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黏膜病学

第一章概论

一、口腔黏膜的分类

⑴咀嚼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⑵被覆黏膜: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前庭穹隆。

⑶特殊黏膜;舌前部的乳头区,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

(1)性别特点:发病、预后上具有性别差异;

(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段;

(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

(4)损害特点:A.更迭与重叠性,B.部位的差异性,C.损害的共存性;

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5)诊断方法上的特点: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

(6)治疗上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上的特点:多数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损害如癌前病变则需注意

·口腔中有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癌极易恶变。

三、※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与斑块(plaque):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常见疾病为扁平苔藓。

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

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

来,常见病为白班和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有此损害。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

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疱性损害可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皮

肤病等。

4.大疱(bulla):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5.脓疱(pustule):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少见。

6.溃疡

..(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

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7.糜烂

..(erosion):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常见于上皮内疱破溃后。可有痛感。

8.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

从粉红至深紫色,如纤维瘤或痣。

10.肿瘤(cancer):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

11.萎缩(atrophy):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的病变,表面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呈凹

陷,其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取代。如舌乳头的萎缩。

12.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常见于核黄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皲裂。

13.假膜

..(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

溃疡表面常有假膜形成。

14.痂(crust):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如有出血则成深褐色,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15.鳞屑(scale):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不全角化而来。

16.坏死和坏疽:坏死(necrosis),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坏疽(gangrene),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一、单纯疱疹

·临床表现:(以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为最常见的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临床分期:

⑴前驱期:潜伏期为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等急性症状,颌下

和颈上淋巴结肿大。患儿流涎,拒食。1~2天后,口腔黏膜广泛充血。

⑵水疱期: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皆可发生水疱,不久破溃,形成溃疡。

⑶糜烂期:破溃形成大面积糜烂,造成感染,形成假膜。

⑷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有两个特征:

⑴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疱较少见。

⑵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来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发作过的位置。

·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疱疹性口疮)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样口疮

好发年龄婴幼儿成人

发作情况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轻

病损特点1.成簇水疱,破后成大片溃疡

2.损害遍及口腔黏膜

3.可伴皮肤损害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2.损害仅限于口腔的无角化黏膜3.无皮肤损害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沿三叉神经的分支排列成带状,但不超过中线。疼痛剧烈,不复发。(病毒、分布、疼痛、年龄、复发)

3.手足口病:口腔、手掌、足底出现散在的水疱、丘疹、斑疹。

4.疱疹性咽峡炎:病损只限于口腔后面,病程大约7天。

5.多行性红斑:口腔黏膜发生广泛糜烂,有皮肤损害,形成靶行红斑或虹膜状红斑。

二、带状疱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