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六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实验六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六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1511524647d27284b7351ed.png)
•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 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 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 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 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一、 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 霉菌的菌丝: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是菌丝。 •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 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 般为3~10微米。 • 菌丝体: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 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霉菌的接合孢子 左:毛霉的(+)和(-)型菌丝在 交界处结合产生黑色的带状, 肉眼可见;右:取小黑点用 显微镜观察所看到的接合孢 子
霉菌的子囊孢子 a.子囊果; b.子囊; c.伪侧丝; d.子囊孢子
担孢子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d.双核细胞; e.核融合;f~g.核分裂; h.担孢子形成;i.担孢子 成熟并释放
各种曲霉的菌落
各种病原真菌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实验报告
1.绘出有隔膜菌丝、无隔膜菌丝、毛霉、 根霉、曲霉和青霉的个体形态图,并标注 各部位的名称。 2.思考题: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 分上述四种霉菌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常 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霉菌的节孢子
霉菌的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的孢子叫孢囊孢子。孢子囊是由 菌丝顶端细胞膨大而成,膨大部分的下方形成隔膜与菌丝隔 开,膨大细胞的原生质分化成许多小块,每小块可发育成一 个孢子。
霉菌的游动孢子
实验六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主讲教师:雒晓芳
基本原理
• 真菌在微生物世界中可以称得上是个“巨人家 族”,真菌的个头较大,其中的许多成员对我们 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例如,在潮湿的天气里,常 常发现粮食、衣服、皮鞋上长了霉,我们做酱、 酱油、豆腐乳用的曲霉和毛霉等霉菌;发面、酿 酒用的酵母菌等都是真菌,就连人们爱吃的蘑菇、 木耳等蕈子,也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
霉菌形态观察实验
![霉菌形态观察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5714d3a10661ed9ad51f369.png)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1.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节课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2.载玻片培养法(小培养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小块(约1cm2)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1.菌种:曲霉 ( Aspergillus sp. ) ,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 Rhizopus sp. ) 和毛霉(Mucor sp. )培养 2-5d 的斜面培养物。
2.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3. 仪器或其他用具:超净台,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平皿,载玻片,盖玻片, 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 50% 乙醇, 20%的甘油,滤纸片,以及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培养法)1.培养小室的准备及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 U 形玻棒,其上放一块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 110 ℃ 灭菌20-30min ,不烘干,备用。
2.琼脂块的制作取已灭菌的马铃薯培养基(PDA)无菌操作注入两个已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7ec220df78a6529647d5318.png)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学会霉菌浸片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菌丝观察不能用水作介质制片,因为菌丝会因渗透作用而膨胀,目前,霉菌制片时最理想的介质是乳酸苯酚油。
制片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作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浸片除有一定染色效果外,细胞不变形,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霉菌和放线菌相似,由于其菌丝较粗,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的表面和培养基背面往往呈现不同的颜色。
霉菌菌落中,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年幼。
三、实验器材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和毛霉(Mucor sp.)的马铃薯培养基斜面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滤纸、接种钩、酒精灯、、大头针、玻璃纸、镊子、刀片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霉菌浸片观察于清洁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取生长好的霉菌平板,用两根大头针小心挑取含少量孢子的菌丝少许,并在乳酚棉蓝液上摊开,小心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用低、高倍镜观察。
对于根霉和毛霉的培养物,可轻轻打开培养皿,将皿盖(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直接观察,或将皿底(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皿边缘的菌丝。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灭菌后备用。
图14-1 载玻片培养示意图1 平皿2 U型玻璃棒3 载玻片4 培养物5 盖玻片6 滤纸(2)在上述载玻片的一边滴加融化的马铃薯培养基,点种孢子,并将盖玻片盖与其上,要求中央的培养基直径不大于0.5cm,盖、载玻片间距离不高于0.1mm。
六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六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434e3ab4d1f34693daef3ebb.png)
4. 操作程序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1.无菌培养皿的准备
在一洁净干燥的培养皿内,放一铝丝制载玻片架,
再放人分别用纸包好的洁净载玻片1-2片及盖玻片 1-2片,然后盖上皿盖,包扎后灭菌备用。
2.霉菌载玻片培养物的制备 ( 1 )取约 3ml 经灭菌后的察氏培养基试管,标上
青(毛、根或曲)霉字样。
(2)以无菌操作方式取出无菌培养皿中的载玻片 和盖玻片,打开备用。 (3)取一标好字样的试管培养基,于酒精灯上以 微火融化。
在幼小而活力旺盛时,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顶 囊,一般呈球形。项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层辐射状小梗(初生小梗与次生小梗)。最 上层小梗瓶状,顶端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以上几部分结构合称为“孢子穗”。 孢子呈绿、黄、橙、褐、黑等颜色。 ------ 曲霉孢子穗的形态,包括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小梗着生是单轮还 是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及颜色等,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
Black Mold, Aspergillus variecolor. (SEM x2,315)
曲霉Aspergillus 的分生孢子
毛霉
1.形态特征:菌丝发达,白 色无隔多核。 2.繁殖:孢囊孢子、厚垣孢 子、接合孢子。 3.应用:腐乳:蛋白酶
Mucor sp.
