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简介
武当武术——武当派道家功夫
![武当武术——武当派道家功夫](https://img.taocdn.com/s3/m/12dc6f929ec3d5bbfc0a742b.png)
武当武术——武当派道家功夫
武当武术〔亦称道家武术、内家拳〕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北宋徽宗时的武当丹士张三丰。
他在武当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
“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发,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术。
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那么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
武当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气功、武当剑等拳法和器械术。
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创立了武当内家拳,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之后,它逐渐形成了中华武术中一大流派,倍受武林界推崇。
其理论核心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
它以养生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智等多种特点和功能。
武当武术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
武当太极拳简介
![武当太极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2167398a45177232e60a22b.png)
武当太极拳简介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太极拳是一种和合阴阳,调理气血,修练精气神,集动、静、刚、柔、神、形等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玄妙武学。
相传武当太极拳为明代武当山道人,著名的武术家,内丹修练家张三丰真人所创,张三丰,又名,张君宝,宋末出生于辽东,自幼乐道崇武,青年时,曾从师访友,游侠江湖,中年归栖陕西宝鸡金台观,后入终南山得火龙真人传道,再隐居武当山,修成正果,在世三百余年,不知所终。
三丰真人在隐其间,吸中华武术百家之长,剖道教文化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融道家吐纳导引内炼之术,始创“太极拳”于武当。
武当太极拳第一代名“太极十三式”为三丰祖师所创,第二代曰“武当太极拳”108式,乃三丰祖师之弟子从十三式中演变而来,此后,此拳在武当山各宫观庙宇中广为传播,数百年来成为了武当山道人最喜爱的修练方法之一,由于此拳以修练精气神内在物质为基础,以及数百年来一直在玄门内作为道家的一种修练方法口传心授,代代相承,故后人称之谓“内家拳”。
此拳外练左盼、右顾、前进、后退、中定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五行八法,内练吐纳导引、采补、混元等五脏、八脉、精气神。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
六合之中,神形具妙。
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松沉自然。
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
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呼吸之气要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应用时要做到,虚无自然。
武当太极拳不但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等高超的技击技术,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数百年来一直是武当山道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法宝。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简介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9f5ae1ada38376bae1fae69.png)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简介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
此拳系由明朝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吸纳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弧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起源武当太乙五行拳具有独特的修身、健身、防身理论和效果,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地走向世界。
本文通过对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拳术特点以及锻炼的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充分体现了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功效1.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1.1从武当太乙五行拳架势和理论上分析。
武当太乙五行拳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
