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法 V+得不了,V+得不下 徐思凡

合集下载

再谈“V上”和“V下”

再谈“V上”和“V下”

再谈“V上”和“V下”作者:***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01期[關键词]“V上/V下”;完结体;语法化;泛化[摘要] 结果义“V上/V下”结构中的反方向趋向动词“上”“下”都发生了语法化,变成了表示“动作完结”的语法成分。

表示“动作完结”的“上”“下”是一种处于语法化早期阶段的语法成分,其性质、功能都与类型学中的完结体标记十分类似。

被重新分析为表示“动作完结”的语法成分之后,“上”“下”都经历了“泛化”过程,其语义概括性不断增强,自身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在“上”“下”的泛化过程中,其来源结构和词汇的某些语义特征一直滞留,始终制约着它们与动词的选择限制关系。

“V上”和“V下”是汉语中使用相当频繁的两种结构,可以与“上/下”组合的动词十分广泛,组合关系也非常复杂。

根据“上/下”语义的不同,“V上/V下”可分为两类,一类“上/下”表示具体的空间位移(如“跳上桌子/跳下桌子”),一类表示抽象的结果。

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类。

例如:(1)娶上媳妇/娶下媳妇惹上麻烦/惹下麻烦写上自己的名字/写下自己的名字(2)吃上饺子/吃下饺子存上几千块钱/存下几千块钱(3)戴上眼镜/*戴下眼镜摘下眼镜/*摘上眼镜(4)打下叉叉/打上叉叉打下坚实的基础/*打上坚实的基础第一组“V上”“V下”都可以说,且意义大致相同,仔细体会则有微殊。

第二组也是“V上”“V下”都可以说,但意义差别明显。

第三组显示了动词对“上/下”的选择限制。

第四组显示了动词宾语对“V上/V下”组合关系的影响。

表抽象结果义的“上/下”与动词的组合究竟有什么规律?又该如何解释?对此前人已有很多探讨,也总结出了不少规律(李临定,1990;史锡尧,1993;陈昌来,1994;邱广君, 1995、1997; 刘月华, 1998; 刘广和,1999;任鹰、于康,2007;萧佩宜,2009;蒋绍愚,2011;李思旭、于荣辉,2012;常娜,2018);但由于对其中“上/下”的定性还不够精准,在解释的可信度和普遍性上往往差强人意。

试析“V不了+多久”构式

试析“V不了+多久”构式

试析“V不了+多久”构式
王瑜
【期刊名称】《国际汉语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V不了+多少(O)"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式,用来传达说话者对事件"主观评述性的有限量"。

该构式由否定能性述补结构"V不了"加上疑问代词"多久"组成,本文对结构中"V"的选择、结构的句法特点、构式语义以及语用特点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10页(P118-127)
【作者】王瑜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3
【相关文献】
1.试析“爱V不V”构式的句法 [J], 郑芩
2.反预期构式“不V不VQ” [J], 宛新政
3.动补情态否定构式与“不”字否定构式的比较分析 [J], 段业辉;刘树晟;张怡春
4.清末民初白话报刊\"不A不B\"构式研究 [J], HAN Shu-geng
5.多义同构类新兴构式在话语中的互动
——以反问构式"他不香吗"为例 [J], 赵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英文标题】Types of Word Order of the Potential Verb-complement Construction V+de 得 +C/V+bu 不+C with Object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Wu Fuxiang【标题注释】本文先后在“纪念《中国语文》创刊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6月,南昌)和“第十一届国际中国语言学大会”(2002年8月,日本名古屋)宣读。

文章的主要部分是作者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修期间(2000.7-2001.6)完成的,作者特别感谢丁邦新先生在此期间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另外,本文的基本想法曾先后跟丁邦新、张洪年、张敏、谢留文、柯理思等先生讨论,获益良多;初稿完成后又承沈家煊先生指正,一并致谢。

