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巴黎地铁手册》
地铁三部曲读后感
![地铁三部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b6467a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7.png)
地铁三部曲读后感先说说这三部曲给我的第一印象吧,那就是“黑”,不是颜色的黑,是一种氛围的黑。
书里的地铁世界,感觉就像被一块巨大的乌云给罩住了,到处都弥漫着压抑和危险的气息。
在这个地下世界里,各个车站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规则、自己的生物,还有自己的秘密。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小圈子,每个圈子都有独特的氛围和不成文的规矩,只不过书里的更加夸张和神秘。
书中的人物那可真是形形色色,就像在地铁里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乘客一样。
有勇敢的阿尔乔姆,他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虽然有时候这束光也有点微弱,但总是给人希望。
他在这个危险的地铁世界里摸爬滚打,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一样,有时候被打得鼻青脸肿,但还是咬着牙往前冲。
还有那些各种各样的怪物,有的长得奇形怪状,让我看文字描述的时候都忍不住打个寒颤。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麻烦事,有时候突然冒出来,把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故事的情节就像地铁的轨道一样,弯弯曲曲,充满了转折。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作者突然来个急转弯,把我带到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
这种感觉就像在地铁上,本来以为下一站是熟悉的地方,结果广播突然说这是一个临时停靠站,让人又惊又喜。
而且每一部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就像地铁的不同线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
读完这三部曲,我还对里面描写的那种在绝境中的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地铁这个狭小又危险的空间里,人性的善与恶被无限放大。
有些人在危机面前选择了互相帮助,共同对抗黑暗;而有些人则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像书里那样的末日地铁世界,但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不也同样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人性吗?。
铁轨上的德国读书笔记
![铁轨上的德国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eed60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2.png)
铁轨上的德国读书笔记一、德国铁路的历史与发展在铁路的发展历程中,德国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早在19世纪,德国的铁路事业就开始蓬勃发展。
1835年,德国第一条城际铁路在汉堡至不来梅之间开通,标志着德国铁路运输的开始。
德国铁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简称DB)是欧洲最大的铁路运营商,拥有庞大的铁路网络,覆盖了德国境内以及欧洲其他国家。
DB 不仅提供客运服务,还经营货运业务,为各种商品提供运输解决方案。
德国铁路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与其他国家的铁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德国铁路在技术上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在高速铁路方面,德国的ICE(Intercity Express)列车以其卓越的速度和舒适度闻名于世。
ICE列车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和车辆设计,能够在高速行驶时保持稳定的性能。
德国铁路还在轨道、信号和电气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提供了保障。
德国铁路对德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铁路运输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提高了出行效率,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铁路带来的便利。
铁路运输作为货物运输的重要手段,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德国铁路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如旅客运输、应急救援等,为社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德国铁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
铁路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化人士都曾以铁路为主题创作过大量优秀的作品,如歌曲、诗歌、画作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铁路的魅力,也反映了德国人民对铁路的热爱和情感。
1. 德国的铁路起源德国的铁路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04年,德国的卡尔冯德雷斯带来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蒸汽火车。
这标志着德国铁路的诞生。
在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德国的铁路建设开始加速。
1840年,德国第一条城际铁路——汉诺威至维尔茨堡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德国铁路事业的开端。
城市轨道交通读书笔记
![城市轨道交通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4f1ebdcfab069dc502201c0.png)
城市轨道交通读书笔记城市轨道交通读书笔记13231108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一般指在市域或都市圈范围内,以导轨为导向方式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课外: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区别:1在于城市间的联系紧密程度,都市圈一定是“一日生活圈”,而城市群却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区域一体化、有密切生产和经济联系的空间区域。
按照国际惯例,以人口指标作为基础,即周围市镇如果有15%的人口和中心城市连在一起,那么这一区域就属于该都市圈。
以此确定某个都市圈的范围,就意味着交通服务一定存在高频度、峰值等特性。
城市群的成员之间虽有相当多的联系,但于不是“一日生活圈”,所以联系频度要小得多。
2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功能强大,其他城市依附中心城市性质强,而城市群各个城市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功能和分工,保持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
3我国有三大都市圈、七大城市群。
但通常都市圈和城市群概念区分不大。