毛霉属(Mucor):孢囊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孢
四 思考题
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形态有哪些异同? 比较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的特 征?
接合孢子
Bread Mold Spores on Fungal Fruiting Structure, Rhizopus sp. (SEM x2,990)
2. 培养基: 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微生物实验6 霉菌
![微生物实验6 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2d5f78214b73f242336c5f2e.png)
微生物实验报告霉菌的培养及观察实验刘欣怡201100140057生物科学基地班组别:周一下午三组同组者:曹平平,周楠,刘艺,刘希伟实验完成时间:2012年11月12号一、实验原理1. 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会霉菌的一般制作方法。
2. 观察并理解多种霉菌的个体形态及生长繁殖方式。
3. 进一步巩固无菌操作以及显微镜的使用二、实验器材1. 菌种:黑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培养 7d 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小室培养)。
2. 仪器:无菌操作台,分析天平,玻璃棒,三角瓶,小烧杯,加热炉,漏斗,纱布,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U 型玻璃棒,解剖刀,镊子,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火柴,显微镜等。
3. 试剂及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其配方见附录),蔗糖,琼脂,去离子水100,现配的20%甘油,酒精溶液等。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霉菌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
其个体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又可分化出繁殖菌丝。
不同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此染液做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四处飞散,棉兰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染液的蓝色能增大反差。
(如果用水封片,常因渗透作用而膨胀,水也易使菌丝、孢子和气泡混为一团,影响观察。
)霉菌菌落特征:A。
因霉菌的菌丝较粗且长,故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常成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或毡毯状,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B。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最初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当菌落上长出各种颜色的孢子后,由于孢子具有不同形状、构造和颜色,使菌落表面呈现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黄、绿、青、黑、橙等。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9427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9.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常见霉菌(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基本形态特征;3. 熟练运用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其菌丝体由多个菌丝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1. 菌种: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2. 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3. 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4. 其他: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菌落特征:观察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平板中的菌落,描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等。
2. 制片:取少量霉菌菌落,用无菌接种针挑取菌丝,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玻片。
3. 显微镜观察:a. 低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b. 高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横切面、孢子等特征。
4. 记录并分析结果:将观察到的菌丝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与教材中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所观察到的霉菌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霉:菌丝呈灰绿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蓝绿色。
2. 曲霉:菌丝呈黄色或绿色,分生孢子梗呈放射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3. 根霉:菌丝呈白色,有明显的假根,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叉,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4. 毛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分生孢子梗呈螺旋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形态特征,并学会了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fd75b77fc4ffe473268ab20.png)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1、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2、PDA培养基PDA培养基是人们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依次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
它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宜培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
3、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记载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1、菌种:曲霉( Aspergillus sp. ) ,青霉,根霉( Rhizopus sp. ) ,毛霉(Mucor sp. ),培养7d 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2、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配方见附表)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吸管,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50%乙醇,20%甘油,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等四、【操作步骤】1.配置PDA培养基:按配方配置马铃薯培养基200ml,其做法是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再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马铃薯块可),先用一层纱布过滤,再用六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加热,加入葡萄糖补水至200ml。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7bd87273169a4517723a3ea.png)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同组者:霉菌的形态观察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1.霉菌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其菌丝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2.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沿琼脂边缘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1.菌种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毛霉( Mucor sp. )和根霉(Rhizopus sp.)培养48h的马铃薯琼脂(PDA)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及试剂马铃薯琼脂(PDA),20%甘油(无菌),乙醇。
