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农业节水效率研究-中国节水灌溉网
中国灌溉农田粮食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第16卷第4期2000年7月农业工程学报T r ansa ct ions of t he CSA E Vo l.16 N o.4Jul. 2000中国灌溉农田粮食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段爱旺 张寄阳(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摘 要:以1980年至1986年、22个省(市、自治区)、10种作物、共计4422个站的年实测作物耗水量和产量数据为基础,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全国灌溉农田上粮食作物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值约为1.1kg /m 3。
并根据典型试验站作物产量、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全国粮食作物单产随年分的变化趋势,经分析认为这一数值可以作为衡量全国灌溉农田上粮食作物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现状值。
关键词:灌溉农田;粮食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收稿日期:2000-04-30段爱旺,副研究员,新乡市东牧村 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453003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 UE )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水平的高低。
在我国近些年的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也被设定为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价一个地区的水分利用水平和节水灌溉技术措施的效果。
在讨论我国农田水管理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时,人们都认同发达国家的水分利用效率已接近于2.0kg /m 3,有的国家甚至更高。
同时也普遍认为我国的水分利用效率要明显低于国外的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灌溉农田上主要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究竟是多少?有资料认为,我国的水分利用效率普遍低于1.0kg /m 3,也有资料给出全国灌溉水利用效率为0.84kg /m 3。
但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核查,发现这些值都缺少系统、全面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很难作为全国代表性的数值应用。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80年代的全国灌溉试验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尝试确定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
1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 UE )定义为单位水量消耗所生产的经济产品数量。
节水措施在西北干旱地区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902023.11节水措施在西北干旱地区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田培旭(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 甘肃 景泰 730400)我国西北地区长期存在水资源短缺、农业干旱等严重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应大力建设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不断完善节水措施,从而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 西北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现状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极其稀少,干燥炎热,温度变化明显,蒸发量大。
独特的位置及自然条件造就出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产物,但是,随着人类肆意破坏,全球变暖愈加严重,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多重损害,部分牧场草地严重干旱,因此,针对西北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西北地区灌溉工程技术多为传统灌溉,难以保障旱区的水资源利用,主要原因在于意识、资金、技术的多重缺乏,进而导致西北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无法发挥其根本作用。
2 工程概述灌溉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最有效的节水技术之一,运行特点主要是均匀灌水,控制性良好,可以规避风力影响,实施自动化模式,使农药、化控剂、化肥等随水一同浇筑土地。
3 地下滴灌技术3.1 首部及田间系统设计田间管网布置规模:通过建设区的林、路、田等分布信息,将田间管网按照地形所属依次布置,采取梳状单向规模,将控制区地势范围选择在东南低西北高。
管网模式分为支管、分干管、输水干管、毛管四级输配管。
采取灌溉中的滴灌技术,系统结构分成首部、砂式与网式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施肥罐,再通过主干管转向分干管、支管、毛管,最后转向滴头,由滴头开始滴灌工作。
地埋管主要分为分干管与干管。
首部设计:首先,泵房建设选用彩钢板材质,内部要布置完善的过滤器、施肥箱、管道和阀门等,要求布置简单整洁,并将机组安装为一列,方便后续检修与操作,总面积40平方米。
其次,过滤器型号首选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在过滤水头损耗高于0.08~0.10兆帕时开始自动反冲洗,从而保障滴灌均匀程度,并通过系统流量筛选至200~600立方米/小时的过滤器。
我国西南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第6 第4 卷 期
2 12 007年 月 杨 凌 职 业来自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1 6 N o . .4
De . c 2 00 7
J u n lo n l g Vo a in l8 c ncl l g o r a fYa gi c t a LTe h ia l e n o Co e
我 国 西 南 地 区农 业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探 讨
李瑞 娟 , 张乃 明 李 月顺。 ,
( . 南 农 业 大 学 资 源与 环 境 学 院 , 南 昆 明 6 00 ;. 1云 云 5 2 1 2 陕西 省 职 业 技 术学 院 , 陕西 西 安 摘 70 0 ) 11 0 要 : 资源 紧 缺 已成 为 制 约我 国农 业 高 产 、 产 及农 民增 收 的 重要 因素 。我 国 西 南 地 区季 节 性 缺 水 现 象 突 出 、 水 稳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程 度低 、 难度 大 、 资源 开 发 利 用 的 基础 设 施 建 设 发展 滞 后 。应 从 水 资 源 的开 发 利用 、 水 过 程 及 水 输
田间 灌 溉 过 程 三个 方 面 实 施 节 水 灌 溉 工程 技 术 。 关 键 词 : 水 灌 溉 ; 南 地 区 ; 程 技 术 节 西 工
上世纪 7 0年 代末 , 国水 资源紧缺 问题初 露端 我
睨 , 水灌溉 逐渐 引起 了重视 ; 世纪 8 节 上 0年代 中期 ,
