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由于山地自身的特性,导致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与平原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肯定的差异。
在进行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山地地块,通常状况下,适合建筑房屋建筑的山地坡度要不小于8%,确定地块之后要结合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不随便转变原有地形结构,科学规划道路,并依据业主要求科学设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筑等[1]。
以下笔者就以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为例,探讨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建筑山地建筑的意义随着当代社会的进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人们将目光放到了山地区域上面,于是越来越多的山地建筑工程项目被提上了日程。
建筑山地建筑,可以有效扩展人们的居住空间,节省土地资源,同时山地环境还有利于让人们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所以建筑山地建筑是现代人们的必定需求。
依据调查讨论显示,开发山地资源、建筑山地建筑一来可以适应社会经济进展,二来能够适应现代建筑功能,三来能够有效节省成本,四来具有现代技术保障,所以建筑山地建筑是可行的,更是意义重大的[2]。
二、山地建筑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以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为例:本工程一期共15个单体酒庄,位于烟台市莱山区,5号酒庄建筑高度为21.90m,建筑面积为4486.19m2,地下二层为葡萄酒作坊展现、品酒厅,地下一层为中餐厅,一层为大堂、客房;二、三层为客房、休闲吧;建筑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采纳自然地基,结构类型为掉层框架结构。
2、地层结构及承载力依据实地勘察显示,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位于山谷冲沟中,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场区地貌类型属山谷冲沟。
素填土层结构松散,分布于场区5号、6号楼沟底地带,颜色为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角砾、风化岩石碎块、碎屑等组成;5号楼厚度一般为0.50-4.90m,6号楼厚度一般为0.50-1.80m。
强风化花岗岩层厚度一般为5.00-10.00m,场区分布较广泛,颜色为褐黄色,巨斑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角闪石等,矿物蚀变剧烈,风化裂隙很发育,裂隙面多氧化物渲染,呈粗砂状,手搓易散;岩体属极破裂的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浅析山地建筑设计

浅析山地建筑设计
1、山地建筑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山地多、人多、耕地少的农业大国,增加住房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发展农业同样需要耕地面积。
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好每一寸耕地是我国国策。
同时,资源开采、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山地建设。
为此,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山地建筑的建设将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项目类型。
因此,探讨山地建筑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树立正确的山地建筑设计观念
2.1 维护山地生态平衡(即生态观)
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环境,山地建筑在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特殊性,其生态敏感性更强,其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可能性要比平地环境大得多。
而过去,沿袭平原地区的城镇规划理论与方法布局结构模式、经济指标体系等,使山地建设难以因地制宜,适应于千姿百态的山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屡屡出现建设性的破坏有的盲目追求平坦开阔的效果,依赖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削平整个山头,既增加造价,又破坏原有的地貌,丧失了山地建筑的特殊韵味。
还有的建筑为了争取用地,竟然不惜开山填沟、改变水道、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因此,欲做好山地建筑设计,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设计。
山地·建筑·共生——与环境共生的山地建筑设计策略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4月下 41山地·建筑·共生——与环境共生的山地建筑设计策略陈谋朦 蒋涧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摘 要 我国幅员辽阔,建筑场地有时或为山地。
山地建筑特点鲜明,对山地建筑设计的探讨实际上是对建筑与自然环境或城市空间关系的探讨。
山地建筑应与山地环境有机协调,减少对山地环境的破坏,同时尽可能通过设计手段回馈自然。
