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望春花和高良姜挥发油驱蚊活性的评价

合集下载

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商学兵;李超;刘军军【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2(033)014【摘要】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质量衡算微分模型,运用Fick第一定律,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

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02流量22L/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8MPa、萃取时间3.0h,此时得率为2.92%;E=3.11×(1-e-0.8859t)为超临界C0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萃取的过程。

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可行。

【总页数】4页(P60-63)【作者】商学兵;李超;刘军军【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96【相关文献】1.陆英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J], 姜红宇;刘郁峰;谢国飞;刘燚琳;罗小芳;王宗成2.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的工艺优化 [J], 张成成;杨凌宇;格日勒;吴样明;尧思华;吕毅斌3.回药方剂回回脑梗通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J], 管恩爽;张万年;张霞;李佼宁;陈丽;张立明4.花椒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J], 刘琳琪;赵晨曦;李佩娟;向思孟;罗金花5.白苏叶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齐富友;蹇顺华;刘吟;段丽萍;吴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驱蚊植物资源及其挥发物研究进展

驱蚊植物资源及其挥发物研究进展

蚊虫携带了大量的致病病毒,通过叮咬的方式传播给人类,导致疟疾、黄热病、西尼罗病毒病、乙型脑炎、登革热和西方马脑炎等疾病,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安全[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虫媒疾病发病几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蚊虫作为媒介生物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在虫媒传染病中的占比较大,目前已经报道的蚊媒病毒病种类达40多种,蚊媒传染疾病的流行频度不断增强[2]。

病媒学家希望通过控制蚊虫数量,达到有效防治病媒生物疾病的目的。

化学杀虫剂和人工合成驱避剂具有微毒性,一直以来都是控制蚊虫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增加蚊虫的抗药性[3]。

因此,植物源驱避剂逐渐走入研究人员和大众的视野,受到广泛关注。

驱蚊植物一般指的是具有驱蚊活性成分、可以发挥驱蚊作用的植物,而这些驱蚊植物释放的驱蚊成分就称为植物源驱蚊成分。

植物源驱避剂来源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等,其活性成分多为萜烯类、酮类、酯类、醇类等化合物,也有黄酮和生物碱等[4-5]。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可以抵抗昆虫为害的自身防御体系[6]。

目前,对植物源驱避剂的研究及市面上广泛应用的植物源驱避剂集中在几种精油上,常见的有薄荷油、迷迭香油、柠檬草油、香茅油、雪松油、柠檬桉树油、丁香油和天竺葵油等[7]。

植物源驱蚊产品虽然具有环境友好、低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但其有效驱蚊时间显著低于一些化学合成类产品。

因此,寻找环保、安全、长效的驱蚊植物资源是开发植物源驱避剂的基础和关键。

近年来,相关学者已在驱蚊植物资源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已筛选出很多具有较好驱蚊能力的植物资源。

笔者通过对学者们的驱蚊植物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将大部分已知具有驱蚊能力的植物整合在一起,并对其有效驱蚊成分进行收集整理,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较为完整的驱蚊植物资源清单,为未来的驱蚊植物资源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驱蚊植物种类我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被学者证实具有驱蚊成分。

药用植物挥发油驱蚊作用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挥发油驱蚊作用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挥发油驱蚊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赵鸿峥骆骄阳刘秋桃吕泽良杨世海杨美华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01期[摘要]蚊虫吸食人血、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长期以来,化学合成杀虫剂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但长期使用此类杀虫剂,不仅会使蚊虫产生抗药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环境友好型的蚊虫防治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药用植物应用于驱蚊、灭蚊的防治由来已久,因其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开发成为新型驱蚊剂和灭蚊剂的潜力。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挥发油应用于驱蚊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植物挥发油应用于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挥发油应用于驱蚊研究的局限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用植物;挥发油;驱蚊作用;研究进展蚊子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3000余种,其中我国有300余种蚊子,其分布广泛,常见的有按蚊、库蚊、伊蚊三大类。

蚊虫虽小,但造成的伤害却不小,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一种有害昆虫。

蚊虫不但会叮咬吸血出现瘙痒,而且会传播许多疾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革登热和黄热病等。

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蚊虫防治的重要性,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些高效的杀虫剂如六氯环已烷(六六六)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滴滴涕)等广泛应用,消灭了疟疾的发生。

然而,随着这些杀虫剂的长期、广泛的使用,不断出现了蚊虫抗药性、杀虫剂污染环境等问题,如“三R”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性(resistance)及虫害的再猖獗(resurgence)。

更重要的是其化学成分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再吸收,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寻求毒副作用小安全环保易于降解的防虫灭虫的“天然”驱蚊产品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药用植物挥发油作为一类天然驱蚊剂逐渐替代了化学杀虫剂,对蚊虫具有一定的毒杀及驱避作用,具有将其开发为新一代灭蚊剂和驱蚊剂的潜力。