文中错误,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作者】吴福祥【作者简介】吴福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内容提要】①南方方言的ABC三类“得”字结构格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语法层次:A类格式(“V得OC/VO不C”)是这些方言从历史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固有层次,B类格式(“VO得C/V不OC”)是一种方言类推层次,C类格式(“V得CO/V不CO”)则是一种源于北方官话的外来层次。

②南方方言在带宾“得”字结构的使用上存在着一条蕴涵共性:如果某一方言有B类格式,那么该方言也有A类格式。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英文摘要】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ree types of the potential verb-complement construction V+de+C/V+bu+C with object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indicates these types of different linguistic stratifications.Type A,V 得 OC/VO 不 CO,is the indigenous linguistic stratification of the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which inherited from Middle Chinese.Type B,V 得 C/V 不 OC,is the analogized linguistic stratification of the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Type C,V 得 CO/V 不CO,is the external linguistic stratification which came from the northern Mandarin.Furthermore,one implicated universal about using of the potential verb-complement V de 得 C/V bu 不 C with object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f certain dialect has construction Type B,then it surely also has construction Type A.【关键词】带宾语的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汉语方言语法/汉语历史语法/语法层次/句法类推the potential verb-complement construction V de 得 C/V bu 不 C with object/Chinese dialectal grammar/Chinese historicalgrammar/linguistic stratifications/syntactic analogy零引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中,动词V的受事如果实现为宾语,普通话只能采用“V得/不CO”如“打得过他”、“打不过他”这样的格式。

_V得_不了_与_V得_不着_的构式分析_申莉

_V得_不了_与_V得_不着_的构式分析_申莉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V得/不了0与/V得/不着0的构式分析*申莉提要本文从构式的角度对可能补语/V得/不了0与/V得/不着0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构式和语义分析,我们发现它们作为固定的构式,除了具有/能性意义0之外,还分别有/能否完成0和/能否达到某种结果0的语法意义,不同的语义表达,就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构。

这两种结构的不同语义是由补语语义的不同决定的,因此,这两种结构对V有一定的选择和制约,要求V具有同补语/了0或/着0相近或相同的义素,因此,两个结构中所搭配的V不同。

最后本文建议运用构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讲练。

关键词构式语法;句式;可能补语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可能补语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各种观点相对比较成熟,也比较一致。

/V得/不了0与/V得/不着0这两种结构属可能补语,中国人使用时一般不会出错。

但是,留学生在运用/V得/不了0与/V得/不着0这两种结构时会出现/学不着0、/去不着0、/记不着0、/来不着0这样的偏误。

对于那些对汉语还只是一知半解,仅会说简单汉语的外国人来说,用常规方法进行讲解,很难使他们真正理解其义,从而真正掌握这两种结构的用法。

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种结构的特征做一些具体的分析说明,以便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更清楚地讲解和练习。

本文力图从构式语法和语义分析的角度对这两种结构进行分析,找出这两种结构运用的规律性,以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以应用,从根本上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题。

一构式语法与/V得/不了0与/V得/不着0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 mm ar)重视对句式的研究,从句式出发来观察动词和相关名词的组配关系,认为/除包含在语法格式即构式之内的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外,构式本身也具有意义,不同的构式有不同的构式意义,任何一个构式都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

0/句式有其自身独立于组成成分的整体意义,这个意义是无法从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推导出来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

“V不了什么N”构式探析

“V不了什么N”构式探析

“V不了什么N”构式探析
范玉媛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22(10)12
【摘要】“V不了什么N”作为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个表达式,主要由“V不了”和“什么N”构成,整个构式在语法层次上可分析为“述补结构 + 宾语”;语义上,分析了动词、宾语和语境的情况及其浮现的具体构式义,发现其构式义为表达说话人主观全量或接近全量的否定判断。

从语用角度来探析该构式的焦点、信息表达等话语功能,发现“V不了”述补结构表达了说话人对某事发生的可能性或能力的否定,“什么N”是构式表达的焦点,其中的“什么”在构式中加强了说话人的主观否定情绪。

