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中,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其不仅是法律层面的关注焦点,更是社会伦理、教育及法律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特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犯罪类型多样化,从传统的盗窃、抢劫到网络诈骗、暴力伤害等;其次,犯罪手段智能化,未成年人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案例越来越多;最后,团伙化倾向明显,部分未成年人因相互之间的心理需求或社会关系形成团伙,共同进行犯罪活动。

这些新特点使得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愈发复杂。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同时,我国刑法还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作了特殊规定,强调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充分考虑其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等。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在认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应遵循以下标准:一是年龄标准,即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来判断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二是心理和认知能力标准,即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三是行为标准,即根据未成年人的具体行为及其后果来认定其是否构成犯罪。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措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本文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立法。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2. 加强教育。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作用,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3. 严格司法。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防范探讨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防范探讨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防范探讨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家庭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其防范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十分严峻。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犯罪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多以盗窃、抢劫、打架等为主要犯罪类型。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人带来巨大伤害,也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日益多样化,家庭教育水平和方式也各异,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教育,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社会风气不纯、价值观念混乱,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和色情暴力内容,这些都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使他们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犯罪的诱惑。

3. 学校因素。

由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缺陷,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够到位,存在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不够,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诱发犯罪行为。

4. 个人因素。

未成年人自身的个性、情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导致其犯罪的原因之一。

有些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也多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防范。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这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努力。

1. 家庭责任。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引导。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一、概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水平。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同时深入研究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和比例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

这些犯罪行为涉及暴力、盗窃、抢劫、毒品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和危害。

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何有效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过程中,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界限。

合理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能够平衡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和矫治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不统与犯罪趋势不相适应等,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1. 背景介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

司法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日趋复杂。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涉及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网络犯罪等。

校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也愈发严重,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从犯罪原因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监护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关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02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的数据统计
01
02
03
上升趋势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 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引 起社会广泛关注。
年龄分布
犯罪年龄主要集中在1418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 未成年人犯罪占比较大。
性别比例
男性未成年人犯罪率高于 女性,但女性犯罪率也在 逐渐上升。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与方式
完善学校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
01
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法治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
0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因
心理问题引发的犯罪行为。
辅导与支持
03
建立学生辅导机制,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提
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学校教育因素
教育体制缺陷
当前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分数和升 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
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暴力现象
校园内存在的欺凌、打架等暴力 现象,容易导致受害学生产生报
复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对学生疏于管教,甚至虐待学
生,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个人心理因素
现状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未成年人犯 罪率逐年上升,涉及的罪名也越来越 多,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调查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找出犯罪的原因和特点,提出有效的预防 措施,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本次调查,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 有效的参考,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未成年人犯罪与刑罚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与刑罚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与刑罚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家庭教育的改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如何制定完善的刑罚法律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及相关刑罚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员犯下的违法犯罪行为。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些特点,如数量逐渐增加,犯罪对象更加多元化,犯罪手段愈发隐蔽等。

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量的增加让人担忧,反映出现有法律制度在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现行刑罚方案的问题与挑战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仅仅提高刑罚力度、严厉打击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者,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现行刑罚法律制度在未成年人犯罪惩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以刑罚为主的惩罚模式过于依赖惩罚的恐吓作用,忽视了教育和帮助的重要性。

其次,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刑罚的严厉程度上,忽视了刑罚的个别化和差异化。

此外,司法实践中也常常出现未成年人犯罪首犯与复犯之间惩罚措施的不公平性。

三、未成年人犯罪惩治的现代化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未成年人犯罪惩治的现代化趋势逐渐显现。

现代化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犯罪预防与教育改造相结合,通过教育和社会支持来减少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风险。

第二,注重罪犯个别历史和成长环境的调查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刑罚措施。

第三,注重监管与帮助相结合,其中帮助更强调引导和教育,监管更注重保护社会和被害人的利益。

第四,注重刑罚的多样性,尽可能给予不同性质和程度犯罪的罪犯相应的刑罚,确保罪罚的合理性。

由此看来,未成年人犯罪惩治的现代化趋势不仅体现了负面惩罚,更体现了积极的教育和帮助。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在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法律制度的完善中,我们可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通过综合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特征及国内外刑事责任体系,研究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和犯罪行为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实现刑事责任的合理界定与处理。

本文期望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与特征(一)背景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复杂多样,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风气等多方面因素。