挥发油(volatile oil)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是存在于植物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中药材中,主要含有小分子萜类化合物,有着多方面的功效,因此挥发油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驱蚊方面。

高良姜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高良姜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2020年05月高良姜挥发油的研究进展李湘怡董广川杨丹李梦妍张子玉符兰虹黄艳*(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摘要:高良姜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

高良姜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挥发油,查阅相关文献,对高良姜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高良姜挥发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良姜;挥发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0引言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区,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1-2]。

高良姜挥发油含量较高,能够辅助药物的透皮吸收。

本文对高良姜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高良姜挥发油提供理论依据。

1高良姜挥发油的提取方法高良姜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 2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声提取法以及微波提取法等。

1.1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3]是国内中药企业常用的提取挥发油的方法之一,此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提取的挥发油颜色较浅、杂质少,但提取时间长、提取率低、易乳化分散,长时间加热会导致一些热敏性物质发生变性,此类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4-5]。

邹俊波等[6]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类成分提取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水部分、油部分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收率降低、易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1.2超临界CO 2萃取法超临界CO 2萃取法是目前提取高良姜最有效的方法,此法优点为操作温度低、系统密闭、选择分离效果好、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无有机溶剂残留等特点,但此法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

莫峥嵘等[7]探讨海南高良姜挥发油的超临界CO 2萃取工艺,结果显示在萃取压力为35MPa ,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1.5h 时高良姜挥发油出油率为6.46%,而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出油率仅0.72%。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2014-03-05 11:03性温;味辛;归肺、脾经。

功效行气,暖胃,消食,宽中。

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禁忌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白豆蔻又名多骨、白蔻,为姜科植物白蔻的果实,原产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及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每年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温,味辛,具有行气、暖胃、消食、宽中的功效,用于治疗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吐逆、反胃、疟疾等症,为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的常用药。

白豆蔻始载于宋《开宝本草》:'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经冬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以后,如《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但所附的图多不是砂仁属(Amomum)、而是花序顶生的山姜属(Alpinia)植物,或如《植物名实图考》(豆蔻)为草果药(Hedychium spicatum Ham. ex Smith)。

又据苏颂说:'今广州、宣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

均说明古时豆蔻有二类,一为进口者,即本文的白豆蔻,另一为国产者,即今之草豆蔻。

上述本草的植物描述或所绘的图多依据后者。

白豆蔻是什么【别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

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茎匍匐,粗大有节,近木质。

茎直立,圆柱状,高2—3米。

叶2列,无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宽7.5厘米,罕达10厘米,先端狭渐尖,基部狭,边缘近波状,两面光滑,叶舌长达7毫米,先端2裂,被长硬毛。

穗状花序生于根茎上,花茎连花梗长达8厘米;有卵圆形的鳞片,鳞片先端急尖,基部被短密绢毛;苞片卵圆形,先端急尖,被纤毛,灰色,长达3厘米;小苞片管状,3齿裂,稍被绢毛,长15毫米;花萼管状,3裂,被长柔毛,裂片刷状;花冠透明黄色,管部狭,长2厘米,喉部被小柔毛。

豆蔻现代研究报告

豆蔻现代研究报告

豆蔻现代研究报告豆蔻现代研究报告摘要本文对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进行了现代研究,包括植物特征、生长生态、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和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发现,豆蔻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挥发油、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现代应用前景。

本研究提供了豆蔻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豆蔻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引言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又称白豆蔻、绿豆蔻,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草药植物。

它属于姜科,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尤以印度、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等地最为著名。

豆蔻以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对于豆蔻的现代研究仍然相对有限。

本报告旨在对豆蔻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2. 植物特征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大而丰满,通常可达1至4米。

它的茎直立,块茎呈长椭圆形,肉质且富含营养。

叶子为纺锤形或披针形,顶端尖,边缘有细锯齿状。

花序为总状花序,花被片具有紫色或黄色斑点,花期较短,一般在夏季开花。

果实为蒴果,成熟后呈黄绿色,内含黑色或棕色的种子。

3. 生长生态豆蔻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光照和湿度要求较高。

它喜欢温暖的气候和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

在适宜的环境下,豆蔻生长迅速,生长周期一般为3至4年。

其繁殖方式主要为种子繁殖和茎块繁殖。

4. 营养成分豆蔻富含挥发油、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豆蔻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特殊的芳香味道和药用价值。

挥发油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桉树醇、柠檬烯、芳樟醇等。

此外,豆蔻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以及钾、镁、铁等矿物质。

5. 药用价值豆蔻在传统药物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它被认为具有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功能、预防和治疗胃寒和腹泻等作用。