双重的强调使整个构式的否定全量义得以实现,也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负向情绪。

将“V不了什么N”与相关表达式“V不了N”和“什么N都/也V不了”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了该构式的主观性及全量义特征。

【总页数】7页(P2930-2936)
【作者】范玉媛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现代汉语中“不 A 不B”成语的构式语法探析
2.构式语法视阈下“爱 V 不V”构式的探析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3.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X凉了"构式的认知语义探析
4.引述回应构式“不V你V谁”探析
5.引述回应构式"不V你V谁"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汉语中“V不了”结构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中“V不了”结构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中“V不了”结构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可能补语是现代汉语里一种独特的的语法结构,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常用的语言结构形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

由于可能补语语法点的分支句式类型多种多样、语义复杂多变以及使用限制条件较多,且很难在其他语言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形式,因此成为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重难点之一。

本文立足于可能补语在汉语本体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V不了”这一句式结构单独提炼出来进行尽可能深入的探究,从“V不了”结构的本体和偏误两个角度入手,结合该结构的相关本体知识和实际调查到的语料来分析外国学习者运用“V不了”结构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设计教学过程。

本文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方面介绍前人对“V不了”结构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中运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其次,笔者对从语料库中搜集到的关于“V不了”句式的偏误例句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整理出遗漏、误加、误代以及错序四种偏误类型,并结合语料分析归纳出四种偏误类型下的小类别,然后对其进行讨论;然后立足已梳理总结的偏误情况分析学习者出现上述偏误的原因,主要从“V不了”结构的本体研究相关知识、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以教材三个方面探析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在概括“V不了”结构的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的基础上设计“V不了”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V不得”与“不得V”的比较研究

“V不得”与“不得V”的比较研究

“V不得”与“不得V”的比较研究陈夏瑾摘要:现代汉语中,“V不得”与“不得V”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基本意义不变。

但是当“V不得”语法化为一个固定词汇时,或“V”是单音节词,两者不可换。

本文对“V不得”与“不得V”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两者可互换的条件及原因。

关键词:“V不得” “不得V” 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马虎不得”我们也可以说成“不得马虎”,那为什么“巴不得”不能说成“不得巴”呢?的确,“V不得”与“不得V”是现代汉语中两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在一定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

但是,由于两者的结构方式不同,所表示的语义当然也不同。

因此,很多情况下,两者不能互换。

一、“V不得”与“不得V”可以换用的情况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V不得”与“不得V”中的“V”互换位置后,该格式仍然成立,并且两者所表示的基本意义相同。

例如:不得参加——参加不得不得阻止——阻止不得不得歧视——歧视不得不得马虎——马虎不得不得妨碍——妨碍不得不得开除——开除不得不得违反——违反不得不得降低——降低不得不得涂改——涂改不得不得隐瞒——隐瞒不得不得骄傲——骄傲不得不得忽悠——忽悠不得从以上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V不得”与“不得V”中的“V”基本为双音节词,并且该双音节词带有贬义的意味。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者认为“V不得”与“不得V”中的“不得”是一个词汇单位,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因为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从未看到过“骄傲得”“得骄傲”之类的肯定形式。

在《汉语大词典》中,“不得”是被作为整体形式立项的。

“不得”解释为:(l)不能得到;得不到。

《诗·周南·关雄》:“求之不得,痞寐思服。

”(2)不能;不可。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阁,门者也,寺人也,不称性名。

阁不得齐于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骄傲不得”“不得骄傲”等例子中的“不得”的解释与《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注释相吻合,“不得”解释为“不能”“不可”的意思。

“V得不到”与“V得不着”的构式分析

“V得不到”与“V得不着”的构式分析

“V得不到”与“V得不着”的构式分析作者:武梅琳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16期内容摘要:“V得/不着”与“V得/不到”都属于能性述补结构,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又存在着交叉和不同。