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专业土建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环境控制运输组织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关设施市郊铁路:是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线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通常其所属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铁路部门经营。
课外: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气象卫星一样,故名。
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巴黎地铁
![巴黎地铁](https://img.taocdn.com/s3/m/14192d0503d8ce2f00662392.png)
巴黎的票分两类,一类是地铁票Metro,在巴黎市中心2圈以内任何一个地铁站出入都可以。
而且换乘区间不需要再刷第二次票。
另一类是Metro转RER的票,RER车都是通往郊区的,也就是“大巴黎”地区,这个算法比较复杂了,因为RER有A、B、C、D、E 五线,好像是每一条线在哪一个地区与哪一个Metro站相连,票价就不一样。
不过,我已经知道我回住所的那一趟RER A线与2圈内地铁站相连的票价了,只要是在RER A经过的2圈内的任何一个地铁站上车,票价仍然按Metro票价算,即1.4欧(如果一次性买10张,则1.07欧/张),因为我住所附近的那个车站进出口都没有查票关口!总而言之,我是花市区内的地铁票价坐市区通往郊区的车,大概省了一半的钱吧。
这个重大的喜讯是我用了一个星期RER票价的钱换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老老实实地买RER的票,要2.14欧一张。
后来才明白,这个票是浪费了。
更有意思的是,刷过的票在一个小时之内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比如说,我从A站进入,刷了一张票,坐到B站下车并出站游玩;如果一个小时内返回B站坐车,进入B站的时候可以用刚才刷过的那张票,机器阀门也是让你通过的,再坐到A站或其他车站都可以。
巴黎地铁比较复杂,同一条铁轨上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车次经过,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一个铁轨就是同一趟车来来往往,车来了就冲上去,就像在北京地铁站一样。
上车之前,一定要看月台上的电子显示屏,即将到站的是哪一趟车,开往什么方向,沿途经过哪些地方。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电子屏上显示的。
因此,只要你掌握了巴黎地铁的窍门,坐车是非常方便的,而且也确实觉得巴黎地铁系统设计得非常先进合理。
毕竟,人家的地铁站有百年历史了,呵呵,这个从破旧的地铁站就可以看出来。
跟北京的大大的地铁入口相比,巴黎的地铁口小如鼠洞,但是进洞之后,豁然开朗,里面像迷宫一样拐来拐去,幸亏到处都有指示牌,否则就真的要转晕了。
14号地铁线的月台设计非常特别,它设有自动门,只有当列车到站的时候才打开,而且自动门与每一节车厢的门正好对接。
巜地铁简史》读后感
![巜地铁简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0a5f1d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c.png)
巜地铁简史》读后感第一篇重拾阅读习惯的第二本书,《地铁简史》本是抱着了解地铁起源与发展的初心买的,拿到手就被五颜六色的图片和排版震惊了。
通勤路上看真的是很引人注目…实际内容也没有很满足我对地铁的好奇,不过却是一本可以迅速了解大国地铁特色的开胃菜式书籍。
书里就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几大城市的地铁起源与发展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并配了大量图)包括哪年如何诞生、战争带来的损毁和其后续发展等,谈论较浅,更像是大事记。
最后是各国现存比较有名的地铁站图片。
第二篇地铁是如何诞生的?世界上**条地铁在哪座城市?*开始的地铁车厢是用什么材质建造的?地铁有哪些奇闻趣事和重大事故?地铁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世界十大城市地铁网是哪些城市?战争期间地铁发挥过怎样的作用?世界上*酷的地铁站有哪些?《地铁简史》向你呈现了巴黎、纽约、东京、伦敦、莫斯科和柏林等城市的地铁发展过程,展示了人类近代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艺术和技术实力。
它带着你重新探索这个遍布全球的地下世界,去发现巴黎地铁站的浪漫之美、纽约地铁雷鸣般的喧嚣,再一次惊叹于莫斯科地铁的艺术奇观、东京地铁难以置信的秩序管理,还有柏林地铁站墙上的弹痕。
、第三篇一部介绍世界地铁的百科全书,收录近百幅各个时期的地铁的珍贵照片,随书附赠“地铁极简史“导图,一分钟了解地铁发发展历程,人们的出行已离不开地铁,地铁连接着我们的生活,本书助您快速了解地铁发展历史,从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本书为您呈现了伦敦、巴黎、柏林、纽约、东京、莫斯科等大都市的地铁发展历程,一次真正的世界地铁之旅。
你所不知道的地铁:地铁是如何诞生的?地铁在战争期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你知道刚开始的地铁车厢是用木头做的吗,你还可以读到关于地铁的奇闻趣事:纽约地铁开通的**天,乘客便丢失了15颗钻石。
伦敦有45个弃用的地铁站加拉加斯地铁不允许携带任何零食进入站内,人类文化、艺术和实力的展示:地铁是钢铁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是人类实力的见证书中还介绍了44个世界上*酷的地铁站和实拍图,全书四色全彩印刷,装帧精美。
《地铁笔记》读后感
![《地铁笔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232b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7.png)
《地铁笔记》读后感《地铁笔记》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地铁这个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场景,揭示了现代城市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中,人们往往忙碌于工作、生活,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用地铁作为背景,展现了城市人的孤独、焦虑、迷茫和渴望,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地铁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人们往往面对着陌生的面孔,却很少交流。
作者通过描述地铁上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思维,展现了城市人的孤独和隔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却很少有人愿意去倾听和分享。
作者用地铁作为象征,呼吁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多一些关爱和理解,多一些交流和沟通,让城市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除了孤独和隔阂,作者还描绘了城市人的焦虑和迷茫。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
作者通过地铁上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对话,揭示了城市人的迷茫和困惑。
人们往往在追求成功和快乐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和真正的需求。
《地铁笔记》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此外,作者还通过地铁上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对话,展现了城市人的渴望和向往。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生活,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的向往和梦想。
