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现状及策略

合集下载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作者:朱雪莹李忠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年第10期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鼻咽癌与Epstein-Barr病毒密切相关。

临床常见症状为鼻塞、血涕、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调强放疗等在鼻咽癌治疗中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

肿瘤治疗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放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及治疗副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介绍。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1.二维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因此,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根基。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常规的二维放射治疗是标准的放疗方式。

但是二维放射治疗的同时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

现在三维适形治疗运用CT图像对肿瘤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提高了放疗的有效率。

2.调强放射治疗(IMRT)。

IMRT 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具有显著的剂量学分布优势,即在提高肿瘤靶区放疗剂量的同时,降低邻近器官辐射剂量,极大提高了放疗的精准度。

临床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行IMRT治疗时,脊髓的最大照射剂量下降了10Gy,腮腺的照射总剂量也下降了18Gy,能提高对腮腺和脊髓的保护。

3.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

VMAT 是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型精准放疗技术,可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实时的CT扫描监控,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准确调整射线的照射范围,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与IMRT 相比,VMAT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更高,优化后的剂量分布更准确。

4.质子治疗(IMPT)。

鼻咽癌放疗抵抗研究进展

鼻咽癌放疗抵抗研究进展

鼻咽癌放疗抵抗研究进展放疗抵抗是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的抵抗性增强,从而导致放疗失败或复发。

研究发现,鼻咽癌细胞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学性质,这些性质可能是导致放疗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鼻咽癌细胞具有较高的放射抗性、DNA修复效率高、放射治疗诱导的细胞死亡通路异常等。

在研究鼻咽癌放疗抵抗的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方面,科学家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针对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抗性,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与放射抗性相关的信号通路。

例如,磷蛋白激活的信号转导途径(P38MAPK)可以调节细胞对放射的抗性。

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可以增加鼻咽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此外,放射治疗可以诱导鼻咽癌中乳酸脱氢酶的表达,而抑制乳酸脱氢酶信号通路可以增强鼻咽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其次,DNA修复机制在放疗抵抗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多个DNA修复相关的基因(如PARP、ERCC等)在鼻咽癌的放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

治疗方法方面,PARP抑制剂和ERCC1抑制剂等药物可以增强鼻咽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此外,放疗抵抗还涉及细胞死亡通路的异常。

研究发现,鼻咽癌细胞通过调节凋亡、坏死和自噬等细胞死亡方式来适应放射治疗的压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抑制鼻咽癌中的自噬途径,可以增强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除了研究鼻咽癌放疗抵抗机制和治疗方法,一些新的放疗技术和辅助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质子放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

质子放疗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剂量分布,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从而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目前已有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分子靶向治疗则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总的来说,鼻咽癌放疗抵抗的研究仍在继续深入进行中,虽然目前尚未找到完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但通过对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抗性、DNA修复机制和细胞死亡通路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能够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确、个体化的方法。

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尽管放疗在癌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和正常组织的耐受性等。

为了提高放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抗肿瘤放射增敏剂(Radiosensitizers)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二、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2.1 基本概念抗肿瘤放射增敏剂是指一类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从而增强放疗效果的药物或化合物。

它们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DNA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氧合作用等多个环节,使得肿瘤细胞在接受相同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时,产生更大的杀伤效应。

2.2 作用机制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DNA损伤修复抑制:一些放射增敏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使得放射线引起的DNA损伤无法得到有效修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细胞周期调控:某些放射增敏剂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使细胞停留在对放射线更敏感的时期,从而提高放疗效果。

氧合作用改善:由于肿瘤组织内部往往存在缺氧区域,这些区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

一些放射增敏剂能够改善肿瘤组织的氧合作用,增加氧含量,从而提高放射敏感性。

三、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研发现状3.1 现有药物类型及应用现状目前,已有多种抗肿瘤放射增敏剂进入临床应用或研究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硝基咪唑类:如米索硝唑(MISO)、依他硝唑(Etanidazole)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模拟乏氧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能力,从而提高放疗效果。

由于其神经毒性较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生物还原活性物:如TPZ(Tirapazamine)。

这类药物在缺氧条件下能够产生更多的活性氧自由基,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放射增敏的效果。

TPZ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相对较少见但较为恶性的头颈部肿瘤。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治疗鼻咽癌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关键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是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并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以及评估过程进行探讨。

一、放射治疗计划设计1. 患者评估和分期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分期。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分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