3.仪器及其它用品无菌操作台,解剖刀,镊子,无菌吸管,U型玻璃棒,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等。
四.操作步骤1. 培养基的配制按附录所示配方称取PDA各组分,先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20g煮沸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同组者:20min,然后先用1层纱布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再用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用无菌水调至100mL,然后再加入糖及琼脂,加塞后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微生物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PPT
![微生物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2ee3bea8956bec0875e3d1.png)
霉菌的菌丝是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um, 比放线菌菌丝宽很 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 菌线或营养菌丝。另一部分菌丝向空中生长,称为气 生菌丝。气生菌丝一部分形成生殖细胞。
无隔 菌丝
低等霉菌如根霉、毛霉等
有隔 菌丝
高等霉菌如青霉、曲霉等
霉菌的形态观察
验证型
齐鲁师范学院
01 Part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齐鲁师范学院
02 Part
实验原理
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 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 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 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齐鲁师范学院
03 Part
实验材料
菌种
产黄青霉(Pnicillium chrysogenum)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根霉(Rhizopus) 毛霉(Mucor)
染液
乳酸石炭酸棉兰染液
齐鲁师范学院
04 Part
实验步骤
01 1.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液于载片中央;
02
2.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先在50%乙醇中浸润,再在蒸馏水中浸润,洗去分生孢子(仅用于青霉和黑
曲霉)
04 4.置于液滴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
05 5.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谢谢 观看
霉菌的菌落
松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fdf23779563c1ec5da7186.png)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本次试验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即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三、器材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蒸馏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形玻棒,解剖针,解剖刀,镊子,95%乙醇以及显微镜等。
实验六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霉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b723d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d.png)
2、你以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和霉菌旳主要区别是什么?P46, (2)
上次试验习题解答
1.镜检时,你怎样区别放线菌旳基内菌 丝和气生菌丝?P42 ,2(3)
镜检时,基内菌丝色暗,分枝较少,而 气生菌丝色深,分枝多且向上分化出孢 子丝。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 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 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旳有限 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 时间后,将载玻片上旳培养物置显微 镜下观察。这种措施既能够保持霉菌 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 期旳培养物。
三、试验材料
1.菌种:黄曲霉、青霉、黑根霉和毛霉培养 2-5d旳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4、培养:目前平皿旳滤纸上加3-5ml灭菌 到20%旳甘油(保持湿度),盖上平皿, 28℃培养。
5、镜检:根据需要能够在不同旳培养时间 内取出载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 倍镜观察。
a.观察黑根霉菌丝情况和孢子情况(着重辨 认匍匐菌丝、假根、包囊梗、孢子囊):
根霉
假根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
请确保镜头擦拭 洁净!
五、试验成果
绘四种霉菌旳形态特征: 黄曲霉:有隔菌丝,外生孢子(分生孢子),有
足细胞,顶囊,分生孢子梗 青霉:有隔菌丝,外生孢子(分生孢子),为帚
状分生孢子穗,初级小梗,次级小梗; 黑根霉:无隔菌丝,内生孢子(孢囊孢子),孢
囊梗,匍匐枝和假根; 毛霉:无隔菌丝,内生孢子(孢囊孢子),孢囊
梗
六、思索题
2.培养基:土豆琼脂或察氏琼脂乳酸石炭酸 棉兰染液、碘液、酒精、蒸馏水等
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盖玻片,U形玻 棒,解剖刀,20%旳甘油以及显微镜等。
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99475b264b35eefdc8d3339f.png)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互助社区
/bbs
生物秀实验频道——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bio101
Black Mold, Aspergillus variecolor. (SEM x2,315)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互助社区 /bbs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互助社区
/bbs
生物秀实验频道——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bio101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互助社区
/bbs
生物秀实验频道——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bio101
Molds reproduce primarily by means of asexual reproductive spores such as conidiospores, sporangiospores, and arthrospores. These spores are disseminated by air, water, animals or objects and upon landing on a suitable environment, germinate and produce new hyphae . Molds may also reproduce by means of sexual spores such as ascospores and zygospores, but this is not common. The form and manner in which the spores are produced, along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hyphae and mycelium, provide the main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and classifying molds.