豆蔻还被用作驱风、止呕和镇静剂。

此外,它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微生物活性等药理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探讨

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探讨

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探讨汤剂作为中国的传统剂型,具有疗效快、易吸收、随证加减等优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中对于挥发性中药材的使用注意項目下,只说明了中药煎汤时须后下,对于煎煮时间并无规定。

本文的通过对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以期找出白豆蔻制的汤剂的最佳煎煮时间。

标签:白豆蔻;挥发油;汤剂;含量测定;成分分析1 白豆蔻挥发油1.1 白豆蔻1.1.1 白豆蔻的药理作用白豆蔻作为中药豆蔻类药材,性喜温暖潮湿,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林中、秋季采收,晒干后生用。

其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属于姜科豆蔻类植物,是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抑菌、平喘、驱风、止呕、化湿行气、芳香健胃、抑制肠内异常发酵等功效。

1.1.2 白豆蔻的中药化学成分白豆蔻的种子含有挥发油,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几种挥发油成分分别是1,8—桉叶油素(含量达到66.81%)、β—蒎烯(含量达到10.93%)、α—蒎烯(含量达到3.71%)、丁香烯(含量占3.01%)、龙脑乙酸酯(含量占2.04%)、α—松油醇(含量占2.03%)、芳樟醇(含量占1.39%)1.2 挥发油1.2.1 挥发油的概念挥发油是指存在于植物中,可随着中药经水蒸气蒸馏后所得到的挥发性油状物的总称,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且多数具有芳香气味。

而含有挥发油的中草药大多数具有抑菌,止痛以及矫味的作用,一般在室温下即可挥发。

极大多数的挥发油密度比水小,仅少数挥发油比水密度大,例如丁香油。

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在我国临床治疗上具有多方面的应用。

1.2.2 挥发油的分布及存在形态挥发油在植物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在植物的体内分布方式也各不相同,多数存在于植物的部分器官中,少数则全株植物中均含有。

而在植物的部分器官中,挥发油又多以油滴状态存于植物表皮的油室、腺毛、油细胞及油管中,多与树脂存于树脂内,例如松茎。

1.3 挥发油的提取现代工业生产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溶剂提取法以及压榨法:1.3.1 蒸馏法该方法主要操作方法是,经水或者水蒸气蒸馏后,再使用沸点低的有机溶剂予以萃取。

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晏小霞;王茂媛;王祝年;王建荣;何际婵【摘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7、52和61种化合物,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8.61%、99.26%和97.77%.3者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其中有28种化合物是共有成分,21种化合物在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可见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The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seeds,shells and leaves of Alpinia hainanensis K.Schumann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Forty-seven,fifty-two and sixty-one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respectively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accounting for 98.61%,99.26% and 97.77% of the total volatileoils,respectively.Eighty-one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in all,of which twenty-eight constituents were present in all three parts,and twenty-one constituents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tudy of the constituents from A.hainanensis.It meant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arts of A.Hainanensis and som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3(034)007【总页数】6页(P1389-1394)【关键词】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GC-MS【作者】晏小霞;王茂媛;王祝年;王建荣;何际婵【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18.3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 K.Schumann,异名A.katsumadae Hayata等)又名草蔻、豆蔻等,为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属(Alpinia Roxburgh)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1]。

高良姜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高良姜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高良姜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翟红莉;王辉;刘寿柏;曾艳波;董文化;蔡真金;梅文莉;戴好富【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0)011【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花和果实的挥发油,采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琼脂滤纸片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高良姜新鲜的花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003%和0.209%;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Caryophyllene oxide (40.63%)和β-caryophyllene(11.14%),果实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cadinol(41.20%)和τ-cadinol(22.88%);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总页数】4页(P80-83)【作者】翟红莉;王辉;刘寿柏;曾艳波;董文化;蔡真金;梅文莉;戴好富【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2+64【相关文献】1.高良姜花和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J], 翟红莉;李倩;王辉;曾艳波;蔡彩虹;梅文莉;戴好富2.高良姜不同部位指标成分1,8-桉油精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J], 阮薇儒;杨得坡;蒋林;王冬梅;何峰;陈昌胜;George Li3.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体外药理活性研究 [J], 陆廷亚;陈琪;赵晓歌;韦凤;洪怡;支青;田民义4.滇高良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J], 周露5.不同产地高良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周漩;郭晓玲;冯毅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湿药:豆蔻

化湿药:豆蔻

化湿药:豆蔻《赠别》唐朝杜牧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把豆蔻写入诗里,最有名的就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赠别》。

在这首诗里,杜牧用豆蔻来形容少女,意思是姑娘那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中医中药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其中爪哇白豆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我国海南亦有栽培,习称“印尼白蔻”。