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吸纳了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
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胯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弧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似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这充分说明了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五行起源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
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武当武术解说词
![武当武术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63b35477bceb19e8b9f6ba52.png)
方便铲:据说方便铲为老子所创,老子留下有八十一铲,其本意是警示门下弟子当把握阴阳,勤修功德,广行方便,多结善缘,三返九环,九九归真之后,方可铲平地狱之门升归上界。
方便铲主要用途,一是行者用来掩埋已死的动物,以避免尸体暴露在地面上任人践踏,其次是用来修补不平的道路。
方便铲是一种及棍、叉、枪、刀于一身的综合兵器,其动作主要由:钩、挂、劈、架、刺、铲、扫、撩、拍、打、缠、绕等所组成,其风格特点是反防为攻,反退为进,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快慢相兼,刚柔相济。
伏虎拳:伏虎拳是武当山的镇山之拳,又名降龙伏虎拳,是武当山习武道人增长功力的拳种之一。
以手法为主,腿法为辅。
主要练习方法有:带手、冲拳、反腿、三连手等。
风格特点是刚中见刚、柔中至柔,式式逼人,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更有防身制敌之用。
龙华拳:武当山有南武当和北武当之分,龙华拳属于北武当拳法,南拳北腿,所以龙华拳以腿法为主,并吸取了南武当的手法精华。
它的青龙出海、黄龙盖顶、等动作充分显现出了龙的特点和神威。
玄武拳:玄武拳属于武当太极拳系俩仪拳中的一种,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俩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俩仪”。
此拳用来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武术特点,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门中的必练长拳。
八仙棍:八仙棍是武当派八仙门武学秘籍之一,相传是模拟八仙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韩湘子、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八位道家仙长形姿为特色,动作名称人物特点创编。
八仙棍的特点是能扫、点、劈,刚柔相济,颇有醉意,是醉非醉灵活多便,常出人意料攻人不备。
八仙剑:武当八仙剑取材于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不同生性特征和举止神态,结合武当武术特点,寓剑法于其形,藏武技于其姿,将剑法的“击、刺、削、点、掤、抹、云、挑……”诸种用法,以“八仙”的不同行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剑法与神形紧密结合。
武当字门拳功法的简介
![武当字门拳功法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3494a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3.png)
武当字门拳功法的简介字门拳起源于江西省高安市周边地区,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字门拳功法的简介。
武当字门拳功法的简介一、二十四字诀字门拳法讲究二十四字诀(有别于江西流行的字门十八字诀),即残摧援夺,抛托擦杀,卧身扁侧,手击擒拿,吞吐沉浮,抽剑斩割。
字门拳为矮桩拳(低拳),注重手法,尤重下盘。
早年习练字门拳法,大都会在房中钉一块四尺多高的木顶板,身入其中,迫矮身粧而练拳法,又可在八仙桌下练拳。
这就是所谓的拳练低势以固根。
只有下盘根基稳固,方能练出字门二十四字诀的真功夫。
它要求三尖对子午。
即鼻尖对手尖,手尖对足尖,打拳上齐眉毛下齐膝,眼到手到,手到脚到,身到步到。
要求拳打五峰五法。
五峰即顶峰、肩峰、肘峰、臀峰和膝峰。
五法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与劲法(寸劲和缠拗劲)。
防守讲究丁不丁、八不八,你不打,我要发。
讲究上中下三盘,左中右三门,有力当门进,无力站两旁。
左固胸膛右固脐,端贴切莫提。
手如车轮似穿花,肘不离腰,紧护两肋,借招发招,随高就低,随宽就窄,随屈就伸,随直就斜,随方就圆,见缝插针。
又讲究十打十抓,十抓十扒,抓不离扒,扒不离抓。
防守如布阵,出手讲五关。
即一关手梢,二关手指,三关手背,四关手颈,五关手肘,倘若他人进五关,急将抽剑杀喉咙。
只许他人进,不让他人退。
手出随紧步,十打九不误。
两手发齐眉,黄蛇锁竹林。
“不怕断肘往下拖,总用抽剑甚为高。
爬进大门杀我胸,我用粘贴进大门。
若从小门抢我足,我把后脚快摆阵。
急急提肩双紧手,双彪劲力不可无。
托进五关抢我阴,跌人犹如一毛轻。
断肘进身打我胸,我急抽剑杀喉咙。
坐马断落在小门,我把后脚快摆阵。
左落下盘右杀胸,依法出手法无穷”。
仅从这段节选文字中即可略窥字门拳法要旨之一斑。
武当字门拳功法的简介武当字门拳功法的简介二、基本功习练1、练铅手。
字门拳法苦练三年为小成,六年为中成,九年为大成。
拳法熟练后,方可练彪手。
武当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7590232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4.png)
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也称为内家拳,其归属于道教武术门派。