以防渗渠道输 水灌 溉及低 压地 下输 水管 道灌溉 为主 体 的节水灌 溉技术 迅 速 推广 , 田灌溉 取 得史 无 前 农 例 的成就 。上 世纪 9 0年 代 , 随着 工农业及 居 民生活 用水 量 的增 加 , 资源短 缺 问题更 加突 出 , 国把农 水 我 业节 水灌溉定 为基本 国策 。以节能 、 源 、 节 提高水 利 用率 为主要 内容 的节水灌 溉呈现 高起 点 、 高标准 、 高 科技 、 高效益 的发展 态势 。 节 水灌溉 工程 技术是 发展节水 型农业 技术 的核 心 , 节水型 农业研 究和推 广 的重 点 , 多研究成果 是 许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研究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研究【摘要】:分析了当前该西北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西北节水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节水认识上存在误区;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节水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灌溉水价偏低,水费到位差;节水管理体制不健全;节水农业政策有待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节水设备质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
【关键词】:西北地区;节水农业;研究一、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分析1.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主要靠降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深201mm,降水总量6934亿m3。
其中:西北内陆区多年降水深145 mm,降水总量3661亿m3;西北黄河流域区多年平均降水深422 mm,泽水量2559亿m3。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总量1441亿m3 ,相应径流量深41.8 mm。
其中:西北内陆区地表水资源量958.4亿m3 ,相应径流深38mm;西北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475.4亿m3 ,相应径流深75.5 mm;内蒙古高原内陆区7.3亿m3 ,相应径流深3 mm 。
全区分区年径流量年内较集中,一般最大一月径流量占全年的11%~14%,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占全年的37%~80%。
径流年内变化与补给类型有关,雨水补给型变化最大,雨水和冰雪融水混合补给型次之,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型和永久冰雪融水补给型,再次之,地下水补给型最小。
由于年降水是影响年径流的主要因素,因此,年径流变差系数的分布,与年降水变差系数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2. 水资源的特点(1)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除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和南部,以及青海的部分地区外,区域内的大部分土地都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除陕西外,其它省区在270~320 mm之间。
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集成应用
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集成应用摘要:现阶段,我国西部牧区部分草场面临着草原沙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西部地区居民的生产与发展。
本文立足于西部牧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实现牧区草原的循环发展、支持国家“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项目,努力实现西部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技术集成应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居民对水资源和草场的不合理利用,以及风沙的不断侵蚀,一些牧区的草场已经发生了严重退化。
加之,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极少,使得牧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遭到了严峻的挑战。
1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1.1 气候问题和人为问题造成的水资源短缺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储量不足,同时夏季气温较高,水资源蒸发量较大,加之,西部地区风沙大,荒漠化较严重,所能储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较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没有采取合理的灌溉和使用方法,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另外,一些水利灌溉工程使用年限较长,工程部件老化,年久失修,缺少人工维护,导致水利灌溉工程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要求从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西部地区深居内陆,交通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发展工业,但在农业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实施高效节水技术既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促进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于当地农业的良性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保证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定,也保证了我国民族团结和稳定。
1.3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适应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牧区草地荒漠化问题已日益突出,同时一些灌溉水利设施老化和失修,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西部牧区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实践
以微灌技术为例,其是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养 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 一种灌溉方式。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微灌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 提高水的利用率。在实际应用中,微灌技术已被证实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作 物产量和品质等诸多优点。
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的挑 战和解决方案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成本高、农民接受度低以及缺 乏有效的推广渠道等。针对这些挑战,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一是降低技术的成 本,通过研发新型的低成本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吸引更多的农 民采用;二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节 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三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广 和扶持,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程度。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 究进展
01 引言
03 研究进展 05 未来展望
目录
02 背景 04 应用实践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却十分有限。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 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农 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次演示将阐述中国农业节水灌 溉技术的背景、研究进展、应用实践以及未来展望。