由于它们属于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所以容易造成留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的偏误,为了提高教学解释的理论性,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结构的用法,可以从构式的角度对可能补语“V得/不着”与“V得/不到”进行分析,找出两种结构能够互相替换的原因和理论基础,并通过语义分析和结构类型分析探求其不同的语法意义,结合构式理论和语义分析进而总结两种结构对V选择和制约的规律性,以阐明二者运用不对等的原因。

关键词: V得/不到 V得/不着构式语法语义一、引言语习得者在运用“V得/不到”与“V得/不着”这两种结构时会出现“走不着”“达不着”之类的偏误,用固定搭配进行讲解很难使其真正掌握两种结构的用法。

因此,运用构式分析和语义分析对两种结构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很有必要,通过对两种结构进行整体构式和组成成分的全面分析,可以揭示两种结构在运用时的规律,训练学习者由表层(依赖动词)向深层次(依赖构式)处理和分析句子的能力,这对语义学、语法学、语言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构式语法与“V得/不到”、“V得/不着”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重视对句式的研究,“认为除包含在语法格式即构式之内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外,‘构式本身也有意义’,不同的构式有不同的构式意义;任何一个构式都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

”要想进一步说明“V得/不到与V得/不着”这两种结构产生的原因和理据,就要按照构式语法理解:构式整体意义—构式的组成成分意义—组成成分意义和整体意义的综合分析。

2.1“V得/不到”与“V得/不着”的构式整体意义“从历时的角度分析指出,“V得/不C”的能性意义应该是整个‘结构式’表达的,并非由其中的某个结构体来体现。

程度补语“不行”探微

程度补语“不行”探微

程度补语“不行”探微作者:许瑞雪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7期摘要:“V得不行不行的”是近年来网络语中的流行修辞构式之一,这一结构和“V得不行”关系密切。

本文拟以程度补语“不行”为切入点,从语义、语用等方面来探讨“V得不行”与“V得不行不行的”这两个述补结构。

关键词:V得不行;V得不行不行的;程度补语在日常的口语表达中,我们避免不了掺杂一些网络用语,像“巨”“超”等副词来表达程度义已司空见惯,近几年“不行不行的”则频繁作为补语出现,用来体现程度层级之高。

其实网络流行修辞构式“V得不行不行的”是由“V得不行”演变而来。

首先我们需厘清“不行”的意义,“不行”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动词】不可以;不被允许;②【形容词】不中用。

③【动词】接近于死亡;④【形容词】不好;⑤【动词】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由此可见,“不行”包含多种词性,这导致了“V得不行”结构中的“不行”也可能表示不同含义。

本文探讨的“不行”主要和义项⑤相关。

一、程度补语“不行”与“不行不行的”的语义分析(一)程度补语“不行”作为程度补语,“不行”在句中主要附着在述语的后面,语义指向述语,起到补充说明述语的作用,突出其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层级之高,此时“不行”已不再具有词汇意义,如:[1]他们感到最难适应的是就是没事情做,上班时候闲得不行,办公室里的报纸翻烂了都没事可干……(《教师节随想》)[2]妈妈正拿着照相机给我们拍照,还没等她按下快门,手已经抖得不行了。

(《夏天里的“冬天”》)从语义色彩上看,“不行”的主观色彩和口语色彩较强。

根据BCC语料库检索结果,“V得不行”在多领域为1302条,文学领域2529条,报刊0条,微博1858条,科技0条,古汉语0条,学生作文40条,且多数为口语或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化表达。

从语义特征上看,“不行”的语义特征是[+程度高]。

由于这个词自身语义特征的影响,导致“V得不行”这个结构对述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V不起”构式的认知语法研究

“V不起”构式的认知语法研究

“V不起”构式的认知语法研究发表时间:2019-01-04T12:05:29.68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作者:任志兰[导读] 这个构式产生。

这类动结式与已有的“站不起”、“瞧不起”、“了不起”等相同,但其概念结构和语义结构却不同。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摘要:网络流行语“伤不起”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V不起”构式的固化程度加强,并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之后的“吻不起”、“病不起”、“活不起”等也是基于“V不起”这个构式产生。

