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期末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空间: 表示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是机器人运动时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达 到的所有点的集合,也成为工作区域。 最大工作速度: 有的厂家指工业机器人主要自由度上最大的稳定速度,有的厂家 指手臂末端最大的合成速度,通常都会在技术参数中加以说明。 承载能力: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
第 5 页 共 12 页
勿 泄
Oj i
0 10 3 9.098 0 5 7 = 12.562 1 0 0 0 0 1 1 1

P 1
9.丹纳维特(Denavit)和哈顿贝格(Hartenberg) 于 1955 年提出了一种矩阵 代数方法解决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D-H 参数法,即为关节链中每一个杆件建立 坐标系的矩阵方法, 它具有直观的几何意义能表达动力学、计算机视觉和比例变 换问题,其数学基础即是齐次变换。 10. 连杆两端有关节 n 和 n+1。该连杆尺寸可以用两个量来描述:一个是两个关 节轴线沿公垂线的距离 a n ,称为连杆长度;另一个是垂直于 a n 的平面内两个轴 线的夹角 α n ,称为连杆扭角。这两个参数为单根连杆的尺寸参数。 11. 考虑连杆 n 与相邻连杆 n-1 的关系,若它们通过关节相连,其相对位置可用 两个参数来确定,其中 d n 是沿关节 n 轴线两个公垂线的距离,即连杆距离。θn 是垂直于关节 n 轴线的平面内两个公垂线的夹角,即连杆转角。 12.
1. 刚体的位姿可用下面的矩阵表示: nx n p] = y nz 0 ox oy oz 0 ax ay az 0 xo yo zo 1
T = [n o a
2. 坐标平移变换: Oi P = Oi O j + O j P
3. 分别绕 X、Y、Z 轴旋转的坐标变换矩阵
B B PA=A RP B + OB A P = R ( Z A ,30) P + P ( X A ,10) + P (YA ,5)
cos 30o = sin 30o 0 9.098 = 12.562 0
− sin 30o cos 30o 0
0 3 10 0 0 7 + 0 + 5 1 0 0 0
按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分类
极限作业机器人:核电站、排爆机器人、深海机器人…
服务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安保机器人、福利机器人…
按照臂部关节沿坐标轴的运动形式,P/R 组合,可将工业机器人分为以下几类: 直角坐标型 圆柱坐标型 球(极)坐标型 关节坐标型 SCARA 型
简单地说,机器人主要由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四大部分构 成。
P + jP
j i
第三章
j i

0 1 R( X i , θ ) = 0 cos θ 0 sin θ cos θ R( Z i ,θ ) = sin θ 0
0 − sin θ cos θ 0 0 1
cos θ R(Yi , θ ) = 0 − sin θ
解法 1:

I O T = Trans ( ij P) R( K , θ ) = 3×3 0 0 0
0 ij R P ij R = 1 0 0 0 1 0 0 0
1 0 = 0 0
解法 2:
cos 30 − sin 30 sin 30 cos 30 == PA = B TP B A 0 0 0 0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 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一般来说,机器人应该具有一下三大特征: 拟人功能:模仿人或动物的肢体动作
通用性:更换末端执行器,便可执行不同任务
a. 1950 年,美国科学幻想小说巨匠阿西摩夫在小说《我是机器人》中,提出了 著名的 “机器人三定律 (Three Laws of Robotics) ” :
第 1 页 共 12 页

2. 机器人的历史

可编程:具有智力或具有感觉与识别的能力,可再编程

我国:机器人(1)像人或人的上肢,并能模仿人的动作; (2)具有智力或感觉 与识别能力; (3)是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
勿 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 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 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第 3 页 共 12 页

确定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绘制框图。


第二章
勿 泄

重复定位精度:指机器人重复到达某一目标位置的差异程度。
4. 机器人机械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机身、臂部(含手腕) 、手部。 5. 机身往往具有升降、回转及俯仰三个自由度。 6. 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手臂应该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导向性要好; 重量和转动惯量要小;运动要平稳、定位精度要高。 7.工业机器人手部的特点:手部与手腕相连处可拆卸;手部是末端操作器;手部 的通用性比较差;手部是一个独立的部件。 8. 工业机器人吸附式手部结构一般有磁力吸附式和真空吸附式两种。 9.工业机器人行走机构主要有车轮式、步行式、履带式等形式。
《工业机器人》 复习提纲 第一章
1. 机器人的定义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 或专用装置的, 通过可编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的,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 机械手。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末 端执行器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第 2 页 共 12 页

4.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勿 泄
产业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林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