然而,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农民技术水平不 足等,这些因素制约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需要对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普 及。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的经济效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地 区和未应用该技术的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水资源消耗量和土壤质量等数据进行 分析。
2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农业灌溉节水_田小强
(3)严格管理,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 西北地区多部门管水,事权划分不清,造成 水资源无序开发。要以流域为单元,完善管 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依法对水资源统一 规划,统一管理。建立运转高效、机构协调、 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水资源管理调度行 政体系,建立完善配套水量调度工程监控 体系,建立先进实用功能齐全的水资源管 理调度决策支持体系,建立水资源总量控 制和定额管理体系,完善建立水利、环保部 门联合治污机制,保证水资源公平、合理、 科学地调配,使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 标,生态系统得到一定改善和恢复,以水资
在田间以平整土地、精耕细作、培肥地力 为主,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实行小畦灌溉,推行 标准沟、畦灌、膜上灌等常规节水灌溉技术,努 力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建立土壤墒情测 报系统,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果;使用化学保 水剂、抗旱剂及旱地龙等生物措施,实施作物 非充分灌溉制度,促进生物节水。
4 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总体规划
49/ 50
SHAANXI SHUILI 2013.2
管理Βιβλιοθήκη 陕 西 水 利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 持续发展。
3 加强农业节水是缓解西北地区缺 水的重要途径
西 北 地 区 农 业 是 第 一 用 水 大 户 ,2010 年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超过 1.0 亿亩,占用水 总量的 80%以上。农业节水是水资源高效 利用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节水 进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农 业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农业节水要以提 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促进 农 业 种 植 结 构 调 整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积 极 发 展和推广先进农业用水优化配置、高效输 配 水 、田 间 灌 水 、生 物 节 水 与 农 艺 节 水 等 先 进农业节水技术。 3.1 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改造
西部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实证分析
作者: 屈晓娟;方兰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研究院,西安710162
出版物刊名: 统计与决策
页码: 97-100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1期
主题词: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BC2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摘要:文章基于DEA中的BC2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建立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西部地区11个省2003—2015年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平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下降,但各地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通过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西部地区个别省份具有较高的节水潜力。
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来看,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西部地区很好地实现了农业水资源的节约,但是部分省份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并未建立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陕西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23-10-27•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与方法•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目•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陕西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关中地区作为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产区,其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直接关系到全省的农业发展和用水安全。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农业用水量占用了全国总用水量的近60%,因此,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对于缓解水资源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陕西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各灌区的用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可以为优化灌溉制度、改善灌溉方式提供理论支持,进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实现节水农业的目标。
本研究对于促进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意义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占比较高,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灌溉制度、灌溉技术、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内容涵盖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率、水分生产效益等方面。
国外学者对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早,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水资源管理、节水灌溉技术、水环境等方面。
重点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节水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国外学者对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更加关注。
研究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据挖掘和模型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的精度和效率。
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
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
1 西北灌溉农业的基本特点