本文以建筑与环境共生的价值理念为基础,总结分析山地建筑设计策略,希望能为山地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山地建筑;建筑与环境协调;对自然的轻干预;建筑回馈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Mountain·Architecture·Symbiosis——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 Strategy in Symbiosis with EnvironmentChen Mo-meng, Jiang Jian-nan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Local Desig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37, ChinaAbstract China is a vast coun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sometimes mountainous. Mountain architecture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cussion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ctually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r urban space. Mountain architecture should be organically coordinated with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reduce damage to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back to nature through design means as much as possible. Based on the value concept of symbiosi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hoping to provide new thoughts for 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Key words mountain architecture; coordin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light intervention in nature; architecture gives back to nature; symbiosi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70%为山地,部分城市本身便是山地城市,如重庆、青岛等,这些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山地地形紧密相连。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结构分析:采用 先进的结构分析 软件对建筑结构 进行详细的分析 和计算,确保结 构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施工监控:采用 施工监控技术对 施工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 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
山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
05
节能设计措施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构造,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 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如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 考虑建筑物的能源系统优化,如采用节能电器、节能空调等。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的合理规划
山地建筑应充分利 用地形特点,合理 规划交通组织,确 保人车分流、交通 流畅。
建筑出入口应设置 在不同标高,以方 便出入,避免陡坡 和长距离爬坡。
在建筑布局上应充 分考虑交通组织, 合理安排车行流线 和人行流线,避免 交叉和干扰。
山地建筑交通组织 应注重环保,采用 生态化设计,如设 置生态停车场、利 用地形建设地下车 库等。
在山地建筑的结 构设计中,应注 重建筑的整体性 和稳定性,避免 因地形复杂而导 致的结构不稳定。
针对不同的地震 烈度,应采取不 同的抗震措施, 确保建筑在地震 中的安全性能。
结构安全性的保障
基础设计:根据 地质勘察资料确 定合理的基础形 式,以提高建筑 物的稳定性。
结构选型:采用 适合山地环境的 结构形式,如框 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等,以提高 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
保护生态环境
山地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 山地建筑应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42山地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性与独立性,作为现代建筑中的一大特殊种类,它在时空性与布局设计方面都追求鲜明特色,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应着重关注其特殊性。
以下内容将围绕几个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做简要探讨。
1 结构抗震分析山地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应根据山地建筑地形的不规则、结构的架空吊脚等实际情况,合理建立与真实受力相匹配的计算模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山地中高耸山丘、陡坡等不利地段上的建筑,应考虑抗震不利地段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其不同山地地段的具体情况,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乘以提高系数。
对于吊脚结构考虑其应作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分析,建筑刚度和质量的不均匀分布体现了对扭转效应的不利影响,应考虑建筑双向水平地震下的扭转效应。
山地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上接地面、梁板接地等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除了对结构整体计算,应采用有限元、离散元等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对上述特殊构件进行局部应力分析,并可对其计算结果进行校核。
考虑到吊层结构和吊脚结构接地层楼板的受力复杂性,应考虑其楼板的弹性变形。
2 嵌固端选择嵌固端是房屋上部结构计算的固定底部支座,认为房屋在地震作用下,位于嵌固端以下部分的地下室、基础、土体会随地面一同运动,嵌固端的正确选择涉及结构设计的很多方面,在确定房屋结构高度方面,山地建筑经常有两个室外地面,有意见认为结构的高度应该从嵌固端开始计算,这就可能关乎结构是否超限、是否需要抗震专项审查、是否为多塔楼、含钢量的可控度等结构设计内容。
“嵌固”本身是一个相对刚度比的概念,上部结构承受的水平力,最后传递到嵌固位置的楼板,通过刚性楼板传递到周边的土体中去,因此,要求嵌固位置楼板是连续的、完整的、平面的、现浇的、限制开洞面积、四周有土体传递水平力。