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或烘干。

白豆蔻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印尼白豆蔻气味较弱。

均以个大、粒实、果壳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

打碎生用。

中药豆蔻性味辛,温。

主归肺、脾、胃经。

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的功效。

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豆蔻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名医别录》,以豆蔻为名,列为上品。

豆蔻为蒴果,其种子团由20~30粒种子组成,李时珍:“凡物盛多曰蔻。

”其种子形似豆,壳白厚,故名。

异名有白豆蔻,白蔻等。

由于入药品种有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之别,故《中国药典》载其正名为豆蔻。

《本草乘雅半偈》豆蔻。

气味辛温,涩,无毒。

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核曰】豆蔻生南海及交阯,今岭南、八闽亦有,生成已详参内。

南人采花作果,尤贵嫩者,并穗入盐淹治,叠叠作朵不散。

更以木槿花合浸之,欲其色红耳。

广中人,入梅盐汁浸令红,暴干荐酒,名红盐草果。

初结小者,名鹦哥舌。

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

南人用火杨梅伪充豆蔻,形圆而粗,气辛而猛,山姜也,入药不可不辨。

修事:须去蒂,取向里子及皮,用茱萸,同于鏊上缓炒,待茱萸色微黄黑,即去茱萸,取豆蔻皮及子用之。

【参曰】草实之中,名豆蔻者凡三,形色功能各有同异,入足太阴、阳明府藏、手少阳三焦则一也。

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高八九尺,冬夏不凋,开花浅黄色,缀实作朵似葡萄,初生微青,熟则转白,孚圆似白牵牛,仁粒似缩砂蔤,气味辛大温,充肾间生阳,鼓肺气呼吸,宣五谷味,主纳主出者,白豆蔻也。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比较曾志;符林;叶雪宁;张涛;蒙绍金;蒙春燕【期刊名称】《应用化学》【年(卷),期】2012(029)011【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从4种豆蔻中分别鉴定出33、54、37和29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分区法,将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4个区,对它们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豆蔻挥发油成分与红豆蔻、草豆蔻或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且白豆蔻的药效成分为1,8-桉叶油素,其含量远高于红豆蔻或草豆蔻,而在肉豆蔻中未检出该成分,故不宜用红豆蔻、草豆蔻或肉豆蔻代替白豆蔻入药.该研究为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精油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途径.%Thirty -three, fifty-four, thirty-seven and twenty-nine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from Fructus Amomi Rotundus, Fructus Galangae,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and Semen Myristicae, respectively,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 GC-MS).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them were divided into 4 fingerprint sections on the basis of peak retention time, and their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from Fructus Amomi Rotundus we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Fructus Galangae,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or Semen Myristicae. Moreover, the major active ingredient of Fructus AmomiRotundus was 1,8-cineole and its relative content was more than that of Fructus Galangae or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but it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Semen Myristicae. Therefore, Fructus Amomi Rotundus couldn't be substituted with Fructus Galangae,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or Semen Myristicae.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comparison and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Fructus Amomi Rotundus, Fructus Galangae,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and Semen Myristicae.【总页数】8页(P1316-1323)【作者】曾志;符林;叶雪宁;张涛;蒙绍金;蒙春燕【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 510631;Faculty of Bioresource Sciences,Akita Prefectural University ,Akita 010-0195,Japan;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 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6【相关文献】1.中药园地:肉豆蔻、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辨误 [J], 周桂荣2.肉豆蔻与长形肉豆蔻挥发油成分GC-MS比较分析 [J], 王远志;李坤;贾天柱3.肉豆蔻与长形肉豆蔻挥发油成分GC-MS比较分析 [J], 王远志;李坤;贾天柱4.豆蔻、肉豆蔻、红豆蔻和草豆蔻的区别 [J], 郭全兴;井芝春5.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及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李铁林;周杰;徐植灵;潘炯光;毛淑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调味香料高良姜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天然调味香料高良姜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g v n. ie
Ke r s Al i i fii a u e s n i l i;e ta t n m e h d ;c e ia o o i o ;b o c i iy y wo d : p n a o f n r m s e ta l x r c i t o s h m c l mp st n i a tv t c o o c i
摘要 : 良姜是 一种 常见 的食 用香料 , 高 在食 品、 医药以及 保鲜 贮藏 上有 广泛 的 应 用。文 章 综述 了高 良姜
挥发 油 的化 学成分 、 取 方法 、 提 生物 活性 , 并对其应 用前景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 词 : 良姜挥 发油 ; 取 方法 ; 学成分 ; 高 提 化 生物 活性