作者呼吁人们要勇敢追求内心的梦想,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左右。
《地铁笔记》给了人们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总的来说,《地铁笔记》是一本充满深度和内涵的书籍,通过地铁这个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场景,揭示了现代城市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作者用地铁作为背景,展现了城市人的孤独、焦虑、迷茫和渴望,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需求,希望也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启发和感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92b65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0.png)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1一直都很喜欢巴黎,觉得它是世界瞩目的时尚之都,集浪漫、时尚、气质、素养于一身的城市,总向往着有一天能够去那里。
无意间发现《带一本书去巴黎》这本书,便爱不释手的阅读起来。
怀着虔诚的心情和远行的冲动读完这本书,完全没有之前想象中的游记的感觉,林达的这本书力图通过对巴黎历史遗迹的寻访,探寻自由、民主与人性是如何在和非理性与恐惧暴力的不断冲突中慢慢成为世界人民共守的现代理念的。
圣丹尼滴血的头颅、安布瓦斯的古堡前悬挂着的1200具新胡格诺教徒的尸体、卢瓦河的地牢和它的唯一幸存着维永、巴士底狱.……历史在林达的笔下呈现出来,沉重而又血腥。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让我对巴黎三百年前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显然作者对巴黎的掌故和历史了如指掌。
从西岱岛最古老的桥的名字为什么是“新桥”,到协和广场上为何竖立着埃及的方尖碑,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等这些旅游热地,作者用历史故事和法国的革命、制宪历程把他们串了起来,读起来当然比看旅行指南更有趣,同时也更让人能理解法国三色旗的三色所代表的:自由、平等、博爱。
现在比之前更向往巴黎了,更想去触摸那座历史浓厚充满艺术的圣地。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2我这人有个坏习惯,看书总是被动的,需要的时候才想去看。
记得2006年去了趟敦煌莫高窟,记忆中的那点知识早忘光了,全凭听导游解说去追忆。
回来后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关章节又翻来看,才弄清那点事。
去年赴英国前,女儿怕我到那儿看不到国内电视节目,语言又不通,让我带几本中文书籍来,打发业余时间。
因飞机携带行李重量有限,总想给女儿多带点东西,本想带的几本书,实在装不上放弃了。
让女儿应验的不是业余时间不好打发,而是对国外知识的盲区一片。
上学时掌握的那点世界地理、世界历史早已模糊了。
真后悔出国前应作些“功课”,看看书、查查资料,弥补一些英、法以及欧洲历史、地理知识的空白。
巴黎地铁见闻
![巴黎地铁见闻](https://img.taocdn.com/s3/m/126f03cd5fbfc77da269b189.png)
巴黎地 见闻 铁
文, 献 巍 盂
一
l
巴黎地铁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每个地铁站的人口 处都设置有售累处和自动售票机。初到巴黎 ,第一次坐 地铁是去声浮宫 ,就差点出了丑。下了地铁站我一个劲 地找人工售票处 ,四周打量也没有发现,罐后还是一个 拉小提琴的流浪艺人告诉我,地铁票是自动售辈的,要 想人工购买 , 得去地铁站附近的报刊亭和酒吧。 要完票 ,进站却没人检票,我想这法国人也太大意
了吧,这不等千没有约束 了嗡,买不买票都能乘坐。不
门。不过可耍当心地铁公司的稽查队和警察 .可这些人 是不经常到地铁站去的,除非发生什么冲突.或者公司
突击检查。 虽然听他这么说.但是我坐地铁这么久,还没有见
到过逃票的。我想巴黎毕竟是世界的艺术中心 .在这个
讲究高贵的国家 ,恐怕没人会为了节省一点钱跳过去或 者钻过去损环 自己的形象 。
固 【缸 ▲ = c
维普资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觉得这样 子既显得地铁公司对你信任 ,而且乘客也 自
由.效率还高。
但是也有弊端,是一个中国的留学生跟我说的。比 如那个一米的横栏可 以钻过去 ,或者跳过去。所以每次 出行几乎等于免赞。他说 ,这也是在法国生活省钱的窍
口的时候 ,他让我走在前面,他在后面用票打开横栏.
“ 帮助”我快速出了栏杆 .他也紧跟着走了出来。和我
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 读后感
![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7709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d.png)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某一个午后,我在一个熙熙攘攘的地铁车站等待我的朋友。
人群来来往往,我静静地站在角落,拿出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庞德的《地铁》。
庞德这个名字,我早有所闻。
他是法国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探讨人性、城市和科技的关系为核心。
《地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一个地铁车站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困境和迷茫。
他的文字平实而深沉,仿佛是涓涓细流,从那个地铁车站的深处渗出,穿过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以一个普通的地铁乘客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这个车站是一个繁忙的节点,每天都有千万人潮涌动。
庞德通过描写人们的行为和对话,勾勒出了一幅城市的社会画卷。
在这个忙碌而冷漠的环境中,人们彼此匆匆而过,结识的机会微乎其微。
然而,庞德并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的描写,他更想要对人的内心进行探索。
通过描写车站墙壁上的宣传广告和人们的思绪交织,他透露出了城市的病态和人们的困惑。
在这个车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孤独。
那些白天和晚上在车站度过的人,他们或许寻找着某种慰藉,或许只是出于无奈需要等待。
他们一直在这个车站里,穿越着时间的长河,却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无力感。
同时,庞德也从科技的角度入手,对城市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揭示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科技的高速发展似乎给人类带来了更为便利的生活方式,但也在不自觉间逼迫人们脱离真实,变得冷漠而自私。
在这个地铁车站里,是一个人们长期停留的地方,他们在熙攘的人群中相互接触,又在恍惚的等待中相互疏离。
这种矛盾和张力,让人无法忽视城市生活中的不可逾越的缺憾。
庞德的《地铁》深刻描绘了一个城市人的心灵独白,他通过这个地铁车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沉思和反思的境地。
站在那个地铁车站里,我仿佛置身于庞德的故事之中。
我感受到了庞德对城市生活的深入思考,也感受到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整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人和事,引发了我对城市生活的思考。
《大巴黎轨道交通》课件
![《大巴黎轨道交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92e5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e.png)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大巴黎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和未来发展,让你快速