2013实验六 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2013实验六 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58b80274b73f242326c5f00.png)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支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体,其菌丝平均宽度3-10微米,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气生菌丝又可分化出繁殖菌丝。不同的霉菌,其繁殖菌 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霉菌菌丝有无隔膜、有无假根或足细 胞等特殊形态的分化、繁殖菌丝形成的孢子着生的部位和排列 的情况;以及是否形成有性孢子等,是鉴别霉菌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
螺旋状孢子丝
示放线菌的孢子丝
曲霉
分生孢子梗
曲霉
小梗
2、霉菌形态的观察
顶囊
分生孢子
青霉
分生孢子
次生小梗
初生小梗
分生孢子梗
根霉
囊轴 孢子囊
根霉
五、问题:
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2、绘图说明你所观察的三种霉菌的形态特征。 3、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霉菌的主要 区别是什么?
三、器材
1、菌种:链霉菌、青霉、曲霉
2、装片:根霉
3、其他:乳酸石碳酸棉兰染液、 50%酒精、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镊子、擦镜纸等
四、实验步骤
放线菌观察:用镊子小心拔出插片,擦去背 面的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 玻片上,直接镜检。(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 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再换成高倍镜观 察) 霉菌观察:先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石炭酸 棉蓝染色液;用镊子夹取菌丝一小块,先置 于50%乙醇中浸一下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 载玻片上的染液中;盖上盖玻片,稍用力将 菌丝块压成一薄层,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特 化结构。
螺旋状孢子丝示放线菌的孢子丝霉菌形态的观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初生小梗次生小梗分生孢子孢子囊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c2c7ac360cba1aa911da28.png)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本次试验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即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三、器材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蒸馏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形玻棒,解剖针,解剖刀,镊子,95%乙醇以及显微镜等。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7e5e8946bec0975f465e2ac.png)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霉菌的群落特征(2)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形态(3)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是由许多较之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
在超市的条件下,霉菌可以生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单个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霉菌其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成为有隔菌丝。
有点霉菌,其菌丝没有横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其疏松程度不等,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横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菌丝体制与水中易变形,故观察时用浸片法将其置于乳酸石碳酸棉溶液中、菌丝和孢子染成蓝色,保持菌丝体圆形,使细胞不易干燥,并有杀菌作用。
三、实验材料:(1)菌种: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2)时间和溶液:乳酸石炭酸棉溶液(3)仪器和其他物品:显微镜、接种环、载片、擦镜纸等四、实验内容:产黄青霉:顶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黄曲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黑根霉:假根匍匐枝孢子顶囊孢子囊舟孢子囊孢子囊孢子五、实验结果:六、讨论(1)霉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孢子各有几种?无性繁殖——无形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有性繁殖——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2)细菌、放线菌、霉菌菌落特征如何识别?。
实验六曲霉与青霉的形态观察
![实验六曲霉与青霉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ea9316c1711cc7931b716d1.png)
子头、青霉的帚状枝)的形状大小及结构特征、菌
丝结构、孢子形态等 ①滴乳酸酚;②加菌丝体;③盖玻片;④显微观察
四、实验报告
1. 2. 3.
简要描述两种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绘图说明两种霉菌的主要个体形态特征 思考题
4.