2. 靶区划定根据鼻咽癌的位置及其淋巴结转移规律,需要合理划定治疗的靶区。

一般来说,放射治疗的靶区包括原发肿瘤灶、颈部淋巴结区域等,同时还需避开关键器官(如脑干、眼球等)。

3. 剂量分配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剂量的分配。

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剂量分配方案,确保肿瘤组织受到足够的放射剂量,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4. 照射技术选择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照射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

5. 治疗计划评估完成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后,需要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剂量分布、靶区覆盖情况、剂量与毒副作用之间的平衡等。

通过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患者的安全。

二、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按照治疗计划的设计,进行放射治疗后,有必要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

鼻咽癌的分子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

鼻咽癌的分子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

鼻咽癌的分子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发生于鼻咽部位。

由于该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于其分子诊断和治疗策略的研究亟待加强。

下面从分子诊断和治疗策略两个方面谈谈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诊断方面的研究在分子诊断方面,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

通过检测病人体内的特异性癌细胞指标,可以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目前广泛使用的癌细胞指标包括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G)等,这些指标对于早期检查和定期随访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可靠度。

另外,目前人们也正在积极研究各种新型的分子检测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质谱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鼻咽癌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还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分子筛查技术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据库,以便对分子筛查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治疗策略方面的研究鼻咽癌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治疗和综合治疗,而且近年来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这些治疗手段的出现,推动了鼻咽癌治疗策略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早期鼻咽癌。

但该方法原则适用于鼻咽癌的生长较为局限的情况,对于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有限。

放疗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综合治疗方法,可直接破坏癌细胞,同时通过破坏血管供应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

目前,针对鼻咽癌的靶向治疗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

如EGFR抑制剂在鼻咽癌治疗中表现出显著效果,可用于治疗EGFR阳性的患者。

另外,人们还在积极研究免疫治疗对鼻咽癌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鼻咽癌的研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人们应加强对鼻咽癌病理和分子学方面的研究,建立鼻咽癌研究库和数据中心,不断探索新型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从而为鼻咽癌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鼻咽癌的药物耐药机制和克服策略

鼻咽癌的药物耐药机制和克服策略

鼻咽癌的药物耐药机制和克服策略鼻咽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对药物治疗的耐药性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

药物耐药机制的透彻理解以及寻找克服耐药的策略对于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鼻咽癌的药物耐药机制以及现有的克服耐药的策略。

一、鼻咽癌的药物耐药机制1. 多药耐药机制多药耐药是鼻咽癌治疗中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放化疗药物的综合耐药。

多药耐药机制主要包括:(1)药物外排泵:药物外排泵能够帮助细胞将药物迅速排出细胞内,降低药物的细胞内浓度。

(2)DNA修复能力增强:鼻咽癌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增强,使得治疗药物引起的DNA损伤得到迅速修复,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3)细胞凋亡逃逸:鼻咽癌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凋亡基因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逃避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

2. 靶向治疗耐药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靶向治疗成为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耐药性的出现也成为限制靶向治疗应用的重要因素。

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主要包括:(1)基因突变:鼻咽癌细胞中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例如EGFR基因突变,导致靶向药物对该基因的抑制效果下降。

(2)途径激活:鼻咽癌细胞通过激活其他相关途径来绕过靶向药物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3)信号通路交叉:鼻咽癌细胞的信号通路错综复杂,当一个信号通路被靶向药物抑制后,其他信号通路的激活会抵消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克服鼻咽癌药物耐药的策略1. 药物联合应用药物联合应用是克服鼻咽癌药物耐药的一种常用策略。

通过联合应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个耐药机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联合应用还可以减少单一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靶向耐药的克服策略针对靶向治疗耐药,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有效监测靶向药物的疗效: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监测鼻咽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靶向药物的疗效。

(2)药物联合靶向治疗:联合应用多个靶向药物,同时抑制鼻咽癌细胞中的多个靶点,降低耐药性出现的风险。

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

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

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在放疗治疗中,合理的剂量和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的相关问题。

一、鼻咽癌的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的放射线剂量。

对于鼻咽癌的放疗剂量,通常采用总剂量和每次剂量两个参数来描述。

1. 总剂量:总剂量是指在整个放疗周期内给予患者的放疗总量。

鼻咽癌的总剂量一般在70-80Gy之间,根据鼻咽癌的分期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调整。