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同时又是参研道家传统的内丹心法,遵循太极自然演化之理而形成的一门拳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武当太极拳。
欢迎阅读!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 太极拳种之一。
拳谱载由张三丰所传,历张松溪、黄百家至武当山道总徐本善传承至今。
共有八路歌诀,108式动作。
拳式开展,练习时劲路连绵不断,动作刚柔相济,如行云流水。
走架用缠丝弧形内劲,柔和缓慢。
[武当太极拳社]太极拳机构。
1926年由叶大密在上海开设。
是当时上海著名的武术组织,许多著名武术人士如郑曼青、黄景华、濮冰如、濮秋丞、金仁霖等均积极参与活动。
现有叶大密支流传人在海外开设有武当太极拳社,发展太极拳。
[武当神功太极拳]太极拳种类之一,亦为武当武术之一种。
据传为张三丰所创。
拳术分四路,第一路:升阳柔环功,共44式,以柔身运气之法活畅气血,疏通经络,萌发真气;第二路:盛刚运丹功,共60势;是进一步运气炼丹之法;第三路:壮阳九转功,共51势,通过蓄气宠神、柔肩润肺、叠腰伸筋达到悟性壮阳,元气上升,增加内劲和走化应变功能;第四路:固阳全真功,共70势,通过意守丹田、聚神练气等方法进一步修炼真气与真劲。
武当神功太极拳在练习时以柔环见著,要求运动时周身一家,以和、壮、沉、腾、柔、刚、疾、掩、灵等体用九势为其总体风格。
[武当太极剑]太极剑技术著作。
作者裴敬珍、潘云霞、白淑媛。
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本书为太极剑演练教程。
书中介绍了剑术的基本知识,讲解武当太极剑的技术内容及教学方法。
全书约5万字,100多幅插图。
[武当云房太极拳]太极拳流派。
云房太极拳为武当道传,是道家于丹室中导引修持之术。
练习时心息相依,连绵不断,水流云绕,循环无端。
练拳意念要求凝神一志,万虑抛开;呼吸讲究吐惟细细,纳则绵绵。
形态上蛇缠雀啄,鹤立猫行,鹰旋熊坐,虎扑龙吞。
全套拳法共136式,式式相承。
武当山导游词感受武当山的传统武术
![武当山导游词感受武当山的传统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4b9efb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d.png)
武当山导游词感受武当山的传统武术大家好!欢迎来到武当山,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岳胜地,也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一名资深导游,我将为大家介绍武当山的传统武术文化。
一、武当山简介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素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称。
其雄伟壮丽的山势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武术爱好者前来。
武当山以其独特的道教文化和传统武术而闻名于世。
二、武当武术的起源武当武术指的是由道家文化融入的武术体系。
它起源于唐代,追溯到张三丰创立的武当太极拳,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武当武术倡导以柔制刚、以柔克刚的武术理念,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三、武当山的传统武术表演在武当山,我们可以观赏到世界级的传统武术表演,这是一种将动力、技巧和哲学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
表演者们通过精湛的身法和动作演绎着武术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次的表演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传承。
四、武当山的武术修行武当山也是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圣地。
这里有各种不同层次的武术培训班和太极拳学校,提供专业的武术指导和丰富的修炼经验。
来到武当山,您可以亲身体验这种神秘而又让人着迷的功夫世界,感受它带给您身心的全面提升。
五、武当武术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武当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道教哲学与中国文化的精髓相契合。
武当山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孕育了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都使得武当武术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和感受武当武术,您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六、武当山的武术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武当山的武术文化传承十分重要。
武当山内的各大武术学院致力于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传承和发扬着中国武术的精华。
这些传统武术学院为武当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了中国武术的摇篮。
七、感受武当山的传统武术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您将有机会参观武当山内的武术表演,观摩真正的武当武术。
您也可以选择参与太极拳的体验课程,感受练功的魅力。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acb2fc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1.png)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武当山乃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武当武术则以内家拳为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武当太乙五行拳源流武当山乃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武当武术则以内家拳为代表。