计算楼层侧向刚度比时,可不考虑周边土对地下室外墙的约束作用,而实际是周边土对地下室结构的约束作用很大,一般情况下,土对地下室的刚度贡献为结构自身刚度的3~5倍,由此可见,土体约束是嵌固层定义的重要支撑条件。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山地建筑是指建造在山地地区的建筑,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还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条件,融入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目前,山地建筑的现状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山地地区居住,给山地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山地地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环境,给建筑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对于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首先是要充分理解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山地地区的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同时还伴随着较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山地地质、水流、气候等因素,避免不合理的设计。
要尊重山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山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山地的生态平衡。
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条件。
山地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地势起伏,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
要顾及居住者的需求和舒适度。
虽然山地地区的环境条件较为艰苦,但建筑设计仍然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居住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在实际设计中,山地建筑可以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和材料。
可以利用山地的高差设计建筑的跃层和观景平台,提供独特的视野和空间感。
可以选择与山地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山地建筑的现状和设计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居住者需求等多个因素。
只有在这样综合的考虑下,才能实现山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让人们在山地中享受到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山地建筑设计大全(综合版)

地下式
上 海 静 安 寺 下 沉 广 场
地表式
倾斜型:山地地表呈原来的倾斜形,建筑坐落 于勒脚层之上。
阶梯型(错层、掉层、跌落、错叠):基地地 表呈层层升高的阶梯形,建筑直接位于经过小 幅休整的基地之上。
地表式——倾斜型
地表式——阶梯型(错层)
英国勃克斯山 地住宅 从建筑的入口 层进去。下三 分之一层是客 厅,上三分之 二层是卧室, 利用地形的天 然高差,合理 的区分、限定 了不同性质的 使用空间。
山地建筑是指结合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起到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 然景观相协调,从而避免高切坡现象的建筑形态。根据规定,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 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呈现梯级格局,该范围内建筑都属于山地建筑范畴。从空间层次看,其主要形 式可分为地下式(如窑洞)、地表式(建筑与倾斜地面直接接触)、架空式(如吊脚楼)。从形体看, 可分为融入型、共构型、超越型。融入型即注重山地原有环境的维护,并强调建筑与山体的融合;共构 型即建筑与山体共同组合,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景观;超越型即强调建筑功能分区与山体的有序结合。 山地建筑的特点在于它是立体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步移景迁,或蜿蜒而上,或蔓延而下,俯首为 景,仰首为美,是一种包裹在风景里的建筑形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自身应付外界侵袭的能力逐渐加强,人们对“山地”这一自然屏障的 依赖减弱了;同时,由于农耕经济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游牧经济,人们的生存空间逐渐移向平地;此外, 由于平原地带的易通达性,加速了人口集聚和信息传播,使平地对人类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以上诸般原 因,促使山地与平原地带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平原地带的不断发展,愈加显示了山地区域 在各方面的落后,而山地区域的落后,又愈促使人们流向平原。
浅谈对山地建筑设计的思考

04
山地建筑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市山地公园建筑设计
总结词
生态化、人性化、多功能性
详细描述
该设计以生态化、人性化、多功能性为主要特点,注重与周围山体环境的融合,利用自然地形,创造出一个充满 野趣和活力的公园。建筑设计注重绿色理念,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设计还考虑了人 的需求,设置多种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山地建筑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其设计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气候 等因素,同时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适用和经济。
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适应地形
保护生态
根据地形特点,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和 形态,使建筑物与山体相融合,减少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
高效利用空间