总剂量的确定既要保证肿瘤的控制,又要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2. 每次剂量:每次剂量是指每次放疗给予患者的放射线剂量。

鼻咽癌的每次剂量一般在1.8-2.2Gy之间,每周给予5次。

每次剂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敏感性、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正常组织的防护。

二、鼻咽癌的放疗治疗时间放疗治疗时间是指完成放疗所需的天数。

鼻咽癌的放疗治疗时间一般较长,治疗周期在6-8周左右。

放疗治疗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

较短的治疗时间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增长,但可能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

较长的治疗时间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但容易造成肿瘤的抵抗性增加。

因此,治疗时间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分期和位置等因素。

三、放疗剂量与治疗时间的关系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在合理控制剂量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长的治疗时间可能增加肿瘤的抵抗性,减少治疗效果。

因此,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鼻咽癌,适当控制总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而对于晚期鼻咽癌,较高的剂量和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总之,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合理的剂量和治疗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特点以及正常组织的防护。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遗症及防治措施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遗症及防治措施
临床 医 药 实 践
21 02年 6 第 2 月 1卷 第 6期
・46 ・ 3
鼻 咽癌 放 射 治 疗后 遗 症 及 防治 措 施
高 学珍 , 贾艳 庆 , 绳晋雅
( 西 省 肿 瘤 医院 , 西 太 原 山 山 001) 3 0 3
目前 鼻 咽癌 公认 的有 效根 治性 治疗 手段 为 放射 治疗 或 以放 疗 为 主 的综 合 治 疗 口 。 ] 随着 放 疗 设 备 的 更新 及 放 射治 疗 技 术 的不 断 改 进 , 别 是 调强 适 形 特
水 、 物 , 期 使 用 抗 菌类 滴 耳 液 。 三 , 的 过 氧 脏 早 第 3
用 血管 收缩 药滴 鼻改 善鼻 腔引 流 。
4 放 射 性 口腔 干 燥 症 4 1 临 床 表 现 .
化 氢行 外耳 道 冲洗 , 保持 局部 清 洁 , 记压 力不 可过 切 大 。 四 , 要 随 意 自行 掏 挖 耳 道 , 少 中耳 外 源性 第 不 减 感 染 。 五 , 疗 中或放 疗 后 用 1 麻 黄 素 滴 鼻 和坚 第 放 持 每天 冲洗 鼻 咽腔 , 除鼻 咽分泌 物 , 去 减少 咽鼓 管 的
第 一 , 量 使 用 放疗 新 技 术 , 尽 如调 强 适 形放 疗 ,
减 少脊 髓 的照射 量 。 第二 , 一般 持续 4 6 月 可 自行 ~ 个 消失 。 第三 , 放射 性脊 髓损 伤治 疗常 规采用 类 固醇治 疗 为 主 , 以脱 水 ( 辅 甘露 醇 ) 维生 素 治疗 。 四 , 、 ]第 中
放疗 技 术 、 图像 引 导放 疗 技 术 等精 确 放 疗 技术 应 用 于 临床 以来 , 患者 的生 存 率 明显 提 高 。 是放 射 治疗 但

鼻咽癌治疗方案及疗程

鼻咽癌治疗方案及疗程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咽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咽癌的治疗方案及疗程。

一、鼻咽癌的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适用于早期鼻咽癌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鼻咽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鼻咽部,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2)鼻咽-鼻窦联合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鼻窦、眼眶等邻近器官的患者。

(3)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适用于大多数鼻咽癌患者。

放射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外照射:采用直线加速器或钴-60等放射源对肿瘤进行照射。

(2)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性源直接放置在肿瘤部位或邻近部位,以达到高剂量照射。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肿瘤进行精确照射。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鼻咽癌或复发、转移的患者。

化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顺铂: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化疗药物。

(2)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3)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近年来被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

目前,针对鼻咽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2)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

二、鼻咽癌的疗程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疗程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手术治疗的疗程为1-2周。

术后还需进行随访和观察,包括复查、放疗等。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疗程一般为6-8周,分为两个阶段:(1)诱导放疗:照射剂量为40-50Gy,治疗时间为4-5周。

