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学复习资料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

2机械损伤

3分泌有害物质

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治疗

疾病诊断基本原则:

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诊断流程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为什么水产病害学要实施综合预防?

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

治疗难 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清淤、药物消毒

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

A水深的调节: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

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

b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

c科学用水和管水: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6操作要细心

7经常进行检查—寻唐

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治病原传播

9定期药物预防

10完善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建立预警预报。

11人工免疫

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

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

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a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适合。

b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c不滥用药物

d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1、培养和放养健壮苗种1)SPF亲本2)PVP-1洗卵3)使用清洁

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

5)饵料优

2、免疫接种

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

4、降低应激反应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温等

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的躲避

现象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3强化疾病检疫

4建立隔离制度

5实施消毒措施

四加强饲养管理

思考题:1、水产动物疾病学

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原则)

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第二章

一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染

(一)、病毒的传播途径

无包膜病毒:粪-口途径

有包膜病毒:主要通过飞沫、血液、唾液、粘液等

病毒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指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通常是通过口腔、

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机体。

垂直传播:指通过繁殖、直接有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细胞:

顿挫感染:亦称流产型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由于该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酶或能量等条件,致使病毒不能合成自身成分,

或虽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但不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溶细胞感染:指病毒感染容纳细胞后,细胞提供病毒生物和成的酶,能量等必要条件,支持病毒复制,从而以下列方式损伤细胞功能。

(1组织细胞大分子合成、2改变细胞膜成分、3形成包涵体、

4产生降解性酶或毒性蛋白)

非溶细胞感染:被感染的细胞多为半容纳细胞,该类细胞缺乏足够的物质支持病毒完成复制周期,只能选择性表达某些病毒基因,不

能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出现细胞转化或潜伏感染。有些病毒

虽能引起持续性、生产性感染,产生完整的子代病毒,但由于

通过出芽或胞吐方式释放病毒,不引起细胞的溶解,表现为慢

性病毒感染。

免疫病理作用:抗病毒免疫所致的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是主要的免疫病理反应。

(三)病毒的感染类型:

隐性病毒感染:表示感染组织未受损害,病毒在到达靶细胞之前,感染已被控制,或轻微组织损伤不影响正常功能。

显性感染:有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性病毒感染。

急性感染: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恢复后机体不再存在病毒。

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十年,临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携带

者。

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潜伏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用常规法不能分离出病毒,但在

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隐性发作。

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由于通过出芽或胞吐方式释放病毒,不引起细胞的溶解,潜伏期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且一旦症状出现,

病情逐渐家具直至死亡。

常见病原病毒种类:

一疱疹病毒科病毒颗粒称球形,有多层衣壳,成20面体对称,衣壳

外有囊莫,核酸为双面DNA。有鲤疱疹病毒二杆状病毒科病毒的核衣壳均成杆状,为螺旋对称,核酸为双链DNA。

细菌的致病机理与感染

病原菌:是侵入生物机体并引起疾病的细菌。

传染:又称感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细菌的致病机理:

致病性:病原菌具有克服机体防御、引起疾病的能力。

毒力:病原菌治病能力的强弱。细菌的毒力分为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在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