动作指令,控制驱动器动作,驱动器带动机械系统运动,使末端执行器到达空间 某一位置和实现某一姿态, 实施一定的作业任务。末端操作器在空间的实时位姿 由感知系统反馈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把实际位姿与目标位姿相比较,发出下一 个动作指令,如此循环,直到完成作业任务为止。 6.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自由度: 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的尺度,一般指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轴运动的 数目,夹持器(手部)的动作不包括在内。 定位精度:指机器人实际到达的位置和设计的理想位置之间的差异。
j i
− sin θ cos θ 0
4. 当动坐标系绕固定坐标系各坐标轴顺序பைடு நூலகம்限次转动时,其合成旋转矩阵为各 基本旋转矩阵依旋转顺序左乘。 注意:旋转矩阵间不可以交换 注意:平移矩阵间可以交换,
第 4 页 共 12 页

0 sin θ 1 0 0 cos θ
平移和旋转矩阵间不可以交换 5. 绝对变换:如果所有的变换都是相对于固定坐标系中各坐标轴旋转或平移, 则依次左乘,称为绝对变换。 相对变换: 如果动坐标系相对于自身坐标系的当前坐标轴旋转或平移,则齐次变 换为依次右乘,称为相对变换。 6. 例 1: 已知坐标系 B 初始位姿与 A 重合,首先 B 相 对于坐标系 A 的 Z 轴转 30 度,再沿 A 的 X 轴移动 10 个单位,并沿 A 的 Y 轴移动 5 个单位.假设点 P 在 坐标 B T 系 B 的描述为 P = {3,7,0} ,求它在坐标系 A 中的描述 PA .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一定律: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一定律: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b. 1962 年,美国万能自动化公司(Unimation)的第一台机器人 Unimate 在美国 通用汽车公司投入使用,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的诞生。 c.1969 年 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 加藤一郎长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机器人(Humanoid Robot),被誉为“仿人机器人之 父” 。 d. 1979 年,美国 Unimation 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 PUMA,这标志着工业 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PUMA 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 3. 机器人的分类

7. 齐次变换矩阵
j i

Oj
i


8. 例 2: 已知坐标系 B 初始位姿与 A 重合,首先 B 相对于坐标系 A 的 Z 轴转 30 度,再沿 A 的 X 轴移动 10 个单位,并沿 A 的 Y 轴移动 5 个单位.假设点 P 在 坐标 系 B 的描述为 PB = {3,7,0}T,求它在坐标系 A 中的描述 PA

按照从低级→高级的发展程度可分为四类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 即可编程、 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 已进入商品化、 实用化。 第二代机器人: 装备有一定的传感装置, 能获取作业环境、 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 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能作出简单的推理,对动作进行反馈的机器人,通常称 为低级智能机器人,目前也已进入应用阶段。 第三代机器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治机器人。它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 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第四代机器人:情感型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最高层次。


机械系统:机器人的足、腿、手、臂、腰及关节等,它是机器人运动和完成某项 任务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驱动系统:用来有效地驱动执行机构的装置,通常采用液压、电气和气压,有直 接驱动和间接驱动二种方式。 控制系统: 是机器人的核心, 它负责对机器人的运动和各种动作控制及对环境的 识别。 感知系统:是机器人获取环境信息的工具,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力觉、 滑觉和接近觉传感器等,它们的功能相当于人的眼、耳、鼻、皮肤及筋骨。 现代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控制方式主要有示教 再现、可编程控制、遥控和自主控制等多种方式。 5. 机器人系统的工作原理 机器人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其工作原理为:控制系统发出
PA = B ATPB = Trans ( X , Y ) R ( Z ) PB 0 1 0 0 0 10 cos 30 − sin 30 0 5 sin 30 cos 3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3 9.098 0 7 = 12.562 0 0 0 1 1 1
1. 工业机器人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机器人基本参数的确定 机器人运动形式的选择。 拟定检测传感系统框图。
机械结构设计。
2. 机器人常用的驱动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液压驱动: 液压驱动的优点是功率大,可省去减速装置而直接与被驱动的杆件相 连,结构紧凑,刚度好,响应快,伺服驱动具有较高的精度。但需要增设液压源, 易产生液体泄漏,不适合高、低温场合,故液压驱动目前多用于特大功率的机器 人系统。 气压驱动:气压驱动的结构简单,清洁,动作灵敏,具有缓冲作用。但与液压驱 动器相比,功率较小,刚度差,噪音大,速度不易控制,所以多用于精度不高的 点位控制机器人。 电气驱动:电气驱动的能源简单,速度变化范围大,效率高,速度和位置精度都 很高。但它们多与减速装置相联,直接驱动比较困难。电气驱动器又可分为直流 (DC)、交流(AC)伺服电机驱动和步进电机驱动。 3. 直线驱动机构的形式:可直接由气缸或液压缸和活塞产生,也可采用齿轮齿 条、丝杠、螺母等传动元件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 ∆x 0 0 ∑ ∆x Oj i P = 0 + ∑ ∆y + 0 = ∑ ∆y ∑ ∆z ∑ ∆z 0 0


i = P Oj i
勿 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