2 灌溉在西北农业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 农业节水措施与经验
西北地区除陕西以外,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平原等地由于气候干旱,农耕区几乎全为绿洲型的灌溉农业,农业灌溉发展的规模决定于水资源的多少与保证程度。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必然提高;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林草等业的生态用水也须有一定的保障。
因此,未来农业用水必然受到挤占,在水资源短缺,又需满足各业用水需求状况下,解决用水问题的途径无非是开源与节流并举,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开辟新的当地水资源或建设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由于工程艰巨和投资巨大,短期内难以奏效。
因此解决西北地区农业缺水的唯一途径是发展节水型农业,而且应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2]。
我国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研究
二、文献综述
1、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的研 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常用的评 价方法包括定额法、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法等。定额法是通过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来 评价灌溉用水效率,但忽略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水规律和气象因素。指标体系 法是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来评价灌溉用水效率,但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因素和计 算复杂等问题。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或评价灌溉用水效率,但需要 大量数据支持和精确的参数。
三、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
1、区域整体灌溉用水效率评价
区域整体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是对一个地区内的所有灌溉用水进行综合评价, 以了解该地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水平。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方 式的用水量和用水效益,以及气象、土壤等因素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
2、灌区等级评价
灌区等级评价是根据灌区的规模、地理位置、作物类型、水资源条件等因素, 对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对不同灌区进行等级划分,可以更加针对 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工程技术因素是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 和运行维护都会对灌溉用水效率产生影响。例如,合理的工程设计可以减少输水 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从而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4、用户行为因素
用户行为因素也是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之一。农户的灌溉方式、用水量、 用水时间等都会对灌溉用水效率产生影响。例如,农户如果能够合理安排灌溉时 间和水量,可以有效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3、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加强 基础研究,探索更加准确、科学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二是加强灌溉用水管 理制度建设,推动水资源管理制度化、法制化;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 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滴灌工程设计-中国节水灌溉网
35~45
40~50
33
设计灌水周期
Tmax
=
mmax Ia
T
T ≤ max
34
设计灌水定额
md = T ⋅ Ia
m' = md
η
md —设计净灌水定额,mm;
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35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 = m'SeSl qd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S— e
灌水器间距,m;
S —毛管间距,m; l
滴灌玉米
普通种植的玉米
10
一、滴灌系统组成
微灌系统组成示意图
11
二、主要设计参数
1. 灌溉设计保证率 2. 微灌设计湿润比 3. 设计耗水强度与供水强度 4. 灌水均匀度控制 5. 系统日最大运行时数 6. 微灌灌溉制度设计
12
1、灌溉设计保证率
不低于85% 灌溉保证率与水文气象、作物、经济效益等
蔬菜(保护地) 2~4 ―― 暖季型草 ―― 3~5
注:1 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 2 对于在灌溉季节敞开棚膜的保护地,应按露地选取设计
耗水强度值
24
4、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
灌水小区均匀度的控制
25
4、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
qv
=
qmax − qmin qa
≤ 20%
∆H支
qv
=
qmax − qmin qa
60
给水栓
61
62
63
出水口管径 (90-63mm)
钢卡
给水栓
球阀
地面软管
短节
活套法兰 竖管
地埋管
地埋三通
浅议西北旱区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议西北旱区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篇:浅议西北旱区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浅议西北旱区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王姣敏(1甘肃农业大学 730070;2定西市旱农中心)摘要:针对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发展历史和现状,论述了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适宜的节水措施和建议,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
关键词:西北旱区;节水灌溉;发展趋势一、前言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农业及经济建设的发展。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00亿m3,占全国总量的8%[1]。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除陕西为667.8mm外,其它省区在270~320mm之间,年蒸发量高达1000~2600mm或以上[2]。
农业灌溉是西北地区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 90%左右,灌溉用水占80%以上[3]。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工业、农业发展和恢复生态平衡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解决西北缺水的关键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为了减小水分的蒸发,必须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
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水利用效率低,一是水的利用率低。
二是农业水生产成本低,灌溉农业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不足1 kg/m3,旱地农业面积占6o%左右,降水的水分生产率只有0.3 kg/m3一0.4 kg/m3[5]。