而《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
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逻.溥环(汉名金子弢),游历名山大川,秋到武当山小憩,居紫霄宫七月馀。
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
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
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方才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
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潘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
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
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杨群力和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
金老兴奋之馀感概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健身术,胜似黄山不老松”。
从此《武当太乙五行拳》在武当山乃至全国推广开来。
武当太乙五行拳功理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
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相生意味著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剋意味著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武当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武当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e516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3.png)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 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 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 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 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 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 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 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 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 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部著作之中。
武术特色
器械类
➢ 武术武术器械套路有武当剑、夜行刀、太乙拂尘、松溪小花剑套路、武当纯 阳剑、武当玄武棍、武当醉八仙剑、武当丹剑、虎尾鞭、形意刀、武当蛇形 剑、春秋大刀、双刀、八卦刀、苇棍、双刀、九子寻母剑、武当八卦太极剑、 武当丹派剑术、醉八仙剑、玄武棍、丹剑、太极剑、太极枪、八卦滚手刀、 松溪棍等。还有双人扎杆(十三枪)训练、三合剑对练和八卦转刀对练等。
武术协会
2003年3月,湖北十堰市武当武术协会成立。 2014年12月,武当武术协会天津分会成立。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武当武术”项目保 护单位十堰市群众艺术馆评估合格。
第
章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01 1987年6月,武当 山举行擂台赛,来 自9省20多个武术代 表队的160名武林好 手登台献技,观众
传承保护
保护措施
➢ 1978年以后,“武当拳法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被列入原国家体委的第一个武术科研课题。 ➢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举行后,散在各地的武当派各门拳种拳法被逐步挖掘出来。湖北省率先
武当武术的派别介绍
![武当武术的派别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00bd89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b.png)
武当武术的派别介绍武当武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拳种和门派很多。
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有些门派传承关系较为清楚,而有些门派则甚清楚。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武术的派别介绍。
武当武术的派别武当武术的派别一、三丰派“南尊武当,北崇少林”,武当少林为中华武学的两大门宗。
达摩东渡,参禅静养以易筋之术活动筋骨开启少林武学。
三丰真人,集道家文化中华武学之大成始创内家拳法于武当。
“普渡众生”这一来自西方观念弘扬了佛法。