(2)巩固放疗:照射剂量为30-40Gy,治疗时间为3-4周。

3. 化学治疗化疗的疗程取决于肿瘤的分期、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

鼻咽癌

鼻咽癌

七、鼻咽癌的分期
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 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 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 1.解剖划分 (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 (2)侧壁:包括咽隐窝 (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 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 2. TNM分期
鼻 咽 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中医附一肿瘤科 张红 廖绛阳
一、概述
1.定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常以涕 中带血、鼻塞、鼻出血、耳鸣、听力减退、头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脑神经受损等为主要症状。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 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 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 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六、鉴别诊断
(1)鼻咽部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淋巴肉瘤好发于青年人,原 发肿瘤较大,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该病淋巴结转移,不单局限在 颈部,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颅神经的损伤不如鼻咽癌多见,最后 需要病理确诊。 (2)鼻咽部结核:患者多有肺结核病史,除鼻阻、涕血外,还有低热, 盗汗、消瘦等症,检查见鼻部溃疡、水肿、颜色较淡。分泌物涂片可找 到抗酸杆菌,可伴有颈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呈马铃状,粘连,无 压痛;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核杆菌;PPD试验强阳性。另X线胸片常 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 (3)增生性病变:鼻咽顶壁、顶后壁或顶侧壁见单个或多个结节,隆起 如小丘状,大小约0.5~1cm,结节表面黏膜呈淡红色,光滑,多是在 鼻咽黏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亦可由黏膜上皮鳞状化生后,角化上 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部分是黏膜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潴留 性囊肿。当结节表面的黏膜出现粗糙、糜烂、溃疡或渗血,需考虑癌变 的可能,应予活检,以明确诊断。 (4)另外,鼻咽癌还需与鼻咽纤维血管瘤、咽旁间隙肿瘤、颈部及颅内 肿瘤(如颅咽管瘤、脊索瘤、桥脑小脑角肿瘤)等相鉴别。

《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剂量分割模式及优化策略
剂量分割模式
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耐受性,可采用不同的剂量分割模式,如常规分割、超 分割、加速超分割等。合理的剂量分割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不 良反应。
优化策略
针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剂量学优化,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 疗(IMRT)等先进技术,实现更精确的靶区勾画和剂量分布。同时,结合图像 引导放疗(IGRT)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指南首次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纳入放射治疗流程,强调了对患者 的全面关怀和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鼻咽癌放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检测等 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放射治疗
人工智能技术在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剂量优化和质量控制 等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效 率。
目标人群
本指南的目标人群为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放射治疗医师、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
指导意义
通过本指南的解读和实施,有助于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规范化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
02
鼻咽癌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地区分布
鼻咽癌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区,如广东、广西、福建 等省份,与地理位置、气 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挑战与应对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挑战包括治疗抵抗、复发和转移等。未 来需要深入研究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和放射敏感性,探索 新的治疗策略和技术,以应对这些挑战。
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水平建议
01
加强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放疗医师的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预防现状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预防现状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预防现状【摘要】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式以放射治疗为主,放射性皮炎是放疗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停止放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近年来,有不少的同仁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进行了报道,本文主要从西医、中医、物理预防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总结。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性皮炎;预防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受遗传、病毒、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

因鼻咽癌对放射线敏感,所以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式[2]。

但放疗容易引起放射性损伤,放疗过程中高达90%-9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炎[3-4],严重的放射性皮炎需要中断治疗。

现对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预防现状综述如下。

1 放射性皮炎的概述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损害。

表现为可逆性的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及不可逆的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毁灭和永久性的毛发缺失,以致放射性坏死,继之形成溃疡。

发病机制为放疗初期,受照射部位释放组织胺类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一过性红斑、瘙痒,放疗后期,真皮层血管内,白、红细胞的渗出导致真正的红斑,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基底层细胞被破坏,导致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甚至溃疡坏死[5]。

2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根据RTOG急性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共分5级[6],0级:皮肤无变化; 1级:皮肤出现滤泡样暗红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2级:皮肤触痛感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4级:皮肤溃疡、出血、坏死。

3 放射性皮炎的预防3.1 健康教育:穿全棉衣物,选用柔软的毛巾,放疗区域严禁抓挠及日光直射,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开水(37-40℃)和软毛巾轻轻沾洗,不建议用肥皂、沐浴露,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涂擦。