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两种霉菌
实验六 曲霉与青霉的形态观察
Hale Waihona Puke 一、目的要
求
1. 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
的方法与步骤
2. 了解曲霉、青霉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1. 霉菌个体为分枝丝状体 2. 菌丝粗细及 孢子直径是细菌细胞大小的
几倍至几十倍
3. 菌落、子实体及其孢子的形态特征是霉菌
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4. 霉菌制片法包括直接制片法和培养制片法
三、实
验
材
料
1. 菌种:Aspergillus
niger、
Penicillium sp ,菌龄5d。
2. 培养基:PDA
3. 制片介质:乳酸酚
4. 仪器或其他用具: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
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钩、香柏油、 二甲苯、擦镜纸等。
三、操作步骤
1. 肉眼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大小、质地、正反面颜色、 表面结构等 2. 低倍镜平板观察:子实体的自然着生状态 3. 制片观察(直接制片法):子实体(曲霉的分生孢
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df2e4c2f242336c1fb95e89.png)
二、基本原理
霉菌是由许多交织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在潮湿条件下生
长繁殖,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并在形态及 功能上分化成多种特化结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 的有横隔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如青霉、曲霉),有的菌丝没 有横隔(如毛霉、根霉)。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 丝大几倍到十几倍。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镜观察。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 直径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 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由于霉菌的菌丝体较粗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菌丝
体置于水中容易变形,故观察时将其置于乳酸石炭酸溶液中 (配方见附录),保持菌丝体原形,使细胞不易干燥,并有杀 菌作用。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2°波林麦芽汁琼脂平板上培养2~3d的根霉、 毛霉,在酸化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平板上培养3~5d的青霉 、 曲霉。
2、其他物品 乳酸石炭酸溶液、载片、盖片、解剖针、 镊子。
四、实验步骤
1、制片 取干净载玻片一张,于中央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然液一
滴,用解剖针从菌落边缘划取菌丝体一小块,放入乳酸石炭 酸棉蓝液滴中,小心地加盖玻片一张,并轻压盖玻片。 2、镜检
在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观察时注意菌丝有无隔膜, 假根,足细胞等特殊构造,孢子形状,大小和着生方式
四实验步骤1制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张于中央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然液一滴用解剖针从菌落边缘划取菌丝体一小块放入乳酸石炭酸棉蓝液滴中小心地加盖玻片一张并轻压盖玻片实验六 霉Biblioteka 的形态结构观察一、目的要求
1、观察霉菌菌落特征。 2、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3、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的形 态。
霉菌形态观察
![霉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3003dec79563c1ec4da71a7.png)
3.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2mL孢子悬液于上述玻璃 纸平板上,并用无菌玻璃刮棒涂抹均匀。
4.置于28℃温室培养48h后,取出培养皿,打开皿 盖,用镊子将玻璃纸与培养基分开,再用剪刀剪 取小片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五、结果观察
霉菌的有性繁殖不象无性繁殖那样经常与普通,多 发生于特定条件下,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出现。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青霉(Penicillium sp.) 曲霉(Aspergillus sp.) 根霉(Rhizopus sp.)
2.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3.器皿:无菌吸管、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
四、操作步骤
(一)一般观察法 1、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 染液,用解剖针从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 孢子的菌丝于染色液中,再细心地把菌丝挑 散开,然后用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产生气 泡。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必
要时再换高倍镜。
(二)玻璃纸透析培养观察法
1.向霉菌斜面试管中加入5mL无菌水,洗下孢子, 制成孢子悬液。
根霉
初形成时为灰白 色或黄白色,成 熟后变成黑色。 根霉菌菌落初期 为白色,老熟后 灰褐色或黑色。 匍匐菌丝弧形, 无色,向四周蔓 延。孢子囊刚出 现时黄白色,成 熟后变成黑色。
根霉形态
Hale Waihona Puke 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 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 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 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 产生孢子时,菌丝体顶 端产生多细胞的分生孢 子梗,梗的顶端分枝2— 3次,每枝的末端细胞分 裂成串的分生孢子,形 成扫帚状。分生孢子一 般呈蓝绿色,成熟后随 风飞散,遇适宜环境, 萌发成菌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应用:抗生素
Fungal Mycelium with Spores, Penicillium sp. (SEM x3,220)
Conidiospores of Penicillium
曲霉