“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这一道家思想使得武当武术沉睡了数百年。
在少林武术已风云海内外之时,武当功夫也打破了“道不闻六耳”的陈规.一九八四年,在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时朱诚德郭高一两位老道长在武当山紫霄宫第一次公开表演了深藏不露的武当内家拳,一九八七年武当山道教协会选派了钟云龙道长等七位功夫出众的年轻道人参加“中国首届武当武术擂台赛”第一次面向海内外公开展示武当功夫.一九八八年,乔石委员长视察武当山时,武当山道教协会特别安排了武当武术正宗传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弟子钟云龙道长为乔石委员长表演了武当内家拳,受到了乔石委员长的高度评价。
一九八九年春武当山道教协会委派时任武当山道教协会武术总教练的钟云龙道长和郭高一(已故)老道长武当山紫霄宫创办了武当史上的第一所“武当道教武馆”公开传授武当功夫,对十方有缘人大开了方便之门。
一九九二年,钟云龙道长在道教武馆内正式组织成立了“武当武术表演团”。
一九九三年钟云龙道长率团应邀出访台湾、香港,使武当武术首次走出海外,一九九四年应邀参加山东梁山主办的国际水浒艺术节之“四大门派”武术比赛,一九九六年应邀在新加坡黄金剧场主办了专场武当武术表演活动,又使武当武术首次走出了国门,一九九九年江泽民视察武当山,时任武当山紫霄宫主持,武当道教武馆馆长的钟云龙道长为江泽民主席表演武当太极拳,看完钟道长的演练后江泽民同志高兴的说:“武当太极拳好,大家都要学”。
二00一年为了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钟云龙道长将武当道教武馆发展成了“武当山道教武术院”,并将“武当武术表演团”正式命名为“武当武道功夫团”,同年,功夫表演团加了南京主办的首届武当、少林、华山、峨眉、崆洞、昆仑、西藏喇嘛等七大门派“武林大会”,二00二年秋,钟云龙道长率团应邀访美又使武当功夫第一次走进了西方。
武当武术的分类及简要概述
![武当武术的分类及简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3bc87f4910ef12d2af9e74c.png)
!"""""中国 现有 的武 术分类 方法
中 国武 术现 有的 分类 &主要 有以 下几 种&
!#!"""地 域分 类法 $以 长江 为界 ’流行 于长 江流 域以 南地
区 的架 势小 % 动 作紧 凑% 拳术 刚烈 的拳术 称为 南派 武 术 ’ 长江 以 北地 区 流行 的 架势 大 %动 作 舒展 % 腿 法丰 富 的 拳术 称为 北派 武术 ’ 另 一种 北派 是指黄 河流 域及 其 以 北地 区的 武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武 当民 间武 术)武 当山 武术 *
武 当 山下 郧 县" 郧 西两 地 三 处 出土 的 !古 猿 人 #化 石 ’ 反 映了 武当 山地 区是 中国 早期 人类 活动 的重 要地 区 之一 +战 争的 需要 ’不仅 促使 了自 !++ 万年 !郧 县人 # 出 现以 来积 累的 某些 生产 工具 和劳 动技 能’ 转变 分化 为 战争 武器 和搏 击技 能’ 而且 还促 使了 各部 落事 先对 战 斗人 员进 行必 要的 身体 和搏 击技 能的 训练 + 史 料记 载 的武 当山 最早 的部 落战 争’ 是尧 舜禹 在丹 水征 伐武 当 山 最早 的 土著 居 民有 ) 三* 苗 部落 的 战 争+ , 竹书 纪 年 - ", 吕 氏 春 秋 - 等 云 & !尧 与 有 苗 战 于 丹 水 之 浦 #+ ! 有苗 不服 ’乃修 教三 年’执 干戚 舞’ 有苗 乃服 +#) ,韩非 子 五 蠹-* 禹在 武当山 继续 征伐 有苗 的战 争中 ’创 编了 . 一 套能 传授 搏击 技能 的武 舞/ /!干 戚舞 #+ 即舞 者手 持 弓% 戈%矢 %矛 %矛等 兵器 ’表演 各种 击刺 动作 ’进 行战 斗 的演 习操 练’ 以熟 悉战 斗中 的击 刺和 群体 组合 的原 始 舞蹈 + 原 始武 舞)战 舞* 的武 术功 能作 用便 应用 而生 了 +禹 部落 通过 武舞 这种 表现 形式 震慑 了对 手’最 终才 将 有苗 降服 + !干 戚舞 # 具 有教 育传 授的 功能 ’有 学习 % 训 练 等形 式 ’已 经 成为 了 人们 的 一 种有 目 的 %有 意 识 % 有 组织 % 有 运动 技巧 和方 法的 具有 搏击 风格 的运 动形 式 ’ 构 成了 武术 套路 徒手 与器 械动 作极 其形 式形 成的 雏 形+ 因而 ,中 国武 术史 -%,中 国武 术百 科全 书- %,武
武当各项功夫简介
![武当各项功夫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7e729e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9.png)
武当各项功夫简介武当拳理功法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功夫 > 武当拳理功法一、拳法类1、基本拳——共29式,是武当拳初学者为锻炼基本步法,拳法,腿法的基本拳法。
2、玄功拳——分三路,第一路44式,第二路45式,第三路40式。
三路玄功拳内含武当拳基本步法,身法,腿法等,此拳也是初级拳,动作朴素,招法实用,倘若熟练掌握,就已做好更上一层楼的准备。
3、伏虎拳——共65式。
是武当山镇山之拳,又名降龙伏虎拳,是武当山习武之道人增长功力的拳种之一。
以手法为主,腿法为辅,主要练习方法有带手、冲拳反腿、三连手等风格特点,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势势逼人,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更有防身制敌之用。
4、八极拳——共47式,自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是武当拳法中的一种至刚之拳,以勇猛著称。
动作刚猛暴烈,稳健敏捷,既能远程攻击,又可贴身靠打。
5、螳螂拳——共40式,属象形拳,是吸取螳螂的攻击特点,融合武当拳的身法,步法,手法,擒纵得法,招之即打,攻防有度。
6、玄真拳——共41式,内含武当拳基本步法,身法,腿法等,此拳也是初级拳,动作朴素,招法实用。
7、龙华拳——共28式,武当山有南武当和北武当之分,龙华拳属于北武当拳法,南拳北腿,所以龙华拳以腿法为主,并吸取了南武当的手法精华。
它的青龙出海、黄龙盖顶、等动作充分显现出了龙的特点和神威。