烟酸注射液在鼻咽癌术后放化疗中的辅助治疗研究

烟酸注射液在鼻咽癌术后放化疗中的辅助治疗研究
研究烟酸注射液在鼻咽癌术后放化疗中的辅助治 03 疗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鼻咽癌术后放化疗现状
01 鼻咽癌术后放化疗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但存在 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问题。
02 放疗和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一定损伤, 影响患者康复。
02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 探索新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与拓展
进一步研究烟酸注射 液减轻鼻咽癌术后放 化疗毒副反应的具体
机制。
探讨烟酸注射液对鼻 咽癌术后放化疗患者 长期生存的影响。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 的临床研究,以验证 烟酸注射液在鼻咽癌 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
和安全性。
研究烟酸注射液与其 他辅助药物的相互作 用,优化鼻咽癌术后 放化疗的治疗方案。
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结果展示
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包括PFS、OS、ORR等指标 的对比情况。
结果讨论
结合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烟酸注射液在鼻咽癌术 后放化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进 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2 增强免疫力
烟酸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 力,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03 协同放化疗
烟酸与放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放化 疗的疗效,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烟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01 与维生素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烟酸与维生素B1、B2、B6等具有协同作用,能够 增强彼此的疗效。
剂量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一般根据 体重、体表面积或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计算。

鼻咽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手术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它可以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和可能的受影响淋巴结来控制癌症的扩散。

2.放射疗法:放射疗法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对于早期鼻咽癌,放射疗法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方式,也可以与手术结合使用。

3.化疗:化疗使用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针对癌细胞上的特定变异基因或受体进行作用,用于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5.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其中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制剂。

最佳的治疗方法通常是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因此建议患者与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和讨论,以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治疗方案。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一、鼻咽癌的发病情况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呈南高北低趋势,其高发区在南方诸省,而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据中山医学院统计,鼻咽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

而北方发病率偏低,但也不少见,居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

世界其他地区则少见。

发病以30~60岁多见,40~59岁为最多,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健康。

二、鼻咽部的解剖及淋巴引流鼻咽位于颅底之下、软腭之上、第一、二颈椎之前、鼻腔之后的一个空腔。

上下及左右径各约3~4cm;前后径约2~3 cm;有前、后、左、右、顶、底六个壁。

前壁是鼻后孔和鼻中隔后缘;顶壁和后壁,顶壁向后逐渐移行为后壁,故两壁又可合称为顶后壁,其上方是蝶窦和枕骨体,后方是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上半部;侧壁有耳咽管隆突、耳咽管开口和咽隐窝,此窝上方恰是破裂孔,咽隐窝是鼻咽癌最常发生的部位;底壁是软腭背面,鼻咽癌很少发生于底壁,但顶侧壁肿瘤可侵及软腭。

见图1、2。

鼻咽肿瘤可通过上述各壁侵及相邻组织,如向上可到颅底、海绵窦区(常损伤Ⅲ、Ⅳ、Ⅴ、Ⅵ对颅神经);向下到口咽;向前经后鼻孔到鼻腔、筛窦、眼眶;向后可侵犯咽后间隙、椎前软组织、颈椎;向两侧可侵犯咽旁间隙,当茎突后区受累可损伤Ⅸ、Ⅹ、Ⅺ、Ⅻ对颅神经。

鼻咽的淋巴管网极为丰富,左右交叉,局限于鼻咽一侧的原发癌可有双侧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

鼻咽粘膜淋巴管网汇集后顺流而下到达上颈深淋巴结,所以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最多见的是上颈部。

最早最常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部、乳突尖下方或二腹肌后腹下方的颈深上组淋巴结。

再向下扩散可累及中下颈、锁骨上区及颈后三角区的脊副链淋巴结(副神经淋巴结链在颈后三角区),甚至全颈的各深组淋巴结。

若颈部转移灶巨大或颈部手术后的病人可出现逆流转移至颌下、颏下、耳前淋巴结或侵犯皮下淋巴管而形成皮下结节。

见图3。

鼻咽癌血行转移率也高,约占20.2~29.7%。

死亡者中半数或半数以上有远地转移,远地转移中以骨转移最多见,其次是肺和肝转移,多数是几个器官或多处组织同时受累,而脑转移少见。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现状和放疗副反应的护理进展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现状和放疗副反应的护理进展