在设计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 对植被、水体和山体的破坏,促进建筑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案例二:某山区旅游度假区设计
总结词
自然化、风格化、舒适性
详细描述
该设计以自然化、风格化、舒适性为主要特点,旨在打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旅游度假胜地。 建筑设计注重与当地文化和地理特色的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同时,设计中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的 考虑,提供给游客一个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案例三:某市山地住宅区设计
绿色建筑材料
选择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使建筑物与自 然环境相协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设计
在设计中注重节能设计,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等,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建筑物提供能源,减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
水资源管理
合理设计水资源管理系统,采用雨水收集、节水器具等措施,减少水 资源的浪费。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第一部分:山地建筑设计的背景和概述1、山地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专门针对山地地理环境的建筑理念,它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适应和利用山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山地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适应性:山地建筑设计应考虑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特点。
这种设计方法旨在与山地环境形成良好的适应性,以创造宜人的建筑空间。
(2)生态可持续性:山地建筑设计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可再生、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和能源,以实现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空间多元化:由于山地地形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山地建筑设计在空间布局、结构设计和功能安排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多元化特征。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建筑内部和外部创造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体验。
(4)形式独特性: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性表现在形式、风格和造型等方面。
这种设计方法注重从山地环境中寻找灵感,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形式,使建筑成为山地景观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关注环境、注重创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它在适应和利用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充分展现了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
2、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山地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地形、地貌、气候等多重因素都与平地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起伏大,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地形的变化,如何适应地形、利用地形是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建筑物的布局、朝向、高度等方面都需要与地形相协调,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山地环境。
(2)地质问题:山地环境的地质条件复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地质问题,例如土地的承载力、地震、滑坡等。
如何做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因此,山上的空余土地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热点,山上建筑的规划设计也变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介绍本项目位于某市郊山脚下,占地面积约100亩,拟规划建设一座山上生态旅游度假区,包括酒店、休闲设施、风景观赏区等,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同时保护山林资源,打造生态友好的山上建筑环境。
三、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尊重山脉的地貌特征和植被景观,保护山上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空间布局合理原则:统筹考虑各功能建筑的布局,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山地空间。
3. 文化传承原则:将本地文化特色融入建筑设计中,体现地方风土人情,增强建筑的传统文化气息。
4. 安全可靠原则:建筑结构稳固、耐用,满足人们在山上生活、休闲、旅游等不同需求的安全保障。
四、总体规划设计1. 酒店区:选址在山腰,依山而建,采用木结构和玻璃幕墙设计,建筑形态简洁大气,配以绿化景观,打造高品质的住宿环境。
2. 休闲区:设立多功能会议室、健身俱乐部、SPA中心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休闲娱乐服务。
3. 景观赏区:设计观景平台、栈道、观景观光电梯等设施,让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山上的美景。