22 —
21 0 2年第 3 期 总第 3 7卷
C NA HI CoNDI ENT M

国 调
味 品
Hale Waihona Puke 专 论 综 述 研 究结 果 显示 , 良姜 挥发 油 的主要 成分 是 1 8 高 ,一
2 2 有机 溶剂提 取法 .
桉 叶素 ( ,-iel, lHlO) 其 中广东 和 广西 的桉 1 8c oe C 。 8 , n 叶素含量 较高 , 云南 的高 良姜 挥 发油 主 要成 分 与 其它 产地 的差 异较 大 , 且其 它产 地 之 问也 存 在一 定 的差 并
( l g fB o e h oo ya dFo d S in e Col eo itc n l g n o ce c ,Tini y La o ao yo o d Bitc n lg , e a j Ke b r t r fF o o e h o o y n
T a j ies yo o ini Unv ri f mmec , ini 0 1 4 hn ) n t C re T a j 3 0 3 ,C ia n

四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酯酶活性的影响

四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酯酶活性的影响

四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酯酶活性的影响张云;彭映辉;何建国;林海;陈飞飞;曾冬琴【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年(卷),期】2013(029)004【摘要】为了筛选高效、环保、低抗性的植物源灭蚊剂,揭示植物精油熏杀蚊虫的作用机理,测试了湖南香薷Elsholtziahunanensis、藿香Agastacherugosus、八角Illiciumverum和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杀活性及对2种蚊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效果显著,但同种植物精油对2种蚊虫的熏杀活性有差异。

藿香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效果最好(LC50值为26.12μg.cm-3),八角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杀活性最强(Lc50值为29-31μg·cm-3)。

4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体内AChE活性起诱导作用;对致倦库蚊体内N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八角精油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19.79%)。

湖南香薷和八角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抑制作用,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4.90%和25.26%;藿香和剑叶金鸡菊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促进作用,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5.66%和66.35%。

综合分析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对酯酶活性的影响,湖南香薷和藿香精油更适宜作为植物源灭蚊产品的备选材料。

【总页数】6页(P497-502)【作者】张云;彭映辉;何建国;林海;陈飞飞;曾冬琴【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9【相关文献】1.两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及酯酶活性的影响 [J], 周长荣;温小军;刘磊2.两种松科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J], 扶巧梅;彭映辉;熊国红;申鸽;卢钰铎;郁凯;程维;3.两种松科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J], 扶巧梅;彭映辉;熊国红;申鸽;卢钰铎;郁凯;程维4.四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酯酶活性的影响 [J], 张云;彭映辉;何建国;林海;陈飞飞;曾冬琴5.植物精油熏杀致倦库蚊对酯酶活性的影响 [J], 杨频;潘沁红;马雅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研究高则睿;阴耕云;芦燕玲;李亮星;施红林【摘要】[ Objective ] To analyze volatile compounds of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 Method ]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SDE)-GC-MS technology was set up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A. officinarum. [Result] A total of 72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4. officinarum, the main ones were 1, 8-cineole (38. 54% ) , ct-terpinenyl acetate (6. 55% ) , torreyol (7. 74% ) , isolongifolene (3. 64% ) , ledene (3.93% ) etc. [Conclusi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volatile compounds of A. officinarum obtained by SDE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or headspace analysis, and more plentiful than them. We can get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system for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A. officinarum when combine these methods together.%[目的]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联用技术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高良姜中分离鉴定了72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1,8-按油精、α-萜品烯基乙酸酯、香榧醇、异长叶烯和喇叭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38.54%、6.55%、7.74%、3.64%和3.93%.[结论]同时蒸馏萃取法提供的高良姜挥发物信息比水蒸气蒸馏法、顶空加热法提供的信息更丰富,结合这3种方法可以建立更完善的高良姜挥发性成分GC-MS表征体系.【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4【总页数】3页(P12247-12249)【关键词】高良姜(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同时蒸馏萃取;挥发性;气质联用【作者】高则睿;阴耕云;芦燕玲;李亮星;施红林【作者单位】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2.5高良姜(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为常用中药之一,别名高凉姜、良姜、蛮姜和佛手根等,是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属(Alpinia)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省区[1],其中以广东湛江徐闻县出产的为道地,是“十大广药”之一,目前主要来源为人工栽培[2]。

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钱浩泉1,李彩君2,谢培山1(1.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州510160; 2.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摘要:目的:建立高良姜所含挥发油类成分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资鉴别高良姜的质量优劣。

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建立高良姜挥发油的指纹图谱。

结果与结论:道地药材高良姜及不同地区收集的市场商品具有相当稳定的、相似程度很高的指纹图谱,与混淆品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高良姜;@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83(03)-0179-04 高良姜为常用中药之一,是姜科(Zin2 giberaceae)植物高良姜A l pi nia.of f ici2 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

高良姜含黄酮类成分及挥发油成分,因挥发油含量较高,作为辛温类药材其辛香气味是判断高良姜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