家庭环境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犯罪特征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隐蔽性、模仿性、冲动性等特征。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不成熟,其犯罪行为往往受到外界影响较大,且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冲动性。

三、国内外刑事责任体系比较(一)国外刑事责任体系概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总体上,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进行界定,并设立了相应的司法程序和矫正措施。

(二)国内刑事责任体系现状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上,采取的是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在法律上,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区分对待,注重保护其合法权益。

四、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与特殊性(一)心理状态分析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复杂多样,包括自卑、叛逆、模仿、冲动等。

这些心理状态往往导致其犯罪行为的产生。

(二)特殊性分析未成年犯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其犯罪行为的动机、手段和后果也具有特殊性。

因此,在处理未成年犯罪人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

五、刑事责任的合理界定与处理(一)刑事责任的界定在界定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时,应综合考虑其年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犯罪情节等因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创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及在我国的现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犯罪行为。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和比例都在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包括主观恶性较低、行为模仿性强、心理脆弱等。

其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不良、社会环境恶劣、学校管理不力等。

三、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研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加强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强化家庭教育、提高学校的管理教育水平、加强社会环境的管理等,以综合治理的方式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

四、结束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加强预防和矫治工作,才能创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动机和手段较为简单,常常是因为好奇、恶作剧、追求刺激等原因而犯罪。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行为往往是一时冲动,缺乏长远考虑,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再次,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类型多样,包括盗窃、故意伤害、抢劫、贩毒等。

最后,未成年人犯罪的受害人常常是同龄人或者家庭成员,社会危害性较小但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较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教育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言行常常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惯。

其次,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社会上的负面信息和不良行为常常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作用。

再次,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之一,如缺乏自控能力、自我认知不足等。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伤害,还会对未成年人本身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成因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下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抢劫、盗窃、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贩毒等等。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自身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根据《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检察机关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其中男性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较高,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更高。

未成年人犯罪占所有犯罪案件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学生犯罪所导致。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打架斗殴、盗窃行为,也包括了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行为。

二、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非常多样化,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由于忙碌的工作生活,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的成长,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使未成年人心灵孤独、叛逆、不安定。

家庭的不和谐、冷漠,父母的不良婚姻等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

其次,学校因素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成因。

由于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和学习内容的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通过抽烟喝酒、逃学玩游戏等消极行为来发泄情感,增加自我解脱的感觉。

此外,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也是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因素,如果学校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就会导致学生逃避,变得暴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成因之一。

社会环境的不良,如贫穷、犯罪率高、道德沦丧等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形成,造成不良行为的产生。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不仅是法律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认定和处罚,应区别于成年人。

本文将围绕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定义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在未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犯罪动机多样,往往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二是犯罪行为具有冲动性,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三是犯罪后果严重,对被害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认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满14周岁。

对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可以采取教育、训诫、责令家长管教等措施。

对于已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认定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因素。

四、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处罚原则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以教育为主,通过教育引导其认识错误,改正行为;二是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三是社会保护与个人发展并重的原则。

在保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

五、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存在的挑战与对策(一)存在的挑战1. 认定难:由于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其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2. 证据难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往往较为薄弱;3. 教育与惩罚的平衡问题:如何既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惩罚,又保证其能够顺利成长。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与建议说到我国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哎呀,这真是个让人既头疼又心疼的话题。

你想,未成年人嘛,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做错事也很难说完全怪他们。

说到底,孩子犯错,不管是出于好奇、无知,还是一时冲动,结果往往都会让人痛心。

想想那些新闻里,一些孩子犯了事被抓起来,父母心急如焚,整个家庭都蒙上一层阴影,社会的眼光又总是很严苛,感觉那种伤痛,谁都不愿看到。

更糟糕的是,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一旦进入法律程序,处理起来也是头大,很多时候,法律还没能真正做到既教育又惩戒,而社会的关注又总是聚焦在结果,而忽视了背后的根源。

所以,今天咱们聊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制度。

这个制度,放在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里,都算是个重头戏。

它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或者说,它的现状如何,是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

先说说现在的情况。

你们有没有发现,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处理,越来越注重社会调查?这其实是一种好的趋势。

因为毕竟,法律不只是要惩罚,还要让人明白错在哪,重新找到方向。

但是,现实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时候,社会调查的过程并没有做到位,很多信息收集也比较浅显。

调查员的经验和能力不一,导致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完全准确,甚至调查结果和孩子的真实情况差距不小,弄得法院在做判决时,也常常无从下手。