4. 生态园区:种植各类山地植物,打造山林生态园,可供游客参观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五、建筑设施设计1. 酒店建筑:主楼高度不超过5层,采用原木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配以绿色植物景观,形成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风格。
2. 休闲设施:设立富有当地特色的休闲设施,如温泉浴池、天然溪流、森林步道等,让游客能够享受到身心放松的乐趣。
3. 环保设施:在建筑内部设置节能设备、太阳能光伏板等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安全设施:设立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灭火器等设施,确保游客在建筑内部的安全。
六、环境保护和管理1. 生态保护:加强对山林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砍伐和破坏山上植被,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工作。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难点研究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难点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的问题正在变得日渐紧张,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供求关系之下,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资源不足的现状也随之而来。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减少使用建设用地,大量的山地建筑不断的涌现出来,面对其建筑结构设计难度大、基础设计困难等问题本文将进行浅析,分析其工程特点,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工程成本最优化。
关键词:山地建筑;建筑结构;基础;事项一、山地建筑布局(一)山地建筑特点山地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同一建筑场地,地形存在较大的高差,不同楼栋接地端标高不同,甚至有很大高差,甚至同一栋建筑的接地端也存在高差。
场地内通常需要进行边坡支护。
(二)山地建筑布局:1、地形改造形式:A、自由式空间布局:建筑顺应山地的等高线规划,形成建筑、山体、水景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对山体的破坏最小,适用于容积率较小的地块。
B、台地式空间布局:建筑分台处理,形成多层次景观空间,最大化降低景观视线干扰。
对山体进行适当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容积率。
C、混合式空间布局:适用于功能类别较多的建筑群体,应综合运用自由式及台地式来处理复杂的场地关系。
2、天际轮廓线的打造:A、低地低建,高地高建顺应山势形成不同高度的空间层次,让视线无遮挡。
B、保留视线通廊:建筑群体不应将背景山完全遮挡,应在适当位置保留通向背景山体和水域的视线通廊。
C、保留山脊线:保护具有突出特征的山体轮廓,且建筑轮廓应尽量与山脊线走势相协调呼应。
3、山地生态观:A、迎合市场需求:在钢筋水泥的灰色建筑群中生活的消费者心里始终渴望亲近地面、亲近绿色。
在城市生活惯了的对自然、野趣的田园生活充满向往,拥有山、水、林等生态绿色景观的楼盘成了楼市的香饽饽,更能满足购房者的需求。
B、顺应地势,显山露水:在山地开发时如果强行将坡地挖成平地,肯定不利于城市风貌,同时也无法保留山地相对于平地的山脉、植被、水流等优势。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山地建筑是指建立在山区中的建筑,其建构复杂而多变,因此其设计和建造具有特殊性。
对于山地建筑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地形和环境山地建筑通常存在于崎岖不平的地形之中,因此它的建造难度比普通建筑要高。
而且,山地环境条件较为特殊,如高海拔、强风、低温、高湿等,这些都需要在设计中予以考虑,更加注重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建筑材料由于山地地形条件的限制,建筑材料的获取受到影响。
例如,坡地建筑经常需要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质量的材料,以便保证其安全性和建筑质量。
而这些材料的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物力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成本。
3. 山地文化山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不同于平原地区,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注重地方特色的保护和体现。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山地建筑具有独特的设计特点和建造难度。
为了提高山地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遵守几条基本设计原则。
山地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分别设计。
例如,建筑可以沿山峦建造,或者采用悬挑或隔层结构。
2. 保证安全考虑到山地环境的特殊性质,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结构应该经过合理的计算和测试,以确保能够承受地面震动和强风等自然灾害。
3. 风景保护山地环境的美丽和独特性需要得到保护,因此设计时应该避免过分侵占景观资源,保持建筑的自然、整体和谐。
总之,山地建筑具有其独特性和建造难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形、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美观性。
探索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探索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由于其特有的复杂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目前常见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保证山地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标签:山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有其与平地建筑结构设计相比而言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对于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特别研究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进行讨论,如下。