这类动结式与已有的“站不起”、“瞧不起”、“了不起”等相同,但其概念结构和语义结构却不同。

关键词:“V不起”构式语法化过程语法化机制一、引言从认知语法角度看,“V不起”可称为构式。

已有研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对“V不起”进行了探讨,这为后人的研究奠定基础,但“V不起”构式的认知机制在已有研究中并未做出解释。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法角度,探讨“V不起”构式的语法化过程和语法化机制。

二、“V不起”构式的语法化过程“V不起”构式的语法化属于实词虚化,即有实义的词单位逐渐演变为虚义的语法成分的过程,本文将从概念出发来探索“V不起”构式语法化过程。

1.“V不起”构式的概念生成及扩展。

概念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产物,是对一类事物、一类事物行为和一类事物状态的抽象概括,反映它们的本质特征。

概念投射到语言中间就形成了相应的语言形式单位,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句式也可以表达多个概念。

在成为构式前,“V不起”概念是基于“V起”概念生成的。

“V起”中的“起”表行为概念“起来”,其否定概念是“不起”即“不起来”,但此时“不起”并没有标记“能力”这一概念,因此还不是一个构式,“起”仍是一个标记行为概念的实词。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V不起”概念也进行了扩展。

起初表示行为概念的“起”逐渐虚化为表示物体自下向上移动的空间概念,空间概念的生成是基于人们的经验,由于动作“起”方向是向上的,所以就有表示自下向上移动的空间概念,而其否定形式“不起”则标记“不向上移动”的空间概念。

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

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

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导语:在中文中,V来V去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具有丰富的语法意义和表达功能。

本文将针对V来V去格式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语法结构。

一、V来V去格式的定义和构成V来V去是一种由两个相近的动词构成的句子结构,其中第一个动词通常表示动作的起点或引导动作,第二个动词则表示动作的往复、重复或持续。

这种结构常用于描述某种动作的反复或频繁发生,同时也可以表达一种状态的持续或反复出现。

二、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1. 表示动作的多次重复或频繁发生例如:“她跳啊跳的,忙来忙去。

”这句话中的V来V去结构,“跳啊跳的”表达了她反复、频繁地跳动的动作,给人一种旺盛的精力和忙碌的感觉。

2. 描述一种状态的持续或反复出现例如:“他想啊想的,一整晚都没睡好。

”这句话中的V来V去结构,“想啊想的”表达了他思考的过程持续、反复出现的状态,暗示他整晚都在思考问题,导致无法入睡。

3. 强调动作的连续性和循环往复例如:“他笑啊笑的,一直笑到肚子疼。

”这句话中的V来V去结构,“笑啊笑的”强调了他笑声连续、循环往复的特点,形象地表达了他笑得非常开心,笑到肚子疼了。

三、V来V去格式的应用范围V来V去格式广泛应用于口语、文学作品以及日常交流中,具有丰富的表达和修辞功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和示例:1. 形容频繁反复的动作或状态例如:“他哭啊哭的,不肯罢休。

”这句话中的V来V去结构,“哭啊哭的”描述了他一直在不停地哭泣,形象地表达了他情绪激动,不愿罢休的态度。

2. 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例如:“她说啊说的,一口气讲了一个小时。

”这句话中的V来V去结构,“说啊说的”突出了她连贯不断地说话,并且持续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形容了她说话的专注和流畅。

3. 描述连续发生的事件或场景例如:“车来车去,人来人往,这个地方非常繁忙。

”这句话中的V来V去结构,“车来车去,人来人往”刻画了车辆和人流的不断穿梭,形象地表达了这个地方繁忙的情景。

认知视角下的“V不了”与“V不得”比较研究

认知视角下的“V不了”与“V不得”比较研究

认知视角下的“V不了”与“V不得”比较研究“V不了”和“V不得”是两个常见的动词否定形式,但在意义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这两个短语在认知视角下的区别。