如果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可大大提高我国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恢复生态平衡的需要,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不会大幅增加,今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将更加依赖于现有灌区面积。
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坚持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重视推广旱地农业技术和加大农业节水管理力度,可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中部旱区节水灌溉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短缺现象有重大意义。
西北旱区农业节水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北旱区农业节水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的发展需要水资源作为保障,为了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节水措施被应用于农田水利灌溉,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应用节水措施。
本文主要探讨了节水措施在西北干旱地区农田水利灌溉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西北旱区农业节水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西北旱区,农业节水,现状,对策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大约为2304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左右,降雨季节性明显,主要发生在7~9 月份[1-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要,甚至许多地方人畜用水也发生困难。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深化实施,必然会提高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比例,而恢复和建设自然环境,也必须一定的水资源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农业用水必然会受到挤占。
解决西北地区农业缺水的重要有效途径是发展节水型农业,而且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4-5]。
西北地区目前的农业用水现状呈现两个特征,一方面水资源在总量上短缺,另一方面用水浪费严重。
除陕西外,农田灌溉用水定额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内外灌溉实践表明,农田有效灌溉是一种最易提高干旱地区农业产量的方法。
1.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现阶段,国内多数农村地区都采用粗放式灌溉,高效喷灌以及滴灌等有关设施尚未完善,而普遍分布落后的漫灌,这样对我国水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同时也显著提高农民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农民增收。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强化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强化财政投入力度。
尽管近几年节水灌溉取得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资金支持。
在农业投入方面不足,导致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造成基础设施落后,有的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进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渐下降。
关于西北地区节水农业问题的综述
关于西北地区节水农业问题的综述关于西北地区节水农业问题的综述摘要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呈现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资源西北地区节水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自然区划概念下,我国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水资源量却为全国的1/12,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一些局部地区的缺水更为严重。
由于灌溉水的大量浪费,致使农业用水占各项总用水量的比值过大,如西北内陆区高达95%,黄土高原区达87.3%,而一些发达国家仅占50%左右。
但是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节水农业具有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进一步加深发展西北地区的节水农业,对推动西北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一、西北灌溉农业的基本特点1.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区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200mm,年蒸发量高达1000—2600mm或以上。
2.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西北地区土地面积309.14万k㎡,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1%,耕地和灌溉面积分别占全国面积的12%和11%,由于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3.8h㎡,是全国的4.75倍;人均耕地面积0.206h㎡,居全国之首,现有耕地面积1200万h㎡,占其总面积4%左右,土地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3.水资源严重缺乏,制约着农业及经济建设的发展。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00亿m3,占全国总量的8%,除水资源组合极不协调外,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极不均匀。
全区水资源量的70%集中在青海和新疆地区。
人均水资源量为2364.1m3,比全国平均值高6%;平均水资源量1.29万m3/h㎡,比全国平均值低40%,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
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浅谈
一
、
西 北灌 溉 农 业 的基 本 特 点
年 中国水资源公报 ) ,是全 国最严重 的缺水地 区之一 。 资源 水
严 重 短 缺 是 西 北 地 区 工 农 业 生 产 发 展 和 恢 复 生态 平 衡 最 重 要 的 制 约 因素 。
灌 溉 在 农 业 中起 到 了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在 约 占全 国总 耕 地 面
积 4 % 的 灌溉 土地 上 生 产 出 占全 国总 产量 7 %的 粮 食 、 0 0 5 9 % 的 蔬 菜 和 棉 花 、 8 % 的油 料 。据 1 9 0 9 6年 资料 统计 ,西 北地 区有 效 灌 溉 面 积 约 5 5 3 万 h 。 占总耕 地 面 积 的 4 8 , 8 . m , 8. % 全 区 2 3 的粮 食 是 由只 占耕 地 1 2 的水 浇 地 生 产 的 , 中 陕 / / 其 西 省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1 2 万 h ,约 占总耕 地 的 3 . 5 , 3 m。 82 % 在 约 占全 省 1 3 的耕 地 面 积 上 , 产 了 全 省 2 3的粮 食 。 肃 / 生 / 甘 省 现 有 灌 溉 面 积 1 3 3万 h , 占全省 耕地 面积 的 2 % , . 1 m 约 8 却 生 产 了 占全 省 总 产 量 近 1 2的 粮 食 。宁 夏 河 套 灌 区 ,灌 溉 / 面 积 3 万 h , 占全 自治 区 耕地 面积 比例 不 到 1 3 0 m / ,粮 食 产 量 却 占全 区的 3 4 / ,单 产 约 高 出 旱 地 1 0倍 以 上 。在 干 旱 缺 水 、 蒸 发 强烈 的新 疆 ,农 业 的 发 展 全 依 赖 于 灌 溉 ,有 水 ,农 田灌 溉 是 一 种 最 易 提 高 干 旱 地
