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路基的病害类型主要有路基变形、边坡滑塌、路基沿坡滑动等病害,本文主要根据这些病害的成因分析提出治理的措施。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成因;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路基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一些变形是可以恢复的,称为可恢复变形;一些变形是不能够恢复的,称为不可恢复变形。路基的不可恢复变形会引起路基设计标高、形状和边坡坡度的改变,破坏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引发各种路基病害的产生。本文着重对路基常见的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路基的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研究
1、路基变形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没控制好等等;另一方面是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出现此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
裂或下陷;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超重车辆以及超载车辆的增多也会造成现有公路等级过低无法满足重载车辆的要求而引起路基变形。
2、边坡滑塌
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边坡土质、破坏原因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岩(土 )体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边坡稳定性的丧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崩塌和结构面控制型失稳为主,而软弱岩石则以应力控制型失稳为主。岩 (土 )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
3、路基沿坡滑动
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由于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下,整个路基沿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这是由于设计不合理,经验不足。在目前公路的标准规范的具体运用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公路就是标准越高越好,在设计和建设中都刻意追求所谓高、大、全的标准;二是在执行标准时教条化,不是因地制宜运用指标,而是千方百计让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适合标准。由于上述两个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高填深挖路基增多,高路堤和高边坡增多,随之也就造成路基沿坡滑动的
病害增多。
4、路基沉陷
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沉陷比较多,这是由于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基础易出现压缩沉降、滑陷、坍塌等现象,应采取预压方式以使沉降稳定,再调整纵断,以满足使用要求。造成路基沉陷有施工的原因,随着各种工程活动的次数频繁和规模扩大,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各种不当的工程活动引起的边坡、路基失稳沉陷事故经常发生。对边坡、路基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的活动包括削坡、坡顶加载、地下开挖等,另外,养护不善也会造成这种现象,路面病害处理不得力或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病害在车轮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向四周扩散、破碎、掉渣,形成大面积坑槽沉陷。损坏的交通安全设施会给过往车辆的行驶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夜间易造成车辆损坏及交通事故。
二、保护措施及防治办法分析研究
1、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分析:
(1)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
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2)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 (砾 )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3)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失稳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强度方面 )和安全性 (变形方面 )。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 (索 )、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2、对路基进行治理措施分析
(1)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考验的关键。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要做好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底的处理。
(2)路堤填料。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3)填土路基压实。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
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具体施工。
(4)特殊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
(5)完善排水设施。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m- 50m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第二种是分散排水,多用于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处,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面,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渗透式排水,当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