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知识。
大巴黎轨道交通简介
1
世界级交通枢纽
大巴黎轨道交通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先进的城市交通体系之一,覆盖巴黎市中心和周边
地区。
2
承载巨大人流
大巴黎轨道交通运输网络是法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每日客流量超过500万人次。
多项国际认证标准,充分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可持续发展
服务至上
大巴黎轨道交通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电动交
大巴黎轨道交通为每位乘客提供全面服务,包括无
通工具,大力减少了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障碍设施、多语言导览、免费Wi-Fi等。
大巴黎轨道交通的优势与挑战
虽然大巴黎轨道交通在运输和服务方面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如
和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断做出创新和突破。
停电、罢工和设施老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巴黎轨道交通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并
加强维护保养。
大巴黎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
1
拓展路网
尽管大巴黎轨道交通的路网已经十分庞大,但仍有很多地区没有良好的交通设施,
未来需要持续拓展路网。
2
数字化运营
大巴黎轨道交通未来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运营,引入智能系统和技术,提高运输效
是巴黎城市交通的支柱。
方式。
快速铁路线路
有轨电车线路
法兰西快线连接了巴黎市中心和巴黎周边的主要机场,
巴黎有轨电车线路主要覆盖了郊区,是一种城市绿色
大巴黎轨道交通的特点
智慧引领
安全可靠️
大巴黎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了全面数字化,利用智能
大巴黎轨道交通拥有先进的安防和监测系统,获得
巴黎地铁记事
![巴黎地铁记事](https://img.taocdn.com/s3/m/e190462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a.png)
巴黎地铁记事
魏无心
【期刊名称】《潇洒》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正>地铁是巴黎的地下世界,硬币的另一面。
与世人皆知的凯旋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相比,它深深植根在巴黎的最深处,是同样光怪陆离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天性自由、浪漫冲动的法国来说,罢工就像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隔三
岔五就要来上这么一遭,跳出来提醒世人某个组织罢工的社会团队的存在。
当然,最
有存在感的自然是地铁
【总页数】1页(P202-202)
【作者】魏无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探秘潜伏城市地下的“钻地龙”——地铁盾构机施工记事 [J], 伍振;褚英
2.巴黎独特的地铁经济和地铁文化 [J],
3.地铁报道可讲点别国的故事——法国巴黎地铁面面观 [J], 邹武元
4.巴黎地铁:以人为本的地铁 [J], 朱晓东
5.进入全球顶级高端市场!中铁装备两台盾构远赴巴黎修地铁 [J], 董超雯; 邓亚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2a28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5.png)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带一本书去巴黎》是一本关于巴黎文化和历史的书籍,作者林达通过在巴黎的生活和旅行,向读者展现了巴黎独特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对巴黎的深入了解和独特的视角所吸引,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巴黎的知识和文化。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在于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了解。
林达通过对巴黎的历史、文化、艺术、政治等多个方面的了解,将巴黎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也通过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巴黎人的生活和文化。
这种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视角,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其次,我认为这本书传递的信息和思想非常有价值。
巴黎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历史的城市,它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还有着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活。
作者通过讲述巴黎的历史和文化,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背景和历史。
同时,作者也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和思想,不仅适用于巴黎,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的思想和价值观非常适用于当今社会。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上的需求。
而这本书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城市的人和生活。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还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总体来说,《带一本书去巴黎》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深度的书籍。
它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巴黎的文化和历史,也让我认识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方太门店运营手册读后感
![方太门店运营手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30667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2.png)
方太门店运营手册读后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一字后,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建设的文献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运营、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轨道交通线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工程检查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维护进行了比较。
详细说明。
本书内容新颖系统,图文并茂,系统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为读者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提供了参考。