积极推进西北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积极推进西北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张岩松;朱山涛【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2(000)021【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西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作者】张岩松;朱山涛【作者单位】财政部农业司,100820,北京;财政部农业司,100820,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5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恢复保护、农民脱贫致富的首要制约因素。
实践证明,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西北地区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西北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具有较好基础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
一是水资源条件对农业和经济发展约束强。
宁夏、青海、甘肃三省(自治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2%,但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1%。
宁夏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250mm,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656m3。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20年宁夏用水量供需缺口将达到13亿m3。
甘肃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
青海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干旱地区既存在资源性缺水,又存在工程性缺水。
二是水资源利用成本高、效率低并存。
宁夏、青海、甘肃三省(自治区)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1.6%,远低于全国49.6%的平均水平。
青海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5左右,农田水利骨干工程老化失修,牧区水利发展严重滞后,基本处于“靠天养畜”的状态。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依赖黄河水,“唯黄河而生存,唯黄河而发展”,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需从黄河主干道通过11级提水,加上修建蓄水池、沉沙池、沉淀池、渠系等配套设施,用水成本很高。
三是农民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任务重。
2010年青海、宁夏、甘肃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分别排倒数第2、第3和第5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全国分别排倒数第3、第1和第9位。
三省(自治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开发任务较重,水资源短缺是首要的制约因素。
我国西部地区节水农业的现状与展望
1. 节水农业的内涵 什么是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 源, 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 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 效率的农业 . 也就是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的结 合. 为了节水增产, 提高灌水效率, 科技人员根据作 物的需水规律 , 年降水的时空分布, 以及作物的产 也叫节水灌溉模式. 它对不能进行充分灌溉的有限 灌溉区, 保证浇好关键水有重要意义. 节水农业包含农业生产和农学范畴的节水 ,农 第一个方面是指调整农业结构 ,作物结构, 改进作 物布局 ,改善耕作制度 , 改进耕作技术和培育耐旱 品种等; 第二个方面包括管理 ,管理体制与机构 ,水 价与水费等; 第三个方面则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 施和节水灌溉技术等 . 1.2 节水农业的特点 节水农业的应用可有效地扩大农业生产 同时使工厂化的农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使具有高 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和反季节瓜果蔬菜获得规模 ,集 开辟了另一条保证食物安全的新途径 . 节水农业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一
方面, 有效限制水的无效蒸腾 ,蒸发, 减小水的渗漏 损失, 相应减少因农用水的渗漏而引起的肥料渗漏 损失和对地下水造成的可能污染; 另一方面, 改善 当地小气候, 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同时还可改善土 壤理化特征, 培肥地力, 保持水土不被流失, 从而起 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节水农业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其目的不 要的是把水作为促进农业增长, 农产品品质提高 , 土地资源改善 ,农业生产生活环境不断良性发展的 基础物质,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潜力, 促进农业 节水农业是农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 系统, 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包括自然条件 ,社 会经济条件 ,技术措施, 农艺措施 ,管理措施和劳动 力等多个子系统,只有这些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 来, 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与功能, 节水农业才显示 出它的最大功效, 而节水农业这个子系统又同农业 系统中的其它子系统有机结合, 使农业这个大系统 2.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概况 我国西部地区深处内陆, 距离海洋远, 区域地 面积大,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区内降水量分布 不均, 由盆地向山地逐渐增大, 山地垂直分异现象
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变得日渐重要。
在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更是农业建设中的重点。
那么,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如何?它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在下文,我将就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一、西部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在中国一共有耕地一点三亿平方千米,但得到灌溉的部分还不到一半,据统计,得到灌溉的区域只有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
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西部山区这些缺水的地方。
目前在西部山区的节水灌溉技术一共有两种,分别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以及节水灌溉农艺技术。
(一)西部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西部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从减少灌溉渠道输水时水流失这方面来着手的。
西部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很多,比如渠道防渗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滴灌技术、渗灌技术以及喷灌技术等等。