这就好比,咱们去做个健康检查,医生给你检查了下血压,结果就说你有心脏病,但其实只是因为你今天心情不好,检查结果也就不准确。

所以,社会调查员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心理状况,结果就很难做到精准。

再加上,未成年人往往会因为害怕或者不懂表达,可能在调查过程中不太配合。

尤其是那些成长在不良环境中的孩子,他们心里可能背负了太多负担,根本没有心情去配合调查,甚至很难坦诚面对自己。

不仅如此,社会调查的力量也不够强大。

你想啊,这种调查,除了需要专门的调查员外,还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可目前的社会调查资源真的挺有限,调查员的培训和配备也不到位,很多时候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一篇: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己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己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

联合国对世界范围的调查统计显示,许多国家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都呈上升态势,平均每年递增5%左右,超过人口增长率和国民生产增长率。

1、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国外研究成果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的统计表明,近30年来世界各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

如日本2010年发表的未成年(犯罪)问题白皮书指出,09年日本14一20岁的未成年犯罪率上升了11.4%,其中暴力性杀人、强奸案件分别上升了16.3%和5.2%,抢劫所占比例最高。

同时对于欧洲大多数的国家来说,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在二战后都有迅猛增长。

“犯罪学三圣”之一的意大利刑事实证学派的犯罪社会学家恩理科.菲利(EnricoFerri,1956-1929)的“犯罪原因论”对现代各国犯罪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纲领性作用,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犯罪三因素论,这一理论是在否定犯罪学的自由意志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因素"是指犯罪的人类学因素、犯罪的自然因素、犯罪的社会因素;以及这三种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菲利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犯罪皆是由人类学、自然、社会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反对将这三种因素割裂开来研究犯罪的原因。

例如瑞士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定罪量刑时须对少年的行为、教育、生活等进行调查,并对少年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进行鉴定或观察;正常情况下审判机关可以判处从事劳动、科处罚金或1天以上1年以下的监禁。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罚不仅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调查,还要减轻力度。

例如日本少年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成年人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行为,少年犯可判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监禁;奥地利未成年法院第十一条规定,刑法中所有最高刑和最低刑在适用于少年犯时均可减轻一半;泰国刑法第七十五条也规定,对十四到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处刑罚时应减轻法定刑二分之一,对十七到二十岁的未成年人得减轻其刑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 的心理状况、社交能力和道德品质。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预防措施
1 2 3
加强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 价值观,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 质。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 严重,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 暴力化等特点,给社会稳定和公 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02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分析其 成因和特点,对于预防和减少未 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 现状、特点及成因,为制定有效的预 防措施提供参考。
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等方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进行综 合分析。
03
04
犯罪人数逐年上升,涉及范围 越来越广。
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作案手 段更加智能化、暴力化。
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盗窃、 抢劫、杀人、强奸等各个方面

社会危害程度不断加深,给社 会稳定和人民安全带来严重威
胁。
03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概 述
家庭预防措施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行为规范和价值观,营造和谐、稳定、健康的家庭环境。
完善教育体系
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未成年人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方 面的保障,确保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成年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 困惑,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中,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加之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何界定和追究未成年犯罪者的刑事责任,不仅关系到法律公正的实施,更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围绕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涉及范围广泛,从轻微的财产犯罪到严重的暴力犯罪都有所涉及。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低龄化趋势明显,二是个别案件的暴力程度较高,三是团伙作案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些特点表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容忽视,需要从法律、教育、家庭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未成年犯罪者的量刑原则包括:从宽处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等。

然而,在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和量刑处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难题。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1. 法律界定模糊:当前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存在模糊之处,如对于“情节严重”等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

2. 司法实践困难: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认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如何平衡惩罚与教育等问题都存在一定困难。

3. 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社会教育缺失等因素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界定,细化量刑标准,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应注重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心理评估和教育矫正,平衡惩罚与教育的关系。

3.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法律、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犯罪类型多样化,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性侵等。

其次,犯罪手段智能化、网络化,一些未成年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传播不良信息等犯罪活动。

最后,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一些未成年人在青春期就涉足犯罪。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理论基础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

根据我国刑法,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有限的,其犯罪行为应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有所区别。

同时,未成年人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再教育性,因此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刑罚的目的与教育为主的原则: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不仅要追求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更要关注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改造。

2. 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原则:对于未成年的犯罪人,应当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这体现了刑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四、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各国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的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