香碱 的 用 法是 ,% 液 每 天3 漱 口 , 次 3 , 使 用 片剂 , 2溶 次 每 滴 若 则每
天 5 0 , 1 次服 用 。 ~3 mg 分 ~4
50 + 大 霉 素 注 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4 万 U+ 生 素 C 射液 2 5 + 塞 米 松 0 mL 庆 O 维 注 .g 地
1mg 漱 , 行 口腔 护 理2 / , 0 含 进 次 d 疼痛 剧 烈 时在 上 述 含漱 液 中加 入 2 利 多卡 因4 0 含 漱 , % 0mg 溃疡 面 可喷 金 因 肽喷 剂 , 同时 遵 医嘱 用 抗 生 素 、 塞 米 松及 a 一糜 蛋 白酶 雾 化 吸 入 , 脉 输 液 , 充 蛋 白及 地 静 补 其 他营 养液 , 要 时 全 身 应 用 抗 生 素 , 必 经处 理 ,4 9 %的 病 人 全部 或 大部分症状有所缓解 。
急 性 放 射 性 口腔 、 口咽黏 膜 炎 : 口腔 、1 I咽粘 膜 的 急 性 放 射 性 : 炎 症 反 应是 放 疗 后 令 病 人 难 以 忍 受 的急 性 反 应 。 由 于 口腔 粘 膜 是 下 层 出 现水 肿 、 白细 胞 浸润 、 细 血 管扩 张 及 内皮 细 胞 肿胀 , 底 毛 基
3 1 放 疗 急性 反应 .
3 4 1 神 经 系 统反 应 ..
L e 报 道 神 经 系统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e等
率 为 1% 是放 疗 并 发症 导 致 死 亡 的主 要 原 因(5 。1 射 性 脑 0 【, 9 %)() 放 脊 髓 损 伤 : % ~4 主要 表 现 为精 神 症 状 , 占2 %, 出现 记 忆 力减 退 、 定 向力 障 碍 , 可表 现 出 头 晕 、 格 改 变 、 还 性 呆滞 、 非 所 问 、 觉 , 答 幻 严 重 者 出现 肢 体 麻 木 , 触觉 减 退 或 消 失 , 热 觉异 常 , 分病 人 可 痛 冷 部 逐 渐 发 展 为完 全瘫 痪 , 目前 尚 无 逆 转 放 射 性 脑 脊 髓 病 的 方 法 , 一 般 用 神 经 营 养 药 、 管 扩 张 剂 、 生 素 类 、 水 剂 和 激 素 等 , 理 血 维 脱 护 上 要 密切 观 察 神 志 及 生 命 体征 的 变 化 , 无 头 痛 、 吐 现 象 , 有 呕 必要 时 吸 氧 , 持 呼 吸 道通 畅 , 强 生 活 护 理 , 止 压疮 及 坠 职 性 肺 炎 保 加 防

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后的并发症及对策

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后的并发症及对策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鼻咽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绝大部分的鼻咽癌属于低分化癌,这种癌症可以采用放射线加以控制,因为它对放射线反应极其敏感。

故而在临床上大都选用放射治疗作为治疗鼻咽癌的常用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也伴随有不少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多困扰。

为了控制其并发症,为分析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后的并发症及对策。

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5月采用综合护理法对采取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该科180例采取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综合护理组(90例)和常规护理组(90例)。

综合护理组:男46例(51.1%),女44例(48.9%),患者平均年龄(42.6±3.7)岁,有67例(74.4%)患者采取连续放射治疗,有13例(14.4%)患者采取分段放射治疗,10例(11.1%)患者采取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常规护理组:男45例(50.0%),女45例(50.0%),患者平均年龄(42.9±2.8)岁,有65例(72.2%)患者采取连续放射治疗,有12例(13.3%)患者采取分段放射治疗,有13例(14.4%)患者采取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鼻咽癌患者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中的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法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组: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得知自己病症时,大都心理上难以接受继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渐渐地将失去生活的信心。

护理人员此时应主动对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对其的治疗计划与积极配合治疗的远期效果,使患者重新燃起希望并树立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2.2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措施①口腔炎:此病症一般都伴随有局部发炎且多半于放疗后半个月到三周的时候糜烂的症状最为严重。

高压氧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压氧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压氧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常常需要采用放疗等治疗手段。

然而,放疗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且会导致明显的放射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提高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方法,对于探索更为有效和少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可能是一种可行的加速鼻咽癌辐射治疗的方式。

然而,HBO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HBO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鼻咽癌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建立鼻咽癌裸鼠模型:选用BALB/c裸鼠,接种鼻咽癌细胞株,并观察瘤体的生长情况和病理学变化。

2. HBO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将鼻咽癌裸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给予HBO治疗,比较两组裸鼠在接受放射治疗后瘤体生长情况的异同。

3. 研究HBO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体外实验,观察HBO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