1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1.1 建筑物周围约束不对称山地建筑本身就有其特殊性,与很容易达到双向对称条件的平地建筑不同,山地建筑周边的约束不对称,经常会出现建筑的某一面无约束而其余面有约束的情况,这种“先天性”的问题给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
在山地建筑周围约束不对称以及建筑物本身结构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防震设计和抗风设计的问题。
如果对建筑物周边没有做到良好的处理,对其结构不对称性没有良好的改善,在地震作用或风力作用下,建筑物会出现较大的扭转。
山地建筑周围建筑物约束不对称是这种建筑结构发生扭转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给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造成不便。
这种情况就直接导致了山地建筑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弱,防震抗风能力较差等问题。
同时,山地建筑结构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受力作用很难进行分析[2]。
现有的计算分析软件大多适用于平地建筑结构,对于山地建筑结构的受力计算分析并不规范完善,对于建筑结构本身的振动特性及其他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参数,现有的计算软件都很难给出一个与规范限制相匹配的结果。
这样的问题进一步给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1.2缺乏合理的建筑规范无论任何建筑设计的成功进行,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建筑规范进行指导和约束。
建筑规范给建筑设计带来的引领作用可以给建筑结构设计带来很多方便,同时科学的建筑规范也能够给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保证,在进一步的实施中避免出现一些难以补救的问题,给施工单位带来时间成本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jgj t 472-2020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JGJ/T 472-2020《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中国住建部发布的行业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在复杂山地环境中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规定。
内容涵盖了山地建筑的场地选择、地基处理、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要求。
1. 场地选择:明确了山地建筑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震活动性、水文地质等因素,确保建筑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2.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对山地特有的地基稳定性、承载力评估及特殊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规定,并强调了山地建筑的基础形式、埋深和抗震设计要求。
3. 上部结构设计:提供了山地建筑上部结构适应复杂地形变化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布置、荷载计算方法等。
4. 防灾减灾:规范中还特别关注山地建筑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增强建筑物对地震、强风等极端气候事件的抵抗能力。
5. 其他方面:此外,标准还涉及到山地建筑的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环境保护、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总之,《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旨在引导和规范我国山地地区的建筑工程设计,保障山地建筑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山地建筑是一种根据地形和环境特点来建造的建筑类型。
它既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又要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的需求。
在设计山地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地形、气候、材料等多个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个山地建筑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一建筑类型。
首先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山地建筑,茅屋。
茅屋在日本是一种很常见的住宅形式,特点是屋顶采用茅草覆盖,墙壁采用木材搭建。
这种建筑形式在日本古代就已经存在,并且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茅屋的屋顶可以起到防风、防水、保温的作用,适应山地特殊的气候条件。
同时,茅屋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来自本地资源,对环境的破坏较小。
除此之外,茅屋的建筑形式还可以融入自然环境,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互辉映,形成独特的山地风光。
其次是中国的一座山地建筑,黄山云谷寺。
黄山云谷寺是一座修建在黄山山腰的古庙,以其建筑造型和环境景观而闻名。
整个建筑群依山傍水,半山腰上有山清水秀、薄雾缭绕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寺庙的建筑采用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庙宇间错落有致,建筑结构与地势融合自然。
黄山云谷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山地的特殊条件,在不破坏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创造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
再次是澳大利亚的一座山地别墅,Zeidler Residence。
这座山地别墅位于澳大利亚的布鲁斯山国家公园,是建筑师Tina Naughton和Mark Lawler共同设计的。
别墅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山地建筑的限制,尽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