杨荣山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可供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参考。
阅读日航哲学手册后如何写作
一个公司,尤其是像我们京瓷这样的大公司,就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和一个扩大的家庭。
那么这个小社会、大家庭如何才能正常运转,不断发展进步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统一的观念,统一大家的思想,统一大家的价值观,统一大家的人生观。
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企业文案
看完篮球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看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 》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参考和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的相关资料,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城市轨道交通构成对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线路、城市轨道交通设
备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公用工程检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维修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和文本,系统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参考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杨荣山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可供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参考。
法语短文阅读 巴黎的地铁
![法语短文阅读 巴黎的地铁](https://img.taocdn.com/s3/m/a31c0a1cc281e53a5802ff4a.png)
法语短文阅读:巴黎的地铁Voici de jolies stations de métro à Paris. Dans les grandes stations de métro, il y a des distributeurs automatiques.Voici une carte orange pour le metro, le train ou le bus à Paris. On vend des cartes oranges pour un mois ou pour un an. Si on circule souvent dans la region parisienne, c’est une bonne idée d’acheter une carte orange. Avec une carte orange, il n’est pas nécessaire d’attendre au guichet pour acheter des tickets. Et une carte orange coûte moins cher que les tickets individuels. Un ticket coûte 1,3 euros. Le carnet de 10 tickets coûte 9,3 euros. Le prix d’une carte orange mensuelle de 2 zones est de 46 euros environ. Ce n’est pas cher du tout. Elle est vraiment pratique.Dans le metro, tout le monde est serré, surtout aux heures de pointe, quand tout le monde est pressé de partir ou d’arriver. Comme des sardines en boîte, les Parisiens s’entassent dans les wagons de deuxième classe*.Pour descendre du metro, il faut jouer des coudes:”Pardon, vous descendez?” Cela veut dire:”Moi, je descends, laissez-moi passer!” Je pousse, tu pousse, on pusse. Jamais personne ne vous empêche de sortir du metro, mais il faut dire:”Pardon, vous descendez?” Ouf! Je suis enfin sur le quai. Le metro aux heures de pointe, ce n’est pas recommandé.dans le métro深刻地表现了我上班高峰坐车时候的感受*法国地铁有价格更贵的头等车厢,不过17点以后例外参考译文这些就是引人注目的巴黎地铁站。
读书笔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读书笔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d381adcfc789eb162dc85f.png)
第二节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组织架构
一 线路运营阶段的组织架构
直线型组织架构的特点 直线型组织架构的类型
二 网络化运营阶段的组织架构
区域型组织架构的特点 区域化组织架构的类型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组织与服务管理
第一节 运营生产计划管理 一 概述
二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
编制运输计划的原则 制度运输状况的预测 编制运输计划的内容 编制运输计划的配套研究
全局性原则 长远性原则 竞争性原则
纲领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二 战略设计的流程
企业经营宗旨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条件分析
识别战略方案
战略方案的评价及选择
业务执行
职能支撑
战略实施与资 源分配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组织架构设置
第一节 架构设置目标与原则 一 架构设置目标
二 架构设置原则
Q1 与运营战略发展相关的原则 Q2 与管理有效性相关的原则
二 维修管理原则
确保安全与兼顾效益的原 共则享资源与专业做强的原则
专业化与区域化结合的原则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修管理组织模式
一 线路维修管理模式 二 专业维修管理模式 三 区域维修管理模式 四 国内主要城轨运营维修管理组织模式
北京地铁
专业化维修管 理组织模式
上海地铁
通用设备区域化 维修管理模式, 行车系统设备专 业化维修管理模 式
应急抢险能力
质量验收能力
工务机械维修能力 综合大修能力
技术研发能力 服务前台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
检测预养评估能力
四 集中式基地综合维修的风险分析
第六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理念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通用14篇)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221f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f.png)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通用1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篇1看一个人的小说,要从了解这个人开始。