8、玄武拳——共53式,又称两仪拳,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俩仪”。
此拳阴阳各见所长,或快或慢,或刚或柔,故曰“俩仪”。
是一套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
此拳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
9、八卦掌——每分八掌,每掌约八式。
八卦掌是内家拳种之一,内含五行生化之理,阴阳消长之道。
八卦掌以走为先,走就是走圆圈,歌诀云:“八卦转掌妙无边,形如推磨走为先。
八卦掌有老八掌、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等。
现在为大家表演的是老八掌,它要求的是身灵步活,行如趟泥,思想无杂念,行动要自然。
二、武当武术概论
![二、武当武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e2828871fe910ef12df890.png)
而 真 正 将 武 当 武 术 弘 扬 光 大 ,泛 化 于俗 的 当是元 明时期 的 武 当高道张 三丰 。张三 丰 , 名全 又
一
的主神 真 武是北 方 水 神 ,传 说他 具有 赴汤蹈 火 、 仗剑 除魔 、 灾祛 消
病、 驯服猛兽 、 呼风唤雨 、 御气 飞 行 的特异功能 。据 史书载 , 春秋 战 国时 , 子的弟子 尹喜 , 老子所 老 得 授 《 德经》 , 官修道 , 道 后 辞 辗转 到
峒、 天山 、 山 、 山 、 雪 华 昆仑 。而宋
治 阶级 的扼 杀 ,武 林传 统九 大派 只好把 “ 脉真谕 ”刊刻 , 一 封藏石
壁, 封法 5 0年 。但张 三丰所创太 0
同占代丹 士 修炼 活 动 及武 当道 门
内道 教活 动 紧密结 合 在一 起 的 。 武 当l 位 于华 中腹 地 ,紧靠 秦 巴 j 1 l脉 , j l 背依 神农架 , 临汉 水 。山 面 势奇特 , 光秀丽 , 风 自古就是 道佛 修 炼 家活 动 的主要 场 所 ,是 全 国
四大道 教 名 山之一 ,是著 名 的道
极 ,却 以 “ 天下豪杰延 年益寿 , 令
不徒 作 技击 之末 ” 为 目的和 特点
而流传 到社会 , 泛化 于俗 。其基本
线索 为 :由张三 丰传 山西 王宗岳 , 王 宗岳 传河 南 温县 蒋发 ,蒋 发传
拳至 赵堡镇 , 形成 赵堡太 极 , 进而 繁衍 为陈式 、 式 、 杨 武式 、 吴式 、 孙
“ 真仙 ” “ 、 真人” 并为 他在武 当山 , 敕 建 规模 宏伟 的遇 真 宫 ,铸 塑鎏
术, 畅游武 当。唐李 道 子等创太极
功 。李 道子 , 南安 庆人 , 江 居武 当
武当武术基本功步法
![武当武术基本功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a4b7d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6.png)
武当武术基本功步法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门派之一,它以柔和、绵密的特点著称,被誉为“武术之母”。
武当武术的基本功包括步法、拳法、器械、内功、形意等,其中步法是武当武术中最基础的一环。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武当武术中的基本功步法。
一、搬步步法搬步步法是武当武术中最基本的步法之一,它是其他步法的基础。
搬步步法的特点是步幅短,身体稳定,利用身体重心的转移来完成步伐。
该步法适用于近身格斗、中短距离的追击攻击等情况。
具体方法: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身体保持平衡,视线正前方。
接着左脚向左侧移动一步,同时抬起右脚,放在左脚旁边,再向右骤然搬动左脚,以右脚为支点,后背向后倾,双脚向前迈步,在左脚附近落地。
如此反复,直至达到目的地。
跨步步法是一种协调性较强的步法,适用于比较开阔的场地。
跨步步法相比搬步步法,步幅较大,移动速度也更快。
它是近距离追击、应对快速攻击的预防手段之一。
具体方法:两脚分开,以肩为宽度,左脚稍稍向左转,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为“弓步”,两腿距离约为一肘长。
接着,使左脚前移一步,称作“换步”,右脚则伸直着地。
如此你依次移动,达到目的地。
旋步步法是一种轻盈、韵律感很强的步法,属于武当武术中的高端步法。
它主要通过身体的旋转运动,加上不停的转换位置,以达到攻击、防御的目的。
该步法适用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长程攻击和快速躲避,旋转降你除震效果也很优秀。
具体方法:双脚并拢,身体重心向右转动,右脚跟抬起。
接着,左脚前向跨出一步,转动身体向左,再迈出右脚一步,然后再向右转动,重心再次移动,以左脚作为支点,右脚翻转向后方,再次跨步右侧,依次类推。
注意,旋转时需保持平衡,以不至于失去重心。
以上三点是武当武术中基础的步法,是学习武当武术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后方可进行其他的武技训练。
当然,不论是哪种步法,均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充分利用身体的重心来完成移动。
在武当武术中,步法既是武术技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又是武术运动、调整身体和呼吸、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
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全揭秘
![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全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e8f232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9.png)
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全揭秘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武当山特区的一个山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