各种挥发油的香气是油中多种化学成分组合成形的,虽然高良姜挥发油中主含1,8-桉油素,但鉴别单一化学成分不能代表其特有的香气,而且不能全面地评价质量。

所以本文着重对高良姜及其同属近缘品种红豆蔻(即大高良姜 A.galanga (L.)Willd.)、益智(A.oxyphylla Miq.)、草豆蔻(A.katsum adai Hayata)及距花山姜(A.calacarata Rosc)的根茎所含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1 材料1.1 样品 道地药材高良姜(广东海康、徐闻)及云南、福建、广西、海南、四川、上海市场商品共10种,经鉴定均为高良姜A l pi nia.of f ici narum Hance的根茎。

益智、草豆蔻、红豆蔻及距花山姜的根茎。

1.2 试药及仪器 试剂溶剂为分析纯;1,8 -桉油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准挥发油提取器;HP-6890型气相色谱仪(安捷伦);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肉豆蔻的区别

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肉豆蔻的区别

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肉豆蔻的区别以豆蔻命名的中药主要有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等。

而这些豆蔻均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功效较相近。

但各药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且药用功效的偏重点也不同,而肉豆蔻和其它豆蔻的科属更是不同。

临床使用时,要区分清楚。

草豆蔻:又称之为草寇、草寇仁、草果。

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成熟种子团。

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晒至8~9成干,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行气,温胃止呕。

用量:煎汤,3~6克。

因富含挥发油,临用时捣碎,入汤剂宜后下。

白豆蔻:又称之为白蔻,壳蔻、豆蔻。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7~8月果实熟,剪下果穗,晒干或烤干。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偏重于开胃消食。

用量:煎汤,3~6克。

因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

煎药时将白豆蔻打碎或研碎,浸泡30分钟,后下,煎沸约10分钟即可,或研成细末吞服。

其果壳水煎剂可抑制志贺菌、痢疾杆菌等,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疗效,可供药用。

肉豆蔻:别名豆蔻、肉果、玉果,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

将其种仁在45℃低温慢慢烤干,去油(主要降低有毒性的肉豆蔻醚、黄樟醚),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

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行气化湿,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用量:煎汤,3~10克。

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

提倡研成细末冲服,每次1.5~3克,可避免因煎煮造成的挥发油量损耗。

过量服用肉豆蔻,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应引起注意。

生品作用相反,有泻下的作用。

红豆蔻:别名红豆、红蔻、红扣、良姜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

于每年11~12月果实刚成熟时采收,将果穗割下后放置阴凉处通风4~7日,等果实成深红色时脱粒,去掉枝干,晒干。

味辛,性温,归脾、肺经。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醒脾消食,解酒毒。

多用于温中散寒或解酒毒。

用量:煎汤,3~6克。

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dependent m anner in P C12D cells [J].J P harm acol S e i,2003,93(1):122-125.[13]L I P,M A T S U N A G A K,Y A M A K U N I T,et a l. N a rd osino ne,the firs t enhancer of ne urite outgrow th-prom oting a c tiv ity ofstaurosporine and d ib u ty ry l c y c lic A M P in P C12D cells[J].B r a in Res Dev B ra in R e s,2003,145(2):177-183. [14]邓国兰,李鸿飞,张晓刚.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8,19(5):364-365.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秦华珍\李明芳\谭喜梅\翁铭钻\黄燕琼2,谢鹏\龙小琴\罗君1(1.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宁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药物研发中心,南宁530011)摘要目的建立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H P L C)指纹图谱,了解同基原中药化学成分的异同,探讨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H P L C法,以国家药典委 员会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相似度分别为0.741,0.855,0.610,0.510,0.680。