欧亨利一生命运坎坷,常与落魄的小人物们在一起,逃亡7年后在狱中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最终成为了和莫泊桑、契诃夫齐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这也大概铸就了他淳朴幽默的小说风格,也让他拥有了宽广的胸怀。
毫无疑问,《麦琪的礼物》和《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经典的代表作品。
《麦琪的礼物》描写了一对夫妇各自卖掉了自己的宝物给对方的宝物添彩,让人回味深长,它不仅告诉我们真爱无价,更凸显了命运的现实在高贵的真爱面前的冷酷。
《警察与赞美诗》戏剧性的结尾让人啼笑皆非却又沉思良久。
他告诉我们人终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正可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告诉我们当人想做一件事时,可能必须要无可奈何的放弃了。
这就是人类的“悲剧”;然而真正积极乐观不会等到这悲剧的发生。
的确,欧亨利十分擅长结尾。
他经常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伏笔,作铺垫,最后在结尾处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我想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结在结尾,让读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无奇的而又是诙谐风趣的娓娓动听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直到最后,忽如电光一闪,才照亮了先前隐藏着的一切,给读者一个大大的惊喜。
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另一大特色,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
巴黎地铁开通至今一百二十多年了,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巴黎地铁开通至今一百二十多年了,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40676c0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c.png)
巴黎地铁开通至今一百二十多年了,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Métro de Paris巴黎地铁在巴黎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地铁堪称“脊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00年第一条地铁线路通车至今,巴黎地铁已经发展到共16条线路,总长度225.1公里,合计304个车站,居世界第二十位,每年运送乘客超15亿!而且就在今年的1月13日,巴黎地铁4号线又开通了两个新地铁站,12号线也将延长至Seine-Saint-Denis。
这位至今还在“成长”的“百岁老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先重温一下它悠久的历史吧!1895毕业于巴黎理工学院的法国工程师Fulgence Bienvenüe于1895年设计了第一个地铁项目。
在他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巴黎地铁之父,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地铁站:Montparnasse-Bienvenüe。
18981898年10月4日,巴黎地铁1号线正式开始施工。
19001900年7月10日,Maillot和Vincennes之间的1号线通车,7月19日第一批乘客坐上了地铁。
1910地铁4号线于1908年通车,其中横跨塞纳河的中心部分于1910年1月9日通车,但1月21日塞纳河百年一遇的洪水又使该段线路被迫暂时关闭。
19341934年2月3日,巴黎地铁首次从巴黎市区延申至郊区:Boulogne-Billancourt。
19481948年3月21日RATP巴黎大众运输公司正式创立,该工商业公共机构主要负责地铁的运营。
19561956年首次引入气动列车。
19911991年,作为巴黎特色的地铁一等座被正式取消。
19981998年14号地铁线路开通,这是巴黎地铁的首条完全自动化的地铁线路,也是最快的线路,平均时速为40公里/小时。
20122012年,巴黎地铁最古老的线路1号线也实现了全自动化。
自1900年通车至今,巴黎地铁每天都运输着数百万名乘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着"métro-boulot-dodo"节奏的打工人,如果说打工人们已经对于巴黎地铁的运行了如指掌,那么它背后的一些小秘密我赌你一定不知道!Quelques choses que vous ignorez!1巴黎地铁中的夏特莱地铁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站,拥有5条地铁线路和3条RER线路,也是巴黎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
对庞德巴黎地铁站的反思人类生命之美及其短暂
![对庞德巴黎地铁站的反思人类生命之美及其短暂](https://img.taocdn.com/s3/m/532c533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8.png)
对庞德巴黎地铁站的反思人类生命之美及其短暂针对庞德巴黎地铁站的事件,让我感受到每个生命降临世间,无论永恒还是短暂,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美丽,都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仰视。
流星的美是短暂的,只在那稍纵即逝的一瞬间,但是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它,这种美何尝不是一种奇迹呢?虽然只有一瞬间,但是这一瞬间的光辉早已印刻在人们心中。
火柴的生命是短暂的,那跳动的火焰顷刻间便只剩下灰烬,但是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凝望它,这短暂的火焰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光芒呢?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就是在这片温暖的光芒中升向了幸福的天堂么?花朵的芬芳是短暂的,那缕缕芳香不久就会消散,但是,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和它交流,这短暂的芳香何尝不是一种美的延伸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片片凋零的花瓣如同一个个美丽的天使,把硕大的果实捧在了枝头。
落花是飘在风中的一首诗,无声,却让人心动。
生命并不完美,然而完美的生命未必就没有遗憾。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缺口的小圆历尽了千难万险去找寻那个缺失的部分,一路上它欣赏了无尽的风光,最终找到了缺口,这下他完美了。
然而在回家的路上,它由于滚得太快,失去了观赏美景的机会,它又后悔了,原来完美也有遗憾。
故事很简单,却意味深长,原来缺陷美也是一种可贵的美丽,生命也一样,不必太完美,任何一种不完美的生命也都不平凡,都很精彩。
一颗流星划过,我们错过了许愿;一朵浪花打在沙滩上,我们错过了聆听;一段人生只走一回,我们又错过了什么呢?我们错过了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流星、无数的。
浪花,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哀悼那些错过的,而要珍惜所拥有的,争取将要收获到的。
用欣赏的目光去仰视并不完美的人生,你的人生因此而没有遗憾!。
只有淡忘才敢纪念的文字《地铁》读后感(by高峰)
![只有淡忘才敢纪念的文字《地铁》读后感(by高峰)](https://img.taocdn.com/s3/m/1b5fcfda25c52cc58bd6bed3.png)
只有淡忘才敢纪念的文字《地铁》读后感(by高峰) 其实送书给他本来是作为他4月过生日的礼物,谁知他告知我,他4月就走入婚姻的殿堂了,而我因为身在外地无法回去喝喜酒,也没啥礼可以随,这几本书就权当兄弟的一点小意思了。
请记住:现实虽然沉重,但我们依然有幻想的权利。
我们因科幻而结识,在我心里,你还是当初那个科幻迷!请不要放弃!特别说明:第一段中的“大薛”就是在下,在下本家姓薛。