从意义上来看,“V不了”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无法实现或达到。

“V”是一个动词,表示具体的行为或状态,“不了”表示否定的意思。

“我想出去旅游,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去不了。

”这里表示由于疫情的限制,我无法实现想要的出游之愿望。

“V不了”强调的是外部原因或条件导致无法达到某个结果。

与此相对,“V不得”则表示某个动作是不能被容忍或不被允许的。

“V”是一个动词,表示具体的行为,“不得”表示禁止或不能容忍的意思。

“在这个图书馆里,读者们不得大声讲话。

”这里表示在图书馆中,读者们不被允许发出大声的声音。

“V不得”强调的是某种规定、规定或约束性的要求。

在用法上,“V不了”通常与表示无法实现的原因进行搭配。

“因为私人原因,我不能去开会了。

”这里的“不能去开会了”表示由于个人原因,无法参加会议。

“V不了”还可与表示时间、条件或情况的副词和状语一起使用,如“V不了几次”、“V不了在这种情况下”等。

而“V不得”通常与表示禁止或限制的对象进行搭配。

“这里禁止吸烟,不得在室内吸烟。

”这里的“不得在室内吸烟”表示在这个场所里不能吸烟。

“V不得”还可与表示限制、条件或要求的词语一起使用,如“V不得超过限额”、“V不得脱离现实”等。

值得注意的是,“V不了”强调的是外部原因或条件导致无法实现某个动作或状态,而“V不得”强调的是某种规定、规定或约束性的要求。

在理解和使用上要注意区别。

浅析现代汉语“V不了”结构

浅析现代汉语“V不了”结构

有关“V 不了”的意义,不同的学者意见较一致, 种类型的动词,比如“过、要、到、差、花、挣、忍 没有太大的差异,总的来看,其中的“V”表示的是 受”等,能进入该结构的动词很多,在动词的选择上
动词,“V 不了”表示的是动词表示的动作无法实现, 比较广泛,没有太多的限制,并且动词主要是单音节 不能做到或者不能实现动词表示的动作,有时能表达 主观小量,有时可以解释为“不 V”,但是有时候却 不能,在分析其意义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 其中的动词来判断。 通过观察语料库的语料,“V 不了”结构在 CCL 语料库的语料中并不少,并且其中的“V”可以是多 动词和双音节动词,没有出现多音节动词。观察语料 可以知道,进入“V 不了”结构的动词,单音节的动 词居多,并且远远超过双音节动词。 从 CCL 语料库中选取了 2 000 条语料,这些语 料主要来自报刊、自然、社会科学文章,还有史传, 为了清楚地了解“V”的情况,选取“V 不了”结构
·75·
文 化 视 点
浅析现代汉语“V 不了”结构
刘瑞卿
“V 不了”结构是现代汉语语法中常见的一种句 法结构,关于这种结构的语义、句法、语用的研究不 胜枚举,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V 不了” 结构进行考察,从其意义、结构的特点、教育教学方 面进行论述。
种不同的动词,例如: 要不了三天你也得瘦一圈。 此例中,“V 不了”结构中的“V”是“要”, 其中的动词也可以换成“用”,“要不了”表示的是 没有实现动词“要”所表示的动作,换成“用”也可
搭配有 14 个,占 34%,和“多、很多”搭配的有 3 个, 一定意义。 占 8%,可以看出,同样是数词,“V 不了”结构和 它们搭配的情况并不相同,以“多少”居多。 经过对语料库语料的统计可见,“V 不了”结构 在使用上确实有自身的特点,进入“V 不了”结构的 动词有很多,但以单音节动词为主,“V 不了”结构 使用在句子中,修饰数量结构的情况较多,并且在和 四、结语 综上,通过对“V 不了”结构的分析以及基于语 料库对该结构进行的部分统计可知,现代汉语“V 不 了”结构表达的是无法实现或者不能达到动词所表示 的动作或者行为,有些情况下可以解释为“不 V”, 进入该结构的 V 主要是单音节动词,并且在和数词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我看得懂,但是听不懂
语法第二讲
教师姓名:徐思凡任教国家:中国
一、课型
初级汉语综合课
二、使用教材
《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第15课《京剧我看得懂,但是听不懂》
(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三、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掌握700-800词左右的汉语进修生。

