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概念和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外贸易的概念和政策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它泛指国际间的货物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经济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

贸易就是货物与劳务的交换,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 秦汉至清朝的管理机构名称和职能

为适应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陆路方面,唐朝设置了两个特别行政机构管理对外贸易,一是安西都护府,二是北庭都护府。

在海路方面,开元二年(714)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以管理对外贸易。

唐代“市舶使”的职能:

(1)对进口货物进行登记与分类

(2)征税

如《旧唐书》卷151“王谔传”载:“权其利,可得与两税相埒”。对外贸易的税收给唐政权带来丰厚的收入。

(3)禁止奢侈品自由交易

(4)设置栈房,保管外商货物

(5)管理外商在华贸易。

在宋朝,管理对外贸易的专职官员发展为专职机构——“市舶司”。“市舶司”不仅具有海关的某些性质,还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

第一,接待外商,并通过颁发“公凭”来监督和管理中外商人的贸易活动和船舶的进出港口。

第二,对进口货物征税,一般是根据进口货物的种类分别征实物税。第三,处置舶货:禁权(专营)和博买(政府采购)。

第四,保管、运送和出售进口商品。

公元1293年(元代)正式制定颁布了《市舶抽分则例》22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外贸法规。

1.查验进出口船舶和货物

2.征税

3.查缉走私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的对外贸易

当时的贸易方式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走私贸易和三角贸易。

明代“市舶司”的职能:

明代前期。管理朝贡贸易,查禁民间商人的海外贸易,征税及管理中外互市贸易。

明代后期。民间商人海外贸易由海防馆(后改为督饷馆)负责管理;外商来华由市舶司管理:查验与征税。中外商人的交易由牙行负责。即海外贸易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出现了分离。明末,牙行逐渐由专营进出口货物的广东三十六行代替,市舶司的海外贸易经营管理权丧失,唐以来近千年的市舶司制度终于完结。

清朝前中期的对外贸易

海关职能:

1.监管进出口商人、商船及货物

清朝对进出口船舶大小、随船携带物品、商人出港程序、进出口商品种类等均有明确规定,海关依例进行监管。

2.征收关税

各口岸关税制度不尽统一,关税有三种:船舶税、货税和附加税。

清朝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由明朝时的“牙行”演变为“行商”。由“行商”组成的机构称为“公行”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粤海关设立。它名义上专管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实际上税收营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揽的项目,其中包括代办报关纳税,商品同购销买卖等业务。

十三行制度又称行商制度。行商是清朝特许的经营海外贸易的垄断商人,其所开的商行称为“洋行”或“洋货行”,最多时达26家,最小时仅有数家,统称“十三行”。是清朝特许的半官方的对外贸易垄断组织。

行商职能:1、承保税饷;2、代购代销进出口商货;3、代办各种交涉事宜;4、监督管理外商。

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国家垄断对外贸易、服务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

表现在官方经营和官方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上。

自唐代至明朝前期,延续千余年的市舶制度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对外贸易的垄断和集中管理。在市舶制度下,国家直接垄断了进出口经营以及进口商品的买卖权。

(二)“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朝贡”贸易是两国国王之间以“贡礼”、“酬谢”的形式进行的商品交换。它是一种外贸与外交合一的官方贸易形式。

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世纪时,西域各国就开始和周王朝有了“朝贡”往来。

“朝贡”贸易虽属于一种维持和发展臣属关系的方式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很突出的地位。

随着官方海上贸易的衰落和私人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原来的“市舶司”管理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需要。

明末清初是海关管理的变化时期。

1685年清四海关的设立,标志着新的海关管理制度的萌芽产生。

第一,它取消了“朝贡”贸易制度下对朝贡国家入贡时间、贡使人数的限制。

第二,开始对进口商品一律课以水饷和陆饷(类似关税) 。

第三,凡是纳过税的商品均可自由交易。

第四,从抽分实物改为征收货币的饷银制,这无疑是关税制度的重大变化。

3、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建立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东盟10+1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成为该组织的第143名成员。中国加入WTO有两个背景,一个是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另一个是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文莱、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新加坡、老挝、泰国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1、双边贸易从以资源型产品为主的结构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结构转换

2、 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呈现互补性,产业内贸易占有重要地

3、 中国和东盟在第三国市场上出口结构相似,彼此竞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1、关税的减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采取逐年降税模式,将产品分为三类:早期收获产品、敏感产品和正常产品)

2、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标准和认证、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