渠道防渗技术是从灌溉的渠道来解决问题的,渠道防渗技术是通过对灌溉渠道的材料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要想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就首先要使用防渗的灌溉渠道,如果水在灌溉渠道中就流失了不少,那么如何去谈节水灌溉呢?在渠道防渗技术中,主要用到了以下几种技术来修建灌溉渠道:将灌溉渠道的泥土压实、用石块砖块来修砌灌溉渠道、用混凝土来修灌溉渠道。
按传统的泥土灌溉渠道来输水,泥土未经压实,输送到灌溉区域的水只有原来水量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了。
所以说,要想在西部山区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就必须先将灌溉的渠道进行防渗与防漏的处理。
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对于西部山区是非常适用的。
众所周知,西部山区是比较缺水的,而雨水汇集利用技术能缓解西部山区的灌溉缺水的问题。
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雨季到来时,先将过多的降水收集起来,到了旱季再将这些雨水应用到灌溉中去。
滴灌技术在我国是从一九七三年就有了的,这种灌溉技术对植物来说是有针对性的。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节水潜力及其开发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节水潜力及其开发
段爱旺;信乃诠;王立祥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年(卷),期】2002(4)4
【摘要】西北地区降水稀少 ,农业生产对灌溉的依赖性很强。
但西北地区水资源十分紧缺 ,缺水阻碍了西北地区丰富的光、温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也是当前农业继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
本文经过大量的分析计算 ,给出了西北各省区的计算节水潜力值和实际节水潜力值 ,并初步确定了各省区 2 0 10和2 0 30年可能实现的节水潜力值。
结果显示 ,西北地区节水潜力的总量是比较大的 ,但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研究结果还指出 ,西北地区节水潜力的开发 ,不仅需要选择确定适宜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
【总页数】6页(P50-55)
【关键词】西北地区;灌溉农业;节水潜力;农业水资源利用;节水农业;灌溉技术【作者】段爱旺;信乃诠;王立祥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
【相关文献】
1.天津用地下微咸水灌溉农业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西北地区节水首先应调整农业结构 [J],
2.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农业灌溉节水 [J], 田小强
3.浅析西北地区集雨灌溉高效节水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J], 付卫平;高文慧;
4.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 [J], 王涛;张磊
5.实施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广西大面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开发 [J], 林焕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节水效率研究(包晓斌李周)西部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在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西北地区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资源性的水资源短缺十分严重,可利用量不足120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西南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来水与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和不协调,大部分调节和供水工程数量不足引起工程性缺水。
90年代初期以来,西部地区不断发展节水农业,普及输水节水技术,加强地面灌水技术的推广,取得显著的节水成效。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这就需要适时制定和完善节水灌溉制度,全面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各项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提高农业节水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灌溉各个环节用水的损失,推动区域农业用水的可持续管理。
1. 西部地区农业用水状况1.1西部地区农业用水量变化80年代西部地区农业用水量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逐步增加。
90年代中期以来,西部地区的农业用水量稳中渐降,到2002年达到1414.05亿立方米,比1980年降低0.98%。
2002年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为78.69%,比1980年下降了7.82个百分点,保持了下降的态势,如表1所示。
1980年以后,西部地区农业用水量没有增加,农田灌溉转入以巩固、改造、注重效益为主的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以节水为重点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挖潜改造成为农业灌溉的显著特点,各种先进灌溉技术得以迅速推广。
以亩均用水量为划分指标,根据2002年西部地区170个地市亩均用水量的数值大小,确定5个类组和相应量级,可统计不同亩均农业用水量的地市分布情况。
亩均用水量小于200立方米的地市14个,占整个西部地市总数的8.2%;亩均用水量在200-400立方米内的地市数量为42个,所占比例为24.7%;亩均用水量在400-600立方米内的地市数量最多达到54个,占总数量的31.8%;亩均用水量在600-800立方米内的地市数35个,所占比重为20.6%;亩均用水量大于800立方米内的地市25个,占整体数量的14.7%。
在西部地区170个地市中,2002年亩均用水量小于200立方米的地市数量比1995年的地市数量略有下降;亩均用水量在200-400立方米内的地市数量比1995年增长14%;亩均用水量在400-600立方米内的地市数量比1995年增长42%;亩均用水量在600-800立方米内的地市数比1995年下降24%;亩均用水量大于800立方米内的地市比1995年下降24%。
从省区分布上看,亩均用水量小于400立方米的地市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云南、新疆等省区;亩均用水量在400-600立方米的地市主要分布在重庆、内蒙古、四川、广西、甘肃等省区;亩均用水量在600-800立方米的地市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区;亩均用水量大于800立方米的地市主要分布在重庆、云南、广西等省区。
随着农业节水技术的不断推广和管理制度的改进,西部地区亩均用水量量级高的地市数量显著减少,亩均用水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农业用水效率得以提高,如图1所示。
1.2西部地区农业节水状况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进展迅速,2002年西部地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42.8万公顷,是1995年的2.4倍;相应的节水量达到19.8亿立方米,为1995年的2.3倍,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地区。
西部12个省区的节水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其中内蒙古、新疆的增长幅度较大,如图2所示。
西部各省区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实际用水量。
西藏开展大型灌区及万亩以上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大力发展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农业。
将浆砌块石和混凝土预制块衬砌、混凝土浇筑等防渗措施在主要农区蓄、引水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节水、节地、省工、增产的良好效益。
通过渠道防渗等节水措施后,扩大了灌溉面积,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