共14人,年龄18-40岁,来自9个国家:越南、日本、韩国、蒙古、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尼亚、委内瑞拉等。

学生的母语背景比较复杂,如越南语、日语、韩语、蒙语、波斯语、俄语、英语等,中介语仅可使用少量简单英语。

四、教学时间
10分钟左右
五、本课解析
1.这一课包含一篇会话、一篇短文,主要学习可能补语的语法用法。

2.学习中,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文中词句的大意。

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重点词语、语言点的学习。

同时,就所学话题进行较流利的口头表达和较准确的书面表达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六、教学方法
本课总体上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听说领先,按照解释——操练——交际的顺序,循序渐进。

具体教学方法为:直观法,多媒体教学。

七、具体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1)动作能否发生或完成:动词+得/不+了(liăo)
①表示动作行为能否发生
②表示动作行为能否完成(“了”有“完”的意思)
(2)空间能否容纳:动词+得/不+下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应用动词+得/不+了、动词+得/不+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了”和“下”的情况
4、教学环节及进度
5、教具
(1) PPT 课件 (2) 课本 (3) 粉笔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1分钟)语法点讲解、操练、交际(8分钟)
布置作业(1分钟)
(2)引导语:他的腿怎么了?
(3)目的语:他的腿受伤了。

(4)引导语:他还能自己走路吗?
(5)目的语:他不能自己走路了。

(6)引导语:我们可以说:他腿摔伤了,自己______。

(走不了)(出示PPT)
4、讲练“动词+得/不+了”情况1 动作行为能否完成
(1)出示PPT:盒饭图片
(2)引导语:这些饭你吃得了吗?
(3)目的语:饭太多了,我一个人______。

(吃不了)
(4)练习:
如果支持一盒你吃得了吗?
坐飞机去首尔,______三个小时就到了。

(用不了)(5)出示PPT:坏水果图片
(4)引导语:这些水果怎么了?
(5)目的语:这些水果坏了。

5、练习
(1)这些东西你拿得了吗?
(2)你吃得了水煮鱼吗?
(3)看图说话:给动词参加
1、展示“动词+不+了”的否定用法
(1)引导语:这个袋子装得下手机吗?(出示PPT,拿手机展示)
(2)展示语法格式:S+V+得下+O+吗?(出示PPT)(3)目的语:手机很小,装得下。

(出示PPT)(4)展示语法格式:V+得+下(出示PPT)
3、讲练“动词+得/不+下”
(1)Q: 这个杯子装得下这只小狗吗?A:这个杯子装得下这只小狗。

(2)Q:鸟巢坐得下十万人吗?
A:鸟巢坐得下十万人。

(3)Q: 五棵松体育馆坐得下十万人吗?
A:五棵松体育馆坐不下十万人。

(4)这个房间住得下两个人吗?通过让同学回答问题,巩固肯定、否定、疑问三种用法。

4、看图说话:(1)给动词:摆(2)给动词:放
3、交际练习:和朋友约会1、要求:用上今天学的“动词+得/不+了”和“动词+得/不+下”
2、提示:
(1)约会前商量什么?(商量时间、……)(2)约会时去哪儿?电影院/剧场、逛街、吃饭……
本节课小结(1分钟)
1、动作能否发生或完成:动词+得/不+了(liă o)(1)能否发生
他腿摔伤了,自己走不了。

八、主要教学思路
(一)组织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环节只有1分钟,但是它的作用很重要,课程开始时愉快融洽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欢乐的学习状态,将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二)语法环节
新课的学习从语法开始,可以为课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扫清障碍。

语法的教学要以运用为目的,使学生掌握常见用法。

以常用句式为核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生活化的语境,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