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重点知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史》重点知识梳理
导论
经济一词起源于西晋
第一章
气候变迁:四暖四寒、逐渐变冷;秦汉、唐宋、明清生态多次被破坏。
土地资源:质量数量不如欧洲、人地矛盾突出。
矿产资源:总量大、单一矿少贫矿多、开发有限。
重农抑商:荀子限制工商业、商鞅用于治国、管仲工商并重、汉武重农、唐宋歧视商人。稳固中央集权、制约经济增长、导致近代化迟滞。
人口:寒冷期减少;汉唐、两宋(破亿)、清代(四亿)暴涨;波浪式曲线。
小农经济起源发展:个体家庭、耕织结构
生产方式选择:五口贫穷、低投低产、高剥削、副业依赖。
第二章
原始农业:新石器、自然生长、石质农具、抛荒制、村落规模。
传统农业:铁器牛耕、青铜时代-沟洫体系-休耕制、铁器时代-新农具-全方位、南移时期-灌钢法(东汉末)-曲辕犁、明清-开荒-水旱灾害-三季稻-商品粮基地。
成就:精耕细作、良种、扩大耕地、集约经营、细心施肥、单产和投产比奇高。
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私有、商鞅变法、东汉不抑、隋唐地主制、宋清纯粹租佃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未开垦土地、官田(租税双收)、屯田(军事性、强制性)、可控地渐少。自耕农所有制:所有权经营权合一、小规模、不稳定、快流转。
土地运动机制:买卖、兼并、离散(小农、多子继承、赋役)
租佃关系:依附农租佃(战隋、世袭)、分成租契约、定额租契约(押租、永佃、经营自由、人身束缚)
地租形态:劳役地租(井田制)、实物地租(战国、唐两税法)、货币地租(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赋役:自耕农为对象、秦朝毁于此、有免役阶层。
国家职能:抑制兼并、修筑水利、推广技术良种、赈灾救荒。
第三章
【手工业】
发展阶段:
汉代:铁器、丝织、造纸(丝絮-植物纤维);
宋代:矿冶、雕版、纺织、印染;
明清:制瓷、棉纺;
少有质的突破;工具简单、人畜动力、生产率低。
发展特征:新行业新部门涌现;技术进步、劳动分工更细、规模扩大到工场手工业、官民手工业并存、重心逐渐南移。
【手工业制度】
官营:奢侈品消费、盐铁酒、匠籍制度、管理腐败生产率低、财政收入;
民营:劣势、道德、抑商、家庭关系为基础、成本低廉;
【商业】
发展阶段:
先秦:商人、工商食官;
秦汉:统一货币、陆海丝绸、市;
隋唐:运河、飞钱(汇票)、柜坊(银行)、坊市制、广州外贸;
两宋:无界、放松商限、结束割据、纸币、临安开封大都会、农副手工入市、
商税高收入;
元代:疏浚运河、开辟海运、泉州港有市舶司;
明清:商帮。
【商业制度】
专卖制度:重要工商部门政府垄断、不利于市场扩大、利税合一、官商暴富、走私屡禁不止、低效;
均输法:汉武帝、地方像中央政府进贡本地特产、贡品商品化、贸易获取利润、活跃了物资交流;
平准法:汉武帝、政府吞吐物资、平抑物价;
【对外交流】
市舶制度:唐代-元代、管理进出口贸易、发证书收税、进出口;
朝贡制度:明代、不等价的易货贸易;
海禁:明清,限制贸易口岸、商民出入、贸易物品、外商来华;
【重农抑商】
原因:农业地位、温饱问题、食利阶层;
维护集权:财富难以集聚;
文化:利益观;
第四章
人丁为本(物资不丰富、剩余产品有限,只能通过控制人身控制资源)
商周时期:力役(直接役使)
春战-汉代:税赋役结构(土地税、人头税、兵徭役)
唐代前期:租庸调制(土地税、代役钱、人头税)(全都按丁征收)
地产为本
唐德宗建元:两税法(定税依据是资产)
明万历:一条鞭法(赋役并为一条,丁银独立征收)
清雍正:摊丁入亩(丁役完全合一)
财政支出:军事、皇室费用、公共工程、教育文化。
绩效:人头多于土地、力役税赋并重、来自农业多、实物多;后来逆转
货币形态:
战国:青铜流通、黄金贮藏;
秦:黄金、铜钱;
汉:黄金、铜钱、五铢钱(最成功);
魏晋南北隋唐:钱帛兼用。
北宋、铜钱、纸币;
元明:纸币;
明清:白银、银元;
币制特点:货币形态多样、职能分散;地域特征明显;多随政治改革;
私人借贷(高利贷、越动荡越暴利):
南北朝:寺院当铺;
唐宋:质库;
清:账局、钱庄。
国家借贷:救济灾荒;低息外贷
民间商业信用:汉代开始;
国家商业信用:北宋-交引(国家发的取款凭证、发展为有价证券)
信用汇兑:唐-飞钱;南宋纸币;清代-票号;
第五章
古代经济结构: 耕织结合(小农家庭工业),商品经济缓慢发展(土地自由买卖,人身依附减轻,地租形态变化),稳定而长期延续。
经济运行机制:
自主经济(地主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之间没有依附、自担风险)
竞争机制(地主和自耕农法律上平等,潜在竞争)
社会管理(政府组织基层村社组织)
古代经济波动原因:自然灾害,小农脆弱,少数民族南下进攻,周期性土地兼并和农民战争。商品经济三个高峰:春秋战国,唐宋,明代。
政治力量干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变革。
第六章
外部环境: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出现,贸易顺差,产业革命,交通通信变革。
世界市场形成标志:黄金成为世界货币,世界性金融危机出现。
国内情况:人口劳动力高速增长,耕地压力,矿产丰富分散,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世界市场对中国:贸易增加,自然经济分解(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近代化模式:开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导,自上而下,重工业,军事工业开始。半殖民地特征。
第七章
农产品商品化:
产值商品值增长,生产区域专门化,东南沿江经济作物程度高。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经营地主,旧式富农,新式富农,新式农垦公司。
技术改进:
作物品种(农事试验场,对外引进),进口化肥,引进半机械化工具。
政府行为:
设立商部,农事试验场,农务学堂,劝办农会组织,农业政策法规,农业金
融支持。
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