1.形态特征:菌丝有隔,具 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及膨大 顶囊。
2.繁殖:分生孢子 3.应用:酿造酒、酱,有机 酸、酶制剂。
4. 操作程序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1.无菌培养皿的准备
在一洁净干燥的培养皿内,放一铝丝制载玻片架,
再放人分别用纸包好的洁净载玻片1-2片及盖玻片 1-2片,然后盖上皿盖,包扎后灭菌备用。
2.霉菌载玻片培养物的制备 ( 1 )取约 3ml 经灭菌后的察氏培养基试管,标上
青(毛、根或曲)霉字样。
(2)以无菌操作方式取出无菌培养皿中的载玻片 和盖玻片,打开备用。 (3)取一标好字样的试管培养基,于酒精灯上以 微火融化。
囊梗单生,直立、分枝或不分枝。不产生匍匐丝与假 根。引起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腐烂。
根霉
1.形态特征:菌丝发达。具 假根和匍匐菌丝。 2.繁殖:孢囊孢子、厚垣孢 子、接合孢子。
3.应用:糖化菌(淀粉酶)
有假根和匍匐丝,孢囊梗 2-3 根 丛生,不分枝,从匍匐枝上长出, 孢囊梗与假根对生。孢子囊基部有 一个近球形的囊轴。孢子囊球形或 近球形,成熟后呈黑色。孢子囊壁 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Bread Mold Spores on Fungal Fruiting Structure, Rhizopus sp. (SEM x2,990)
2. 培养基: 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3.器材: 显微镜、培养箱、培养皿、水浴锅、载玻片、
盖玻片、无菌水、接种环、接种钩、解剖针、
酒精灯、火柴、滤纸、玻璃铅笔等。
玻璃培养观察法
透明胶带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菌种:青霉、黑曲霉、根霉、毛霉。
青霉
1.形态特征:菌丝有隔,基部无足细
胞。具分子孢子梗 ----- 经过多次分枝 ,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 ----- 扫 帚状分生孢子头。
2.繁殖:分生孢子
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 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
实验七 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1.豆腐进行霉菌发酵, 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 毛(即菌丝)的豆腐。 2.不同季节(不同温度、 湿度、发酵时间)根据 菌丝颜色、长度的不同 可分为虎皮毛、鼠毛、 兔毛和棉毛四种,以兔 毛和棉毛为质量最佳。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霉菌的载玻片培养法
(2) 了解青霉、曲霉、根霉及毛霉的形态构造
Black Mold, Aspergillus variecolor. (SEM x2,315)
曲霉Aspergillus 的分生孢子
毛霉
1.形态特征:菌丝发达,白 色无隔多核。 2.繁殖:孢囊孢子、厚垣孢 子、接合孢子。 3.应用:腐乳:蛋白酶
Mucor sp.
毛霉属(Mucor):孢囊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孢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 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狭窄空 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 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观 察到它们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特殊形态构造,如曲霉的 足细胞、分生孢子、顶囊等生长情况。
(Penicillium),曲霉属(Asepergillus);无隔菌丝-----毛霉属 (Mucor),根霉属(Rhizopus))由横格状菌丝隔成许多细胞。
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
观察霉菌的形态的常用方法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 成霉菌制片镜检。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 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 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 久标本长期保存。
孢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匐枝 根霉是异宗配合的,当两个不 同交配型的菌株(“十”菌株 和“一”菌株)相遇,从菌丝 上分别产生称作原配子囊的分 枝,以配子囊配合的方式进行 质配,最后发育成黑色、厚壁、 带有瘤状突起的接合孢子。接 合孢子萌发时,一般是形成芽 管,芽管顶端形成孢子囊,孢 子囊中产生有“十’、“一” 分化的孢囊孢子。
四 思考题
青霉、曲霉、根落的特 征?
(3) 霉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形态观察
无性孢子:根霉,毛霉------ 孢囊孢子 曲霉,青霉------ 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根霉,毛霉------ 接合孢子
二、实验原理
•霉菌为真核微生物,菌丝较粗大(直径:3-10um, 与酵母菌相似, 比细菌或放线菌的细胞约粗10倍);有分枝或不分枝的。 •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现鲜艳的颜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皆呈管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为绒毛状或棉絮状。 •一些较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有隔菌丝----- 青霉属
(4)待融化后的培养基冷却至45t左右时,接入标明菌名的 相应霉菌孢子一环,搅拌均匀,立即取大约3-4环于载玻 片中央,然后迅速盖上无菌盖玻片,并于载玻片右上角 标明菌名。 (5)往培养皿中倒人约3ml的无菌水。 (6)将上述制备好的载玻片置于培养皿中的玻片架上,盖 上皿盖,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48-72h,取出,置于显 微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
在幼小而活力旺盛时,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顶 囊,一般呈球形。项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层辐射状小梗(初生小梗与次生小梗)。最 上层小梗瓶状,顶端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以上几部分结构合称为“孢子穗”。 孢子呈绿、黄、橙、褐、黑等颜色。 ------ 曲霉孢子穗的形态,包括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小梗着生是单轮还 是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及颜色等,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