树脂及/或有机溶剂时,应研究分析其在中间体中的残留或富集情况,评估安全性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法。
4.生物活性鼓励开展探索中药新药的生物活性测定研究。
建议结合药理学或毒理学研究结果,建立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以作为常规物理化学方法的替代或补充,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评价与功能主治(适应症)、安全性的关联性。
(三)制剂应根据中药新药特点,在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生产过程以及稳定性等研究基础上,结合药用物质基础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开展制剂质量研究,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剂型剂型是影响中药新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新药一般基于临床使用需求,综合考虑药物处方组成、药用物质的理化性质、不同剂型的载药量、临床用药剂量、患者的顺应性等因素选择给药途径并确定剂型。
中药新药应根据不同剂型特点和要求,研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项目以表征所选剂型的特点。
不同类型制剂一般要求可参照《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的规定设定关键控制指标,如口服固体制剂的崩解时限、栓剂的融变时限等。
2.制剂处方、成型工艺制剂处方的确定应参考中间体的理化性质、化学成份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还应结合剂型特点综合考虑中间体的性质、所选辅料的作用及原辅料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成型工艺过程对药用物质的影响和质量控制方法。
应关注药用物质在制剂过程中受到溶剂、辅料以及各种加工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有效成份、易挥发性成份、热敏性成份、其他不稳定成份在干燥、灭菌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或受热时间过长造成的成份损失等质量影响。
应参考药用物质稳定性情况,确定制剂工艺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目标,以保证药品质量稳定。
3.微生物控制药材/饮片及其制剂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微生物污染(包括初级污染、次级污染),应结合处方药味、加工或工艺特点、给药途径、药品特性等情况综合考虑,研究采取适当的微生物控制措施或采用适当的去除微生物的方法(如热压处理、瞬时高温等)。
去除微生物的方法应经过验证,并保证其对药用物质基础无明显影响。
对于制剂必须进行微生物检验,其微生物限度取决于剂型和给药途径。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
4.其他对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新药,建议根据剂型的要求开展溶出度研究,建立相应的溶出度检查方法;鼓励对其他类型创新药物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相关研究。
对于在制剂中含量较少或在制剂处方中占比较少的药用物质,应关注其含量均匀度,并进行相关研究及验证。
(四)质量研究的关联性1.与安全性、有效性的关联性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应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目的,选择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表征中药新药的质量特征。
2.与工艺研究的关联性不同制备工艺获得的药用物质及其性质不同,直接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研究应贯穿于工艺研究及生产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确保生产出质量一致的产品。
3.与稳定性研究的关联性稳定性研究也是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
稳定性研究的考察指标应能反映药品内在质量变化、反映质量研究的结果。
质量研究应关注制剂中挥发性、热敏性、易氧化等不稳定成份、有效成份的变化,特别应关注毒性成份的变化。
应关注生药粉入药、有发酵过程等污染风险较高的药材/饮片及其制剂贮藏期间真菌毒素等污染的变化并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