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棉花膜下滴灌项目,平均灌溉定额为260立方米/亩,比地面灌节水40%以上,省地率达到5%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了40%。
2002年的实际收入最高亩产达到478公斤籽棉,平均亩产达到367公斤,比常规灌亩增效299.7元。
高新节水示范项目改变了西部地区传统的农业种植业方式,达到了水资源节约与农民增收双赢的目的,有效的带动了周边农民进行高新节水建设的积极性。
2.西部地区农业节水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为反映西部地区农业节水与重点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灌溉节水的影响程度,这里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进行定量分析。
2.1 统计指标选择以灌溉节水量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节水灌溉面积、渠系衬砌长度(替代农民投劳)、农田灌溉水费、节水灌溉投资指标为解释变量。
2.2 计量模型的构建将西部地区农田灌溉的节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如下模型:数据来源:选取12个西部省区1990—2002年170个地市的上述指标作为研究样本。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渠系衬砌长度、节水灌溉投资来自于各省区水利部门的水利统计年鉴及节水灌溉统计报表。
灌溉节水量来自于节水灌溉统计报表和水资源管理年报。
农田灌溉水费来自于各省区的财务报表。
2.3 数据处理结果运用EVIEWS软件包,选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西部各地市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C-D生产函数模型的计量分析,其结果为如表2所示。
在模型运算中,X1、X2 、X3 三个变量均满足自由度α=0.05的T值检验,说明节水灌溉面积、农田灌溉水费和渠道衬砌的效果是显著的。
F值通过显著性水平α=0.05的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是总体显著的。
复相关系数R2 达到了0.873,调整后的R2 达到了0.95以上,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还是很好的。
通过计量模型的估算结果,可以得知在西部地区农业节水的影响因素中,节水灌溉面积是主要的因素,其贡献率达到70%以上,并且在1990-2002年期间总体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农田灌溉水费所占份额平均为14.8%,其变化幅度较小;渠系衬砌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2002年渠系衬砌所占比重为9.82%,比1990年上升4.34个百分点,如图3所示。
在西部地区灌溉节水计量模型中,灌溉投入因素没有通过模型检验,主要因为灌溉投入指标与节水灌溉面积、渠道衬砌长度等指标存在因素重叠问题。
为此,我们剔除了灌溉投入指标,得到了上述模型国际结果。
下面单独对灌溉投入与灌溉节水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4所示,灌溉投入和该模型不仅通过T值和F值检验,而且R2也达到了0.87以上,可以得知灌溉投入与灌溉节水量存在显著的关系。
10余年来灌溉投入的贡献率保持在87%以上,灌溉投入也是灌溉节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3. 西部地区农业节水效率分析3.1 提高农业节水效率的意义水资源短缺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西部地区短缺的水资源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西部地区农业用水量将维持现状水平,并且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保证西部地区农业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这就需要西部地区将节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高效节水成为保证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
可以将节水分为两个层次,用户节水是微观层次的节水,产业结构调整是中观层次的节水。
西部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所占比重较小,其节水潜力不大。
而农业用水所占份额高达70%,并且存在浪费和损失的现象,因此,开展农业节水措施,提高农业节水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水效率是指一个区域或部门采取节水措施过程中,如何组织和运用供给有限的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节水效率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农业的节水效率低于其他行业。
西北地区现有灌溉面积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而旱地农作物的产量仅为灌溉地产量的1/3,连续的干旱和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农民陷入贫困状态。
通过提高西北地区节水灌溉效率,可以增加灌溉面积,从而实现农业生长率提升,增产增收显著的目标。
[9] 农业节水效率的提高必须通过农业节水的产业化来实现。
节水产业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节水设备的产业化,另一方面是节水服务产业化。
3.2节水效率的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DEA方法的适用对象是一组同类型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DMU)。
所谓DMU,是指代表或表现出一定的经济意义,将一定“输入”转化为一定“输出”的实体。
DEA方法的最主要应用就是根据输入/输出数据对同类型的DMU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
它使用数学规划评价具有多个输入与输出的决策单元(简记为DMU)间的相对有效性。
建立DEA输入和输出指标体系,应要考虑到能够实现评价目的,也就是说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的选择要服从于评价目的。
同时要考虑到输入向量、输出向量之间的联系。
由于DMU各输入与各输出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因此某些指标被确认为输入或输出后,会对其他指标的认定产生影响。
例如,某指标与几个已确定作为输入/输出向量的指标之间呈现较强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该指标的信息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这几个指标所包含。
因此就不一定再把它作为一个输入/输出指标。
另外,输入/输出集内部的指标要尽可能避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假设有n个部门或单位DMUj, j=1,2,…n。
DMUj 的输入为xj = (x1j ,x2j , …, xmj )T > 0, 输出为yj = ( y1j, y2 j , …, ysj )T > 0, m为输入指标数量,s为输出指标数量, xj*xl≥0, j=1,2,…n, 即其分量非负且至少有一个是正的。
(1)基于输入的评价DMU总体效率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2R模型为:用该模型可以评价DMU的技术和规模的综合效率称为总体效率。
设问题(1)的最优解为:(2)基于输入的评价DMU纯技术效率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2GS2模型为(3) DMU纯规模效率的计算公式为:3.3 评价区域与指标选择西部地区的各省区内部生态环境、水资源禀赋和利用、农业生产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相应的农业节水效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
本研究以西部地区12个省区的各地市为农业节水效率评价区域,选取灌溉节水量为产出指标,以节水灌溉面积、渠系衬砌长度、农田灌溉水费为投入指标,根据1990-2002年西部地区170个地市的样本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西部地区进行农业节水效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