结论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山姜属;石油醚部位;色谱法,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中图分类号R286;R927.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0781(2017) 11-1302-04D O I10.38707j.is s n.1004-0781.2017.11.023Study on 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Petroleum Ether Parts of the F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QIN Huazhen1,LI Mingfang1,TAN Ximei',WENG Mingzuan1,HUANG Yanqiong2,XIE Peng1,LONG Xiaoqin',LUO Jun1 ( 1.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 a c y S c ie n c e,G u an g x i U niversity o f T ra d itio n a l C h in ese M e d ic in e,N a n n in g530200, C h in a;2.D r u g R es ea rc h a n d D ev elopm en t C en ter,R u ik a n g H o sp ita l o f G u an g x i U niversity o f T ra d itio n a l C h in ese M e d ic in e,N a n n in g530011,C h in a)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iv e To establish the H P L C fin g e rp rin ts of petroleum eth er parts fro m five tra d itio n a l m edicine(Alpinia officinarum H a n c e,Alpinia galangal( L.)W ild,Alpinia galanga W ill.,Alpinia katsum adai H a ya ta,and Alpinia oxyphylla M i q),and to explore the s im ila ritie s and differences of che m ical co m p o sitio n,as w e ll as the co rre la tio n between the genetic re la tionsh ip and the chem ical com position. M e th o d s H P LC m ethod was used to analysis the five tra d itio n a l m edicines. The data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 s im ila rity eva lu ation system fo r chrom atographic fin g e rp rin t of T C M" software.R e s u lts The s im ila rity che m ical com position fro m Alpinia officinarum H a n c e,Alpinia g a la n g a l(L.)W ild,Alpinia galanga W ill.,Alpinia katsum adai H a ya ta,and Alpinia oxyphylla M iq in eth yl acetate were 0.741,0.855,0.610,0.510,0.680,respectively.C o n c lu s io n Though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fin g e rp rin t peak of petroleum eth er parts between five the tra d itio n a l Chinese m e d ic in e s,s im ila ritie s were also observed among them.K E Y W O R D S A lp in ia Roxb ; P etroleum eth er parts ; C hrom atography,h igh perform ance liq u id;F in g e rp rin t冋良姜(Alpinia o ffi c in a ru m Hance)、大冋良姜[A lp in ia g a la n g a l(L.)Wild.]、红豆寇(A lp in ia g a la n g a Will.)、早豆寇(A lp in ia k a ts u m a d a i H a y a t a)、益智收稿日期2016-09-03修回日期2016-1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60646);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L X2014163)作者筒介秦华珍(1964-),女,广西桂林人,教授,硕士生 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药性及效用。

豆蔻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豆蔻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豆蔻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豆蔻(Cardamom)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广泛被用作烹饪调味品,还被用于传统草药中。

除了为食物带来丰富的风味之外,豆蔻还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这些作用使豆蔻成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天然草药。

抗氧化作用是指豆蔻中所含有的化合物可以帮助中和自由基。

自由基是由于新陈代谢、环境因素以及食物摄入等产生的不稳定分子,它们与人体细胞发生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

长期以来,氧化应激被认为是许多慢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豆蔻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双苯甲酮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豆蔻的抗氧化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一项发表在《食品化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豆蔻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明显。

豆蔻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保护心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并促进心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豆蔻还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于感染、损伤和刺激的正常反应,但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哮喘、关节炎和肠道炎症等。

豆蔻中的化合物被证实具有抑制炎症的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一项发表在《生物学和药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豆蔻提取物可以抑制肠道炎症,预防炎症性肠病。

除此之外,豆蔻还被用于传统医学中作为草药。

它在亚洲的中药方剂中被广泛使用,以改善消化功能和缓解胃肠道问题。

豆蔻含有丰富的纤维和挥发油,这些成分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胀、消除胃酸和消化不良。

此外,由于其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豆蔻还可以抵抗感染,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虽然豆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替代传统医学或药物治疗。

作为补充剂,豆蔻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保健品,但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保健师的建议,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接受药物治疗或存在慢性疾病的人群。

豆蔻的药用与香料之争

豆蔻的药用与香料之争

豆蔻的药用与香料之争豆蔻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药品制造业。

然而,豆蔻的药用与香料之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豆蔻在药用和香料领域的应用,分析争议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豆蔻,学名为豆蔻植物,属于姜科。

它的果实富含挥发油,被广泛用作调味料和药材。

在药用领域,豆蔻被认为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消化和镇静等功效。

它被用于治疗胃肠道问题、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焦虑和促进睡眠等。

在香料领域,豆蔻被用作调味料,赋予食物和饮品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它常被用于烘焙、烹饪和调制饮料,如咖啡、茶和调酒。

然而,豆蔻的药用和香料之争源于其用途的争议。

一方面,豆蔻的药用功效备受赞誉,人们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发现,豆蔻中的挥发油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改善消化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

因此,很多人将豆蔻视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并开始使用豆蔻作为补充治疗和保健品。

另一方面,豆蔻作为香料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它的独特香气和味道使其成为烹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很多人认为,豆蔻的香料价值高于其药用价值。

豆蔻在美食中的使用早已被传统厨师所推崇,并被广泛用于各种菜肴、甜点和饮品的制作中。

它为食物赋予了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争议的核心在于是否将豆蔻作为一种药用植物还是一种香料来看待。

有些人认为,豆蔻应该更多地被用作药材,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帮助人们解决健康问题。

他们认为,过多地将豆蔻用于调味会降低其药用价值,让人们对其药用功效缺乏认知。

另一些人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豆蔻的香料价值远远超过其药用价值,使用豆蔻调味可以让食物更加美味,提高生活质量。