此外,我国还设立了专门的少年法庭,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其他国家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也注重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强调教育和改造的重要性。

五、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及执行在认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应综合考虑其年龄、心理状况、犯罪动机、后果等因素。

对于低龄初犯的未成年人,应注重教育和改造;对于多次犯罪或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涉及法律、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分析现行法律制度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现状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着明确的界定。

总体上,对未成年犯罪人采取教育、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然而,在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仍屡见不鲜,部分案件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争议。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刑事责任年龄、犯罪情节轻重、处罚方式等方面均有具体规定。

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同时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行法律制度在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争议与挑战(一)争议焦点1. 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当前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是否合理,是否应适度降低或提高刑事责任年龄。

2. 处罚方式的合理性:现行处罚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地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人,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我国法律制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与国际社会的接轨程度。

(二)面临的挑战1.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增多,犯罪动机和手段日益复杂化。

2.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不足,导致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 学校教育压力: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建议与措施(一)完善法律制度1. 适时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

国外研究趋势倾向于跨学科、 综合性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
国内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研究 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研究主要集中在犯罪学、法学、 社会学等领域,研究方法以实证
研究为主。
研究成果在犯罪预防与矫治方面 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但仍存 在研究不够深入、实践效果不佳
等问题。
违法犯罪类型及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多 样化,包括盗窃、抢 劫、校园暴力等。
犯罪组织形式以团伙 作案为主。
违法犯罪手段趋于成 人化,智能化和暴力 化。
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分析
心理不成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家庭环境不良,缺乏家庭教育和 关爱。
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厌学和逆反 心理。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探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加强跨学科合作,引入多学科视角和方法,以推动研 究的深入发展。
扩大研究范围,涵盖更广泛的样本Leabharlann 数据,以提高研 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关注新型犯罪形式和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影响,开展针对性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价值观混乱 和道德失范。
教育体系不完善,重成绩轻德 育。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缺 陷。
媒体暴力和色情内容的负面影 响。
03
国内外未成年人违法犯 罪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研 究历史悠久,涉及心理学、社 会学、法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重点包括犯罪原因、预防 措施、矫治方法等方面,研究 成果丰硕。
02
研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对于 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重要意义。

论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及措施

论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及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愈发严峻。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在逐年增长。

青少年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采取不良行为。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非法活动的出现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从事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例如盗窃、故意伤害、吸毒等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也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可能是长期的刑事记录和社会排斥,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辅导和支持。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亲子关系的良好建立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

学校则需要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帮扶。

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着贫困、失学和家庭暴力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大对这部分人群的关注和帮助,提供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济支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加强法律和执法力度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需要得到及时的法律惩治,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相关法律应该更加注重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到其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和教育措施,使他们能够重新认识错误,并通过教育和改造获得重生的机会。

最后,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众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法律教育应该进一步普及,让公众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安全。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逐渐增多,给社会治安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并探索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家庭因素,如家庭环境恶劣、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关系紧张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选择犯罪来发泄情绪。

其次是社会因素,如贫困、失业、教育资源不足等。

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或社区中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后是个人因素,如心理问题、青少年叛逆期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对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不尊重,从而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未成年犯罪者本人造成伤害,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可能导致犯罪者人生轨迹改变。

犯罪记录会对他们的学习、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造成障碍。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也会对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伤害。

这不仅仅是物质财产的损失,还可能是心理上的创伤,使得受害人和其家庭长期无法摆脱犯罪的阴影。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犯罪活动的增加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和平。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首先,家庭和社区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温暖和稳定的环境,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育。

学校和社区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使得未成年人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

其次,加强社会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宣传工作。

社会应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未成年人对法律风险和后果的认识。

再次,应建立健全的监护制度和社会支持体系。

尤其是针对那些存在家庭困境和问题的未成年人,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一、本文概述在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对社会秩序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凸显了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理论研究,明确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法律定义、性质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

同时,结合实证调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根源、心理动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回顾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趋势。

接着,从法律角度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和量刑原则,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制度的完善路径。

本文还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根源和心理动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本文总结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启示,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成因盲目性与冲动性: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容易被瞬间的冲动所驱动,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团伙性: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他们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和支持,增加犯罪的勇气和胆量。

低龄化趋势: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过早地涉足犯罪活动。

犯罪手段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破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缺乏关爱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低俗文化、贫富差距等因素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诱导其犯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己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己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