别墅的主体建筑被嵌入山体,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贯穿整个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呼应。
别墅的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都考虑到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是三个山地建筑的案例分析。
这些案例表明,山地建筑的设计需要结合地形和环境特点,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
山地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建筑设计
山地:既包括地理学上的含义,是山、丘陵、 高原的综合; 又包括非地理学上的含义,即指地形起伏变化 但不一定在山地的建筑用地。
山地建筑的自然影响因素
地质:选择基地位置,建筑结构和工程加固措施 地形:了解地形基本要素及特征即坡度特征和山位特征,合理布局组织建
筑位置功能流线 气候 人文:要避免水文对山地建筑的不利影响,应对基地区域的排水路径、排
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共构型
强调建筑与山体共同组合,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新景 观。
布达拉宫建在约200米小山顶上,以 山体为基座,顺应山体趋势,山屋一 体,产生了雄伟、浑厚的形体效果。
西藏布达拉宫平面图
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共构型
西藏布达拉宫
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超筑的空间形态
地下式
上 海 静 安 寺 下 沉 广 场
地表式
倾斜型:山地地表呈原来的倾斜形,建筑坐落 于勒脚层之上。
阶梯型(错层、掉层、跌落、错叠):基地地 表呈层层升高的阶梯形,建筑直接位于经过小 幅休整的基地之上。
地表式——倾斜型
地表式——阶梯型(错层)
英国勃克斯山 地住宅 从建筑的入口 层进去。下三 分之一层是客 厅,上三分之 二层是卧室, 利用地形的天 然高差,合理 的区分、限定 了不同性质的 使用空间。
建筑与山体环境的关系
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
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
地下式
整个形体位于地表以内,对于山地地表的破坏相对减少, 保护植被和自然地形,保持了基地区域原有的环境轮廓 线。同时地下室建筑的节能十分有利,冬暖夏凉。
呈台阶状层层相叠的窑洞
地下式
上海静安寺下沉广 场开发工程。结合 地铁出入口与房地 产开发,在广场的 南侧建二层地下商 场,高出地面二米, 并在其上覆土2-3 米,形成高出地面 4-5米的小山丘, 并与南面的静安公 园共同组成城市公 共开放绿地,将山 林引入城市,在南 京路上人流如织、 店铺林立的繁华地 段,营造了一篇充 满自然韵味的生态 绿地。
不同山位对山地建筑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山体的底部或顶部,山地建筑沿水 平方向延伸可能性较大,而在中部,建筑向竖直方向扩展的可能性较大。
山屋共存——与整体山势的和谐
研究山地地形的起伏程度及走向趋势,成功的山地建筑形态应该是与自然山
。 势相和谐,可以表现为与自然山势的融入,也可以表现为与自然膳食的共构
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
融入型(形体与地形的融合 共构型 超越型
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融入型
形体与地形融合
无锡新疆石油职工太湖疗养院采用 “小”“散”“隐”的手法来达到形体与地形
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融入型
形体与地肌的协调
波黑杜布罗夫尼克的 克罗地亚饭店位于海 边,根据基地的绿化 和地形,将建筑设计 成多翼伸展、摊卧于 地,自由的曲线平面 巧妙地将游泳池、俱 乐部、会议厅以及台 阶式客房布置于各个 部位,与绿林穿插, 在自然中贴切和谐。
日 本 研 修 所
TOTO
完
减少接地
不定基面
基面:指建筑的入口层面或较大面积的室外活 动空间发生联系的建筑层面。
底面:指建筑与基地的接触层面,当然,对于 架空的建筑来说,建筑的底面应是指水平高度 最低的建筑层面
不定基面
古罗马的特拉杨市集 利用不定基面的特性,人们可以在山地建 筑的形成中更方便的利用建筑的屋顶。
山屋共存——与地段环境协调
地表式——阶梯型(错层)
山地建筑错层的实现,主要依靠楼梯的设置和组织。
利用楼梯间形成错层
地表式——阶梯型(掉层)
当山地地形高差悬殊,建筑内部的接地面标高达到一层或以上时, 就形成掉层。分为纵向掉层(建筑布置垂直等高线)、横向掉层 (沿等高线布置)和局部掉层三种。
建筑掉层的三种基本形式
地表式——阶梯型(掉层)
地表式——阶梯型(错叠,台阶式)
错叠式建筑设计时应注意视线干扰问题。
为了阻止视线, 通常将上层平台 的栏杆做成具有 一定宽度的华泰, 避免正常情况下 上下层的对视。
错叠式建筑避免 视线干扰的处理
架空式
底面与基地表面完全或局部脱开,以柱子或建筑局部支承建筑的荷载。 对地形破坏小,很多好处。分为架空型,吊脚型
浙江临海的麻利岭陈宅
地表式——阶梯型(跌落)
单元式建筑,顺坡势跌落,成阶梯状的布置。
德 国 斯 图 加 特 某 联 列 式 主 旨 啊
地表式——阶梯型(跌落)
地表式——阶梯型(错叠,台阶式)
每单元沿山坡重叠建造,下单元的屋顶成为上 单元的平台。
瑞士楚格的 台阶式住宅
瑞士利斯塔 的台阶式住 宅
建筑空间的耦合性 建筑空间的动态性 建筑空间的趣味性
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
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
注意山地建筑景观的双重性:看与被看
景观内容
山地建筑实例
山地建筑实例
山地建筑实例
西藏樟木
山地建筑实例
山地建筑实例
卡美 尔国 维拂 尔蒙 山特 小州 住 宅
山地建筑实例
流 水 别 墅
山地建筑实例
水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并积极的采取一些列水土保持的措施。 植被:在山地景观中,植被决定了山地景观的基调。因此在组织改造设计
山地景观是,因有取有舍,对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植被进行充分的利用,并 把它们有机的组织到建筑中区。
山地建筑与自然因子的关系
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
减少接地
建筑全部架空,接地面积极小,对自然环境几 乎没有影响。
架空式——架空型
俄罗斯索契黑海之滨疗养院
其影剧院一端架于山 坡顶部,另一端架于 客房楼顶部,以客房 楼作为影剧院建筑的 支柱,既充分保留了 山地的原有地形和植 被,又获得了需要的 空间。
架空式——吊脚型
柯布西耶设计的拉。 土雷特修道院,其面 向山坡的一侧底层架 空,形成吊脚,让自 然地形渗入建筑内院, 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相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