为解决这一争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对豆蔻药用和香料功效的科学研究和推广。

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证明豆蔻的药用价值,提高公众对其药用功效的认知。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豆蔻香料价值的宣传,让人们了解豆蔻作为香料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驱避 剂 ( 避蚊胺 ) 如 的保 护 时 间 J但 人们 对 生活 ,
白豆蔻 、 春花 和高 良姜 纯挥 发 油对 白纹伊 蚊 的驱 望
避 活性 。 1 材 料与 方法
o e h e Mii r d e lC l g . 1 9. . F b ay。 01 fB t un l a v Me i a o l e Vo . No 1. e m r 2 t e 1
白豆蔻 、 望春 花 和 高 良姜 挥发 油驱 蚊 活性 的评 价
张 书锋 , 都 勇, 胡
b r o p l n t to u a u j t R s l T e p r v l i i f mo m ka a h,Ma n l i di n li a oa r r e e t e n h m n s be s e ut ty e l s c. s h ue o te o s o mu rv n al l A g oi b n i a dAp n a o i
[ ywod ] Isc rpl n ;set l i ; mo u rvn Ma nl i di Apnao c au Ke rs netee et E sni l A m m kaa h; g oi b n i; l i f i rm l s a os a o i f n i
目前最 常用 的化 学驱 避 剂避 蚊胺 ( E T 对 皮 DE)
o c au r ie f cv r et nt so 05 10h 10 15had2 02 5hrset e . o c s n T er u u gs f i rmpo dde et epo co me f .-. ,.-. n .-. , p cvl C n l i h slsget i f n v f i t i i e i y uo e t s
三 种 植 物 的 挥 发 油具 有用 于研 制 驱 蚊 剂 的潜 力 。 [ 关键 词 ] 昆虫 驱 避 剂 ; 发 油 ; 豆蔻 ; 春 花 ; 良姜 挥 白 望 高 [ 国 图书 资 料 分 类 号 ] R9 5 1 中 6 . [ 献标 志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7 2 7 (0 1 O — 0 8一 2 文 6 2— 8 6 2 1 ) 1 0 0 o
lar i um t
Z A hfn , A og HUC n ,t 1Dp r etfP am c ,e ue layMei l o eeS  ̄ahag, ee 50 1 H NGS u g H O Yn , og e a. eat n o hr ay B t n i r dc lg ,h zu n H bi 0 8 , e m h Mit aC l i f 0
t a h s l n — ei e s e t lol h v o e t lfrd v lp n o e s u t e eln . h t e e p a t r d e s n i i a e p t ni o e e o ig a n v lmo q i rp l t t d v a s a o e
[ 摘要] 目的
结论
聪 , 彦丛, 钱 于新 蕊 , 海荚 黄
用 实验室人体 驱避试验评 价纯挥发油 对 白纹
评价 白豆蔻 、 望春花和高 良姜挥发油的驱蚊活性 。方法
伊蚊 的驱避活性。结果 白豆蔻 、 望春花和 高良姜纯挥发油的有效保 护时间分别 为 05—1 0h 10~15h和 2 0~2 5h . . 、. . . . 。
Ch n ia
[ btat 0het e T vla em sut r e et cit o esni i rmA m m ka ah Ma n l in i A s c] r aci oea t t oq i e ln t i f s t l l f mo u rvn , g oi b di v ueh o p l a vy e a os o a o ad lii o c au M e o s R pln c vyo lc dp r esn a osaant ee abpc s a vla duig - n pna f i rm. t d ee et t i f e t ue setl i gisA rs l i u s aut s l A f n i h l a it s e e i l i o t w e e n aa
螨 (D mo e ol uou )具 有 较 强 的 抑 杀 作 e dxபைடு நூலகம்fl clrm i
用 。。本研 究 旨在 通 过实 验 室 人 体 驱避 试 验 评 价
肤、 神经 系统 和免疫 系统均 有 毒性 ’ 具 有 令人 不 , 愉快 的气味 、 不舒服 的油腻 感 , 能损坏 塑料 和合成 并 橡胶 。由于避 蚊 胺 的这 些 缺 点 , 数 消 费 者 喜 多 欢使 用 天然来源 的驱 避 剂 , 多 实验 室 进行 植 物 源 许 驱避 剂 的研 究 。很多植 物挥发 油 可作 为驱 避剂 的潜 在 自然资 源 J 。虽 然 , 多 数 植 物 昆虫 驱避 剂 的 大 保护 时 间通 常 < , 2h 显著短 于 目前 广泛 应用 的合
o c- f i i f
L b rtr v laino s ut eel t ci t f set l i f o m rvn Ma n l in ia dAp a oaoyea t f u o moq i rpl n t i o sni l o o e a vy e a o s Am mu kaa h. g oabo d n l 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