以上。
年初,这本书,毫无预料地到了我手中。
那是我托好友大薛帮我带一本《三体3》。
没想到这位藏书达人,随《三体3》一同交给我3本书,其他两本算是额外赠送,其中就有这本我以前听都没听过的书——《地铁》。
《地铁》包括四个故事,故事间似乎独立,也有可能相连。
我在看的过程中就很快就陷入迷茫,并渐渐失去对故事架构合理性分析的耐心。
这本小说的故事性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不断出现的荒诞陆离的景象,打破了我对常识的认定。
作为读者的我,就像是书中地铁乘客,不知道自己会被作者驾驶的地铁带到何处。
这次阅读也就变成了无目标的旅程,只能在过程中不断的接受文字背后象征的意向。
意向也极其隐晦,显得支离破碎、忽远忽近,但是却确如有魔力样紧紧抓住我的心。
第一个故事,似乎是个卡夫卡的变形记,扭曲的人性;第二个故事,似乎是反达尔文的进化论,展现着种种病态的社会形态;第三个故事,则 ___展现病态族群的光明探索,我终于在书中读到了一些希望的色彩,但结尾的一群恶心的老鼠,则完全打破了我刚要找到的自信;最后一个故事,讲述失败的人类回到地球探索终极答案,但作者没有说明找到了没,即使说了,惊恐的我也没有体会到。
最后合上书页,耳边似乎响起地铁到站的声音,而我就不愿相信已经到了目的地,因为我知道地铁是没有终点的。
那段时间,恰逢我做了很多旅行,在封闭的车厢里,周围坐着陌生的旅人。
这些旅人,或渴望与人交流,排解寂寞;或目光凝滞,缩在自己占据的空间,感受封闭。
而我坐在其中,手捧这一本黑色文字的书籍,如病人一般开始思索世界这个概念,着实害怕了。
Paris《地下巴黎》——于地铁中窥见巴黎历史
![Paris《地下巴黎》——于地铁中窥见巴黎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e43197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9.png)
Paris《地下巴黎》——于地铁中窥见巴黎历史地铁线也可以穿起一座城市的历史?你没有看错,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本以地铁线路为脉络的“非典型”历史书——《地下巴黎》( Métronome )。
让我们一起跟随地铁的节拍,探访历史的迷思。
À travers ce livre, l'auteur entraîne le lecteur dans l'histoirede France et surtout l'histoire de Paris, ville dont il propose la découverte, introduite au rythme des stations du métro de Paris.通过这本书,作者随着巴黎地铁站点的步伐,带领读者走进法国的历史,尤其是巴黎,这座他建议深入探索的城市。
Il est divisé en vingt et un chapitres, un par siècle, du p remier siècle après Jésus-Christ jusqu'aux années 2000. Les lecteurs chinois ont la chance et le plaisir de lire ce beau livre en version chinoise sortie récemment chez la maison d'éditions Yiwen de Shanghai.全书分为21章,每一章都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世纪的故事,从公元一世纪到二十一世纪。
中国读者有幸可以读到上海译文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该书的中译本。
内容精选 1H, K, HHH, HDB... Comment lire le Louvre ?怎样读懂卢浮宫内的标识?Chacun des souverains qui contribua à l’embellissement du palais signa son intervention. Les H que l’on peut voir sur la façade sont le chiffre d’HenriII. Sur la façade sud, on découvre les trois H d’Henri III et le HDB d’Henri de Bourbon, c’est-à-dire Henri IV. Quant au K, il désigne le roi Charles IX.每一位参与了卢浮宫日臻完美的君王都在馆内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地铁手册》读书笔记一、《巴黎地铁手册》概述中铁二院在承担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前期研究过程中,中铁二院与东莞市轨道办共同组成代表团,前往欧洲考察多个城市的地铁。
在考察过程中,索菲图(SYSTRA)公司向代表团推荐了两本关于巴黎轨道交通系统的手册——《巴黎地铁手册》和《巴黎区域捷运系统手册》,代表团在研读这两本手册以后,发现书中内容远比考察交流时所获悉的信息要全面和详尽,因此决定将这两本书翻译成中文出版。
其中,《巴黎地铁手册》是英国人布赖恩·哈代收集大量资料,在巴黎公交公司的帮助下编篡的,它介绍了有关巴黎地铁的由来、发展等概况,甚至还包括了地铁的不同时段的发车班次和发车间隔。
不过由于这本书的第一版已经出版比较久了,中铁二院翻译的中文版《巴黎地铁手册》的相关资料的最后更新时间为1999年1月。
对于其后至2008年的有关资料,布赖恩在英文新版中进行了部分更新。
我看的这本《巴黎地铁手册》是中铁二院翻译的中文版,本书对整个巴黎地铁的来历、各线路的运营状况、车辆、规划都进行了概况和描述。
因为是中文版,所以有些资料可能不是最新的。
对于有些不确定是否已经改变的数据,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本书所概况的内容真的很详细,除了关于巴黎地铁全自动化运营(本书只谈了14号线的全自动化运营)那一块的内容有些变化,其他的内容我还没有发现有变化的。
二、读书笔记第一章:巴黎地铁的由来(1)第一章内容概述巴黎的第一条地铁(1号线)修建的很早,地铁1号线1989年11月动工,1900年7月就正式投入运营了(相比之下,中国的第一条地铁1969年建成,1981年才正式开放,开放运营的时间比巴黎整整晚了81年。
)虽然巴黎的地铁修建的很早,但是修建地铁的过程却几经波折。
1965年,巴黎修建城市地铁的首次正式提议出现在政府与西部铁路公司签订的“关于铁路内环线的协定”之中。
该协定一项条款提出“如果可能的话,将来修建一条城市铁路”。
但是在这之后,由于普法战争(1870-1871)和巴黎公社(1871)的动荡等因素,该权益并没得到行使。
从1872年开始,巴黎市政府与法国政府就是否修建地铁开始了长达15年的争论,如果不是因为1900年巴黎要举办万国博览会,官方各个派系、部门的思想得到了统一,这场争论可能还会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
1895年,法国政府做出让步,认可市政府修建这条地铁线路的权力,以便为万国博览会展览馆提供交通服务。
1897年,市政府采纳市政委员会制定的计划,准备修建总长度为65km,由六条线路组成的电力牵引地铁网络,也就是1号线。
在1号线开通后,由于地铁车站内凉爽宜人,地面热浪逼人,巴黎市民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型的交通方式,乘客人数也迅速攀升,受此鼓舞,巴黎市政府加紧了新线路的建设。
(2)第一章读后感在看完“巴黎地铁的由来”这一章后,我发现西方跟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区别对计划执行的效率有极大的影响,但这是好是坏却很难说。
这从巴黎地铁建设计划几经波折就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巴黎市政府提出计划,然后法国政府对某些方面不同意,然后否决;然后巴黎市再提出计划,政府再否决。
一直到最后政府同意修建计划,但是仍然要对一些细节做更改。
这一方面说明西方人的对于计划执行细节的一丝不苟。
另一方面修建地铁的计划从提出到最终通过拖了15年,表面上看上去是大家都对这个计划很讲究,需要仔细讨论,因此才拖了这么久。
实际上,在我查阅了法国政府与巴黎市政府的关系以后发现,巴黎市政府在很多时候与执政的法国中央政府并不属于同一阵营,因此政策上经常会不同步,因此我猜测地铁修建计划之所以拖了这么久,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双方阵营一直在互相较量,导致地铁修建计划一拖再拖。
双方争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围绕巴黎地铁进行辩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该系统由谁来控制。