四、研究预期结果
1. HBO能够提高鼻咽癌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减少放疗的剂量和时间。

2. HBO可能通过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来发挥其作用。

五、研究意义
探究HBO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鼻咽癌治疗手段,提高鼻咽癌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

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
参考文献
[ ] 徐海峰 , 1 张文斌 . 00年我 国眼科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 ] 20 J .医
学与社会 , 0 5, 8 5 : 9 2 0 1 ( ) 7— .
[ ] 张文斌.我国综合医院眼科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 2 J.中国医院
管理 , 0 6 2 ( ) 3 3 . 2 0 , 6 1 : 1— 2
[ ] 徐亮. 高农村 白内障手术 率关键何在 [ ] 8 提 J .眼科 , 0 5 1 20 。 4
( ) 4— . 1 : 5
少 的重要原 因仍是患者经济 困难 , 以就 医 , 难 尤其是 贫 困地 区 , 另外基层 眼科手术所需的设备 和技 术缺乏 , 亦 成 为提高 C R的主要障碍 。 S
[ ] S M E .GoM ha h g bl io .E ir l J .Ac 5 O M R A l el , l a v i b t o s n d o a[ ] r ti h
O hhl o, 04,12 6 : 1 p tam l 2 0 2 ( ) 9 1—92 1.
应, 头痛 , 骨髓 抑制, 颞颌关节 纤维化 、 死等 急慢性并 坏 发症。常 使 患 者痛 苦 不 堪 , 重 者 需 要 中断 放 射 治 严
疗…。20 4月至 20 3月对 6 06年 07年 4例行 放射治疗鼻
我 区眼科 现 状 与全 国先 进 省市 相 比还有 较 大差
距 。为了更好 地推 动我 区卫 生保健 事业 的全面 发展 , 建议政府 重视 防盲治 盲工作 , 尤其要加 大对贫穷 地 区 及基层眼科 医疗机构 的投入 , 重视高 、 中级技 术职务人 员培养以提高整个广西 眼科 医疗人员 的专业素质 。
[ ] G T F I D 0 H, A M N . p t l o g i G r ay J . 3 O r R E N U A N O h a l y n e mn [ ] hm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2
J ,2010
11
多种蛋白
双向凝胶电泳分 12 析及质谱分析
实粘附分子整合 三维立体(多细 2Z
素V
胞球)培养
& , 201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 王辉 护杂志,2007
临床肿瘤学杂志, 梁后杰 2008
蛋白水平直接检测放疗敏感性指示剂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2、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C
• 下调蛋白:3种
•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A)、型角蛋白( 1)和
1与2 剂量-生:存曲线参数的比较
1敏感性低于2
鼻咽癌细胞株(1、2)内在的辐射敏感性的差异原因之一可能与其 在经电离辐射后发生的G,期阻滞程度不同有关。
基因表达差异
辐射抵抗相关基因
辐射敏感相关基因
内在敏感性
影响放疗内在敏感性的基因及其功能
细胞增殖周期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 细胞时相的敏感性差异 • M期最敏感 • G2期次之 • S期最不敏感 • G1期抗拒
• 照射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时相)分布不同
14种鼻咽癌细胞株放疗剂量-生存曲线参数的比较
1与2敏感性差异的蛋白组学分析
HNE1
CNE2
• 上调蛋白:6种
• I 型角蛋白( 1) 、谷胱苷肽S转移酶、磷酸甘油 酸激酶( 1)、脂肪酸合成酶、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 子受体 2前体、 P73样肿瘤蛋白。