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当山传统功夫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宝贵遗产。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这项技艺包含了各种高超的拳法、剑术、擒拿手法和内功练习。
下面将为您一一揭秘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武术技艺之一,也是武当山最为著名的拳法之一。
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而闻名,其核心理念在于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对于调节身心健康效果显著。
二、八卦掌八卦掌是以八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掌法,通过练习八卦掌可以增强全身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八卦掌注重身体的旋转和腿部的灵活运动,使技击更加迅猛凌厉。
此外,八卦掌还注重腰部和胯部的灵活运动,对腰腹部力量的锻炼有很好的效果。
三、太祖长拳太祖长拳是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中最为直接和实用的一种拳法。
太祖长拳以短打突进、一击必中为特点,注重肩部和手臂的力量训练,对于提升攻击力和防御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四、金鸡独立金鸡独立是一种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功夫动作,以双腿直立成90度角的金鸡独立姿势为特点。
通过练习金鸡独立,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和平衡感,并加强下半身的肌肉控制能力。
五、劈拳劈拳是一种相当独特的拳法,通过不同的姿势和手势展示不同的意境和技巧。
练习劈拳可以提高手臂的力量和灵敏度,对于提升近身搏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玉女心经玉女心经是一种以内功训练为主的武当山传统功夫,注重呼吸调和和内气运用。
通过练习玉女心经,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和抵抗力,提高内气的运用能力。
七、五行八卦剑五行八卦剑是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中最为高深的剑术之一。
练习五行八卦剑可以增强手臂和腰腹部的柔韧性和力量,通过剑的舞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
以上所述的七十二绝技只是武当山传统功夫丰富技艺的冰山一角。
武当武术特色概述
![武当武术特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9b0351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9.png)
武当武术特色概述武当武术特色概述武当武术特色一、以道理为指导中国武术,最早起源于原始时代。
人类为了获取食物,捕猎要与猛兽斗;人类为了拥有、巩固领地,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
斗的年代久远,人们积累起一些经验运用于斗争实践,这便叫做武术或战术。
不过这里的武术之“武”由于贤愚之别,体用不同,愚俗的趋势已失去创造“武”字者的本义,成为对残杀的表述。
这里的武术、战术之“术”,总归也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
如强胜弱,快胜慢,刚胜柔,有力胜无力,多胜少,大胜小等等。
这种“术”只是在“量”和“速”的运用上做文章。
至今仍有许多其他武术的练法仍然着眼于此二者。
而这种武术,一旦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仅很难做到消来敌人,又很难做到保存自己。
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
它代表古之圣哲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
这里须分清的是,其一,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武当武术是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其三,它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
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学家,为了最完美地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家哲学当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
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道家也认为道家哲学是可供人类普遍运于用任何领域之中)。
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
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甚早,并在武当山由张三丰最后集大成)——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
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
武当道教武当武术
![武当道教武当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11b263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a.png)
武当道教武当武术当山炼性修真秘旨武当山炼性修真秘旨,是武当高道修炼内丹所隐秘承传的功理功法,是武当气功的精髓。
其功理功法文献见于武当拳法研究会在本山挖掘出的二幅条图。