联合国对世界范围的调查统计显示,许多国家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都呈上升态势,平均每年递增5%左右,超过人口增长率和国民生产增长率。

1、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国外研究成果
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的统计表明,近30年来世界各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

如日本2010年发表的未成年(犯罪)问题白皮书指出,09年日本14一20岁的未成年犯罪率上升了11.4%,其中暴力性杀人、强奸案件分别上升了16.3%和5.2%,抢劫所占比例最高。

同时对于欧洲大多数的国家来说,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在二战后都有迅猛增长。

“犯罪学三圣”之一的意大利刑事实证学派的犯罪社会学家恩理科.菲利(EnricoFerri,1956-1929)的“犯罪原因论”对现代各国犯罪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纲领性作用,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犯罪三因素论,这一理论是在否定犯罪学的自由意志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因素"是指犯罪的人类学因素、犯罪的自然因素、犯罪的社会因素;以及这三种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菲利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犯罪皆是由人类学、自然、社会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反对将这三种因素割裂开来研究犯罪的原因。

例如瑞士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定罪量刑时须对少年的行为、教育、生活等进行调查,并对少年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进行鉴定或观察;正常情况下审判机关可以判处从事劳动、科处罚金或1天以上1年以下的监禁。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罚不仅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调查,还要减轻力度。

例如日本少年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成年人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行为,少年犯可判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监禁;奥地利未成年法院第十一条规定,刑法中所有最高刑和最低刑在适用于少年犯时均可减轻一半;泰国刑法第七十五条也规定,对十四到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处刑罚时应减轻法定刑二分之一,对十七到二十岁的未成年人得减轻其刑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许多的外国学者从生物学、精神.病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

尤其是社会学者提出的失范理论、标签理论、犯罪副文化理论、中和技术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

如美国社会学家赫希的《少年犯罪的原因》一书,通过采用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和客观的分析技术,提出了未成年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提出“每个社会成员人性的一部分是促使社会未成年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动机,所以说未成年人更有可能成为社会潜在的犯罪人;若未成年人无节制的纵容自己的欲望,那么一定会走向犯罪,因为控制或抑制其不犯罪的资源力量薄弱。


从总体上看,经济较发达、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问题凸显较早的国家,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学术研究越繁荣,学术成果也越丰富。

国外的理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个综合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社会文化也息息相关,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具体问题去研究和剖
析。

2、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国内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之后。

例如邵道生主张能动内化过程论,石起才、罗大华的《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学》一书,主张的综合动因论,田青果的《当代青少年心理矛盾探析》,主张心理矛盾论。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现在这么多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低。

所以,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陈兴良教授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从学理上进行阐释。

陈兴良教授通过对“宽”、“严”和“济”三个关键词进行分析,他认为,“宽”就是适当减轻,判刑的减轻通常分成两类:1.当轻则轻,也就是说本身情节较轻的罪犯就该当判处较轻的刑罚;2.该重判轻,也就是说对一些情节本身比较严重,但是罪犯本身有自首、主动交代或者戴罪立功表现的,可以依据法律按照具体的案例在法定范围内给予一定的从宽,在理应判定严重刑罚的情况下适当减轻一定的刑罚,从轻判罚。

“严”包含了严守和严厉双重内涵,严守就是说对所有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执法的原则,依法予以论处;严厉就是说对情节较为恶劣的罪犯就必须判以严厉的惩罚,当然必须是在当重则重的前提下。

“济”顾名思义就是瓦相弥补、调和和辅助的意思,不单单是说对待罪犯要宽严适当,并且在宽和严的体制中还必须达到一定的平衡,相互促进,结成良性循环。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经历了30多个春秋,纵观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研究越来越走向科学化,逐渐从主观、感性、道德化的犯罪观发展为客观、理性、科学的犯罪观,逐渐从对犯罪原因做单一的描述到结合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分析,逐渐从零散而粗浅的百分比分析发展到系统的量化分析,逐渐从政治式的经验总结发展到更为科学合理的理论思辩。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以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批判精神为动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勇于攀登的求索之路。

但纵观当前的国内研究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各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分裂。

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自兴起之时起,就具有了多学科参与的特点,但遗憾的是这种多学科参与却未能形成科际整合的传统。

30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研究,基本上是立足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或社会或心理或法学等,单一学科的视角研究多于科际整合的研究模式,从而对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增加了难度。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学术论文及期刊论文等研究成果还有很多,主要从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本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当中会有所参考,这里不再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