肿瘤放射治疗的瓶颈
1.放疗敏感性的个体性差异 2.乏氧细胞造成的放疗抗拒 3.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 4.治疗不能解决潜在的远处转移
影响放疗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 是否乏氧,乏氧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 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
鼻咽癌的综合治疗
– 放射治疗 – 化疗 – 手术 – 生物靶向治疗 – 基因治疗 – 免疫治疗
复发对鼻咽癌疗效的影响
放疗抗拒
转移
复发
失败
复发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
• 5年局部失败率为2040% • 局部复发原因占死亡率20%
损伤修复
• 在真核生物,损伤修复主要有两种途径,即 同源重组 ( )和非同源末端连接( )。
• 在哺乳类细胞中是最重要的一种。是一个核 心部分,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由催化 亚单位和调节亚单位蛋白组成。
分子表观
蛋白 多态性 2蛋白
P53、蛋白 2 蛋白
放疗结束复发或残存 时间
杂志
作者
放疗敏感 放疗抵抗
6w无残存 且2m内无 复发
6 w不消退
(2010)
大于3y
小于3y
大于36个m 小于12个m
大于5Y 小于5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杂志2007
. J. . 2006
袁亚维 刘阳云
• 放疗抗拒组比放疗敏感组高,提示与放疗抗拒有关
• 及β • 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
• , 67 D • 与放疗敏感性正相关 • • 肿瘤坏死因子促进细胞21放疗抵抗亚群的同步化作用,
增强鼻咽癌放射Βιβλιοθήκη 感性蛋白分子水平• () 26内质网应激诱导蛋白 • 蛋白 • 蛋白
转染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大于5Y 3y
小于5Y 12m
无残存
残存
癌症,2006 . . 2004,
闵华庆 .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6
张建文
放疗前根据影像学表现预测敏感性
• 断层显像 • 乏氧组织显像剂99—91l 应用于诊断鼻
咽癌组织的乏氧情况,具有较高临床价 值。
• 反映肿瘤的解剖结构和代谢功能的改变
• 彩色多血普供勒丰超富高声于血供中等、血供贫乏者
检测受损的方法. • 测量指标包括头半径,尾长度,积分光密
度,头/尾含量比例,尾矩, 矩等多种参数 • 用尾力矩之比( ) 表示, 即50 • 0: 未照射的鼻咽癌细胞的尾力矩 • 5:照射 5的鼻咽癌细胞的尾力矩:
分子改变
方法
细胞株
杂志
作者
96 15
12
2007
1,2 5-8F,6-10B
,2007 (2010)
G2阻滞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关于1与放疗反应的关系
• 放疗抵抗性相关(观点一)
• 放疗敏感性相关(观点二)
1与辐射抗性有关
观点一 体外转染1和基因到人,不但可形成肺癌,而
且增加辐射抗性。 ( A , ,1998)
1蛋白与辐射抵抗
• 1蛋白在喉癌20B耐药有关(1987)
• 研究证实:的功能是与组成全酶,参与进行 修复是的重要功能。
第一部分 放疗敏感性的判断方法
• 临床实践水平 • 回顾性判断 • 前瞻性预测
• 基础研究水平 • 细胞水平 • 分子水平 • 蛋白水平 • 基因水平(甲基化及乙酰化)
临床回顾分析敏感性
• 短期疗效 • 从单纯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后较
短的时间内,观察肿瘤残存率及消 退情况。 • • 长期疗效 • 复发时间的长短来判定肿瘤放 疗的敏感性。
临床判断放疗敏感性小结
• 根据放疗结束一定时间后的肿瘤残存率和 复发率来评价临床肿瘤的放疗敏感性,有 一定的指导价值。
• 只能事后起着间接提示作用,它受到临床 分期、放疗剂量、贫血、肿瘤分化程度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
细胞分子水平预测放射内在敏感性
细胞分子水平研究放射 敏感性的研究,可以较好 地预测肿瘤的内在敏感性, 是目前肿瘤放射敏感性研
• 细胞凋亡 • 促凋亡: p53,
• 抑制凋亡:2
• 细胞周期调节
• 肿瘤坏死因子
• 细胞增殖调节剂
• 细胞分化
基因的多态性与放疗敏感性
• 辐射抵抗型基因 • 基因
• 基因
• 辐射敏感型基因 • P53
的细胞核形态与放疗敏感性
核含量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
“ 彗星” 分析法
• “ 彗 星” 分析法检测敏感性 • 单细胞凝胶电泳 是一种快捷、高灵敏度的
集落数/细胞总数×100% 计数所得克隆数/(接种细胞数×)
方法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 细胞增殖动力学
G0期
G1期 S期
M期 G2期
处于不同增殖周期的细胞放射敏感性的 差异
Survival fraction
1.0 0.1 0.01 0.001
0
400
800
Dose(cGy)
Late S Early S G1 G2/M 1200
基础试验检测放疗敏感性
• 细胞水平研究 • • •
• 组织细胞的蛋白组学研究 • 蛋白组学 • • 免疫组化()
基础水平研究放疗敏感性
细胞水平检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 的 研究
方法一克隆形成试验
原理一个单细胞,形成了50个或更多细胞的 克隆细胞 线性二次模型拟合求出2、D0、、N等放射生 物学参数 单个细胞集落形成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