是巴黎市政当局还是法国政府。
法国政府要求该系统应为总的利益服务:即该系统应从巴黎市中心区周围的某个火车站通到另一个火车站,其目的是想延伸铁路线。
那时,这些铁路线是私营的,只要法国政府拥有控制权,他们对任何城市公交系统也将拥有很大的发言权。
可是巴黎市政府关心的是满足本市居民的需要,独立而不受商业界的影响。
为此目标,巴黎市主张在街道下面建造独立的狭轨地铁,这将比延伸“宽”轨铁路节省得多。
对比来看,当时中国修建地铁是出于备战因素的考虑,从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
”到1965年,北京地铁建设开工,期间也经历了差不多15年时间。
这段时间中国还经历了3年困难时期,因此耽误了些时间。
纵观中国第一条地铁的规划建设历程,中国主要将时间花在了建设方案的选取上,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建造地铁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当时有前苏联专家对中国的地铁建设进行指导,因此中国第一条地铁修建的历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可以看出,由于中国是一党执政,多党辅助,实际上其他的党派没有什么发言权。
这也导致与巴黎相比,北京地铁的规划方案通过的效率相对比较高。
因为中国第一条地铁修建的历程就是中共中央领导下达指示,然后下面的人去执行去规划,基本上不存在争论是否修建的问题。
第二章:巴黎地铁网络的发展14号线“流星线”(1)第一章内容概述本章介绍了巴黎地铁1号线至14号线以及废弃路段的基本情况。
大概情况就是,从1900年至今,巴黎的14条地铁线路和他们的延伸线被先后修建并开通。
且随着各条地铁线路延伸线的修建,某些线路修建好的路段和车站因此被改造甚至被废弃。
(2)第二章读后感在看完第二章以后,我发现对于修建14条地铁线路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有很好的规划,利用需求预测等方法对地铁线路的规划进行指导。
根据第二章所描述的内容,巴黎的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每条线路的修建都有其意义。
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修建,各条线路之间会互相产生影响,对于客流的预测分分析也会越来越复杂。
但是这本书没有谈及这方面的问题,而是对于所有地铁线路的开通、扩建(延长线)、改造的历史进行了叙述。
所以关于客流预测方面的问题,需要我去查其他的资料进行了解了。
根据这本书所描述的各条地铁线路的修建历史,我观察到巴黎地铁线路的规划并不能得到完全实施。
比如1909-1910年间,3号线冈贝塔-里拉门的延长线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推迟竣工。
在规划该延长线的时候,还规划将7号线延伸一部分。
但是由于普遍认为3号线足以承担该地区的运输服务,最初规划将7号线延长的想法就被放弃了。
7号线这一段被规划延长的线路全长767m,该段废弃线路被用来试验车辆(极少被使用),偶尔会被用来拍电影。
反观中国北京地铁,我在查阅了些资料后发现也有几个没有开通的地铁站,福寿岭往西的站是因为军事原因没有开通,即使将来要在附近设站也不会开放这几个站(福寿岭站、高井站、黑石头站),目前已经被废弃,但是有人看管(军方)。
还有一些没开通的是当时规划的新的地铁线的预留站台,比如积水潭和雍和宫的备用站,现在雍和宫的预留站台已经是5号线使用了。
因此可以说,北京地铁的规划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这点做的比巴黎要强。
第三章:14号线“流星线”(1)第三章内容概述14号线流星线是一条非常特殊的线路,因为该线路是无人驾驶的地铁线路。
在该线路运营前,曾利用一小段废弃的线路用作专用试车线,对列车和其他设备进行试验。
14号线一期工程全长7.1km,最终造价61亿法郎。
14号线在几个重要方面有别于其他线路。
首先它全线实现全自动运营,列车不设驾驶室。
相比现有其他线路运行速度为25km/h,14号线的运行速度为40km/h,最高可达80km/h。
当14号线满负荷运行时,8节车编组的列车每小时运送40000名乘客,增幅为普通线路的33%。
同时14号线在地铁隧道铺设有一条人行道,以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2)第三章读后感在读本书以前,我听说过汽车的无人驾驶,地铁的无人驾驶还没有听说过,但是巴黎的14号流星线居然早在1998年就已经运营通车,可见我对于地铁的了解还是太少太少了。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无人驾驶地铁的信息,百度百科对无人驾驶地铁给出的定义是:在完全没有司机和乘务人员参与,车辆在控制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全自动运营,自动实现列车休眠、唤醒、准备、自检、自动运行、停车、开关车门,以及在故障情况下实现自动恢复等功能,甚至洗车也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
2012年,中国的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在北京机场线开通运营。
除此之外,2013年,中国自主研制(中国北车)的第一列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运营的地铁列车在香港开通运营。
地铁全自动运营的好处有很多,但我想到的更多的是它的建设难点,比如如何每次都使列车停站时精确地对准站台门(或者万一没有对准应当如何解决),巴黎初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如果列车停站时没有对准站台门,乘客可操作手动推杆打开站台门走出车厢。
并且所有的车站都设有无障碍通道,便于行动不便的乘客同行。
实际上,我所考虑的难点,现在技术上都已经得到解决,从某些方面来说,自动无人驾驶比有人驾驶可能更可靠,比如在对停站时间、发车间隔、运行速度的控制上,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比手工以及半自动操控要更精确、更有效率。
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在1998年建成14号线后,巴黎准备用20年的实现整个巴黎地铁的全面自动化。
这说明无人驾驶地铁的好处非常多,虽然前期投资会很大,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无人驾驶可以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但是却减少了就业岗位,如果所有的地铁都要实现全面自动化,那么这些地铁原有的运营人员必然有一部分会失业,这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可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全面自动化进程的推进。
《巴黎地铁手册》对于流星线的描述仅限于其车站建筑设计、车站基础设施、线路规划历史等内容,对于其日常运营模式则基本上没有涉及。
因此,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由北京地铁的工程师张爽写的文章——《北京地铁机场线无人驾驶系统运营管理模式初探》,该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北京地铁机场线无人驾驶系统在正常和故障下的两种管理模式。
实际上,虽然机场线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但是为了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每辆列车上仍会配备一名乘务员以应对紧急故障。
但是,无人驾驶列车与一般的地铁列车相比,仍极大的提高了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节省了机车运行能耗,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
第四章:车站(1)第四章内容概述第四章从车站设置的各个方面,对巴黎一些有特色的车站的装饰、设备、基础设施进行了介绍。
除此之外,第四章还对巴黎地铁车站的一些特征进行了介绍,比如车站入口、电梯、自动扶梯、传动人行道(2)第四章读后感由于文化差异,从手册上的描述和给出的地铁站照片可以看出,巴黎地铁站的内部设计与国内的地铁站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在瓷砖的选取、墙壁装饰图案上都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