其一《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刊于《武当》杂志总一期;其二《武当山玄机心法图》,刊于《武当》总17期,这是武当道教修炼内功的两个姊妹图示。
前者重功理,后者重功法,二图结合,构成武当道派炼性修真的完整文献。
此二图创自何时何人已无可考证。
据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鉴定:“炼性修真全图”为南岩宫道人刘理卿复刻于1924年五月,(一说是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纯阳圣诞吉日,云水道人慧生子吴明玄所刻)。
此图与道藏所载《太极先天之图》同出一理。
即得玄牝之窍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而五气朝元,取坎填离,还精补脑,而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描述修身炼性之理。
“武当山玄机心法图”是以隐语阐述修功的方法,此图亦出自南岩宫监院刘理卿刻存。
图有楹联:“半帘月影三杯酒,满院花香一局棋”。
图上方刻有在《道藏》等典籍中未曾记载的玄天上帝与太上老君的一段对话文字,阐明了炼性修真的功理。
此二图是武当山道庙现存的珍贵木刻版文物。
已引起海内外武术气功界及学术界的珍视,确认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纷纷进行探讨。
武当山三天门悟性气功此功全称“武当山三天门老君洞悟性气功”。
原在武当道内高层秘传。
在1983年武术挖整高潮中,经武当拳法研究会多次动员,始由武当山住庙老道人朱诚德献出。
朱生于1898年,辈列紫霄宫全真龙门派24代。
朱诚德早年因贫苦,在南阳玄妙观出家从道,遇武当山挂单道人金宇成,得秘授此功。
金道长则受传于龙门22代道长王理阳。
此气功特点是:先两脚交叉盘坐,脚掌朝天,后将双手各伸三指撑地,撑起盘坐,整体悬空,离地约10厘米,随即前俯上体,下腭过膝,前后左右运转,筋骨柔和如绵。
1984年,全国体育记者夏令营到紫霄宫,朱诚德时已85岁,应请表演这套功法,目睹者无不为此绝技惊叹。
朱道长还擅长武当传统太极拳。
武当山道教武术
![武当山道教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a930796125c52cc58bd6be53.png)
以金庸为代表的,以文学、影视等作品形式所反映的武当武术,以及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当武术,从其人物、活动环境、师承关系中来看,指的是武当道教人物中的武术活动,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当道教武术。
概括起来讲是指因武当道教而扬名的,流传于武当道教派系以及其后代传人的、具有浓厚的武当道教文化色彩为特征的一种养身技击的武术活动。
随着以崇拜玄武为特征的武当山地方道教派系在宋代的形成,武当道教中的武术活动,不在仅仅是一种技击术,还是以身体运动这一特殊形态的语言方式在重大祭祀活动中来表现信仰、崇拜玄武神,使其存在形式上物化为一种求神拜灵的祭祀方式和法术活动了。
如:道士身上佩带的剑,也不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兵器,还是一种神器、法器,是人与玄武神灵连通的重器;道士踏罡步斗、仗剑而舞、念咒作法,以玄妙高超的剑舞,表现自我宗教的法力无边和神圣,具有不可战胜的神力。
武当道教对玄武的崇拜,是一种综合阴阳宇宙、泛神、泛灵、符箓签法等而成的复合体,是一种/太极别体,龟蛇玄武是武当道教的图腾标志。
分而为龟、蛇,合而为玄武的一物两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哲理,被武当道教武术直接吸取,建立其/拳法阴阳0的理论基础。
宗教物化形式的需要,驱使五行、八卦、太极、内丹术等理论、修炼方法以及名词也被融
摄于武术文化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武术简介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武当山,为武当道人张三丰所创。
具有杰出的养生健身价值。
其博大的内容包含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诸多门派,其精深的拳功体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奥妙所在。
是中华武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国宝。
武当武术的产生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
2500年来,武当山有无数高隐之士栖息,形成中国道家思想的研究传播中心。
特别是中国道教诞生以来,这里集聚着一批批专业修道的队伍。
经过不断地创造,终于在元明之际,创立了道家理论与武术巧妙结合的武当武术。
找到了一条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养生健身的科学方法。
自明中叶王宗岳传入社会以来,武当武术更加广泛的造福于人类。
深受人们的喜爱。
经过20多年的挖掘整理,我们发现武当武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传播在民间,真谛也在民间。
不仅后继大有人在,而且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
创造出诸多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数不胜数。
许多拳种都有功理、功法,有套路劳作,也有主旨要领。
充分体现出张三丰太极拳《总论》、《歌》和《十三式》三大经典。
门派林立、遍及各地的武当武术,具有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
正说明其具有广阔地文化创造空间。
随着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挖掘研究普及和推广,武当武术将在提高人们生活生存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杰出价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